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 努力建設我省法院人才庫

時間:2022-07-24 09:22:00

導語: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 努力建設我省法院人才庫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 努力建設我省法院人才庫

全省法院專題研討班,是我省法院系統對十七精神大學習、大討論的一次盛會,也是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探討法院建設的一次理論務虛。舉辦這樣高規格、大規模的研討,是海南建省以來法院系統的第一次,必將對我省法院建設產生積極而深遠的意義。“法院建設”是一個牽涉法院方方面面的寬泛命題,本人僅就人才庫建設談一些不成熟的體會。

一、人才庫建設的必要性認識。

(一)馬克思有一個經典命題: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有人的存在,就有社會活動,有社會活動,必有社會競爭;有社會競爭,“人才”就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人類文明發展史證明了這樣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人才興,民族興;人才興,國家興。同樣道理,人才興,家庭興;人才興,單位興。所以,才會有“賢者,國之寶也”、“天地間,人為貴”,“得人者興,失人者崩”等等真知灼見,所以,才會發出“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吶喊。

(二)黨中央對人民法院提出了特別高的要求??倳浱岢隽恕叭齻€至上”(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四個忠于”(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和“五種意識”(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和廉潔意識)的要求。這是對法院隊伍政治方向的總要求和總目標。也是法院人才建設的政治指南。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加快速度,加大力度。

(三)海南特區未來的發展把我省法院人才庫建設提到了議事日程。

1、省委書記衛留成同志在省委常委(擴大)會議上提出,進一步在新的起點上謀劃和推動海南新一輪的改革發展,提出了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構想,建設國際旅游島的規劃,啟動了一系列重大項目的建設——東環鐵路、大廣壩二期、航天發射中心、博鰲機場的申報、勘察、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工程項目的推進。這些都是惠及海南人民的大事、喜事。這些項目的最終建成,離不開人民法院“保駕護航”作用的發揮。

2、省高院董治良院長在傳達省委常委(擴大)會議精神時要求,海南法院要站在新起點上以公正司法推動海南和諧繁榮發展。法院“公正司法”的宗旨主要靠人——法官——的具體活動——對一個個具體案件的審理來體現、來實現的。法院的人才建設既是當前緊迫的也是今后長期的根本任務。

二、對法院人才庫的理解

人才庫意味著我們需要的人才、不是簡單的個數,而是一個團隊,意味著法院需要的各式人才,應有盡有。

(一)法院人才庫的主體是法官——這是由人民法院的職業特性所決定的。

(二)行政管理(包括人事管理、后勤管理等領域)人才是法院人才庫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缺少這一塊,法院這部機器就無法正常運轉。

(三)法院人才庫既包括正發揮作用的人才,也包括后備的人才;既需要帥才、將才,也需要干才。既需要高素質的法官,也需要人事管理、后勤管理乃至其他方面的精英;既需要通才,也需要專才。缺少任何一方面,人才庫都是殘缺的。領導的責任在于發現和招攬人才,構建人才庫。

三、當前我省法院人才的現狀

對現狀不敢估計過高。從縱向看,與曾經的“十萬人才下海南”相比,似乎有江河日下之嘆;從橫向看,特別是與發達省市的法院比,無論是量上還是質上都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人才缺少。無論是哪級法院,也無論是哪個法院的哪個部門,都普遍有這樣的感覺,能夠真正勝任職位要求,提得起放得下的人并不是很多。

(二)人才老化(包括斷層)現象突出,沒有形成合乎自然規律的梯次結構。

(三)人才流失現象突出。三級法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流失的現象,高院尤為突出。它能折射出多方面的社會問題,應當引起重視和深思。

四、對人才的發現、培養、考驗和使用

同志曾有句名言,說領導的責任有二,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用干部(也就是用人)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有干部用,二是如何用。前者是發現干部的問題,后者是培養和使用干部的問題。

(一)發現人才是前提。一是確立一個恰當的人才標準。根據崗位的需要確定所需人才的標準,不要過分拔高。一個普通的審理案件的法官,你要求他具備法院院長的才干,顯然是不恰當的。寧缺勿濫的思維并不可取。二是立足本單位,本地區發現人才,要克服“身邊無人才”的思想,信奉“外來和尚會念經”的做派。古人說,“十步之內有芳草”,“三人行,必有我師”,“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之人任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說的都是一個道理:人才遍地皆有,看你能否發現。三是從外單位、外地區發現和引進人才。上述第二點并不排斥第三點,只是告訴我們,任何事情不能做過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四是從實踐中發現人才。看學歷,但不惟學歷;聽談吐,但更重實干。我們經常說,聽其言,觀其行,就是這個道理。

(二)培養和考驗人才是手段。人才不是天生的,可以通過后天培養。只要方法得當,假以時日,庸才可以成為人才。人才需要考驗(包括崗位、環境、突發事件的處置等等),才能成為對國家、對事業有用之才,才能成為實干之才而不是空談家。對人才的考驗有時是殘酷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煉不成才,白居易說: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人才有正邪之分,有層次之別。人才要加強自身的修養和磨煉,才能上檔次,才能成正才。

(三)使用人才是目的。人才不是幌子,不是門面。一要量才使用,給以合適的位子。尤其在法院,實行行政管理模式(但往往又被淡化至黨政管理的邊緣),位子往往是才干的外在表現(盡管實際上并非如此,但至少在人們的觀念里是這樣認為的)。有舞臺,才好表演。不在其位,難謀其政。列寧說過,職務本身不能給你帶來才能,但職務可以讓你發揮才能。二是要形成激勵機制,公正對待人才。無論是本土人才還是外來人才,在使用上應做到公平、公正,是真正的人才,還是濫竽充數,讓實踐說了算,實踐是檢驗人才的唯一標準。三是要合理設計人才架構。人才濟濟是好事,“韓信將兵,多多益善”。但使用不合理、搭配不科學就會成為壞事,造成人才的內耗,勾心斗角,爾虞我詐,就其本人而言,往往兩敗俱傷,就事業來說,就單位而言,往往人心渙散,助長歪風邪氣。古人說得好:寧學管鮑分金,勿學孫龐斗智,要唱將相和,勿演鴻門宴。這樣,才能發揮1+1大于2的效應。四要形成人才流動的暢通管道。人才要有合理流動,包括縱向、橫向的流動。領導要為這種合理流動修橋鋪路。一潭死水的環境,不僅培養造就不了人才,即使是人才也會退化為庸才。五要人才機制制度化。制度化的好處在于透明、客觀、公正??梢苑乐购涂朔萌说碾S意性,防止和克服用人標準的隨意性。領導帶領大家制定制度,領導帶領大家遵守制度。切忌朝令夕改,讓人無所適從。

法院人才庫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主觀上要不斷努力,與時俱進,客觀上要循序漸進,不斷完善。相信在省高院黨組的堅強領導下,以“三個至上”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海南法院一定會人才濟濟,法院事業一定會蒸蒸日上,海南法院和法官一定能成為海南特區社會主義事業的勤勞建設者和捍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