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黨委班子探索思考

時間:2022-10-23 05:22:00

導語:鄉鎮黨委班子探索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黨委班子探索思考

**位于四川東北部,是一個擁有97萬人口、2.6萬名黨員、農村黨員占74%的農業大縣。為適應深刻變革的農村形勢,解決農村社會面臨的諸多矛盾,2001年鄉鎮換屆時,縣委在靈山鄉進行公推直選黨委領導班子試點并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記者稱“是中共歷史上第一次黨員公推直選黨委領導班子的嘗試”。

**年1月,我們在成功推行縣黨代會常任制和實施鄉鎮綜合改革后,又在全縣三分之一的鄉鎮擴大試點。共2901名黨員(其中116名外出務工黨員)參加了選舉,726名非黨群眾代表參加候選人的推薦和直選過程監督。直選產生了9個鄉鎮黨委領導班子84名成員。2006年1月14日,我縣申報的“公推直選鄉鎮黨委領導班子”項目,獲得“第三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

背景

一是農村社會組織結構和利益關系發生深刻變化。農村組織形式多元化,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關系復雜化,社會組織和成員關系由行政歸屬向利益歸屬轉變,行為由政治推動向利益驅動轉變。二是農村基層組織權力分化轉移。廣大農民對黨組織的依賴逐步轉向對市場和經濟組織的依賴,黨政組織的權力逐步向市場和經濟組織、自治組織、政策法律和大眾傳媒分化轉移,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下降。三是傳統的干部選任制度帶來的矛盾和問題日益尖銳。長期以來,傳統的組織任命方式導致干部變動頻繁,只注重對上負責,短期行為嚴重,歷史積淀的矛盾一屆屆地人為掩蓋,使普通黨員的權益長期得不到維護和保障,黨群干群關系緊張,影響農村社會穩定甚至危及到鄉鎮政權鞏固。四是加快基層黨內民主建設的條件日趨成熟。村民自治的不斷完善,黨員群眾用民主、法律手段來表達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的愿望增強,奠定了公推直選的思想素質和實踐操作基礎;黨和國家對基層民主政治的要求越來越具體。

做法

民主的核心是公開、選舉和監督。我們推行的“公推直選”方法可以概括為“三公開、兩票制、三輪選”:

“三公開”:公開宣傳,利用多種形式向全社會廣泛宣傳公推直選的方法步驟、競選職位、資格條件、推薦方式等,發動全體黨員積極參與;公開報名,采取個人自薦、黨員群眾推薦與組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每個報名者可報兩個職位;公開推薦,召開由全體黨員和不超過黨員總數30%的群眾代表參加的推薦會,報名競選者根據報名職位按抽簽順序進行演講答辯,參會人員進行無記名投票,公開推薦正式候選人。

“兩票制”:推薦票,組織符合資格條件人員到直選鄉鎮調查研究,并在黨員大會上進行演講答辯,通過黨員和群眾無記名投票方式確立正式候選人;選舉票,由不低于轄區黨員總數五分之四的黨員直接選舉,以到會黨員的過半數贊成當選。

“三輪選”:正式選舉時,一律采取直接選、倒著選、差額選,第一輪選舉黨委書記,落選者可參加副書記競選;第二輪選舉黨委副書記,落選者可參加委員選舉;第三輪選舉黨委委員,黨委班子成員、紀委委員全部實行差額選舉,黨委書記、副書記、紀委書記根據《選舉辦法》不再參加委員選舉。

選舉結束后,新當選的黨委書記在黨員大會上進行任期目標承諾。領導班子成員每年向黨員大會述職,述職測評結果作為縣委對其使用的依據。對不信任者,經10%以上黨員聯名提議可召開黨員大會進行罷免表決。

特點

選任制度創新,變“組織任命”為“黨員直選”。改過去鄉鎮領導班子由縣委直接提名和委任為在縣委的領導下,候選人完全由黨員和群眾代表公推產生,再由全體黨員直接選舉。

選舉程序創新,變“多層面間接選舉”為“單一層面開放式選舉”。改由黨員選代表、代表選委員、委員選書記和副書記的三個層面的間接選舉程序為領導班子全體成員直接由全體黨員按先選書記、然后選副書記、最后選委員的程序產生。

選舉方式創新,變“少數人選人”為“多數人選人”。不再局限于過去由15%左右的黨員代表選委員,由10名左右的委員選書記和副書記,而是由全體黨員直接投票實行全差額選舉領導班子成員。不僅如此,還吸納非黨群眾代表參與公推候選人,并監督直選過程。

干部管理理念創新,變“組織管干部為主”為“全體黨員評判任免干部為主”。公推直選豐富了“黨管干部”原則的內涵,黨管干部原則的實現形式發生了變化,變通過組織任命干部為制定直選規則、程序和審查任職資格,干部的權力來源方向發生變化,變由上級組織賦予權力為黨員、群眾與組織賦予權力相結合,使其更具合法性。

成效

一是實現了普通黨員權利與義務的平衡。公推直選真正把普通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落到了實處,拓寬了黨員權力和利益的表達渠道,激發了普通黨員的責任意識和參與黨內事務的政治熱情。二是從制度上保證了領導班子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統一。全體黨員直接選舉的壓力,產生了干部工作的動力,激發了領導班子的活力,進而從制度上保證了領導班子堅持和落實正確的政績觀,并維護好、實現好和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踐證明,領導班子履職盡責和工作成效明顯優于其它鄉鎮。三是增強了基層黨委領導班子實施領導的合法性。通過公推直選,黨員群眾對自己所推薦、選舉產生的領導班子信任感支持度增強,對立情緒消除,增強了對轄區實施領導和管理的合法性,從而為構建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社會管理新體系奠定了基礎。四是推進了農村社會朝著民主自治的方向發展。黨內直選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民主實踐形式,對推進農村社會民主治理和黨內民主政治發展都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我們堅信:只有擴大基層民主,增強黨員和群眾對黨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才能使黨的政權基礎牢牢植根于農村社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