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民政局開源節流工作方案

時間:2022-06-05 06:20:00

導語:獨家原創:民政局開源節流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民政局開源節流工作方案

黨的十七大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出發,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對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社區建設、村務公開、雙擁共建、社會組織管理等民政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全省各級民政部門要進一步理清民政在實踐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中的思路和措施,認真履行改善民生、發展民主、服務社會職能,推動全省民政工作又好又快發展,為在新的起點上實現富民強省新跨越作出應有的貢獻。黨的十七大對民政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

近年來.我市民政事業適逢歷史上少有的發展機遇,市委、市政府對民政工作高度重視,民政部對我市民政事業大力支持,市級機關各部門積極配合.各級民政部門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宗旨,全市民政事業呈現有序、健康、快速發展的態勢,為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近年來我市民政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當前民政工作的主要矛盾,在宏觀層面,主要是社會日益增長的對民政工作的需求與民政部門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在具體層面,主要是:

一是民政的搬進機制與任務要求不相適應。現行的民政事業發展體制雖經過改革調整漸趨完善,但仍有許多弊端。隨著毒場經濟體制和“小政府、大社會“格局的逐步形成,民政職能不斷擴大,領域不斷拓展,民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沒能隨著形勢的發展而同步協調發展創新,缺乏科學的推進機制,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民政事業的發展。在管理體制上,強調上級民政部門對下級民政部門的業務指導,但因屬地管理,分級負責,上下聯動困難.致使上級指導不力,基層服務不周;在投入枧制上,強調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但社會參與的政策不明,渠道不多;在協調機制上,強調民政牽頭,但因職能及習慣思維所限,實際難以發揮牽頭作用;在統籌機制上,強調城鄉統籌,但制約“瓶頸”較多。統籌難度大。

二是民政的職能主管與監督管理“兩張皮”現象突出。民政部門作為社會事務管理的職能部門,涉及社會組織,區劃地名,殯葬管理、婚姻收養、城鄉低保等與人民群眾切實密切相關的領域。箕中.有許多屬于政府的重要管理職能,但目前不少只作為社會的一般事務.停留在發發證.登登記,拜拜年,發發錢,工作層次不高。工作流程不夠規范。長既以往,這將嚴重制約民政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三是民政的法律法規嚴重滯后。民政法制建設明顯跟不上民政事業發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民政事業的發展速度和工作效率。這種滯后性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有些民政工作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態.例如救災法、福利法.慈善法、救助法等。二是有些民政法律法規亟待修訂。如《兵役法》是1984年頒布施行,1998年作了修訂后.一直沒有依據形勢發展變化再進行完善。《村委會組織法》自1998年正式頌布實施以來一直未作修訂完善。難以回答災踐中韻許多新問題。

四是基層民政力量薄弱,缺少有效的工作手段。隨著民政工作職能不斷擴大和任務的日益繁重,基層民政部門機構不健全、王作不規范、裝備手段落后,人員素質不適應等矛盾依然突出,已經嚴重影響到工作的進度和質量,造成的主要后果是,服務對象的情況不易準確掌握,民政工作的推進機制和任務落實缺少監管措施,民政救助和保障政策難于落實到位。黨的溫暖,政府的決策常常因基層力量的薄弱而在具體落實中大打折扣。

縱觀民政事業發展的形勢、認清我們所具有的優勢和不足.就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緊密聯系我市民政事業發展現狀,更好的把握機遇,建立以創新體制、整合資源、強化基層、苦練內功和法規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民政事業發展新格局

第一,統籌協調,健立健全民政事業科學發展體系。為民政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提供體制保障。積極深化民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科學有效的領導機制、協調機制、應急機制和社會響應機制。進一步完善現代民政事業發展的運行機制和發展格局。不斷強化“黨政主導,民政主管,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科學決策機制。注重協調配含,加強溝通協商,建立和完善部門之間協調機制,形成齊抓共營、上下聯動的和諧局面。有效推動民政事業發展模式的多極化、舉辦主體的多元化,提供產品的多樣化、運行方式的市場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民政服務多層次需求,確保民政工作高效利民便民。。注重統籌安排,分類指導,按照城鄉有別、區域有別、不同群體有別的原則,逐步推進,分類實施。

第二,整合資源,打造民致投入支持機制,為民政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建立公共財政投入、民政部門自身積累以及社會資本投入并舉的多元投入機制,積極拓寬籌資渠道,推進民政事業發展。結合我市實際,綜合各級民政部門反映的情況,在民政資金籌集方面,應著力建立和完善“四項機制”。一是財政投入的自然增長機制。民政工作主要是政府行為,民政事業發展所需資金的主渠道應是財政投入。加大對民政事來財政主渠道的投入,做到新增財力的一定比例用于改善民生.確保民政事業費與公共財政增長實現同步增長,與政府財政收入的增長或財政支出的增長成正比,形成民政事業資金財政投入的自然增長機制。二是福利彩票發行的募資機制。發行福利彩票,募集公益金,是民政部門籌集福利事業發展資金的”綠色通道”。從國際彩票事業發展的歷史規律看,我國的福利彩票發生仍然處于上升時期.目前是歷史發展最好的時期,要進一步強化福利彩票銷售力度.年年創出銷售新高。三是吸引多元社會力量支持機制。積極拓寬籌資渠道,護大民間融資,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興辦社會福利機構,推進民政事業發展社會化。繼續完善并落實好“民辦公助“、”公辦民營”等社會福利社會化優惠政策.四是民政部門自身積累機制。民政基礎設施是民政部門直接為民服務的窗口和載體,更是推進民政事業發展的基礎。要通過逐步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增強自身權力,走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路子。要對各類民政資源送行籌劃、整合、經營和管理.提升基礎設施的運營效能.壯大民政經濟實力,為民政事業的發展營造環境、積累資金、夯實基礎。

第三,強化基層.完善民政組織網絡建設,為民政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加強民政組織網絡建設,逐步形成以社區、街鎮民政辦(所)為基礎的一體化民政管理機制.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動新時期民政事業穩步發展的重要保證。

第四,苦練內功,不斷提高民政自身建設水平,為民政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民政自身建設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長期堅持下去。一是民政業務的職能化。民政業務職能化程度的高低決定著民政工作的效率和質質,決定著民政事業發展的速度和水平,影響著民政部門在管理國家有關社會行政事務中作用的發揮。要積極通過強化民政的主干職能,不斷創新傳統職能,有效探索新增職能,為民政事業的發展奠定勃勃生機。二是手段

裝備的現代化。加快現有技術裝備的改造利用.加快實施“數字民政”。做好應急反應物質儲備和技術積累,從而使民政業務流程進一步優化,基礎數據采集和匯總準確迅速。監測調控能力大大加強.對業務運行中發現的問題.能夠迅速反應和預警。三是人員隊伍的專業化。民政隊伍的專業化將是一個必然趨勢。這就要

求民政隊伍建設堅持知識化方針.專業性原則.要著力提高現有民政人員對專業化的認識,定期組織崗位培訓,提高其專業素質。

第五.制度創新,健全民政政策法規建設。為民政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法律保障。積極爭取人大和政府法制部門,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加強民政地方立法.結合地方實際,按法制程序細化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增強可操作性。把地方政府出臺的民政規范性政策文件適時上升為地方法規,保持政策的穩定瞧,增強工作的權威性。

當然,進一步加快民政事業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這一發展的方向是不可改變的。民政部門作為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職能部門,我們將未雨綢繆.加強調研,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將有關民生的大事規劃好,落實好,真正讓包括困難在內的全體群眾都能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感受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