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局行政許可管理制度

時間:2022-01-13 10:38:00

導語:地震局行政許可管理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統一受理行政許可申請制度。

我局所有行政許可事項,全部由*市行政審批大廳地震局窗口對外,統一受理行政許可申請,統一送達行政許可決定,局機關各業務處室不再接受任何形式的行政許可申請和送達行政許可決定。

二、行政許可公開制度。

我局行政許可共二項:包括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核準、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建設工程許可。以上行政許可事項的法律依據、受理條件、辦理程序、審批時限、收費標準等在*市政府信息網、*市防震減災信息網及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地震局窗口予以公示。

三、行政許可決定程序

(一)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審批程序:

審批條件:所有新建、擴建、改建工程。

審批程序:工程建設單位申報----窗口受理----審核分類----現場踏勘----審批確認。

1、受理:承辦人審查工程建設單位填寫的《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審核申請書》以及報送的《立項批準文件或可行性研究報告》、《規劃范圍地形圖》、《工程項目平面圖》、《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2、分類:承辦人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分類標準》準確劃分工程類別。屬于一般建設工程進入即辦件審批程序;屬于重大建設工程、生命線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工程,承辦人在《行政審批責任表》簽署初審意見,經主管局長審核批準后,下發《工程建設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通知書》,填寫《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確定表》,送達工程建設單位。

3、踏勘:組織有關人員實地察看工程建設場地,為審批掌握第一手資料。

4、審批:承辦人首先填寫《行政審批責任表》,對一般建設工程,由承辦人依據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中提供的場地類別和《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提出抗震設防要求,經審核人審核,報主管局長批準后出具批準文件;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建設工程,提供經省地震安全評定委員會評審通過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和《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確定表》,經過審核、批準程序后,出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審批意見書》。

(二)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建設工程的審批程序:

審批條件:建設工程場地址位于地震監測設施或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的所有新建、擴建、改建工程。

審批程序:工程建設單位申報----窗口受理----審核----現場踏勘----批準或上報。

1、受理:承辦人審查工程建設單位填寫的《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書》以及報送的《擬建場地1:500現狀圖》、《建設項目基本情況》(占地面積、建筑面積、建筑高度、用途及主要的機械和電子設備等)

2、審核:承辦人檢查所報資料是否齊全,所建工程是否在地震監測設施或地震觀測保護范圍內。

3、踏勘:組織有關人員實地察看工程建設場地,為審批掌握第一手資料。

4、審批:承辦人首先填寫《行政審批責任表》并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工程性質,提出初審意見,經審核人審核,報主管局長批準后出具批準文件或上報。

(三)地震安全性評價資格驗證任務登記,由申報單位寫出報告,窗口受理,承辦人提出初審意見經審核人審核后,報主管局長批準,然后將批準文件統一由窗口送達申請人。

四、行政許可的監督管理

為規范行政許可行為,防止重許可輕監管、執法不到位等行為,確保各項法律法規貫徹實施,采取以下監督管理措施。

(一)每一項行政許可事項必須事先通知項目屬地防震減災行政主管部門,由主管部門按照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對設計和施工的全過程進行監管,并將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相關項目。

(二)組織執法人員對行政許可后的事項進行監督和執法檢查,重點是檢查結構設計總說明中是否按審批確認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了設計。檢查比例每年不低于總項目數的20%。

(三)對不按審批確認的抗震設防要求設計的建設工程要及時勒令停工,已建成的要采取抗震加固等技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