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大督查工作匯報

時間:2022-08-03 04:46:58

導語:農業局大督查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局大督查工作匯報

一、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

近幾年,我縣一直積極采取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等多種措施控制農藥、化肥的使用量,保證農藥、化肥施用量的負增長。2016年,全縣農藥施用量600噸、化肥施用量12萬標噸,2017年,全縣農藥施用量500噸、化肥施用量10萬標噸,2018年,全縣農藥施用量450噸、化肥施用量9.5萬標噸。從總體來看,我縣農藥、化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微乎其微,雖地膜使用時會對環境造成些許影響,但我們已經采取建立廢棄農膜回收綜合利用體制,成立了專門的公司將農膜回收綜合利用,極大的降低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破壞。

二、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加大宣傳力度。自去年秋收以來,我縣根據市場需求情況,結合農業實際和脫貧攻堅計劃,對2018年種植結構調整進行了認真謀劃并大力宣傳。一是通過電視臺在主要時間節點,對農業結構調整的方向、政策及主要種植農作物進行宣傳。二是通過鶴鳴報在主要板塊進行宣傳農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方向。三是開展農業結構調整“百人宣講團”開展宣傳活動,抽調全縣涉農部門技術骨干100人,深入到全縣172個行政村,對農業結構調整進行大力宣傳。四是印發農業結構調整宣傳指導手冊5萬份,發放到每戶農民手中。五是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等大型規模經營主體進行集中培訓。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加大對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等大型規模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充分其發揮帶動作用。依托縣內龍頭企業,帶動農戶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大豆、辣椒、棉花、甜玉米、藜麥、脫毒高淀粉馬鈴薯等高效產業。已制定印發《縣2018年促進種植結構調整補助資金使用實施方案》,截止到目前,已落實結構調整作物訂單面積4360公頃,其中:優質高蛋白大豆基地面積1000公頃,每公頃在享受大豆種植補貼的基礎上再增加補貼500元;辣椒園區800公頃,每公頃補貼5000元;棉花150公頃,每公頃補貼3300元;甜玉米2000公頃,每公頃補貼300元;藜麥200公頃,每公頃補貼1500元;脫毒高淀粉馬鈴薯150公頃,每公頃補貼4000元;蒲公英60公頃,每公頃補貼4000元;現已籌集補貼資金673.5萬元。二是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擴大大豆種植。制定了《縣2018年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擴大大豆種植面積的實施意見》,明確了補貼標準,每畝補貼200元,截止到目前,全縣已完成大豆種植28.7萬畝,遠遠超過了省下達的2萬畝任務指標。三是大力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創建優質品牌。目前,我縣已完成綠色、有機、無公害認證面積為15079.7公頃,獲證產品數量139個,其中:有機食品獲證數量52個,面積3573.7公頃;綠色食品獲證數量7個,面積467公頃;無公害食品獲證數量80個,面積11039公頃。獲認證的農產品主要有綠豆、谷子、高粱、葵花、蔬菜、雜糧雜豆等,主要品牌有、、、等知名品牌。今年,我們繼續整理上報蛤蟆泡漁業有限公司認證的白鰱魚等5個綠色食品材料,認證面積3.3萬畝。新認證縣綠康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小米、縣科文生態養豬場綠色食品豬肉、縣鄧春農場白玉米糝、米業有限公司綠豆、米業制品有限公司玉米粉等19個綠色食品。新申報的是單氏米業有限公司的“弱堿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