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文廣局二O一三年工作總結

時間:2022-01-21 09:05:00

導語:縣文廣局二O一三年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文廣局二O一三年工作總結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文化發展繁榮

(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不斷完善。在加班加點建設縣文化圖書大廈的同時,采取實地檢查、隨時抽查等方式,抓好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等文化服務設施的規范化管理,制定出臺了《縣基層文化設施文化活動器材使用和管理(暫行)辦法》、《縣鎮村文化廣場管理辦法(試行)》等規章制度,通過開展督促檢查和業務培訓活動,加強對文化器材、活動場所和農家書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的日常監管;為13個鎮綜合文化站配備了閱覽桌、書柜、液晶電視等設備,申報了76個村、2個社區文化活動器材和16個陜南移民集中安置點文化設施建設項目??h文化圖書大廈已完成主體工程,正在進行內外墻粉刷;建成鎮綜合文化站17個,管理規范、借閱正常的農家書屋達到80%以上,新建示范農家書屋2個。認真開展我縣首次鄉鎮文化站評估定級工作,評出達標站8個。

(二)“兩館一站”免費開放水平不斷提高。針對縣文化圖書大廈尚未建成的特殊原因,及時籌措資金,對文化館辦公樓進行了維修,給圖書館租賃了免費開放場所,按要求新購圖書2000余冊。文化館、圖書館克服業務用房緊張等困難,及時公示免費開放項目、開放時間及服務方式,積極為廣大市民服好務;各鎮利用文化站(室)、文化廣場,認真開展舞蹈培訓、廣場舞、健身操、科技講座、鑼鼓培訓和書報刊借閱等活動。為提高免費開放工作整體水平,我們還下發了《縣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村文化活動室免費開放中央補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關于對鎮文化服務管理工作進行專項檢查的通知》等多個文件,成立工作組,對全縣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管理工作多次實地檢查,對存在的問題限時整改,對整改結果再次抽查,有效提高了免費開放整體水平。全縣“兩館一站”免費開放率達到100%,累計服務人次24.8萬人,較去年增長20%以上;創建羌族羊皮鼓舞表演、“書香”讀書學會等群眾歡迎的品牌服務項目20個。

(三)群眾性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元旦、春節期間,先后到各社區、移民安置點、敬老院放映數字電影149場,在嘉陵廣場舉辦迎新春文藝展演活動13場,組織攝影、書畫藝術家為群眾義務贈寫春聯2100多幅、送書畫100多張??h新華書店、圖書館開展了為期一周的送圖書進軍營、社區、下鄉活動,縣文化館開展“走在春風里”文化下鄉巡回演出10場次。各鎮、村圍繞春節、三八、藝術節等節日,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80余場,各社區文藝團隊開展廣場文藝演出120余場。同時,我們還舉辦了第三屆省農民文化節我縣分會場活動、迎春茶話會、“迎新春社區文藝匯演”、“魅力”社區文藝展演周、慶祝建黨92周年文藝演出、縣八運會開幕式文藝展演等活動,配合全市扶貧開發推進會、日報優秀通訊員培訓會,舉辦了彰顯地域特色的文藝晚會。成立了“書香”讀書學會、青年藝術中心、交誼舞協會等4個群團組織,協助召開了“首屆省閱讀文化節活動”座談會,舉辦了留守兒童書畫大賽,、交誼舞協會來我縣進行了聯誼活動。同時還舉辦鎮村文化工作者、民間文藝骨干培訓班4期,組建秧歌隊、合唱隊、演出隊、舞蹈健身隊各4支,積極參加省市舉辦的文藝演出、培訓等活動。

(四)積極創作文藝作品。設立了50萬元的文學藝術創作扶持獎勵專項資金,制定了資金管理使用辦法。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資源,整理出了一批優秀山歌小調,新發現了一批民間歌手,創編了《新人美茶香》、《請喝一碗罐罐茶》、《表席》等地域特色文藝節目10個,縣電視臺《故道名城》欄目中制作了民歌專集,歷史劇《姜太妃傳奇》已完成初稿。

(五)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積極推進。成立了羌文化研究會,抽調7名同志專門從事羌文化研究、挖掘、整理等工作;成立了《縣羌族民俗文化叢書》編輯委員會及編輯部,邀請對羌文化有一定研究的部門領導擔任編委會委員,下發了關于征集羌族民俗文化叢書編纂資料的通知,對全縣的羌文化資源現狀進行了調研摸底,對羊皮鼓舞等部分名錄實施了活態傳承。目前正在進行羌族羊皮鼓舞組稿工作。今年4月,我們陪同縣委主要領導,前往北川、茂縣、映秀等地,對羌文化工作進行了實地考察和對接交流。圍繞國家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項目規劃,向省文化廳申報《羌族民俗文化傳承演藝廣場》等6個項目,總投資3.43億元。

(六)非遺保護工作扎實開展。成立了縣非遺保護中心,落實了編制和人員,為開展非遺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不斷挖掘、整理和積極申報,《罐罐茶傳統手工技藝》成功申報為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完成了傳承人、傳習場所的考察工作,對2個罐罐茶傳習場所、1個羌族羊皮鼓舞培訓基地進行了命名和掛牌,目前正在籌備羊皮鼓舞申報國家非遺名錄有關工作。圍繞第八個世界文化遺產日,采取播放專題片、懸掛橫幅、制作展板等形式,廣泛宣傳非遺保護法,集中展示我縣非遺工作成果。

(七)文化產業不斷發展。與縣統計、經合等部門配合,對全縣文化企業進行了摸底調查,對篩選出的企業進行重點支持,先后幫助他們包裝文化產業項目4個,上報資金1.13億元。代政府草擬了文化產業發展基金管理使用辦法,新發展文化企業8家,今年全縣文化產業值4578萬元,較上年增加30%。

(八)文化市場規范運作。通過不懈努力,市編辦同意成立縣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副科級事業單位,編制8人,為開展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一年來,我們共舉辦法規宣傳、培訓3次,開展專項治理整頓4次,檢查經營單位287家,立案處罰5起。聘請網吧義務監督員38名,查繳銷毀涉嫌賭博的電子游戲機65臺,查繳地面衛星接收設施120余套。開展“掃黃打非”專項行動3次,收繳非法出版物300余件。受理行政許可56件,辦結率100%。黨政機關推廣和使用正版軟件正在加緊安裝。

二、強化新聞輿論宣傳,全面提升廣電綜合水平

(一)常規宣傳重點突出。圍繞全縣“兩會”、“一府兩院”組成人員履職承諾、打造百億工業縣、創建國家衛生縣城、沖刺全年目標任務、宣傳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等重要節點和中心工作,先后在“兩臺”新聞和專題節目中開辦了《十八大精神在》、《數字2012》、《民生新看點》、《歡樂過大年》、《履職承諾三公開》、《委員提案面對面》、《重點項目追蹤》、《我愛我家創衛進行時》等欄目,集中報道了全縣各級各部門調結構、謀發展、惠民生、促和諧,奮力建設陜南強縣的新舉措、新成效。充分展示記者編輯“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成果,開設了《幸福新農村》、《小康路上》、《勞模在身邊》、《凡人善舉》、《道德廣場》等欄目,從點到面真實地反映了全縣各級建設新農村的新思路、好辦法和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中涌現出來的典型代表。與縣交通、林業、衛生、教體等部門聯合開辦了《交通在線》、《美麗》、《醫院風景線》、《教育》等新聞欄目,重點關注全縣實施交通大發展、建設生態、加快公立醫院改革、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取得的成果。

(二)特色宣傳內容豐富。利用新建成的電視演播室和新設備,邀請縣上領導、行業帶頭人、先進模范做客演播室、直播間,解讀黨的十八大精神,暢談全縣改革發展,為實現中國夢建言獻策。深入挖掘羊皮鼓舞、山歌等地域文化,拍攝制作了具有濃厚羌族韻味的電視專題片《渾金璞玉羊皮鼓》、《山歌催得山花開》,開辦了《罐罐茶劇場》,成功拍攝了《山城的笑顏》、《永遠的短信》兩部方言微型電視劇。在電視臺增加了《請您欣賞》和《溫馨提示》欄目,全方位、多頻次展示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建設成果。廣播電臺進一步完善了節目設置,增加直播節目時段,直播和自采節目達到75%。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鄉村之聲”頻道連線直播專輯一個小時。

(三)對外宣傳穩中有進。進一步完善外宣工作獎懲考核機制,和下屬部門簽訂了對外宣傳上稿責任書,按月考核通報;加強與省市廣播電視臺的溝通聯系,邀請省市臺資深電視人來臺里授課輔導,提高記者編輯新聞采訪水平。1至11月份,在市電臺發稿1290條、省電臺發稿163條、中廣發稿8條,在市電視臺播發新聞417條、省電視臺發稿36條、央視發稿5條。

(四)宣傳管理扎實有效。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市縣有關改進新聞報道的要求精神,規范領導活動報道,減少會議報道,實現重點宣傳欄目化;進一步細化廣播電視節目采編程序和監審責任,充實收聽收看評論員隊伍,實現了宣傳播出零事故。截止11月底,我們共制作播出《新聞》242期、《新聞縱橫》247期、《縣區要聞》專集10期,采訪播出《今日》50期、《興州聚焦》35期;同時,有7件作品榮獲2012年度“廣播電視獎”、2件作品榮獲2012年度“人大新聞獎”。

(五)事業建設扎實推進。全年放映農村數字電影2250場,占全年任務的102.46%。安裝“戶戶通”設備13816套,安裝率達到100%,開通率達到98%,維修“戶戶通”設備1400余套;發展有線數字電視1500戶。建立健全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機制,全年未發生任何播出安全事故。

三、認真開展工作,推動文物旅游不斷發展

文物工作方面,加強文物安全與保護工作,與有關村(社區)的文保小組代表和群眾文保員簽訂責任書,落實了基層文保工作責任,完成了縣級文保單位立碑和四至界樁安裝工作,認真開展了“5.18國際博物館日”宣傳活動,完成了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門樓、白水江江神廟和南山塔的申報工作,組織參加了全市講解員培訓,委托西安寶合設計咨詢公司編制了《靈巖寺文物保護規劃》。完成了南天門、南北展室、涼亭等設施的屋面維修,宿辦樓正在加緊施工,邀請省文保中心專家開始設計編制靈巖寺布展陳列方案,全國第一次國有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正在按計劃實施。旅游工作方面,由深圳市麟德旅游規劃公司承擔的《縣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漢水北源”鄉村休閑帶概念規劃》和《八渡河流域氐羌民俗生態旅游帶概念規劃》編制工作有序開展。組織30多家涉游企業、單位開展了“5.19中國旅游日”宣傳活動,對《旅游法》等旅游法規進行了深入宣傳。認真編寫招商引資項目,利用西洽會、陜甘川旅游年會等重要會展,廣泛進行旅游產品宣傳推介。配合央視“百山百川行”攝制組開展了旅游宣傳片拍攝工作,配合省旅游局“微游”活動組開展了采風活動。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業務聯系,精心包裝文物旅游建設項目,做好項目申報、爭取工作,為文物旅游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結合假日旅游質量安全大檢查,做好旅游景(區)點、旅游飯店(賓館)等旅游單位的監管工作,進一步規范旅游市場。對全縣農家樂進行了調查摸底,按照省級標準積極開展農家樂星級評定工作,省級農業旅游示范點鎮埡河村現已通過省市初驗,新評星級農家樂15戶,推薦四星級農家樂2戶。積極同林業、中藥等部門單位商討,共同籌劃我縣旅游節會活動。投資2000余萬元,實施了水上景觀河堤項目,游客接待中心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景區旅游道路綠化工程,景區五龍廣場和核桃坪管理區等內部設施完善工程,進一步完善了森林公園的旅游功能。全年接待游客43萬人次,旅游收入1.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和25%。

四、加強效能建設,樹立隊伍良好形象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縣相關規定,深化干部作風建設,落實好學習教育、公務接待、財務管理、車輛管理、掛牌上崗、去向公示等制度,進一步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務水平。圍繞“三問三解三服務三促進”、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鎮村、鎮村開展幫扶、調研工作,給村、村解決玉米籽種300斤,舉辦烤煙、袋料香菇技術培訓活動5場次,慰問貧困戶23戶,配送檔案柜2個,解決文化站建設缺口資金3萬元,發放慰問金5000元。圓滿完成了12件議案、提案和建議案辦理工作。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廉政風險管理,嚴格執行公職人員婚喪喜請等宴請情況周報等制度,扎實推進黨風廉政和反腐敗工作,全系統未發生任何違規違紀問題。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仍然存在著以下問題與不足:一是缺乏文化龍頭企業,文化產業增加值緩慢;二是專業人才嚴重缺乏;三是地域特色文化挖掘、展示不夠;四是旅游產業發展遲緩。在今后工作中,我們將針對問題,克難奮進,開拓創新,努力開創文化旅游工作新局面。

五、2014年工作思路及重點工作

2014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沖刺之年,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時期。2014年文化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全縣工作大局,以文化惠民工程、“兩館一站”免費開放、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精品打造、新聞輿論宣傳為重點,大力實施文化引領工程,克難奮進,開拓創新,努力開創文化特色鮮明的文明建設新局面。到2014年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群眾文化活動蓬勃發展,免費開放水平明顯提升,文化精品不斷推出,文化產業值增加29%,新聞輿論氛圍更加濃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全力實施文化引領工程。一是抓陣地建設。繼續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兩館一站一室一屋”規范化建設,創新考核機制和管理辦法,提高免費開放水平。文化圖書大廈力爭年內投入使用。二是抓活動開展。積極支持各類民間文藝活動,以廣場文化、機關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學校文化、鎮村文化、民間文化活動為載體,依托各類群眾性文藝團體和協會,深入開展“書香”、“送文化下基層”等文化活動和優秀文化產品展演、展示活動,不斷豐富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2.深入開展特色文化資源挖掘、保護和開發工作。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整理和申報工作,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基地、傳習場所和傳承人建設。加大古村落、古民居的保護,積極推進歷史文化和文化旅游名鎮、名村的申報工作。精心策劃我縣文化旅游節慶活動。

3.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充分發揮文化產業發展基金作用,積極培育文化骨干企業,努力培育我縣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立足羌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項目規劃,精心策劃、包裝、儲備和爭跑文化發展項目。

4.努力打造文藝精品。充分發揮文藝創作扶持專項資金作用,重點扶持一批反映歷史文化、山水、特色民俗的文藝精品和文學作品,推出一批文化名人和文化精品,提升文化軟實力。

5.強化新聞輿論宣傳。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加強新聞策劃,豐富節目內容,創新報道形式,不斷提質量水平,進一步鞏固好外宣工作成果。

6.認真開展國有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完成《縣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等3個規劃編制及評審工作,啟動AAAA級旅游景區創建工作,抓好旅游項目包裝、申報、爭取和旅游資源宣傳推介工作,推動旅游產業突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