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三農問題5
時間:2022-07-20 11:46:00
導語:如何解決三農問題5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九五期間,農業占GDP總量是占18%多。但是到2002年已經降到14.5%,到未來五年有可能降到10%,農業在GDP中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那么,如何保證農民收入增長?
一方面增加購買商品、農產品的城鎮消費者,另外一方面,適當降低農業勞動力。我想這是相輔相成的過程。一方面,在結構調整中城市人群的比重提高,農業人種的比重下降。另一方面,農業通過自身的結構調整,提高質量,加工,通過這些途徑,兩個方面都努力,才能使得農業對農民來說重新是收購增長的來源。
稅費改革的問題,首先應該看到稅費改革必定會減輕農民負擔,而且很重要的目標是減輕農民負擔。怎么不讓它反彈起來?要有一個更高的認識,農民稅費改革不僅是經濟領域的改革,而且是對農村上層建筑領域里的改革。為什么農民負擔會重?而且重的地方,有些地方苦不堪言,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農村的上層建筑嚴重不適應農村的經濟基礎。上層建筑必須適應經濟基礎,機構要精簡,人員要精簡,讓農村的上層建筑和農村的經濟基礎相適應,這樣才從根本上消除農民負擔過重的問題。
可以想象,如果機構不減,人員不減,明年人家說干部工資發不了,電話打不了,會開不了,出差出不了,又會變別的方法收錢。當然也要增大對農村的轉移支付力度。去年全國搞了20個省的試點,今年準備基本全面鋪開,34個省、市、自治區都要鋪開,在總理報告里這部分預算是305億。
農民有一句口頭語,負擔為的是教育。增加了轉移支付,就等于政府的財政把農民的負擔替代掉一塊。
據我們了解,大概全國外出務工的勞動力在2002年大概達到9400萬人,這9400萬人中,大概有6200萬是出縣的,離開本縣去打工。而出省的勞動力大概是4000多萬,整個9000多萬外出務工的勞動力,一年掙到的工資性收入是5500多億。如果他們自己在外頭還要生活,扣掉他們自己的生活之后,匯回家和帶回家的,根據抽樣調查的結果判斷,拿回農村的是3200億。
可以想象,如果農村沒有3200億元的錢從城里拿,目前的農村收入和城市收入又會是什么樣。所以這個事情對農村收入意義非常大。必須看到目前相當一部分地區農民,如果沒有外出務工的機會,他已經不可能增加收入。回過頭來我們很現實的看,如果沒有外來工在城里,這個城市的經濟建設、社會管理乃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都沒辦法正常進行,建筑工地誰在做,早點誰在弄,都沒法弄,所以這件事情已經成為當今中國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就是農民流動就業,進城就業。這次亮綠燈起到的作用是什么?這邊增加農民的收入,那邊刺激城市經濟的發展,同時方便城市居民的生活。仔細想想這么多農民工到城市里是來就業的,創造的GDP在這個城里,創造的稅收在這個城里,因此你對他的管理毫無疑問應該列入財政。
我跟城里有些熟人交談,你說農民工搶你的飯碗,我非常不理解。一個離鄉背井的農民進了城,人地生疏,舉目無親,信息不同,他主要找工作,還要安排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找房子,找生存,就這樣的情況,他已經找到工作,有收入,你在城里這么熟悉,親戚、朋友、領導一大堆,你怎么會找不到工作,他怎么會找到工作?一個城市的發展,各種層次的勞動力都是需要的。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看,城市的居民也應該比較公平去對待外來民工,因為他給你提供了很多方便。這么看好之后,怎么營造一種好的環境,盡量給農民的進城就業多提供方便;
在整個國家正在邁向現代化的過程中,非常勇敢地面對最巨大的問題,就是最大群體的致富問題。解決這么大群體的致富問題,我想這是世界級的經濟學難題。農民有了錢,這個市場就繁榮了,整個經濟增長也就有了活力,7%、8%就有了可能。所以農民的致富問題不僅僅是農村問題,而且是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穩定增長的問題。有了這一切,還剩18年的時間實現全面小康,本世紀中葉基本現代化,才有真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