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6 04:50: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管理世界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管理世界論文

世俗世界迷離管理論文

摘要論及張藝謀,其已然成為一種意涵富足的多重語境。作為這樣一個始終都會被開掘和敘述的點,本文作了傾于追逐世俗的延伸和伸展。在這次富有意義的游歷中,通過對張藝謀電影①于文化傳播意義下的有益拆解、辯讀,基本展覽了這種議論紛雜的迷離狀態,獲得了真相,更提出傳播即敘述。最后回歸電影,對具有傳通意義的創作走向及路徑作了粗疏的探討。

關鍵詞文化傳播角度張藝謀電影

一、敘述張藝謀

論及張藝謀,會難以止禁地流散出諸多的語詞和意義。或言之,文字和言語中的張藝謀猶如一潭水,迷離、豐碩、飽滿著喧嘩與幻影。突圍、禮贊、濃烈、奔脫至于媚俗、墮落,由此,已然形成了一種意味濃重而意涵復雜的多維語境,以至在此基礎上的又一次覆蓋和重新超越。

自擔綱《一個和八個》的攝影起,張藝謀便帶著反叛的意味,塑造了一種突圍的形象和姿態,“決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②,沖刷和破損了中國電影舊有的表述形態。繼而,以出演《老井》作為決裂的跳板,終以濃烈禮贊頑強意志和生命力的《紅高粱》,獲得認可和贊譽③。此時,連同張藝謀的電影和生活,書寫了一個“文化英雄”的“神話”。其后,《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在奧斯卡的悄然登場,眾多話語顯出了莫名的失語,反而,在《秋菊打官司》摘捧金獅之后,各路評論嘩然而起,于此,就有論調提出,這種在無往不勝面前的目瞪口呆,也隱喻地說明第三世界知識分子在大眾媒介和商業價值前的無能為力。爾后,又相應產生了關于后殖民語境中第三世界知識分子尷尬的表述④。至此,原本質樸的張藝謀,在公眾話語日漸高漲的期待視野中,作了數次漸然沉落的低度飛行,直到吟唱著《英雄》的挽歌,徹底陷入絢爛凄美的《十面埋伏》,舉國同做一片,引來了“像張藝謀一樣淺薄”⑤的全民批評,這樣,個人、媒體、生活經驗在莫名其妙的文化奇觀面前變得乏軟無力,而這形色諸種所呈示的,確是一種細瑣斑駁的敘述。

二、張藝謀電影的文化傳播學價值

查看全文

世界服務貿易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美國、歐盟、英國、日本、中國香港等六個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國際服務貿易起步早、發展快,因此在國際服務貿易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形成了一套法規完備、分工協調、運行高效的政府服務貿易管理體制。本文擬對上述六個國家和地區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進行深入的比較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我國服務貿易管理體制改革的政策建議。

一、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分類

由于各國和地區的服務貿易發展狀況不同,在服務貿易管理中也各有側重,形成了不同的管理特色。根據服務貿易管理方式、方法的不同,我們將上述國家和地區的管理體制歸納為三種類型,即核心管理型、分工協調型和服務推進型。

1.核心管理型論文網在線

核心管理型是指服務貿易的管理權限相對集中于某一政府部門的類型。美國是核心管理型的典型代表。由于服務貿易種類的繁多,各國和地區的服務貿易管理機構往往分散在不同的管理機構和部門。但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美國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相對集中,形成了以美國商務部為核心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因此,我們稱之為核心管理型。

美國商務部承擔著服務貿易戰略的制定、日常管理、統計以及服務出口促進和貿易救濟的具體工作。美國商務部的國際貿易管理局設有服務業司,負責美國服務業的管理工作。其對服務業的主要管理職能是:與私人企業和其他政府部分共同為美國企業提供出口幫助和更有利的海外市場準入條件,參與和推進雙邊和多邊服務貿易談判(包括與WTO、NAFTA、APEC的談判和雙邊協議),促進談判協議的落實;為美國服務業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提供信息及其他服務;進行美國服務貿易市場環境與競爭力的統計分析,并為國會及相關部門提供信息。其下設服務業辦公室、金融辦公室和旅游業辦公室分別負責各服務貿易領域的出口促進、談判與執行、政策指定與咨詢以及項目設立與管理等。同時,美國商務部還負責制定推動服務出口發展戰略;為服務企業對外出口提供全方位服務。此外,為更好地實施服務貿易管理,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小企業發展局、國家電信與信息委員會、專利與商標辦公室以及國際貿易管理局下屬的貿易促進與商業服務管理司、進口管理司及市場準入與執行司也分別參與服務貿易的出口促進、貿易談判、標準制定和貿易救濟與援助等管理和服務工作。服務貿易的統計分析則主要由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完成。

查看全文

世界資本主義研究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

2001年中國投資與消費增長率都有提高,但經濟增長率卻隨出口曲線下降,說明外部需求在主導中國經濟增長,這種情況在短期內不會變化,所以,要看清未來中國的經濟走勢,就必須先看清世界經濟走勢,特別是美國經濟走勢。

美國經濟存在巨大的資產泡沫,世人對此已有共識。去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未來前景如何,目前大體是三種看法,即“V”型曲線、“U”型曲線和“L”型曲線。我的看法是美國很可能走出“L”型曲線,而結論不是出自美國,而是出自日本。

日本經濟在90年代初泡沫經濟破滅后陷入長期蕭條,而且越陷越深,究其原因,并不是由于資本主義經濟典型的生產過剩危機,而是泡沫經濟破滅后導致銀行體系癱瘓。首先,在過去10年中世界經濟并未發生大的萎縮,在美國經濟帶動下,反而是最好的10年;其次,從產業面看,日本始終保持了出口優勢,去年外匯儲備已突破4000億美元,所以,日本的危機顯然不是來自供給過剩;第三,在傳統的資本主義危機中,經濟蕭條也會導致銀行系統紊亂,但經濟蕭條是因,銀行危機是果,而在90年代的日本卻出現了因果倒置的情況,是由于銀行系統紊亂導致經濟蕭條,這些都說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出現了新特點。

認識這個特點需要展開更大的視角。從上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完成了工業化,進入到“后工業化”時代,到70年代,英、法、德、意、日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也相繼完成工業化,進入到這一時代,產業資本開始具有從物質生產領域向外游離的趨勢。70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宣告瓦解,世界貨幣體系進入到不受物質生產增長約束的時代,加上各種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虛擬經濟急劇膨脹,并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的主體。例如,1997年國際貨幣交易額高達600萬億美元,而其中與生產流通有關的貨幣交易只占1%。這說明,世界資本主義在上世紀70年代后,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這個階段或許可以叫做“虛擬資本主義,因為它既不同于馬克思所分析的自由資本主義,也不同于列寧分析的帝國主義,資本主義世界的主要矛盾、基本運行規律以及爆發危機的形式都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如果不從這個新視角看問題,許多事情就看不清,也看不遠。

例如匯率的決定問題。在傳統經濟中,本幣是否堅挺,取決于產業增長好壞、是否有貿易順差及儲備是否充足,但在日本經濟和亞洲金融風暴中人們卻看到這些東西統統不起作用,相反,美國經濟在過去10年中制造業處在長期蕭條狀態,國民消費40%依賴進口,經常項下的逆差超過印度一年的GDP,美元卻不斷走強,所以在當代世界經濟中,是資本項下的國際資本流入流出決定匯率水平和一國的繁榮與衰退,這說明資本主義經濟的基本運行規律已經發生了變化。

查看全文

世界動漫卡通設計管理論文

卡通的出現與早期發展

卡通,是英語“cartoon”的漢語音譯。對于這個詞的詞源,有兩種不同說法:其一是說它來自法語中的“carton”(圖畫);其二是說它源自意大利語中的“cartone”(紙板)。

從卡通的詞源上,我們就能夠確切的獲知,卡通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最早起源于歐洲。而在近代歐洲,有兩個促使卡通出現的重要歷史條件:首先,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壯大了市民階層的力量,導致社會結構的重大變化。其次,自文藝復興運動以來,自由開放的藝術理念開始為社會所接受。這兩個條件的相互作用,使得傳統繪畫走下了中世紀的神壇,日益接民的審美趨向,給以簡御繁的卡通畫提供了產生的社會基礎。同時,作為市民階層表達自身要求的手段,卡通畫也被賦予了更為廣泛的政治內涵。

在十七世紀的荷蘭,畫家的筆下首次出現了含卡通夸張意味的素描圖軸。而以法國人奧諾雷·杜米埃(1808-1879)為代表的諷刺漫畫家,更是將政治卡通發展到了藝術的高度。時至今日,政治卡通依然是西方大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卡通藝術的發展史上,英國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眾所周知,英國是最早建立現代議會民主政治的國家,同時也是最早進入產業革命的國家之一。民主政治的確立,保證了人民言論和出版的自由,為卡通藝術的發展提供了社會基礎;產業革命的興起,引發了報刊出版業的繁榮,為卡通藝術的發展提供了物質保證。

早在17世紀末,英國的報刊上就已經出現了許多類似卡通的幽默插圖,但是由于缺乏專職畫家和固定的藝術風格,因此還算不上真正的卡通畫。隨著報刊出版業的繁榮,到了18世紀初,出現了專職卡通畫家,英國卡通的風格也逐漸定型。與同時期歐洲大陸的幽默諷刺畫相比,英國的卡通畫較多的取材于社會風情,以幽默含蓄見長。

查看全文

世界遺產保護管理論文

0引言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地處滇西北,此地三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并流,三山(梅里雪山、白馬雪山、玉龍雪山)并立,自然地貌絕妙、生物多樣性世界罕見、民族文化獨具特色,其申遺的成功無疑會給本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但由于其所處的橫斷山區是由印度洋板塊與亞歐大陸板塊相撞擊而成,高山峽谷縱橫;加之又地處中國地形第一級階梯向第二級階梯的過渡帶,地勢北高南低,無論地質環境還是生態環境都極其脆弱。同時,此區域所處中國四大貧困區之一的青藏高寒區邊緣,貧困面大,屬典型的邊疆(遠)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叭⒘鳌眳^的生態環境與民族文化資源價值,是建立在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與人文環境基礎上的,一旦破壞其價值將消失殆盡。鑒于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武陵源區的深刻教訓,在對“三江并流”區進行開發的前期便應把保護提上首要議程,分析其人地作用機制,探索各種有效的保護措施。

原生態的地理環境是無所謂優劣之分的,只有人類進入其中進行活動,相對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而言才有了地理環境的優劣之分。除了地理環境自身的演化,人類活動是影響地理環境的主導因素之一。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有極大的影響,但同時人類活動通過人地作用機制也極大地影響著地理環境的演化:由“平衡到失衡”或由“失衡到優化”。“三江并流”區人地關系特殊,其人地作用機制更為顯著。基于此,筆者認為應從其特定的人地作用機制入手,從人口生態生產的角度來探索對“三江并流”世界遺產的保護。

1問題的產生——非理性的人類活動

三江并流區特殊的自然因素及其組合狀況決定了其生態環境極其脆弱,強烈的侵蝕營力、坡面物質潛在不穩定性和自然侵蝕常導致嚴重的自然災害。再加上非理性的人類活動更降低了坡面對侵蝕的抵抗能力,在原來已經很強烈的自然侵蝕基礎上更增加了侵蝕程度,常導致嚴重的侵蝕性山地災害。自然因素導致的災害是其自身的演化過程,人文因素則加劇了其演化,因此,本文主要是從人文因素的角度進行分析。

1.1對“三江并流”區地理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的主要人類活動類型

查看全文

世界教育領域管理論文

統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趨勢

世界各國逐漸認識到課程設置“統得過死”和“放得過寬”都不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例如,美國聯邦政府原來不統一規定全國的課程標準,各地學區都有自己獨立的課程標準。但美國在后來的中小學課程改革則試圖將全國統一要求和地方課程相結合。英國歷史上沒有統一課程設置,都是由地方自行設置,而在1988年公布的《教育改革議案》中規定中小學要開設核心課、基礎課和附加課,從而也推行了國家課程,加強了國家對中小學課程設置的控制。中國目前的新《課程計劃》,在課程設置和課時分配上,重視當今世界課程改革的趨勢,課程設置以國家統一安排的為主,適當安排了地方課程。

多樣化、開放化的發展趨勢

作為人才發展的重要目標要求,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把道德教育列為中小學的必修課。許多國家把愛國主義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之中,以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品德。

在注意吸收現代最新科學成果并使之與本國民族文化傳統相結合方面。瑞典、愛爾蘭等國在課程改革中注意“壯根”,提出課程應植根于廣泛的文化傳統和當地社會、經濟之中。而加強職業技術教育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課程改革的普遍性趨勢。

課程改革的綜合化趨勢

查看全文

世界動漫影響管理論文

摘要:在動漫充斥現實生活的當今社會,動漫正步入青少年狂熱追捧的年代,日本、美國等動畫產業大國獨占鰲頭,而中國元素在他們的動漫作品中頻頻出現,甚至每一次地出現都受到動漫愛好者的青睞,帶給它們相當的收益,中國元素為什么那么吸引人,帶給世界動漫節的影響又有多少?而中國卻為什么只能成為別人的賺錢元素,沒有自己的好的國產動漫呢?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動漫中國元素

導言:中國動畫協會會長金國平曾經說過:“中國動畫走在十字路口?!钡侵钡浇裉?,我們看見的動漫作品是什么?日本的《火影忍者》、《死神》、宮崎駿系列等世界暢銷動漫作品,美國的《功夫熊貓》、《變形金剛》等,中國呢?我們看見了什么?我們看見的都是例如《藍貓淘氣3000問》等,都是阿貓阿狗的思想啟蒙動畫片,這些都是完全逗小孩的動畫作品,這個十字路口就是這么走下去的嘛?國人動畫愛好者不禁有些心寒。直至今年,國產動漫《風云決》才重新給我們拾起信心,這預示著中國動漫的崛起,還是光明在黑暗中的短暫一瞬?在我看來中國動漫已經徹底的走在了懸崖邊上……

自從當年美國迪士尼制作的《花木蘭》在中國掀起熱播狂潮后,直至隨著今年美國夢工廠制作的《功夫熊貓》在中國上映,中國動漫界人士又一次狠狠地被扇了一個“巴掌”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這兩部動漫電影的成功說明了動漫中的中國元素是受世界動漫愛好者所青睞的,而中國存在著如此大的文化歷史優勢卻做不出好的動漫,不免讓國人心寒!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更是蕩氣回腸。歷史人物傳記、歷史小故事、鬼神傳說、奇珍異獸等,更是凸顯了中國元素的豐富。下面讓我們看看我們的優勢在哪?中國元素又有哪些?

1.在日本《火影忍者》的漫畫中,一切打斗場面都是那么逼真,那么自然而得體,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比如日向家族的寧次和雛田的柔拳的招數——“八卦六十四掌”和展現出來的絕對防御就是太極八卦圖,根本就是由中國的太極拳抄襲而來。而寧次這個人物的設定之所以被動漫愛好者認為強悍,與受歡迎,都來自于世界知名的中國元素——太極,與其背負的家族使命的中國封建制度化。并且與日向寧次同組的小李及其師傅阿凱老師,根本就是模仿的中國武術大師李小龍,無論是那招牌姿勢,還是那酷酷的發型,連叫聲都惟妙惟肖,十分生動可愛。

查看全文

世界轉變管理論文

摘要:“相對于十九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賈樟柯的敘事更為冷靜,道德判斷通過紀實性的風格展現出來;相對于現代虛無主義的基調,賈樟柯更專注于現實變化的細枝末節,在冷酷的現實中保持著一種溫暖的基調。比如對十六年前的買賣婚姻的重訪凸顯了一種真實的感情,又比如說對于一個婚姻的否定產生出來的是尊嚴感。這些真實的、真摯的東西無法落到實處,而只能寄托在人的主觀的狀態之中。這種主觀狀態的承載者不是英雄人物,也不是知識分子,而是普通人對生活的完整性的理解。賈樟柯的電影因此有一種對于肯定性、確定性的尋求的態勢,這正好與他對生活的不確定性的挖掘相輔相成。”

Tag:賈樟柯三峽好人契訶夫侯孝賢小津安二郎三峽移民

賈樟柯的世界與中國的大轉變――根據在汾陽中學《三峽好人》座談會上的發言整理

將虛構置于紀實性中

一個好的電影導演能夠用自己的鏡頭語言產生自己的一個世界。我這里說的不是那些外加上去的風格特征,而是以獨特的語言、形式、人物等等表達出的對這個世界的獨特理解和思考。有些導演的電影語言很特別,但歷史觀完全是俗套,看起來炫奇斗巧,但其實沒有自己的世界。賈樟柯的電影有自己的世界,他以自己的方式在思考這個世界的變遷的意義,而不是重復那些自命深刻的套話。賈樟柯非常敏感,總能找到自己的方式重構歷史記憶,從《小武》到《世界》已經顯示了這個特點,但《三峽好人》與《小武》等等作品仍然有些不一樣?!缎∥洹芬约o實的風格從一代人的感覺中揭示時代的氛圍,我們多少感到有一種自敘傳的味道;《世界》在更大規模上表達變遷,但對場景的運用上繼續了傳統電影的方式,紀實性是在虛構的世界中展開的。《三峽好人》這個片子也集中在一個地方,敘寫兩個尋找親人的故事,但通過三峽、山西的勾連,不但展示出廣闊的社會變遷圖景,而且虛構性被置于紀實性的敘述之中了。這部片子是和紀錄片一起套拍的,它們涉及的不是賈樟柯個人熟悉的生活,在廣度和深度上超出了他先前的影片。

很明顯,賈樟柯在拍片的過程中花力氣在研究中國社會。我先用幾個例子做說明。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三峽大壩的建設與移民問題,中國不但有三峽工程,而且在全國范圍內,尤其是西南地區,水壩和水庫的建設規模是世界罕見的。我這幾年也卷入過類似的調查研究,不是用影像的方式,而是其他方式,因此對賈樟柯描述的準確性有點體會。過去幾十年的移民安置,涉及數以千萬計的人口,官方也承認大部分人的生活較遷移前下降了。移民生活的問題不僅是經濟水準的下降,還涉及社區的消失、人際關系的改變和生活方式的徹底轉化,這些在這部片子中都有準確的表現。另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山西礦難不止,但我們從新聞中看到的是死亡的數字,而缺少從勞動者的角度對這個問題的表現。在這部影片之前,有李揚的《盲井》描寫煤礦和打工仔的生活,票房不好,但已經是當代電影中少見的能夠震撼人心的作品?!度龒{好人》通過韓三明飾演的角色這條線索,將山西礦工生活與三峽移民工程聯系起來,將它們同時置于我們正在經歷的大變遷中。再一個例子是“小馬哥”死亡與云陽機械廠的關系,我不知道賈樟柯是否調查過云陽的工廠改制過程中的案例,但看到這里的時候,立刻聯想到了《南風窗》上有關那里一個曲軸廠的詳細的報道?!度龒{好人》開場時有“林沖夜奔”的川劇唱段,而后有“小馬哥”貫穿起來的《上海灘》音樂,再加上情節中的各種因素,比如旅館老板在遭遇拆遷時的憤語是:我還是有幾個爛朋友的!這些要素顯示“黑社會”已經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趙濤飾演的沈虹在王宏偉的帶領下到剛剛建成的大橋邊的舞場找找丈夫的時候,先是滿場黑暗,而后是那個大款對著大橋叫道:一,二,三!剎那間紅色的大橋燈火通明,但橋的形狀卻讓人想到那座倒塌的重慶綦江的彩虹橋。這和影片開頭變魔術的場景倒有一種呼應關系。這些要素在作品中不僅是象征性的,而且更是寫實性的,它們共同地為影片提供了內涵豐富的背景。

查看全文

世界影壇意識管理論文

世界影壇上曾經出現了不少意識流電影,它們對世界電影藝術的發展,起了很大的影響。我國電影界也有一些編導為了豐富電影藝術的表現手段,嘗試運用意識流手法拍攝電影,如著名的影片《苦惱人的笑》、《小花》、《櫻》和《天云山傳奇》等,但它們還算不上是意識流電影。

意識流電影是受意識流小說影響而產生的一種獨特的影片樣式。20世紀20年代歐美作家將“意識流”運用于文學創作,50年代才進入電影創作之中。什么是“意識流”?“意識流”這個名詞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提出,他在《心理學原理》中說:“意識……并非以一段段的形式出現的,像‘鏈’或‘環節’那樣。它不是聯結起來的,而是流動的。河流或流水是描寫意識狀態的借喻。”這里的涵義在于強調意識活動的連續性,如水流一樣不可中斷。后來“意識流”被現代派小說廣為運用,形成了“意識流小說”派。根據一些文藝史家們的意見,小說的發展有三個階段,即早期小說,注重描寫情節和人物外部活動;心理小說,著重描寫人物內在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動;意識流小說,描寫人物復雜的精神世界,不僅是理性內容即理智思想,還有非理性內容,如幻想、幻覺、情感波動等。由此可見,意識流小說階段的文學作家們已開始運用人的意識如同水在流動著的概念去寫小說,寫人的精神狀態和思想活動,改變了過去寫事件、寫故事情節的手法。

其實,一些作家面對現代社會、現代人的復雜性,他們認為過去寫實主義的方法已不足以表達已經被認識到的復雜性,需要尋找一種表現這種復雜性的恰當的文學形式,意識流的方法就是在這樣的探索中形成的,它打破了傳統小說基本上按故事情節發生的先后次序或者按情節之間的邏輯而展開的結構。故事隨著人的意識活動,通過自由聯想來組織故事。實際上,意識流小說用的主要技巧和手法就是“內心獨白”。1887年法國作家杜夏丹最早采用“內心獨白”手法,因而被認為是“意識流”文學的先驅。但“意識流”文學的真正鼻祖應推愛爾蘭作家喬伊斯(《尤利西斯》1922)和法國作家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1927),他們的創作實踐受到了伯格森直覺主義學說和弗洛伊德潛意識學說的強烈影響。二戰以后運用意識流方法寫作的作家越來越多,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現代小說的一種傳統創作手法。上世紀的60年代,法國出現了一個新小說派,代表人物是阿蘭·羅勃·格麗葉,他們就是用意識流方法從事文學創作,并且取得了成就。于是,在新小說派的影響下,開始把意識流這個心理學概念引用到電影中來。

什么是意識流電影?它是指這類電影受“意識流”小說影響,要求在銀幕上著重表現人的非理性的、潛意識的、直覺活動的電影。

查看全文

導演世界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李安被認為是目前臺灣最重要的新生代導演之一。他以“父親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而蜚聲國際影壇,并從此開始了他沖擊好萊塢的電影歷程。李安以其在電影中表現出的關注家庭生活中的倫理,關注中西文化對比的執著精神,征服了世界影壇,在藝術上和商業上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李安的成功在于他在影片中表現的家庭題材,他是以一個完整并且強大的敘事力來完成其表達的中西方文化對比的主題。李安的這種獨特的貫穿中西方文化的電影風格值得我們研究和思索。本文著重論述的就是李安學貫中西的導演風格。對從李安的個人經歷、整個社會的背景以及他所拍攝的影片中所反映出來的文化意識與倫理道德批判意識進行全面的分析、比較和論述。李安是中西方教育結合的產物,他的電影也是兩種社會文化結合的產物。本文試圖就李安及其所帶來的“李安現象”作一深入的分析,以期對中國電影的發展提供一種借鑒和學習。

序言

侯孝賢、楊德昌、李安三人被認為是目前臺灣新生代最重要的導演。臺灣著名資深影評人焦雄屏女士曾把侯孝賢和楊德昌兩個人對電影的不同認知和信念加以對比,她認為侯孝賢是中國的傳統的,感情飽滿而豐富;楊德昌是西方的、現代的,感情冷靜而內省。而李安所采取的是現代人的中庸之道,他游刃于楊德昌的理智和侯孝賢的情感之間,“取其道而用之”。學貫中西,正是李安的導演風格。

第一章與電影結緣

一、往事

李安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導演,當他拍攝完成其處女作影片也是奠定了其杰出導演地位的影片《推手》時,是1991年,當時他已經37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