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提質增效對策研究
時間:2022-07-21 09:17:02
導語:物流業提質增效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首次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同年“兩會”期間,再次強調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專家測算,物流業增加值每增加6個百分點,可以帶動服務業增長1個百分點,拉動GDP增加0.8個百分點。因此,研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物流業發展特點以及新發展階段需要把握的形勢要求,提出精準的發展對策,對于加快物流業發展、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有著重要的意義。
2武義物流業發展的五個特點
2.1物流發展形成共識,但總體水平較低、規模偏小
近年來,武義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物流業發展,2019年專門召開全縣現代物流發展大會,提出“打造浙中重要物流基地、金華市物流強縣”目標,近期又專門召開全縣物流調研大會,進一步形成物流業發展共識。但對照發達地區和高質量發展要求,武義物流業發展總體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與其他兄弟縣市相比,總量規模偏小。從全市看,2020年武義貨運量473萬噸,僅占金華市的3%,排第7,與永康(1734萬噸,11%)、義烏(5523萬噸,35%)差距明顯。從永武縉區域看,2020年區域五金產業增加值約600億元,永康占比達60%左右,武義和縉云各占20%左右,約120億元;區域貨運總量近3000萬噸,永康占60%左右,武義僅占15%左右。二是專業化、領軍型物流企業偏少。武義4A級以上物流企業僅有海成供應鏈1家,3A級以上物流企業僅占全市1%,而義烏和永康分別占72%和11%。企業規模小,多數企業年進、出港量在4000噸以下,超6成企業年貨運量低于8000噸。三是經營模式相對傳統。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業務類型單一等問題,多數物流企業停留在傳統“現金、現貨、現場”的“三現”交易模式,上下游整合能力較弱。
2.2物流需求較為旺盛,但貨源外流和成本偏高問題突出
武義是傳統制造業強縣,擁有電動(園林)工具、智能門鎖(家居)、保溫杯(食品接觸容器)、旅游休閑用品、裝備制造、汽摩配、文教用品(印刷撲克)和鏈條八大主導產業,產成品除通過物流專線從本地直接發往東北、湖北、廣西、福建等地外,其他大部分線路通過永康、金華市區、義烏等周邊地區發往全國。武義又是全省30個外貿重點縣之一,外貿依存度高達80%左右,外貿物流需求較為旺盛。2020年外貿進出口總額243億元,主要品種包括餐廚用品、電動工具、汽摩配、休閑家居用品等,主要依托上海、寧波、永康等地貨代公司,通過公路運輸至寧波舟山港、上海港,再海運至歐美、印度、東南亞等海外市場。總體來看,武義物流需求潛力大,但產業物流支撐體系不完善。一是專線物流線路少,設施承載能力有限。經統計,武義物流線路總體較少且省內占比超70%,省外線路不足10條,而永康擁有300余條線路,輻射全國100多個縣(市、張琴英,等:雙循環視野下物流業提質增效的對策研究產業經濟區)。以桐琴鎮為例,僅有東北、廣西、湖北等幾條物流專線。物流企業布局分散,規模化物流園區較少,難以發揮物流集聚效應。二是運輸結構不夠合理,鐵路運輸占比很低。全縣貨運量97%以上依靠公路運輸,老鐵路貨站設施老舊、貨運能力不足,車站貨場有效使用面積僅2.6萬平方米,僅有2條貨物線,能力已接近飽和。2020年,鐵路武義站貨運總量29.4萬噸。三是物流貨源外流、企業外遷情況突出。以桐琴鎮為例,工業園區80%以上貨運量通過永康解決,如萬嘉門業產品全部流向永康。四是物流綜合成本總體高于周邊、時效性相對較差。由于物流企業缺乏規模上的競爭優勢,加之大部分本地制造企業已與永康等周邊物流公司存在長期穩定合作關系,導致本地物流線路少,需向永康等地周轉,進而成本較永康等周邊總體高出10%以上。
2.3電商快遞勢頭良好,但倉儲設施不足、處理場地不能滿足發展需要
2020年全縣網絡零售額186.7億元,在金華市排第3,同比增長9.6%;快遞業務量達到3482萬件,同比增長13%,發展勢頭良好,但總體規模偏小,僅占全市的0.4%。從調研看,電商快遞行業三方面問題比較突出:一是場地設施尤其是倉儲嚴重不足。電商和快遞企業普遍存在處理場地緊張、倉儲用地緊缺等困難,大部分企業只能臨時租地經營,歸屬感不強,導致企業設備改造投入的意愿不大。二是快遞設施不能適應發展需要。以物產供應鏈園區為例,由于建設年代較早,尚未考慮站臺等設施,也不能滿足自動分揀、立體倉儲等需要。三是部分快遞成本偏高,存在低價競爭。3千克以下價格基本持平,3千克以上貨物需經周邊中轉,均價高于永康、義烏等地約0.3元/件,同時還面臨義烏、永康等周邊快遞公司跨區域低價競爭問題。
2.4物流通道支撐有力,但物流園區統籌規劃不足
當前,武義以金溫高鐵、金溫鐵路、金麗溫高速、G235、G330、S312、S220等普通國省道為骨干的對外交通通道體系基本形成,現有工業園區、物流園區集疏運通道均較為通暢,但從物流產業和園區規劃布局來看,兩方面問題比較突出:一是布局較為分散、專業化規模化園區偏少。2018年雖已編制物流業專項規劃,但引導作用有限,規劃提出的園區布局已不能適應新形勢要求。目前全縣僅有物產供應鏈園區屬于綜合性園區,桐琴鎮、泉溪鎮等工業園區周邊自發性零星分布部分物流企業,且普遍“低小散”,集聚發展不足,已嚴重影響城市品質。二是物流園區選址和功能配置不夠科學。如桐琴鎮周邊擁有大量工業物流需求,但物流園區缺失,場地緊缺導致物流企業外遷,目前僅存2家主力企業;快遞尚無專業化園區,公共倉儲設施缺口大,迫于“畝均產出”導向要求企業拿地難;新農貿城建成后長期處于半閑置狀態,未發揮實際作用,農產品物流、冷鏈物流仍處于起步階段。
2.5與國有企業合作比較超前,但總體不及預期、帶動作用有限
武義縣政府早在2010年就與省屬國有企業物產中大集團開展合作,建設浙江物產(浙中)供應鏈物流服務基地。目前園區已引進物流企業30余家、電商企業38家;2019年園區納稅4148萬元,其中物產中大(金華)物流公司納稅324萬元,占12.8%,對全縣物流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園區運營總體與預期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自主經營偏少,供應鏈物流優勢發揮不足。物產中大(金華)物流有限公司以物業出租為主要經營方式,自營業務僅占不到10%,作為大宗原材料供應鏈綜合服務商的龍頭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對武義制造業降本增效作用有待提升;從產出效益看,園區畝均稅收(全口徑)約20萬元/畝,對比杭州傳化公路港(65萬元/畝)、德清臨杭物流園區(43萬元/畝)等省內同類園區還有差距。二是設施設備老舊,運營服務有待提升。如安能物流提出,由于沒有高低庫設計,增加了裝卸貨物成本;中通、韻達等快遞企業提出園區倉儲設施嚴重短缺。另外,企業普遍反映園區租金高,租金年漲幅5%,企業經營壓力大;部分設施年久失修,如一鼎物流所在場地漏雨現象嚴重。
3新發展階段需把握四個形勢要求
3.1武義打造
“綠色制造基地”要求制造業與物流業深度融合賦能發展“十四五”期間,武義將著力打造“綠色制造基地”,培育形成9個以上百億產業集群,再造一個“武義工業”,2025年規上工業總產值目標要突破800億元,年貨運量將突破700萬噸(按照“十四五”年均增長10%測算)。當前,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短板比較突出,綜合物流效率低、成本高,運輸結構不合理已嚴重制約制造業競爭力提升,迫切需要深化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加快物流高質量發展,以供應鏈管理提升促進企業降本增效。
3.2武義推動電商快遞集聚升級需要更專業化、高效率園區設施布局
武義現有電商和快遞企業布局比較分散,尚未形成專業化、集聚化發展態勢,較永康等周邊地區有明顯差距。從義烏等先進地區、順豐等領軍企業發展經驗看,推進電商、快遞等相關產業融合,倉儲、分撥、配送等物流環節整合,打造用地混合、功能復合的電商快遞園區是加快產業集聚、提升產出效益的重要路徑。按照“十四五”年均增長8%測算,預計到2025年,快遞業務量將超5000萬件;根據武義縣電子商務“十四五”規劃,預測到2025年,全縣年網絡零售總額達到250億元左右,跨境網絡零售出口額達到25億元,農產品網絡銷售額達到20億元。
3.3武義發展多式聯運物流需要搶抓金溫鐵路新貨站一體化建設機遇
當前金溫貨線外遷和新鐵路貨站建設正在加快推進,預計2021年年底建成運營。依托新鐵路貨站發展公鐵聯運樞紐,向東可聯通寧波舟山港、臺州港和溫州港“借船出海”,向西可對接中歐班列通達歐亞大陸腹地,構建起雙向對接“一帶一路”的物流大通道,構建服務“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推動鐵路貨站和物流園區一體化建設,有利于整合優化設施資源。預測到2025年,新鐵路貨站運營后,預計鐵路貨運量占比將提升到10%左右(2020年為30萬噸,占比6.5%),貨運量將達到70萬噸左右。
3.4武義適應物流高質量發展需要前瞻謀劃農產品冷鏈、應急儲備等業態布局
近年來,浙江省主要領導高度關注冷鏈物流和應急儲備物流體系建設。根據《浙江省冷鏈物流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到2022年初步建成覆蓋省內主要城市,農產品批發市場、種植基地和冷鏈食(藥)品加工基地的冷鏈物流干支配網絡;同時,“十四五”期間浙江省將統籌生活保障、公共衛生、搶險救援、能源保供四大類儲備物資,布局一批區域性應急儲備設施。2020年武義農產品總量約24萬噸,占全市12%左右,主要為蔬菜及食用菌(13萬噸)、糧食(5.8萬噸)、水果(3萬噸)、茶葉(1.4萬噸)及藥材等。武義特色農產品在省內外享有盛譽,正在全力打造有機農業第一縣,但缺乏專業化農產品冷鏈倉儲和物流平臺及應急儲備體系規劃,下一步有必要結合物流園區進行統籌布局。
4物流業提質增效的發展策略
4.1推進重點園區建設,打通“大動脈”加快推進全縣物流
“一主兩副”總體布局建設,做好與周邊縣市功能錯位發展,公鐵多式聯運綜合物流園主打智慧倉儲物流園,物產供應鏈物流園區主打智能快遞倉配一體園,農貿城物流園主打冷鏈倉儲配送園。建設規模上,參考省內同類型物流園區規模,并考慮集約高效用地導向,“十四五”期間武義新建物流園區規模總體控制在300畝內,單體項目不超過200畝。
4.2大力構建數智物流,推動“上規模”
依托電子商務基礎,搭建物流業“大數據”中心,把縮短銜接時間、減少中轉次數、降低銜接成本作為重中之重,推動企業物流信息系統建設。加強招商引資,吸引國內外著名物流企業以投入資金、輸出管理、聯合經營等方式入駐武義發展,培育大型龍頭物流企業,實現規模經營。
4.3不斷深化改革創新,加快多業聯動發展
籌建全縣物流業發展協會,推動物流企業抱團發展、形成合力。積極推廣“主輔分離、重組合作、業務外包、流程優化、伙伴聯盟”等多業聯動模式,通過上下游互聯,推動商貿、制造業企業釋放物流需求,進行生產流程再造,進一步提高運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積極推動冷鏈、醫藥等專業物流發展,提升行業組織化和專業化水平。
4.4完善物流扶持政策,強化貨運市場監管
在金華市區政策基礎上,更新完善適合武義物流企業發展的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建設公共物流園區平臺,加大入園企業的扶持力度,切實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建立和完善源頭治超工作機制,加強工作協調,實現動態監管和源頭監管有效結合;聯合執法局、建設局、公安局等部門開展渣土運輸整治,進一步規范建筑渣土運輸市場;建立重點企業聯系制度,重點加強對貨運行業的監測,引導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5結語
武義物流業發展應結合區位優勢和特色產業優勢,挖掘物流市場巨大需求,借鑒先進地區的經驗和模式,做好物流資源的引導和配置,統籌促進現代物流體系的形成,打造具有武義特色的物流產業經濟。
參考文獻:
[1]許云飛.從交通視野解讀“雙循環”和交通服務雙循環[J].山東交通科技,2020(6):1-3.
[2]郝玉柱.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觀點綜述[J].中國流通經濟,2020(11):3-17.
[3]吳敬筎.構建新發展格局背景下的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價格月刊,2021(8):90-94.
[4]王玲.適應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中國物流體系建設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21(1):49-54.
作者:張琴英 張軍輝 單位:武義縣交通運輸信息中心 武義縣交通運輸局
- 上一篇:法醫病理參與醫療損害鑒定的重要性
- 下一篇: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