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發表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1 06:48: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育發表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表示方位的介詞
above,over,below,under,beneath,beyond,before,behind等可用來表達比較。在表達比較概念時,這些介詞的含義通常是其基本意義的引申,即表示"在等級、標準、地位、價值、品質、能力等方面優于(超過)…或落后于(低于)…"等。例如:
1.Welovetruthaboveeverythingelse.我們最愛真理。
2.Sheisratherbehindtherestofherclassinmaths.在數學方面,她比班上的其他同學差些。
3.ltsqualityisbeyondthatofothers.它的質量比其他的質量好。
4.Thismethodhasanadvantageoverthatone.這種方法比那種方法好。
5.Childrenundertwoyearsoldcannotbereceivedintothekindergarten.兩歲以下的兒童不準進幼兒園。
6.Heisbeneathmeineducation.他所受的教育不如我。
7.Workshouldcomebeforepleasure.工作應比娛樂重要。
8.Heisnextinrankbelowthemayor.他的地位次于市長。
短語aheadof也可表示"優于"、"勝過"。如:
9.HeisfaraheadofhisclassinEnglish.他的英語遠勝于班上的其他同學。
此外,介詞to和beside有時也表示比較:
10.Heisquitestrongtowhatheusedtobe.與過去的情況相比,他現在算很強壯了。
11.Hiscontributiontothesocialistconstructionislittletoyours.他對社會主義建設所作的貢獻與你的相比,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二、以-or結尾的拉丁語比較級
superior,inferior,senior,junior,prior,major,minor及形容詞preferable常與介詞to連用,表示比較。例如:
12.HefeltsuperiorinmathematicstoJohn.他覺得自己的數學比約翰強。
13.Thisisinferiortothatinquantity.論質量這個比不上那個。
14.Heistenyearsseniortome.他比我年長十歲。
15.Adarksuitispreferabletoalightoneforeveningwear.晚上穿深色西裝比穿淺色西裝好。
短語prefer...to...有時也表示比較:
16.lpreferteatocoffee.(=lliketeabetterthancoffee.)
三、一些表示程度高低的動詞,由于本身含有比較的成分,也可表示比較。
這些動詞包括:
1)由表示長短等的形容詞派生出的相應動詞。如:
lengthen,shorten,enlarge,lessen,lower等。
2)表示強弱變化的動詞。如:exceed(超過),increase,reduce,decline(衰弱),diminish(減少),abridge(刪節),maximize(使…增加到最高限度),minimize(使…減小到最低限度)等。
3)表示程度相同的動詞equal。
17.Wearegoingtoenlargethegardentogrowmorevegetable.(=...tomakethevegetablegardenlarger...)我們準備將園子擴大以便多種蔬菜。
18.Youcanminimizethedangersofdrivingbytakingcaretoobeyalltherulesoftheroad.(=...lessenthedangerstothesmallestdegree...)小心遵守所有的道路規則就能把開車的危險減少到最低限度。
19.Demandexceedssupply.(=Demandisgreaterthansupply.)供不應求。
20.Thelengthofthisboatequalsthewidthofthatboat.(=Thisboatisaslongasthatboatinwide.)這條船的長度等于那條船的寬度。
四、“形容詞(原級)+for短語"表示比較:
21.Heistallforhisage.(=Heistallerthannormal.)對他那樣的年紀來說,他是長得高的。
22.ltisrathercoldforApril.(就四月份而言,這天氣是冷了點。)五、"too+形容詞/副詞(原級)"表示比較:
23.lt''''stoolong.(=lt''''slongerthanitshouldbe.)太長了。
24.Hespeakstooquickly.(=Hespeaksmorequicklythanheshould.)他說得太快了。
六、"數詞+名詞+形容詞(原級)"表示比較:
25.Youarefiveminuteslate.(late=toolate)你晚了五分鐘。
26.Hiswatchistenminutesfast.他的表快了十分鐘。
七、副詞enough,sufficiently和形容詞same,equal(ly),equivalent等表示"as...as"如:
27.Heisstrongenoughforthejob.(=Heisasstrongasisnecessaryforthejob.)他十分強壯、能干這項工作。
28.ltissufficientlyclear.(=ltisasclearasisnecessary.)夠清晰的了。
29.TomandJackare(of)thesameage.(=TomisasoldasJack.)湯姆和杰克同歲。
30.Theycanrunbothequallyfast.(相當于Onerunsasfastastheother.)他們倆跑得同樣快。
八、最高級除了用as...as結構和比較級表達之外,下列結構也可表示最高級概念:
1)...never+so+形容詞/副詞+名詞such(a)+形容詞+名詞
31.lhaveneverseensuchalargeapplebehore.(相當于Thisisthelargestapplel''''veeverseen.)我從來沒見過這么大的蘋果。
2)否定詞+like,like表示比較。意思是:沒有…能比得上…","…也不像…更能…"。
32.Thereisnothinglikeleatherforshoes.(=Nothingissogoodasleatherforshoes.)沒有比皮革做鞋再好的了。
3)...thelast+名詞+不定式/定語從句。
33.That''''sthelastthinglshouldexpecthimtodo.(=ltseemsmostimprobablethathewilldoit.)那是他最不可能做的事。
九、在科技英語中,常用下列手段來代替"as...as"或"比較級+than"結構:
34.Thegrainoutputoflastyearinourprovincewas20%overthatof1990.我們省去年的糧食產量比1990年增加20%。
35.Thenewmachinecanincrease3timesthepayloadasagainst1988.新機器的有效載荷比1988年增加了兩倍。
36.Theearthis49timesthesizeofthemoon.地球是月球大小的49倍。
37.Hisincomeisdoublewhatitwasfiveyearsago.他的收入是五前的一倍。
篇2
一般來說,高等教育發展指標體系的功能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
1.描述功能,是指通過一定的手段,全面地搜集、整理和記錄高等教育活動中的事實、事件和有關的資料,對所要研究的高等教育現象予以完整地、客觀地呈現,如實反映情況,說明“是什么”和“怎么樣”的問題。應該說,“是什么”和“怎么樣”,是判明一個社會高等教育性質和特征的關鍵,是高等教育發展指標體系其他功能的基礎。
2.解釋功能,即對所要研究的高等教育現象進行全面、深入分析,不但要發現問題,而且還要說明問題發生的原因,回答“為什么”的問題。
3.評價功能,即高等教育發展指標體系作為一種高等教育發展的測量尺度,能對所要研究的高等教育現象及其發展變化進行測量和分析,通過與世界其他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的橫向比較以及與我國高等教育歷史發展的縱向比較,從而對我國當前高等教育的發展做出恰當的判斷和評價。
4.監測功能,即通過高等教育指標體系中的數據可監測我國整個高等教育系統的運轉情況。同時也對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進行宏觀調控,制定或修訂有關高等教育的決策和政策。
5.預測功能,即高等教育發展指標體系根據已經占有的基本數據和資料,在對過去和現在有關高等教育發展狀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探索所研究的高等教育現象產生、發展和變化的規律,從而對未來時期高等教育可能的發展變化趨勢做出合理的預測。
二、建立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指標體系應遵循的原則
1.目的性。在確定高等教育發展指標體系中的每一個單項指標時,應認真考慮此項指標在整個指標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據它所反映的某一特定現象的性質和特征,確定該指標的名稱、涵義和口徑范圍。應指出,由于高等教育現象的復雜性,在確定高等教育發展指標時,可能會有許多指標可供選擇,但究竟應確定哪些指標才能科學地對所要研究的高等教育現象加以反映和分析,就要充分考慮選取該指標的目的和對它的要求。
2.科學性。即高等教育發展指標體系應建立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之上,并且也必須擁有自己的理論分析框架和模式。同時,在確定每一個高等教育發展指標的名稱、涵義和口徑范圍時(如對指標涵義質的規定等),在理論上必須有科學的根據,在實踐上必須可行且有實效。這樣,才能真正用來搜集資料并予以數量表現,且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果,從而使人們可以據此做出正確的推理和判斷。
3.聯系性。一方面是指所要選取的同類指標之間必須是相互銜接、相互關聯的,同類指標中某一指標所反映的有關情況也應在該類其他指標中有所體現;另一方面是指高等教育發展指標體系中所選取的各個指標之間,無論是在其涵義、口徑范圍方面,還是在其計算方法、計算時間和空間范圍等方面,都必須是連貫的。
4.統一性。統一性是指,一方面,就高等教育發展指標體系的內部關系來說,同一指標的涵義、口徑范圍、計算方法、計算時間和空間范圍等,都必須是統一的;另一方面,就高等教育發展指標體系與外部的關系來說,還必須與其他有關的指標體系,如,高等教育評價指標體系、教育發展指標體系等,具有統一性。
5.可比性。在目的一定的前提下,要求高等教育發展指標具有科學性、聯系性和統一性,其實質都是為了保證高等教育發展指標具有可比性,因為只有可比性的指標,才能提供準確的信息資料。可比性有兩層涵義:一是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具有可比性;二是在具體使用方面也具有可比性,不僅包括指標的口徑、范圍必須一致,而且也要求所使用的相對數、比例數、指數和平均數等也要一致。
6.可行性。指標必須簡單明了,易操作。
三、選取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指標的具體要求
高等教育發展指標體系是由一系列內在聯系的單項指標組合而成,在確定高等教育發展指標體系時,既要從整體上全面考慮該指標體系所應包括的內容、范圍、框架和體系,又要考慮各個單項指標的名稱、涵義、口徑范圍及計算方法等。
1.總體框架和內容。根據制定高等教育發展指標體系的目的,確定該指標體系的框架、內容和范圍;考慮如何分類、編排,推敲和設計其結構和層次;確定哪些指標是中心指標或核心指標,哪些是普通指標或一般指標。
2.指標的名稱、涵義和口徑范圍。在確定高等教育發展指標體系中各項指標的名稱和涵義時,主要應依據相應的科學概念和理論,以及實踐的要求,便于實際操作。因為指標的名稱和涵義往往制約著其口徑范圍,如“學生數”這個指標,有本科學生數、碩士研究生數、博士研究生數、成人教育學生數,以及流動學生數等,所以,不同的指標名稱有其不同的涵義和統計的口徑范圍。
3.指標的計算方法和計量單位。一類是無須特殊規定具體的計算方法和計量單位,因為這些指標的計算方法表現為計數和簡單的匯總,計量單位表現為通常人們所使用的計量單位;另一類是有些指標的計算方法和計量單位比較復雜,這就需要根據指標的不同性質和要求,來分別設計和規定其計算方法和計量單位。
4.指標的計算時間和空間范圍。計算時間有兩種:一種是以一段時間(年、月、日等)為計算的時間界限;另一種是以某一時點為計算的時間界限,如學生數通常是以學期開始時(或學期結束時)為計算的時間界限的。應用哪一種計算時間是由具體指標的性質、特點和要求來決定的。空間范圍一般包括地域范圍,也包括不同類型的高等學校、有關的高等教育機構或其他機構等。
四、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指標體系的主要內容
(一)高等教育發展的人口、社會與經濟背景
要了解高等教育結構、過程和高等教育成果以及它們之間的各種關系,首先需要考查我國高等教育系統運作所憑借的基本條件。這些條件主要包括人口、社會與經濟發展的狀況等,因為這些條件制約和影響著有關高等教育政策的擬定與實施,影響高等學校、教師、教學設施以及其他高等教育資源等的供應與需求。該類指標主要有:①青年人口的相對規模;②成年人口的教育成就;③按教育成就水平分的19—60歲人群在就業、失業與離開勞動力市場的預期年限,等等。
(二)投入高等教育的財力與人力資源
本類指標主要考察高等教育機構所占國家資源的比重、資金的來源及其用于哪些高等教育層次,以及所有受雇于高等教育部門的人員數量和比例。同時也考察高等教育的財政資金是如何通過教師轉化為學生這一人力資源的。包括:①高等教育支出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關系;②高等教育財政支出;③師均教育支出;④生均教育支出;⑤按資金來源分的高等教育支出;⑥高等教育從業人員的比例;⑦高等教育生師比,等等。
(三)受高等教育機會、參與和深造
該類指標主要有:①高級中等教育參與率;②高等教育的參與率(包括公辦、民辦高校);③成人教育的參與率;④外國學生到我國接受高等教育和我國學生到外國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出、入境的差額);⑤成年勞動者參與繼續教育和培訓的類型與比例;⑥民辦高校學生的輟學率,等等。之所以加入指標,是因為國際間的學生流動涉及到派遣國和接受國的經濟支出和收益問題以及相應的人才外流問題。
(四)高等學校的學習環境和組織管理
前幾類指標的重點在于投入高等教育的經濟和人力資源以及高等教育的參與和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并未考察高等學校的質量和效益方面的問題。比如,高等學校是否得以有效的組織和管理;是否為學生提供了有利的學習環境,使得學生能將其精力用于學習,等。本類指標和下一類指標將考察這些問題:①不同類型的公立高校教師的法定各種待遇;②民辦高校教師收入的各種差異;③公立與民辦高校教學設施的差異;④高校教師的教育成就及教學經驗的報告;⑤高校教師教學、科研情況的報告;⑥高校教師在正常工作日之外參加與學校有關的各種活動的情況;⑦同類高校同一課程課堂組織形式的差異;⑧高等教育中學生在學校是如何度過的報告,等等。
(五)高等學校的教學秩序
本指標有:①高校師生受到各種法律保護的比率;②校園刑事案件發案率;③上訪、請愿等的師生次數;④師生流動情況的報告;⑤公、民辦高校學生的入學成績、輟學率的差異,等等。
(六)高等學校學生的成績
該類指標有:①同類高校學生某一科目的平均學習成績;②同類高校同年級學生該科目成績的差異;③同類高校同年級學生該科目成績上的性別差異;④同類高校不同年級間學生該科目成績的差異;⑤不同地域同類高校學生的社會背景與該科目成績的關系;⑥同類高校不同年級學生對該科目態度的報告;⑦高校學生考試作弊的人次數和比例,等等。上述指標將顯示出學生某一科目的平均成績和相對成績,同時也將顯示出課程設置的重點和學生的學習態度、性別差異以及理解力這一背景。因為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要受到學校的資源、教育過程和課堂環境的影響,包括教學質量、學生在課堂所能使用的資源和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等。學生成績是有關課堂、學校和整個教育系統的一個重要質量指標,但平均成績會掩蓋巨大的差異,所以,最好還要根據國際標準進行國際比較,同時還比較國內同類高校中學生成績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間的差異。
(七)高等教育社會產出和勞動力市場產出
本類指標主要考察高等教育對整個適齡就業人口的勞動力市場產出,以及高等教育對不同人口子群的勞動力市場效應。主要有:①按教育成就水平分的勞動力參與;②各級高等教育學生就業的收益率;③高等學校的內部收益率;④高等教育學生的失業率;⑤成人教育數量與勞動力規模之比,等等。
當然,上述幾個方面的指標,可能并不完整、深入和全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比如,有些指標還應該再細化成幾個子指標;有些指標還比較模糊,不太精確等。但上述幾個方面的指標既有高等教育發展的經濟、社會背景方面的,也有具體高等教育發展各個層面的。如果將上述指標進一步研究并修改、完善,對上述幾個方面內容的增減趨勢進行動態的定量分析,就能比較準確地描述、衡量、監測、評價和預測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及時發現問題,提出對策,供有關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有關的研究者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朱慶芳,等.社會指標體系[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22.
[2]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教育研究與革新中心(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組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教育要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M].ISCED1997.BPE—98/WS/1.
[4]趙中建.全球教育發展的研究熱點——90年代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132—135.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教育重要性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