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屋我的夢范文
時間:2023-03-25 00:32: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我的書屋我的夢,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聽了豐湘羽的《人與書俱老》,突生一種想開一家書店的想法。名字呢,就叫做“午后時光”。
在悠閑的午后,手捧一本書,伴著慢慢傾斜的陽光,一起沉淪。夢想著熟人踏著熟悉的腳步,推開門,門上的鈴鐺發出清脆的聲音,抬頭、點頭,便是打過了招呼,然后繼續自己的世界。
木質的書架,書架中間的沙發,沙發旁邊的小椅,小椅靠在窗戶旁,窗戶上隨風飄蕩的“晴天娃娃”……各種各樣的看書人擺出各種各樣的姿勢--小孩趴在地板上津津有味,兩個女孩背靠背,男生斜靠在書架旁,老奶奶帶著老花鏡坐在小椅上……很溫馨呢!有這么多的人陪著你,陪著你看書……
書屋是一個大世界,大世界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世界。書屋里很安靜,只有可愛的“阿貍鐘”發出“滴答滴答”的響聲。偶爾有小孩子爭論書里的故事,卻不顯得突兀,反而另生一種童趣。
篇2
我恨不得借下一整個圖書館,來彌補我看書的欲望。當然,這只是我的想象,可我也巴不得這是現實,想一想,在圖書館里一整天每時每刻都能看到書,那可是天堂!
長興的的圖書館離我們住的地方有點遠,所以不能隨時借書看了,但我不會就此放棄,我會央求媽媽給我購買一些好看的書籍,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
每回放寒假,我就會到離老家最近的圖書館看書,那里的味道一聞,就讓人難以忘懷,那種濃濃的墨香,我至今還記得。那里有著我寒假讀書的所有回憶,一走到那里,我的心中就會涌起一陣暖意。
走進那個陌生又熟悉的圖書館,我找出那本去年看過的《魯濱遜漂流記》又讀了起來,這種感覺就像教師呵護學生一樣,或許應該說,這里的每一本書,都像我們的老師一樣,給予了我很多很多的知識。
我開心的時候,和他們一起開心,傷心的時候,他們逗我開心,雖然這些書沒有生命,但我并不介意,他們那些又酷又有趣的內容總會吸引著我不斷探索。
這間圖書館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山區經濟差,山里的孩子們常常買不起書,為了讓山里孩子們看到更多的書,所以政府建立這所圖書館。因為有了它,讓我了解了更多的知識,讓我開闊了眼界。
長大以后,我一定也要為貧困山區里的人建圖書館,讓山區的小朋友也能像我們一樣在書的呵護下,健康的成長,一生以書為伴,成為擁有偉大智慧的人。這是我的夢想!
篇3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就像露珠,澆灌著我們些幼苗;書就像海洋,讓我們盡情地遨游;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著我們內心的黑暗;書就像太陽,把我們的明天變得更加燦爛。我很喜歡讀書,只要一有時間,我就會去圖書管看。
我恨不得借下一整個圖書館,來彌補我看書的欲望。當然,這只是我的想象,可我也巴不得這是現實,想一想,在圖書館里一整天每時每刻都能看到書,那可是天堂!我愛書,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迷上了一些世界名著,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經典之作——《愛的教育》。這本書記錄了生活的點滴,刻畫了不同人物形象與性格,并在他們之間展開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使人感到人類多么需要關愛。就像古代儒學派創始人孔子所提倡的“仁者愛人”那樣,這本書雖然不厚,但里面蘊藏著的愛,卻無比深厚,它也讓我明白了一個永恒不變的道理:愛是人間最美好的情感,如果沒有了愛,太陽也將變得黯淡無光。
莎士比亞曾說過:“書籍是全世界人類的營養品。”像我這樣廢寢忘食只為看書的少女,她的功勞更是不言而喻。以至于“名人典故信手拈來,好詞佳句如潮如涌”成為了大家對我的評價。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斤粟”,如果書是快樂的海洋,我愿做一只小船,游向那未知的遠方。
我開心的時候,和他們一起開心,傷心的時候,他們逗我開心,雖然這些書沒有生命,但我并不介意,他們那些又酷又有趣的內容總會吸引著我不斷探索。
我的老家這間圖書館已經有好幾年了,由于當時經濟差,山孩子們常常買不起書,為了讓我們村的孩子們看到更多的書,所以政府建立這所圖書館。因為有了它,讓我們了解了更多的知識,讓我開闊了眼界。現在,我們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圖書館的規模擴的了,而且書的種類也更多了。隨之發生變化的還有我們村有了小廣場,每天傍晚我們村的奶奶們,阿姨們都能像城里人一樣在廣場跳起了廣場舞。我們村還有許多精準扶貧戶都異地搬遷到“圓夢苑”去了,那里有政府為他們修建的房子,安排了工作,徹底脫貧致富了。他們都認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讓孩子們多讀書,他們說:“知識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記得英國作家優安.肯曾經說過一句話“走遍天下書為侶”深深地感觸到了我,這句話說的太對了。書是我知識的源泉,是我攀登的階梯,是我人生的摯友。也是我們精神的食糧,更是改變貧窮落后的雙刃劍。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斤粟”,如果書是快樂的海洋,我愿做一只小船,游向那未知的遠方。書是我夢開始的地方!
作者姓名:劉鑫宇
作者單位:民樂縣思源實驗學校
作品類別:征文
作品組別:小學組
篇4
[關鍵詞] 農家書屋;新農村建設;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G25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0037(2017)3-75-4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Library
――A Case Study of Linzhou, Henan
You Guojun
(Linzhou Library, Linzhou Henan 456550)
Abstract: This paper took Henan Linzhou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rural library, the achievements of rural library construction and its positive rol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At the same time,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library.
Key words: rural library;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農家書屋工程是由政府統一規劃、組織實施的一項惠及廣大農民群眾,推動農村文化建設的重大工程。農家書屋工程對建設農村精神文明、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縮小城鄉文化差距、維護農民的基本文化權利、推動農村的現代化發展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1]。農家書屋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精神食糧,體現了人文關懷,滿足了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多方面、多層次的文化消費需求。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
1 林州市農家書屋建設取得的成就
林州市地處太行山麓,豫、晉、冀三省交界處,總面積2 046平方公里,下轄16個鄉鎮,532個行政村,農業人口84.74萬,占總人口的86.69%[2]。2008年林州市農家書屋工程正式啟動,到2014年底,有529個行政村建成農家書屋。根據《2013年河南省農家書屋補充更新出版物工作實施辦法》的補充通知精神,剩余的橫水鎮范家莊、晉家莊、東趙三個村的農家書屋也在2015年底全部建成,覆蓋率達100%。每個農家書屋按2萬元配置建設,配備圖書1 500冊,報刊20種,音像制品100張(盒),書柜5組,閱覽桌2張。
2 農家書屋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質是農村經濟與文化的建設,其關鍵在于培養與提高農民素質,使農民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人。農家書屋作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正伴隨著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而不斷壯大,為農民提高自身素質創造了學習條件與機會,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為逐步消除城鄉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差別奠定了基礎[3]。
2.1 活躍了農民群眾文化生活
農家書屋建成后,成為村民們較為集中的活動場所,村民利用農家書屋學習、閱讀、消遣、娛樂,特別是農家書屋提供的一些音像制品,如戲曲、歌舞光盤,成為一些喜歡戲曲、跳舞者的最愛。農閑時節,村民們自發組織起來扭秧歌、唱卡拉OK,在娛樂的同時,陶冶了情操,享受了美好時光[4]。一些農家書屋還舉辦了書法、攝影等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動,通過活動抒發對農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通過活動讓村民們坐到了一起、學到了一起、樂到了一起,營造了一個團結和睦的大家庭。據調查,全市532個農家書屋中,有活動場地、有專(兼)管理人員、正常開館服務的有453家,占全市農家書屋的85%,有場地設施但不能經常開展活動的有68家,占農家書屋的12.8% ,只有8家因種種原因,不能_門服務。在對正常開展工作的453家農家書屋所在村的村民進行走訪時,發現82%以上的村民對農家書屋感興趣。有63%的村民經常利用農家書屋,只有10%左右的人對農家書屋的存在表示無所謂。
2.2 提升了農民自身素質和青少年閱讀素養
農家書屋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了一塊接受文化教育、享受文化權益、感受文化成果的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解決了農村基層公共文化建設領域中的不足與問題。農民群眾通過利用農家書屋,增長了才智、學到了技術、拓寬了視野、提高了素質,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中堅力量。由于農村經濟薄弱,文化娛樂設施相對匱乏,農村中小學生業余生活非常單調,在調查走訪的50個農村家庭中,一年沒有買過一本課外讀物的家庭幾乎占到三分之一。農家書屋的建成,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村中小學生課余時間閱讀的問題。東姚鎮黃虻峪村地處林州市東南山區,全村人口近1 000人,2010年建成農家書屋,現有藏書3 500冊,圖書室面積60余平方米,該村支部書記王相伏免費提供房屋并兼任圖書管理員。2014年該村又將圖書室前面的空地進行了水泥硬化,建成了一個100余平方米的健身廣場。禮拜天、節假日、寒暑假以服務學生為主,不定期舉辦“讀書演講賽”“故事會”,開展閱讀指導,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該村五年級學生王慧在2014年林州市文聯舉辦的“我愛家鄉”全市中小學生作文比賽中獲二等獎。平時為老年人提供閱讀、休閑、娛樂場所,并邀請林州市老年書畫學會楊天吉理事定期為該村老年人培訓書畫,使老年人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該村老年人書畫作品多次在林州市書畫作品大賽中獲獎。由于該村農家書屋管理規范、服務到位,2012年王相伏被評為全國“農家書屋優秀管理員”。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被評為林州市農家書屋“先進集體”。
橫水鎮東下洹村幾年來依托農家書屋并結合當地中小學圖書室,利用暑期和節假日開展“我的書屋、我的夢”閱讀實踐活動,積極引導中小學生開展閱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提升閱讀素養,舉辦“我當書屋管理員”“快樂暑假,快樂閱讀”等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和演講比賽,活躍了青少年假期文化生活,讓中小學生度過一個書香相伴的快樂假期。
2.3 搭建了科技致富的橋梁
農家書屋是繁榮農村文化、實施科技興農、發展農村經濟的有效載體,又是普及科技文化知識、傳遞農業科技情報和信息的陣地。農家書屋配備的大量農業科技方面的書籍和音像資料,吸引了許多種養殖戶,他們將學到的科技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提升了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比重。東姚鎮馬平村2010年建成農家書屋,在村干部的積極引導下,種養殖戶紛紛走進了農家書屋學習技術,交流經驗。該村村民趙保昌經營家畜飼料多年,但產品銷路一直不是太好,他把從農家書屋學到的相關種養殖技術和家畜疾病防疫在銷售飼料的同時給飼養戶講解,受到飼養戶的青睞,產品打開了銷路,增加了經濟創收。在他的帶動下,附近幾個村的養殖戶紛紛到農家書屋取經求教。趙保昌與農家書屋一起以農家書屋為平臺,發揮科普書籍的作用,舉辦科技講座,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同時利用資源共享、黨員遠程教育的優勢,多渠道收集相關科技信息,制成光盤發放給種養殖戶,讓更多的農民學科技、懂科技、用科技,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整體發展。林州電視臺和相關媒體對馬平村農家書屋引導群眾脫貧致富的事跡做了相關報道和經驗推廣。據調查,在趙保昌的引領帶動下,附近村的養殖戶由原來的5家發展到現在的11家,規模也在逐漸擴大,每戶的年收益均在10萬元以上。
3 農家書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林州市農家書屋工程推動了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豐富了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顯著提升了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能力,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與鄉村多元文化需求存在差距;圖書資料配置不盡合理;農家書屋管理參差不齊等。
4 農家書屋可持續發展的幾點建議
目前我國的農家書屋建設已取得可喜的成就,但是農家書屋建設仍然任重而道遠。農家書屋的發展需要持續的資金保障,書屋管理人員素質和隊伍穩定性都有待進一步提高。如何進一步提高農家書屋對農民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深入挖掘農家書屋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巨大潛力,是實踐中急待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促進農家書屋可持續發展,從而更好地為當地經濟、文化建設服務。
4.1 保障經費供給
從2012年起,中央每年向每個行政村撥付10 000元(包括體育器材、文化下鄉、資源共享、電影、農家書屋各2 000元),支持新農村建設。筆者建議,除中央撥付資金外,將農家書屋納入當地鄉政府財政預算和目標考核,保證有一定的運作經費,包括購書費、人員工資、水電、讀者活動費用等,同時將農家書屋建設作為當地政府的目標考核重要內容之一,從而引起領導重視,增加農家書屋建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將中央下撥的農家書屋專項經費專款專用,以確保農家書屋的可持續發展。地方政府最好也有配套經費,并有目的地吸引和尋求公益基金和義工的支持。
4.2 按農民的需求配備農家書屋圖書
當代中國社會已進入全面轉型的發展階段,全國各地農村的現代化、城市化進程差異較大,統一按照行政村范圍來組織農家書屋圖書配備的思路,無法適應各地農村文化的實際需求,應根據農民的圖書需求,因地制宜,了解各地區、各行政村農民的真實需求意向,科學歸納后,再針對性地研究工作方法,以保證發展投入的科學有效[5]。這樣才能使農家書屋辦出特色來,既滿足了農民的需要,又避免了農家書屋千屋一面。同時,建議將每年中央下撥的2 000元農家書屋專項經費由當地的文化新聞出版部門統一掌管,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各村的實際情況配備圖書和設備,避免挪作他用。
4.3 加強宣傳引導,提高圖書利用率
宣傳的目的在于讓廣大村民意識到農家書屋的存在并加深對書屋的了解。首先,讓村民了解農家書屋的特性――農家書屋是為民眾免費提供基本文化服務的社會機構;其次,讓農家書屋的服務理念――公平、免費、無差別服務深入人心,消除村民對農家書屋的誤解;再次,向村民宣傳農家書屋的各項服務。總之要讓村民從心理上親近農家書屋,想方設法吸引村民走進農家書屋,并逐漸讓他們留在農家書屋,直至依賴農家書屋[6]。可利用掛橫幅、發傳單、開大會、上媒體廣泛宣傳。同時向村民推薦可讀書目,開展讀書競賽、知識講座,營造良好學習氛圍,使村民在閱讀中自覺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提升科學文化素質并不定期邀請一些農業專家舉辦專題講座、勞動技能傳授、農業成果展覽等一系列活動,增強村民的農業科技知識和經營管理能力[7]。吸引村民主動參加,提高村民閱讀積極性,提高農家書屋的利用率。
4.4 靈活彈性安排開放時間
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把農忙和農閑時節區分開來,農忙時節可在晚上對村民開放,特別是在節假日適當延長開放時間,保證村民正常閱讀時間不受限制。有條件的村可在書屋安裝空調,為村民提供一個舒適、溫馨的學習場所。寒暑假可以讓留守兒童來這里寫作業,或者開展他們喜歡的文娛活動。
4.5 理順管理體制,開展資源整合,實行資源共享
農家書屋建成之后,后續管理必須到位,否則,農家書屋將成為一個空架子。應將當地公共圖書館列為農家書屋的業務主管部門并與之聯網,實現資源共享。公共圖書館負責對農家書屋進行管理,包括人員的業務培訓、業務指導、業務交流、讀者活動、協作協調等,及時補充和更新書屋圖書,同時借助農家書屋,建成圖書館的流動網點,這樣既將圖書館文獻資源發揮到了最大限度,同時也給農家書屋提供了新鮮血液,保證了村民有書可讀,林州市圖書館自2008年開始率先在桂林鎮桂林村和合澗鎮北小莊村等10余個村莊建立圖書網點,與農家書屋合作,開展定期送書下鄉活動,將圖書館農村科技、種植、養殖技術通過優化、技術整合及時送達農家書屋,把村民急需的科普知識和實用技術送到農民的家門口,為新農村建設和培養新型農民服務。2012―2014年,林州市圖書館抽調專業人員對529個農家書屋的管理員進行了分期分批培訓,不定期對農家書屋進行督查和督導,表彰先進,鞭策落后,促進全市農家書屋的整體發展。2015年,林州市圖書館又將自己編制的《農家書屋適用資料匯編》《信息參考》兩書和刻錄的《惠農資源》光盤10盤,發放到全市532個農家書屋,受到農民朋友的交口稱贊。為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各農家書屋也可相互之間不定期進行圖書交換,互通有無。也可與當地資源共享、黨員遠程教育結合,把各種數字電影、文化、科技等相關信息拷貝到移動硬盤上,為村民播放,實現資源整合、共建共享。
4.6 采用多種形式、多渠道捐助農家書屋
農家書屋除依靠政府扶持外,應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結合當地實際,尋求社會捐助,增添農家書屋的活力和后勁,從而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服務。林州是建筑之鄉,90年代百萬大軍出太行,造就了一批建筑行業的精英(包工頭)。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也成就了許多鄉鎮企業家。農家書屋可利用此優勢動員這些包工頭、企業家捐助家鄉文化事業,造福子孫后代。有了一定的運作經費,農家書屋可從村民中挑出一部分代表進行自主選書,挑選自己真正喜愛的圖書、真正有用的圖書,使農家書屋步入良性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4.7 開展以文養文
有條件的農家書屋和位縣城或集市周邊的村莊,人員流動性較強,集市比較繁華,可以嘗試開展一些出版物的經營活動,以文養文,促進農家書屋的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邊麗梅.農家書屋建設現狀與總結[J].圖書館學研究,2015(2).
[2] 李學勤.林州市志[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3] 詠梅,楊玉麟.西部地區農家書屋建設問題的思考[J].圖書館,2011(2).
[4] 王靜.農家書屋在促進新農村建設中的實踐與思考[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3(10).
[5] 宗義.農家書屋建設與圖書館社會服務體系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