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書記在受災群眾救助工作會發言
時間:2022-05-18 10:31:00
導語:副書記在受災群眾救助工作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位領導,同志們:
縣“兩會”后天就要召開了。在“兩會”召開之際,縣委、縣政府決定召開這次受災困難群眾冬春生活救助工作會議,既表明了縣委、縣政府工作任務之重、時間之緊,又表明了縣委、縣政府對受災困難群眾冬春生活的關心和重視。根據會議安排,就貫徹落實縣委、縣人民政府的工作安排和部署,做好受災困難群眾今冬明春生活救助工作,我講幾點意見。等會,云德縣長還將作重要講話,請大家務必認真領會,切實抓好貫徹落實。
一、充分認識今冬明春困難群眾生活救助面臨的重要性,全力以赴抓好民政救助工作
今年來,我縣自然災害頻發,經歷了低溫雨雪凝凍、強風暴、洪澇、干旱等災害,特別是7月初以來的旱災,持續時間長,受災范圍廣,給人民群眾的農作物及家庭財產造成了嚴重損失。全年全縣受災41.18萬人,因災傷病304人、死亡1人;因災死亡大牲畜312頭;農作物受災41.6千公頃;因災飲水困難人口78865人,飲水困難大牲畜7.53萬頭;因災倒房24戶74間、損房185戶594間,緊急轉移安置19741人。直接經濟損失3.5億元。綜合分析今年災情特點:一是災害損失大,影響程度深,特別是旱災造成農作物大面積減產絕收,秋糧大幅度減產;二是災害造成部分貧困人口基本生活面臨困難,災害與貧困疊加效應明顯,部分散居五保、低保對象困難程度加深;三是群眾自救互救能力不強,需政府救助的人口數量大。加之受物價上漲影響,特別是成品糧、食用油、衣被、取暖燃煤以及運輸費用等價格漲幅明顯,加重了冬春救助工作難度,今冬明春受災困難群眾生活安排面臨的任務十分繁重。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此項工作。9月份,我縣在已解決200萬元救災資金的基礎上,又安排300萬元的受災困難群眾冬春生活救助經費,提前做好了冬季困難群眾缺糧戶的糧食救濟工作,到12月5日已分兩批發放到鄉鎮。省委、省政府于12月6日召開了全省受災群眾冬春生活安排工作會議,地區行署于12月9日下發了《地區行署辦公室關于扎實做好受災困難群眾冬春生活救助工作的通知》(銅署辦發電〔2011〕230號),就做好今冬明春受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作出了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從講政治,服務大局,保障民生,構建和諧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今冬明春救助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以嚴肅的政治責任心和對受災困難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履行災害救助工作職責,加強協調,把此項工作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切實保障受災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二、準確把握今冬明春困難群眾生活救助政策,進一步細化和完善救助工作方案
受災困難群眾冬春生活救助,重點是解決因災困難群眾冬春期間的口糧、衣被、取暖、醫療等基本生活困難問題。冬令救助時段是當年12月至次年的2月,春荒救助時段為3月至5月。冬春期間需口糧救助對象是因災致使基本口糧出現困難需政府給予救助的困難群眾,主要是兩類人員:一類是因災困難程度加深的農村低保對象;另一類是缺乏自救、互救能力的其他受災困難群眾。全縣民政系統要準確掌握救助政策,在確定救助對象時要注意甄別受災困難群眾的自救互救能力。此次冬春救助以糧食為主,在保障基本口糧的情況下,可進行衣被、取暖救助。在救助過程中,要加強冬春救助政策的宣傳,引導受災困難群眾積極開展生產自救和互救。要重點把握救助時段和救助標準,加強與有關救助制度的銜接。特別是年末歲尾,一些相關的幫扶、慰問、救助在陸續開展,有的受災戶從不同渠道同時享受雙重多重關愛,因此,各鄉鎮、各部門要相互溝通,加強協作,以防厚此薄彼,引發不良的社會矛盾。
當前,根據縣政府的工作安排,各鄉鎮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制訂了冬春救助工作方案。但是,一些地方對冬春救助政策的把握還不夠準確,沒有甄別受災人員的自救互救能力,也沒有考慮部分受災農村低保對象可通過提高保障標準、發放物價補貼、加大臨時救助力度等解決口糧問題,籠統地將大部分甚至全部受災人口作為冬春期間需口糧救助人口統計上報,致使上報數據過大,與實際不符。在上次開展的受災困難群眾缺糧情況的調查統計中,全縣共有29.44萬人缺糧,最多的鄉鎮有3.8793萬人,缺糧人口達85%以上,并且是有多少人受災就報多少人缺糧,全縣缺糧4個月至6個月的就有12.01萬人,這樣的數據可信嗎?根據鄉鎮上報的數據,縣政府經綜合分析后上報了我縣缺糧人口數為20.7331萬人,而省、地認可我縣缺糧人口數只有7.9215萬人。根據省、地認定的缺糧人口數,我們擬定了冬春受災困難群眾生活救助工作安排意見,已經縣委、縣政府審定印發。安排意見從救助對象、資金籌集、糧食安排等方面進行了明確。值得說明的是,這個安排意見是在各鄉鎮上報數據的基礎上,由縣民政局會同縣財政、農牧、糧食、統計等部門,參考各地災情、貧困狀況、耕地面積等綜合因素制定的。全縣7.9215萬人冬春受災困難群眾,需糧食3922噸,折合資金1961萬元。各鄉鎮要按照縣里的安排意見,結合實際,認真分析研究今年災情和前段對因災困難群眾冬春糧食救助的調查統計數據,制定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精心安排時間進度,認真做好發放工作,確保冬春救助工作有序開展。
三、以核準救助對象為重點,扎實有序做好冬春救助工作
按照《自然災害救助條例》等有關規定,結合縣委、縣政府和上級民政部門關于冬春救助的工作要求,嚴格救助工作核準對象、資金籌集和撥付、物資準備和調運、款物發放和監督檢查等流程,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認真核準救助對象。做好救助對象的核定是做好冬春救助工作的前提。各鄉鎮要在前期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根據省、地、縣核定的補助救助人口基數和糧食數量,按照保重點的原則,以鄉鎮干部和縣直機關駐村干部為主要核查人員,再次深入到受災困難群眾家庭核查,全面、真實、準確掌握受災缺糧群眾的人數、缺糧時段和數量等,詳細了解冬春期間需要衣被、取暖等救助情況,按照“戶報、村評、鄉審、縣定”程序,重點抓好村級評議,在村級評議中一定要召開群眾會,通過群眾會公開核準救助對象,確保救助不漏一戶、不少一人。
(二)做好資金籌集發放。一是籌集好資金。按照救災經費分級負擔的原則,省里已將此次冬春救助所需資金各級承擔的數額測算到縣,認定我縣缺糧人口糧食救助資金1961萬元(其中:低保對象32562人,需糧食1709噸,折合資金855萬元;其他受災困難群眾46653人,需糧食2213噸,折合資金1106萬元),省級承擔1667萬元,地縣承擔294萬元,按地縣2︰8比例,我縣財政要匹配235.2萬元。此次冬春救助工作任務重、人力投入大、表格資料多,各鄉鎮也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經費。二是做好資金撥付。按歷年慣例,中央冬春救助補助資金是分冬令款、春荒款兩次下撥,我縣也按此分兩次發放。對第一批“冬令”糧款,要嚴格按照救助工作方案,抓緊時間發放,確保在12月底前發放到受災困難群眾手中。第二批補助糧(款)待省、地資金下達后,再另行分配。各鄉鎮要嚴格按冬春救助有關規定和程序,填寫救助花名冊,填發《災民救助卡》,明確專人按照花名冊和救助卡上填寫的數額足額發放。發放救助款物時,有條件集中發放的要盡量組織集中發放,對居住偏遠,出行不便,領取救助款物確有困難的老弱病殘、鰥寡孤獨等特殊困難群眾,要組織鄉鎮和村組干部專程送運,確保救助款物及時足額發放到受災困難群眾手中。
(三)抓好政策透明公開。社會各界和媒體對冬春救助工作高度關注。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救災工作政策公開、對象公開、標準公開、數量公開、接收社會監督原則,實行確定對象一榜公示、確定救助數量二榜公示、發放款物三榜公示的程序開展工作,廣泛接受社會各界和群眾監督。張榜公示后群眾有異議的,要立即組織人員復查復核,確實不符合救助條件的決不能納入救助范圍,并做好解釋工作。
(四)及時信息反饋。在冬令春荒期間,各鄉鎮在每月13日前將《受災人員冬春生活救助情況統計表》上報至縣民政局,縣民政局匯總后在每月15日前上報地區民政局。冬春救助工作結束后,各鄉鎮要做好冬春救助工作績效評估,認真總結經驗,查找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盡快向縣委、縣政府和縣民政局報告,以便及時予以解決。
(五)加強資金監管。救災資金的使用和管理關系到廣大受災困難群眾的切身利益,社會關注度高,政治敏感性強,管好用好救災資金歷來是救災工作的重要環節。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建立救災資金使用臺賬,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規范工作程序,明確工作紀律,確保救災款物及時足額發放到救助對象手中,確保受災困難群眾人心安定、社會穩定。同時,做好與農村低保、臨時救助和農村醫療救助等救助制度的銜接,充分發揮各項救助制度的作用,提高整體救助能力。在元旦、春節即將來臨之際,要認真做好“兩節”慰問工作,及時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困難群眾手中,確保他們平安過冬、愉快過節。
同志們,受災困難群眾冬春生活救助工作盡管時間緊、任務重,各鄉鎮和縣民政系統務必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以飽滿的熱情、以求真務實的精神、以對困難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大工作力度,強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實,確保黨和政府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關愛工程真正落實到需要救助的受災困難群眾身上,為構建和諧、加快建設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而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 上一篇:民辦高校民法地位深究
- 下一篇:副縣長在麻風病防治工作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