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文廣局工作計劃
時間:2022-11-07 09:26:31
導語:縣文廣局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圍繞一個目標
即圍繞“建設文化強縣,爭創省市先進”的目標。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名副其實的“文化大縣”。黨的十八大吹響了建設文化強國的號角,全局上下要搶抓歷史機遇,以改革創新的精神,以奮發有為的狀態,充分發揮我縣文化資源優勢,努力實現“文化大縣”向“文化強縣”轉變。把我縣建設成為一個擁有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文化產業體系、濃郁地方特色和鮮明時代特征的文化強縣,不斷提升我縣文化“對內的凝聚力、對外的吸引力和產業的帶動力”,使我縣的文化事業更加繁榮、文化產業更加發達、文化引領能力更加強大。
二、構建三大體系
1、構建比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要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改善文化民生為突破口,以提高群眾文化生活質量和水平為目標,創新服務手段和方式,大力實施一系列文化民生工程,讓廣大市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在加大城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努力縮小城鄉文化建設差距,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衡化,不斷完善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2、構建較為規范的文化市場管理體系
要以繁榮為主題,以規范化管理為抓手,堅持治標與治本、打擊與疏導、治劣與扶優相結合,促進文化市場持續健康發展。要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構建縣、鎮(鄉、街道)、村三級監管體系,建立健全文化市場管理工作領導機制、協調合作機制、目標管理考核機制,實現市場監管工作常態化、信息反饋及時化、市場管理規范化,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3、構建較為合理的文化產業發展體系。
加大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在發展壯大傳統文化產業的同時,要加快發展文化創意、數字出版、多媒體、動漫游戲等新興文化產業。優化文化產業布局,加強文化產業基地規劃和建設,發展文化產業集群,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加大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產業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推動文化產業與其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延伸文化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構建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三、推進九大工程
(一)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1、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
(1)抓好縣文化館、圖書館的免費開放工作。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文化館、圖書館要進一步完善,2013年全面對公眾免費開放。
(2)積極爭取縣博物館和昆蟲博物館的免費開放工作。爭取省財政廳、省文化廳的支持,實現“兩館”免費開放,使之成為我縣廣大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不斷提高廣大市民的綜合素質。
(3)充分發揮鄉鎮綜合文化站的職能。配備站長和文化專干,充分發揮文化站文化教育、文藝宣傳、科普教育、影視觀賞的功能,向群眾提供報刊閱覽、文藝演出、廣播影視、藝術培訓、科普教育、體育鍛煉、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文化服務。重點推動、、、等綜合文化站示范點建設。
(4)積極推進“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繼續推進“農家書屋”申報、選點、選書、送書等工作,確保2013年全縣所有行政村都建成“農家書屋”。
(5)繼續抓好“村村通”工作。深入推進數字電視信號進萬家工作,2013年完成862戶“戶戶通”工程。
2、加大群眾文化活動載體建設。大力加強廣場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村鎮文化、校園文化建設;開展“文化三下鄉”、“文化進社區”和各種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精心策劃舉辦縣農民文化節、縣原創音樂演唱會、谷雨詩會、縣書畫攝影大賽暨展覽等節會活動;鼓勵和支持開展富有縣特色的民間文化活動,重點做好贛劇饒河調、石人板橋燈、石人串堂班、清水嗩吶、高蹺、黃沙嶺獅子燈等地方特色鮮明的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完善農村公益性電影放映工程服務體制,增加固定或流動放映點,加快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實現每個行政村、林場每月放映1場電影和農村中小學每學期放映2場電影的目標。在縣城有條件的場所定期放映露天電影。繼續開展送戲下鄉活動,增加演出場次,擴大受益面,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實施遺產保護工程
1、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科學制定文物保護方案,完善縣、鄉、村、看護員四級保護網絡。及時搶救維修瀕危文物,對縣級以上保護文物要實現掛牌保護。嚴厲打擊文物犯罪活動,努力提高文物保護和管理的水平。大力推進縣博物館的軟硬件建設,加強文化典籍的整理、編輯和出版。做好庫房文物、不可移動文物的建檔工作,不斷充實館藏文物,向社會征集一批當代名人書畫以及散落在民間的木雕、石雕、古籍善本等,提高服務社會、服務大眾的能力和水平,促進文物工作健康發展。
2、加強文化遺產申報工作。爭取縣委縣政府成立“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繼續深入挖掘我縣潛在的文化遺產,加大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完善縣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掃尾工作,盡快公開出版普查成果集。
3、加強文化遺產合理開發利用工作。做好包家金礦遺址、應家龔氏宗祠“浣紗記”石雕和李村、老鴉尖遺址等文化遺產項目的保護、研究、開發和利用工作,不斷推進文化與旅游結合,培育壯大文化旅游產業經濟,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
(三)實施文藝精品工程
1、在地域特色文化創作中取得突破。充分挖掘我縣包家金礦遺址文化、五府山蜜蜂文化、黃沙嶺稻香文化、月巖文化、南巖文化的特色,力爭在特色文化題材創作方面取得突破,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產品。
2、要在旅游文化創作中取得突破。要結合旅游開發的有利時機,充分挖掘豐厚的文化底蘊,在題材的文藝創作中取得新突破,爭取公開出版系列叢書。
3、在傳統戲劇(贛劇)創作中取得突破。創造條件打造一部贛劇現代戲《那桿枰》,它在繼承傳統贛劇藝術的基礎上,融入時代主旋律,使藝術性和時代性達到了高度統一,爭取列入全省藝術創作繁榮工程。并積極沖刺全省戲劇“玉茗花”獎及“五個一”工程獎。
(四)實施宣傳品牌工程
1、爭創品牌電視欄目。充分發揮縣電視臺主流媒體優勢,緊緊圍繞各個時期的中心工作做好宣傳策劃,切實當好縣委、縣政府的輿論喉舌。要切實轉變文風、改進報道方式,做到“三貼近”。在提高原有欄目質量的基礎上,縣電視臺要圍繞縣委、縣政府“實施二次創業,加快進位趕超”的重大部署開辟《驕子》等一系列新欄目、新節目,力求特色鮮明、貼近百姓,使之成為領導滿意、觀眾喜愛的品牌電視欄目。
2、培養品牌電視人才隊伍。加強對在崗電視人員的業務培訓,選派有潛力的記者編輯到上級臺跟班學習,重點引進一些專業技術強、工作經驗豐富的電視人才,全面提升電視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要通過機制激勵和末尾淘汰制,激發全體采編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造就一批本土知名記者、知名主持人、知名制片人,不斷提升電視節目的質量。
3、創新先進經營模式。縣電視臺要解放思想,創新理念,加大電視營銷力度,將一些電視時段和精品欄目推向市場,加強頻道及欄目的包裝和宣傳,不斷提升電視節目的質量和水平,提高公眾的收視率,主動吸引廣告贊助商與電視臺合作,不斷提高電視臺的辦臺效益。縣電視臺要開源節流,在維持正常運轉的同時,爭取為局里多做貢獻。
4、拓展輿情宣傳平臺。為了整合宣傳資源和擴大宣傳影響力,積極籌辦縣人民廣播電臺和縣網絡電視臺。
(五)實施市場優化工程
1、加大文化市場整治力度。要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堅持以日常監管為主,日常監管與集中整治相結合,力爭執法不留空白,不留“死角”。要嚴厲查處網吧違規接納未成年人以及網吧經營不健康內容游戲、有害信息等非法經營活動。對重點區域和多次被舉報的網吧,要加大執法頻度和次數,實施重點監控,并嚴格按照《文化部關于加大網吧接納未成年人違法行為處罰力度的通知》的規定,依法從重處罰,決不姑息遷就。要積極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門查處取締無證經營文化娛樂場所和嚴厲打擊游戲賭博行為。
2、深入開展“掃黃打非”斗爭。扎實開展盜版教材教輔專項檢查工作,維護和規范中小學教學用書和教輔資料市場秩序。做好圖書、報刊、印刷、音像、出版、發行企業的證件辦理及年檢等常規工作,強化出版物市場的日常監管,做到“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積極開展對政治性非法出版物的封堵查繳工作,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依法維護文化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確保文化市場安全穩定和健康發展。
3、配合協助縣地稅部門做好文化娛樂稅的征繳工作。縣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要建立健全稅收代征臺帳,并加強監管,確保做到應征盡征,足額入庫。
(六)實施產業發展工程
1、優化文化產業布局。立足我縣文化資源和特色優勢,建議規劃打造北、南兩大文化產業聚集區。一是依托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打造縣文化創意產業園,為我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主平臺。二是依托五府山國家森林公園,打造五府山休閑文化產業聚集區。
2、包裝一批文化產業項目。做好文化創意產業園、包家金礦遺址公園、縣影視演藝基地、縣奇石文化展示館、縣藝術品交易市場等文化產業項目的包裝,構建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結構合理、效益顯著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
3、培植壯大文化產業主體。大力發展文化娛樂、策劃制作、體育休閑、藝術培訓、美術裝潢、音響制品等文化產業,提升文化產業對經濟發展的帶動能力。2013年,力爭引進1至2家知名文化品牌企業落戶縣,通過積極的產業政策和有序的市場運作,做大做強文化龍頭企業,輻射帶動發展一批有實力、有活力的文化企業,培育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發展,使文化產業成為我縣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實現“文化強縣”目標奠定基礎。
4、積極爭取政府政策支持。要堅持統籌規劃先行、政策引領先行、環境營造先行,加快構建文化產業發展體系。爭取縣委、縣政府編制《縣文化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和出臺《縣鼓勵和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意見》。加快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發展壯大骨干文化企業,加快培育文化消費市場和推動文化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提升縣軟實力。到十二五期末,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我縣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5、加快文化旅游經濟的發展。2013年是我縣旅游對外開放的關鍵之年,也是我縣文化旅游經濟發展的機遇之年。為策應旅游對外開放,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我局將在縣委、縣政府與縣委宣傳部的領導下,會同管委會、縣旅游局等部門單位,深入挖掘、弘揚全縣文化旅游資源,全面組織開展推廣語、主題歌、廣告片、文化節、文藝采風、電影拍攝系列活動,全力推進文化旅游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七)實施人才培育工程
高度重視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文化人才培養體系,有計劃地選拔一批文化人才繼續深造。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建立人才信息庫,發揮人才市場機制,以靈活方式與優惠政策,面向全社會招聘、引進一批高素質的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及各類文化專業人才。加強對基層文化骨干的培訓,通過舉辦全縣鄉鎮文化骨干培訓班,提高基層文化隊伍的整體水平,增強基層組織開展文化活動的能力,充分調動基層文化站工作積極性,為推進全縣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人才保證。
(八)實施體制創新工程
1、創新管理機制。縣電視臺、縣文化館、縣贛劇團、縣電影公司等單位要轉變發展方式,拓展融資渠道,推行欄目制片人制度、藝術劇團企業冠名、電影插播廣告等社會融資形式,不斷增強自我造血功能。
2、創新用人機制,各事業單位要逐步推行全員聘用制,實行競聘上崗。打破身份界限,打破論資排輩,真正實現能者上,庸者讓。。
3、創新分配機制,逐步建立起重實績、重貢獻,向一線人員、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的績效工資制度。
4、創新市場營銷機制,主要是分解任務、量化指標、績效掛鉤,鼓勵全員包裝推銷本單位的特色優勢,拉廣告,跑贊助,單位增加效益,個人提高收入。同時,為了更好與市場接軌,爭取創造條件,籌建縣藝術創作(培訓)中心和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九)實施形象提升工程
1、強化機關效能建設。健全機關干部內部管理制度,嚴格執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一次告知制》、《服務承諾制》等公開辦事制度,科學制定《干部目標考評細則》,進一步加強機關作風建設,不斷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
2、強化干部隊伍建設。完善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定期組織干部職工政治理論學習及業務知識培訓,不斷提高干部隊伍的綜合素質。
3、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縣有關規定,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精神,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加強廉政建設,增強黨員干部廉潔自律意識;加強對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各項規定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對違反規定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遷就。以作風的大轉變促進文化大發展,從而樹立縣文廣系統的良好形象。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