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代表提出時間背景和內容及意義是什么?

時間:2022-02-09 06:09:00

導語:三個代表提出時間背景和內容及意義是什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個代表提出時間背景和內容及意義是什么?

三個代表的內容

1: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2: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3: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個代表”主要內容是: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體現不斷推動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的要求,尤其是體現推動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通過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我們黨要始終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體現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造性,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

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統一的整體,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發展先進的生產力,是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條件。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斷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歸根到底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個代表”思想提出的時代背景

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事業,這確實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戰略問題。因此,黨的十五大在確定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目標的同時,鄭重提出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這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進一步加以回答的根本性問題。同志關于“三個代表”的重要論述,正是針對這個根本性問題,以對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新發展,作出了最集中、最概括的科學回答。“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確實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根本、執政之基礎、力量之源泉,是我們面向新世紀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偉大綱領。

“三個代表”的重大意義(人民日報)

“三個代表”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無產階級要獲得徹底解放,必須建立自己獨立的無產階級政黨。列寧系統地提出了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理論,他十分強調黨的先進性問題,認為新型的革命政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進部隊。同志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提出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明確指出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和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并把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作為黨的重要任務。鄧小平同志繼承和發展了黨建理論,提出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必須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開創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在此基礎上,同志進一步深化了對黨的先進性的認識,并把這種先進性具體化,即代表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個代表”的重要論述全面完整地揭示了抓好黨的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與辦好中國的事情之間的辯證關系。

“三個代表”是無產階級政黨本質特征的具體體現。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這體現了黨的根本任務和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全黨同志的一切奮斗,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黨的一切方針政策都要最終促進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促進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是在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同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努力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一切優秀文化傳統,努力學習和吸收國外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既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又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則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根本標志,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集中體現。共產黨人除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沒有自己的任何私利。

“三個代表”是檢驗無產階級政黨先進性和戰斗力的根本標準。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提出了“三個有利于”,成為我們各項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斷標準。世紀之交,同志提出“三個代表”的論斷,不僅對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性質和任務作出新的理論概括,也為檢驗我黨的先進性和戰斗力提出了衡量標準。在戰爭年代,我們黨通過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進步綱領領導人民開展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斗爭,并以自己英勇無畏的犧牲精神,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贊譽,體現出自己的先進性和戰斗力。新中國成立后,作為執政黨,我黨的先進性通過領導廣大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推進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實踐來體現。這些具體實踐的檢驗標準就是看是否符合“三個代表”的要求。我們黨只有真正做到“三個代表”,才有資格領導中國各族人民不斷前進,并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信賴。

“三個代表”是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指針。在新的歷史時期,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黨的建設也面臨著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比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如何正確處理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的關系,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如何發揮好國有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推動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如何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教育管理,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好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和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等等,都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新問題。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要把黨建設成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要完成這項任務,就必須努力加強黨的建設。“三個代表”的重要論述,是對全體黨員的新要求,為繼續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三個代表”是推進各項改革包括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理論依據。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而政治體制改革是我國社會主義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五大提出,政治體制改革必須有利于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和優勢,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三個代表”的論斷,為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