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支部書記示范培訓班講話
時間:2022-10-12 02:47:00
導語:黨支部書記示范培訓班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全市農村黨支部書記示范培訓班今天開學了。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戰斗在農村工作第一線的各位村黨支部書記,并通過你們,向全市廣大農村黨員干部表示親切的慰問。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要珍視機遇
用兩年時間,對我市2830多名農村黨支部書記開展全面培訓,是市委、市政府加強村級組織建設、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的重大舉措。你們作為全市農村黨支部書記的代表,作為全市首批學員來這里參加示范培訓,機遇難得。
一是發展的機遇難得。首先是發展政策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著力解決“三農”問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從農業支持工業到工業反哺農業,從農村支持城市到城市支持農村,這是一個重大的歷史轉變,標志“三農”發展進入到新階段。為適應和促進這一歷史轉變,中央確定了統籌城鄉的基本方略,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反哺支持的基本方針與配套政策,機遇十分難得。其次是發展基礎好。在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大家圍繞新農村建設這一主題,扎實推進“三村建設”,不僅實現了“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服務人民群眾,推動各項工作”的預期目標,更為重要的是,找到了“保持先進性,建設新農村”的長效載體和有效抓手。全市已初步建成示范村126個,班子隊伍加強、科技產業發展、民主法制管理的效果初步形成,農村工作有了更為良好的基礎。還有發展時機好。今年是全面落實“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實現“三大目標”、完成“三大任務”的重要一年。在這樣的關鍵時期參加培訓,對我們把握大局、掌握政策、增強建設以“三村建設”為載體的新農村的使命感,意義重大。
二是學習的機遇難得。建設以“三村建設”為載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們需要深刻分析新背景、貫徹落實新政策、科學掌握新方法、滿足農民新需求,建設新農村的新產業、新政治和新文化。農村黨支部書記是村級組織的領導核心,是黨在農村基層的執政者,是團結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的骨干。要肩負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責任,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徑就是學習。只有通過學習,才能對上落實好組織要求,對下回應好群眾訴求,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落到實處。這次新農村建設專題培訓,為全面系統學習提供了大好機遇。雖然培訓時間不長,但我們組織了全市農業技術的好教授、研究“三農”問題的好專家為你們上課,職業技術學院也為大家提供了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相信大家一定能珍惜機遇,學有所得。
二、要學以致用
學習的目的,全在于運用。新農村“二十字”目標要求,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就是建新村、修新房、刷大墻。新農村建設首要的是構建產業支撐,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根本的是培養農村人才,推廣現代科技;重要的是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實現民主管理;最關鍵的是提高廣大黨員素質,增強黨支部凝聚力、戰斗力。要遵循市場規律,作好發展規劃,壯大支柱產業,做好特色文章,發展現代農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支部書記多數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工作在農村,和農村有天然的聯系,跟農民有深厚的感情,對農村面臨的現實困境最清楚,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找到解決現實問題的辦法,這就是最好的學以致用。
1.要面向市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生產必須進入市場,參與市場競爭,“為賣而產,為賺而賣”,才能增收致富。單一種糧,不可能致富。政府創建的農經網,組織部門建設的遠程教育網絡等,都把信息送到了農村。要善于從各種渠道捕捉市場信息,市場需要什么種什么,需要多少種多少,同時以“支部+協會”、龍頭企業等形式,把千家萬戶農民組織起來,增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還要加大勞務培訓,發展勞務經濟,提高技術技能,增加務工收入。總之,我們要學會適應市場需求,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增產又增收。
2.要突出特色。特色就是優勢。對一個村來講,關鍵是要從本村實際出發,根據本村優勢,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特色經濟。我市處于盆周丘陵地區,有兩個好的發展勢頭。一個是以農產品、畜產品加工為重點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加快,已建成龍頭企業528家,其中重點龍頭企業51家,帶動農戶面達43%,畜牧業產值已超過農業總產值的50%。另一個是勞務經濟已成規模,現在全市有120多萬勞動力在省內外務工經商,去年勞務收入高達46億元,勞務經濟在農村經濟的發展中發揮著愈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全市生態環境、交通條件近年來都有了很大的改善,這都為發展特色產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關鍵是大家要找準本村優勢,打造特色產業,把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3.要依靠科技。“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發展現代農業,就要把著眼點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我市農業人口比重大,**年占總人口的84%,比全省高14個百分點,比全國高24個百分點;2830多個村,各村特點不同,優勢不同,發展程度也不同。在整體村級經濟比較薄弱的條件下,如何加快發展?我認為,至少都有兩個優勢、兩種資源:一是土地,不僅僅是耕地,還包括非耕地,這是非常富貴的資源;二是勞動力,這是第一資源。關鍵是如何依靠科技,按照省委提出的“三個轉變”要求,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如何發揮土地資源優勢?中央1號文件提出,農業和農產品要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出路在科技。農產品和工業品不同,不管是經濟擴大再生產,還是自然擴大再生產,都要發揮資源優勢,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質量。現在推廣的測土配方施肥,既增強了農業生產的科學性,又提高了種糧的收益率,這就是科技的威力。另一方面,農產品與工業品又有相同之處,都是商品。所以,要用抓工業的理念抓農業,解決好農產品標準化、農業產業化的問題,這更需要依靠科技。把土地資源優勢轉變為土地資本,農村發展就會找到新路。
如何發揮勞動力優勢?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培養一代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勞務經濟是我市農村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勞務開發已由體力型向智力型轉變,勞務市場的競爭實質上就是勞動者素質的競爭。從全市農村的現狀來看,人口總量多,但技術人才少,農村人才只占農村人口的1.4%,真正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人更少。這就需要加強職業技術培訓,這也是市委、市政府依托職業技術學院對村支部書記開展培訓的意義所在。村支部書記首先要自身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更重要的是發揮帶動作用,讓農民群眾都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推進“三個轉變”,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推進人才資源向人才資本轉變,在農村更有現實意義。同志們參加完這次培訓,必須達到省委、省政府要求,真正掌握1-2門實用技術,回去后能迅速見到成效。
三、要不負厚望
這次學習,市委、市政府對大家寄予厚望。我希望你們回去后,一定要要發揮好“雙帶”作用,成為“雙強”支部。做到政治素質強和發展能力強,既帶頭致富,又帶領農民致富。
1.要增強戰斗力,起好帶頭作用。村黨支部作為以“三村建設”為載體的新農村建設的組織者和引路人,一定要樹立艱苦奮斗、長期作戰的思想,“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群眾不怕苦干,就怕白干,只要群眾得到了實惠,他們就會跟著你們干。在此,特別提醒大家要注意防止和克服一種不良傾向,那就是一聽說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國家要加大對農村的支持力度,就等、就靠、就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民是主體,而且本身也是一個長期建設、逐步積累的過程,是等不得、靠不到、要不來的。當然,政府對新農村建設將給予大力支持,但支持也是有限的。出路只有一條,就是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帶領群眾苦干實干,一點一點積累,最后實現跨越式發展。
2.增強凝聚力,起好核心作用。支部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全力搞好服務。“村看村,戶看戶,致富要有個好支部”。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村黨支部的凝聚力明顯增強。但很多村由于集體經濟太薄弱,無力滿足村民對公共服務的需求。如何搞好統一服務,關鍵還是要看村黨支部的凝聚功能。這就需要村黨支部起好主導作用,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這里要強調的是,隨著特色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產業化的推進,各種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蓬勃發展,從而從機制上為增強村級組織的統一服務功能開辟了新路。村黨支部要適應形勢的發展,做好組織、協調、引導工作,促進新的經濟組織健康發展,帶富農民群眾,壯大集體經濟,但不能包辦代替。同時,共青團、婦聯、民兵、以及近年來出現的農民協會組織,都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村黨支部要抓好統籌協調,調動各方力量推進新農村建設。
3.增強創造力,起好示范作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嶄新的重大課題,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尋,需要各地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創造。農民群眾是偉大的創造者,“三村建設”就是我市人民群眾和廣大基層的成功創新,是欠發達地區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模式。黨支部要增強創造力,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一是尊重農民的民主權利。尊重農民群眾建設新農村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和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改進工作方法,堅持群眾路線,把群眾的意愿上升為支部的意志,把支部的決定轉化為群眾的行動,形成共推共建新農村的強大合力。二是維護農民的利益訴求。始終緊緊扭住“讓農民群眾得實惠”這個核心,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問題抓起,切切實實幫助群眾謀利益,絕不能搞勞民傷財的形式主義。比如,有的地方補助群眾建新房,但群眾反映改造房子不是急需的,修好路才是急需的。有的干部追求高標準,搞大拆大搬,大修大建,群眾很有怨言,說“農民缺票子,干部要面子,急著修房子”。所以,建設新農村一定要尊重群眾意愿,尊重現實可能,尊重市場規律。要按照“支部是核心,農民是主體,規劃是前提,投入是關鍵,產業是支撐,機制是動力,民主法治是保障”的工作思路,由點到面,有條不紊,扎實推進。需要指出的是,經濟上得實惠,不是農民群眾唯一的訴求,他們還需要得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的實惠,“三村建設”在回應農民群眾的訴求上就很全面、很系統、很配套,所以,市委、市政府把“三村建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載體,群眾也以“公仆助我建三村,農民含笑謝黨恩”衷心擁護。
同志們,你們是示范班的學員,希望你們通過這次學習,回去后結合本村實際,扎實推進“三村建設”,用“三村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實際成果,向市委、市政府和農民群眾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 上一篇:三不現象治理交流
- 下一篇:權力觀和政績觀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