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溫州精神 力為企業發展

時間:2022-07-30 04:50:00

導語:學習溫州精神 力為企業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習溫州精神 力為企業發展

溫州,一片世人矚目的經濟熱土,其成功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吸引了全國許多城市競相學習,也吸引了眾多專家學者探討研究。在其吸引下,我們兗礦共青團系統的團干部參觀團不遠千里來到了溫州地區經濟最為活躍的樂清市。初到樂清,但見一條條寬闊筆直的道路,車水馬龍;一座座現代化的廠房,排列整齊;大街上人來人往,一派繁華忙碌的景象,讓人不敢相信這只是一個縣級市。樂清成功的秘訣是什么?政府是如何管理并發展當地經濟的?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對正泰集團、大虎有限公司兩家民營企業進行有針對性的實地調研。

正泰集團,目前在國內低壓電氣行業市場的占有率位居第一,綜合實力列國內民營企業第5位;2001年,其產值達到61.7億元,銷售收入60.55億元,利稅7.89億元,上交稅金3.993億元,成為溫州第一納稅大戶。但它的前身僅僅是一家年產值還不到1萬元的家庭作坊式企業——“樂清縣求精開關廠”。正泰集團工作人員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了正泰崛起的歷程。原來,正泰的高速發展得益于國家政策,正是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使它能順利把握每一次市場機遇,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的企業發展模式。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之下,企業積極進行自我改造、改制,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實現了股權從單一化向多元化的轉移,最終發展成為民營股份制企業。

浙江民營企業的成功可以說是政策的成功,但它更離不開人的成功,企業家的成功。浙江很多大老板都是真正的“窮光蛋”出身,但憑著自己的雙手和艱苦創業的精神,完成巨額財富積累。有了錢后,這些老板本色不改,依然保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作風,一心一意謀發展。溫州市大虎打火機廠廠長周大虎就是其中一個典型。

周大虎原是溫州市郵電局中層干部。1991年,他妻子下崗后,經過再三思量,一次性買斷工齡。拿到5000元工齡款后,他的妻子在家里辦起一個裝配打火機的家庭作坊。周大虎則利用業余時間跑供銷。在這個過程中,周大虎了解到,日本的打火機在市面上賣到300元至500元一只,而在溫州的生產成本只需10多元。如果生產的打火機質量能接近日本水平,就一定能掙大錢。于是,周大虎辭掉郵電局的工作,出來開“夫妻店”,并注冊商標。

成功之路,確實很艱辛。為了把廠搞紅火,周大虎一家三口從剛裝修好的新居搬進租來的300平方米的破舊廠房。一家人擠在沒窗戶、沒空調的小閣樓里,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發誓“不搬新廠房,絕不搬新家”。當時,廠里沒有洗澡間,也沒有吃飯的地方,全家也只能整天叫盒飯,把100米遠處的公共廁所當衛生間,這一住就是整整五年。待新廠房蓋起后,周大虎才搬新家。搬家時,兒子已是個高中生。目前,溫州這只“虎”長大了:銷售額連續5年翻番,到1999年產量達到1000萬只,產值突破億元大關。產品占世界市場份額的80%。

如今溫州企業民營的占99%。溫州老百姓完全用自己的能力改變了當地閉塞落后的歷史,體育館、機場、大橋、鐵路都是集民間資金辦起來的。這次到浙江參觀學習,最令我心悅誠服的,便是溫州精神。

在經濟建設的同時,溫州未曾對精神文明建設有過半點懈怠。艱苦奮斗、積極進取是溫州人不變的信念。這里的企業認真學習并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主動成為先進生產力的推動者,并十分注重企業文化的營造。這一點,從我們所考察過的幾個企業的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可見一斑。正泰集團企業文化的形成是循序漸進的。初始時是“質量第一”的經營文化,目前集團黨委結合企業實際,充分發揮企業黨群組織的作用,圍繞“三個代表”的要求,開展“兩思”、“三講”和“三比”,從發展壯大中提升,形成“實業報國”的理念文化。沒有企業文化,企業的發展就沒有了主心骨,失去了發展的“靈魂”。企業文化可以提升企業的理念,弘揚企業精神,使整個組織形成強大的團隊精神和戰斗力,促使企業持續、健康、快速地發展。

溫州的街頭常可以看到有關“三個代表”的標語,不論是企業還是民眾,大家都在學習、實踐“三個代表”。我們的調查顯示,在當地,“三個代表”思想已深入人心。“商海浮沉,信念作舟”,在黨的領導下,溫州人所形成的信念已成為一種先進的文化和強大的精神力量,并且將載著他們駛向更美好的未來。

我們還瞻仰了革命紅船、參觀了南湖革命紀念館、魯迅故居、茅盾故居等,感受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背景,感受中共“一大”所體現的先進性,并在“紅色旅游”中感受煙雨江南的文化積淀,感受黨領導下的祖國大地發生的時代巨變……一幅“開天辟地大事變”油畫下一艘微型的紅船,把每位團干部帶入那段激動人心的歷史之中。緊接著,大家進入裝飾一新的展廳內參觀。展廳內陳列的圖片內容,緊扣黨的“一大”歷史和黨的自身建設兩大主題,共分“人物篇”、“黨章篇”、“對照篇”、“關懷篇”和“學術篇”五大內容。在“人物篇”展區,公司黨員通過觀看“一大”代表人物這一特殊人群不同人生軌跡的圖片介紹,從中領悟出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對黨、對國家、對社會、對個人的重要意義。步入“黨章篇”展區,公司黨員認真觀看所展示的黨的“一大”黨綱和從黨的“二大”到“十六大”對黨章的修訂說明,以及黨的“七大”以后的黨章單行本,從圖片介紹中得知自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的八十多年間,黨章歷經十三次的修改,共產生過十四部黨章文本,這十四部滲透歷史風云的黨章文本,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再現了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全過程;從黨章內容的變化中,也可以看出黨綱是緊跟時展的要求而改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各個時期的理論和指導思想都是與時俱進的。團干部們通過認真觀看“對照篇”的聲像資料介紹,認真觀看“關懷篇”的一張張珍貴照片,深感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黨的誕生地南湖的關懷;認真觀看“學術篇”,對中共“一大”的確切召開時間和為什么選擇在南湖召開這些學術界頗具爭議的問題,也有所了解,通過聚精會神地觀看和聆聽VCD播放《南湖曙光》專題片人,使團干部更加深了對黨史的了解,加深了對黨的感情,增強了共青團永遠跟黨走的信念。

通過參觀革命圣地,追尋革命先輩的足跡,親身印證了革命歷史,我們對黨的歷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對黨的傳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增強了熱愛黨、熱愛祖國的信念。我們是新一代的共青團工作者,是新時期的生力軍。先進的生產力,科技的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前進方向,這些建設新社會的重擔會無一例外的落到我們的肩頭。同時也使我們更深刻的感受到,我們必須珍惜現在的和平年代,我們必須加強學習,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時刻為團員青年著想,結合本職工作,認真做好本職工作。作為一名兗礦共青團干部,我們必須立足本職,轉變觀念,急團員青年之所急,想團員青年之所想,解團員青年之所需。做好上級團組織安排的各項工作。

七月如火的天氣正像此次活動的主題和二十多名成員的心情。對我這名普通的基層團干部來說,這無疑是對自己的一次磨煉,一次提升,是人生的重要經歷,會對今后的人生歷程產生重要的影響。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真心體會到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知識與經驗的區別,積極投入到工作學習生活當中去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把實踐又上升為理論,為自己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樹立了正確而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我也深刻認識到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領悟了“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這句話的真諦。

團旗飄飄紅似火,青春年華鑄輝煌。兗礦的發展靠我們去創造,兗礦的輝煌靠我們去拼搏。守業不是我們青年人的風格,創業才是我們青年人的特性,作為兗礦共青團的一名基層團干部,一定在集團公司團委的領導下,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積極發揮團員青年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在兗礦的大集團大改革中,奉獻青春,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