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雷鋒叔叔的一封信范文
時間:2023-04-12 08:06: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給雷鋒叔叔的一封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您好!
五月的花朵無比艷紅,五月的空氣無比壓抑、沉悶。無數先烈用鮮血染紅的五月,勾起了我們深深的思念。
像金錢能買了書籍,但買不來知識一樣,金錢能買來護膚品,但買不來愛心。愛心是冬日的一片陽光,使饑寒交至的人感到人世間的溫暖;愛心是黑暗中的一絲光亮,使頻臨絕滅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心是灑落在久旱土地的一場甘霜,使奄奄一息的土地頓時充滿生機。雷鋒叔叔,您仿佛就是那愛心的化身,那希望的結晶。您有一顆多么偉大,多么善良,多么真摯的心啊!您樂于助人、不畏艱險、勇敢頑強并富有知難而進的美好品質。您多么像蠟燭,照亮了他人,而燃燒了自己。
雷鋒叔叔,每當我想起您帶病抗洪的事跡時,便會停止哭鬧。您在我困難的時候,鼓勵我繼續前進;在我悲傷的時候,您的事跡讓我重新振作起來。雷鋒叔叔,您用自己的事跡激勵我們勇往直前。
雷鋒叔叔,您教會我們樂于助人的道理,培育我們熱愛祖國的美好品質。您承擔著中華民族“愛”的傳承,您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燈,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在此宣誓:“我們會向您學習,學習您的善良,學習您的助人為樂。
至此:
敬禮
篇2
您好!我是一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雖然我們沒有見過面,但我永遠不會忘記您。
您知道為什么嗎?我來告訴您吧:我們班舉辦了一個“雷鋒精神永放光芒”的班會,老師發給我們每人一本書,書名叫《雷鋒精神永放光芒》。我回到家,一口氣讀完了,這時我才明白,您的真名叫雷正興,是在1940年出生的,您這偉大的一生只有22年。
書上有幾處把我感動了。比如說您的13號車是連里有名的“耗油大王”,您卻犧牲了休息的時間,看了許多的書,終于把“耗油大王”修成了“節油車”。這時,我想到:您不是修車的,那要看多少書呢?我先以為您修到一半就不修了,沒想到……
有一天早晨,您冒著大雨到部隊去。路上遇到一位老大娘,牽著兩個小女孩,向家里走去,她們沒有帶雨具,您立刻跑過去,對老大娘說:“老大娘,我送您一程。”說完,抱起那個大一點的女孩,背著她一步步向老大娘家走去。走著,走著,您突然聽到那個女孩說:“叔叔,我餓。”您不假思索地把早餐——三個饅頭送給她們。我先以為您不去過問,沒想到您……
當然,您的這些事跡并不能讓我有這么深的感動,您說過,您要做一個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在那里發光。我決得您說的很對,因為如果少了一顆螺絲釘,機器就不能運轉……您的“釘子”精神告訴我要像釘子那樣善于擠、鉆。
您也許不知道,您敬愛的曾經給您題詞,內容是“向雷鋒同志學習”,叫我們向您學習。學習您的“釘子”精神、您的螺絲釘品質、您節約時間、熱心幫助別人、刻苦學習、不怕困難、熱愛勞動的事跡……好了,就寫到這兒吧。
祝您能安息!
篇3
一、加強宣傳,輿論導向。
為了讓學生了解雷鋒事跡,學習雷鋒精神,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本學期開學初,學校就制定了“三月文明禮貌月”活動方案,加強對雷鋒相關知識的宣傳與教育。一是于3月5日和金剛煤礦聯合舉行了“三月文明禮貌月”活動啟動儀式,學校鼓號隊、4—6年級師生共400余人參加了礦區的“學雷鋒”青少年志愿者宣傳活動,宣讀了《給礦工叔叔的一封信》;二是學校利用紅領巾廣播站向學生介紹雷鋒事跡,播出各班學習雷鋒的好人好事或感想;三是各班出了一期“文明禮貌伴我成長”的主題黑板報,讓學生了解雷鋒事跡,強化模范作用。
二、活動開展,有序進行。
學校以文明禮貌月活動為教育契機,在全體學生中開展了感恩教育、養成教育、衛生習慣教育和遵規守紀教育。
1、感恩在行動。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為培養學生知道感恩、會感恩的良好品質,我校開展了“為老師、為母親”獻禮的活動。各班學生主動制作卡片、禮物等送給自己的老師;同時,動員全體學生為媽媽捶一次背、給媽媽洗一次臉、洗一次腳的活動,表達自己的孝心和感謝之情。
2、清潔校園,美化教室。
三月初,我校組織進行了全校衛生大掃除。同學生們以班為單位,將各自負責的公共區域、教室、綠化區域等垃圾打掃得干干凈凈,還校園一片潔凈。教室是同學們的學習場所,為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美觀、溫馨的學習環境,學校要求各班對教室進行了布置。在活動中,各班班主任和學生一起動手、共同設想美化方案,將課程表、衛生安排表、班規等張貼在教室的墻壁上,讓光光的墻壁增加了內容,增添了色彩。
1 2 3、主題班(隊)會,彰顯教育深意。
三月期間,各班陸續召開了“文明禮貌我先行”等主題班會;3月18日各中隊開展了“雷鋒精神伴我成長”主題隊會。在主題班(隊)會上,大家展開討論:新時期的雷鋒精神在哪里?什么才是雷鋒精神?同學們通過身邊和身上的真實例子,了解到了什么是雷鋒精神,什么是助人為樂。原來,雷鋒一直就在我們身邊,雷鋒精神就是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4、落實規范,加強考核。
針對我校部分學生行為習慣差的不良現象,學校成立了學生會和大隊部。每天,學生會和大隊部的同學都會按時到各自負責的地方執勤,行使自己的權力,履行自己的義務。如對課間樓道值日、兩操、課堂紀律、課外活動、自習紀律等多方面進行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與相關部門和班主任取得聯系,加強溝通,強化監督,校園內興起了文明之風,集體榮譽感普遍增強。
三、樹立典范,表彰獎勵。
通過一個多月活動的開展,涌現出了許多文明典范。如主動撿拾垃圾的朱國、主動為生病的同學補課的賈妍、長年照顧患病的母親的趙劍霞等。通過學生會和大隊部的綜合考核,最后評出了2個先進集體:二(2)班和四(1)班;15名文明之星:
篇4
故事1
“動了!能動了!會轉臉了!”像往常一樣,煙臺市牟平區龍泉鎮南峴村的張大叔正要給躺在床上的老伴擦臉,發現老伴原本朝上的面孔轉向了右邊,他激動得心差點從嗓子眼里跳出來。
一年多了,老伴就這樣一直躺在床上,不會動,不會說,不會笑,連飯都不會吃,張大叔曾絕望地以為,老伴就這樣一直“沉睡”下去了,直到再也沒有力量維持呼吸。沒想到,老伴竟然會動了,還會配合護理了!他知道,這都是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的那些女娃的功勞。
一年多前,張大叔的老伴突發腦溢血,手術后命雖然保住了,但卻成了“植物人”。將老伴接回家的那天,張大叔涕淚橫流。老伴健康的時候,自己腳未邁進過廚房,如今老伴躺在床上等著自己照顧,他不知道該怎么辦啊!
晚上,張大叔煮了米粥舀取上面的米汁喂給老伴喝,由于不得法,半個小時過去也沒喂進去幾口。張大叔更是吃不下,坐在老伴的床邊抽煙到天亮。
又是一個白天到來,可是張大叔看不到任何希望。
就在這時候,敲門聲響起。外面來了幾位穿白大褂的人,其中有一個張大叔認識,那是老伴住院時的護士。她們是來探望老伴的。
放下藥箱,護士們為老人插胃管、換尿管、吸痰、翻身、喂牛奶……邊做邊向張大叔講解。當天中午,再給老伴喂飯時,張大叔明顯感覺順利了很多。
此后的日子,護士們隔三差五地來,有時候還有醫生來給老伴做檢查。在醫護人員的幫助護理下,一年多來,老伴沒有生過褥瘡,雖然一直插著尿管,但從沒出現過炎癥。
醫護人員來自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巾幗社區康復志愿服務隊”,他們利用休息時間到出院患者家中探訪、護理,在患者及其家屬看來,他們就是自己的親戚。
故事2
彩虹最近經常想起奶奶說過的那句話:“瓜地里挑瓜,越挑越差。”從22歲大學畢業開始,不斷有人給彩虹介紹對象,可是相貌出眾、工作穩定的她一直眼高于頂,不是嫌這個學歷低,就是嫌那個工作差。直到30歲,她才遇到了現在的丈夫李復,一家地產公司的銷售總監,典型的“高富帥”。第三次見面時,兩人就領了結婚證。是匆促了點,可是彩虹相信一見鐘情。
彩虹沒想到的是,婚后不到半年,李復就向自己揮起了拳頭。那天晚飯,彩虹剛想坐下來,一個盤子就朝自己飛了過來,彩虹本能地躲閃,沒想到李復又沖過來給了她一個巴掌,怒吼道:“看看,你做的這是什么東西!我辛苦一天回來,你就給我吃這些爛菜葉子!”
彩虹正在減肥,晚飯只做了兩個素菜,沒想到竟讓平時溫文爾雅的丈夫一下變成了《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里的安嘉和!彩虹嚇壞了,摸起電話要報警。李復“撲通”一下跪到地上,認錯、道歉、保證,信誓旦旦。彩虹心軟了,事情不了了之。
平靜的日子持續了半個多月。李復到南方出差,打電話來讓彩虹充話費,彩虹因為忙一個策劃案,一直到傍晚下班后才給他充上。第二天李復回來,進門第一句話就是,“充個話費那么慢,你是想讓我合作泡湯吧?”不等彩虹解釋,就是一陣拳打腳踢。
李復反復暴力,皆因針尖大的小事,彩虹絕望了!可是離婚嗎?自己結婚才半年啊,何況剩到30才結婚!親戚朋友該怎么看?父母的顏面往哪兒擱?離婚后自己又該怎么辦?她不敢向人說起自己的遭遇,糾結快讓她發瘋了!思來想去,她打開青島婦女網,化名給“蓮姐快遞”寫了封郵件。
兩天后,她收到回信。那真是交心的一封信啊!彩虹彷佛一下子看到了希望。信中說,人這一生會走很多彎路,每次經歷坎坷都去認命,還有什么活路可言?離婚沒什么好怕的,不過是換身衣服重新再來,掖著藏著躲著,不如面對。婚姻沒了誰都可以重新再來,沒了自我,才是走上了絕路。信中還詳細說明了收集丈夫“家暴”證據的方法和維權流程。
現在,解開心結的彩虹已經離了婚,覺得連空氣都是自由的。她寫信給“蓮姐快遞”,下一次,她不會再那么魯莽,一定要先好好地戀愛。
故事3
楊奶奶去參加孫子京京的家長會,老師念到的表彰名單里沒有京京的名字。會后,老師又將楊奶奶留下來,說,這學期京京不僅成績下滑了很多,還經常和同學打架。老師曾告誡他,再這樣的話,老師就會請你的爸爸媽媽來,小家伙竟然高興地說:“好啊好啊,您多請幾次吧!”
這還算不了什么,最讓楊奶奶生氣的是,剛回到家鄰居就怒氣沖沖地找上門來,說京京點了他們家的柴火。
這個月村里接連發生了三次失火事件,難不成都是京京干的?
京京正在屋里看電視,聽見爭吵跑出門來,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大聲說:“火就是我放的!都是我放的!你們有本事找我爸媽去,讓他們賠!”生氣的楊奶奶本想打京京一頓,一聽這話,禁不住淌下淚來……
京京的爸媽都在北京打工,一年難得回來一趟。小的時候,爸媽在京京的概念中是模糊的,如今他懂事了,看同學們都有爸媽接送,羨慕得不得了。前段時間,老師布置作文《我的爸爸》,京京在家憋了整個周末也沒寫出一個字來。爸爸,那是多么遙遠、陌生的一個詞匯啊!
京京盼爸媽早點回來,可是怎么才能讓爸媽回來呢?京京覺得,只有自己闖禍才能引起爸媽的注意。
轉眼間,放火事件已過去十多天,就在京京望眼欲穿的時候,“爸爸”出現了,手里領著一個和他差不多大的小男孩,是和老師一起來的。老師說,這是“爸爸”張叔叔。
從陌生到熟悉,一個多月后,京京就適應了“爸爸”。每個周末,京京和“爸爸”家的哥哥一起做作業,“爸爸”會幫他做檢查。“爸爸”家還有一位“媽媽”,會給他做好吃的,“哥哥”還給他分享自己的玩具和漫畫書。
京京終于交上了遲到的作文《我的代爸爸》。“代爸爸”,那是京京對張叔叔最親昵的稱呼。
以上三個故事,無論是爸爸,還是“巾幗社區康復志愿服務隊”的隊員、“蓮姐快遞”的服務人員,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巾幗志愿者”!
關鍵詞
巾幗志愿者:由志愿者(也叫義工)延伸而來,秉承“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理念,為幫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開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實際的,具一定專業性、技能性、長期性的服務活動。
巾幗志愿者以女性為主體,不拒絕男性。截至去年11月,全國已有220余萬人實名注冊為巾幗志愿者。山東省成立了巾幗志愿者協會,目前實名注冊的巾幗志愿者已超過33萬人,巾幗志愿服務隊3萬多支,這其中既有“父子兵”也有“夫妻檔”。
張榜
濟南:依托“婦女兒童家園”,采取“婦女工作者+社工+志愿者”的模式,形成以退休黨員、熱心居民、高校青年教師、大學生以及專業社工為主體的志愿者隊伍,帶領社區居民開展服務。
青島:成立家庭志愿者、婦女維權志愿者、婦女創業志愿者、家庭教育志愿者和愛心大姐志愿者5個專業工作室。“蓮姐志愿者工作室”暢通了蓮姐熱線、網上“蓮姐快遞”信箱、維權講堂等服務渠道,已成島城耳熟能詳的服務品牌。
煙臺:志愿者每次提供服務后可領取“巾幗志愿服務時間消費卡”,當志愿者本人及親屬需要志愿服務時,憑此卡可等額消費已儲蓄的服務時間。
日照:社區組建“放學來吧”,每天下午由志愿者輔導社區孩子學習。
濰坊奎文區:組建文體志愿宣傳隊,帶領社區居民開展消夏晚會、睦鄰文化節等活動,豐富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生活。
小貼士
從2009年起,考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新生中有10%以上要到國外參加為期一年的義工活動。學生在國外這一年無須交納學費,如有需要,校方還會提供資金支持。
A-Level(劍橋國際高中)的每個學生都要自己聯系并參加義工服務。許多國外中學的課程都包括一定的義工學分,學分不夠是不能畢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