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先進單位事跡材料范文

時間:2023-03-27 12:26: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先進單位事跡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先進單位事跡材料

篇1

在提倡人的全面發展的今天,把教育價值取向定位在升學上,定位在部分學生的身上,是很不合時宜的。為此,遵照《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2000年)》,《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年)》,學??偨Y經驗,深化研究,借助學校的優質硬件資源和師資力量,希望探索出一條“生活化”的特色美術之路。在保持專業教育特色的同時,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全體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促進學生個性、藝術鑒賞能力等的全面發展,力求使“美”成為學生的精神動力和生活方式,進而對廣大農村地區學校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2009年7月學校成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普通高色學校研究專項課題百所項目學校之一,現正有計劃地實施課題。

(一)      術校本課程、地方美術資源開發

化、校本化是實現特色辦學的最佳途徑,建設美術特色學

,需要打破舊

(一)美術校本課程、地方美術資源開發

地域化、校本化是實現特色辦學的最佳途徑,建設美術特色學校,需要打破舊思想、舊觀念,合理構建課程資源的結構和功能。

1、鄞江中學高一美術選修課菜單

課程

指導教師

 

意象水彩色粉畫

張經倫  劉小青

風景速寫

應豪

視覺設計與制作

陳芬維

電腦繪畫

程建軍

剪紙藝術

謝凡

陶藝

李冬勇 徐蔚

衣上繪畫

陳少新

 

書法

張韓光

 

拼貼畫

李明濤

 

木刻版畫

孔春能

 

扎染

朱賢飛

 

五谷畫

李偉光

 

刮畫

金華祥

 

手工制作

周開芬

 

裝置藝術

潘鴻術

 

簡筆插畫

吳頔

 

插花藝術

鄭維丹

 

漫畫—諷刺與幽默

陳金芬

 

2、校本教材編寫   

(1)校本美術欣賞課教材       

(2)陶藝教材                   

(3)工藝教材(剪紙、視覺設計和制作、拼貼畫、扎染)

(4)繪畫教材(水彩、素描、衣上繪畫、版畫)

3、在各年級普通班中,開設了每周一節的欣賞課,在高一年級開設音樂必修課,在高二年級開設美術必修課。每學期舉行全校性的書畫創作比賽,如“迎國慶”書畫比賽、“迎新年”書畫比賽、以“校園文明”為主題的書畫比賽、黑板報比賽等等。學校還開辟了“每周名畫欣賞”專欄。

(二)校園文化建設

1、專業教學設施的完善。1996年,學校投資350萬元新建了藝術館,新藝術館占地3660平方米,內設12間畫室、二個展廳(教師作品展廳和學生作品展廳)、一間精品收藏室、二間高標準畫廊和多個教師工作室等,一所400平米的市陶藝研究中心,各類美術教具一應俱全,2010年投資200萬元改造藝術館,內設精品畫廊、專業學習室4間、社團活動室5間,擬建成藝術中心。

為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學校還專門配備了電教設施、設備和道具。此外,學校還在圖書大樓內開辟了美術專用閱覽室和作品展覽廳。

2、特色活動項目的開展。包括由中國美協主編、鄞江中學主辦的水彩方面的唯一的國家級刊物《中國水彩》落戶學校,至今已出版了26期;2002年與寧波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了第七屆全國水彩畫寫生大賽,2004年組織了水彩藝委會成員象山采風活動,反響很大。在此帶動下,寧波已成為中國水彩畫的活動中心。2008年3月組織了《中國水彩年鑒》的編寫工作,填補了中國百年水彩歷史的空白,2010年10月承辦由中國藝術委員會主辦的第九屆全國水彩、水粉畫展,共征集到全國各地包括臺港澳作品3000多件,初評、復評工作在學校舉行。

3、積極的承辦各類學術年會和研討會,目前已經成為寧波市藝術研討中心。建立專家網絡,舉行“美與生活”系列講座,每學期舉辦一次,今年6月邀請清華大學王鐵牛教授來校講學,此前已有8位畫家在學校舉辦個人畫展,省內外的著名專家如周大風、何啟陶、馬亦釗、杜巽、鐘式震、曹興高、鐘雷等先后來校作過專題講座,并進行臨場指導,講座內容包括水彩畫、素描、書法、國畫傳統藝術、色彩、速寫、工藝設計、中外美術史、現代繪畫史等,同時,融進了眾多名人名作的介紹,尤其是一些杰出的藝術家所表現出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給學生心靈以極大的震撼。通過上述這樣豐富多樣的教育,使學生懂得怎樣去熱愛美、理解美、追求美。

4、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積極鼓勵全體學生參與其中,發揮特長,展現自我。

5、校園環境的布置。通過營造美的環境,來教育、感染和影響全校學生。為了強化環境育人的功能,做好了“氛圍”這篇文章。在主教學樓的草坪上、藝術館的大廳內和館前的廣場上分別設置了魯迅、陶行知、華羅庚、李四光、冼星海、鄧稼先、錢學森、貝多芬、畢加索、羅丹、米開朗基羅等中外文學家、教育家、科學家和藝術家的塑像;在藝術館旁建造了兩個下沉式的有塑像和噴泉的藝術廣場:教學樓大廳內開辟了藝術作品展覽版面,讓優秀的學生作品展覽。設立精品畫廊,收藏名家作品,讓學生直面畫家的真品,這既體現了特色學校校園文化的基本特征,又是陶冶學生心靈、激發學生藝術追求的教學園地。

6、校園文化的生活化。發動全校學生擬寫美的格言并張掛,精選30幅中外名畫在張帖在校園 。把以鄞江古鎮風貌為題材的彩繪的陶藝品作為三好學生獎品。全校師生閱讀美的書籍,如李澤厚的《美的歷程》為師生必讀書。

(三)管理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在目前已經設立的藝術教育處(作為與教務處、政教處和總務處同級的職能部門)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學校的行政管理、教學管理、藝術教育管理、崗位職責等方面的規章制度,以保證特色美術教育目標實現,促進學生的最優發展。

1.行政管理制度。藝術教育成為所有領導的共識。

2.教學管理制度。制定專業班的教學計劃和普通班的必修,選修課教學計劃。

3.美術館館長制度。負責作品的積累和收藏,留下保貴的文化財富。

4.藝術教育管理制度 。設立藝術教育處,全面負責學校的藝術教育工作。

5.科研管理制度。為提高美術教學質量,依托科研,加強合作。該校與杭師院建立合作關系,編寫了《普通高中美術特色班教學大綱》,課題《普通高中美術教學的構建與實踐》獲省二等獎。

6.外聯制度。選取美術教學成績出色的鄞州區六所初中建立生源基地,學校美術教師每學期到相關的學校舉辦畫展,指導學生,并邀請相關學校的教師來我校參加各項藝術活動?,F正計劃與中國美院建立更高層次的合作,使大學、中學在教學上緊密相連。

與意大利米蘭LABA美術學院建立了合作關系。2010年組織我校的非專業類的學生的美術作品到澳大利亞中學展出,受到廣泛的贊譽。

(四)專業教師成長計劃

任何教育改革得不到教師的支持都不能成功,美術特色學校的建設更是如此。近年來學校對專業教師成長十分重視,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據統計至今學校在教師進修方面已花費70余萬,進修學校包括中央美院、中央美術研究所、上海油雕院和中國美院等。但是,學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仍有待進一步提高,如果不加重視的話,必將對下一階段的課題研究乃至學校的長遠發展造成消極的影響。為此,我們積極開展新一輪的專業教師成長計劃,以更好的促進教師隊伍向更高、更優、更專的層次發展,其主要內容包括:

1.專業教師創作計劃。無課教師在上課之余如無特殊情況下必須在個人創作室參加創作活動;每一學期有一張創作作品由學校保管,但所有權歸作者,使用權歸學校;舉行教師作品雙年展。2009年學校有兩位教師的作品入選全國第八屆美展,2010年三位教師入選第九屆全國水彩粉畫展。

2.專業教師進修計劃。優秀教師與學校簽定相關協議,回報母校;進修結束后,參與進修的教師必須在一學年內舉辦一次有影響的畫展;對參與進修的教師必須帶一名徒弟,以促進專業教師專業水平的均衡發展。

3.美術教師作品雙年展,引入作品淘汰機制,激勵教師創作。

4.美術教師欣賞課說課比賽,提高美術選修課教學質量,保證每周一節美術和音樂欣賞課的高質、高效,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

5、其他學科教師以課題研究的形式開展美在學科滲透的研究,如“新課程下化學實驗教學中滲透美育的課堂教學研究”,“美術特色高中的美育理念融入歷史課堂的實踐研究”“寓美育于數學教育教學中的認知與實踐”“美育理念融入物理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 “美術特色背景下中國古典山水文學的美育實踐研究”等。

(五)培養機制的創新

1.形成多樣化的評價體系

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標的“特色美術教育”辦學理念,要求教育評價遵循整體性、多元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在評價手段上,應在教育過程的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評價手段,如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和系統性評價等等。

2.多軌培養體制

多軌培養體制,即多軌出發,轉軌有利,多軌合一。普通班的學生可以轉入美術班學習,美術班學生也可以轉入普通班學習,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多樣化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