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任申請書范文

時間:2023-03-25 16:13: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留任申請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留任申請書

篇1

【格式內容】1. 標題。可寫成“工作調動申請書”。

2. 稱謂。寫能解決問題的部門,一般是人事部。

3. 調動工作的原因。

4. 調動工作的心情。

5. 請求批準的要求。

6. 落款。

山區教師留任轉正申請書

尊敬的__縣教育局領導:

本人,__,____人。2004年畢業于__師范學院__教育專業(理學學士),并于當年9月分配到__縣__中學任教。在__中學資教三年的過程中,我有過彷徨、失落與痛苦,也有過快樂與高興,可以說這三年是我人生的一次厚重的洗禮。在這里我有了很多的收獲。

一是工作,三年中我一直從事__年級化學教學的任務,對于新課程以及課改的要求把握到位,能夠及時為學生備考提高積極的幫助,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信心和動力。同時在教學方面也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能夠適時的針對學生出現了各種現象給予妥善的處理,讓學生跟上學生的進度。可以說工作方面我能夠充分勝任學校交給我的多項教學任務,讓學校放心,讓學生滿意。在這三年的時間中,也積極與當地有經驗的教師交流、學習,互相促進,謀求共同發展。工作經驗的累積和能夠與同事之間迅速的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是我的特長。

二是生活,__中學是__最偏遠的山區,不夸張的說也是最貧困落后的地區。三年中,我一直是堅持一邊上課,一邊做飯解決自己的飲食問題,有時候也與同事一起開荒種地,尋找工作以外的生活樂趣,以緩解工作的壓力與苦悶。住房也可以說是相當簡陋,是學校的重點危房。可是這都沒有嚇倒我,我也從來沒有象學校提出過任何要求,從來不給學校添麻煩!工作是要吃苦的,生活也是要受累的,這才是人生!

三是學習,__中學地理位置導致了這里的信息閉塞與落后,為此我們也不放松對外面世界的了解與接觸,并積極的開展學習。每年都要參加縣、市多次培訓,加強自己的專業能力;積極學習電腦知識,能夠熟練的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半學期也要看自己的所學專業相關的書籍兩本,并寫讀書筆記,以面對未來的教育形勢。四是思想,對于教師這個職業我是終身向往,這與我學習的經歷息息相關。

在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都有好老師時時刻刻關心我、照顧我,使我沒有偏離學習的軌道,才有了我今年的成績。所以在我的內心里,我一直想當一名教師,來改造那些象我一樣,有學習能力又自制力差的學生,讓他們重新找到人生的目標。我此時能夠了教師的艱辛與責任,更增添了我留下的決心。

篇2

【關鍵詞】宮肌瘤;不孕女性;肌瘤剔除術;術后妊娠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801(2016)03-0159-02

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的良性腫瘤[1],也是導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來子宮肌瘤的發生率較以往高[2],出現年輕化的趨勢,在加上今年女性受孕年齡的推遲,使未生育的女性患子宮肌瘤的數量處于增加狀態[3],進而未生育患者將面臨子宮肌瘤術后的生育狀況,本次筆者對合并子宮肌瘤的不孕女性行肌瘤剔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進行隨訪分析患者術后的妊娠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合并子宮肌瘤的不孕女性患者90例,納入標準:①根據《婦產科學》[4]中不孕不育與的診斷標準,確診為子宮肌瘤導致不孕的患者;②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鏡下進行子宮肌瘤術進行治療;③愿意接受復查和定期隨訪者;④所有患者均為女性;排除標準:①排除男性問題導致不孕者;②嚴重婦科疾病,不適合生育者;③卵巢或輸卵管導致不孕者。年齡在20~40歲之間,品均年齡28.34±3.21歲,不孕年限1.5~5年,平均不孕年限3.21±1.20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在腹腔鏡下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在術中觀察肌瘤的生長位置并采用單購處理肌瘤進行切割和鈍性分離方式剔除切開后的肌瘤,最后用可吸收現縫合子宮創面,止血后進行腹腔內部沖洗(37℃的生理鹽水)。

1.3觀察指標

術后對患者的年齡、子宮變形的情況進行統計,并對術中子宮肌瘤的數量、生長位置及大小進行觀察和記錄。患者來院復診和進行電話隨訪了解患者子宮肌瘤剔除術后的妊娠情況,隨訪時間3~12月,平均隨訪7.21±1.23月,并記錄隨訪期間患者的妊娠情況,并對術后妊娠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筆者將所得的數據均錄入Excel2007整理后導入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χ2檢驗, P

2 結果

隨訪90例患者中,總妊娠人數67例,總妊娠率為74.44%,20~29歲、肌瘤5個且>5cm、術前子宮變形、肌瘤未緊鄰子宮內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子宮肌瘤是臨床上常見的良性腫瘤,高發與30歲以上的女性[5],近年來發病率不斷上升高且呈現年輕化,子宮肌瘤的發生能改變子宮的整體結構,對女性的生育能力有嚴重的影響,,子宮肌瘤通過改變子宮內膜容受性、誘發子宮肌層的蠕動異常導致不孕[6],子宮肌瘤壓迫宮腔及輸卵管,造成受壓的輸卵管易發生扭曲對卵子和的結合產生影響,同時子宮肌瘤對子宮收縮的頻率、收縮幅度及收縮持續時間均有影響,從而對受精卵的著床產生干擾,造成受精卵著床異常,較大的子宮肌瘤,造成子宮血管受壓對子宮內膜的供血產生影響,當子宮內膜供血不足將會導致子宮內膜的萎縮或產生炎癥,對受精卵的種植有著嚴重的影響,也是造成不孕的因素之一。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隨訪90例患者中,總妊娠人數67例,總妊娠率為74.44%,20~29歲妊娠率88.69%、肌瘤5個且>5cm的51.35%、術前子宮變形的38.46%、肌瘤未緊鄰子宮內膜的39.6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楊銳.不孕癥合并子宮肌瘤患者術后妊娠影響因素分析析[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學,2014,21(5):554-555.

[2] 葉月娥.子宮肌瘤剔除術后影響妊娠的相關因素分析 [J].中外醫學研究,2013,5(11:119.

[3] 張冉.子宮肌瘤剔除術后妊娠與生育結局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9):3226-3229.

[4] 蔡興苑,盧丹.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后影響患者妊娠結局的多因素分析[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5,9(15):769-772.

篇3

香港雷豫堂(以下簡稱雷豫堂)是香港著名的醫藥保健機構,主要經營進出口中成藥、化妝品及各類保健用品等。F高校是某市重點大學,其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劉老在真菌生物學領域研究成果卓著,成功地從菌絲體中提取了PS-D,引起國際關注。F高校也于1989年申請了發明專利(下稱89專利),劉老即該專利的發明人。

雷豫堂從中看到了商機,便于1989年11月與F高校就劉老研究的真菌藥物達成了合作開發的意向,雷豫堂成為F高校PS-D產品的海外商。同時,雷豫堂為F高校的PS-D產品相關研究提供經費,創造條件,雙方共同研制,成果共享。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F高校于1993年獲得了兩個新藥證書。但是其PS-D產品中八項重金屬含量超標,影響了海外銷售,雷豫堂便向F高校提出剔除重金屬的要求。F高校仍由劉老主持該項研究,至1997年,雖解決了七項重金屬的含量超標問題,但鉻離子的剔除仍未成功。至2003年,經檢測鉻離子含量仍然超標。

2005年2月,劉老成立了靈芝公司并擔任法定代表人,次年10月F高校正式給劉老辦理了退休手續。2007年,靈芝公司全面解決了PS-D產品中重金屬含量超標問題。同年,靈芝公司與雷豫堂共同申請了發明專利(下稱07專利),發明人為劉老。

F高校認為,07專利系劉老的職務發明,專利權及專利申請權均應屬于F高校。在與雷豫堂和劉老多次交涉未果后,F高校一紙訴狀將靈芝公司與雷豫堂告上了法庭,要求法院確認07專利的申請權屬于F高校。

“兄弟”專利

2009年3月末的一個傍晚,窗外下著小雨,有些微冷,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味道。“驚蟄一過,春寒加劇。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即連在夢里,也似乎把傘撐著。而就憑一把傘,躲過一陣瀟瀟的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連思想也都是潮潤潤的。”這是余光中先生的《聽聽那冷雨》中的文字,雨中的上海也正是這幅情景。早春二月的江南雨冰冷且細膩,沾濕了行人的衣裳,也打擾了人們迎接春天的心境。律所里的年輕人都已回去,我獨自坐在辦公室里享受著難得的安寧,也在靜靜地思考著四月份兩個知識產權論壇的事情。手機鈴聲劃破了沉寂,是蘇州陳律師的電話。陳律師與我多年交往,幾句閑聊后便轉入正題。原來他的一家顧問單位遇到了專利權屬糾紛的官司,希望我能參加訴訟。

第二日上午,陳律師陪著一位客人走進我的辦公室,并介紹說他就是雷豫堂的總經理郭先生。郭先生個頭不高,雖已年近七十,但目光炯炯有神,嗓音洪亮,中氣十足,一副精明干練的派頭。郭先生簡單向我說明來意,雷豫堂被F高校,案由是專利權屬糾紛。他與陳律師合作多年,對陳律師信任有加,這次訴訟感到比較棘手,因此希望陳律師能引薦一名知識產權專業律師。陳律師便向郭先生推薦了我。交談中我還了解到,郭先生除了擔任管理職務以外,他本人也是生物醫藥領域的教授,是個管理和專業都精通的全才。通過郭先生深入淺出的講解,我對案情經過有了更細致的了解。

云芝是一種真菌類植物,生長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的云杉樹上,因其覆瓦狀的菌蓋層層疊加,構成有趣的波浪環狀圖案,宛如云彩,故而得名。20世紀70年代,日本的科研人員曾從云芝菌絲體中提取PS-K作為抗癌藥在日本市場公開銷售。F高校教授劉老自20世紀80年代初便開始對云芝進行研究。他領導的研究小組分離并收集了近一百種云芝菌株,并成功地從深層培植菌絲體中提取了PS-D。實驗證明,該物質不僅對癌癥病人各類治療有很好的輔助醫療作用,還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為此,F高校于1989年申請了發明專利。

雷豫堂了解到劉老的研究成果后,就與F高校洽談并建立了合作關系,成為F高校PS-D產品的海外經銷商。1990年10月9日,雙方簽訂會議紀要,約定F高校在劉老主持下開發云芝等真菌藥物系列產品,雷豫堂為該項目提供經費、創造條件,雙方共同研制,成果共享。1991年5月18日,雷豫堂又與F高校簽訂協議、約定PS-D臨床研究經費雙方共擔,成果共享。

雷豫堂在海外銷售的過程中發現F高校的PS-D產品中重金屬含量超過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食品衛生標準,便通過劉老向F高校提出剔除重金屬的要求。F高校仍委派劉老主持該項課題的研究。到1997年時劉老的研究小組已成功解決了七項重金屬的超標問題,但仍有鉻離子的剔除未能取得進展。此后,F高校PS-D研發的重點便轉向去除鉻離子。

2002年11月,劉老突發大面積心肌梗死,不得不停止一切工作,PS-D除鉻研究也隨之中斷,F高校再未向劉老下達PS-D去除鉻離子的科研任務。2005年劉老成立靈芝公司,雷豫堂又與靈芝公司就PS-D剔除重金屬研究簽訂技術合作協議,約定雷豫堂投資,靈芝公司研發,專利成果雙方共有。次年10月,F高校正式為劉老辦理退休手續。2007年,靈芝公司在PS-D剔除重金屬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全面解決了PS-D八項重金屬超標的問題,為PS-D的海外銷售掃清了障礙,并與雷豫堂共同申請了07專利。F高校得知后靈芝公司與雷豫堂,稱該發明專利是劉老的職務發明,要求法院確認F高校才是專利的申請權人。

聽到這里,我不禁產生了疑問:“F高校在大陸地區銷售PS-D產品時無需剔除重金屬,為什么雷豫堂在海外市場銷售時卻要剔除重金屬?”郭先生耐心地解釋說,F高校經營的PS-D產品是國家Ⅱ級新藥。眾所周知,藥品有攝入劑量的限制,因此國家標準對其重金屬含量沒有限量要求,故而F高校沒有必要讓其產品剔除重金屬。但是,雷豫堂為在公眾中推行保健理念,將PS-D原料出口改包裝后,作為功能食品在香港及其他海外市場銷售。食品沒有食用劑量的限制,若服用過多,其中過量的重金屬就會危害人體健康,所以雷豫堂銷售的PS-D產品中八項重金屬含量都必須符合銷售各國或地區的標準。而07專利與89專利相比較,一個重要區別就是07專利解決了PS-D中剔除重金屬的難題。

我又問:“劉老之前在F高校已經完成的去除七項重金屬的方法與07專利剔除重金屬的方法與有區別嗎?”郭先生回答說:“完全不同。前者采用化學方法,后者采用生物方法。二者的技術方案有本質區別。”

至此,我對本案的事實已有了大致的把握。對于F高校與靈芝公司來說,焦點在于07專利是否劉老的職務發明:但對雷豫堂而言,是否職務發明的問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07專利是不是合作研發。根據郭先生所講的情況,我初步分析,07專利極有可能被法官認定為職務發明,那么F高校無疑將是該發明的專利申請權人之

一。因此,雷豫堂與F高校能否在該課題上成立合作研發的關系才是雷豫堂的關鍵利益之所在。

郭先生向我表示,希望聘請我和另外一家律師事務所的楊律師一同作為雷豫堂的人參加訴訟。靈芝公司則聘請了崔律師和臧律師作為其人。郭先生希望我們四人能夠組成一個律師團隊,并以我為主來共同完成訴訟,我欣然應允。

裂痕初現

在郭先生的安排下,我帶著助手與另三位律師會面商討對策。崔律師,臧律師作為靈芝公司的人,自然要在職務發明的問題上做足功夫,只有職務發明這座大山,靈芝公司才能享有07專利的申請權。楊律師則支持靈芝公司的觀點,認為07專利不是職務發明,雷豫堂在剔除重金屬課題上的合作對象是靈芝公司而非F高校,雷豫堂應與靈芝公司共享專利申請權。因此她竭力主張舉證上要將重點放在雷豫堂與靈芝公司的合作上。看到這個局面,我不免有些擔憂,因為我的觀點與其他幾位律師存在明顯分歧。

從F高校提供的證據來看,我認為對劉老最不利的是他在2001年填寫的《F高校考核登記表》。劉老在“主要工作內容”一欄中寫道:“主持PS-D產品外銷的品質檢驗及市場開拓,解決了PS-D中七項重金屬的超標。”在“自我考核”欄中寫明:“迄今,我們雖然已剔除了PS-D中的七個超量重金屬,擴大了海外銷量,但Cr含量仍高于英聯邦國家限定的標準,……明年我將動員全所力量,改革工藝,爭取盡早攻克該項科研任務。”我認為這份證據使靈芝公司在職務發明問題上處于下風。倘若我們全盤否認雷豫堂與F高校在剔除重金屬研究上的合作事實,一旦07專利被法庭認定為職務發明,雷豫堂將無路可退,這個策略的法律風險頗大。

我的觀點非常明確,雷豫堂與靈芝公司存在合作是事實,但與F高校合作剔除重金屬也是事實,無論07專利是否職務發明,雷豫堂都是合作者,都應當是專利申請權的共有人之一。因此我主張無論是靈芝公司還是雷豫堂,都不要過多糾纏于職務發明問題,而應該把重點放在專利權共有問題上,盡力爭取三方共有的結果。

當然,雷豫堂顧及與劉老因多年合作建立的情誼,在訴訟中選擇支持靈芝公司的觀點,我也表示了充分的理解,但我仍然把心中的擔憂向郭先生交了底,并向郭先生建議,F高校,雷豫堂與靈芝公司都為07專利的最終完成作出了貢獻,本案最好的結果是爭取三方共享專利申請,因此應以此為目標與F高校談判爭取調解。郭先生對我的主張非常贊成,也認為如果三方共有權利將是最佳的結果。

不久便傳來了壞消息。在三方談判時,F高校在解決專利權歸屬的同時,還希望捆綁解決與本案毫不相關的PS-D產品市場的分割問題。但他們提出的市場分割方案過于苛刻,雷豫堂與靈芝公司均表示不能接受,最終談判破裂。雙方初次調解不成,無奈重回訴訟戰場。

果然在訴訟中,我與楊律師之間的分歧很快便顯現出來。法庭組織第一次交換證據時,楊律師的質證意見主要是支持靈芝公司人的觀點,即重點強調07專利是劉老的非職務發明,是雷豫堂與靈芝公司合作研發的成果。而我的質證意見則強調,07專利是不是職務發明與雷豫堂無關,不論職務還是非職務,雷豫堂均是合作研發的投資方和技術成果的共有人。法官立即指出:“你們同一當事人的人之間說話不能自相矛盾。”我只好自我解嘲:“我同意楊律師的觀點,我們之間是不矛盾的,我只是從另一個角度提出觀點,證明雷豫堂與F高校之間存在合作關系。”

我一邊努力說服楊律師改變觀點,一邊也在思索如果分歧繼續存在,正式開庭時我又該如何應對。

連環發問

2009年7月29日早晨,我和助手來到法庭時,對方的兩位律師已提前到庭。這兩位律師也都是執業多年的資深律師,在知識產權訴訟方面也是功力老道,實力不容小覷。本案已于6月18日進行了第一次聽證,從雙方的證據來看,我方的形勢不容樂觀,此次庭審可謂背水一戰。

本案最核心的問題之一便是劉老的退休時間,而目前對方握有表明劉老退休時間為2006年10月的關鍵證據,對方人必然會以此在職務發明問題上大做文章,這點無疑讓我方非常被動。我多年的執業經驗告訴我,在被動的情形下更要沉著冷靜,思維清晰,利用對方的心理優勢,抓住機會才有可能變被動為主動,化腐朽為神奇。

法庭調查一開始,對方即提供了多份證據證明系爭專利系職務發明并否認雷豫堂和F高校有合作關系。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職務發明主要有三類本職工作、單位交付的任務和調動工作后1年內做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本職工作或所分配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對方提供的《高級專家提高退休費比例審批表》確實反映出劉老退休時間為2006年10月,若以此認定劉老的退休時間,則無論是本職工作,本單位交付任務或是從退休時間至涉案專利申請時間的間隔,還是07專利與89專利的異同,無不符合職務發明的認定標準。我知道若不能在劉老的退休時間上提出其他證據或抗辯,針對07專利非職務發明的其他抗辯也無異于隔靴搔癢,法官將難以采納。

待對方人舉證完畢后,法官示意我發言。我成竹在胸地問道:“根據高校的人事管理規定,退休人員應當提交退休申請書作為存檔以記錄退休時的各項情況,請問對方能否提供劉老的退休申請?”對方人先是含糊其辭,后又說不清楚。我繼續分析道:“F高校作為著名的高校,具有非常嚴格的人事管理制度,不可能沒有或遺失劉老的退休申請書,顯然F高校確實持有該份申請而拒絕提供,那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十五條的規定應推定我方的主張成立,也即劉老的退休時間為2003年10月。事實上劉老已于2001年提交退休申請,因F高校一再挽留而同意延期退休兩年,因為這份證據可以對方一直試圖歪曲的劉老2006年10月的退休時間,因此對方一直拒絕提供該申請書。”我一口氣說完上述觀點,其間對方人氣急敗壞,多次想打斷我的發言被法官制止,最后只能勉強應付道會回F高校查明。

隨后我又問道:“對方人反復強調劉老利用了F高校的不對外公開的技術資料,是否可以詳細列明?”對方人又無法講明,只是一味辯稱這些資料為保密資料,不能隨意查閱。開庭至此時,我的心里又多了幾分把握,可以看出無論是法官還是對方人的態度都有了變化,形勢已經產生了微妙的變化。我知道現在是時機發問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了,也就是對比雷豫堂和F高校對涉案專利研發的投入,這是我方的最后一道防線。因為只要法官認可雷豫堂和F高校合作研發涉案專利,即使涉案專利最后被認定為職務發明,雷豫堂也可以作為專利申請權人之一,這是我們最壞的打算。

我繼續發問道:“對方人可以

告訴我F高校對于涉案專利申請的資金投入有多少嗎?”對方對這個問題依然支支吾吾。當我要求對方具體列明時,對方人又一味回避,東拉西扯。此時的情況和我之前的預計如出一轍,我當即乘勝追擊道:“對方人一直無法說清F高校對于涉案專利申請的投入,而我們則可以向法庭提交我方投入資金的詳細情況。”隨即我詳述了雷豫堂從1991年至今的各項資金投入,包括研究費用、測試費用、學術會議組織費用及凈水設備等投入共計611萬元人民幣。當我說到611萬這個數字時,審判席上本來在低頭閱卷的法官都抬頭望向我,顯然有些意外,我方的投資居然如此之高,人對投資數據如此清晰。

本來這已是我準備的最后一個問題,不料對方人在解釋F高校的投資時東拉西扯,自亂陣腳,提到K生物化學廠是其合作研究涉案專利的下屬企業,而我方曾為07專利的研發向K生物化學廠投資達110萬元人民幣,對方人這樣的陳述無異證實了我方和F高校的合作關系。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當即追問道:“既然K生物化學廠是F高校下屬企業,那我們110萬的投資是否等于給了F高校?”對方人也意識到失言,此時又出爾反爾百般狡賴K生物化學廠非其下屬企業,前后不一、自相矛盾、漏洞百出,而我的觀點已經全部闡明,無需再作口舌之爭。

法庭調查收到良好的效果后,法庭辯論也就比較順暢。我在辯論時總結道,劉老的退休時間應該是2003年10月而非F高校所稱的2006年10月,而且我方和F高校的合作關系由來已久,雷豫堂不僅是涉案專利研究的提出者更是主要的投資人。退一步說,即使07專利技術屬劉老的職務發明成果,雷豫堂作為該項目的投資人和合作研發者而享有涉案專利的共同申請權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后記

庭審后,法官又與各方當事人作了溝通,努力調解此案。與我所料相同,法官亦希望能達成三方共有專利申請權的結果。但是由于相關當事人在市場分割、職務發明等問題上拒絕讓步,至此文脫稿時,調解仍未成功。但我認為如下兩個問題是值得探討的。

1 關于專利(申請)權的三方共有問題

本案涉及兩個權利共有關系,一是F高校與雷豫堂的共有,二是F高校與靈芝公司的共有。

(1)F高校與雷豫堂應共有07專利申請權

首先,雷豫堂與F高校的合作關系由來已久。雷豫堂于1990年2月便與F高校就開發PS-D新產品達成了協議,不僅建立了海外代銷關系,同時也啟動了雙方在PS-D產品領域的合作研發進程。隨后雙方進一步就PS-D新產品的臨床研究簽訂合同,約定成果共有,F高校于1993年獲得兩個新藥證書。但是雷豫堂向海外銷售PS-D產品時發現該產品重金屬超標,于是便向F高校提出剔除重金屬的要求。可見,雙方在PS-D產品上的合作并未完成,仍需繼續研發,這并非是對PS-D之外的新產品,而是對PS-D產品的完善。因此,剔除重金屬項目屬于PS-D系列產品研發的繼續,是對雙方通過1990年和1991年簽訂兩份書面文件建立的合作關系的延續,毋需再簽訂書面合同。而且從1990年至2005年期間,在PS-D剔除重金屬項目上,雷豫堂與F高校存在大量合作的事實和行為,均在共同努力、合作研發。雷豫堂為該項目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設備,F高校則委托劉老主持研究工作。這就充分表明,F高校與雷豫堂均認可PS-D剔除重金屬是合作研發,而且是對以前合作關系的延續。

其次,雷豫堂是PS-D剔除重金屬項目的提出人。F高校經營的PS-D產品是藥品,對重金屬含量沒有限量要求,因此沒有剔除重金屬的需要。但是,雷豫堂根據市場需要將PS-D原料改包裝后,是將其作為功能食品在香港及其他海外市場銷售的,其中八個重金屬含量都必須符合銷售各國或地區的標準。顯然,作為PS-D產品的海外商,剔除PS-D中的過量重金屬是雷豫堂必須解決的問題。因而,雷豫堂向PS-D產品的提供者、最初研發者即F高校提出了PS-D剔除重金屬課題,希望繼續合作完善PS-D系列產品。F高校也認可PS-D剔除重金屬課題不是國家項目,而是F高校的橫向課題,即應企業的要求確立的科研項目。雖然其沒有明確該項目來自哪個企業,但是本案眾多證據均表明,雷豫堂就是該項目的提出人,F高校PS-D剔除重金屬課題是來自雷豫堂的橫向課題。既然雷豫堂是該項目的提出人,那么雷豫堂與F高校形成后續的、實質上的合作關系就不言而喻了。

最后,雷豫堂是07專利成果的主要投資人。本案有許多證據都表明了雷豫堂為F高校,靈芝公司在PS-D產品的相關研發上均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設備還出資主辦了兩次與PS-D研發相關的國際學術會議并將會上國內外專家發表的研究成果結集出版,作為F高校研發完善PS-D產品的參考資料。據不完全統計,雷豫堂為PS-D相關研究投資總額達611萬元人民幣。如果沒有雷豫堂的慷慨支持,07專利的研發是不可能完成的。

基于以上分析,雷豫堂作為PS-D剔除重金屬項目的提出人、07專利研發的合作人以及投資人,其理應與F高校共享07專利申請權。退一步說,即使07專利技術屬劉老的職務發明成果,那么這也是F高校與靈芝公司之間爭議之所在,不應動搖雷豫堂的共有人地位,最多只能改變雷豫堂的共有對象而已。如果是職務發明,07專利應由雷豫堂與F高校共有:如果是非職務發明,則應由雷豫堂與靈芝公司共有。

(2)F高校與靈芝公司應共有07專利申請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技術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規定:“個人完成的技術成果,屬于執行原所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任務,又主要利用了現所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的,應當按照該自然人原所在和現所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達成的協議確認權益。不能達成協議的,根據對完成該項技術成果的貢獻大小由雙方合理分享。”

07專利與劉老在F高校任職時所進行的剔除七項重金屬的技術方案明顯不同,具有顯著進步。劉老是該技術的主要創造性貢獻人,因而該技術應屬劉老個人完成的技術成果。此外,07專利的研發始于劉老所在的F高校,而終于他創辦的靈芝公司,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規定,對07專利的申請權,F高校應與靈芝公司共有。

基于上述兩個共有關系,07專利的申請權不應由F高校獨享。F高校、靈芝公司和雷豫堂對07專利技術的研發,其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去除PS-D產品中的過量重金屬,其目的也是清楚的,那就是拓展PS-D產品的全球市場,使該產品在香港乃至全世界都得到認可,從而實現全球產業化目標。故由F高校、靈芝公司和雷豫堂三方共有07專利申請權,顯然最符合事實、法律和等價有償,公平合理的原則。

2 關于本案的調解

在知識產權的民事訴訟中,我歷來主張以調解為和,這樣既節省訴訟成本,提高效率,又便于當事人各方案后維持合作關系。和則兩利,對則俱傷,于本案更是如此。

F高校與雷豫堂從1989年以來一直存在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尤其在PS-D領域,雙方共同完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當然,雷豫堂在劉老未退休時便與其成立的靈芝公司就PS-D剔除重金屬項目另行簽訂技術合作協議的行為并非沒有瑕疵,因此我說服雷豫堂同意調解。但F高校在調解過程中一來堅持將權屬糾紛與市場分割問題捆綁解決,真可謂“醉翁之意不在酒也”;二來沒有一個領導愿意拍板為調解結果承擔責任,導致F高校在調解過程中優柔寡斷、猶豫不決,不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