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內河養護費征收和使用制度

時間:2022-01-15 11:25:00

導語:省內河養護費征收和使用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省內河養護費征收和使用制度

第一條為加強航道養護和管理,改善通航條件,根據國家《內河航道養護費征收使用辦法》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凡在本省內河航道上航行、作業的各種船舶、排筏和其他浮運物體,除第四條另有規定者外,均應繳納內河航道養護費(以下簡稱航養費)。

第三條航養費由省交通廳航道局負責征收、使用和管理。

第四條下列船舶免征航養費:

(一)執行國防、治安、消防、救護、防洪、搶險任務以及從事漁業捕撈、檢疫、醫療、水政監察、河道勘測、環保監測、科學查勘、教學、體育活動的船舶;

(二)交通主管部門從事航道維護和管理、港航監督、運輸管理、救助打撈、鉆探、測量的船舶;

(三)專門從事農業生產的船舶;

(四)經省交通廳核準免征的船舶。

前款所指船舶,必須辦理申請免征手續,經航道管理機構核準后,發給“免繳證”。本條所指船舶從事營業性運輸時,不免征航養費。

第五條航養費按下列標準計征:

(一)縣以上交通主管部門專業航運企業的營業性船舶及其承運排筏和其他浮運物體,按其運費收入的8%計證。

(二)對難以準確反映運費收入的營業性船舶、非營業性船舶以及排筏和其他浮運物體,按下列標準計征:

1.拖輪、推輪等按每月每千瓦10元計征;

2.客輪按每月每總噸位7元計征;

3.貨輪、掛機船等按每月每總噸位12元計證;

4.客、貨駁等非機動船按每月每總噸位3.5元計征;

5.排筏和其他浮運物體按其通過本省航段里程,每立方米(噸)每公里5厘計征。

(三)對外國籍或港澳臺籍船舶,比照國內船舶相同人民幣收費標準計征外幣,匯率按當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標準執行。

前款所指船舶、排筏和其他浮運物體的計費單位,尾數不滿半個單位不計費,滿半個單位則按一個單位計費。

第六條縣以上交通主管部門的專業航運企業,應于每月15日前將上月航養費交當地航道管理機構,其他船舶應在每月月底前繳納次月航養費。單位或個人繳納航養費可通過銀行結算,或到當地航道管理機構繳費。

航道管理機構在收到航養費時,應向繳費單位和船舶核發航養費繳訖憑證。遺失的繳訖憑證,應及時登報聲明作廢,并向原發證單位申請補發,以航道管理機構核實后方可辦理補發手續,并按規定收取補發手續費。

第七條各種繳(免)費憑證由省交通廳按國家規定的式樣統一印制、核發,并套印“江蘇省財政廳票據監制章”,票據管理按有關規定執行。

第八條船舶因進廠大、中修等特殊情況確需停航者,必須向船籍港所在地航道管理機構辦理報停手續,經核實同意后,交存航行簽證簿,停征次月航養費。上半月恢復啟用者按全月計征航養費,下半月恢復啟用者按半月計征航養費。新增船舶比照本規定計征。

第九條本省船舶應在船籍港所在地航道管理機構繳納航養費,有效期內通行全省。

在外省、自治區、直轄市起運客貨的船舶,在本省外的航段應按航道所屬地規定繳納航養費;在本省內的航段應按本規定繳納航養費。

第十條外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船舶及其承運排筏和其他浮運物體,除省際間另有協議外,按下列規定計征;

(一)在外省、自治區、直轄市裝運客貨經過或到達本省的船舶,不計征航養費。

(二)在本省裝運客貨返回船籍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船舶,按通過本省航段里程所得運費收入的8%計征;不返回船籍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船舶,由客貨起運港按全程運費收入的8%計征。

(三)排筏和其他浮運物體,均按通過本省航段里程每立方米(噸)每公里5厘計征。

(四)對固定在本省營運、施工作業一個月以上的船舶,按第五條第一款第二項定額收費標準計征。

第十一條各種船舶、排筏和其他浮運物體所有者或經營者負責繳納航養費,繳(免)費憑證和船舶報停憑證必須隨船攜帶,妥善保存至有效期滿,以備查驗。

對漏激、欠繳、逃繳、拒繳航養費或瞞報運費收入的,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委托的航道管理機構應責令其限期繳納,從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應繳費額5‰以內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可以視情節處以應繳費額5倍以下罰款。對拒繳、抗繳的,扣留船舶證書,滯留船舶。滯納金收入納入航養費收入一并管理。

對假報運輸性質或涂改、轉借、偽造繳(免)費憑證者,除按上款處罰外,航道管理機構有權收繳其繳(免)費憑證;構成犯罪的,提請司法機關處理。

第十二條生產單位和個體(聯戶)繳納的航養費列入成本開支,行政事業單位繳納的航養費列入經費開支。

第十三條各級航道管理機構應開設航養費收入專戶,并按旬將所征航養費全額匯解省交通廳航道局收入專戶,不得坐支、挪用和轉移。所征航養費統一由省交通廳航道局按月交存省財政專戶,實行省財政專戶儲存管理,各市、縣不得另設財政專戶儲存。

第十四條航道管理機構應健全制度,配備專職人員,負責航養費征收,做到應免不征、應征不漏。征收人員執行公務時,應持有交通部統一制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征費稽查證》,佩戴“中國航道征費”胸章,遵守航道征費管理規章,秉公辦事,不得亂收費、亂罰款。

第十五條航養費必須貫徹統收統支、專款專用的原則,全部用于航道的養護和管理。任何地方和部門不得平調和挪用。年終有結余的,可結轉下年度繼續使用,不許挪作他用。

第十六條航養費用于養護工程方面的費用比例,應不低于航養費總支出的80%,確保養護工程的需要。

第十七條航養費使用范圍如下:

(一)養護工程費:包括維護航道的測量、疏浚、整治、炸礁工程、清障打撈、整治建筑物維修等養護工程費,航標等助航設施的設置、維護費,航道設施一般水毀的修復費,航道工程船舶及機具設備保養修理費,航道處、站(隊)房屋修建費,養護工程必需的車船、機具設備和儀器購置費,航道改善工程費;

(二)養護事業費:包括行政管理費,職工住房修建費,養護和管理的科研、教育費,通訊設施費,航道普查費,航道保護管理費,征收業務費;

(三)養護其他費:包括離、退休人員費及撫恤費,職工子弟學校經費等。

第十八條航養費年度收支計劃由省交通廳統一編制,報省計經委、省財政廳審核后由省交通廳下達執行,并報交通部、財政部備案。年度財務決算由省交通廳統一審查匯編,報省財政廳核備,同時抄報交通部、財政部備案。

省交通廳應根據航道工作的需要,編制航道養護計劃和相應的材料、設備、燃料供應計劃,經省計經委批準后執行。

第十九條各級航道管理機構應建立內部審計制度,對航養費征收、使用和管理進行內部審計,并將審計結果報告同級審計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

第二十條當事人對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作出處罰決定的交通主管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二十一條長江干線航道的航養費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二條本細則自1994年3月16日起執行。本省其他有關規定與本細則有抵觸的,一律按本細則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