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活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0 00:37: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生活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大學生活作文

篇1

沒有想到,一轉眼,我都已經是大學生了,而且大學的第一個學期也已經過半,真的是千姿百態呀。

來到大學后,才發現并沒有像高中老師說的那樣輕松,而是更加忙,每天還是有上不完的課,每天還是要早早起來上自習,每天也還是要上晚自習......雖然活動確實多了很多,也不再有老師管著你了,一切都要靠自己。

有時候雖然感覺高中很累,但是也挺懷念的,多么再想去體驗一把高中緊張的學習氛圍,可是來到大學后再也沒有了,也回不去了......

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當下,繼續好好努力,爭取考研,讓自己的青春更加完美,更加不留遺憾!

所以加油吧!各位看到這篇日記的人啊!你們是最棒的。

篇2

我很期待我的大學生活,我已經在腦海中想象過成千上萬次了。自由的生活方式、多姿多彩的聚會總是在我的腦海中出現。對校園生活的巨大期待使我對學習充滿了熱情。經過兩年的學習,我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2、The first thing for me is to learn more knowledge. Most students find a way to release themselves and skip or sleep in the class. They think study is just the task, so they give up improving themselves and take part in all kinds of activities, which bring them great joy. The wrong conception about college stage makes most students miss the best time to equip themselves with skills. I realize my job and dare not to loose study.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更多的知識。大多數學生都會想辦法在課堂上放松自己、翹課或睡覺,他們把學習當成是任務,所以他們放棄自我提升,只顧著參加各種各樣讓他們開心的活動。大學階段的錯誤觀念使大部分學生錯過了學習技能的最佳時機。我知道自己的責任,不敢放松學習。

3、The second thing for me to learn is to make friends by joining activities. I am a shy girl, but inside my heart, I am so eager to make more friends, so I choose to join many activities in the spared time. I learn dancing and playing tennis. The lucky thing is that I know many nice people and we become good friends, who make my college colorful.

篇3

這是嫣雨這一星期來對大家的評價:

大方可愛的夢琳,擅長于音樂,美術,書法。

清秀迷人的詩珊,(你可別以名取人,以為她是一個才女哦。,那就大錯特錯了哦。)擅長于體育,是我們班的“飛毛腿”哦。

人如其名的靜婉,擅長于English,Chinese,Macth……

今天是星期六,嫣雨該回家了。她很舍不得這三位室友,雖然只分別兩天而已,但在她眼里卻感覺似乎有兩年那么多,或許這就是“度日如年”的最好詮釋吧。“大家,你們周六要不要回家呢?”

“不用。”大家異口同聲地說。

“那周六你去我們家玩吧,我們家可好玩了。”嫣雨懇求道。

“可以嗎?你父母……”靜婉有點擔心地說。

“不用擔心了,我爸去外地了,這幾天是不會回來的,我媽呢,她不會介意的。”嫣雨說。

“真的可”“你不用想了,去我家保證沒錯。ok”嫣雨趕緊搶說到。

“既然這樣,看你這么誠懇大樣子,我們就委曲一下,去玩一天。”夢琳咳嗽了一聲,裝著她們歷史老師的口氣說。

“No,NO,NO,不是一天,而是兩天。”嫣雨搖著她的食指說。

“你是叫我們今天晚上住在立交橋下面是嗎?”詩珊終于開了她的金口。

“我可沒那個意思。”嫣雨一臉無辜地說到。

“那怎么辦呢?”詩珊皺著眉頭,看起來十分滑稽。

“住我家呀,我家很大的,足夠你們這幾個小女子住的。”嫣雨并不驕傲地說,她并不是一個喜歡炫耀的人。

“嗯……嗯,去不去呢?”她們三個人躲到一旁悄悄商量。

“經過各位委員的商議,我們作出了最后決定,”“麻煩你快一點吧,我的大小姐。”嫣雨有點迫不及待。“不要慌,不要忙。”詩珊說。“啊,暈。”嫣雨一下倒在地上。“我們作出了最后決定,我們-決-定-不去。”“你們,”嫣雨大聲地嚷起來。,“等等,我們還沒說完呢,我們是說不去學校,去你家。”夢琳趕緊說到。“早說嘛,合伙起來耍我,看我怎么收拾你們。”

………………………………(回家情景)…………………………………………

“媽,我回來啦,我還帶回來了幾個客人哦。”嫣雨一邊拖著鞋子一邊說。“哦,回來了,你帶回來什么客人呀?”嫣雨媽媽一手拿著攪蛋器從廚房探出頭來。

“阿姨好。”三個活潑的女孩性情突然180度轉變,成了一個個端莊典雅懂事的“淑女”。“哦,你們好。”嫣雨的媽媽放下攪蛋器,洗凈了手,走了出來“進來吧,孩子們。”她想夢琳一群人招手示意進來。

“孩子們,你們先坐會兒,我去拿些吃的來。”“我先帶你參觀參觀我們家吧,免得半夜起來上洗手間不知廁所在哪。”嫣雨一副主人的樣子說。“我們沒那么笨吧,你也太小看我們了。”夢琳說“嘻嘻”

嫣雨指著一間放滿書的房間說:“這是書房,里面有很多書哦,什么《天使街23號》、《惡魔之吻》、《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唉,我都記不清了。”嫣雨數著她的手指說。“這是我的美術室,呵呵,有點亂。”嫣雨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這豈止是有一點亂,簡直是垃圾室還差不多。”詩珊故意把“一”拖得很長。……

“哇,你家真是大耶。”靜婉有點羨慕似地說“呵呵。”“孩子們,晚飯準備好了,快來吧。”嫣雨的媽媽在飯廳喊道。

篇4

時間如流水飛逝,匆匆忙忙的工作生活已經結束,生活部的工作也即將畫上完美的句號,現在,我代表生活部向大家報告一下生活部在xx年的具體工作:

1.我們在每個月的月底進行一次“文明宿舍”評比活動,以定期與不定期的方式進行。大部分同學都很支持我們的這項工作,但也存在部分同學忽視我們的工作,他們已經習慣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覺得評不評得上“文明宿舍”都無所謂的。當然,我們的工作也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1)在宣傳方面我們也做得不夠到位,雖然我們的通知在檢查的通知在前幾天就公布了,但仍有部分同學反映沒看到通知。

(2)經費不足導致同學們做了努力后卻得不到相應的獎勵與鼓勵,激發不起同學們的積極性。針對這些不足,在以后的工作里,我們會全力以赴去做到最好。

2.設計及收集“宿舍關系調查問卷”,通過該調查問卷,我們了解到了各個宿舍各成員間的關系總體情況,更好地做得有針對性地服務同學。

3.組織召開07級的舍長會議,在會中,強調舍長們要以身作則,做好舍長的各項工作,時刻銘記自己是“一室之長”。

4.在各個部門的協助下,統計了07級和06級學生宿舍的住宿情況,服務于08級新生的住宿安排。

5.與青工部合作,每天晚上提醒同學們按時關燈休息。在這項工作中,我們的工作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難,由于我部內部的原因和部分同學的不合作,我們難以督促同學們按時關燈。

6.其他協的工作:

(1)采購“春之聲”、“迎新生”晚會等活動的用品。

(2)協助宣傳部布置活動場地。

(3)協助體育部的“三分球”大賽。

篇5

一等獎

井昊《墻――民族之魂》 李京晏《留點神秘給自己》 劉睿瀟《邀請感動來做客》 劉若喬《最美,不過》 丘兀涵《仁善,無須練習》

二等獎

高天揚《隔》 李輝《別樣的習慣》 李錦鴻《一點一滴看人生》 李心愉《歷史的見證者――墻》 李志翰《翻過圍墻,豁然開朗》 劉羽鶴《老臺階 青石板 桃花樹》 雋嘉琪《其實,我已習慣》 宋雨欣《邀請幸福來做客》 孫鑫《邀請下一次來做客》 莊丹《心墻》 鄭鑒《打開吧,心中的墻》

三等獎

陳佳慧《親情永不下崗》 叢揚《一點一滴看幸福》 姜灝《心與心的距離》 亢健銘《細節的魅力》 李美熹《留點快樂給自己》 劉春旭《留點愜意給自己》 劉乃琪《來一斤母愛》 莫慧雪《邀請快樂來做客》 申曉時《習慣》 司偉靜《邀請感動來做客》 蘇桐《人的天性》 孫航《野百合也有春天》 孫彤《學會欣賞》 孫瀅《心里裝著感激》 湯杰《一點一滴看初三》 佟禹暢《心墻》 王傳雯《親情永不下崗》 王冬萌《留點閑適給自己》 王榮馨《學會欣賞》 王紹平《親情永不下崗》 王崧《留點最美的花季給自己》 王梓暢《學會欣賞》 魏靈鑫《失去“自然”》 魏銘伯《誠信須要補補鈣》 謝鴻蔓《最好的投資是自己》 謝益鑫《視野》 徐彬彬《別樣的習慣》 徐天豐《青春》 嚴麗瑩《留點快樂給自己》 于佳宜《花樣年華,在等待》 趙藝《心里裝著感恩》 周日《一點一滴看鄉村》 鄒夢楠《順流逆流》

指導教師獎

鮑彤云 陳玉秋 代國慧 馮玉平 付春燕 韓雪 蔣蘭英 李波 李海英 李文軍 李文君 劉敏 柳茹剛 劉素娟 劉朝霞 鹿喜榮 馬麗 馬權威 馬曉華 莫春紅 彭肖飛 秦玉梅 宋秋芹 宋曉麗 宋陽 蘇麗敏 孫艷輝 王海旭 王紅艷 王景陽 王霞 王秀麗 吳守軍 楊德才 張蘊智 張重念 周建霞 朱士美

高中組

一等獎

王毓盈《痕跡》

二等獎

陳夢晗《成長的痕跡》 丁宛瑩《不可或缺的明月》 李梓寧《不可或缺的稻草》 何鑫《緩慢而優雅地成長》 宋文婧《我就是我》 陶航《緩慢而優雅地成長》 田《別忘記了荷花》 吳楠《誠信歸去來》 吳若《給十八歲涂上一抹色彩》 徐浩然《從夜出發》 楊洋《給心靈涂上一抹色彩》 尹曉彤《緩慢而優雅地成長》

三等獎

崔宇欣《緩慢而優雅地成長》 丁玉芳《善“辨”》 杜孟佳《戒自卑》 范祥曄《給青春涂上一抹色彩》 馮麗鑫《荊棘中的唯美》 馮時《芬芳橘憶》 韓冰《給殘缺涂上一抹色彩》 黃暢《流逝在指尖的時間》 黃佳惠《緩慢而優雅地成長》 李曉晨《點水無痕動漣漪》 劉榮欣《緩慢而優雅地成長》 劉爽《給時間涂上一抹色彩》 劉瑤《劃過生命的痕跡》 劉洋《有德自然香》 劉一楓《行路痕》 劉悅《橘子很甜》 羅佳蕊《不可或缺的幸福》 馬瑤《緩慢而優雅地成長》 孫睿《緩慢而優雅地成長》 王佳旭《有德自然香》 王賽男《痛苦也美麗》 王爽《不可或缺的詩意生活》 王雪《痕跡》 吳昊《人生是自助餐》 吳倫碧《緩慢而優雅地成長》 徐雨婷《緩慢而優雅地成長》 許琳格《緩慢而優雅地成長》 薛博聞《善“辨”》 楊思遠《緩慢而優雅地成長》 楊松岳《腳印》 于欣悅《戒無病》 張祺《給青春涂上一抹色彩》 張惜月《戒浮躁》 張雪瑩《緩慢而優雅地成長》 張云瑤《痕跡》 鄭紹軍《倔強》

篇6

二等獎

曹馨心《我要開花給你看》董露《青石板大街中的醇香》關文昕《背后的眼睛》國玉《大山小山》韓啟星《天邊飛來一只鳥》金曉溪《心花》金湛軒《我的世界為你留住春天》李姝睿《大社會小人物》劉競帆《有味》劉宇軒《有味》劉羽揚《我的世界為你留住春天》孟雨琪《我心如花》那宇星《大棋盤小世界》邱兀涵《有味》單逸飛《有味》宋茜《心花》孫瑋志《生活在高科技時代》王佳娃《它,能不能留下》王家新《一路風景》王婉玉《和自然牽手》王梓佩《有味》溫佳妮《我要開花給你看》楊昱萱《心花》張安《心花》張涵《和父愛牽手》張煦《錯過的絢爛》張穎《青石板大街中的醇香》趙珂珝《和作文牽手》趙宇博《和宋詞牽手》趙雨晴《花事》

三等獎

畢海洋《“情”字大街中的“風情萬種”》高逸飛《別摔在熟悉的路上》郭艾琳《偶然不偶然》赫然《和分享牽手》李宇琦《天邊飛來一只鳥》林夢迪《和母親牽手》劉帥《凄冷大街中的暖意》石書瑋《讓靈魂在陽光下起舞》孫繼嘉《我的世界為你留住春天》孫卓然《和幸福牽手》王藝霏《心花》邢宛珊《我要開花給你看》許多《春夜熊熊燃燒的火焰》楊帆《我心如花》楊航《我相信我能行》張斯博《關注身邊的風景》張煒妍《小城大愛》趙昕玥《目送不止》趙月珊《生活在高科技時代》

高中組

一等獎

李芷菡《落而不終》

二等獎

陳冠男《紀念不紀念》高辰《站在高處》郭昊明《卑不卑》霍春宇《根之所向》李欣禾《阿甘的生活智慧》劉博陽《最愛河西行不足》劉俁伽《夏的密碼》呂姝凝《慢慢走向美好》馬華《世界等著你我去改變》孟梓《青春的細節》任秋月《雨夜大街中的曙光》王宇稷《夏的密碼》吳迪《沾染陽光的味道》吳敬卓《麥田里的向日葵》尹天恰《你和你》張傳琦《云水謠》張靜怡《生活在別處》張馨戈《暗黑大街中的微光》趙乃萱《站在高處》周璟璇《儲蓄這一刻》

篇7

各獎助學金2000元、價值2000元的龍源電子閱讀器。

高中組:

毛希瑞 《回歸》湖南長沙市第一中學高二(6)班

初中組:

鄭 田 《逃離流行語》 浙江蒼南縣靈溪鎮三中

小學組:

洪達晨 《老槐》 福建廈門市大同中心小學六(5)班

一 等 獎 (30名)

各獎助學金500元及500元龍源期刊閱讀卡。

高中組:

徐凌云 《跑酷青春》 江蘇如東縣雙甸高級中學高二(11)班

涂宇豪 《五年的跨度》 湖南瀏陽市第一中學1010班

馬之軍 《春暖,花又開》 安徽阜陽師范學校高中2008級文二班

黎淑敏 《擺脫人生的牢籠》 廣東廣州市第四十一中學高二(8)班

李佳苗 《杏》 浙江平湖中學高三(17)班

王錚錚 《六國論》 浙江蒼南縣龍港鎮第二高級中學高一(7)班

蔡遠 《井•牢》 湖北荊門市龍泉中學2008級

陳 凱 《放心去飛》 湖南寧遠縣第二中學九疑文學社

李書恒 《寂寞者寫給遠方的你》 湖北枝江市第一高級中學二(7)班

苑子豪 《面壁思過》 天津市武清區楊村一中218班

初中組:

皮 《我有一個建議》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初三(1)班

趙一佳 《榮譽的憂傷》 廣東廣州市華南師大附中新世界學校

楊飛騰 《影子之城》 湖南長沙市長郡雙語實驗中學C0912班

楊雨潤 《綠》 湖南懷化市第四中學初一(253)班

石婧雅 《轉角遇到愛》 河北樂亭縣閆各莊初級中學九(8)班

陳明珠 《留守奶奶》 廣東連州市北山中學

向楊俊鈺 《青春,不可開錯花期》 湖南黔陽縣芙蓉中學初三(3)班

龍慕瑤 《依靠》 湖南安化縣梅城鎮中學

姜嘉怡 《他是我父親》 湖北監利縣實驗初級中學

陳炳慈 《流年轉》 浙江樂清市英華學校初中部

小學組:

尹一帆 《可愛的小鴨子》 湖南長沙市實驗小學六(2)班

彭 倩 《滿天星的思念》 湖南湘潭市和平小學180班

林慧妍 《池邊訪友》 福建安溪縣逸夫實驗小學五(2)班

羅 穎 《養貓的喜怒哀樂》 甘肅華亭縣安口小學六(1)班

宋月 《走進美麗的麗江》 重慶萬盛區實驗學校六(6)班

姚 磊 《水果城抗爭記》 河北邢臺市小天才學校四(2)班

謝舒蕾 《個性•成長》 湖南衡陽市西站路小學六年級

張 蕾 《留守少年兒童的吶喊》 湖南澧縣火連坡楠木學校五年級

莊 昊 《北京之旅組詩》 廣東湛江市第二十五小學四(10)班

趙 慶 《我們班的“小喇叭”》 浙江紹興縣山海小學五(2)班

二 等 獎 (90名)

各獎助學金200元及200元龍源期刊閱讀卡。

高中組:

丁 見 《留一份愛給自然》 丁 婷 《墳上•墳下》

盧思伊 《懷里抱狗的那個人》 何江南 《帶毒之旅》

黃智誠 《婆娑的世界》 曾斯祥 《西境之光》

羅勝男 《世紀剪影》 邵寶瑩 《懷念一天又一天》

屈 倩 《釵頭鳳》 張 甜 《青春秧苗心》

孫遠君 《等待》 陳奕潔 《“拜金女”論?》

羅歡歡 《有感于魏源故居》 滕 騰 《等》

王學南 《讓貧瘠長出嫵媚的花朵》 徐偉奇 《你今天被“雷”了嗎?》

倪協克 《我于東甌的十二寸相思》 國 《汨羅江邊的那些事兒》

余作濤 《承虹結樓》 繆揚揚 《成長的煩惱》

林 彤 《和諧社會和諧愛》 劉繼冬 《華清文苑賦》

王懿璇 《冰川隨想》 宋膨原 《女人的痛》

鄧 凱 《世隱先生》 鐘 穎 《擁有的和不再擁有的》

孫華磊 《代課老媽》 周 涵 《生下來,活下去》

卓蓓蓓 《永遠的鍋巴粥》 潘云貴 《鐘聲下的枕眠》

初中組:

付華煒 《書香伴我成長》 嚴佳寶 《墳》

鄭 雅 《浮生若夢》 蔣昕桐 《克隆老媽》

劉 倩 《誰的琵琶》 曹仁威 《為什么失敗的總是灰太狼》

周穎 《擂茶飄香》 譚 雅 《蒲公英在遷徙》

陳海玲 《鳥•人》 龍 繁 《90后的成長宣言》

向旭芬 《人生》 夏麗霞 《擺渡的誠信》

徐 穎 《缺陷也美麗》廖思穎 《和你在一起》

徐萍萍 《蛻變》 張怡敏 《殘缺也美麗》

吳泳琦 《嫉妒似火》 龍湘牧 《孫悟空的傷心事》

曹巧玲 《日子》 高麗華 《遲暮的心》

陳湘瓊 《回家》 袁琪 《知秋感秋》

楊 名 《金子般的》 羅倚天 《打工記》

劉斯諾 《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神奇手機》 馮芳芳 《變了》

陸冰玉 《成長之旅》 朱煜銘 《夢》

肖 勇 《走好第一步》 劉夢瑤 《手》

小學組:

陳雅婷 《誠信,就在身邊》 張紀元 《觀〈魔法保姆麥克菲〉有感》

馬文怡 《分數,我好怕你》 梁文韜 《墻》

王富錦 《我在“失戀”中得到快樂》 楊 進 《狗拿耗子是多管閑事嗎?》

劉昱辰 《豹子小A的煩惱》 楊壹行 《小白鼠》

張熠晨 《新物種》 宋雪琳 《成長的記憶》

劉黎靚 《母愛的幸福》 邱 雪 《我心目中的好老師》

王若瑜 《日記》 李平怡 《我那性格多變又可愛的弟弟》

郭芯銘 《不愛寫作文的N個理由》 易小丹 《熊熊歷險記》

林鑌鑌 《秋的希望》 蘇鵬鵬 《熟悉的風景》

朱 君 《手》 于 燕 《那條老狗》

田英柱 《倉鼠小弟》 周 彤 《我的第一次》

蔣志昊 《讀〈當一塊石頭有了愿望〉有感》 吳 凡 《秋之曲》

丁文 《清凈自在的朋友》 管安琪 《家有老頑童》

彭澤溪 《親子日記――登南岳看日出》 李玲雀 《周記一則》

馮詩越 《我愛四季的美》 顧霆楓 《鄉村四季》

三 等 獎 (150名)

各獎助學金100元及100元龍源期刊閱讀卡。

高中組:

曾文波 王潤發 夏添蘭 賈麗佳 木木無聞 桃源鶴 吳繼鵬 謝志偉

鐘水清 馮智文 楊觀明 羅業威 魯香玲 陳 輝 黃慧慧 李晨晨

徐瑞玲 葉曉彬 黃璐欣 張敏潔 張詩卉 濮袁璐 徐曉輝 黃詩瑤

張 瑩 楊遠志 白 凡 李 丹 王子越 顏雪雯 邢朕國 王 金

胡亞媚 張子微 符銀春 陸 洋 劉小偉 湯倩云 黃文靜 聶思琪

陳 潔 劉 芳 袁家琳 蒲疇嶷 苑子文 吳佳冰 馮 雪 張曉宇

胡雪瑩 鄒 煜

初中組:

周千章 秦明睿 劉 蕙 孟穎童 趙芷欣 佟雨航 陳碧燕 蔡秋妍

廖夢兒 王昕川 邱 越 蕭苑冬 李林秀 龍 娟 陳若蘭 林雨婷

歐陽佳佳 謝 猛 王 潔 石譯彤 楊詩繁 李 菁 黃婷玉 吳學炳

陽 蓮 于春輝 毛 丹 孫 玉 李逍遙 金 萌 倪明陽 張小冬

陳鑫陽 張 洋 李毓瑩 劉鈺鑫 伍 霞 劉 蓓 朱利娟 甘 霞

陳 艷 張文奇 全家成 李吟湘 吳 瑤 趙錦晨 肖伍豪 劉詠夏

湯詩雨 肖偉志

小學組:

林昕宇 譚日欣 黎 星 章 雯 陳雨婷 沈 貞 孫章宇 王依婷

許未兒 夏夢馨 宗東旭 鐘麗雨 郭晨洋 楊樹儀 黎嘉儀 王可欣

羅煜楚 王鑫妤 劉語詩 周雨琢 姜 冰 林學健 李欣媛 王琴鳳

謝斯泓 張宇航 王天陽 李嘉浩 邱亦軒 廖胤琪 甘如歌 劉子蔚

岑升靈 徐雪瑩 鐘怡安 趙俊麗 肖 瀟 周子淇 呂婕鑫 朱思陽

肖 鵬 陳楚君 朱宇軒 劉尹琦 何蘇婷 周文慧 陳思妤 成非戈

劉菁璐 余東陽

篇8

擬人——花兒向我微笑

“葉姐姐,剛才在放學回來的路上,我看見路旁的花兒向我微笑了!”小妹抬起頭天真地對我說。

“是嗎?”我帶著幾分可笑的語氣問小妹。

她毫不猶豫地對我說:“真的,你不信?”

我一邊撫摩著小妹的馬尾辮,一邊說:“不只是葉姐姐不相信,而是任何人也不會信的。”

聽了這話,小妹呆呆地望著天空,自言自語地說:“那為什么書上會那樣說呢?”

我思考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原來書上對花兒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我急忙拍了拍小妹的肩膀說:“小妹,我相信你說的話。”

“為什么呢?葉姐姐,你剛才不是……”

“我剛才是逗你玩兒呢!”我打斷小妹的話,傻笑著說。

比喻——天上的云像小羊

“葉姐姐,天上真有人住嗎?”小妹望著天空憨憨地問我。

“怎么可能?”我很果斷地說。(有時候,我真覺得小妹沒頭腦)

“那為什么會有小羊呢?”

“誰說有小羊?”

“語文課上楊老師告訴我們的。”

我撲哧一聲笑了出來,傻笑著說:“是啊,天上住著許多人,而且還有許許多多的小貓啊、小狗啊……”

“哦!原來是這樣啊,我明白了。那要怎樣才能使它們下凡呢?它們是跟斗云,還是自己會飛啊?”小妹一邊走一邊唧唧喳喳地問個不停。

我心里想:小妹啊小妹,你的天空可真美麗!

對偶——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在路上,我和小妹一邊走一邊甩著手,像兩只無憂無慮的蝴蝶,口中還有節奏地喊著口號:一二一……

“葉姐姐,我們來個對詩比賽吧。”

“唉,不用了,你會輸給我的。”

“什么呀,最近我背了很多詩呢!”

“那好,誰怕誰呀。”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等等,這次該我先說了。”

“好啊,誰怕誰呀!”小妹調皮地對我說。

“哎喲,口氣倒不小嘛!嗯——嗯——‘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后頭萬木春’,對吧!不用說一定對了。”

“什么呀,是‘病樹前頭萬木春’,哈哈……”

“嗯——錯了?”

反復——不好了!不好了!

老爸老媽都出門各忙各的去了,出門前特地叮囑我一定要煮飯給小妹吃,不能吃方便面。氣死我了,真是的,要出門了都不放我過個輕松愉快的星期天。氣死我了!氣死我了!

我把米淘洗干凈放進電飯鍋里煮,然后便躺在涼椅上迷迷糊糊地睡著了,我正美美地做我的“白日夢”時,小妹的尖叫聲把我吵醒了。

“不好了!不好了!葉姐姐,快來呀!”

我翻身起來沖進廚房,她指著櫥柜大喊:“不好了,有老鼠!有老鼠!”

“啊!不會吧?”我撒腿跑進了臥室,“砰”——門關了,安全了!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許許多多雖很平常的事,但只要你留心觀察,你就會收獲許許多多人生的樂趣,從中享受成長的快樂。

篇9

姓 名

地 址 指導老師

趙 芃 江蘇省南京市下關區統計局 魏 建

陳醒涵 江蘇省宿遷市第一實驗小學 朱海芳

曹兆豐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濱海港經濟區閘南小學 徐尉僑

潘 杰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第二實驗小學 祝長翠

一等獎(10名)

姓 名

地 址 指導老師

顧丁潔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海頭鎮第二中心小學 劉 瑜

劉 凱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贛馬鎮第二中心小學玉蘭廟小學 劉 夢

徐一巧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濱淮鎮樊集小學 劉衛國

查紹博 江蘇省常州市清潭實驗小學 孫奇芳

陳冬銘 江蘇省靖江市馬橋中心小學 吳凱華

陳朱航 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實驗小學 周海燕

孫 嘉 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實驗小學 孫海云

張 晴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青口鎮中心小學 董入光

吳雅格 江蘇省宿遷市洋河實驗小學 唐海俠

袁久悅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墩頭鎮仇湖小學 李雪芹

二等獎(20名)

姓 名

地 址 指導老師

胡可可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濱淮鎮中心小學 潘玉霞

伍怡佳 江蘇省常熟市報本小學 俞文英

周恬羽 江蘇省南京市鎖金村第二小學 陶玲梅

曹 靚 江蘇省江都市丁火中心小學 劉海燕

沈進宇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實驗小學 沈海濤

李夢潔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濱海港鎮中心小學 吉利芹

陶鈺欽 江蘇省海門市四甲中心小學 姜 平

任 靜 江蘇省常熟市琴湖小學 楊 芳

高 瑩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宋莊鎮鄭莊小學 王 慧

劉 暢 河南省濟源市快樂作文學校 劉 明

陳治同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正紅鎮第二中心小學 周 姝

朱開顏 江蘇省海門市通源小學 陸 莉

張曉雯 江蘇省南京市櫻花小學 田 甜

張智恒 江蘇省鹽城市龍崗小學 房 慧

趙源嘉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濱淮鎮樊集小學 劉衛國

朱蕭恒 江蘇省常熟市元和小學 俞文英

唐雨軒 江蘇省南京市下關區濱江小學 史浦蘭

馮克帥 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光明辦丁莊小學 劉 敏

王雨凡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海頭鎮第二中心小學 馬傳云

葉雨琛 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陳 功

三等獎(30名)

姓 名

地 址 指導老師

陸 宇 江蘇省宿遷市第一實驗小學 鄒慶國

嚴雅文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第二實驗小學 祝長翠

尚珍珍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海頭鎮第二中心小學

席家勇 王繼聚

周 鄭 江蘇省宿遷市第一實驗小學 周麗娟

張 瑩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海頭鎮第二中心小學 席家勇

徐銘浩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濱淮鎮中心小學 潘玉霞

吉珂沁 江蘇省常州市清潭實驗小學 孫奇芳

吳雨涵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贛馬鎮第二中心小學 王延君

王 寧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贛馬鎮第二中心小學 張 莉

王 晨 江蘇省海門市四甲中心小學 姜 平

李沛栩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濱淮鎮樊集小學 王 遠

張欣怡 江蘇省南京市下關區濱江小學 史浦蘭

劉明宇 江蘇省鹽城市正紅鎮第二實驗小學 劉德志

金遠卓 江蘇省無錫市羊尖實驗小學 浦 麗

裴 影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濱淮鎮實驗小學 潘玉霞

顧書寧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第二實驗小學 祝長翠

吳若冰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墩頭鎮仇湖小學 袁昌俊

張 亮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宋莊鎮鄭莊小學 王 慧

張 鑫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孫莊鎮中心小學 杜昌存

閆雪純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青口鎮中心小學 董入光

周 婷 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六套中心小學 陸 明

張雨涵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濱海鎮中心小學 潘玉霞

劉 靖 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實驗小學 王鳳桂

陳宋玉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濱海港鎮中心小學 吉利芹

宋亞茹 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光明辦丁莊小學 劉 敏

劉 健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宋莊小學 姜麗梅

丁 欣 江蘇省南京市銀城小學

陳煦遠 江蘇省南京市櫻花小學 田 甜

陳 暢 湖北省麻城市博達學校小學部 鄒飛平

李卓凡 江蘇省南京市下關區第二實驗小學 程菊峰

組織獎(10名)

江蘇省宿遷市第一實驗小學

江蘇省海門市四甲中心小學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海頭鎮第二中心小學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濱淮鎮樊集小學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贛馬鎮第二中心小學

江蘇省海門市育才小學

江蘇省海門市通源小學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實驗小學

篇10

在《我的大學夢》這一課的作文教學中,學生通過瀏覽大學網點,各大學畫面生動活潑,音樂輕松歡快的頁面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學生活的情景,更激發了學生的向往與好奇心。我讓孩子們任意調取欣賞,并談談自己最喜歡的大學。他們十分激動紛紛想像自己將來的大學生活會帶給自己怎樣的歡樂,急切地想把這份歡樂與父母、老師、同學、朋友分享。此時,我告訴孩子們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最方便最快捷的交流方式就是發送電郵和微信(博),鼓勵孩子們展示自己的寫作成果,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在以上動態開放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體,學習積極性、自主性得到充分培養,搜集信息、選擇信息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二、在網絡平臺中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上一環節的教學解決了學生胸中無“話”可寫的難題,即“寫什去’;這一環節則幫助學生克服有“話”不會寫的困難,即“怎么寫”。教學時我創設了一個《金鑰匙》的板塊,它包括《佳作引路》、《技術大王》、《詞句寶庫》三個內容。《佳作引路》展示了不同風格的例文,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提供了學習的榜樣;《技術大王》介紹了寫作的方法,操作性強;《詞句寶庫》搜集了一些好詞好句,豐富著學生的語言。這一教學過程讓學生自由選擇,各取所需,充分顯示其自主性、主體性;同時注重個體差異,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知識、能力的水平進行有針對性地學習、提高。

接下去,在教師鼓勵的話語中,在優美的音樂中,在自由、輕松的氛圍中,孩子們迫切地想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盡情地表達,從而完成了對未來的大學生活的暢想,對寫作方法的領悟。動聽的樂曲再次響起,孩子們全神貫掃進入了郵件、微信創作,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純潔真摯的學生情感在屏幕上展現……創作中,孩子們可以隨時打開《大學校園》和《金鑰匙》尋求啟發,可以自由聯系搜集資料時的所得。教師通過網絡操作可以隨時調取任何一位學生的“作品”,通過耳機對話和微信微評,加以表揚,加以指導,個別化教學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如此,胸中有“話”,胸中有“法”,胸中有“情”,才能筆下有“文”。

孩子們在自主式、廣泛搜集信息,選擇信息的基礎上,獨立處理信息,創造性地重組信息,切實提高了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真正學會了學習,學會了創造。孩子們完成郵件的文字創作后,“俱樂部”的成員聚在一起,互相評論,互相指點,教師積極參與,孩子們為文章加上了背景、插圖,一份份精美的《我的大學夢》在孩子們手中誕生了。他們歡笑著發送給相應的大學、老師、同學、父母、親戚……傳遞著—個聲音:“我們的大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此時此刻,這情景已完全超出了作文課的范疇,孩子們在品嘗成功,關注未來!

三、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