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專業開題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15 16:08: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語專業開題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英語專業開題報告

篇1

1 Introduction

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possible advantages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s in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analysis.

Since early 20th century, translation studies gradually broke away from the marginal status with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empirical science. From then on, schools of thought have kept coming out and each claims its legitimacy for existence. Among these schools i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TS).

DTS approaches translation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is viewed to be a social activity having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receiving culture and for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dealt with beyond the linguistic realization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and is incorporated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My attention was first directed to DTS by its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The subject is whatever happen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spectiv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o the process of translator’s choice of strategies, brainstorming and the revision, to the final product making appearance in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 method of DTS is basically descriptive. The prescriptive tendency and the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is abandoned.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noted down. With accumulated data, some underlying truths about translation will come out which will prove to be instructive not only for theoretical probe but also for applied translation practice. I will apply this descriptive method in the case study of this thesis.

A convenient tool has been set up to conduct DTS. “Norm” is operative at every stage of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and their r

elationship as well are skeletal structure of what constitute descriptive studies.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accounted for with the help of norm.

The case taken in this thesis is the Chinese classic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Two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s are compared and observations are made in regard to thei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In this regard, my observations are limited to several aspects, I hope in-depth observation and explanation will done in light of DTS.

2 Outline

2.1 Development and major concepts of DTS

In this part I will describe Holms’ basic map of D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I will also discuss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pseudo-translation, multipl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ese, norm etc.

2.2 Methodolgy

I will in this part discuss the methodology of DTS before I apply the same to the case study in this thesis with emphasis to be placed on semiotic approach and the concept norm.

2.3 DTS in contrast to other theories

A contrast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here with the objective to find the difference of DTS from other theories such as equivalence theory and the Chinese Xin Da Ya criteria. Some advantage will possibly be shown in this study.

2.4 Case study

In this part, translation of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also translated a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will be under investigation in light of DTS. Translation samples to be quoted here will be selected at random.

2.5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bove elaboration of DTS and the case study, possible conclusion will be on the advantage of DTS in specific study of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n further research efforts will be made also.

篇2

畢業論文不僅是一項衡量學生四年所學商務英語專業知識的一個綜合性考核,也是一個增強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本文以北京城市學院英語(國際商務)專業為例,探討本科商務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的改革方式,并且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

商務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實踐能力

教育部辦公廳在2004年4月發出《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強調:畢業設計(論文)旨在培養大學生探索真理,強化社會意識,提高綜合實踐能力,是衡量教學水平,學生畢業與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教育部在2009年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中再次明確要求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選題要緊密結合生產和社會實際,難度工作量適當,體現專業綜合訓練要求”。從2010年起至今北京城市學院國際語言文化學部英語(國際商務)專業進行了相關的改革研究與實踐。結合畢業設計管理與指導實踐,作者對積累的一些經驗和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

一、高校商務英語專業(方向)畢業論文的現狀

高校商務英語專業畢業論文選題學術氣氛濃厚、重復率高。多集中于“商務談判的技巧”、“商標的翻譯策略”、“商務廣告的語言特色”等,與商務實踐密切相關的文章寥寥無幾。學生在選題上還是側重于文學和文化,沒有充分體現出商務英語的專業方向性。多數的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寫作內容脫離實際,沒有注重畢業論文的自身價值與實際意義。缺乏實證分析,不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實際問題進行研究,有的同學撰寫的內容與將來所從事的商務活動毫無關系。大多數學生都是根據指導教師布置的論文題目獨自搜索文獻、分析整理資料、缺乏了團隊協作、限制了思想火花的碰撞。如果畢業設計能夠以團隊的形式來完成撰寫必將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組織與溝通交流能力的提升起到非常大的幫助。

二、商務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改革探索與實踐

1.畢業論文改革的形式和內容。

掌握商務文書的基本知識、寫作方法、寫作技能,能運用嫻熟、得心應手地撰寫各類商務文書是衡量現代商務工作者的素質、能力的重要標準。根據我校英語專業國際商務方向學生實際情況和商務文書撰寫的難易程度,英語(國際商務)學生選擇商務報告中的調查報告(SurveyReport)開展畢業論文改革。調查報告具體要求:調查報告由2人共同完成,學生需進行社會調查、訪談或其他調研方式。要求調查報告的字數不少于5000字英文,其中含1000字中文概要,調查問卷樣卷和訪談提綱樣卷為中英文對照版。

2.行業人士進行調查報告撰寫的指導和培訓。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商務文書的撰寫規范,行文要求,專業安排了行業人士對調研報告的撰寫進行了指導和培訓。調查報告撰寫的培訓方案:調查報告撰寫指導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對調查報告的定義、結構、撰寫過程進行宏觀指導;第二部分主要講解調查報告的研究方法、資料的收集與研究、問卷和訪談內容的設計;第三部分調查報告的選題和開題指導。

3.調查報告雙導師指導的管理與監控。

畢業論文“雙導師制”指導模式是依據北京城市學院辦學目標和特色,結合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特點,通過校內英語指導教師與來自其他學院跨學科或者行業的合作導師“雙導師”聯合指導,重點實施理論學習環節、調研環節、理論與實踐整合環節等雙導師式培養的畢業論文指導模式。選題環節。畢業論文的選題是做好畢業論文工作的首要環節,指導教師嚴格把好選題關是保證畢業論文質量的前提條件。校外合作導師提出若干個用人單位在實際工作操作中遇到的真實問題。畢業論文選題來自于實際工作過程中的問題,既體現了實際應用價值,又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理論學習環節。為了讓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進入第七學期的學習和第八學期工作崗位的實習,我們將理論環節的學習提前到夏季小學期。由校內指導教師和行業合作導師進行聯合講解。學生在雙導師的指導下,完成選題、開題報告準備等環節。調研實踐環節。在夏季小學期結束后的暑期,學生要開展為期約4周的調研活動。在調研實習期間,由實習單位的校外指導教師,監督和指導學生的調研實習實踐活動,補充學生理論學習的缺陷,提高學生商務實操能力。在這一環節,校內英語指導教師也需要及時與校外指導老師溝通,協助學生完成調研實踐環節。理論與實踐整合環節。學生在調研實踐活動后,即完成問卷發放和訪談活動,回到學校進行調研報告的撰寫。學生需要在這個環節聽取校內英語指導教師和校外指導教師的指導建議,展開數據的統計分析,以及調研報告的撰寫。雙導師綜合評定給出畢業設計的成績。答辯環節。采用校內老師和行業人士聯合組成答辯專家組,對調查報告中涉及的理論環節和實踐環節進行全面系統的提問,雙導師以及答辯專家組綜合評定后給出每組同學畢業論文成績。對于學生各項成績的評定,第一指導教師占總成績的60%,第二指導教師占40%。專業要求學生畢業設計完成情況嚴格進行前期、中期檢查與考核。如果因為教師指導不力,學生沒有圓滿完成畢業設計,將追究校內導師的責任。對于畢業設計工作不認真、投入不夠、完成質量差而又達不到專業培養目標的學生,學部將根據畢業設計要求的有關規定嚴肅處理。畢業論文“雙導師制”指導模式強調了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知識的有機結合,彌補了高校英語教師缺乏商務實戰經驗的弊病。“雙導師制”將顯著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使得學生在進入企業后,能夠更快地適應環境,從而直接進入工作狀態。學生通過這種模式的訓練,鞏固發展了專業知識和技能,也為日后的就業打下扎實的基礎。

4.調查報告的評審標準要適當調整。

畢業論文評價體系是引導畢業論文工作的杠桿和指揮棒。重點考察學生畢業論文的原創性、實效性,即畢業論文必須是學生經過努力研究真實做出來的,解決了實際工作中的某一個問題,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與水平。在評價程序上,整個撰寫過程采用雙導師(校內英語教師與行業專家)綜合評定和指導,在評審的各個環節均采用英語教師和行業專家雙評審制度。評分標準也相應地區別于傳統的學術論文,例如在選題上要評定“選題是否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符合實踐性、科學性、創新性要求”;調查問卷的設計上要評定“調查問卷的結構、內容設計科學、合理,較為清楚地說明調查問卷的發放及回收情況”;數據綜合分析能力上要評定“能夠靈活運用多種形式的圖表對調查問卷所得結果和數據進行恰當、科學、有效分析”;在調查報告整體質量上要評定“研究結果摘要部分:論述清晰;正文部分:理論運用正確,數據分析科學、合理,論述充分,結構嚴謹,條理清晰;結論與建議部分:結論正確,具有創新性,實用性。調查報告結果具有一定的參考、應用價值。全文專業術語使用準確。符號統一,編號齊全,書寫規范,圖表完備、整潔、正確”;畢業論文的答辯和評審標準都結合實際進行了適當的調整以保證評價的得體性和公平性。

三、政策建議

1.深化畢業論文以及配套商務英語教學改革。

商務英語專業應該以畢業論文改革為契機,不斷深化商務英語教學改革,整合各種實踐教學資源,使教學理論、人才培養模式與人才培養目標達成一致。在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商務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不斷加強校企合作力度;學校與企業和政府建立實踐教學合作關系;請行業專家到學校授課或開辦講座;提倡英語教師帶領學生到企業現場教學;鼓勵英語社團組織承接社會項目;等等。

2.加強實踐型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要通過各種途徑增強教師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例如,鼓勵教師帶領學生參加社會課題研究、對專業教師進行實踐教學培訓等,并且納入對教師的考核體系中;學校派青年教師到企事業單位、外企外貿公司掛職鍛煉,以此來增進教師對社會的了解,要求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滲透實踐內容,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學校也可以將具有創業經歷和實踐經驗的各類人員融入到教師隊伍里。通過上述措施,強化學校的實踐人才培養特色,加快相關教學方法的改進與教學條件的改善步伐。

3.畢業論文的體裁和形式多樣化。

畢業論文體裁可以多樣化,充分體現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特點,體裁不僅局限于傳統的學術論文,而且可以將其拓展為商務實用文書的撰寫和商務情景的模擬。前者包括標書的撰寫、市場調查報告、廣告策劃、營銷方案等,后者包括商務談判、國際會展、商務洽談、產品推薦會情景模擬等。畢業論文的各種體裁和形式均采用團隊協作的模式,使學生能夠各盡所長、發揮集體的智慧。

作者:呂英莉 郭曉霞 劉已初 單位:北京城市學院

參考文獻:

[2]教育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通知(教高廳[2004]14號)[R].

[3]李志生.建筑工程招投標實務與案例分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4]劉曉輝,魏俊玲.淺談經濟全球化中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J].中國商貿,2009,(15).

篇3

摘要:大學生科研訓練體現了對學生知識學習能力和科研實踐能力的重視,畢業論文寫作是大學生學習科研活動的一次實踐。開展英語專業本科生科研訓練與畢業論文指導實踐時,應明確指導教師與學生各自任務與職責,建立融洽、信任、有效的師生溝通關系,基于學生學術英語寫作能力和需求,循序漸進式開展科研訓練和畢業論文寫作指導。

關鍵詞:科研訓練;學生需求;循序漸進

一、引言

大學生在科研活動過程中, 一方面總結和歸納所學領域的經驗成果,鞏固和深化已學知識體系,另一方面了解本領域最新的科研動態和發展前景,拓展新的或交叉領域(莊軍等,2004)?!陡叩葘W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指出“畢業論文是考察學生綜合能力、評估學業成績的一個重要方式”,綜合能力主要指“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提出見解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庇⒄Z專業畢業生學士論文的寫作日益受到學者關注。孫文抗(2004)發現英語專業畢業生在領會論文要求、查找資料和英語表達方面存在明顯的問題;王崇(2004)指出學生不清楚畢業論文性質和特點,缺乏論文寫作經歷、寫作者基礎寫作知識、語言運用能力較弱,受到求職、考學等社會因素干擾。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指導工作是高校眾多英語教師的教學任務之一,熊淑慧(2011)提出基于學術語言、學術論文的語篇及科學思維三要素構建英語學術論文寫作過程的模型;張奕等(2009)提出“在管理體系的建立中促使學生用探索法、發現法去建構所學知識”的理念,并構建畢業論文檢查、監控與評價、質量評估、控制與管理的多維立體化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管理體系。畢業論文寫作是大學生學習科研活動的一次實踐,是培養學生自主性、主動性、思辨性和創新性的綜合教學環節。

二、構建師生關系

國內外學者對指導教師的角色和作用進行了探討。Kuo & Chiu (2009:2) 將導師定義為“Instructors have individual conferences and meetings with students outside the class to discuss questions and problems that students were unable to resolve or clarify in the class.” Kuo (2011) 提出指導者愿意和學生會面并提供學生所需指導來完成他們的研究論文,并認為一位好的指導教師能夠做到開放式溝通、有效的反饋并幫助學生在過程中成長。指導關系即是創造一種可以幫助雙方成長并影響被指導者的一種關系。Cramer和 Prentice-Dunn (2007) 認為有效的導師應當意識到大學生所面臨的問題,指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影響學生科研活動滿意程度和收獲。Bruce (1995) 指出導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將有助于學生獲得自主性、競爭意識和互相尊重,培養學生自我意識和身份感,增加學生自信心,使學生積極展示自我和擁有更高職業期望。張玲(2012)研究了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資質與職責,指出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教學研究經驗和水平與畢業論文成功與否關系重大。融洽、信任、有效的關系有助于師生之間有效溝通和科研活動順利進行,基于信任和協作開展科研訓練和論文指導。

三、基于學生需求的循序漸進式科研訓練和論文指導:個案研究

1.明確指導任務和過程

畢業論文撰寫是學生學習進行科研的一種過程,王崇義(2004)提出論文寫作指導是從宏觀指導向微觀指導過渡的過程,宏觀指導包括認識指導、過程指導(選題、準備書單、搜集資料)和內容框架指導(擬定提綱和完成初稿);微觀指導指修改論文并定稿(局部內容調整、語言潤色、格式完善)。筆者負責一名英語專業本科生科研訓練和畢業論文寫作指導,共計21周,雖為個案研究,希望能夠提供一個微觀視角的參考。指導過程分為畢業論文準備階段和畢業論文正式寫作階段。準備階段涵蓋選題、文獻搜集和閱讀、開題報告和提綱寫作;正式寫作階段涵蓋初稿到定稿過程,如文獻歸納總結、研究方法實施、研究內容與結果的科學性和意義等。鄭悅等(2007:179)指出“本科生論文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獲得做論文的各階段技能和知識”。教師與學生對畢業論文各環節的認識應達成一致,鞏固和深化學生專業知識、激發和培養學生自主性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科研能力,幫助學生克服論文寫作認識不清、情緒焦慮浮躁的弱點,達到階段性和總體性目標明確,穩步完成科研計劃。

2. 了解學生需求

王崇義(2004)提出寫作過程指導是幫助學生解決論文寫作中由籠統到具體、由“虛”到“實”有條不紊一步一步完成論文的策略上的指導。了解學生在論文寫作中的問題和需求,教師做到“有的放矢”,就薄弱環節重點加強訓練和指導。筆者采用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準備階段調查問卷和正式寫作階段調查問卷,每個問卷各有10個問題。準備階段調查問卷考察學生學術英語寫作知識基礎和對文獻查閱和使用、研究選題、開題報告、任務書和提綱撰寫的認識;正式寫作階段調查問卷考察學生對引言、文獻回顧、研究方法、結論和意義、引用、參考文獻、語體要求和英語表達方面的理論認識。問卷中的問題從完全不了解、初步了解、部分了解、比較了解和完全了解五個維度來獲取學生對論文寫作各環節的熟悉程度,保留一個開放式問題供學生反饋具體困難和所需幫助。

3.循序漸進式指導

準備階段調查問卷結果顯示,通過英語寫作課程和指導規范手冊,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學術英語寫作理論前提,這對科研活動具有積極作用。教師和學生互動式討論來啟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發現自己的研究興趣。選題是學生在畢業論文準備階段所面臨的困難和希望得到指導的方面之一。學生僅初步了解選題步驟,題目契合點不易把握,或過于寬泛而無法囊括所述領域,或過于狹窄而導致研究失去了廣泛應用意義。此外,關于創新的概念,導師認為“創新”常常指突破某一問題的前沿,而學生認為“創新”主要指未搬用現成的東西(鄭悅等,2007)。教師要對選題進行科學引導,可以推薦10至15個題目和摘要范例供學生閱讀,討論其合理性和適宜度,幫助學生認識選題作用。學生根據自己的研究話題列舉出1至5個題目供教師評閱,教師避免直接評價題目的適宜性,而是由學生反思題目確立過程,教師給予補充或修正,從而促進學生更改或完善論文選題。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到在擇選文獻來源、有效閱讀文獻、使用電子資源庫、使用文獻理論支撐話題方面迫切需要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反饋信息主要進行宏觀指導,分析每個環節困難和找到解決方法,學生親自實踐并及時與教師溝通,提高科研活動的有效性。

寫作階段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引言、文獻回顧、研究方法、結論和意義等環節熟悉程度,并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采取恰當的指導方式。結果顯示文獻回顧寫作和研究方法是學生正式寫作階段所面臨的主要困難。文獻查找和使用與獻回顧寫作緊密聯系,前一項是實踐搜集,后一項是對搜集的文獻資料的理論總結、歸納和評價,是學生科研能力的綜合要求與體現。教師應指導學生認識到文獻回顧不是對搜集到的材料進行盲目堆砌和拼湊,而需要論文寫作者能夠對所研究領域的重要歷程和發展進行邏輯概述并給予評價。學生對定量或定性研究方法知之甚少,雖然不要求本科生進行大規模的調查研究,但教師應啟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原理去分析某數據或現象,鍛煉學生思考、分析、判斷和評價的能力。引用和參考是學術英語寫作必不可缺的組成部分,學生可能具備了學術英語寫作的引用和參考意識,但對于具體要求不甚熟悉,為了避免文獻來源使用不當,如省略文獻來源、盲目引用文獻、曲解文獻原意等而造成無意抄襲,教師首先幫助學生構建理論支架,了解文內引用、參考文獻條目及學術語體特點等,然后通過示范法培養學生學術論文寫作思維和構建學術語篇。

四、意義

Guterman (2007,引自Kuo,Ya-Hui, 2011) 強調本科生如果和指導教師之間擁有一個強烈的關系紐帶則能夠從研究實踐中可以獲得極大學習和成長。教師在指導學生科研實踐活動中,應建立起融洽、信任的關系紐帶,宏觀指導與微觀指導相結合,指導學生如何選擇合適研究話題、確立問題、撰寫文獻回顧、應用研究方法、思考和分析數據、總結并拓展研究結論和意義。基于學生需求開展循序漸進式指導,逐一解決科研活動中遇到的問題,有利于學生個人自身成長和發展,培養學生自主性、協作性、思辨性和創新性。

參考文獻:

[1] Bruce, Mary. Mentoring women doctoral students: What counselor educators can do. Counselor Education and Supervision[J], 1995, 35(2), 139.

[2] Cramer, Robert J. & Prentice-Dunn, Steven. Caring for the whole person: Guidelines for advancing undergraduate mentorship. College Student Journal[J], 2007, 41(4), 771778.

[3] Kuo,Ya-Hui. Applying a proposal guideline in mentoring English major undergraduate researchers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vidence Based Coaching and Mentoring[J],2011,9(1),76-82.

[4] Kuo, Ya-Hui & Chiu, Jean. Mentoring undergraduates in their research proposal writing: EFL students in Taiwan. The Mentor: An Academic Advising Journal, 2009. Accessed 1 November 2013 at: http://dus.psu.edu/mentor/old/articles/091216yk.htm.

[5] 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K],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6] 孫文抗,英語專業學士論文寫作現狀分析,外語界[J], 2004(3): 59-64.

[7] 王崇義,加強畢業論文指導 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關于本科生畢業論文若干問題的思考,外語教學[J]. 2004(6).

[8] 熊淑慧,英語學術論文寫作及構建寫作過程模型,上海理工大學(社會科學版)[J],2011(2):126-132.

[9] 張奕,王健,構建多維立體化的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管理體系[J],中國高教研究, 2005(09),71-72.

[10] 張玲,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資質與職責的研究,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 [J],2012(4),76-77.

[11] 鄭悅,張海瑛,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策略,中國成人教育[J],2007(9):179-180.

[12] 莊軍,鄧宏兵,蔡靖方,大學生科研能力培養模式探索性思考,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J],2004(5):11-16.

篇4

    一、教學任務:

    1.本年主要繼續擔任科技英語的教學。第一學期繼續承擔的是《電子商務》的教學。這是我第二次帶這門課,這次除了認真備好課外,繼續不斷擴展和電子商務相關的課外知識,爭取在講好課文本身的同時,給學生介紹和電子商務有關的基礎知識。這次比上次講解更詳細,而且講解章節覆蓋更廣,取得較好的效果。第二學期承擔的是《計算機科學概論》的教學。這是我第四次帶這門課。但是為了精益求精,我把課本詳細地進行了整理,充分利用網絡的資源,在課件上補充了一些圖片,豐富了教學的內容,使得教學內容更直觀,增加講授課人工智能這一部分,并且沿承以前的方式,針對大一新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的特點,每節課布置作業,堅持批改,及時了解學生聽課的情況,對問題比較集中的地方重點講解,比較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但是教學過程中仍然有許多不足之處。一方面自己的專業知識比較有限,在講授計算機和電子商務相關知識中不能做到深入和精確,另一方面在教學進度和學生所要求的教學速度上未找到合適的平衡點。這些問題是在新學年中我要努力攻克的,希望能在同事和自己的幫助下使得科技英語的教學更上一個臺階。

    2.擔任了信管0834班的英語教學工作。信管0834班是我從大一第二學期接-班的,針對這種情況,積極和班主任溝通交流,了解他們以前的成績,課下也和學生保持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和學習情況,盡快完成我和學生互相的了解與適應。在這種情況下,系統地完成了從比較基礎的《新概念英語》到難度加大的《新視野英語》再到四級強化的教學任務。結合上次的經驗,針對各個學生鼓勵教學,及時總結學生成績情況。

    在公共英語的教學中,深刻地體會到了和以前上科技英語課的不同。公共英語課強調的是英語基礎詞匯和應用的培養,而且小班教學更需要老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反饋情況。所以雖然擔任的都是英語課的教學,但是要因材施教,,以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承擔了06級英語專業漢英翻譯和07級英語專業漢英翻譯的教學任務,翻譯是英語專業所開設的一門重要的課程。對于這門課之前請教了同事,參考了多本資料,教學中補充了許多課本以外的知識點,通過大量的例子講解翻譯的理論,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由于這是第一次上這門課,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尤其面對英語專業的學生,這意味著需要更加提高自己的專業水準,改進教學方法;

    總體來說,作為一名英語老師,尤其是科技英語老師,在教學上不能淺嘗輒止,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努力提高教學水平。

    4.畢業論文指導

    圓滿完成了20xx屆畢業生論文指導的工作。這次所帶論文涉及經管類經濟、電子商務、企業管理等方面,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也加強了這方面的涉獵,從開題報告到論文的初稿、中期到終期答辯都給予學生認真的指導,最后十個學生都在學校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論文,并有幾名同學獲得優秀論文的榮譽。學生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針對性不強,都選擇了大方向、大角度入手,缺少貼身的、時效性強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案例分析。所以,在論文的深度把握上還有一定的欠缺。學生畢業論文指導工作不僅幫助學生完成一門學業,我覺得,在這個過程當中,也讓我們老師也看到了學生們是如何看這個世界,感受著每一位即將步入社會的學子心靈閃現的火花。與其說是老師指導學生,還不如說是我們師生共同上了一回社會大講堂。

    二、班主任工作:

篇5

在學期一開始,離別愁緒就籠罩了我們;在我們還來不及傷感時,就要開始忙于論題大綱,材料冊,開題報告;收集論文資料;選出參考文獻。

大四的我們最容易陷入迷茫困惑,但卻不能迷茫困惑,我們必須盡快尋找并確定自己的方向。對于我而言,暫時是沒有考研的想法的;所以專心找工作的事。我在網上搜索大量的招聘信息并分類整理,選擇自己合適的工作;進而對照工作要求拓展自己的認識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接著是寫簡歷,中文簡歷和英文簡歷都各備2份以上,然后根據自己整理的公司資料有針對性的投發簡歷。當然,還得熟悉一些必要的面試流程與面試技巧。在去參加面試前,要有良好的心態,堅信自己成為“面霸”時也就必定會獲得成功。暫時的失敗就當是磨練意志。

篇6

摘要:本文從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普遍較差這一實際情況入手,以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探討如何通過開展課外活動提高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途徑,從而滿足社會發展對英語專業人才越來越高的要求。

1問題的提出

隨著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生活的全球化,英語作為國際交流與合作所必須的能力,已成為時代的發展對現代人基本的素質要求。然而,社會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不令人樂觀:上?!段膮R報》2001年6月12日發表一則題為《咱說英語,老外不懂》的報道,該報對在滬的獨資企業及合資企業所做的調查顯示,均有70%的企業對大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表示不滿。膠東在線網3月13日訊:記者在05年煙大畢業生見面會現場看到,前來應聘外語類空缺職位的50多個畢業生大都通過國家英語6級甚至8級考試,但當他們面對面與老外對話時卻磕磕絆絆,甚至連一些基本的口語都不會,令主管招聘的外籍人員直皺眉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發現有的學生甚至連外籍教師問他“whatdoyouhaveforyourbreakfast?”這樣簡單的問題都答不上來,原因是這位學生不知道“稀飯和饅頭”用英語怎么說。諸如此類的現象俯拾皆是。作為課堂的延伸和補充,課外活動在提高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外活動能創造交際活動情境,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促使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和諧發展和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交際能力是語言的綜合體現。美國社會語言學家dwellhymes認為,交際能力不僅包括對一種語言的語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還包括對在何時何地、以什么方式對誰恰當使用語言形式進行交際的知識體系的理解和掌握。交際能力是一個復雜的概念,涉及到語言、修辭、社會、文化、心理等多種因素,包括一個人運用語言手段(口頭語或書面語)和副語言手段(身勢語)來達到某一特定交際目的的能力。而語言學家littlewood則將交際能力概括成四點:掌握語言知識,并能運用語言清楚地表達思想;不僅掌握語言知識,還了解這些語言知識在交際中的作用,學習者在使用語言時應考慮自己的社會地位及社會語境并能從聽者的反應中判斷出所用語言是否恰當;學習者必須了解語言的社會含義,能使用英語本族人普遍接受的語言。從以上四點可以看出交際能力主要指的是達意(能夠用目的語將所指的意義表達清楚)及得體(什么人在什么場合下說什么話)。本論文由無憂51lunwen.com整理提供20世紀70年代,m.halliday等語言學家就提出“外語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為目的。”

1975年,bruner和halliday指出“:itistheurgetocommunicatethatstimulatelanguagetogrowinchildren(bruner,1975)。(兒童語言增長的刺激因素是交際的欲望。)1992年,littlewood又指出“:andforadults,themostimportantfunctionoflanguageistofacilitatecommunicationwithothers.”(對于成年人來說,語言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易于與他人交流。)隨著心理語言學和英語教學法的發展,英語課外活動的價值為越來越多的學者和教師所關注,出現了不少有關課外活動的文章,但其主要內容多半僅限于對課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的分類和列舉,而實證性的研究做得還很不夠。本課題旨在通過對課外活動的實踐研究,闡明課外活動在英語交際能力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強大學生對英語課外活動的認識和參與積極性,探討提高英語交際能力的新方法,提高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

2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2.1皮亞杰的理論建構主義的學習觀提出,知識是不能簡單地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每個學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依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意義建構。因此,“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

2.2美國學者喬以斯、威爾等人的“角色扮演”論“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將模擬社會成員交往的過程,學生通過協商的方式,學習學術領域的各種知識,以便在將來能有效地從事解決真實社會問題的工作。

3課題研究的目標、主要內容和研究方法

3.1目標通過實驗研究總結出課外活動在英語交際能力培養方面的作用;提出開展課外活動的意見,制定活動方案;制定課外活動目標和評價方案,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通過開展課外活動培養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方法和途徑;通過開展課外活動,使學生能夠和英語國家的人士進行比較流利的會話,能較準確地表達個人意見、情感、觀點等,提高學生的口語、發音、準確表達、英美文化知識、中西方文化差異、跨文化交際策略,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具體包括:情感目標、認知目標和技能目標:1)情感目標: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親身感悟活動帶來的生機和活力,充分認識活動在交際能力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激發學生對課外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培養起熱愛英語的思想感情。2)認知目標:了解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語言知識的積累、沉淀和轉換,經過思維輸入和輸出信息,達到交際的目的。3)技能目標:通過課外活動,使學生掌握語音、口語、中西文化差異、交際技巧和原則,從而達到成功的交際目的。

3.2主要內容本課題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學有序、切實有效地開展課外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包括如下幾個方面:(1)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和社會需求,對學生認識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進行詳細的目標規定,從而建立英語課外活動的目標體系。(2)根據專業特點和就業趨向,安排課外活動內容,初步形成相對完整的課外活動內容體系。(3)根據活動目標和活動內容,探索英語課外活動方式,確定活動時間、空間及程序,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切實可行的、可操作性強的英語課外活動模式。具體活動包括:英語聽力訓練活動、英語朗讀訓練活動、英語角活動、英文歌曲演唱、英文短劇表演、英語模擬課堂等。

3.3研究方法實踐研究法。

4課題研究的步驟和主要階段成果

4.1實施步驟第一,對本系2005級學生的英語語音、口語、聽力、閱讀水平進行測試:做好測試成績的登統、分析和測試資料的保存,為課題研究做準備。第二,調研2005和2006級學生的課外活動現狀,進一步擴大學生社團,完善社團章程,制定活動計劃。第三,廣泛開展課外活動:重點是英語朗讀、英語朗誦、英語演講、英語角活動等。第四,通過語音、口語測試、參加河北省“世紀之星”英語口語大賽、系內組織英語朗讀、朗誦、演講比賽、匯報演出等活動,對課外活動效果進行檢測,最終寫出研究報告“在課外活動中培養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實踐研究”。

4.2主要階段成果(1)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現狀分析(調查報告)。(2)提高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對策研究——學生社團建設與社團活動章程(研究報告)。(3)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培養及課外活動計劃(論文):英語聽力訓練活動計劃、英語朗讀訓練活動計劃、英語角活動計劃、英文歌曲演唱活動計劃、英文短劇表演活動計劃、英語模擬課堂計劃。(4)在課外活動中培養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實踐研究(研究報告)。

5本課題最終研究成果及成果形式

5.1研究成果“在課外活動中培養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實踐研究”(研究報告)

5.2成果形式活動資料及圖片;獲獎榮譽證書;學術論文及研究報告。

參考文獻

[1]丁炎珍.大學生課外英語學習策略的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03.

[2]王良.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遼寧教育研究,2004.

[3]衛艷珍,王?;?賀鵬祥.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中國教育與經濟論壇,2004.

[4]曾新.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華中師范大學,2000.

篇7

論文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糾錯,啟發式教學

 

在英語教學中,進行語言糾錯將伴隨著語言教學實踐的始終。課堂語言糾錯不僅是培養和檢驗學生掌握語言的基本技能、技巧和能力的手段之一,是實施因材施教、啟發式教學的策略,也是確保學生廣泛應用英語正確交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1 糾錯理論及研究

糾錯是指語言教學中學生對概念、用法、使用范圍或場合不理解或混淆的部分。國外關于外語教學中的糾錯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研究主要圍繞四個問題展開:①外語學習者的語言錯誤是否應該糾正;②應糾正哪些錯誤;③何時糾正;④怎樣糾正。

語言學界對待糾錯的態度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由對錯誤的不容忍到容忍,再到最近對錯誤的理性態度。根據行為主義理論,不少學者認為,應該及時發現、及時地糾正錯誤。然而20世紀80年展起來的二語習得理論卻對錯誤糾正提出了不同的看法。Krashen認為,糾正錯誤將增加學習者的焦慮程度,妨礙學習。Elis也認為,錯誤糾正不會產生多大效果。此外,贊同交際法的人也不主張糾正錯誤,他們認為,流利和可接受的語言是教學的基本目標,犯錯誤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對待學習者語言錯誤應采取寬容的態度;在課堂上,教師應采取積極的反饋形式,從而盡可能減少糾正學生的錯誤。然而這種忽視正確運用語言的傾向逐漸發展成對錯誤現象的放縱,并導致了錯誤的屢發現象,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定的語言思維定勢英文論文翻譯,語病現象將經常發生,因而又引起了其他研究人員的注意。James認為,及時糾正錯誤是很有必要的。且提出了充分的理由。

何時糾錯也是外語教學研究領域一個熱烈討論的問題。一般有兩種情況:分為及時糾錯和延時糾錯論文開題報告范例。但國內外有些研究者和教師卻反對即時糾錯。其理由是:即時糾錯可能使說話者在同學面前感到尷尬,打斷流利語言的順利進行,可能會誤導口語進行。然而教師則愿意采用延時進行糾錯,其好處是不會阻礙交流的順利進行,更能保證學習所需的時間和注意力。但是,這種方法一般來說缺乏上下文,更主要的是,學習者沒有機會進行自我糾錯。

關于糾錯處理的一般模式,研究者發現:教師有多種糾正學習者錯誤的策略,課堂上用的最多的糾錯方式是教師用正確的形式要求學生重說或重做,還有其他的糾正技巧,包括啟發、元語言反饋(met linguistic feedback)及重復糾錯。 Ellis提出,學習者產生的糾正有助于語言的發展。一般而言,更明白糾錯技巧有利于喚醒差生的語言糾正,錯誤糾正策略一定要符合學生個體的語言差異。

從對糾錯的文獻研究中,筆者發現,國內外對這個問題的研究仍有不足之處,絕大多數為理論探討,實證研究很少。且國內外對這些研究成果是否適用于中國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之中,仍有必要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對糾錯問題做進一步的實證研究。

2 糾錯研究設計

2.1研究問題

本調查主要回答了以下四個問題:①大學生是否認同教師在英語課堂上糾錯的作用,②教師通常對糾錯采用的方式,③教師在對學生糾錯過程中的態度,④學生喜歡教師采用什么樣的糾錯技巧。

2.2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的對象為隴南師專英語專業2009級4班和2009級漢語言文學專業3班學生,共92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52人。

2.3研究方法

為了能全面真實地反映大學英語課堂糾錯情況,筆者同時采用了兩部分研究方法。一部分是課堂觀察。課堂觀察歷時6周,同時記錄每天3小時的課堂交互,然后根據錄音現場的對話進行分析,指出主要錯誤出現的片段,包括學習者的主、客觀錯誤,教師反饋和學習者即時反應(含糾錯修正),又根據Lyster&Ranta糾錯的范疇對收集的語料編碼,還對教師糾錯把握的時機和尺度進行了指導,一類為即時糾錯,另一類為延時糾錯。

調查研究的另一部分為問卷調查。選取對象是英語專業2009級5班和2009級漢語言文學專業4班共92名學生。發出英文論文翻譯,問卷92份,回收有效問卷89份。問卷設計包括學生對糾錯的認識、糾錯態度、糾錯方式的選取等。

2.4研究結果與達到的目的

此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大學英語課堂糾錯情況。通過對原始數據的處理,歸納出如下結果:

2.4.1學生是否認同課堂糾錯。從問卷的調查結果來看,98%的學生對糾錯有正確的認識。他們對“錯誤是不可原諒的”持否定態度,而認同“語言學習和使用中出現錯誤是正常的”。42%學生認同“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錯誤應該即時糾正”。這與其它幾項研究得出的結論一致。69%的學生同意“糾正錯誤比忽視錯誤更有利于外語學習”。另外,有超過半數(54%)的學生認同“過多的糾錯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情緒而喪失信心”。

2.4.2、教師應糾正哪些錯誤。在對課堂錄音進行分析之后,總共發現4265處學生錯誤,在這4265處錯誤中,語法錯誤2143個,占50%;詞匯錯誤1670個,占39%;句法錯誤155個,占3.6%。在所有4265處錯誤中,215處(5%)被教師以各種糾錯方式加以糾正,其中教師對語法錯誤的糾錯為2143個,占所有糾錯的50%;對詞匯錯誤的糾錯為1670個,占39%;對句法錯誤?木來砦?155個,占3.6%。

各類錯誤所獲得的糾正頻率成正比,語法糾錯頻率是三者中最高的,錯誤數量占54%,所獲糾錯數量占50%;句法糾錯頻率位置第三,所獲糾錯數量占22%;詞匯錯誤則介于前兩者之間,所獲糾錯數量占28%。

2.4.3、教師通常采用什么樣的糾錯方式。觀察發現,從教師糾錯的實際來看,即時糾錯占91%,而延時糾錯只占9%論文開題報告范例。在糾錯方式上,教師用了七種糾正方式:教師用正確的形式重說(recast);要求學生重說重做(clarification request);元語言反饋(met linguistic feedback,即與學生語言形式開展有關的對比評語或問題不明示正確答案);啟發(elicitation);清楚指出學生的錯誤談論并糾正(explicitcorrection);重復學生的錯誤(repetition);學生互糾。

對七種糾錯方式及其頻率分析顯示,要求學生重說和教師用正確的形式重說這兩種方式最常用,占總糾錯策略使用總數的58%,而其他四種糾錯技巧使用機會較少。要求學生重說是最常用的方式,占34%。這一結果不同于國外有些關于語言學習者的觀察研究。他們研究的目的是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有一定的英語交際能力,提高正確運用英語表達的水平和能力。而本文研究的是英語教學,學生英語水平相對較低,所以條件允許教師使用使學生更多參與語言形式溝通的錯誤糾正方式,如要求學生重說等??梢?,學生的英語水平可能影響教師對糾正方式的選擇。本研究中,教師用正確的形式重說為第二常用的糾正方式。

2.4.4、學生偏愛的糾錯方式。在七種糾錯方式中英文論文翻譯,學生最喜歡的方法是啟發式糾錯,以及教師用正確的形式重說這兩種方式,學生更樂于即時糾錯。而上述啟發和教師用正確的形式重述屬于暗示糾錯。為什么中國大學生偏愛后者呢?這也許是因為這兩種暗示糾錯不影響個人面子,而他們有能力在暗示糾錯的情況下發現他們本族語的差異。這只是筆者的假設,有待于后續研究驗證。調查還發現,學生最不喜歡的糾錯方式是重復學生的錯誤。

3 結束語

本研究對于我國國家級貧困地區大學英語教學環境下關于錯誤糾正策略的認識和應用有一定的啟示:一是糾錯是語言習得的一個必然過程,一方面教師不要把糾錯看成是權威的再現,另一方面也不能對語言和書面錯誤視而不見,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考慮學生對課堂糾錯的期待,使自己的認識和學生的認識達成共識,以便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活動;二是通過本研究表明,學生需要教師及時糾錯,然而,糾錯并不是單一的過程,教師應通過觀察、訪談、問卷等形式了解學生對糾錯的認識,以便在課堂上選擇有效的糾錯方式;三是二語習得是一個緩慢、延續的過程,錯誤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發展的一種標志,不可能在短期內改變學習者的外語水平。作為教師,要耐心對待學生的錯誤,要根據不同對象和對所犯錯誤的類型,提供恰當的反饋和糾錯方式。

參考文獻:

1.Corder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ingua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2.馬冬梅.英語教學中小組口語活動后的學生自我糾錯[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2):131—135.

3.郝興躍.論二語/外語習得中的錯誤分析[J].山東外語教學,2003,(1):44—47.

4.Ellis Larsen.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Teaching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5.向朝紅.“監察”學習理論及其口語錯誤糾正的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7):23—24.

篇8

關鍵詞: 文獻檢索課程 專業英語教學 歸納總結能力

1981年原教育部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條例》首次提出要在高校中開展各種形式的文獻檢索課教學,1985年9月國家教委又印發了《關于改進和發展文獻課教學的幾點意見》的通知,1992年國家教委頒發的《關于印發(文獻檢索課教學基本要求)的通知》明確要求全國各高校將其作為專業必修課或選修課[1―2]。并且隨著科學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科技文獻的數量以驚人的速度增加,如何快速有效地獲取和利用文獻,培養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的創新型人才,已成為高校的重要使命。而文獻檢索課的主要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準確而全面地查找所需的科技文獻,并初步掌握如何利用科技文獻開展科研工作。因此,為培養現代信息社會的創新型人才,文獻檢索課程已經成為高校學生進行信息素養教育必不可少的課程之一。

據統計,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已陸續出版各類文檢課教材400多種,它們在文獻檢索課教學中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90年代前后,經教育部批準,全國高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成立了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系列教材編審委員會,推出了總計約30種的系列教材并陸續出版。迄今為止,文獻檢索課教材的編寫與出版呈現出繁榮的態勢,不僅有大量正式出版的教材,而且各個院校都根據自己的情況編寫了自用教材和網上多種媒體課件等。但隨著目前計算機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擺在我們面前的不是如何查找需要的文獻資料,而是如何在浩如煙海的文獻資料中準確地獲取我們需要的資料,以及如何合理利用這些信息資源,提高科研的創新性和科學性,這才是文獻檢索課的教學目的。

文獻檢索課程是提高學生信息意識和檢索能力的素質教育課,它是通過培養學生具有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當代信息的特點、獲取途徑和利用方式等有全面、清晰的認識,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具有獨立開展科研工作能力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環節,在創新型人才的知識結構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從教學方式上來看,文獻檢索課程的主要內容是為學生介紹文獻的發展過程,科技文獻的種類和特點,文獻檢索的基礎知識,各種專業性的期刊、書籍、工具書、專利等的特點和查找方法,以及專業數據庫的特點及其檢索符號、檢索過程、檢索結果處理等,因此課堂教學過程相對比較枯燥,學生們往往對文獻課缺乏興趣,導致其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收獲有限。因此,今后會發現,學生在畢業設計的完成和寫作過程中感到迷茫,不會有效地查找和使用文獻,要么是查不到有用的信息,要么是查找的文獻數量過多,不知道如何分析和篩選有用的資料,甚至有些碩士研究生對相關文獻的查閱和綜述、研究課題的確立、實驗方案的設計,以及對實驗結果的分析、歸納與總結等也存在很多問題。因此,為增強文獻檢索的教學效果,需根據文獻檢索課的特點制定異于其它課程的教學模式,以及在文獻檢索課程中穿插專業英語的學習,并對查獲文獻進行權威性、正確性、適用性、時效性等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文獻進行評價和整理,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和論文的撰寫,這是文獻檢索課程所承擔的主要責任和教學目的。因此,我根據幾年講授文獻檢索課的經驗,對當前時代背景下如何開展文獻檢索工作作探討。

1.改進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并結合教學實習

文獻檢索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課,學生除學習一些檢索知識,了解常用的檢索、參考工具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檢索技能。所以教師應根據圖書館條件,改善實習環境,充分利用館藏目錄、圖書館數據庫、Internet網等教學資源,也可以結合學生專業課程學習情況及畢業論文寫作等,設置檢索內容,使學生接受文獻檢索綜合訓練,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和論文質量,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以上方法不僅可使學生掌握各種檢索方法,而且可使學生獲得相關文獻資料,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隨著網絡、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及現代教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運用多媒體教學已成為現代教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發展的必然趨勢。運用多媒體將各種數據庫的檢索過程與技巧、索引指南等特征內容在課堂上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加大教學信息量,以彌補學生很少接觸國外學術數據庫、期刊、專利、叢書手冊等的缺憾,不但使學生對各類文獻有具體的感性認識,而且有利于縮短教學課時,為實習留下足夠的課時[3]。

文獻檢索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是“精講多練”。應調整講授和實習的課時比例,加重實習課比例,實習應當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檢索理論和檢索技能,通過各種渠道搜集相關信息源,整理歸納,撰寫實習報告。實習報告包含檢索題目、檢索策略、使用的檢索工具、檢索結果等,或者將檢索結果以PowerPoint形式講解檢索過程、技巧和結果,然后教師加以點評,指出檢索的優點、不足及如何進一步的提高檢索的效率[4]。

2.嘗試開展互動式教學

長期以來,在教學過程中,一般都以教師為中心,根據課程安排,講授內容。文獻檢索課的教學也不例外,一般是講解一些常用的檢索資源,在學生下課后再將這些資源以作業的方式查一查,就完成某階段的學習任務。這種常規的文獻檢索課的上課模式的實習只是檢索單一的、實用性不夠強的信息。學生也是圍繞幾個事先擬定的題目展開淺層次信息檢索,達不到查全率(RecallFactor)和查準率(PertinencyFactor)的雙重要求。而互動式教學模式是指以師生互動的模式完成文獻檢索課的學習。互動式教學首先是教師根據學生將來畢業設計的課題方向選擇一些難度不太大的課題,其次教師引導學生確定與課題關聯的檢索內容,幫助學生分析和精煉檢索結果,使其逐漸完成檢索的課題,即結合查全率和查準率完成檢索。在檢索過程中,教師應事先將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歸納,及時講解,在一些關鍵步驟上指導學生,避免學生陷入誤區。在檢索結束后,教師要對檢索結果進行評價,指出檢索過程中的亮點與不足,使學生充分理解如何兼顧檢索結果的全和準。通過師生們的互動,很多在檢索過程中比較模糊的問題漸漸清晰起來,課題實踐的效果也更加接近我們的目標。學生們對信息資源的類型及各自的特點都有了很深的印象,對于各種信息系統的檢索方法也都在邊學邊用的過程中逐漸掌握,各種工具書、數據庫、網絡信息資源的功能也都有了較為明確的認識[5]。

3.結合專業英語教學

文獻檢索課一般是在大學高年級階段開展,此時雖說很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英文功底,但是對于一些專業英語詞匯仍然接觸太少,因此檢索系統中的一些專業詞匯成為影響文獻檢索課教學效果的詞匯障礙,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雖然這些語言障礙看起來源自學生英語水平不高,應由英語教學來解決,但實際上這個問題的專業性很強,唯有與檢索系統的學習實踐相聯系,方能提高學生處理此類語言障礙的能力。

沒有扎實的專業英語基礎,學生對英文的數據庫會產生一定的畏懼心理,無法有效地查閱和利用國外文獻資料。利用對文獻檢索課知識學習專業英語知識,達到既學習文獻檢索課程的知識,又掌握檢索專業英語詞匯的目的,還鞏固英語知識,因此文獻檢索課與專業英語的學習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所以,建議有條件的高等院校應同時開設專業英語與文獻檢索課程,在文獻檢索的教學過程中結合專業英語的學習,達到在學習文獻檢索課的過程中使用專業英語,提高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興趣的目的,這種課程設置模式更有其科學合理性。對于專業英語詞匯的教學宜分別在某些特別章節,結合章節內容,學習必要的文獻檢索專業英語詞匯,解決使用外文檢索工具中的困難[6―8]。

4.利用文獻檢索課程培養學生在科研過程中的歸納總結能力

對某一研究領域的歸納與總結需要搜集大量信息和資料,搜集到的資料的準與全直接關系到總結的是否準確和全面,而對搜集到的信息資料通過論文或報告的形式加以組織和整理,又可以成為一份新的文獻情報資料,特別是對剛剛接觸這一研究領域的人員具有非常好的指導作用,可以從中得到很好的啟示。大多數科研院校的本科生畢業論文有文獻綜述的要求,研究生更是有開題報告的要求,因此,通過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引導學生了解文獻綜述的寫作方式和要求,無論是對其進一步深造還是對其在日后的工作中思維方式的培養都是極為有益的。一般來說,文獻綜述是針對某一具體專題在一定時期內的研究,充分收集相關文獻,在系統全面的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進而歸納、總結成綜合性敘述,屬三次文獻。而研究生的開題報告更是要求對將要研究的領域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可以把具體的課題設計融匯到文獻課的實習中,使學生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某些課題進行查閱,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文獻檢索的針對性,為學生自己完成畢業論文積累資料,為今后開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礎。這樣不但可以知道將要研究課題的創新性在哪里,而且對今后的科研工作有指導作用,包括實驗方案、研究思路等。同樣,也可以把文獻檢索與教師的科研和學生畢業論文課題相結合地把教師從事的科研課題中需要查閱的文獻分給學生進行練習,這樣既為教師們查閱了部分文獻,又使學生實踐了科研課題的檢索方法,從理論到實踐地提高了學生的檢索能力。因此,在文獻檢索課中加入利用文獻檢索對某一課題進行歸納與總結,并向學生講明其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文獻檢索課的認識和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文獻檢索方法的熱情[9]。

5.結語

文獻檢索課既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方法技能課,又是一門較枯燥乏味的課程,所以教師除要講解檢索方法外,還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要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創造更多的實習課程,以便學生鞏固文獻檢索知識,對文獻檢索課產生濃厚的學習熱情,探索檢索方法,加深對專業領域的了解。因此教師必須不斷提高各方面的專業水平,不斷探索新形勢下的教學方法,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總之,信息時代與技術的不斷發展,給文獻檢索課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教師要積極探索新思路,利用現代化手段,不斷調整教學模式,提高文獻檢索課的教學質量,使文獻檢索課真正成為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從而培養出更多具有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徐勇.信息素質教育與文檢課拓展述評[J].浙江高校圖書情報工作,2009,(4):27-30.

[2]錢毅.論文獻檢索課和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J].情報探索,2008,(16):29-30.

[3]康美娟.文獻檢索課多媒體教學改革探討[J].情報雜志,2008,(1):128-130.

[4]徐溢,張劍,徐平洲等.化學化工文獻檢索和利用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2007,(3):83-85.

[5]鄧亞文.文獻檢索課互動-目標型教學模式探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20,(9):170-172.

[6]李軍,鄧旭.專業英語和文獻檢索的教學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7,24,(1):73-76.

[7]呂維平.影響文獻檢索課教學效果的詞匯障礙[J].大學圖書館學報,1999,2:59-61.

篇9

畢業論文寫作指南(新版本)

1. 選題及開題(第七學期前兩周完成)

學生在經過論文寫作初步指導之后,自行選題,選題時請考慮以下因素:

1)選題的難度適中,對內容熟悉或有興趣,范圍恰當,切忌太大或太泛;

2)題目力求新穎,忌老生常談或重復他人研究結論;

3)題目要具有可行性,要有充足的資料;論文應達到規定篇幅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并有足夠

的時間和導師商討;

4)學生應該在教師指導下完成開題報告(于第七學期開學第三周前上交指導教師)。

2. 論文撰寫要求

1)論文應與本專業相關;

2)獨立完成;

3)用英文撰寫;

4)字數3000-5000;

5)學生務必在規定時間內提交正式論文定稿,過期不予受理(初稿在第八學期開學第二周前

上交指導教師,第二稿于第十周上交,第三稿即論文定稿于第十二周上交);

6)所有畢業論文一律用計算機打?。ǜ袷揭笤斠姼郊?);

7)嚴禁任何抄襲或復制他人論文的不道德行為,違者按不及格處理;

8)所有學生在提交打印定稿的同時必須提交一份word格式電子文檔(文件名為:學號/姓

名.doc),由指導教師統一交給學院教學秘書。

3. 裝訂順序要求

根據湖北民族學院本科生畢業論文工作相關管理規定并結合本專業特點,外國語學院畢業生論文裝訂依次包括:

1) 封面(此項單列一頁)(由湖北民族學院外國語學院統一制定)

2) 英文封面(此項單列一頁):由論文英文題目、解釋、作者、指導老師姓名和職稱和時間組

成。具體見附件2。

3) 英文致謝(此項單列一頁)

4) 中文摘要、中文關鍵詞(3 至6個)(此項單列一頁):中文摘要在內容上與英文摘要基本

一致,但不必每字每句的對應。

5) 英文論文摘要、英文關鍵詞(此項單列一頁):主要概述論題的背景介紹、目的,以及研究 1

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可能產生的主要結果、結論和建議等。

6) 目錄(此項單列)

7) 正文:包括引言(Introduction)、主體(Body)、結論(Conclusion)。引言主要說明研究工作

的目的、涉及范圍、相關領域的前人研究成果和知識空白、研究設想、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概述、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等。主體要求論據充分,論點明確。行文必須實事求是,客觀真切,準確完備,合乎邏輯,層次分明,簡練可讀。結論是最終的、總體的結論,它是對主體部分的論述的概述,也可以在結論或討論中提出建議、研究設想、尚待解決的問題等。

8)參考文獻(此項單列):寫作學位論文過程中,閱讀或運用過的文獻書目清單,置于正文之

后,另頁書寫,參考文獻的著錄按原文獻語種為原則語。此部分詳見附件1之第8點。

4. 論文質量和評分標準

1) 論文評分依據:選題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內容的開拓性和深度、廣度,分析方法,綜合表達能力,文字質量,論文的格式等。 論文評語和成績評定均用漢語書寫,評語的內容和措辭應與所評定的成績一致。

2) 論文評分等級:成績分為“優”、“良”、“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個等級(每級不再分等)。所有“優秀”論文組織答辯(時間在每年的五月底),優秀畢業論文控制在15%以內。

3) 指導教師評語的基本內容

① 對論文內容的概述及論文選題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② 學生是否按要求獨立完成了畢業論文各環節所規定的任務;

③ 論點是否明確和有創新性,文獻收集和論據是否充分可靠;

④ 學生是否較好地掌握了課題所涉及到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

⑤ 論文的體例是否規范,結構是否合理和有邏輯性,語言是否流暢、表達是否清楚; ⑥ 論文尚存在的缺點或不足;

⑦ 論文是否達到或基本達到學士學位論文要求,是否同意提交答辯。

4) 答辯小組評語的基本內容

① 對論文的評價: 論文選題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論點是否明確和有創新性,文獻收集

和論據是否充分可靠;論文的體例是否規范,結構是否合理和有邏輯性;語言是否流

暢、表達是否清楚;

② 對學生答辯情況的評價: 學生答辯時能否回答答辯小組的提問,是否較好地掌握了課題

所涉及到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思路是否清晰、反應是否敏捷,表達是

否清楚、準確并有邏輯性;

③ 答辯小組的表決意見: 答辯小組經過表決,認為該生的論文和答辯是否達到或基本達到

學士學位論文水平,是否建議授予該生學士學位。

一、畢業論文用紙、頁面設置要求

畢業論文應按規定格式單面打印,紙張大小一律使用國際標準A4型復印紙。

頁面設置:版心為297×210mm;頁邊距要求:每一面的上方(T)2.5 cm,下方(B)2.5cm,左(L)2.5 cm,右(R)2.5 cm,裝訂線0.5 cm,裝訂線位置左側,頁眉1.5cm,頁腳1.75cm,頁碼設置為插入頁碼,居中;其余設置采取系統默認設置。

注:目錄(包括目錄)以前的頁碼用羅馬數字標識,例如i, ii, iii, iv.......

二、畢業論文內容打印要求

1. 英文封面

由湖北民族學院外國語學院統一制定,學生只需填入與自己相關的內容。此項內容單獨一頁。

2. 致謝(Acknowledgements):

Acknowledgements采用加粗四號字,居中放置。內容采用“TimesNewRoman”小四號字,雙倍行距。

此項內容單獨一頁。

3. 中文摘要/關鍵詞

中文摘要:題目采用加粗四號字,居中放置。內容采用宋體小四號字,雙倍行距。

中文關鍵詞:題目采用加粗宋體小四號字,縮進2個漢字字符;隨后的內容采用宋體小四號字,不加粗,雙倍行距;各單詞之間用分號“;”隔開,分號之后不空格;最后一個關鍵詞之后不用任何標點符號;雙倍行距。

此兩項內容單獨一頁。

4. 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

英文摘要(Abstract):題目采用小四號“TimesNewRoman”加粗字體,居中放置。內容采用小四號“TimesNewRoman”字體,雙倍行距。

關鍵詞(Key words):緊隨英文摘要后,另起一段。題目采用小四號“TimesNewRoman”字體,加粗,兩個單詞的首字母要大寫;其后用冒號,隨后的內容采用小四號“TimesNewRoman”字體,不加粗,除了專有名詞外,其他單詞的首字母不大寫,各單詞之間用分

號“;”隔開,分號之后空一格;最后一個關鍵詞之后不用任何標點符號;雙倍行距。

此兩項內容單獨一頁。

5. 目錄

目錄中僅要求列出引言、正文、結尾及參考文獻等內容。采用 “TimesNewRoman” 字體,其中每章題目用加粗小四號體,每節題目用非加粗小四號字體,并注明各章節起始頁碼,題目和頁碼用“……”相連,本部分采用1.5倍行距如下所示:

Table of Contents(四號字,加粗體)

(自然空一行)

1. Introduction……………………………………(頁碼)(小四號字,加粗體)

1.1××××××……………………………………(頁碼)(小四號)

1.1.1 ××××××……………………………………(頁碼)(小四號)

2. ××××××………………………………………(頁碼)(小四號字,加粗體)

……

x. Conclusion ……………………………………(頁碼)(小四號字,加粗體)

Bibliography ……………………………………(頁碼)(小四號字,加粗體)

6. 正文

每章題目左頂格,小四號字,加粗體,首字母大寫;每節(及小節以下)題目左頂格,小四號字,非加粗體;正文所有英文文字采用小四號Times New Roman字體,涉及的漢語文字用小四號宋體;每自然段首行縮進4個英文字符。正文行距設置:設1.5倍行距。正文章節序號編制:

章,編寫為:1. ,2., 3.,…。

節,編寫為:1.1,1.2…,2.1,2.2…。

小節,編寫為:1.1.1,1.1.2…。

小節以下層次,采用希臘數字加括號為序,如i., ii.…;之后再采用字母加括號,如a., b.…;

另外,正文中的例子以1),2)…為序號排列,直至最后一個例子

7. 注釋方式

論文注釋一律采用文中夾注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

1) 來自文章、專著的直接引語,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經出現:

格式:出版年份:頁碼

例:Rees said, “As key aspects of …in the process” (1986:241).

2) 來自文章、專著的直接引語,作者姓名在文中沒有出現:

格式:作者姓名,出版年份:頁碼

例: 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 is that language “bound up with culture in multiple and

complex ways”(Ellis, 1968: 3).

3) 來自文章、專著的間接引語,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經出現:

格式:出版年份:引文頁碼

例:According to Alun Rees (1986:234)〔也可位于引語的最后〕, the writers focus on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that each individual learner brings 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 〔(1986:234)〕.

4) 來自文章、專著的間接引語,作者姓名在文中沒有提到:

格式:作者姓名 出版年份:引文頁碼

例:It may be true that in the appreciation of medieval art the attitude of the observer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 Robertson, 1987: 136).

5) 互聯網資料:

格式:( 具體參見參考文獻中的相關內容)

8. 參考文獻

題目采用四號Times New Roman加粗體,中文文獻內容采用小四號宋體,英文文獻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號字體。其體例應符合《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的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和《中國高等學校社科學報編排規范》。說明如下:

1)文獻目錄應另頁書寫,其涉及著錄按原文獻語種為原則語,外文文獻排前,網絡文獻排中,中文文獻排后。外文文獻書名須用斜體。

2)文獻目錄一律按作者姓氏漢語拼音或外文字母順序排列。

3)每條文獻必須頂格寫,回行時空2個漢字或4個英語字母。

4)將各文獻的類型代號(即文獻英文名的首字母)注明在文獻之后:

專著[M],學位論文[D],論文集[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報告 [R],專著、論文集的析出文獻[A],其他未說明文件[Z],電子文獻中光盤圖書[M/CD](monograph on CD),網上期刊[J/OL](serial online),聯機網上數據庫(database online)[DB/OL]

l) 專著,學位論文

作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說明:英文作者須將其姓氏放在前面,以逗號隔開,再將其名放置其后,下同) 如:

Elliot, Emory. 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7.

章振邦.新編英語語法[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3-9.

2) 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

析出文獻作者.析出文獻題名[A].論文集主編.論文集書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

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如:

許國璋.社會語言學與唯理語言學在理論上的分歧[A].祝腕瑾.社會語言學譯文集[C].北

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1—16.

3) 期刊文章

作者.文獻題名[J].期刊名稱,年,(期):起止頁碼.如:

高?。Z言個性與翻譯[J].外國語,1999,(4):57-62。

4) 若文獻作者不止一人,只須注明第一作者,然后用et al.表示。如:

許鈞 et al.文學翻譯的理論與實踐--- 翻譯對話錄[C].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

5) 互聯網資料:基本格式參照以上1)-4)。如:

Net 1. Steven Pinker. 2006.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f Spanish and French Unaccusative

Verbs[J/OL].Net 2,楊玉,2006,淺談我國農村初級中學英語時態的教學現狀與教學策略[J/OL]。

Integrating E-mail into Chinese College

ESL Writing Curriculum: A SLA Approach

(三號加粗Times New Roman字體)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Faculty of HUFN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BA Degree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小三號加粗Times New Roman字體)

by

(三號加粗Times New Roman字體)

Supervisor:

(三號加粗Times New Roman字體)

篇10

因為,作為英語廣告主要載體的廣告英語在努力體現除了有幫助消費者認識商品的作用外,還有誘發消費者感情,引起購買欲望、促進消費行動的心理功能,遺留給消費者以美感享受的美學功能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點。這些特點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大家英語應用文體的理解能力,有利于我們更好地搞好對外交流工作,有利于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有利于提高大家對廣告英語的欣賞水平,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廣告;廣告英語;雙關語;語韻 Abstract:The advertisement is a very important way to express information to public.It can not only help people to understand some knowledge of the products, but also attract people’s greater desire to buy the products , improve the trade and leave a beautiful impression on the people.So it has it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in these functions. We’re very happy to have achieved some achievements in English Advertising with the help of our teacher and our co-operation.Above all, we wish all of you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s after you have read our introduction about it.

Key Words: English;Advertising Fun;Alliteration &Rhyme

前言

當今世界,隨著各國交往的不斷頻繁,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不斷加深,國際間合作也進一步加強。在這一時期內,英語因其特殊的魅力,逐漸成為各國人民溝通的共同語言。自從香港、澳門的回歸,中國加入WTO,中國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各國之間的交往越加密切,更多的外國企業要入駐中國,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將會來中國旅游、做生意。因此,英語對我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英語廣告配合國際營銷需要,引導新東西,帶來新信息。它如今也是一個十分熱門的專業,因此,我們產生了這個課題。

首先,英語是我們高中學習的一門重要學科,因此對它掌握如何對我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現在我們研究廣告英語的特點這項研究,可以擴大知識面,熟悉新單詞,了解英、美等國家的文化和習俗。

其次,了解英語廣告的特點,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經濟手段,為我所用,對我國提高經濟有重要的作用。

當然,我們研究的最重要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為將來能夠謀求最理想的職業,發展自我。

二、廣告英語的特征

廣告,是為了某種特定的需要,通過一定形式的媒介物,公開而廣泛地向社會傳遞信息的一種宣傳手段。廣告除了有幫助消費者認識商品的作用外,還有誘發消費者感情,引起購買欲望、促進消費行動的心理功能,遺跡給消費者以美感享受的美學功能。因此,作為英語廣告主要載體的廣告英語在努力體現這幾種功能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簡明易懂,生動形象,幽默新奇。

經過這一學年的研究和調查,我們總算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大致發現了廣告英語的主要特點,并進行了總結和歸納。我們希望,我們的這項研究能對大家進一步了解廣告英語的特點,提高英語應用文體的理解能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簡明扼要,淺顯易懂

首先,廣告的基本特點是讓有限的篇幅表達盡可能多的信息。廣告既要簡短,又要明白準確地體現廣告內容。因此廣告英語的特點之一是詞語短小、結構簡單、簡明扼要、淺顯易懂。

1) 廣告英語中常用詞義淺顯的短語。例如,

2) The only car in its class.(1993VILLAGER汽車廣告)

It gives me clear,plain paper faxes at a price I can afford..(Canon 復印機廣告)

以上幾則廣告所用詞匯長度都不超過六個字母,其詞義是每個普通百姓都能明白的,體現了廣告英語淺顯易懂的特點。

2)廣告英語中廣泛使用祈使句、疑問句和省略句。例如:

Help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Ireland of Today.(文化慈善機構廣告)

Come To Life In Hawaii.(旅游廣告)

Come into McDonald’s and enjoy a big Mac Sandwich.(三明治廣告)

Air Quality!(航空公司廣告)

廣告英語很少使用復合句,正是這些結構簡單的祈使句、疑問句和省略句使廣告英語讀起來簡明扼要,聽起來輕松活潑。

2、生動形象,含義深刻

廣告的目的是促進消費行動,廣告語言要刺激消費者的聯想,從而擴大注意、鞏固記憶。因此,廣告英語的特點之二是借助不同的修飾來增加語言的感染力。以真情,真心,真誠去感染消費者,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或者通過深入消費者的內心,讓消費者看過廣告后,內心就有所出動,從而煽動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為。

1) 平行對照(Antithesis)。這種修飾結構上對稱,意義上對照,形式整齊勻稱,內容既適合于中伏強調,又適合于反襯對照,音、形、義都富于形象感。例如:

Tear out!Fill in! Fax now…(Maclean雜志征訂廣告)

Warehouse Clearance. Their Loss, Your Gain!(清倉甩賣廣告)

Distilled from Rocky Mountain water and Canadian Prairie grain.(VODKA酒廣告)

Quality breeds success.(福特汽車廣告)

這則廣告套用了諺語”Familiarity breeds contempt.”。(各自識老底,互相瞧不起。)

Distilled from Rocky Mountain water and Canadian Prairie grain。(VODKA酒廣告)

2) 仿擬(Parody)。仿擬是套用人們熟悉的某個諺語、格言、名句,使其產生一種新的意義,從而達到標新立異、加深印象的效果。例如:

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三菱汽車廣告)

這則廣告套用了《美國獨立宣言》中的“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人平等。)

Quality breeds success.(福特汽車廣告)

這則廣告套用了諺語“Familliarity breeds contempt.”(各自識老底,互相瞧不起。)

3、詼諧幽默,富于美感

廣告是藝術含量很高的一種宣傳手段,給消費者以美的享受是廣告的一個功能。廣告的設計是按照整齊、一律、均衡、對稱、和諧等原則進行的。因此,廣告英語的另一個特點是以優美的音韻增加廣告的魅力。標新立異,出其不意,用特效烘托氣氛。

1)頭韻(Alliteration)。頭韻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的首字母的發音相同而產生的音韻。在廣告中使用頭韻看起來醒目,讀起來悅耳。另外,某些音位的組合所具有的特定聯想意義能體現語言與事物的有機聯系和內在和諧。例如:

Export fair set for foreign-funded firms.(博覽會廣告)

這是一則外資企業出口產品博覽會的廣告,7個詞中有5個(fair, for , foreign, funded, firms)互押頭韻。聽起來好象是博覽會在文質彬彬地迎接眾多外資企業。

Bathing Beauty Discovered in Interior Decorator‘s room。(瓷磚廣告)

這則廣告中有兩組頭韻詞“Bathing,Beauty,Bathing”和“Discovered,Decorator’s),讓消費者將裝修與美麗聯系起來,暗示了產品的神奇效果.

1) 尾韻(Rhyme)。尾韻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的尾元音及后的輔音相同而產生的音韻。在廣告中使用尾韻,能加強廣告的音樂性,突出廣告的聲律美。例如:

Emergency Medical Insurance and Assistance.(保險廣告)

“Insurance ”與“Assistance”押尾韻,讓投保者聯想到“保險”與“幫助”之間的必然聯系。

Special Offers for ALRMILES Collectors and Maclean Subscribers.( Maclean’s 雜志廣告)

這則廣告里三個詞互押尾韻。讀起來有一種節律美,能在消費者記憶里留下較深的印象。

4、巧用雙關語

作為一種修辭手段,雙關語在廣告中比較常用,它存在于語音、詞匯、句法等各個語言層面。在廣告中,廣告制作者為了增加廣告的吸引力,挖空心思地追求新的創意,使得雙關語在廣告中的運用技巧更加紛繁復雜。巧妙的雙關能使語言含蓄4、巧用雙關語

作為一種修辭手段,雙關語在廣告中比較常用,它存在于語音、詞匯、句法等各個語言層面。在廣告中,廣告制作者為了增加廣告的吸引力,挖空心思地追求新的創意,使得雙關語在廣告中的運用技巧更加紛繁復雜。巧妙的雙關能使語言含蓄、幽默、生動、給人以回味和想象的余地。較為常見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諧音雙關 “諧音雙關是用拼寫相似,發音相同或相近的詞構成的” 。廣告制作者非常樂于使用諧音雙關,因為此類雙關具有風趣、幽默、俏皮、滑稽的語言風格,能增強廣告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從而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 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

(這里有充足的陽光,清新的空氣,一切為了您的子孫后代。 )

在這則海濱浴場的宣傳廣告中,制作者巧妙地運用了sun-son, air-heir這兩對諧音字,使廣告語言不僅和諧悅耳,讀來朗朗上口,而且頗風趣、幽默,具有感召力。

2)語義雙關 :語義雙關是利用詞語或句子的多義性在特定環境下形成的雙關” 。這種雙關在廣告中運用得也非常廣泛,它與諧音雙關有異曲同工之妙。

(2) The label of achievements.

Black Label commands more respects. (酒是功成名就的標志。黑色標志使您更顯尊貴。)

語義雙關也多見于品牌名稱中。這是一則威士忌酒的廣告,Label有兩層含義,一為“標志”,一為酒的牌子—Black Label。該廣告通過雙關手段的運用,使人聯想到功成名就時就要飲用該酒;同時,用品牌名稱形成雙關,又便于消費者對品牌的記憶,從而對商品發生興趣。

3)語法雙關 :語法雙關是指由于語法方面的問題產生的雙關,如省略結構、某詞或詞組具有兩種以上語法功能等。

(3) Which lager can claim to be truly German?This can.[旁邊畫有一罐啤酒]

(哪種大罐啤酒可稱得上是地道的德國貨?這罐。 )

這是一則Lager牌淡啤酒的廣告。句中的can既可作情態動詞,又可作名詞(飲料罐)。由于can一語雙關,加上Lager的品牌名稱雙關,以及旁邊插圖的妙用,使廣告產生了一定的幽默效果,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無獨有偶,可口可樂公司也在這個can字上做文章。

(4)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沒有什么能像可樂那樣令您神清氣爽。)

句中can既可理解為名詞“罐,聽”,又可看成是情態動詞“能”,全句可理解為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tin, drink) can (refresh you)。 這則廣告詼諧機智,富于文字情趣,能使商品連同這一廣告詞一起久久印在讀者記憶里。

4)成語或俗語雙關

廣告語言特別善于引用一些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或俗語。這些廣告以人們原有的社會、文化知識為基礎,以鮮明、獨特的語言形式形成雙關,既增強了廣告的吸引力,又體現了廣告語言的藝術性,更使廣告具有令人回味的弦外之音。

(5) You’ll go nuts for the nuts you get in Nux. (納克斯堅果讓你愛不釋口。)

從廣告的字面意義看,to go nuts是“去買堅果”,但它同時還是一句成語,意為“瘋狂、發瘋”。雙關語的運用表明了納克斯牌堅果對人們的吸引力是無以抗拒的。

三、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