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習慣的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01 06:47: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習慣的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自從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后面跑開始到離家工作幾乎每個端午節都是在村子西北的最高的沙丘上過的。
3、有很多年,我爺爺都黎明前就挑過來無根水,又上山采回艾蒿草放在窗臺上,夾在門把后,還夾在我們姐弟幾個的耳朵上。這過節的氣氛就是在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彌漫開來。無需任何華麗的語言,滿是對兒孫健康,幸福的祝福。
4、有時我爺一給我夾上我就能醒過來,而有時卻是聞到那艾蒿的陣陣清香后慢慢才從睡夢里醒來。不管咋醒這天早晨沒喝無根水以前是不能說話的。平時嘰嘰喳喳鬧個不停的我們幾個這天都很乖的,喝完無根水,象征性的用無根水洗洗臉,下一個程序該分雞蛋了。雞蛋是我媽或我姑起早煮好的,但得分好。那時雞蛋不是天天有,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哥是男孩,爺爺奶奶總分給他s十個,而我們姐妹幾個能分到六道八個。每每這時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給我一兩個,還不忘在我后腦勺上輕輕拍一下。
5、我們揣好分得的雞蛋,叫上左鄰右舍的小朋友很早就出發。必須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頂端,然后回頭再看日出。五月末六月初的家鄉已綠成一片,每家每戶的孩子,還有鄰村的都從四面八方往這趕。
6、男孩們領著小狗,吹著口哨從我們身邊呼嘯而過,看誰能第一個爬到最高呢。往上爬時不穿鞋的,網上褲腿就上,有時還倒滾回去。每爬上一個小山丘拿出雞蛋相互磕一下誰的現碎現吃她的雞蛋,所以分雞蛋時都挑紅皮兒的小一些的。
7、登上最高處的都很自豪的跟下面的揮手,喊叫,就這樣邊吃雞蛋邊上。四五個人扯著手唱著歌上,春風伴著歡笑飛舞,春日迎著我們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歡快地在震動。
篇2
2、每一次一個機會的到來都能賦予我光環和榮耀從而晉升地位。但想要利用好機會是要付出千辛萬苦的。人們想逃避辛苦就等于選擇了放棄,只能猶如藤蔓一樣苦苦等著下一次重生。而充分利用機會的人,就晉升為成功的人士,只因他們珍惜每一次機會。
3、每天我放學回家后完成家庭作業已經二十一點了,這之后的時間我都用在了游戲上而并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溫習功課。由于我的不珍惜時間就這樣悄然逝去了,每當大練習成績不理想時,我就向家中的母親訴苦。母親告訴我別人的成績是珍惜時間學習而應得的。哭完之后,聽完之后,忘記了。每次就因為玩心,虛度年華。
4、就在一次次不理想成績的壓迫下,我終于知道了珍惜是多么重要。明白之后的我每次寫完作業都會去翻翻卷子,看看筆記,去復習這一天的學習所得。更甚的是在中午飯后的休息時間,我也花費十五分鐘來復習。就這樣,一周后成績就有了驚喜的變化。
5、我牢牢把握手中的時間同時也發現了友情也必須依靠珍惜來維護,我從原來的自私變成了包容,我選擇以笑顏面對他人,幫助彼此。改變后努力的我也拿到了上海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獎。我發現珍惜現在美好的當下,才能努力燦爛的明天。
6、珍惜的另一種結果是無怨無悔,我珍惜了眼前的現狀,但命運轉輪使我失敗,我也無怨無悔。沒可什么好后悔的,我對得起自己。
篇3
關鍵詞:英語習語 英國文學作品 關系
一、引言
英語是世界上詞匯最豐富的語言之一,英語習語滲透著濃郁的西方文化氣息,同時交織著其他民族的影響,紛繁浩瀚,色彩斑斕,展示出英語民族語言文化的發展和演變。“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抒發感情的藝術,是人類文化的一種高級表現形式。”(平洪、張國揚,2000)一個民族的文學語言是通過文學作品的流傳被人們廣泛誦讀,進而促進民族語言的發展的。好的文學作品不但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開闊人的視野,給人以教益,而且豐富了語言。文學在其自身發展過程中涌現出了大批優秀的作家,這些文學巨匠們筆下精彩的故事情節、富有教益的哲理和涵義深刻的詞句常常凝固為語言的精華――習語。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狄更斯、彌爾頓等的巨作,對豐富英語語言和世界語言作出了難以估量的貢獻,是現代英語習語的重要源泉之一。文學語言對習語的貢獻有四種形式:“一是文學作品中的一些精彩詞句進入社會普通語言,經過反復使用,膾炙人口,成為習語;二是文學作品中的一些故事情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經過讀者的廣泛傳誦,形成習語;三是文學作品中一些人物性格特征鮮明,其名字具有象征意義,流傳廣泛,也成為習語;四是有些習語本來已在小范圍中使用,后來由于文學名著的引用,得以廣泛流傳,影響深遠。”(平洪、張國揚,2000)本文從檢索和分析莎士比亞、狄更斯等文學家的作品中的習語使用入手,淺析文學作品語言對習語的貢獻和影響。
二、莎士比亞作品對習語的影響
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毋容置疑。主要作品有喜劇 《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威尼斯商人》 (The Merchant of Venice)、 《無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 《第十二夜》(The Twelfth Night); 悲劇 《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哈姆雷特》(Hamlet)、《奧賽羅》(Othello)、 《李爾王》(King Lear)、 《麥克佩斯》(Macbeth);歷史劇《理查三世》 (The Tragedy of King Richard III )、 《亨利四世》(King Henry IV ) 等。莎士比亞把幻想與現實的巧妙結合以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種精神和藝術方法的渾然融合,使他作品中的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生動,語言精練而富有表現力,為豐富英語語言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的作品中如璣似玉的佳句已成為英語語言的精華,經常被人引用。以下是從他作品中列舉出的例子:
1. have an old head on young shoulders.(年紀雖輕卻有頭腦; 《威尼斯商人》 第4幕第1場:I never knew so young a body with so old a head.)
2. one's pound of flesh. ( 分文不能短少的債務;雖合法但不合情理的要求; 《威尼斯商人》 )
3. green-eyed monster ( 嫉妒別人的人; 《奧賽羅》 第3幕第3場:O !Beware, my lord , of jealousy: I t is the green-ey'd monster which doth mock ,… )
4. scotch the snake ( 打傷一條蛇;使一些危險的東西不能為害; 《麥克佩斯》 第3幕第2場:We have scotched the snake, not killed it.)
5. die in harness ( 套著馬具死去,喻指 死在任上,因公殉職 ;《麥克佩斯》第5幕第5場:We'll die with harness on our back. )
6. make assurance doubly sure (使確定的事實加倍確定;加倍謹慎小心 ; 《麥克佩斯》第4幕第1場:But yet I'll make assurance double sure, and take a bond of fate.)
7. at one fell swoop (一下猛撲;一下子;一舉; 《麥克佩斯》 第4幕第3場:What ,all my pretty chickens and their dam at one fell swoop )
8. applaud one to the echo (將某人贊美到回聲四起;大聲喝彩;掌聲雷動; 《麥克佩斯》 第5幕第3場:I would applaud thee to the very echo, that should applaud again.)
9. hit the mark (打中目標;達到目的;說話中肯; 《羅密歐與朱麗葉》第2幕第1場:If love be blind , love cannot hit the mark . )
10. hoist with one's own petard ( 用自己的炸藥炸死自己;害人反害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哈姆雷特》 第3幕第4場: For 'tis the sport to have the engineer/ Hoist with his own petard.)
11. out of joint (關節脫臼;雜亂無章; 《哈姆雷特》 第1幕第5場:The time is out of joint : Oh cursed spite/That ever I was born to set it right .)
三、其他作家對英語習語的影響
英國文學是世界上最偉大、內容最豐富的文學之一,不僅有莎士比亞這樣的文學巨匠,還有許多對英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都有較大影響和貢獻的作家和詩人。如英國詩歌之父喬叟,著名詩人、散文家彌爾頓,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狄更斯,英國小說之父菲爾丁,著名詩人拜倫等。他們的著作也對英語習語產生了很大影響:如 a nine day's wonder (轟動一時的事件)和at sixes and sevens(雜亂無章)均來自喬叟的 《特羅勒斯和克麗西德》 ;all hell breaks loose (大亂起來,鬧翻天)來自彌爾頓的《失樂園》 ; King Charles's head (常談的話題)來自狄更斯的 《大衛? 科波菲爾德》 ;I'll eat my hat if...(我決不…)來自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傳》等等。
從以上簡單的歸納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英國文學作品中的許多晶瑩如玉的佳句已成為英語語言的精華,是英語習語的重要來源之一。學好英語習語的母體和渠道之一就是英國文學,這兒有莘莘學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糧,是值得我們用心去欣賞和學習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戴煒棟,何兆熊.新編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
[2]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1年
[3]林達? 馬史(英).莎士比亞戲劇啟蒙[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9年
篇4
關于以習慣為話題的議論文1
曾經看過一本書,叫《不抱怨的世界》,書上寫道:“人形成一個習慣,需要連續的21天。”書內附送了一個膠質紫色手環,一看就很耐磨的那種。“每當你抱怨一次時,就將手環換一只手戴上,當它一直呆在你的一只手上連續21天,你就成功了。”抱著好玩的心態,我開始了21天的挑戰。
由于學校規定是不能帶手環的,所以我拿一枚硬幣代替。剛剛開始第一天,我就發現,習慣真是太可怕了。自上了初三后,老師們就開始各種慘無人道,于是每天一邊趕作業一邊絮絮叨叨的抱怨上兩句已經成為了家常便飯,有時甚至察覺不到自己正在抱怨。一枚硬幣被我不停的在左右荷包之間來回,數都數不清換了多少次了。自從有了這枚硬幣,我覺得自己身上怨氣忒重了,班上同學們怨氣也不輕。
大家已經習慣了充滿怨氣的生活,偶爾憤青一下甚至是議論老師們。習慣之后就很難改變,我每天都在努力的克制自己不要去想,但抱怨就像不受控制似地脫口而出。總而言之,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改善,換硬幣的次數也勉勉強強的降到了個位數,而我也發現了一些改變。
我開始習慣對某些煩心事忽略不計,也習慣了過濾掉班主任那些像耍脾氣似的惡言惡語,為了減少抱怨,我習慣了在學校寫完作業,車上背書回家好好放松的生活模式,這樣不反輕松了許多,過濾掉那些討厭的東西也讓我心情愉快。
在習慣了這些之后,我再次審視以前的自己,發現“抱怨”是個既費時又費力的事,低效不節能也不環保。
不得不說,在各種環境下,我們已經不知不覺的習慣了很多,有些習慣甚至是無意識的,有的習慣會帶來很重的負擔。如果我們有時間,就應多審視自己的習慣,當你習慣了改變生活,改善自己之后,你會發現生活可以很輕松,很簡單。
關于以習慣為話題的議論文2
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德國人,喝醉了酒,搖搖晃晃,為手里的空酒瓶子尋找垃圾箱;找到后還仔細看一下垃圾分類,再把瓶子放進去……一個酒鬼能做出如此的舉動,這就是習慣的巨大力量。
怎樣培養自己的好習慣?首先需要檢查一下自己,反省一下自身的一些壞習慣。你是否留意到有的同學在樓梯、走廊上追逐打鬧,高聲喧嘩、旁若無人,這種行為既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秩序,又帶來了很多安全隱患。這種景象與周圍的環境是多么的不和諧,這里面有你的責任嗎?你留意過周圍同學的語言嗎?那脫口而出的臟字是不是很刺耳?這里面有你的聲音嗎?你對老師、長輩禮貌嗎?你對同學友善嗎?你今天讀書了嗎?作業你認真完成了嗎?……
千萬不要以為這些都是尋常小事,我們的校園里、教室內每天都有很多的老師同學在辛勤地勞動,當你隨手扔下一片紙、塑料袋的時候,想到過他們的辛勞嗎?把紙片、塑料袋扔到垃圾筒里去,只是舉手之勞,說到底這是個習慣問題。如果人人都養成好習慣,校園會是多么清潔、美麗。
我們應當不懈地培養好習慣,用我們的優秀行為感染周圍的人,影響周圍的人。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讓我們習慣性地去學習,去讀書、去思考,習慣性地去認真做事情,習慣地友好待人。當你養成了好習慣,在人們的眼中,你就會顯得很優秀。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祝愿我們每個人都能養成好習慣,成就好人生。
關于以習慣為話題的議論文3
一個人擁有了一個良好的習慣,會使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會使一個人終生受益無窮。我就有一個使我受益的好習慣——早上聽讀英語。
記得三年級剛學英語的時候,我的口語能力很差,我不想讀課文,可一看到班里的同學比著讀課文的時候,我也想與他們比試一下,于是,我在心里暗下決心:我一定要超過他們,從那時起,我便開始了早上聽讀英語。
每天早晨我都起得早早的,先將錄音完整聽一遍,在腦海里有了印象,然后再模仿錄音讀一遍,遇到不認識的單詞,就在大腦里努力尋找記憶,這樣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我養成了早晨聽讀錄音的好習慣。還記得一個清晨,我發燒了,感到渾身無力,但我一看聽讀英語的時間馬上就要到了,我想,我一定要振作起來,堅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廢,否則英語成績還是會下降,想到這,我艱難地從床上坐起來,又拿起課本讀起來……漸漸地,書本中的內容我都熟記于心,口語能力也提高了,富有了情感,我的信心倍增。
又是一堂英語課,老師踏著輕快的腳步走進教室,只見她把茶杯往講桌上一放,拿起英語書,在我們面前晃晃,親切地說:同學們,今天我們要進行一次英語比賽,看誰讀得“let’talk”好,聽了老師的話,同學們都歡呼起來,我也勁頭十足,只見同學站起來,就晃著腦袋讀起來,每個字母都是那樣清晰、那樣圓潤,讀完后,大家都為他鼓起掌。
緊接著第二個、第三個同學,看著大家這樣高的勁頭,我也舉起了手,老師看見了,眼睛里流露出喜悅的目光,馬上叫起了我,我拿起課本,看了一眼老師,馬上投入到課文中去了,我不緊不慢把每一個字母都清晰地吐出來,遇到不會的詞,就努力想前幾天讀的內容,過了一會,我總算把整篇文章富有感情地讀了下來,老師向我投來了贊許的目光,帶頭鼓掌,同學們也隨之熱烈地為我鼓起掌來。在掌聲中我激動極了,我想,能有今天的朗讀水平,完全是靠自己養成了一個聽讀英語的好習慣,今后我一定要堅持下去,讓自己受益更多。
同學們,良好的習慣要從小培養。讓我們都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讓自己受益終生吧!
關于以習慣為話題的議論文4
那天中午,我和幾個小伙伴在玩“八仙過海”。班中的肖翰陽,就是那個肖大塊頭,玩起了“單指撐尺”,從左到右,一路炫耀。忽然,“啪”,米尺像是被磁石吸引一般飛窗而過,摔碎在附一樓的樓頂。大家靜下來,齊刷刷把頭伸向窗外,聳聳肩,無可奈何。“大塊頭”這時猶如一只被風臘的老鴨,掛在窗口。腸子都悔青了的肖翰陽一臉委屈任由大家嘲笑。唉,我心善良啊,看不得人家難過。中午我跑到文具商店又買了一把和上次一摸一樣的米尺。由于時間不長,老師上課時似乎都沒發現米尺的更換。
但是,你想想啊,我的那些同學,都是“狗肚里盛不了四兩香油”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好習慣需要慢慢養成。
記得那是三年級,我在徐州市青年路小學讀書。“咔!”“呀!班里的教學米尺斷了!”陶同學大喊。同學們紛紛圍攏到講臺前,盯著那位不知所措的同學七嘴八舌起來。“快去告訴路老師!”班長發話了。幾個班干部屁顛屁顛向老師辦公室跑去,后悔的李同學把米尺撿起來,臉紅紅的,眼淚都快掉下來了,試著對接,終究不能成功。誰都知道,迎接那位同學的將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暴風雨”,我為李同學捏了一把汗。
下午就有路老師的課,她是一位喜歡用米尺指題、敲擊課桌的嚴厲的班主任。怎么辦?怎么辦?我靈機一動,買一把一摸一樣的不就“瞞天過海”了嗎。說干就干,中午我就花了2塊錢買了一把米尺放在了教桌上。老師就是老師,下午的課上,我們這一切都被老師知道,他表揚我為班級著想的同時,也批評了那位李同學不細心。做好事,受表揚,那個事可比蜜甜吶。
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是爸爸媽媽教我要養成的好習慣。
好景不長,沒過多久,米尺又遭遇不幸!的家伙。沒隔一天,知道來龍去脈的路老師非常隆重地表揚了俺,說俺幫助別人不惜代價,肖翰陽理應把尺子錢給俺,云云。俺被夸得有點暈暈的。
幫助他人是我的好習慣。好習慣伴我一起成長!
關于以習慣為話題的議論文5
在一次諾貝爾頒獎典禮上,一位記者問一位獲諾貝爾獎的老者:“您認為你在哪所大學,哪個試驗室里獲得的收獲最大?”老者的回答卻出人意料:“在幼兒園里。”原來這位老者在幼兒園的時候,通過老師和小朋友的幫助,養成了樂于助人、誠實勇敢的品質,良好的作息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這些為他將來登上諾貝爾獎領獎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老者一番真摯的話語,使我認識到:好習慣終身受益。
但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青少年和家長卻不大重視這一點。許多青少年為了考上重點高中、大學成天拼命學習;家長為了讓孩子早日成龍、幾乎包辦了所有的家務。這樣下去,即使孩子真正能考上重點高中、大學,但由于從小沒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能自理,離開父母后無法適應新的學習環境而影響他日后的學習和生活。?
篇5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專門提及合作學習,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
合作學習認為:教學過程是一種復合性活動,它應包括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師師合作三個方面。而語文教學的自身特點使它深深根植于這三點,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和多種學習方法的運用,合作教學的特殊性和優越性已在自身實際教學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現就合作教學談一下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師生合作應該作為語文合作學習的主要內容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作為教的主體,學生作為學的主體,兩者地位應該是平等的。教師必須通過一定的教學媒體,采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向學生傳輸教學信息,改變以往獨白式的講解和答案唯一的教學方法,通過加強師生合作與對話,擴大探索問題的交談和討論范圍。此外,古人云“君子愛人,必教之以其方”,教師也應該向學生“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語文教學的內涵豐富,外延廣闊,其浩如煙海的知識絕非教師在課堂的45分鐘之內所能講完的。既然“語文的功夫在課外”,那么,教師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合作是解決語文教學中一些重點和難點的有效途徑,比如學生從課本上學了李白的《將進酒》后,可以在課下再找一些李白的詩,用學生自己的思維和方法來欣賞、品評,遇到不懂的問題還可以和教師探討。這樣,教師也增長了更多的知識,同時也對學生的掌握情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兩者之間就形成了一種良好的教與學的合作關系。
二、生生合作是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各項能力的關鍵
目前語文教學所普遍提倡和采用的互動方式主要是師生之間的雙邊合作,至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則并未受到廣泛重視。生生合作實際上是教學活動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合作學習把生生合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種十分重要的互動方式來加以科學利用,充分開發和利用了教學中的人力資源,為教學過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感應電流方向——楞次定律”一節,每三人一組,每組備有原副線圈各一(外面有明顯的繞向標志)、導線若干、靈敏電流表、電源、電鍵、滑動變阻器,然后教師發下實驗用的講義,重點指出以下幾點:
1.什么是原電流、原電流方向、感應電流、感應電流方向?
2.原電流與原電流磁場的方向由學生自己控制。
3.每次實驗時應明確其磁通量的變化情況。
4.感應電流方向由靈敏電流表指針的偏向測出,教師應重點指出,電流從哪一端流入,指針就偏向哪一端。
5.在測出感應電流方向后,畫出副線圈中的感應電流磁場。
6.根據作圖結合實驗中的具體條件,找出感應電流磁場與原電流磁場方向間的規律。
7.在實驗小組內相互討論總結出規律,先用自己的語言寫出文字結論,然后再與課本對照,并找出楞次定律中的關鍵字句。采用這種方法比傳統的講授法課堂效果能提高35%。
四、優化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如“閉合電路歐姆定律”一節,讓學生用已有的E=U+U’、I=U/R 知識自己推導出I=E/(R+r),這樣記憶深刻、理解透徹。因此要在汲取各種教學方法精化的基礎上,大膽構建適合本校本班教學實際、能真正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多種教學模式,并進行優化組合,絕不拘于某一種教學方法,更不要機械地照搬某種“最佳”教法。
五、優化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使得課堂教學效果完全不同。我認為,現代化的課堂教學要采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幻燈投影、實物投影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大課堂密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總之,優化物理教學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隨著優化物理教學過程的實現,必將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物理難學”也將成為歷史,提高物理教學質量也就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了。
鑒于語文知識的大眾化和普及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并從中提出問題;這些問題提出后由學生在小組內部先討論解決,小組內部不能解決的,各小組之間交流解決,如果還不能解決,再提交給教師,師生一起來討論解決。在這種探索、研究和交流的小組合作活動中,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彼此爭論、互教互學、共同提高,既充滿了溫情和友愛,又充滿了互助與競賽。在小組中,每個人都有大量的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傾聽他人的意見,使學生有機會形成良好的交流技能。當學生們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時,他們學到的就會更多,學得也就更加愉快,從而使他們的探索能力、創新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團隊精神、獨立進取的品格和合作交流能力等都得到相應的提高。
三、師師合作將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理論水平
合作學習還將師師合作作為教學的前導性因素納入教學系統,擴大了教學系統的外延,并將之視為教學過程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可以在全校建立教研組、年級組集體備課制度,通過教師與教師之間就所教授內容的互動,教師之間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實現思維和智慧的碰撞,從而產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觀念更加科學和完善,有利于達成教學目標,并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理論水平。我們根據當地的情況,實行了聯合教研的方法,幾個鄉鎮相同學科進行了合作,加強了交流,有力地整合了資源,效果尤為突出。
四、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相合作是語文教學不斷提高的突破口
篇6
一、關于藝術品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幾種認識
藝術品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關系問題,歷來飽受爭議,概括起來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強調藝術品的民族性,認為藝術應當重視中的“異”,即本民族的獨特風格;另一種觀點強調藝術品的世界性,重視中的“同”,認為只有被世界認可的藝術作品才稱得上優秀的藝術作品。筆者認為,兩種觀點雖各有道理,但也有不足之處。首先,一味強調民族性的“異”,并不能表明其“異”的優秀;同樣,過分強調世界性的“同”,又忽視了藝術品本身。應該說,民族的未必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未必是優秀的,只有民族中的優秀作品,才可以經久不衰的立于世界之林。
二、藝術作品的民族性與世界性
(一)帶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品在世界中的地位
不可否認,民族特色是藝術品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屬性,特別是在世界一體化進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作品的民族性更顯的尤為重要。
1、民族性是一種獨有的創新形式。民族一詞非漢語所固有,是約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從日語中借來的。斯大林曾明確地指出:“每個民族……都有為其它民族所沒有的特殊性”。荷蘭地處“潮濕的三角洲……地平線上一無足觀,空中永遠飄著一層迷蒙的水汽”,于是荷蘭繪畫的色彩美妙細膩,濃厚而豐滿。而“意大利……輪廓整齊的女子……令人想起希臘的雕塑藝術”。可見,不同環境所產生的藝術風格是帶有各自獨創性特點的。
2、創新并不意味著優秀。奧地利藝術史家李格爾認為,藝術沒有高低等級的分別,在一個特定的時期中,藝術作品“從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的轉變是單一的向前發展”的,而非“高峰和衰落的演替”。優秀作品的評判標準被消解了,我們方才提到的民族性能否作為一種獨有的文化形式躋身于優秀之列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首先,藝術創作者與藝術欣賞者對藝術作品感受的差異決定了一件藝術品在不同觀者心中地位的不同;觀念改變導致對同一件藝術品價值定位的差異。從這個角度,筆者認為,藝術家追求和表達個人情感遠比追求社會認同重要。
其次,民族性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廣泛,法國史學家兼批評家丹納在《藝術哲學》中通過對拉丁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的對比分析,闡明了環境和種族之間不可小覷的關系。
再者,所謂民族性是一種獨有的創新形式,是本民族相對于其他民族而言。在這里,我們要對“創新”重新下一個定義:從再常見不過之中生出的優秀民族作品,是民族范圍之內的優秀,也是世界范圍內的優秀。隨便拿其他民族的東西放到本民族的圈子里來,是相對本民族而言的創新,但是世界范圍內,并不見得優秀。所以,盲目求新的做法是不值得傳播和推廣的。
(二)世界范圍內的優秀藝術作品
既然民族性是一種獨有的創新形式,而創新并不意味著優秀,評判優秀的標準雖然多樣卻又相對穩定的存在,如此說來究竟什么樣的藝術才稱得上是優秀的藝術作品,什么樣的作品才最穩定客觀的接近絕大多數優秀作品的判斷標準呢?
1、優秀的藝術是民族內的優秀。常言道,“藝術無國界”。優秀的藝術可以在本土之外的各個地方生根成長,那么,什么是優秀的藝術?筆者認為,優秀的藝術作品首先必須是在本民族范圍內的高水平作品。藝術作品風格的多元性決定了它們的不可比較性,不同民族的藝術作品在其本土會產生相應的為本土居民普遍認同的評判標準,這個認同兼備了技巧和思想形式,所以,對本民族作品最具說服力的評判形式應該存在于產生這種藝術的民族本身。
2、優秀的藝術為大眾普遍認可。世界上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有其相應的支持者,然而“每個人在趣味方面的缺陷”,會“由別人的不同的趣味加以補足”,這就意味著,“與藝術家同時代的人的批評即使參差不一……也不過是暫時的現象,最后仍會歸于一致”,而這個一致便是為大眾普遍認可。梵高畫作在其生前沒有得到人的認可,但后來“別的時代”卻承擔了“把懸案重新審查”的任務,并“得出一個相當可靠相當合理的意見”,使我們“很有根據很有信心的接受”。
一個觀點需要澄清:是否帶有民族特色的藝術更容易發展成優秀的藝術。筆者以為不然。創新并不意味著優秀,而民族的并不就為大眾所喜歡,反之為民眾所喜歡的藝術則更容易發展成共同認可的(民族的)藝術,其穩定性遠遠超出了一代甚至幾代人的審美范圍。民族性具有滯后性,即大眾意識反作用于民族心理并推動其發展變化。受經濟、科技、民族融合等一系列因素影響,絕大多數民眾喜好并不全然代表定義上相對滯后的“民族性”。
優秀的藝術應兼備技巧性和思想性,二者相輔相成。在油畫傳入我國的第一階段,畫家們的審美趨向必是技巧性的、“非民族”的,當它與本土文化融合,一種新型藝術隨之誕生,它來源于外族,成于本土,是本族獨有的藝術形式,同時會形成本民族精神氣質契合的評價體系,根據評價體系再選出的優秀藝術作品,才是優秀的藝術。筆者認為,“本民族的藝術作品比非民族的藝術作品更容易發展成優秀的世界藝術”的說法本身還值得商榷。”
三、總結與展望
篇7
在作文庫這么長時間以來,雖然很多時候想著是為了自己的愛好,為了自己的寫作夢而堅持著,可是,更多的時候,還是想著能夠給自己多掙點零花錢。
所以,每當自己窮到走投無路的時候,總會想到來作文庫解解自己的燃眉之急。可是,作文庫得到的稿費并不是很多,我想他的重點也并不是為了讓人發財,而是讓那些愛好寫作的人,能夠有個平臺來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變成鉛字文,而所謂的稿費,只是一種獎勵罷了。所以所謂的零花錢也只是零花錢而已。
可是突然間收到稿費翻倍的事。心里還是很高興。小東西只要翻了倍還是很可觀的。所以也在心中暗暗的告訴自己,一定得好好努力寫作文。爭取在年底讓自己的零花錢也翻倍。
篇8
一、閱讀為基礎,厚積薄發
許多初中生的寫作興趣都是從語文文本解讀中開始萌芽的。教學文本中那些深刻的人生感悟、生動的語言描寫、形象的修辭手法,都會讓學生著迷,為此產生寫作的欲望。在語文文本教學中,應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寫作觀念,根據本文解讀感受及時書寫自己的見解,這種真實的閱讀體驗最能打動人。要想處理初中文本解讀和寫作的關系,必須做到多讀書,只有多讀書,才能寫出好文章。
在現代語文教學中,初中生有一個通病那就是怕寫作文。很多學生都不知道該怎樣寫作。里面沒有內容是寫作的最大阻礙。沒有東西可寫,自然沒有興趣可言;搜腸刮肚,自然寫不出精彩文章。這個時候可以看出學生對語文文本解讀的力度還不夠,這個時候老師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語文文本能力的培養。
只有對文本廣泛的積累,才能在寫作的時候做到胸有成竹。如何幫助學生突破作文中的這一瓶頸,有效的途徑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多讀,多積累。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深刻解讀文本,引導學生學習“雪地捕鳥”過程中形象的動詞和生動的寫作手法以后,讓學生模仿文章中形象生動的句子進行造句。從而掌握那些修辭手法,并運用于寫作當中。正所謂厚積而薄發,文本吸收得越豐富那么寫出來的東西就更吸引人。在教師的正確指引下,學生一定能寫出好的文章。
二、在讀中悟寫,讀中練寫
初中語文文本是開啟學生閱讀和作文之門的鑰匙。在新課改的今天,語文教學文本更加豐富多彩,加入許多新文章的教材更具有吸引力,蘊含著不少寶藏啟迪寫作。在語文文本解讀的過程中可以切合文本加入寫作指導并加以訓練,這樣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就能有所收獲。
在文本分析的時候,分析文本的遣詞造句,分析文本的構造與中心思想。
在課文學習中找到正確的寫作方法。老師可以根據文本的題材讓學生進行仿寫,讓學生把文本閱讀和寫作方法相結合并付諸實踐。可以根據文本內容的特點進行仿寫,也可以從文本結構方面進行仿寫。在體會文本思想以后進行寫作訓練是再好不過了。如在課文學習中學習了精彩的語言就及時進行語言的仿寫訓練寫作;文章在留白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后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對接近學生認知水平和接近生活實際的課文進行摹寫來訓練學生的布局謀篇和構思能力。
如學習了朱自清的《春》讓學生仿寫《秋》,學習了《聞一多先生的想和做》也讓學生來寫《我的想和做》等,學生一般都能夠摹寫出較好的作文來;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寫作手法、精彩語句作評點來提高學生的作文鑒賞能力。通過尋找和把握這些契機,適時進行寫作訓練,使讀寫有機結合。
三、閱讀積累決定寫作的思想高度
語文文本解讀的程度決定了寫作的程度。初中生語言蒼白無力,思想膚淺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要想讓寫作思想有深度并不是一時能提上來的。在初中語文文本教學中,要通過學生對文本的深刻認識從而知道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思想價值觀,讓學生得到思想的熏陶,從中獲得正確的是非判斷力,在邏輯思維中學會分析問題。深刻對語文文本的解讀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思想。因此在文本教學時,讓學生得以感悟,并且通過思想的感悟進行寫作拓展,才能寫出好的作文。
良好的文本解讀能力是寫作的基礎。相反,寫作能力可以促進文本解讀能力的加強。寫作能力可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重新體驗各種感情,在閱讀相類似文本的時候,會讓學生在情感上與作者達到共鳴,從而更加容易理解文本。寫作能夠促使語言能力的提高,這種能力提高以后,再次解讀文本的時候,有助于思維能力的提高,對文本解讀有很大的幫助。在初中生寫作能力提高的同時,也會自覺去閱讀更多的文本、解讀更多的文本。所以在語文文本教學中,要做到讀和寫的有機結合,才能提高語文的專業素質。閱讀和寫作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處理好這兩者的關系。
篇9
Fall, although there is no spring so vibrant, so busy, no summer without winter so pure, so quiet, but it gave us the food and fruits, let us to live on earth.
Autumn, the paddy field a golden, like a golden sea, autumn wind blowing gently, gently stroked the golden rice, the rice as active children dressed in golden danced on the big stage, in a calm sea immediately once more the golden waves.
Autumn, the orchard emanate light fruit, the trees, big and small, yellow pear on the branches shook his body, as if to say: "we are mature, pick me first!" Another one said, "pick me to first!" "Pick me first!" "Pick me first!" ...... Pear quarrelled twittering in the branches. Look at the apple more lovely, waiting quietly on the branches of the farmer uncle to pick them, the farmer uncle came, and said: "these apples are big and round, it must be very delicious!" The apple listened to farmer uncle praise, very embarrassed, like a timid girl, face was red with shame. Gold and silver crystalclear grapes hanging on the fence, mouth water as soon as you see, of course, me too...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I like the lovely and beautiful autumn.
一年四季,有鮮花盛開的春天,有綠樹成陰的夏天,有鮮果飄香的秋天,有白雪一片的冬天。你喜歡春天?夏天?秋天?還是冬天?不過我喜歡的是鮮果飄香的秋天。
秋天,雖然沒有春天那么生機勃勃,沒有夏天那么熱鬧,沒有冬天那么純潔,那么安靜,但它給我們帶來了糧食和水果,讓我們可以在人間生活。
秋天,稻田里一片金黃,像一片金色的海洋,秋風輕輕吹過,輕輕地撫摸了一下金色的稻子,稻子們像活潑的孩子穿著金色衣服在大舞臺上跳舞,風平浪靜的海洋馬上蕩起了金色的浪濤。
篇10
I love to eat bones to it, it will be a piece of a piece, a short period of a short to chew. After it finished eating bones, will be barked and called several voice, as if to say: "small host, thank you."
Whenever I go to school, she will always send me a little way, until I pretended to be angry hit it two or three, it quietly ran home. It not only can drive me to school, also like to race with me, very fast, sometimes, left me for a long walk. At ordinary times, it seems very timid, but when he saw a stranger, but not brave to open eyes of a stranger's every move, also called out when key,
It is really a clever and loyal dog!
When I come home from school, but a dog is the most happy time. As long as the dog at home, I'm on my way home from school to home some way can always see the dog at the door waiting for me. It saw me, will be shaking his tail to me on the way to here. And then bouncing around after my people predecessors. So clever dog can not likable?
I wish to raise the dog to the white white fat, because it's so cute.
我喜歡的小動物是一只小狗,它全身長滿白色的毛,像一團棉花糖;眼睛是圓溜溜的,像兩顆寶石;耳朵是半圓形,鼻子是黑色,尾巴短短的,很可愛。
我給它愛吃的骨頭,它會一塊一塊,一小段一小段地啃。它啃完骨頭后,就會汪汪地叫幾聲,好像在說:“小主人,謝謝你。”
每當我去上學,她總是會送我一段路程,直到我假裝生氣打它兩三下,它才乖乖地跑回家去。它不但會送我去上學,還喜歡和我一起賽跑,跑得十分快,有時,把我落了一段路程。平時,它看起來很膽小,但看見陌生人時,卻又不失威猛地睜著雙眼緊盯著陌生人的一舉一動,關鍵時還會大聲叫,
它真是一只機靈又盡忠職守的小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