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病患者藥學服務探討
時間:2022-05-13 03:58:12
導語:老年慢性病患者藥學服務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索適合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藥學服務模式。方法:對家庭藥師的發展現狀、優勢等進行綜合分析。結果:老年病患對社區藥學服務有著較高需求,藥師可通過定期上門回訪、電話咨詢、網絡管理、用藥安全宣導教育等模式走向臨床、走入家庭,更好地為患者開展藥學服務工作。結論:藥師轉變工作模式,有利于推動社會合理用藥、節約醫療成本、減輕家庭負擔,適應我國人口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家庭藥師;藥學服務;老年慢性病
我國目前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2010年65歲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已上升到總人口的8.9%,絕對數接近1.2億,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數值將達到2.48億[1]。當前,我國是世界上惟一的老年人口總數過億的國家。在老年人口數量持續上升的同時,老年病患治病求醫問題也不斷突出,怎樣解決老年人多元化的看病需求,成為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挑戰。老年人求醫問藥過程中經常需要往返于醫院、衛生機構和家庭等地點,這給老年人帶來極大的不便,也導致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的增加。基于這一問題,并結合長期藥學監護實踐,筆者體會到對老年患者實施藥學服務不應只局限于住院病人,而應該延伸到出院以后的社區及家庭環節中,建立家庭藥師制度,由臨床藥師定期上門服務,健康檢查,指導用藥,從而有效避免老年人往返之不便[2]。
1家庭藥師國內外發展現狀
目前,在很多西方國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實行家庭病房制度,醫療衛生逐漸轉向社區化和家庭化,藥師藥學服務的重心也由醫院向社區家庭轉移。家庭病房建立有完整的病史檔案資料,家庭藥師可以共享到患者的健康檔案和用藥狀況,從而對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和長期監護方案。而國內家庭藥師尚處于起步階段,在預防、康復、保健、宣教等方面尚未全面開展,僅在個別地區進行了試行。上海市徐匯區交大新村居委會率先啟動家庭藥師簽約儀式,由老百姓大藥房專業藥師組建的家庭藥師隊伍為社區居民開展一對一入戶服務,得到了當地居民的一致好評。據了解,這是全國首批由專業藥品服務機構推出的家庭藥師隊伍。
2家庭藥師的優勢
2.1緩解人口老齡化的壓力。老年人的照料和護理是老齡化帶來的嚴重問題之一,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逐漸衰退容易出現多種健康問題,尤其是滋生慢性疾病,且多病共存。慢性疾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并發癥多,恢復緩慢,致殘率高。很多老年慢性病患者沒有條件長時間住院及治療,而家庭養老功能弱化,老年人服務行業發展滯后,難以滿足那些無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慢性病高齡患者的服務需求,老年人口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問題日益突出。建立家庭病床,家庭藥師開展上門服務可有效彌補這些缺陷,不僅滿足了老年慢性病患者醫療衛生服務的基本需求,疾病復發率、再入院率的降低更是緩解老齡化帶來的看病難題的重要舉措之一。2.2有效降低用藥不良反應率。老年性疾病常以慢性病居多,需要長期用藥調理,很多老年患者出院后的用藥意識不強,問題突出,如容易弄錯服藥時間和服藥方法、亂服保健品和中成藥、盲目相信高價進口藥品、服藥種類過多、隨意增減劑量等導致疾病的再次復發甚至更加嚴重。家庭病房的藥師通過定期上門服務及24小時電話咨詢給患者提供了專業的、高質量、深度的藥學服務,在確保藥物治療效果的前提下,可有效減少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從而提高老年患者的用藥依從性。2.3節約社會衛生資源。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全球的病人有1/3死于不合理用藥,而不是疾病本身。其中老年患者的不合理用藥率是所有人群中最高的,據《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6)》數據顯示,老年患者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比例達21.5%,嚴重報告比例達28.7%,且這兩項比例持續七年呈上升趨勢。合理用藥不僅關系到人類的身體健康,同時也關系到節約有限的衛生資源。家庭藥師為患者建立用藥管理檔案,提供科學合理的買藥用藥指導,幫助患者提高自身合理用藥水平,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節約社會醫療成本。
3實施家庭病房的具體措施
3.1定期回訪。慢病患者一般病情復雜,如果沒有實施持續的干預措施,治療效果及康復情況會大打折扣,尤其對于存在多種并發癥的老年患者。藥師簽約綁定固定患者,為他們建立電子藥歷和用藥檔案,每星期開展上門體質監測,對病情嚴重患者實行“按日制”管理,提醒服藥并指導規范使用。3.2電話咨詢、網絡管理。開通“用藥咨詢”電話熱線,老年患者出院后遇到的用藥問題或其他藥事照護需求,均可通過24小時咨詢專線與藥師聯系。并建立家庭藥師藥學服務網絡平臺、微信公眾號等,患者可利用平臺、QQ或微信等網絡功能與藥師交流,獲取所需用藥知識,提高用藥依從性。3.3用藥安全宣導教育。藥師走入社區開展用藥安全宣導教育、舉辦健康課堂、解讀藥品說明書、發放宣傳教育材料等方式加強與老年患者的溝通,一方面向患者宣傳合理科學的用藥知識,糾正其錯誤的用藥觀念;另一方面也提升家庭藥師的社會認知度。
綜上所述,新醫改形勢下,藥師轉變工作模式,走向臨床、走入家庭,滿足老年患者對衛生服務多樣化的需求,有利于推動社會合理用藥、節約醫療成本,適應我國人口發展的需要。但藥師的上門服務在實踐過程中也受到了部分患者的質疑,認為藥師的用藥指導有推銷藥品的嫌疑,發展完善的家庭藥師制度任重而道遠。因此建議一方面國家出臺藥師法,規范家庭藥師的職責,推動家庭藥師制度的建設;另一方面,“重醫輕藥”思想的長期存在導致藥師的認知度并不高,需要大力宣傳藥學服務和臨床藥師,提高認知度和信賴度。使藥師充分發揮其專業技能,推動醫改的進程。
參考文獻
[1]鄭雅婷.廣州市家庭病床服務開展現狀及需求意愿的研究[D].南方醫科大學,2015.
[2]賈建杰.慢病患者藥學服務向社區家庭環節延伸的實踐體會[J].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2015,21(1):31-32.
作者:陳雁 單位:揚州職業大學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