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17 08:47:00
導語:市經濟發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推進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進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5月中旬,我帶領市國土局等相關部門先后到六里坪鎮、浪河鎮、新港經濟開發管理處、右岸新城區等處進行調研和座談,聽取鄉鎮和企業對節約集約用地的意見和建議。通過調研,我們認為,我市土地節約和集約利用工作雖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一些的問題,還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出不斷的努力。根據調研情況,現提出本人思考的一些想法和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突破土地瓶頸存在的問題和矛盾
(一)現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矛盾突出?,F行規劃在*年至20*年期間得到了較好的貫徹實施,在耕地保護、建設用地規劃管理、土地用途管制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行政區域調整工作的完成,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的變化、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業結構和城鎮體系戰略的調整等因素的影響,現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建設用地和基本農田空間布局、建設用地總量等方面逐漸暴露出一些與新形勢不相適應的問題,勢必造成浪費土地違法用地的現象時常發生。
(二)用地空間組織形式相對落后,結構不夠合理。我市工業項目用地基本上以傳統獨立式院落為主,且面積較大。工業集聚區內標準廠房及多層廠房等先進的空間組織形式所占的比例很低,有的工業集聚區甚至沒有標準廠房,土地空間未得到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浪費嚴重。同時工業用地除生產及生產輔助設施用地外,其內部行政辦公和生活服務設施用地等非生產性用地所占比例過大。
(三)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難度大。根據20*年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數據與20*年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數據比較,城鎮用地擴大了2821畝,農村居民點用地基本沒變,農村居民點粗放型用地依然沒有改變。我市地處山區,土地后備資源嚴重缺乏,土地開發、整理較困難,尤其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難度大,山區的自然村莊,零星分散,生產資料集中在村莊附近,農民一般不愿意遷移到不便于生產、生活的地方去住,因而可用于整理的農村居民點用地屈指可數。
(四)工業用地投資度偏低。通過對六里坪工業園53家企業的調查,53家企業總用地1530畝,投資強度不低于75萬元/畝以上的由15家,占地632畝,投資強度在40——75萬元/畝的有21家,占地面積425畝,投資強度在40萬元/畝以下的有17家,占地面積473畝,六里坪工業園內的企業以汽配業為主,按照國土資源部《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的規定,汽配業投資強度應大于75萬元/畝。
二、充分認識加強節約集約用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國家宏觀政策要求我們必須加強節約集約用地。從20*年年初開始,中央加大了耕地保護和土地調控力度,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進行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去年4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緊急通知,將土地市場秩序整頓工作又延遲了半年,而且在治理整頓期間要全面貫徹“六個清理”、“三個暫?!钡囊?,對土地采取了更為嚴格的管理政策,控制了土地供應總量。要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只有把立足點放在內部挖潛上,加強節約集約用地,積極盤活存量土地,不斷推進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提高土地利用率,以緩解建設用地緊張的狀況。
(二)我市的實際情況要求必須加強節約集約用地。從我市的土地實際情況來看,我市經濟社會要保持可持續發展,加強節約集約用地勢在必行。當前,我市可開墾的耕地后備資源極其有限。通過土地整理增加耕地有效面積的潛力已日趨枯竭。而農村宅基地整理復墾由于受傳統思想、各方利益、規劃等因素的影響,宅基地整理復墾工作舉步維艱。今后幾年,靠通過土地整理獲取折抵指標來滿足建設項目用地需求的可能性非常小,而且實現耕地占補平衡的難度也很大,我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受到了嚴峻的考驗。因此,切實保護耕地,大力促進節約集約用地,走出一條建設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市市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關系子孫后代生存根基和全市長遠發展的大計,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是我市必須長期堅持的一條根本方針。我們必須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堅決克服盲目投資、貪大求全和低水平重復建設浪費土地資源等短視行為,把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落到實處,促進全市經濟社會步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三、突破土地瓶頸的對策和措施
從我市目前的土地管理現狀看,可以通過強化五項管理措施,來進一步加大節約集約用地的管理力度,緩解用地緊張矛盾。
(一)強化土地規劃管理,引導節約集約用地。目前我市正在進行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要抓住這一機遇,充分論證,科學劃定土地用途區域,使用地空間布局更為合理,引導合理、集約利用土地,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要發揮規劃的積極引導作用,在規劃修編中應努力做到:明確規劃修編重點,將本輪規劃修編的重點定位于探索妥善處理好耕地保護與發展經濟關系、建立合理用地和集約用地的引導機制上。搞好各項規劃銜接,要協調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其它專項規劃的關系,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和城市向外延展。合理規劃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要根據我市現有工業經濟結構、發展水平以及社會資源分布特點,在充分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的前提下,科學規劃我市的產業布局,劃定若干個不同工業行業類型的產業帶,并通過規劃引導工業項目向工業集聚區集中,努力提高區域性社會資源共享程度,確保有限的土地資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二)強化用地預審管理,選擇節約集約用地。加強用地預審,要提高建設項目用地準入“門檻”,對引進的項目,要設好準入關,合理設置用地“門檻”,變“招商引資”為“選商引資”,有選擇地引進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污染程度低的項目;要提高用地投資強度和產出密度標準,優先發展單位用地產出率高的產業。嚴格用地審批,對要求新增建設用地的用地單位,必須已經充分消化使用了現有批準的土地,才能安排新的用地指標。對存在閑置土地傾向的用地單位,不報批新的建設用地項目。嚴格審查用地規模,按照“建設用地雙控指標”的要求,嚴格控制建設項目用地規模。對投資強度、建筑容積率、非生產用地比例達不到要求的,要相應核減用地面積,并由項目單位重新進行總平圖設計。如六里坪工業園內投資強度不足的38家用地企業,一是按投資強度核減用地面積,據初步測算,可核減用地393畝,二是要求用地單位追加投資,新增項目,擴大生產規模。計劃、規劃和國土部門在項目審批、總平圖審查、用地計劃安排、具體建設項目供地各個環節中,都要對建設項目的用地規模進行嚴格的審核。
(三)強化土地市場管理,激勵節約集約用地。強化土地市場管理,重點是要全面落實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提高土地資源的市場化配置程度,增強市場主體用地成本意識,提高全社會珍惜土地、節約用地的自覺性。進一步規范協議出讓土地使用權行為。對具有競爭性的工業用地引入競爭機制,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防止企業因用地成本低而“多占少用”、“寬打寬用”、“低效利用”。增加土地儲備,保障資源供應。對有增值潛力和區位較好的閑置半閑置土地、依法收回的違法用地、企業破產撤銷等騰出的劃撥用地以及土地使用者申請政府收購的土地都統一納入土地儲備中心進行儲備,提高對集約用地項目的土地供應和保障能力,確保土地一級市場有一定量的土地能優先、及時地安排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急需和高效的建設項目使用。
(四)強化存量土地管理,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加大空心村改造力度,用足用好現有的存量建設用地。對舊城改造、舊村改造中的安置用房建設,要鼓勵、支持集中建造多層、高層公寓,禁止建造別墅和低容積率住宅,提高農村建設用地效率。鼓勵和引導企業依法轉讓或出租閑置廠房,實施廠房加層、改造老廠、內部整理和余缺調劑,引進先進設備,節約生產空間等途徑將存量變增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符合城市規劃的條件下,鼓勵用地單位充分利用現有廠區存量土地擴建、新建、翻建標準式多層廠房,盤活閑置廠房、倉儲等用地。對單位用地產出率特別低的項目,通過采取關、停、并、轉等措施,提升現有項目用地的集聚度,提高單位用地產出率。通過合理補償等途徑,建立企業用地退出機制。對尚未達到法定收回期限的閑置土地,通過協商和合理補償,動員土地使用者退出土地。對因規劃不合理造成閑置的土地,可以合同剩余使用年限計算土地價款,退還給土地使用者,由政府收回閑置土地,安排給急需建設的項目使用。
(五)強化用地批后管理,督促節約集約用地。加強建設項目復核驗收管理。對在復核驗收中發現的在規定時間內未完成投資總額或如數出資的,取消已享受(可享受)的各項優惠政策,且不再給項目單位安排今后發展用地;在規定時間內未建成規定建筑面積、達不到規定容積率的,通過暫緩土地使用權登記證書等措施促使其按規定建設。加強出讓合同跟蹤管理,防止虛報投資圈地行為。對違反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逾期不開發建設,甚至長期閑置的土地,通過收取閑置費、協議收回、無償收回、公開出讓等方式予以處置,使好項目有地可用,老項目集約用地,促進新、老項目的節約、集約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