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教師推薦信范文

時間:2023-03-16 18:40: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自主招生教師推薦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自主招生教師推薦信

篇1

你們好!

我叫XXX,是參加貴校自主招生的考生XXX同學的XX教師。我在本校從教已XX年,曾帶過XX屆高三畢業生,教過眾多考上XX大學、XX大學等名校的學生。現在借今年自主招生的機會,我向你們鄭重推薦一名具有藝術特長、品學兼優的學生——XXX同學。

XXX同學是我最早認識的幾個文科特招班的學生之一,作為XX課代表,平時與我自然接觸較多,從高一到現在,她不僅收發作業及時、負責,工作積極主動,一絲不茍,還經常向我反饋教學情況,成了我工作中名符其實的好助手。記不清誰說過:把簡單的事情做的盡善盡美,就是不簡單。我認為,用這句話來形容課代表最貼切。

她學習勤奮,屬于“不用揚鞭自奮蹄”的那種學生,自律性很好。而且好看書、聽課、完成作業善于思考,見別人未曾見,給人意外的驚喜。譬如:在高二上學期學選修二時,她就發現 “XX”中介紹XXX的一段話中“18XX年”有誤,因為XXX出生于XXXX年,他不可能未出生就大學畢業。經她一說,我也為堂堂的人教社出現這樣的印校錯誤感到震驚。之后她還查閱了網絡資料,是“18XX”誤印為“18XX”了。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雖然她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優異,但她治學嚴謹,求真求是,勤于思考,不因是教育權威部門編寫的書就輕信,具有優良的學習秉性。我相信,以此優秀品質為基礎,將來她一定會有所作為。

其實,讓我全面認識XX同學的不是XX考試成績優異,而是XX年元旦迎新晚會上她一曲《XX》令我聽的如癡如醉,那種悲愴悲壯夾雜著悲憫的傾訴方式,流淌于她內心的豐富情感和善良本性,當然會感染人,令人難以釋懷遺忘。后來聽說她二胡過了X級,為此吃過不少苦,讓我心里為她驕傲,還生出些許敬意。

總之,縱觀XX同學高中學習階段的表現,她不愧為是一個純樸善良、勤于思考、學業精進、素質全面的優秀學生。以上所言,可能掛一漏萬,還望海涵。作為她的老師、我衷心祝愿她能把握機遇,爭取為校爭光,打牢服務社會、造福于民的基礎,同時,我也熱切期望你們看了我的推薦信,給她一個參與選拔的機會,實現她到心儀已久的學校深造的美好愿望。

篇2

【關鍵詞】招生考試制度 改革 研究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0-0164-02

我國目前處于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轉型的關鍵時期[1]。但是,在國內大部分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固化的招生管控與考試機制中,均無一幸免地陷入路徑單一的境地。招生考試機制作為建立健全高效人才培養機制的主要構成部分,對于高等院校教育效能的踐行與人才培育目標的達成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當前,研究生招生考試制度變革已步入重點階段,而且體現出下述趨勢:立足于招生計劃管理層面而言,更為注重調整與健全招生計劃分配方法,健全整合招生架構;更注重加強招生計劃的能動性,盡力滿足政府戰略需要。在這一新形勢下,本文認為我國研究生招生制度可嘗試從以下路徑進行改革。

一、擴大高校研究生招生自

對于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育而言,自行決定招生的數量與招生的專業,依據本學校的特點自主招錄相對應的人才是高校提高教育成效的基礎與保障。回顧國內研究生招生變革的整個過程,持續探索先進、合理的招生模式的過程也恰是高等院校自主招生權利逐步增大的過程。分步驟、有計劃地給予高校更寬泛的自力,會讓高校在招生過程中全面發揮自身的功能,有助于提高招收人才的品質。

二、注重招生制度與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

招生考試變革應當和培養目標保持一致。構建和培養目標相對應的招錄機制是深入實施研究生招生變革的一個重要目標。招生旨在培養人才,可以招錄到與培養目標相一致的學生才是科學、高效的招生。經濟的增長、社會的前進對人才的要求是多元化的,各種類型的學生本身的潛能也存在程度不等的差異,一些學生適宜進行專業方面的深層次探究,一些學生適合處理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為此,不管是招生制度的變革或是考試內容的變革,均應重視經濟社會的需求與考生的差異性,應當讓滿足社會需要的各種人才均得到進一步學習的機會。

三、改革研究生入學考試環節,重點強調復試環節改革

研究生招生考試在“改革初試、強調復試”的變革準則指引下,將來會更加重視測試工作對考生基礎共性水平、整體素養的測試功能[2];了解學生職業技能、職業知識、專業素質、處理實踐問題的潛能等狀況將更倚重復試環節。在變革過程中,應當整體協調好初試與復試,一方面讓兩個環節的自身功能得到全面發揮,另一方面注重初試和復試的互相促進,讓其形成“1+1大于2”的效應。在增大復試比重方面,應當注重下述幾點:

第一,復試工作一定要力爭“三公”,流程公開,過程標準。復試人員應該具有過硬的基礎素質,有較強的自控意識,而且有很高的學術判斷水平。引進監督體系,對復試環節加以全方位監督,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處理。

第二,專業科目考試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初試環節的自主命題考試,另一個是復試環節的專業課測試,可適度抬升困難程度,提升開放性題目所占比重,測試學生職業素養和是否具有以創新性理念與方式剖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面試環節也應當測試筆試環節無法體現的團隊合作精神、實踐能力等進行學術探究不可缺少的素養。

第三,增強對復試環節考試工作者的培訓力度,明晰其的權責,制定健全的追責制度,確保復試環節命題內容不被泄露。如此,利用先進化與高效化的復試舉措,增強對復試的管控,來提升招生品質。

四、建立具備特長人才的選拔綠色通道

高等院校針對擁有某個方面特長與擁有培養潛能的學生,可構建和運用推薦制,由所就學院校或者教師加以推介,也可以自己推薦,招生部門運用規范而多樣的考評舉措,重視審核推薦人員的推薦信與表現學生特長的資料,應當組建考評小組,在創造性思維、整體素養、培養潛能、知識掌握程度等方面對推薦對象加以全方位的科學的評定,使具有特長的學生利用此種特殊的途徑招錄為碩士研究生,為研究生教育選拔多樣化人才拓展嶄新途徑。

五、結語

促進研究生教育發展是政府發展策略的內在需要,同時是教育領域發展的必然要求。而在研究生教育中,招生工作是第一個環節,是源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一致的招生機制為研究生教育把控“入口關”,對研究生教育長期、穩健發展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總而言之,研究生招生機制變革事關諸多方面,我們一定要盡早健全研究生招生機制,讓人才選拔工作更科學、更高效,為政府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謝靜,盧曉中.我國研究生招生制度60年嬗變――基于歷史制度主義的視角[J].大學教育科學,2014,(04):70-75.

[2]張玉輝,鄭直.我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設計思路探析[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5):104-108.

篇3

【關 鍵 詞】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自2004年以來,普通高中新一輪課程改革在全國各地紛紛啟動,著力于從本質上改變一考定終身的應試教育現象,打破其長期的主導地位,建立并發展真正符合素質教育的課程指標與課程體系,遵從國家立德樹人的基本概念,將高中生培養成既具有良好道德修養、兼顧科學文化知識的綜合素質全方位人才,綜合素質評價應運而生。

2014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進一步規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并將其作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隨后教育部下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規定了綜合素質評價的主要維度,即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五方面反映學生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注重考察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我國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對傳統招考制度的重要突破和全新舉措,是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評價手段。近年來雖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評價實踐中還存在著評價實施困難、評價指標不完善、評價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缺乏、誠信問題嚴重、應付現象明顯、評價與教學脫節等問題。

目前,高中學生綜合素質價改革正在全國迅速展開,在這樣的形勢下,全面而深入地分析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的現狀,發現其中存在的不足與弊端,對于及時解決評價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完善并深化招考制度改革,推進素質教育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國內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研究現狀

(一)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及制度研究方面

蔡敏在《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現狀、問題與對策》(《教育科學》2011年2月第1期)中闡述了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現狀:政府行政手段成為推動評價改革的主要力量,評價內容維度出現一致化趨勢,評價過程體現多元主體參與,評價方法顯示多樣化特點等方面,存在著理論研究欠缺,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尚不完善,相關培訓不足,實施者缺乏必要的評價知識與技能,誠信問題突出,綜合素質評價出現結果失真,敷衍現象明顯,評價實施過程過分注重表面形式,評價目迷失,評價與教學之間沒有建立應有的反饋鏈等諸多問題,提出要改進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應在科學建構評價指標的基礎上,輔助以各層面的專業性評價培訓,完善監管機制,全面了解學生所學所長,注重評價的反饋育人功能。

張杰、李晗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應用》(《教育與職業》2014年第3期)中提出了運用德菲爾法和專家咨詢法構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①基于這種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評價一組學生的綜合素質,并進行驗證,為綜合素質評價指標的確定提供了新的評價思路和方法。鄧志勇在《構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策略研究》(《教育測量與評價》2010年6月)一文中,以重慶市北碚區構建綜合素質評價的保障系統為例,建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三級實施體系,三峰誠信體系,多元督導體系與多元導航體系,②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保障提出了新的發展模式。

(二)綜合素質評價的問題與反思方面

朱志平在《綜合素質評價:經驗、問題與對策》(《基礎教育課程》2013年4月)中提出評價工作缺乏自主意識、保障機制、誠信氛圍及系統思考。高凌飚在《綜合素質評價反思》(《基礎教育課程》2013年4月)中提到綜合素質評價不適用功利性目的。

李寶慶等在《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問題及改進》(《教育發展研究》2012年10月)一文中闡述目前各地綜合素質評價部分指標不合理,會增加學生負擔,導致新的方面教育不公平;各地評價標準不統一;等級評價過程繁雜,操作難以保證客觀公正等問題。

王敏勤在《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虛化現象及對策研究》(《考試與評價》2009年10月)中提出,普通高中學生搞綜合素質評價在很多學校存在著實抓德育與虛搞評價的不合拍現象,即重視評價體系的甄別功能,忽視其導向功能;學校的德育運行體系與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不接軌;學校的評價指標與綜合素質評價指標不接軌。

羅祖兵《分析式綜合素質評價的困境及其突圍對策》(《教育科學》2014年10月第5期)一文中明確表明造成當前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諸多困難的問題,表面看是技術原因而實際上是思路問題,提出突破分析式綜合素質評價應用綜合式思路應對。在其《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的矛盾探析》(《考試研究》2012 年第5期)描述了高中綜合素質評價易產生的三種矛盾:實踐操作性與指標模糊性的矛盾;發展功能與甄選功能的矛盾;主管部門主動與學校被動的矛盾,并對其做出了概述性分析。其曾在《關于將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考體系的思考》(《課程?教材?教法》第31卷第12期2011年12月)一文中,對高中綜合素質評價是否應該被納入高考做出了深刻的反思,并對其利弊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對現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使用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三)我國其他省份綜合素質評價開展現狀

管光海在《浙江:從常態化走向有質量的實施》(《人民教育》2014年6月)一文中說到,浙江省將項目測評與紙筆測試相結合,引導實施方向,建構了以動手項目制作為代表的綜合素質測評和以紙筆項目測試為代表的會考相結合的信息技術評價體系,并通過信息技術轉化,將結果用于招考改革之中。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通過電子信息技術測試(內涵日常實踐活動和配套項目設計)旨在引導學校在日常積極開展學生實踐的同時,通過配套項目設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金付栓等在《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現狀――以北京市延慶縣為例》(《北京教育學院學報》第27卷第4期)得出的結論是:初中綜合素質評價對學生全面發展有一定的效果,但存在人為因素多、保障制度不完善、費時費力影響工作、應付形式多、評價結果缺乏及時性、易造成學生心理壓力等問題,對考量現階段綜合素質評價具有實際意義。

孫彩霞在《區域間高中綜合素質評價標準的比較研究》(《基礎教育》第11卷第1期)一文中,運用比較研究法對比以重慶為代表的西南地區綜合素質評價標準和以浙江省為代表的東部沿海地區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明確目前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認識仍存在混亂的問題,評價標準在情境化的認知與理解過程中需不斷調整,執行環節要考慮具體空間的現實需要與可能等問題。

林瓏等在《中小學綜合素質評價中的問題及對策――對福建省中小學的個案調查分析》(《中國考試》2009年第4期)中提出的評價內容的片面性、評價主體愈識與能力的缺失、評價方式的模糊性等,現今也是經常出現的問題,對現階段綜合素質評價具有指導意義。

二、美國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在美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作為一種標準,為高校錄取提供評判參考。美國沒有綜合素質的專項測試,往往通過申請材料確認學生是否達成進入大學的入學條件。

(一)監管部門與機制

美國高校招生起決定作用的是高校獨立的審核部門,利用校友會對申請人進行就近面試考察學生綜合素質,同時申請者還必須提供有考試服務中心和高校測試中心提供的SAT或ACT成績。

誠信與監管機制方面,除了美國本土的信仰文化與自覺遵守外,多主體參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申請人的信息真實性。還有一點,不得不提到美國完善的信用機制。在評價過程中,高校有權對弄虛作假者做出退學等相應處罰,并記錄信用局檔案,影響個人信用報告產品的信用度。③

(二)評價構成

完整的申請材料包含入學申請和附件材料兩部分。如世界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的入學申請及備選材料包括短文(想讓高校了解自己的自薦書)、中學報告、中期學校報告、兩份教師推薦函、備選知情人推薦意見(可以是校長、議員等的推薦信)、備選才藝材料,充分公正地顯示出一個學生所具有的綜合素質。

我們可以由此了解申請材料是一種寫實性的資料積累與評判,既有反映學業結果的SAT/ACT考試,又存在平時選課和成績的中學報告和中期學校報告,不乏多人參與(教師、校長、知情人、申請人)的推薦函,可以說申請材料就是反映學生綜合素質的材料文件,涵蓋學業檢測和非學業檢測兩部分,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客觀而全面的反應學生的綜合素質。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綜合素質評價與我國有著本質的不同,沒有將綜合素質進行分解,形成一系列基礎指標進行評判,而是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總體評價,偏向材料積累與收集,更注重教育活動與課程相結合。

三、現階段綜合素質評價的解析與思考

浙江與上海作為我國深化考試與招生制度改革的試點地區,對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在地方性政策方面給出了全新的參考依據。分別于2015年4月13日下發了《關于完善浙江省普通高中學生成長記錄與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2015年2月15日下發了《上海市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兩個相關文件,并在指導思想、評價內容評價程序方面與教育部相關文件保持高度一致。而在具體的評價環節,上海注重材料收集與匯總以寫實記錄報告作為最終評價結果;浙江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分成A、B、C三等,以等級評價結果和材料匯總相結合的方式作為最終評價結果,并均已自主招生參考作為評價實質結果使用方式,表現出不同的地方區域特色。

筆者認為,在不斷深化考試與招生制度改革的道路上,“兩依據,一參考”必將成為最終的招考形式,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重要的參考標準,必然在招考中越來越重要。“高中保真、高校保用”必將成為今后綜合素質發展的核心關鍵。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應嚴禁給予打分、評等等方式呈現評價結果,具象化的材料寫實才是對評價公平而言最好的詮釋。評價目的除招考升學以外,應充分發揮評價本身育人反饋的實效性,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全面長遠的發展。而高中在做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保證其客觀性與真實性的前提下,高校應怎樣給予相應的使用標準,是今后值得深思的重要問題。

注釋:

①德爾菲法,是一種匿名的專家問卷調查法。即選擇數位有經驗的專家,為其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并將需要提出的問題設計成調查問卷進行咨詢。然后從專家那里回收所有答復意見并整理出相同意見。將不同意見的部分再次設計成問卷反饋給專家,如此反復進行直到最終意見一致。

專家咨詢法,即模擬市場法。將專家設定為市場潛在購買者,利用其知識,經驗和分析判斷能力對價格進行鑒定的一種方法。

②三級實施體系:區教委(領導系統)――區教師進修學院(研究與指導系統)――中小學(實施系統)

三峰誠信體系:從區級和學校兩個層面出臺關于評價的公示、誠信、監督、申訴和責任追究等制度,建構了“區-校”兩級他律與自律相結合、“公示-監督-追究”三峰交錯的綜合素質評價誠信體系。

多元督導體系:以綜合素質評價作為層次最高的辦學水平綜合評價的最重要參考,將單項督導與綜合督導相結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