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工作計劃

時間:2022-07-22 11:13:00

導語:文化局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局工作計劃

2009年全市文化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市委八屆六次全會精神,緊扣建設“生態文明城市”主旋律,按照“應挑戰、保增長、重民生、推改革、促開放、善領導”的工作方針,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進一步繁榮藝術創作和演出,有效合理地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持之以恒地開展“掃黃打非”斗爭,培育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場,開創文化產業發展新局面,提高“三支隊伍”整體素質,切實加強黨的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努力促進我市文化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加強組織領導,抓好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

按照市委的統一部署和具體要求,加強組織領導,認真開展好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要統籌安排好學習實踐活動各個階段、各個環節的工作,真正做到學習實踐活動和業務工作兩不誤、兩促進,以抓好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動力,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二、繼續加大工作力度,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一)完成*市文物流通協調中心(*市文物總店)經營性部分、*市文化旅游中心、*市文化演出中心的轉企改制工作。

(二)積極穩妥地推進市屬專業藝術院團的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按中央、省、市關于文化體制改革有關文件的要求,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循序漸進、逐步推開”和“一團一策”的原則,力爭完成*市藝術中心轉企改制工作。繼續做好貴州京劇院后續工作。同時,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市歌舞劇院、*市雜技團的改革工作方案。

(三)力爭完成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市圖書館、*市群眾藝術館、*市文物局內部三項制度改革,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服務能力。

(四)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行業組織、政府與企事業單位的關系,實行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逐步實現由“辦文化”到“管文化”的轉變。

三、實施精品戰略,進一步繁榮藝術創作和演出

(一)認真制定“五個一工程”作品和重點劇目的創作生產計劃,樹立精品意識,抓好重點劇目生產,參加全國和省、市舉辦的慶祝建國六十周年系列活動,進一步繁榮社會主義文藝舞臺。

(二)全年完成文藝演出600場,其中下鄉、下基層演出不少于110場;全年演出收入達到100萬元。

(三)組織編創人員采風,搜集素材,創作1—2個優秀舞蹈節目,參加第七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大賽;并按照市的統一部署,做好第七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大賽的相關工作。

(四)認真組織大型魔幻卡通人偶劇《青蛙王子》赴廣州參加全國兒童劇優秀劇目展演;組織青年京劇演員參加全國青年京劇武戲演員擂臺賽,并力爭取得好的成績。

(五)組織舉辦2009中國·*避暑季文藝演展賽活動。

(六)組織舉辦建國60周年文化演出活動。

四、加強基層文化建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一)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的建設,做好對鄉鎮綜合文化站內部設施設備的扶持工作;

(二)加強社區文化活動室和村級文化活動室的建設;

(三)加強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市、縣支中心、村級基層點的建設。

(四)組織開展“林城讀書月”活動。以“農家書屋”為載體,開展“*市農民讀書致富系列活動”。

(五)繼續做好“農家書屋”的普及和管理工作。積極爭取財政資金完成271個“農家書屋”的設立工作,爭取實現*市所有行政村“農家書屋”的全覆蓋。

(六)組織參加全省第四屆少數民族文藝調演。

五、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弘揚民族優秀文化

(一)按照上級文物主管部門的要求,組織開展好“5·18國際博物館日”和國家“文化遺產日”的系列宣傳活動,積極宣傳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法規。

(二)按照市政府《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的通知》要求,繼續組織好我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

(三)在文物普查工作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各類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申報工作。

(四)遵循文物保護工作自身規律,提高全市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水平和合理開發利用的能力,積極探索文物保護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五)切實加強已列保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工作力度,繼續做好保護規劃編制并組織實施。一是對市屬已開放的甲秀樓、陽明祠等景區、景點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開發利用項目;二是在爭取市級財政和上級文物主管部門扶持經費的基礎上,繼續配合花溪區、開陽縣、修文縣開展好青巖古鎮、馬頭寨、陽明洞的文物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增加文化內涵,提升文化旅游品牌;三是對其它已列保的各級文保單位、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加大保護和挖掘開發利用工作力度。通過這三方面的努力,使我市文物保護工作在建設生態文明城市中發揮其應有作用。

(六)按照“突出重點、集約使用、能見效益”的原則,合理安排文物保護維修專項經費。加強文物保護工程規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文物保護維修工程管理體系。規范文物保護維修招投標活動,做好全市范圍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維修工作。

(七)落實責任,建章立制,加強督查,定期和不定期地開展全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消防安全大檢查,排查安全隱患,確保文物安全。

(八)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保護工作,抓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挖掘和整理;做好第二批市級項目的申報、評審等工作。

六、加大引導和監管力度,確保文化市場安全有序

(一)持續不斷地開展“掃黃打非”工作,每月組織“掃黃打非”專項行動不少于1次,日常性檢查每周不少于5次;實行出版物市場檢查量化管理責任制度,基本實現全市文化市場整治“六個基本杜絕”。

(二)鞏固“網吧”經營管理秩序整頓的成果,堅持對“網吧”容留未成年人的行為嚴管重罰,繼續推進“網吧”技術監管系統的升級改造,通過技術監管手段加強“網吧”經營秩序的管理。

(三)繼續加強對歌舞娛樂場所的監管力度,配合有關部門嚴厲打擊“黃、賭、毒”等違法犯罪行為在歌舞娛樂場所的滋生、蔓延;開展娛樂場所陽光工程建設,組織推進全市卡拉OK內容管理服務系統建設工作。

(四)繼續貫徹落實《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和《營業性演出管理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和落實演出市場監管職責,規范行政管理行為;鼓勵和支持民營資本投資興辦文藝表演團體、演出經營場所、舉辦營業性演出活動;以歌舞娛樂場所和城市郊區、農村集鎮為重點,加強營業性文藝表演團體和演藝人員的管理,進一步繁榮演出市場。

(五)加強音像市場的整頓治理,把正版音像制品市場占有率作為檢驗和衡量音像市場管理和繁榮的標準,堅決取締銷售盜版音像制品的不法攤點和游商,扶持正規音像門店向全面正版化發展。

(六)在現行文化市場管理法規體系下,探索和實踐我市文化市場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思路。根據“屬地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則,進一步加強政務公開工作,正確履行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職能,減少行政許可和執法層次;進一步規范行政許可行為和行政執法行為,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組織現行法規的學習培訓,逐步提高文化市場管理人員和執法人員的整體素質。

七、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提高文化競爭力

(一)配合市文明辦等相關部門開展“創建文明城區,共建美好家園”等活動。

(二)對文化產業相關行業協會進行調研,為下一步通過行業協會規范文化市場,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基礎材料。

(三)積極組織文化產業項目參加2009年相關文化產業博覽會。

(四)繼續配合花溪區做好“文化青巖”相關項目。

八、實施人才興文戰略,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

(一)加強市文化系統基層領導班子建設,培養一批黨性強、素質好、懂市場、懂業務、善管理的文化領導人才。

(二)大力培養造就和引進一批有較高專業造詣、精通業務、“德藝雙馨”的編、導、演等各門類文化藝術人才。年內擬選派2名有發展潛力的編劇、導演,2名文物古建保護與維修人員到高校脫產學習深造。

(三)加快培養、引進一批懂經營、懂生產、熟悉市場、熟悉營銷的經營人才。

(四)大力營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圍,為想干事的人創造機會,為能干事的人提供舞臺,使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充分保護好、發揮好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九、以黨風廉政建設為切入點,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一)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目標,認真貫徹落實《*市委關于印發貫徹落實<中共貴州省委關于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的實施意見》責任分解目標。以黨風廉政建設為切入點,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確保文化系統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制定并落實《*市文化系統2009年黨建工作要點》、《*市文化系統2009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要點》。

(三)按照市紀委、市委組織部《關于在基層站(所)開展面向監管服務對象述職述廉及民主評議工作的通知》的要求,配合相關部門,抓好鄉鎮綜合文化站(所)主要負責人述職述廉工作。

(四)繼續抓好“廠務”、“事務”、“政務”公開工作,保證干部職工的民主權利,擴大干部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充分調動干部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五)制定《*市文化系統2009至2011年發展黨員工作總體規劃》,切實加強基層單位黨員發展工作,著力培養生產、工作一線的青年骨干加入黨組織,改善黨員隊伍結構,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活力。

(六)抓好安全生產和維護穩定工作,加大對安全生產基礎設施的投入,確保各項工作安全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