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運輸管理工作意見

時間:2022-10-13 10:52:03

導語:道路運輸管理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道路運輸管理工作意見

關于進一步加強道路運輸管理工作的意見201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為進一步加強道路運輸管理工作,提高行業服務能力和保障能力,更好地服務于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建設現代道路運輸業為目標,以提升道路運輸服務保障能力為著力點,求真務實,奮發作為,重點做好產業發展、行業管理、服務民生、數字運管、安全管理、隊伍建設和文化建設各項工作,為我市黃藍兩區開發建設提供強有力的道路運輸保障。

二、任務目標

道路客、貨運量分別增長3.8%和7%。場站建設完成計劃總投資46000萬元,重點建設國家公路運輸樞紐,縣級客貨運站項目、規模物流園區項目。運輸管理水平、產業發展規模、行業實力和質量都有新的提高。

三、重點任務

(一)轉型升級,推動道路運輸產業發展。

1、積極推進各項試點工作。大力推進甩掛運輸試點,實行政策傾斜和政府引導的方式,鼓勵大型甩掛運輸企業發展,做大做強京博物流、銀河物流甩掛運輸試點,做好短途甩掛運輸向長途綜合運輸方式的銜接,積極借鑒先進地市的成功經驗。

2、加強與郵政的戰略合作。充分利用郵政網點多,分布廣的優勢,逐步開通并擴大長途汽車票,城市公交月票、公交卡等銷售及充值服務,積極探討長途客運站設立郵政業務經營專區、利用長途客運網絡打造郵件(含暢銷零售報刊產品)快捷配送平臺、利用長途汽車站設立郵件交換中心、共同開發全市汽車客票銷售信息系統、郵政傳媒與長途客運媒體合作等項目。

3、重視重點項目推介。落實《道路運輸重點項目推介工作方案》,進一步理清思路、整合資源,拓展完善重點項目庫,適時選擇、編制第二批重點推介項目,適時組織開展專項招商,擴大道路運輸產業的對外開放合作。加快重點物流園區和配套信息化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園區集裝箱物流項目。扶持骨干龍頭企業,堅持政策扶持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引導優勢資源向骨干龍頭企業集中,引領道路運輸產業快速發展。

4、全力推進四環五海道路運輸服務基地建設,完善后續項目建設。2013年4月中旬正式啟用維修及檢測方面工作。

5、全力配合做好交通運輸部兩項統計調查工作。及早部署、科學謀劃,做好全市城市客運交通線路及站點調查、交通運輸業經濟核算調查工作。

(二)深化改革,強化行業管理工作。

6、穩步推進道路客運集約化經營。堅持試點先行,采取多種方式積極推進融資承包車輛集約化改造,對融資承包車輛駕駛員逐步實行統一聘用、統一考核、統一發放勞動報酬、統一繳納社會保險。

7、全面推廣節能減排工作,規范油改氣車輛的使用。按照《營業性道路運輸企業載客汽車燃料消耗限額》(DB37/839--2007)《營業性道路運輸企業載貨汽車燃料消耗限額》(DB37/841--2007)等標準對重點用能企業進行監控;嚴格營運車輛燃料消耗量檢測和準入管理,加強對道路運輸車輛燃料消耗量達標車型的核查。對不符合要求的車輛,嚴禁進入道路運輸市場;鼓勵推廣提高使用低耗能和清潔燃料汽車在營運車輛中所占的比例,保持對油改氣市場的行業監管,加強對油改氣企業的安全檢查,保障油改氣車輛的運行安全。

8、加強維修檢測從業人員資格培訓。拓寬培訓范圍及培訓對象,全市一、二、三類汽車維修企業的從業人員做到全員培訓,采取統一領導、統一組織、統一培訓、統一考試、統一發證的方式,提升從業人員行業認知度和業務能力,2013年逐步完成全市15000余人的維修從業人員的全員培訓。

(三)改善民生,積極打造運管行業品牌。

9、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2013年力爭完成至公交線路改造,實現至各縣城(除鄒平外)公交化運營。

10、繼續推進公交便民工程。購置新能源空調公交車(LNG)100臺。

11、繼續優化線路網絡,結合城市發展、道路建設及市民需求,逐步實現公共交通全方位覆蓋,計劃新辟線路5條,調整延伸線路7條,延長末班車營運時間。

12、啟用我市出租車電召便民服務系統,設立出租車信息曝光臺,每月定期對好人好事和出租車駕駛員“黑名單”通過媒體進行曝光,接受群眾監督。年內正式啟用出租車服務社區,協調公安部門的進駐,完備各功能設施的標志標識,設立出租車駕駛員服務質量信譽考核標準的宣傳看板。

13、按照省廳、省文明辦的要求,積極開展“十佳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標兵等評選活動,在我市選樹一家省級的“十佳客運站”,推進品牌建設。

14、積極學習借鑒其他地市汽車快修連鎖服務做法,盡快組織編訂“市快修連鎖服務規范”,將全市二類以上維修企業聯系方式、地址等信息匯編成冊,并依托市交通運輸局熱線7091234,搭建市快修連鎖綜合服務平臺,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和值班制度,做到24小時及時反應,周到服務,高效便民。

15、積極開展服務質量信譽考核,不斷提升道路運輸行業服務服務水平。在客運、貨運、公交、出租、駕培、維修六大領域全面開展服務質量信譽考核,不斷提升全行業的服務水平和群眾滿意度。

16、成立道路運輸協會,深化出租汽車行業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深入道路客貨運輸企業、公交企業、出租車企業、客貨運輸站場和從業人員中間,及時了解掌握職工的思想動態和利益訴求,及時協調解決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四)繼續加大投入,推進數字運管建設。

17、完善道路運輸信息管理系統開發及整合,推進全市道路運輸VPN專網向鄉鎮交管所、機動車維修企業、普通貨運企業延伸。

18、建設覆蓋全行業的道路運輸數字運政系統,實現對全行業的動態監管,推進市道路運輸協同辦公系統,在行業內實現無紙化辦公。

19、加強對全市“兩客一危”車輛GPS定位服務系統應用的監督,制定動態監管考核辦法,督導各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對轄區道路運輸企業及車輛進行實時監控。

20、實現與公安交警系統的信息共享,運用具有視頻傳輸及GPS定位系統的計時系統,強化行業管理,規范培訓工作。

(五)嚴格一崗雙責,強化安全監管。

21、完善道路運輸行業行政許可前的安全管理介入審核。在道路運輸受理許可申請階段對申請人的各項安全措施、內業基礎資料、安全生產設施設備、安全組織機構人員配備情況等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允許其進行業務許可。

22、落實安全責任體系,與市直道路運輸企業簽訂《安全生產目標管理承諾書》、與各縣區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簽訂《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

23、強化道路運輸企業源頭管理。督促企業落實16大項、52小項的安全基礎管理工作,加大監督檢查力度。2013年完成對“兩客一危”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考評工作。

24、加強從業人員管理。強化營運駕駛員誠信考核和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實現從業資格的動態管理。

(六)強效能,提升運管隊伍整體素質。

25、加強隊伍教育培訓。著力打造學習型機關,服務型行業,繼續在全系統內開展“效能提升工程”,制定全系統2013年人員培訓規劃和年度計劃,拓寬渠道,創新機制,定期組織開展各類業務培訓和政治輪訓,強化人才隊伍建設。

26、加強作風建設。進一步完善道路運輸各項規章制度,高度重視作風建設,領導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在全系統內開展禮儀規范普及,增強隊伍凝聚力;鼓勵重事實,說實話,求實效,轉變陳舊的工作方式,積極探索創新工作機制,提升工作效率。在運政服務大廳全面推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

27、強化廉政建設。完善廉政建設懲防教育體系,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和信息公開,在網站設立群眾監督欄和投訴熱線;定期組織黨員干部參加廉政專題教育活動,督促各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簽定廉政風險防控責任書,并逐級上報備案。

(七)多措并舉,推進行業文化建設。

28、深入推進“兩保兩樹”,繼續實施“三個一”工程,樹立道路運輸行業亮點和品牌。

29、拓寬文化宣傳渠道,加大推廣力度。加強與媒體的溝通交流,多角度,深入挖掘行業動態,從民生、市場等方面跳出行業報道行業,加大在省級媒體的宣傳力度。圍繞建設和諧文明運管,增強保障服務能力,凝共識、謀思路、議舉措。推進道路運輸服務基地文化長廊建設,分版塊展示運管行業動態,在品牌創建、組織建設、行業動態、職工風采等方面精心策劃,合理布局,每月及時更新。

30、結合工作實際,進一步完善全系統“奪杯爭先”考核體系。量化考評指標體系,探索創新考核的方式方法,充分發揮考核工作的督導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