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醫學知識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2 10:55: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動物醫學知識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動物醫學知識

診斷學教育結合人文教育

醫學是維護生命和促進健康的科學,既是人學,更是“仁學”。我國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的《大醫精誠》中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側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F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其《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寫到:“為病家謀利益是作為醫生的最高準則”,強調醫生“應當具有最優秀哲學家的一切品質”。美國著名生命倫理學家佩雷格里諾認為“醫學是人文科學中最科學的,在科學中是最人道的”。由此看來,古今中外醫學的淵源都是以人為本,富含人文精神。然而,近年來“醫療糾紛”、“醫患矛盾”、“信任危機”逐漸成為現今醫患關系的寫照,醫學與人文漸行漸遠。如今,呼喚人文精神已迫在眉捷。高等醫學院校是培養我國未來醫務工作者的搖籃,承載著我國醫學事業發展的重任,因此把人文科學與高等醫學教育相結合,使醫學生成長為一名既有高超的醫術本領又有深厚的人文精神的新一代醫生,是醫學院校正在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

1加強醫學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加強醫學生人文教育是醫學職業的必然要求醫學的研究對象是人,人既有生物屬性、心理特征,又有復雜的社會屬性ll。這就應看到,人不僅是一個有血肉、有生命和有完整生理活動的動物,而且還是一個有思想、有情感和有各種心理、社會活動的動物。所以,人的心理、社會活動也同其生理活動一樣,必然會反映在健康和疾病的問題上,醫學應該是一個以有生命、有心理、有情感的人為對象的自然學科與人文學科交匯滲透的綜合學科,由醫學生而將成為醫生的角色必須是一個人性豐滿的人,要善于與病人進行情感交流,從精神上解除患者的痛苦和恐懼。世界醫學教育會議通過的《愛丁堡宣言》明確指出:“病人理應指望把醫生培養成為一個專心的傾聽者、仔細的觀察者、敏銳的交談者和有效的l臨床醫師,而不再滿足于僅僅治療某些疾病。”也對醫學生提出了更高的人文要求。

1.2醫學生人文現狀迫切需要加強人文教育多年來我國醫學院校人文課程設置較少,教師知識結構單一,教學模式注重于醫學知識的傳輸和臨床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人文素質的教育。因此,很多醫務工作者沒有接受過系統的人文課程教育,人文理念淡漠,人文精神缺乏,人文底蘊薄弱l3],加之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以致出現了嚴重背離醫學人道主義精神的諸多現象,部分醫務人員甚至“收受回扣”、“索要紅包”,玷污了白衣天使在醫學生心目中的形象,這對醫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致使部分醫學生把人生的價值尺度趨于功利化,只重視醫學知識,而輕視人文知識。表現出風險意識和法律意識不強,對社會的人情風俗缺乏了解,對醫患關系認識不深,對待病人缺乏同情心,導致醫患矛盾增加;部分醫學生知識面狹窄,語言文字組織能力差,書寫病歷及醫學文件語句不通,用字不規范,錯別字屢見不鮮。由此可見加強醫學生人文教育亟不可待。

1.3社會的發展呼喚醫學人文精神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群的健康理念和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患者法律觀念日益增強,也日益重視自己的從醫權利,對醫師診療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病人不但希望從醫師那里得到疾病的治療,同時希望獲得更多的醫學知識以及心理的慰藉和改善。然而由于醫務人員缺乏交流技巧,與患者溝通不充分,使得醫患關系日趨緊張。具統計資料表明,有41.6的患者認為造成醫患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是現行的醫療教育制度缺乏人文素質教育]。因此,隨著社會的發展,必須強調以人為本,醫學不僅要解決患者的生理疾苦,還要體現人文關懷,從而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

1.4醫學模式要求醫學生具有人文精神1977年美國GL—Engel教授提出了現代醫學模式的概念,即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這不僅僅是古代醫學中簡單的人文關懷精神,更是具備了科學內涵的人文科學精神。醫生在接觸患者時,不僅要了解疾病發生發展過程,而且要重視社會、心理因素和精神狀態對患者個體的影響,這就要求醫學生不僅具有專業知識技能,而且還應有厚重的人文素養,學會從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多個途徑出發去對待患者和疾病¨6]。因此,如何使人文教育與醫學教育相融合,把人文教育滲透到醫學專業課程教學中,既是醫學院校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也是新的醫學模式對醫學人才培養的要求。

查看全文

核醫學與醫學教學論文

1增加見習教學比重,給學生更多實際操作機會

核醫學作為現代醫學技術與醫學相結合的學科,有著對實際操作更高的要求。而傳統“教”與“學”的方式,缺失了課堂及課后的提問討論環節,老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溝通。普通的課堂學習,多數同學對核醫學理解都不深,缺乏直觀的學習掌握和實際操作能力。通過增加見習教學的比重,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接觸和學習核醫學相關知識,讓學生克服對核醫學的恐懼心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興趣。通過增加見習課的課時,讓學生了解核醫學科室的布局,親手現場檢測工作場所的放射性,進一步全面了解和掌握核醫學相關知識。通過見習教學,提供給學生更多與老師接觸溝通的機會,充分的發揮師生間的互動性。在見習期間,可以讓同學們參與到PET、SPECT等機器的實際操作,圖像的采集、處理和分析,高活性放射藥物的標記分裝及注射等實際操作中,使同學們將課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來,有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和要求。

2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核醫學發展至今五十多年,從開始的甲功測定儀到放射免疫測定儀、再發展到今天的數字化雙探頭及三探頭單光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儀(SPECT)、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儀(PET),儀器在不斷更新,技術在不斷進步。正因為核醫學的特殊性,在教學中涉及了大量的解剖結構、疾病、正常及非正常的影像學表現,在核醫學教學中,老師應親自制作多媒體課件,輔以大量的圖片、動畫、視頻等多種形式,比如核醫學的動態顯像、血流灌注,獲得的是一系列、連續的影像,這些都是在以往的教學方法中無法生動的體現的。核醫學科的一些常見操作,如動態顯像的床旁“彈丸”式注射、圖像的動態采集,放射性藥物的標記等過程都可通過多媒體投影形象生動地演示出來,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主動,抽象的理論更加的直觀,從而使學生更好的記憶,在有效時間里取得很好的效果,使教學的實際效果得到提高。

3鼓勵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加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核醫學相關知識更多的作用是為臨床及科研服務,在本科教學逐步增加綜合靈活性教學方法的同時,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教研室的動物實驗。由本學科教師負責指導,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科研活動的各個環節。同時,將科研成果的思維和科研的過程制作成課件引入課堂,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核醫學的興趣和創新性的思維,加強學生對核醫學的理解。在核醫學的教學中,將科研的成果融入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實踐與教學相結合,更好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使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得到提高,使學生潛能得到發揮,為今后走向工作崗位更加游刃有余的運用核醫學知識打下良好基礎。核醫學教研組正在加快教學模式、教學理論、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的改革。肩負治病救人與以身作則的兩大重要任務的臨床教師,不但要精于醫術,還要善于施教。使我們的學生在核醫學知識的學習中掌握的更好,更快,使學生在工作崗位上運用知識更加靈活,更加扎實,接起醫學事業的接力棒。

查看全文

語言文化差異與中醫英譯論文

摘要:從象形文字、拼音文字與思維模式、中醫學術語與西醫學術語、醫古文與醫學英語等方面探討了中西醫學語言文化差異對中醫英譯的影響。

關鍵詞:中醫學;西醫學;語言文化差異;中醫英譯

中醫西傳歷經300多年,時至今日,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傳統的中醫學與現代西方醫學共存,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西醫學都是“研究人體生命過程以及防治疾病的科學體系”??梢?,二者至少具有三點共性,即研究對象相同——“人體生命過程”,目標一致——“防治疾病”,且都是“科學體系”中的一員。但是,二者的語言文化差異折射出中醫學文化所具備的人文特征和西醫學文化,尤其是現代西醫學文化,所具備的典型的科學特征。

語言是文化的結果,一個民族所說的語言是這個民族總的文化的反映;但也可以說,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部分,⋯⋯語言與文化都共同發展了幾千年。

1象形文字、拼音文字與思維模式

中國文字是3000多年以來一直保留著象形書寫法(與拼音書寫法相對)的唯一文字。筆者通過比較、分析《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注:東漢·許慎撰,我國第一部收字齊全、形音義綜合考辨、編排科學而系統的字典]與《黃帝內經》所反映的思維模式、哲學觀念以及人體解剖、疾病和治療知識,得出以下結論:《說文》中蘊涵的中醫學知識與《內經》一脈相承;《說文》所體現的“天一地一人”宇宙思維模式與貫穿《內經》的“天一地一人”生態醫學思維模式同出一轍;作為《內經》理論基礎的“氣、陰陽、五行”學說可通過《說文》追本溯源;《說文》主要通過分析漢字的造字結構、追溯漢字源流及本義,是研讀《內經》以及探索研究中醫學起源的重要書籍。以象形字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中國文字及其所代表的意義具有相當的穩定性和保守性。這對于促進中醫學家的類比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發展,以及用《內經》奠定的這種思維特點去影響其后的歷代醫家,發揮了無形的巨大作用。從陰陽、五行、精、氣的象形字到《內經》廣泛的取類比象,再到明清醫籍對字的形音義的校勘、考辨,都顯現出中醫學思維之鏈中象形漢字的深遠影響。

查看全文

醫院寒假實習實踐心得體會

白云浮動,傳奇被停留在過往,落葉沉睡于大地,孕育著一個希望的誕生。2005年的冬天,這是我進入石大的第一個寒假,美麗的石大,承載著我的夢想——去當一名光榮的白衣戰士。生命的意義是由自己定義的,為了給自己醫學知識充電,而實踐的過程是所有課本不能給予的,短暫的寒假便來到新城紅十字醫院(原八毛職工醫院)實習。

對于我這個只有半年學醫經歷的學生來說,應該從醫院中最基礎的護理工作開始。來到醫院,我對一切都感到新鮮和畏懼,即使自己曾以病人的身份到過此地。

鏡中的我,穿著干凈的白大褂,戴著潔白的帽子和口罩,想想自己第一次穿著白大褂的那份自豪,心底的那份堅定與自信猶然而生!

看起來很簡單的護理工作,讓我開始有些手忙腳亂。原本的自信蕩然無存。我開始虛心向護士學習,緊緊地跟著護士,寸步不離,年輕的護士耐心地給我講解著關于護理的知識。慢慢地,我穿梭在各個病房,了解了她們的護理術語和一些日常工作。

我協助護士接診病員,做好四測(測血壓、測體溫、測脈搏、測體重),熟練地掌握了血壓及體溫的測量方法,接觸配液環節,在嚴格堅持“三查七對”(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對:對床號、對姓名、對藥名、對濃度、對劑量、對方法、對時間)的原則下,并為病員配液。

終于有了我實踐的機會,想著護士叮囑我的操作要領,端著裝有止血帶、膠布、碘付的器皿,來到病房。面帶著微笑:“阿姨,該打針了!”我給病人綁上止血帶,用碘付進行消毒,然后拿起針頭,小心翼翼地扎入病人的血管中。看見管中有回血,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蔓延全身。想不到,身平第一次扎針竟然會如此的順利!

查看全文

醫學人文教育在組織胚胎學課程的融入

摘要:文章首先闡述了相關背景,然后分析了醫學人文教育在“組織胚胎學”課程中融入的重要性,接著論述了醫學人文教育在“組織胚胎學”課程中融入的路徑,最后論述了醫學人文教育在“組織胚胎學”課程中融入的成效。

關鍵詞:醫學人文教育;“組織胚胎學”課程;實驗課教學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在黨和國家的號召下,先后有4.2萬余名醫務工作者馳援湖北,他們逆行出征、舍生忘死,用血肉之軀和醫者仁心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固堡壘,使得我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疫”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仡欉@場無硝煙的戰役,讓人們敬佩的不僅是廣大醫務工作者精湛的醫術,還有他們敬佑生命和甘于奉獻的職業精神。單純的技術治療只能治愈患者的疾病,而仁愛和信念鼓勵等醫學人文關懷不僅能讓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還能治療患者受創的心理?,F代醫學把醫務人員的角色設定為“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梢姡宋年P懷在疾病治療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球抗疫形勢依然非常嚴峻,我國將長期面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挑戰和壓力。新的形勢對醫務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一名優秀的醫護人員不僅要具有豐富的醫學知識和良好的業務水平,還要具備深厚的人文素養和人文關懷能力。醫學生是未來國家衛生醫療事業的接班人,故對醫學生的教育不僅要重視醫學專業知識教育,也要重視人文素質教育[1]?;诖?,下面筆者對醫學人文教育在“組織胚胎學”課程中的融入進行了探討。

一、相關背景

醫學詮釋了生命的起源和發展,具有文化底蘊和人文特性。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S.E.盧里亞說過,醫學在本質上具有雙重性,它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人學,需要人文精神的滋養[2]。我國有學者指出,醫學人文精神的精髓是尊重生命、以人為本的生命觀和價值觀,具體表現為面對生命充滿仁愛之心,面對患者能自發救助病人、關心病人,做到一切以病人為中心[3]。因此,將人文思想、人文關懷滲透至醫學活動之中才能彰顯醫學的精髓和靈魂。醫學人文教育是指在醫學教育的過程中,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通過多種途徑對醫學生進行人文教育,以提高醫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質,培養其醫學職業道德,使之在未來職業生涯中具備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的能力。醫學人文教育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從西方醫學道德典范《希波克拉底誓言》、我國最早的醫學倫理道德《黃帝內經》,到我國現在使用的《醫學生誓詞》,在醫學人文教育的發展進程中,“醫乃仁術”和“大醫精誠”始終是醫務工作者普遍信奉的職業倫理準則。因此,在醫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傳授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醫學生的職業素養和醫學人文精神。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醫學人才培養工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醫學院校應把醫學教育擺在關系教育和衛生健康事業優先發展的重要地位,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202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就醫學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一系列改革性措施,明確提出“加快培養仁心仁術的醫學人才”[4]。因此,在現代醫學教育中加強醫學人文素養,不僅是醫學發展的要求,也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可知,目前越來越多的醫學院校開始重視醫學人文教育在醫學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但部分醫學院校對醫學人文教育本質的理解較為片面,僅僅將人文教育定義為通過開設醫學人文課程,培養醫學生的職業道德觀,而沒有將人文教育融入專業教學的各個環節,使得人文教育與專業技術教育未能真正實現融合統一[5-6]。由于臨床醫學課程更加接近臨床實際,因此已有一些研究探討如何將人文教育融入臨床專業課程教學過程[7-9],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基礎醫學課程與臨床知識結合不深,故鮮有學者探討人文教育在該課程教學中的融入?;诖?,在以知識傳授為主要內容的醫學教育中,如何把人文精神培養與醫學基礎課程專業教育結合起來,是醫學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二、醫學人文教育在“組織胚胎學”課程中融入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醫院寒假實習心得體會

白云浮動,傳奇被停留在過往,落葉沉睡于大地,孕育著一個希望的誕生?!痢聊甑亩?,這是我進入石大的第一個寒假,美麗的石大,承載著我的夢想——去當一名光榮的白衣戰士。生命的意義是由自己定義的,為了給自己醫學知識充電,而實踐的過程是所有課本不能給予的,短暫的寒假便來到新城紅十字醫院(原八毛職工醫院)實習。

對于我這個只有半年學醫經歷的學生來說,應該從醫院中最基礎的護理工作開始。來到醫院,我對一切都感到新鮮和畏懼,即使自己曾以病人的身份到過此地。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鏡中的我,穿著干凈的白大褂,戴著潔白的帽子和口罩,想想自己第一次穿著白大褂的那份自豪,心底的那份堅定與自信猶然而生!

看起來很簡單的護理工作,讓我開始有些手忙腳亂。原本的自信蕩然無存。我開始虛心向護士學習,緊緊地跟著護士,寸步不離,年輕的護士耐心地給我講解著關于護理的知識。慢慢地,我穿梭在各個病房,了解了她們的護理術語和一些日常工作。

我協助護士接診病員,做好四測(測血壓、測體溫、測脈搏、測體重),熟練地掌握了血壓及體溫的測量方法,接觸配液環節,在嚴格堅持“三查七對”(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對:對床號、對姓名、對藥名、對濃度、對劑量、對方法、對時間)的原則下,并為病員配液。

終于有了我實踐的機會,想著護士叮囑我的操作要領,端著裝有止血帶、膠布、碘付的器皿,來到病房。面帶著微笑:“阿姨,該打針了!”我給病人綁上止血帶,用碘付進行消毒,然后拿起針頭,小心翼翼地扎入病人的血管中??匆姽苤杏谢匮?,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蔓延全身。想不到,身平第一次扎針竟然會如此的順利!

查看全文

基礎醫學實驗課程改革實踐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開展整合醫學理念下基礎醫學實驗課程改革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對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開展的基礎醫學實驗課程改革的效果進行評價。結果問卷調查顯示,學生更喜歡改革后的教學安排,對課程改革可以更好地提高臨床思維等能力肯定度均>90%。結論整合醫學理念下的基礎醫學實驗課程改革可提高學生認識和解決實際臨床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整合醫學;基礎醫學;實驗課程改革

21世紀醫學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現代醫學模式轉變,形成了一系列新思維、新模式、新的醫學觀[1]。在眾多的醫學教育教學改革模式中,整合模式毋庸置疑成為改革的主流方向。由于基礎醫學多以基因、生物大分子等作為研究對象,以揭示生命奧秘為主要任務,對人的整體認識缺乏[2]。而醫學臨床實踐中要求醫生具有以患者為中心的動態性、全方位的理念,因此整合理念是醫學發展的必由之路[3]?!耙云鞴傧到y為基礎”(Organ-Systems-BasedCurriculum,OSBC)的醫學整合課程教學模式在20世紀中期首次提出,并于1993年在英國愛丁堡世界醫學教育高峰會議中得到廣大專家的推崇,被認為是20世紀醫學教育改革的里程碑,標志著全世界大多數醫學院校都開始改變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的醫學教育模式,進入課程整合模式改革[4-5]。醫學課程整合方式主要有基礎醫學學科間的課程整合、基礎醫學學科與臨床醫學學科間的課程整合、臨床醫學學科間的課程整合等。其中基礎與臨床整合強調學生早期接觸臨床訓練,進行臨床前技能學習,有利于促進基礎向臨床轉化,加強基礎醫學知識與臨床知識的滲透和融合,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這不僅符合整合醫學的理念,也是現代醫學教育的要求。醫學基礎實驗教學是醫學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學整合課程教學改革對醫學基礎實驗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傳統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多依附于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及藥理學等單一學科,基于各學科知識系統性和完整性基礎之上,設計教學內容和技能培訓。這種“學科式”、完全“分段式”教學的模式導致基礎醫學與臨床實踐脫節,因此傳統基礎醫學實驗教學已不能滿足培養具有較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醫學人才的需求[6-7]。如何在醫學實驗教學中更好地進行課程整合需要進行更多探索?;趯A醫學實驗課程整合改革的探索,從完善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出發,我校于2015年1月起在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本科1~6班開展基礎醫學實驗課程整合改革。將機能實驗學和病理學綜合性實驗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改革,在原有綜合性實驗教學和PBL教學基礎上進一步與臨床內容進行整合。旨在探索整理臨床教學內容的醫學基礎實驗,是否能為學生提供更加系統和清晰的知識結構框架,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并且可以更好地銜接醫學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提高教學質量。

1基礎醫學實驗課程整合改革的實施

1.1醫學機能實驗學整合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在原來開設機能實驗學綜合性實驗教學內容中的“呼吸運動調節•呼吸衰竭”“動脈血壓調節•失血性休克”“血壓測定•心音聽診”“膽堿酯酶抑制劑LD50測定”的4個動物實驗項目與臨床教學實驗中心的多功能模擬教具銜接,在實驗中完成正常生理現象的觀察→制備實驗動物病理模型→通過動物實驗觀察藥物的治療作用→人體模擬實驗→分析作用原理的全過程。并在人體機能實驗中開展了動脈血壓測定、ABO血型測定、心電圖的描記、心音聽診等內容,讓學生盡早接觸臨床。具體實施過程以“膽堿酯酶抑制劑LD50測定”實驗為例,學生首先進行動物實驗,完成對藥物LD50值的測定,同時觀察藥物對動物的影響,然后到臨床實驗教學中心進行模擬教具實驗,通過觀察仿真模擬人的表現直觀地學習藥物對人體的作用。1.2病理學實驗課整合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病理學實驗課教學改革利用正常教學中的大體標本、病理切片,結合相應疾病的癥狀、體征、影像學資料、實驗室檢查結果等臨床資料,將多個知識點都與相應的臨床疾病關聯。如在血循環障礙、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等實驗教學內容中加入臨床案例,讓學生開展臨床病理討論。具體實施過程,如講述血循環障礙實驗內容時,結合一名肺動脈血栓患者的病例,從患者病史、臨床表現、體征、臨床診斷、實驗室檢查到最終患者死亡的尸檢解剖記錄進行闡述,引導學生思考患者的臨床診斷、診斷依據、病變特點及各種病變之間的聯系、臨床病理聯系以及患者的死亡原因。

2基礎醫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效果評價

查看全文

寒假醫院護理實習工作體會

我進入石大的第一個寒假,美麗的石大,承載著我的夢想——去當一名光榮的白衣戰士。生命的意義是由自己定義的,為了給自己醫學知識充電,而實踐的過程是所有課本不能給予的,短暫的寒假便來到Xx紅十字醫院(原Xx職工醫院)實習。

對于我這個只有半年學醫經歷的學生來說,應該從醫院中最基礎的護理工作開始。來到醫院,我對一切都感到新鮮和畏懼,即使自己曾以病人的身份到過此地。

鏡中的我,穿著干凈的白大褂,戴著潔白的帽子和口罩,想想自己第一次穿著白大褂的那份自豪,心底的那份堅定與自信猶然而生!

看起來很簡單的護理工作,讓我開始有些手忙腳亂。原本的自信蕩然無存。我開始虛心向護士學習,緊緊地跟著護士,寸步不離,年輕的護士耐心地給我講解著關于護理的知識。慢慢地,我穿梭在各個病房,了解了她們的護理術語和一些日常工作。

我協助護士接診病員,做好四測(測血壓、測體溫、測脈搏、測體重),熟練地掌握了血壓及體溫的測量方法,接觸配液環節,在嚴格堅持“三查七對”(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對:對床號、對姓名、對藥名、對濃度、對劑量、對方法、對時間)的原則下,并為病員配液。

終于有了我實踐的機會,想著護士叮囑我的操作要領,端著裝有止血帶、膠布、碘付的器皿,來到病房。面帶著微笑:“阿姨,該打針了!”我給病人綁上止血帶,用碘付進行消毒,然后拿起針頭,小心翼翼地扎入病人的血管中??匆姽苤杏谢匮?,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蔓延全身。想不到,身平第一次扎針竟然會如此的順利!

查看全文

寒假醫院護理見習感言

我進入石大的第一個寒假,美麗的石大,承載著我的夢想——去當一名光榮的白衣戰士。生命的意義是由自己定義的,為了給自己醫學知識充電,而實踐的過程是所有課本不能給予的,短暫的寒假便來到**紅十字醫院(原**職工醫院)實習。

對于我這個只有半年學醫經歷的學生來說,應該從醫院中最基礎的護理工作開始。來到醫院,我對一切都感到新鮮和畏懼,即使自己曾以病人的身份到過此地。

鏡中的我,穿著干凈的白大褂,戴著潔白的帽子和口罩,想想自己第一次穿著白大褂的那份自豪,心底的那份堅定與自信猶然而生!

看起來很簡單的護理工作,讓我開始有些手忙腳亂。原本的自信蕩然無存。我開始虛心向護士學習,緊緊地跟著護士,寸步不離,年輕的護士耐心地給我講解著關于護理的知識。慢慢地,我穿梭在各個病房,了解了她們的護理術語和一些日常工作。

我協助護士接診病員,做好四測(測血壓、測體溫、測脈搏、測體重),熟練地掌握了血壓及體溫的測量方法,接觸配液環節,在嚴格堅持“三查七對”(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對:對床號、對姓名、對藥名、對濃度、對劑量、對方法、對時間)的原則下,并為病員配液。

終于有了我實踐的機會,想著護士叮囑我的操作要領,端著裝有止血帶、膠布、碘付的器皿,來到病房。面帶著微笑:“阿姨,該打針了!”我給病人綁上止血帶,用碘付進行消毒,然后拿起針頭,小心翼翼地扎入病人的血管中??匆姽苤杏谢匮?,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蔓延全身。想不到,身平第一次扎針竟然會如此的順利!

查看全文

醫學院大學生醫院實習個人鑒定

白云浮動,傳奇被停留在過往,落葉沉睡于大地,孕育著一個希望的誕生。我進入石大的第一個寒假,美麗的石大,承載著我的夢想——去當一名光榮的白衣戰士。生命的意義是由自己定義的,為了給自己醫學知識充電,而實踐的過程是所有課本不能給予的,短暫的寒假便來到新城紅十字醫院(原八毛職工醫院)實習。

對于我這個只有半年學醫經歷的學生來說,應該從醫院中最基礎的護理工作開始。來到醫院,我對一切都感到新鮮和畏懼,即使自己曾以病人的身份到過此地。

鏡中的我,穿著干凈的白大褂,戴著潔白的帽子和口罩,想想自己第一次穿著白大褂的那份自豪,心底的那份堅定與自信猶然而生!

看起來很簡單的護理工作,讓我開始有些手忙腳亂。原本的自信蕩然無存。我開始虛心向護士學習,緊緊地跟著護士,寸步不離,年輕的護士耐心地給我講解著關于護理的知識。慢慢地,我穿梭在各個病房,了解了她們的護理術語和一些日常工作。

我協助護士接診病員,做好四測(測血壓、測體溫、測脈搏、測體重),熟練地掌握了血壓及體溫的測量方法,接觸配液環節,在嚴格堅持“三查七對”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對:對床號、對姓名、對藥名、對濃度、對劑量、對方法、對時間)的原則下,并為病員配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