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經濟黨建意見

時間:2022-09-24 11:33:00

導語:非公有制經濟黨建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非公有制經濟黨建意見

按照黨的**大關于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精神和全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現場會的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區委就進一步加強我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作出如下決定:

一、高度重視,增強做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一)黨的**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新《黨章》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的職責任務也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加強和改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是貫徹落實黨的**大精神、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需要,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保障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各級黨組織都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一認識,進一步增強做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的建設是基層組織建設的一個重要組織部分,也是各級黨組織當前面臨的一項重要的新任務。2000年以來,全區各級黨組織認真貫徹區委《關于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按照“服務、促進、引導”的黨組織功能理念,積極研究和探索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的建設的途徑和方法,使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有力地促進了全區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中也還存在著認識不清、職責不明、活動方式單一及管理不夠規范等問題。這與我區非公有制經濟迅猛發展的形勢極不適應,給我們進一步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關鍵在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各級黨組織都要以黨的**大精神為指導,從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戰略高度出發,大膽探索,勇于實踐,敢于創新,不斷促進我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規范化、科學化。

二、突出重點,進一步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

(一)廓清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思路。按照“有黨員就要有黨組織,有黨組織就要有上級,有黨員、有黨組織就要開展活動,就要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及“成熟一個組建一個、組建一個鞏固一個”的思路,采取“獨立、聯合、掛靠、選派、統建”等工作模式,及時在具備條件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建立黨組織,消除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空白點,擴大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覆蓋面。圍繞經濟發展開展黨建工作,實現目的與效果的統一,增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實效性和影響力。

(二)摸清底子,制定措施。各級黨組織要迅速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在調查摸底工作中,私營企業由其所在鎮、鄉、辦事處黨委負責;由原區屬國有企業改制而成的和部門所屬企業改制而成的非公有制企業,由改制前的主管部門負責;由鎮、鄉、辦事處集體企業改制而成的非公有制企業由其所在鎮、鄉、辦事處黨委負責;個體工商戶由工商漢臺分局負責。在全面掌握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分類指導,制定組建措施。

(三)建立健全黨組織,擴大工作覆蓋面。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是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關鍵環節。在具體工作中,要嚴格遵循以下原則:

1、凡有三名以上正式黨員,有合適支部書記人選,生產經營比較穩定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都要在2003年底前建立黨的基層組織。

2、正式黨員不足三人,暫不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要按行業相近、地域相鄰的原則,建立跨企業的聯合黨支部;對不具備建立聯合黨支部條件的,黨員的組織關系可掛靠在鄉鎮街道、機關、村、社區或個體私營經濟協會等單位黨組織,保證黨員參加正常的組織生活;對職工人數較多,但沒有黨員的企業,要逐步推行黨建工作指導員制度,由上級黨組織派駐黨建指導員,協助抓好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和黨員發展工作,待條件具備時及時組建黨組織。

3、選準、配強私營企業黨組織負責人。黨組織負責人要由黨性強、作風正、思想覺悟高,有經濟頭腦,熟悉黨務知識,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組織協調能力的黨員擔任。在選配方式上,一般由選舉產生,暫無合適人選的,在征得企業主同意的前提下,由上級黨組織下派,或在離退休黨員干部中聘請素質高、能力強的黨員擔(兼)任黨組織負責人。

4、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籌建時,條件具備的,應把黨組織和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的組建與企業的籌建同步規劃,同步設置;對暫不具備成立條件的,上級黨組織要幫助其積極創造條件,盡快組建。

5、嚴格執行黨員組織關系接轉規定。凡在個體私營企業中工作半年以上的黨員,原則上要將組織關系轉移到本企業或企業所在地的基層黨組織。對確因特殊情況不能轉移組織關系的,可憑黨員證明或《流動黨員管理證》參加黨的組織生活。

6、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的黨組織,其隸屬關系根據以下原則確定:由原區屬國有企業改制而成和部門所屬企業改制而成的非公有制企業的黨組織,其隸屬關系不變;由鎮鄉街道辦事處集體企業改制而成的非公有制企業和已建立或新建立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的黨組織,實行屬地管理;個體工商戶中的黨組織由工商漢臺分局黨委管理。

(四)明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的職責任務。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的黨組織是實現黨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政治領導的重要保證,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發展起引導、促進、服務、協調和監督作用,其主要職責和任務是:

1、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引導和監督企業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維護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支持經營者依法行使職權,是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的首要職責。

2、領導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支持其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開展工作,并通過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從業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

3、團結凝聚職工群眾,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員工三者的利益關系,維護各方的合法權益。

4、圍繞企業的生產經營開展黨員教育管理和發展工作,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并做好職工思想教育工作,把非公有制企業的員工團結在黨組織周圍,為促進企業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五)探索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發揮作用的途徑和方式。

1、堅持“小型、業余、靈活、務實”和“實際、實用、實效”原則,積極開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的活動,力求做到黨組織的活動有利于加強黨的建設,有利于提高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利于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2、健全“”等黨內生活制度,積極推行黨員活動日制度。堅持每月15日(遇節假日順延)開展一次黨員活動,每季度上一次黨課,每年開一次民主生活會和開展一次民主評議黨員工作。在活動中,要通過談心、對話等形式,加強業主與員工之間的溝通,做好勞資矛盾的化解和協調工作,增強非公有制經濟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

3、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的工作和黨組織的活動要從實際出發,圍繞促進企業健康發展,采取靈活多樣、實際有效的方法,開展工作和活動。把黨的活動滲透到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去,做到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目標同向、行動同步,不斷探索黨組織發揮作用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使黨的工作為企業所需要,為業主所理解,為黨員所歡迎,為員工所擁護。

4、找準黨的工作與經濟工作的結合點。在工作方法上,既要發揮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作用,又要注重向非公有制企業主、企業各層面的管理人員和廣大員工宣傳、灌輸黨組織的意圖,形成工作合力;在活動方式上,既要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也要同工會等群團活動相結合,拓寬渠道;在活動規模上,把相對集中與分散活動相結合,要堅持以分散小型、業余為主,搞活形式,增強活動效果;在活動內容上,把解決黨內自身問題與解決企業生產經營方面的問題相結合,既讓黨員和廣大員工受到教育,又能促進企業生產發展,使黨員和黨組織的作用都能得到充分發揮。

5、各級黨組織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要積極給非公有制經濟黨組織開展活動創造條件。根據各自能力,抓好黨員活動室規范化建設,使非公有制企業黨員活動室達到“五有”,即:有牌子、有房子、有資料、有旗幟、有活動。

(六)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員隊伍建設。

1、加強黨員管理。從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員來源的多樣性和工作的流動性特點出發,按照“便于黨組織管理、便于發揮作用”的原則,探索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條塊結合、優勢互補的黨員管理網絡,解決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員的“落戶”問題。

2、強化黨員教育培訓。積極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和黨員中開展以比思想、比工作、比作風、比團結、比貢獻、評先進為主要內容的“五比一評”活動,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和爭當優秀企業家、爭當改革創新能人、爭當優秀共產黨員的“三爭”活動。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務干部的業務知識培訓,不斷增強黨員的黨性觀念、政治信念和責任意識。3、做好黨員發展工作。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和《黨章》規定的標準、程序,積極做好黨員發展工作,不斷壯大黨員隊伍。嚴格執行發展黨員公示制和責任追究制,嚴把“入口”,疏通“出口”,純潔黨員隊伍,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

三、強化領導,不斷提高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水平

(一)成立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為了切實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領導、指導和協調,區委成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常委、區委書記魏建民同志任組長,區委副書記谷奕,區委常委、組織部長靳曉榮,區委常委、統戰部長陳心亮,副區長吳寶華任副組長,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劉黎鴻、工商漢臺分局局長李建新、區經貿局局長王新泉、區鄉企局局長劉康全、區總工會主席趙興有、區婦聯主席馬詠梅、區團委副書記伍科峰為成員,下設辦公室,劉黎鴻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全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日常工作。各級黨組織要切實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領導和指導,確保整體工作不斷推進。

(二)建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責任制。各黨委主要負責人要切實負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直接責任人”的職責,明確工作的任務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和工作推進措施,建立黨建工作例會制度,定期檢查非公黨建工作任務目標落實情況,研究解決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推動工作的順利進展;建立定期報告制度,由各基層黨委于每季度最后一個月的20日前向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上報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組建情況和黨的活動開展情況。

(三)建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聯系點制度。各黨委班子成員都要建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聯系點。堅持經常到點了解情況,進行具體指導,不斷總結和完善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建立黨組織、開展黨的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努力提高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水平,確保全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實現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