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全會報告講話
時間:2022-10-27 10:04:00
導語:縣委全會報告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現在,我代表縣委常委會向全會報告縣委十屆一次全會以來及今年以來的工作,并就**年的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關于縣委十屆一次全會以來及今年以來縣委常委會的工作
縣委十屆一次全會以來及今年以來,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和省第九次黨代表大會、市第九次黨代表大會、縣第十次黨代表大會精神,圍繞“民營為主、工業強縣”戰略,抓住招商引資、項目工程兩個唯一,盯緊群眾增收、財政增長、經濟后勁增強三大目標,落實企業改制、雙百工程、做大做強、優化環境四項舉措,實施計劃生育、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穩定、農民減負)、黨風廉政建設、財政收入五個一票否決,奮力拼搏,真抓實干,縣域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全縣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黨的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進一步得到加強。1—11月,全縣累計實現生產總值38.64億元,增長11.2%。三次產業中,增長最快的是第二產業,增長率達20.2%,實現工業增加值6.25億元,增長23.2%,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3.72億元,增長33.5%。全部用電量2.41億kwh,增長12.7%,其中工業用電量1.46億kwh,增長14.5%;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26億元,增長50.8%;完成財政總收入1.62億元,增長14.9%,占年度預算的95.98%,其中國稅5356萬元,增長16.74%,地稅3636萬元,增長19.45%;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6705元,增長11.5%,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848元,增長11.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38.05億元,新增5.65億元,增長17.44%。預計全年各項主要指標均可超過年初確定的預期奮斗目標。回顧今年的工作,縣委常委會重點抓了六個方面:
(一)緊扣重點,扎實推進,工業經濟提質增效
緊扣重點,表現在:產業選擇上,突出抓主導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催生規模企業的內生性增長機制;發展舉措上,突出招商引資、企業改制、園區建設、優化環境等工作重點;發展方向上,主動向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靠攏。科學謀劃、扎實推進改革開放、平臺打造、環境優化等基礎性工作。
1、始終堅持開放活縣。不斷完善并嚴格執行招商引資目標考核、稅收分成等行之有效的舉措,在全國各地招商引資激烈競爭的大環境下,我縣全民招商熱情不減,招商領域不斷拓寬,引資總量仍保持了高位增長。至11月底,引進縣外境內資金6.71億元,同比增長50.5%;新批外資企業二家,即:**縣金太陽高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和邵陽市銀光能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到位外資40萬美元;出口創匯創歷史新高,1—11月完成出口總額2253萬美元,同比增長33%,總量居各縣市區之首,11月份進入全省出口創匯十強縣行列。三可食品公司出口創匯達1034萬美元,單個企業出口量居全市第一。
2、穩慎推進企業改制。今年,集中力量完成去年基本到位的6家企業改制掃尾工作,并新啟動了4家企業的改制工作,至11月底,完成改制,變現資產3568萬元,盤活存量資產1677萬元,安置職工2177人,基本上做到了“成熟一家改好一家、改制一家搞活一家”。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一大亮點是成功組建了“農村合作銀行”,這是全省繼瀏陽之后的第2家。
3、加速建設工業園區。圍繞年初確定的“出形象、見成效”的總體目標,改進工作方法,形成建設合力,園區建設呈現速度快、來勢好、運行穩的良好態勢。一是基礎設施大有改觀。1-11月,共完成基礎設施投入8500萬元,完成土石方平整230多萬方;完成了蔡鍔南路、沿江路路基填筑碾壓,都梁路、黎園路西段路基降坡、路面硬化,1500米防洪堤基礎、護坡填筑碾壓及護坡水泥預制塊鋪設等工程;完成了園區內主要路段的電力線路架設,入園企業可以隨時接電。二是征地拆遷工作進展順利。完成了華榮路南段(即邵懷高速公路M線)安置區平行后退工作,拆除房屋19座,安置拆遷戶31戶;通過開展施工秩序集中整治行動,全面完成了新城區已征土地范圍內的房屋拆遷安置工作,共拆除房屋63座,安置拆遷戶102戶;補征土地400余畝。三是融資渠道有所拓寬。與國家開發銀行簽訂貸款合同7000萬元,發放貸款4133萬元,支付貸款2133萬元;積極爭取湘西地區省級經濟開發區貸款貼息政策,已完成了資料的報送工作。四是引企入園有新突破。年內新增入園企業2家,即:投資5000萬元的雙聯木業和投資2000萬元的金豐農產品加工有限公司,正在興建廠房。目前還有和熙太陽能芯片制造有限公司、嘉漢木業有限公司、華泰工藝品公司正在洽談入園事項,香港元一集團開發高檔住宅小區(220畝)意向項目已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
4、竭力優化發展環境。繼續推行掛牌保護重點企業、落實優惠政策、規范收費行為、開展綜合測評、嚴厲查處個案等一系列措施。充分發揮“一辦四中心”在優化發展環境工作中的作用,1-11月,共受理群眾投訴117件,辦結115件,辦結率98%,其中查處破壞經濟發展環境典型案件5件,黨、政紀處分4人。政務公開工作卓有成效,一年來,縣政務服務中心共受理各種審批事項1771件,100%辦結。
由于思路對頭,措施得力,工業經濟提質增效邁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發展后勁增強。1-11月,全縣新辦工業企業55家,其中投資上千萬元的6家,新辦企業除廣泛涉及傳統工業領域外,還涉及到新墻體材料、生物工程、新能源、先進制造業等領域。如宏威生物發展有限公司專門從事菌種研發與生產加工,金太陽高科技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太陽能芯片生產,銀光能源科技開發公司生產生物柴油。一批工業骨干企業內生性增長機制開始形成,通過技改或擴建,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僅雪峰水電、傻牛食品、雪峰茶葉生態科技園、三可食品、榮昌木業、為百水泥廠7家骨干企業年內新增技擴改投入就達到了1.2億元。投入帶動產出,三可食品、傻牛食品年產值突破億元,樂哈哈糖果、辣妹子食品、縣肉食冷凍公司、雪峰水電等11家企業年產值過5000萬元。
二是科技含量增加。一批骨干企業逐步打破粗放式生產,向依靠新科技、新工藝轉變。高新技術方面,今年已有飛頁紙業有限公司被認定為省級“雙高”即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其年產5萬噸防近視一體化專用紙生產項目,已投入400萬元完成了一期改造,年生產能力提升到1.5萬噸,實現了紙張使用性能上的革新;雪峰水電設備有限公司出資500萬元購買中國礦業大學開發渣漿泵生產技術開始形成產業化生產,被省科技廳推薦列為國家明年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計劃;雪峰生態茶葉公司被湖南農大列為“教學實習基地”和“雙百科技富民工程示范基地”,發展勢頭迅猛。今年我縣還新增了“璽”牌肉制品、“蓼水”牌水泥兩個省級名牌產品。
三是綜合效益提升。全縣規模工業綜合效益指數達到143.57,同比提高24.05個百分點;實現利稅4649萬元,同比增長58.2%。企業稅收的增長,逐步改善了全縣財政收入質量,截至11月,全縣稅收收入達9314萬元,同比增加2274萬元,增長28.96%,增速快于非稅收入增速18.83個百分點,快于財政收入增速14個百分點。
(二)加大投入,夯實基礎,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
1、科學編制規劃。今年,我們在組織編制《**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的同時,在平原村、丘陵村、山區村、城邊村、旅游景點村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方選擇10個建制村,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村莊規劃編制,并計劃5年內完成60%村莊規劃編制。
2、搞好示范引導。選擇石江鎮江潭村、高沙鎮月英村、**鎮大田村、**鎮毛鋪村、**鎮高渡村、**鎮高倉村、山門鎮里仁村、楊林鄉壩上村、竹市鎮向陽村等15個村作為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并將辦點示范的責任落實到縣級領導、縣各部門、有關鄉鎮,工作任務落實到村到戶。現江潭、月英、大田、毛鋪、壩上等村已初顯示范效應。
3、夯實基礎設施。我們牢牢抓住國家對產糧大縣予以優先扶持、省實施“八件實事”等契機,整合各種支農資金,將一批群眾最渴盼、最急需建設的基礎設施項目,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切入點。重點實施了“六大工程”:一是農村公路建設工程。改造通鄉公路山門至桐山水泥路面13公里,完成通村公路水泥路面180公里,完成農村通達公路任務38.5公里。二是農田水利建設工程。完成了田函壩項目工程,改造中低產田9700畝,啟動了黃橋鎮、石江鎮兩個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完成了13座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硬化主干渠道130公里。完成了巖山、**、又蘭三個土地整理項目。三是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已啟動一期工程,力爭到2010年解決16.5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四是林業生態工程。完成造林2.5萬畝,其中退耕還林1.74萬畝;完成楠竹低改1.5萬畝。五是農村沼氣池建設工程。新建沼氣池523口。六是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在長塘等幾個山區鄉新拉通有線電視光纜8公里,拉通主干電纜3公里,新增有線電視點145個。
4、培育主導產業。緊緊依托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培育村級主導產業,深挖農業效益。一是向規模要效益。突出抓好農產品基地建設和種養大戶培育。截至目前,全年共建立各類農產品基地108萬畝,其中優質稻生產基地70萬畝、柑桔基地10萬畝、茶葉基地2萬畝;畜牧小區發展到75個,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瘦肉型生豬生產基地47個;全縣涌現出了如高沙鎮郭世多、舒小云、舒善根、**鎮向書凡等一批種養大戶。月溪、溪積極開發特色農業,通過種植優質瓜果和反季節蔬菜,農民獲利1000余萬元。二是向品質要效益。切實加強技術服務體系、農產品流通體系、質量監管體系建設,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步伐,目前,全縣累計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產地面積40萬畝,已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5個。三是向加工要效益。今年,全縣新增農產品加工企業45家,新增市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3家,今年3月,我縣被省政府授予“全省農業產業化建設先進縣”。
5、做大勞務經濟。突出抓好實用技術推廣和農民培訓工程,加大勞務輸出服務力度。今年,利用各種培訓項目和辦學力量培訓農民工5000余人,轉移就業率達到80%。石江鎮江潭村目前有400余名本村村民在村內企業務工,占全村勞動力的三分之一,成為本地轉移就業的典型。預計今年全縣外出務工人員達17.5萬人,勞務經濟收入將突破10億元。
(三)科學規劃,建管并重,城鎮建設有新突破
縣城建設方面,圍繞創建省級文明衛生縣城目標,我們堅持量力而行、穩步推進的原則,著重抓了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和經營等幾項主要工作。規劃方面,年內主要完成了城南新城區汽車總站測量平面規劃設計7萬平方米;完成城北控規設計9.1萬平方米;完成住宅小區立面設計10.6萬平方米;完成縣城平溪北路街區控制性詳規2平方公里,使縣城詳細規劃覆蓋率達60%。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今年啟動了“10大工程”。①縣城自來水二廠建設和管網改造項目,完成投資350萬元;②環衛設施建設項目,完成投資400萬元,新購置了2輛環衛車、450個果皮箱,在縣城主要街道取消了垃圾圓桶;③垃圾填埋場續建工程,完成投資400萬元,建好進場道路;④投資350萬元完成雪峰西路配套工程和雪峰東路綠化帶改造工程;⑤投資30萬元完成龍安南路路面和下水道改造工程;⑥投資40萬元完成雙洲西路和文昌北路路燈改造亮化工程;⑦啟動楊柳沖、皮家坳、勝利小區開發工程;⑧林業局森保大樓竣工,啟動財政局機關遷建和法院整體搬遷工程,啟動黨校綜合大樓及學員宿舍樓、檢察院技偵大樓、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檢測樓、農村合作銀行大樓建設;⑨縣城管道天然氣供應工程,完成了征地及項目前期準備工作;⑩啟動龍洲災民新村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在確保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加強了對小街小巷的改造,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年內完成了新村路、桔城路、蔡鍔路、縣公安局至正義路小巷4處下水道改造,完成峽口路南端等2處小街巷硬化。管理方面,實行日常性管理和集中綜合整治相結合,城管、環衛工作有了新的起色,縣城品位進一步提高。各建制鎮,也加大了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山門鎮投資460萬元修建了山門二橋及防洪堤,高沙鎮投資20萬元硬化了南京大道200余米,石江鎮振興小區開發全面啟動,黃橋鎮投入30余萬元改造了文化路。隨著城鎮擴容提質步伐的加快,城鎮經濟吸納力明顯增強,一大批外出務工人員、外來投資者紛至沓來,城鎮經濟活力進一步提升。
(四)以人為本,統籌兼顧,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原則,教學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教學質量有新的提高。全年完成寄宿制學校建設14所,建筑面積13937平方米,完成危改項目學校17所,建筑面積14523平方米,共投入建設資金1200萬元;順利建成城關學校九年一貫制學校,緩解了縣城入學難的矛盾;全面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全縣義務教育階段有41696名學生的課本費全部被減免;8812名學生免交雜費,1572名貧困學生獲得寄宿生生活費補助,累計“兩免一補”資金289.3萬元;高考本二以上上線人數突破1000人大關,位居全市第三。計劃生育工作,通過抓宣傳教育、集中整治、打擊“兩非”、加強流動人口管理、落實獎扶政策等一系列舉措,整體水平有所提高,全年計劃生育率達93.28%,完成各類節育手術9964例,查處“兩非”案件16起,給予黨紀、政紀處分6人。農村公共衛生體系進一步完善。如期優質完成鄉鎮衛生院改造項目7家,建筑面積8020平方米,投入資金447萬元;“降消”項目建設和傳染病防治工作穩步開展,成功撲滅了急性腸道傳染病疫情;無償獻血工作居全市第一。科技工作以科技項目建設為突破口,在構建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上有新的突破。文體活動和文明創建活動開展有聲有色。以“**之春”活動為載體,全年共舉辦群眾文化活動400余場次;在省十屆運動會上,獲得1金5銀6銅的好成績;網吧經營秩序逐步得到規范。廣電、通信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全年新裝有線電視用戶1200余戶,有線數字電視業務完成了試點前的準備工作;年內新增固定電話用戶3000戶、寬帶用戶3400戶,移動電話用戶達到1.4萬戶;新建移動通信基站6個,全縣所有行政村100%實現了移動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