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建設情況調查報告

時間:2022-02-23 05:38:00

導語:鄉村建設情況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建設情況調查報告

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表現了社會主義準則的優勝性和我國變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的發展實力,既是黨中心讓廣大農村老百姓享用經濟發展效果的一項計謀行動,又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調和社會、增強黨的在朝才能建立和進步前輩性建立等理念在農村工作中的集中表現,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立全局、社會不變和黨的在朝位置。依據民權縣縣委組織部的一致部署,在林七鄉黨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撐和指導下,于本年9月下旬經過走訪農戶及查閱有關檔案材料等方法對村關于新農村建立方面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狀況整治如下:

一、村新農村建立的首要做法

(一)村概略

村座落在民權縣縣城的東北部,與縣城相連,距縣城22公里,距鎮縣政府地點地1公里,公路從村中穿過,地輿前提優勝,全村總面積為13.5平方公里,轄8個天然村13村民小組,713戶人,全村可用耕地3024畝,水面面積50畝,2007年人均純收入42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6萬元,全村共有65名黨員,設一個黨總支,二個黨支部,下設11個黨小組,村級組織健全。

(二)新農村建立的首要做法

1、精心經營,科學制訂新農村建立規劃。

依照“量體裁衣,突出特征,群眾參加,科學編制,堅持規范,逐漸到位”的準則,設定好新農村建立的規劃。

2、理清思緒,調整優化農業財產構造。

應用村地處城郊的地輿優勢,加大財產構造調整,增強集體資產的治理,著力抓好經濟發展,農村經濟和村級集體經濟穩步發展。一是發展特征農業,現代農業和效益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積極指導村民發展優質糧食作物,大棚蔬菜、瘦肉型生豬等農產物,并不時擴展大棚蔬菜栽種和家禽牲畜養殖規劃,如司莊、梅山、黃村、仰村八個村民小組應用毗連城區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蔬菜栽種,堅持了占地800畝的大棚蔬菜基地,為城區居民供應新穎蔬菜,菜農收入穩步進步。二是積極發展栽種草莓、甘蔗基地400畝和農村品種中介服務組織,扶優做強農村經濟發展思緒,帶動村民積極發展生產,添加收入。三是積極做好農村充裕勞動力的輸上班作,添加勞力經濟收入。

3、整合伙源,加速農村基本設備建立。

村堅持把廣大農民群眾的基本好處作為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起點和落腳點,從農民生產生活中最緊迫的實踐問題動手,面臨農村行路難,飲水難,澆灌難、看病難等“熱點難點”實踐問題,村兩委干部積極爭奪上級縣政府和有關部分的大力支撐,村民也自愿捐錢,多渠道籌措資金,抓好基本設備建立。

4、堅持機制,切實增強新農村建立指導。

依照林七鄉黨委縣政府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成立了新農村建立指導組,村總支書記王繼思為組長、村委會主任王繼祥為副組長,兩委村干部為成員,村文書為信息報道員。并按期召開指導小組大會,專題研討新農村建立工作,真正構成了“市指導、縣組織、鄉鎮主抓、村施行”的優越氣氛。

二、村新農村建立的一點成效

1、腳踏實地,量入為出。

從村的實踐動身,以求真務實的立場和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推進新農村建立工作。制訂新農村建立的目的、任務和辦法時,既依照新農村的規范嚴厲要求,又符合村情實踐、切實可行,不添加農民擔負,不做形象工程和離開實踐的政績工程。準確處置階段性目的和久遠性目的的關系,既量入為出,又全力而為,打好基本,分步施行。

2、全體推進,突出重點。

新農村建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村下轄8個天然村,一方面既依照一致部署,一致規劃,全體推進;另一方面,又從處理好農民關懷的詳細問題動手,找準打破口,依據當時的資本和工作力氣,突出每個階段的工作重點,分步施行。

3、干群關系獲得必然改善。

以前鄉鎮干部及村干手下農村入農戶時,是“要錢要命”,而目前是“送錢送物”。

三、村新農村建立存在的問題及啟迪

1、徐村黨員干部和農民中另有較為嚴厲的“等、靠、要”思想。

該村黨員干部固然對新農村建立的20字方針很清晰,然則說起若何結合實踐推進工作,大都人卻透露表現要等上面安插;大都農民也沒有把本人擺進去,透露表現“上面要干啥就干啥”。局部村干部以為提不提新農村建立,對抓建立促發展沒有區別。新農村建立的一個主要方面就是以農村為載體、以農民為主體來進行的,這標明村局部農村黨員干部還存在思想不夠解放,不夠開辟性,創新性地去開展工作。如斯看來,村兩委指導班子尤其是村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的本質凹凸,必然水平上決定著該村新農村建立行動的成敗。

2、農村小型基本設備投入少問題。

農村稅費變革后,農村公益事業建立執行一事一議準則,但因為各類緣由,一事一議較難一致農民的意見,使得農村小型基本設備建立成為當前農業投入方面的一個單薄環節。

3、村民文明本質不高,對科技使用的不夠

理論通知我們,要想使農民富起來,使他們成為新型農民,不加大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注重農村的衛惹事業、法制教育是不可的,沒有高本質的有文明、懂科技、會運營、善治理的農民,添加農民收入是好不容易的。因而,我以為要施行“農民常識化工程”,用5—10年的工夫,堅持培訓示范基地,培育一些通曉栽種業、水產養殖業、畜牧特財產等技能強人,讓每一個農戶至少要有一個懂技能的清楚人,要以鄉、村為單位做好非農業的專業技能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