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管理智慧讀后心得感想
時間:2022-07-27 09:47:00
導語:東方管理智慧讀后心得感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天看了一本張應杭寫的《東方管理智慧》一書,頗有一些感悟,書中講述了以儒家、道家、佛家為代表的東方企業管理模式。以此來反思西方企業管理思想的不足,簡而言之,儒家的管理主要是針對管人而體現的“德治”,道家的管理主要是針對管事而體現的“無為”,佛家的管理主要體現人格修煉方面“空靈”的境界。
西方的哲學是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東方哲學是孔孟的“仁道”,注重親和力,通過仁者的德行去征服別人。我個人覺得,東西方的哲學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人本主義,以人為本。
西方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東方企業追求“見利思義”。
東方傳統是尚儉、制欲,知足常樂,將欲望降低到最小程度,以儉養身,在企業管理上不主張用獎金去刺激員工,而是培養人的忠誠。西方則比較傾向于張揚個人的欲望。莊子有一句名言“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意思是說,一個人對欲望如果過分執著,他的智慧就沒有了。
東方企業講究“以和為貴”,這里的“和”不僅是管理境界,更是管理藝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管理者要有包容力,要體現“和”的境界和德行,進行人性化管理,實現真正的“和諧”,而不是以“和諧”為名,打擊異己,獨斷專行,甚至將“和諧”一次轉變為完全相反的意義,這才是最大的不和諧。
東方的哲學要求個人需要懂得為整體的共同利益而放棄個人的利益,所謂的共同利益,必須是真實的共同利益,而不是少數人的利益。公務員之家:
做企業管理要有心量,要學會虛心容人,有包容力,能有心量包容各種人,比如欣賞自己的人、挑自己刺的人、對自己冷嘲熱諷的人,如此等等。這種心量,不僅是德行,有時候還是一種成就事業的智慧。
總的來說,這本書對于企業管理者、經理、主管等都值得一看,對于提高企業管理能力和管理技巧有一定作用。
我個人覺得,貫徹中國傳統儒家管理思想最好的是日本、新加坡等國家,而貫徹西方管理哲學的是美國、中國等國家。中國企業的現狀就是管理模式完全照搬早期西方的管理模式,企業為了賺錢可以完全不受道德約束,即使干傷天害理的事情也毫無內疚感。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企業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竟然可以往嬰兒奶粉中參入化工產品,只有在早期的資本主義時期才有這種案例出現。中國企業現在急需的是補一補東方儒家思想的課,以日為師,學習和借鑒日本企業的管理經驗。例如終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按工齡增加工資)、注重精神激勵等等,其實早期的中國國有企業與日本企業的管理思想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改革開放之后中國企業的管理模式基本都轉為西方的管理模式,員工跳槽頻繁,企業以獎金激勵員工,解雇員工如家常便飯等等,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已經被西方個人主義思想所壟斷,要想學習日本經驗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