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

時間:2022-02-12 05:08:00

導語:政府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府工作報告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市委五屆九次全委會議精神,以構建富裕文明和諧生態烏海為目標,準確把握形勢,積極應對危機,充分發揮優勢,做大經濟總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產業延伸升級多元,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圍繞建設區域服務中心,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增強第三產業服務功能;加快教育、衛生、科技、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更加注重民生,高度關注弱勢群體,進一步提高全市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發展“生態、高效、特色、精品”城郊型現代農業;全力做好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工作;推進高品位城市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做好“水”、“綠”、“山”的文章,努力打造生態綠洲山水園林新型工業城市。

今年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確保增長20%;地方財政總收入增長2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6.8%;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削減1.32萬噸和0.02萬噸;安全生產形勢進一步好轉;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0%,農區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

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機遇,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確保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0億元。

加快110國道海勃灣至阿盟界麻黃溝段8車道拓寬改建工程、海南至烏達22.3公里6車道擴建工程。啟動海勃灣至海南8車道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建成海南城區段1.9公里。全部完成海勃灣至石嘴山惠農二級公路,續建新地至西來峰經濟開發區運煤二級公路工程。新建高速公路烏海出入口,繼續加大新農區道路建設,啟動礦區水泥道路建設。支持包蘭鐵路烏海段電氣化改造項目,加快海勃灣至公烏素鐵路改擴建工程。大力支持公交事業發展,加強公交場站建設,建成海南區客運站。海勃灣、烏達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建成并投入運行,做好擴建海勃灣污水處理廠前期工作。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投入運行,啟動烏達區、海南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項目。

市政府安排生態建設資金3億元以上,實施以通道、景區、園區綠化為重點的林業生態建設工程21項,完成人工造林3萬畝。繼續推進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白獨貴灣等生態建設項目。抓好烏蘭布和沙漠鎖邊林、城市防護林、青少年生態園、烏達西海子水庫和西山綠化建設。實施京藏高速公路烏海段綠化防護林建設工程,形成8排25米寬、59公里長的喬木、灌木林帶。圍繞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的開工建設,全力做好各項工作,建設庫區景觀帶和甘德爾山生態景區道路、供水、綠化等工程。

做大工業總量轉變發展方式

一是進一步落實好支持工業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通過供電、信貸、就業安置等方面優惠政策,全力支持符合條件的停產企業盡快恢復生產,鼓勵和幫扶重點項目順利推進。

二是實施重點項目帶動戰略,促進產業延伸升級多元。全年計劃實施重點工業項目27個。提高煤炭開采和綜合利用水平,完成34家地方煤礦技改任務,爭取全部達產。全力支持神華集團投資50億元的二期項目順利實施,加快10個百萬噸煤焦化項目建設進程,力爭早日達產達效,形成國內重要的煤焦化生產基地。

三是市政府安排3億元資金,加大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制定經濟開發區產業發展規劃,高起點做好烏達精細化工園區、拉僧廟化工園區、海勃灣高新技術園區和五金機電園區規劃建設。

重視節能減排加強環境保護

啟動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工作,爭取成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加強基礎建設,強化目標責任管理,加大監管力度,確保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通過多種形式的企業聯合重組,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在企業、經濟開發區、社會各層面全面推廣清潔生產和循環利用,鼓勵光伏太陽能技術和節能產品在全社會推廣使用,建設節約型社會。加大建筑節能改造力度,逐步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和施工現場混凝土攪拌。鼓勵使用新型墻體材料,結合15萬平方米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完成主要街路建筑外立面改造。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水質達標率達到95%。

繼續加大“藍天工程”和城區二氧化硫達標專項整治力度,城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海勃灣城區達到290天,烏達、海南城區達到230天。

加快濱河新區建設發揮規劃核心作用

以建設生態綠洲山水園林新型工業城市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區外收內張、擴容提質。加快濱河新區重點項目建設步伐,建成體育中心、濱河中學、蒙中醫院,開工建設藝術中心、節能減排安全生產中心,完成濱河景觀工程。

建設改造海區東環路、青年路,完成甘德爾山生態景區道路建設和海勃灣南立交橋改造工程,開工建設桌子山街至110國道連接新舊城區道路改造工程。市政府分別安排1億元資金,加快烏達、海南區城建步伐,全面實施烏達區神華大道、愛民街、安居街、建設路、團結北路等城區路網改造建設工程,打通內環主次干道;改造海南區巴彥烏素街、黃河路、公烏素街和公烏素鎮建設街。加快城區拆遷改造步伐,集中解決拆遷改造遺留問題,確保建設項目順利實施和搬遷戶及早回遷。繼續改造城區供水管網,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加快熱網三期工程建設,滿足新增住房供熱需求。加快推進海勃灣城區煤氣與天然氣并網置換工作,加快出租車天然氣改裝,逐步推進公交車使用天然氣。

加大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力度,高品質完成翰墨苑公園改造和濱河公園、法制公園、神華墨玉廣場建設,開工建設烏珠慕公園,規劃在海勃灣城區南部新建公園。完成烏海大街、青年路、海拉路等綠化帶改造。開工建設納仁河水系和兩岸景觀工程,形成240萬平方米水面。進行行政中心廣場、體育中心周圍、南立交橋兩側、濱河景觀帶等綠地景觀建設。全力打造特色精品街,實施和平美食街等專業特色街路規劃改造。實施城市防洪水系改造,逐步啟動東山、摩爾溝水系和龍游灣濕地公園建設。

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推動第三產業發展

以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庫區景觀建設為契機,加快甘德爾山生態景區工程建設和金沙灣基礎設施改造進度,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制定和完善鼓勵居民購房、扶持開發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推動房地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加快發展以生產資料為重點的現代物流業,開工建設以汽車交易、建材、裝飾材料、五金機電、礦山機械等為主的烏海海勃灣物流中心。力爭啟動烏海神華物流園建設,建成集倉儲、商貿、配送、信息為一體的多功能物流園。規劃建設烏海海勃灣農產品批發中心和食品加工城、烏海呼鐵局海南物流園、烏達經濟開發區物流園,改造公烏素果品批發市場。

理順物業管理體制,強化區級政府物業管理責任,完善物業發展措施,規范物業收費標準,扶持優質物業公司拓寬服務范圍,加強無物業小區的管理。大力發展中介、信息、社區服務業,加快二手房交易市場建設。

高度關注民生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建立健全就業援助長效機制,切實解決就業困難群體再就業問題,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擴大就業規模,城鎮新增就業崗位6000個。爭取成為國家創業帶動就業試點城市。建成10個3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區綜合服務示范中心,完善社區就業服務功能。

繼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待遇水平,投入1500萬元啟動全市居民養老保險,逐步實現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提高醫療保險待遇,降低個人負擔比例。建立財政補助制度,年內解決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統籌問題。繼續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補差標準,補助標準提高30元,達到250元,補差標準提高20元,低保對象中的殘疾人每月增加50元生活補助。全面落實優撫安置政策,發展社會福利事業。落實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完善農民工工資保障制度。

完善城鎮住房保障制度,建立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重點解決特殊困難群體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年內全部完成采煤沉陷區居民搬遷工作。推進棚戶區搬遷改造工程,新開工建筑面積65萬平方米,搬遷入住11000戶。逐步解決被搬遷居民勞動、就業、社保、醫療、教育、交通、物業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對鰥寡孤獨老人、退休人員和生活特別困難的公病亡遺屬、殘疾人、低保戶等采取更加優惠的政策。加快限價房和廉租住房建設。進一步擴大住房公積金歸集覆蓋面,提高住房公積金繳交比例和使用率,為廣大市民購房提供資金支持。

發展現代農業推進城鄉一體化

市政府安排新農區建設專項資金3000萬元,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大農區道路建設力度。加大設施農業建設力度,新增葡萄面積5000畝、日光溫室400畝。制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推進農業產業化,鼓勵支持龍頭企業、現代農業公司、農區經濟合作組織發展。加強農畜產品安全工作,建設農產品檢測中心、飼料檢測室。通過培訓轉移、政策扶持等措施,實現農區人口向高效農業園區、中心村、專業村和非農產業轉移,鼓勵烏海籍農區人口向城市轉移,嚴格控制農區新增戶籍人口。

全部完成新型農區合作醫療與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并軌,城市居民養老保險覆蓋到農區居民。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使農區居民和城區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提高城市文明水平

按照優質、均衡、高效的原則,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幼兒教育逐步實行“政府主導、公辦為主、社會力量參與”的新體制,加快幼兒園建設,提高適齡幼兒入園率,打造我市教育新亮點。堅決壓縮核心區域學校規模,嚴格控制學校班容量,加大校長、教師培訓力度,逐步保障少年兒童平等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在全市教育系統推行績效工資、競聘上崗等制度,搞活用人機制,廣泛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實訓環節建設,爭取建設三區的職業技術學校,抓緊進行烏海學院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繼續努力辦好民族教育,推動民族教育專項資金扶持工作經常化、制度化。加強高中階段教育,全面落實工資、編制、聘用、獎懲、考核、校長負責等制度,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加大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辦學條件,開工建設市十中綜合教學樓、蒙古族中學體育藝術樓和塑膠操場,配套完善市特殊教育學校基礎設施,新建海勃灣區第五小學、和平街小學、烏達區巴音賽街小學、十二中綜合教學樓,完成海南區中學擴建工程。

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調整優化衛生資源布局,大幅度提高各醫療機構服務水平,完善社區、農區、衛生、計生服務網絡,為城鄉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為500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創建白內障無障礙示范區。開工建設市人民醫院內科樓、市婦幼保健院綜合樓。

圍繞慶祝建國60周年,舉辦好各類大型文化活動,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擴大我市“中國書法城”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大書法城建設投入力度,引進書畫人才,培養書畫創作隊伍,努力推出名人名作,進一步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快推進自治區第十二屆全運會籌備工作,承辦一批國家和自治區級體育賽事。

關心和支持老齡、殘疾人事業發展,建成兒童福利院并投入使用,啟動建設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全面落實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提高全市無固定收入的計劃生育對象獎勵扶助標準,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