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方向行動指南交流

時間:2022-11-24 06:34:00

導語:前進方向行動指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前進方向行動指南交流

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新時期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新時期最突出的標志是與時俱進。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煥發出勃勃生機,給人民帶來更多福祉,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

——摘自黨的十七大報告

“旗幟是前進的方向,理論是行動的指南,道路是實踐的途徑。”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沈立江對十七大報告中提到的3個“最”給予了關注,即“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最突出的標志是與時俱進”。報告還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沈立江認為,這一重大命題是十七大報告中理論創新的根本點,既是對改革開放29年來特別是十六大以來偉大歷史進程和光輝業績、基本經驗的精辟概括、科學總結,也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這一觀點,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當前與長遠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歷史的邏輯與理論的邏輯相結合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態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密不可分,相輔相成。29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和發展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立和完善,又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開辟和發展中為其提供了豐富、生動、鮮活的實踐依據,兩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對社會主義道路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這一理論體系的提出,表明我們黨政治上理論上更加成熟,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更加深刻、更加科學、更加自覺,表明我們黨理論創新又開拓了一個新的境界。

“**的發展是全國發展的生動體現,是改革開放偉大歷史進程的生動體現。”沈立江說,**的發展令世人矚目。學習十七大報告,回顧**的發展歷程,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確的道路,充分證明包括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經過改革開放長期實踐檢驗的科學理論,充分證明黨的十六大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的一系列決策部署重民生、順民意、得民心,是完全正確的。

沈立江說,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關鍵是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深入學習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要把理論武裝與理論創新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理論的先導和指導作用,用黨的理論創新引領各方面創新,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真正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穿到十七大提出的奮斗目標和各項任務的實踐之中,貫穿到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創業富民創新強省、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全部生動實踐之中。(文/毛傳來)

邁步在科學發展的大道上

——訪省發改委副主任劉亭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摘自黨的十七大報告

——

“十七大報告的一大亮點,就是將科學發展觀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進行了全面、系統、權威地闡述。”省發改委副主任劉亭開門見山地告訴記者。總書記對科學發展觀進行了更為精辟的概括和更為系統的集成,提出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劉亭說,**五年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既得益于對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也充分證明了這一理論創新符合時代要求,符合各地實際,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

圍繞發展第一要務,在“十五”末期,**的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勞動力非農就業比重、城鄉居民收入等主要發展指標,相比全國平均水平就已具備了領先10年左右的發展優勢。當全國各地發展已呈“千帆競發”之勢,尤其是在我省正處于經濟發展方式加速轉變的關鍵時期,**的發展不只唯“快”,更要求“好”,好中求快,穩中求進,從而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圍繞以人為本這一核心,我省改善民生,努力提高就業的充分性、分配的公平性和保障的普遍性,使全體人民更好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藏富于民,城鄉居民收入持續穩居各省區之首;**著力推進“大社保”,城鄉全覆蓋的最低生活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即征即保”、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推進,都領先全國其他省區。

圍繞全面協調可持續性這一基本要求,**憑借經濟建設的巨大成就,為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提供了更扎實的基礎、更優越的條件。我省已在擴大社保覆蓋面、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維護社會公共安全等多個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從城市化到城鄉一體化,再到新型城市化,各個戰略銜接遞進、不斷深化,城鄉發展更趨協調;從打造“綠色**”、建設生態省,到構建資源節約和生態友好的“兩型社會”,有效地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圍繞統籌兼顧這一根本方法,在城鄉統籌方面,我省以新農村建設帶動“三農”問題的解決,深入實施“強龍興農”和“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等工程,推進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大農村勞動力培訓力度,深化城鄉配套改革;在區域統籌方面,我省細化區域開發的主體功能定位,增強城市輻射帶動力和拓展山海經濟發展空間雙管齊下,“山海協作”、“百億幫扶致富”和“欠發達鄉鎮奔小康”等三大扶持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工程有力推進。

劉亭表示,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了堅定不移地走“創業富民、創新強省”之路、深化科學發展觀在**的實踐的歷史性任務,在學習貫徹十七大報告精神的過程中,我們要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以“繼續走在前列”的時代風貌,邁步在科學發展的大道上。(文/嵇哲)

又好又快走在前列

——訪省統計局局長金汝斌

這五年是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是我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實惠的五年,是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顯著提高的五年,是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明顯增強和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更加緊密的五年。

——摘自黨的十七大報告

“作為統計工作者,我們每天和數據打交道。如果把過去五年來一組組數據連接起來,你會發現那一條條上揚的曲線是多么讓人歡欣鼓舞!你會感受到發生在我們國家,發生在我們**的變化是多么巨大!”談起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所作的報告中對過去五年成就的回顧,剛剛出差回來的省統計局局長金汝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首先想到了用數據說話。

“就說說我們**吧,首先是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金汝斌給記者列舉了一組數據:2003至2006年我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繼2004年全省經濟總量躍上萬億元臺階后,2005年又在全國省區中第一個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2006年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預計2007年人均GDP將比2000年翻一番。

“同志講這五年是人民得到更多實惠的五年,這一點我舉雙手贊成。”金汝斌繼續以**的發展為例,用數據說“理”:2003至2006年我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10.1%和7.7%,城鎮居民收入已經連續6年居全國第三位,農村居民收入連續22年居各省區首位。就業形勢好轉,失業率下降,社會保障覆蓋面擴大。2006年我省全面小康實現度為87.2%,比開始測算的2004年提高了8.6個百分點。農村全面小康實現度為68.1%,連續4年在全國各省區中居第一位。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金汝斌說,十六大以來黨的歷次全會持續關注著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集中財力解決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公平、住房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緊迫的民生問題,努力地讓百姓更多地分享社會發展成果。

“五年間還有兩個可喜的變化,一是結構趨于優化,發展方式逐步轉變。二是城鄉和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大大增強。”金汝斌說,2006年我省三次產業構成為5.9∶54∶40.1,第一產業比重下降2.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高于全國0.7個百分點。

在眾多上揚的經濟曲線中,金汝斌提醒記者注意這么兩條下降的曲線:五年來,我省萬元GDP綜合能耗逐年下降,2006年為全國第三低,2006年我省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總量也扭轉了20**年以來連年上升的趨勢,成為全國9個“雙下降”的省份之一。“這一切,都得益于我省堅決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推動經濟發展好中求快。”金汝斌說。

“數據是枯燥的,卻真實地演繹著現實社會的巨大變化。十六大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令人矚目,令人振奮。總書記的報告更有力地證明了這些。”最后,金汝斌表示,在十七大精神的鼓舞下,我省堅定不移地走創業富民、創新強省之路,一定會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