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美英語散文范文

時間:2023-04-05 09:30: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優美英語散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優美英語散文

篇1

關鍵詞: 《圣經》 欽定版 英語文學 影響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英文《圣經》是英語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品,其重要程度甚至可以和莎士比亞的那些傳世之作比肩,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圣經對于英語書面語言和口語等方面產生的影響比莎翁的作品還要大。出于此種原因,想要全方位地了解英語文學,就必須了解圣經相關的知識。從文學愛好者的角度出發,完全沒有必要將圣經當做一本神圣的宗教典籍來研讀。曾有人大膽地斷言,正是在英國人不再盲目地信仰圣經之后,人們才真正地開始欣賞圣經的文字之美。圣經的偉大之處在于,撰寫它的人并非十九世紀那些出身名門的大學者大文學家,而是一些沒有接受過太多高等教育的普通人,這些真正意義上的普通人創造出了即使是當今最偉大的文學家也無法寫出最偉大的文學巨著。

圣經,和其他文化中傳承的經典,像是希伯來、印度、波斯、中國等國家的經文一樣,其文字本身就有無窮的韻律和美感。這些經文的原文通常為典雅的詩歌或是優美的散文,即使不作為宗教的典籍,單獨拿出來都能作為其創作年代的文學典范。閃米特人天生就具有超常的想象力,他們在尤其需要運用到這一能力的詩歌方面頗有建樹,圣經正是閃米特族天賦能力的佐證。圣經讓尚未受到很好文學啟蒙的普羅大眾了解到另外一種使用語言的方式:平實,嚴肅,堅定,而又目標明確,恰好和西方人的性格不謀而合。他們驚訝地發現,無論他們在思索什么,或是想要表達什么,都能在圣經中找到很好的借鑒。英文《圣經》在文學方面的造詣遠遠超過了它的原始版本。英文《圣經》是嚴肅的文學作品,它的文學價值遠超拉丁文版本和希伯來語版本的圣經,英文圣經是英語語言文學發展的結果。

在研究文學作品時,我們經常會說某一個作家的創作靈感來自于誰,而某一部作品中又會有另外一位作家的影子。這并不奇怪,人非上帝,沒有人能無中生有。任何一位天才作家的偉大作品都在很大程度上從前人的作品或是創作中獲取靈感。每一位偉大的作家都會從他的先輩作家身上借鑒并學到一些東西。這種做法甚至可以追溯到書面語言沒有出現之前,那時候的文學作品是通過口口相傳的形式流傳下來的。在文學世界中,一部作品越美妙,用來塑造它的時間就會越長,直接或是間接參與創作的人就越多。綜上所述,1611版本的圣經,并不是某位個人的杰作,它是好幾代人歷經幾百年集體創作的成果。

在此前幾百年中,出現過很多版本的英語圣經,但是由于現代英語形成于16、17世紀,其前身中古英語還很不規范,因此這些翻譯的版本都不盡如人意。在古英語時期,英國人使用的主要是杰羅姆于公元四世紀參照希伯來文和一些阿拉伯語版本的圣經翻譯過來的《拉丁文本圣經》。長久以來,《拉丁文圣經》一直被公認為是經典的圣經版本,被英國教會使用,直至今日,羅馬教廷仍在使用這一版本的圣經。真正意義上的英文圣經可以追溯到公元十四世紀的威克里夫版本。曾任牛津大學巴略勒學院院長一職的威克里夫學識淵博,致力于宗教和神學的研究。他將拉丁文圣經譯為英語,使英語民族因圣經真理而信奉基督,從此以后,很多宣教士以英語作為媒介,前往世界各地傳播福音。這一譯本的圣經文筆生動,充滿靈性,為英語文學的發展添上了一筆重彩。可以這么說,威克里夫的圣經是十七世紀《欽定版圣經》的基礎。該版本圣經距離《拉丁文圣經》面世有千年之久,但是英語語言的快速發展和變化注定了它不能長期為教眾服務的命運。

亨利八世時期的清教徒和宗教改革家威廉?廷代爾不顧當時教廷只允許使用拉丁文詮釋和閱讀圣經的規定,直接從希臘文和希伯來文圣經的原文翻譯了圣經。廷代爾版本的圣經使用了散文體語言,節奏有力,通俗易懂。可以說,廷代爾的圣經極大地豐富了當時的英語語言,從亨利八世時期以來的所有英語文學作品都直接或是間接地受到了廷代爾文風的影響。1611版本圣經在措辭上借鑒了廷代爾的行文風格,這種散文體大大影響了英語文學的風格。1582年在法國東北部城市蘭斯出版的羅馬天主教英文本《圣經》是直接從杰羅姆版本的拉丁文圣經翻譯而來的,1609年又在杜埃再版,這一版本的圣經被稱為蘭斯杜埃圣經。盡管這個版本是在羅馬教廷的授意下進行編撰的,但是其文字仍有可取之處,它是所有版本的圣經中最有詩歌韻律的一個版本,或者說它是圣經拉丁文版的最優美英譯版。

最終,1603年詹姆斯一世即位,詹姆斯王不喜歡當時流行的《圣經》,便任命宗教界和學術界人士開始新圣經的撰寫工作,其中便有當時的溫切斯特大主教蘭斯洛特?安德魯斯,這便是權威的《欽定版圣經》。蘭斯洛特可能是英國有史以來最為出色的傳教士,他天生口才出眾,口若懸河,通曉使用語言的技巧,深諳文字所具有的韻律美感。這種天賦使他在撰寫圣經時極為注重文字的音律和節奏感覺。作為欽定本圣經的眾多編撰之一,主教的工作非常繁重,他面對堆積案頭的如山的文字資料,慢慢地誦讀并品味其中的文字,感受它們的音律之美,從中挑出自己認為最合適的素材進行修訂和編制。此前的圣經在撰寫時,作者們只會注意到文字是否恰如其分,格式是否工整,從來沒有人注意過,圣經在被大聲誦讀時是否具有音樂般的節奏,聽眾是否會被吸引,僅僅因為其文字之美而不是因為圣經是上帝的教誨。這就是為最多教眾所接受并奉為經典的《欽定版圣經》,也被稱為《詹姆斯王圣經》。這本圣經對于英語語言和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盡管此后還有其他版本的圣經出現,但是這些版本都只在宗教或是神學上具有其歷史地位,對于英語文學的影響,沒有任何其他作品能出其左。《欽定本圣經》是英國文學史上的里程碑,沒有這部《圣經》,就沒有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班?揚的《天路歷程》、漢德爾的《彌賽亞》。許多英語作家,如華茲華斯、雪萊、夏洛蒂?勃朗特、羅斯金、湯普森、勞倫斯、奧韋爾等,都承認從該譯本里獲得過創作源泉和受到過重大影響。18世紀以前的英語文學作品更多的是描述人生的智慧。而欽定版,面世之后的作家在作品里融入了更多的和宗教相關的價值觀念和為人處世哲學。它是詩人、劇作家,甚至是政客的創作靈感和源泉。十八世紀后英國的對外擴張伴隨著其文化輸出,其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就是宗教,而圣經作為傳教的載體,跟著教士們走向世界,它擴大了基督教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用樸實優美的文字向人們傳授基督教的教義、信仰和理論,幫助英國將其世界影響力推上了巔峰。

參考文獻:

[1]楊平.欽定版圣經――一部劃時代的英語譯作.山東外語教學,2008.

[2]馬嵬.淺談《圣經》對西方文化及英語的影響.赤峰學院學報,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