初高中語文教學的差異性探索

時間:2022-07-12 16:35:38

導語:初高中語文教學的差異性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高中語文教學的差異性探索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眾的、與九年義務教育相銜接的基礎教育。 不難發現,初中語文課程和高中語文課程存在較大差異, 需要初、高中語文教師實施相應的銜接課程,提前做好學生從初中進入高中的過渡工作。 在多年的教育教學研究中,筆者深切認識到,如果銜接工作做得不好, 高中新生會出現很多方面的不適應, 甚至在很長時間里無法融入高中語文課程學習。 為此,我們從學生心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入手,積極探尋初、高中語文課程銜接的有效策略, 從而讓學生快速進入高中學習狀態。

一、學生心理的銜接

初中教育屬于九年制義務教育, 具有普及性。 初中學校數量比較多,而且絕大部分是劃片招生,因此學校一般離家比較近,學生每天都可以回家,容易產生親切感和歸屬感。 而高中教育帶有一定的選拔性,學校數量有限,大部分學生距離學校比較遠,需要住校學習、生活。 這種差異讓很多學生進入高中后產生陌生感,感到緊張、焦慮。人在進入一個新的環境之初, 都會感到陌生與茫然。 對于十幾歲的孩子來說,這種感受更加強烈。 這時, 就迫切需要教師有耐心、 有技巧地引導學生, 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讓他們對新的學習、生活充滿興趣與期待,對學校產生親切感和歸屬感, 從而幫助新生調整好心態,逐漸提高自信心。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能因為部分學生適應慢、基礎不好,而對他們甚至對整個初中教育產生疑問。 這樣做可能會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使其對高中學習、生活產生抵觸情緒。另外,在授課時,教師要多從學生心理角度出發,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無論是知識點設計還是目標要求都要杜絕一刀切,并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 同時,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后,教師還要耐心地與學生溝通交流, 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更快地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二、教學內容的銜接

初中教學內容難點較少, 知識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容易理解,學習壓力不會太大。 高中教學內容更多,難度也大大增加。 從文本角度來說,初中的篇幅少、文章短、深度淺;高中教材包括必修與選修兩種,篇幅容量及深度遠遠超過初中, 課后習題也更加多樣,且增加了更多需要思考研究的問題。 高中語文相對于初中語文, 不僅需要學生認真思考,還需要其深入地綜合分析。 所以,進入高中后,隨著課程難度增加,一些學生會陷入茫然而無法適應的境地。 這需要初、高中教師共同努力,多方面做好知識上的銜接。 下面,我以初、高中小說教學為例,簡單談一談語文課程方面的銜接。初中小說的教學內容集中在字詞的學習與積累、內容的梳理、創作背景和作家的介紹、小說主題的探討、人物形象的分析、表現手法和語言風格的概括等方面。 教師強調最多的是小說主題、人物形象分析和表現手法。而高中小說教學不僅要分析典型人物形象,還要分析故事情節,以及外貌、語言、心理描寫的作用等。 典型環境的作用分析也是重點,如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研討與練習中,教師讓學生分析“風雪”這一自然環境對刻畫人物、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同時,高中小說教學還側重于把握主題和分析小說的語言。 因此,在初、高中小說教學內容方面,教師應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銜接。一方面,教師應注重小說教學的“小說味兒”。 在課堂上,初中語文教師往往習慣架空小說的文體談小說的三要素, 對學生要求過低,只求生搬硬套找出小說的三要素,缺乏對小說教學的賞析引導, 難以體現小說的魅力和韻味。 其實,在初中小說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關注小說的虛構特征、敘事技巧等方面,引導學生欣賞不同小說的寫作風格。 如在講解諷刺的藝術特征時,教師可以將《范進中舉》《變色 龍 》放 在 一 起進 行 比較 閱讀 ,讓 學生 深入理解此類小說的表現手法。 如此一來,在高中教學時, 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顧初中所學的小說知識,從而實現初、高中小說教學的自然銜接。另一方面, 教師應想方設法提高學生對小說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教師要認識到初、高中小說教學銜接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意義。 初中教師要了解高中小說教學的要求和方法, 高中教師也要熟悉初中小說教學的內容, 甚至可以讓初中教師和高中教師互相開設一些講座, 讓雙方都能把握教材的變化及小說教學的現狀,促使初、高中小說教學銜接更加緊密,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三、教學方法的銜接

初、高中在學習氛圍與教學方法方面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初中教育屬于基礎性教育,目的是整體提高大眾的文化水平,所學的知識帶有普及性,相對而言比較簡單。 初中課堂相對來說是輕松愉快的, 教師雖然也采用集體討論、自主學習等方式,但總體上學生還是屬于被動學習。 而高中主要是為了向高等教育和社會輸送人才, 所學知識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比初中上升了一個層次; 學習氛圍相對緊張,教師大多以高考為主進行教學;授課形式更加靈活, 主要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這些差異都讓初入高中的學生感到壓力增加,有失落感,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在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顧一些初中語文知識, 架起新舊知識之間的橋梁,激發學生的記憶,讓學生對新知識產生親切感, 從而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 由于初中主要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而高中側重于考查學生的學習態度、知識積累與應用能力,所以要想順利實現初、高中教學銜接,高中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心理上重視語文學科的學習, 培養學習自主性,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擺脫初中學習時對教師的依賴。總而言之,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對學生進入高中以后的學習至關重要。 無論是初中語文教師還是高中語文教師,都應重視初、高中語文知識的銜接,從學生心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切入,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幫助學生平穩度過初、高中過渡期。

作者:韓大慶 單位:焦作市教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