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內容范文

時間:2023-05-30 16:11: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課堂教學內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課堂教學內容

篇1

【關鍵詞】 教材 創造性 教學設計 重構 對策

一、中職英語教學現狀的分析

1、中職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服務類專業學生女生偏多,語言基礎相對好一點,但是工科類的學生,很多學生連基本的26個字母拼讀都存在問題,更別提英語口語的表達和聽力。所以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甚至討厭英語。

2、中職英語教材內容擁有共性,缺乏個性。新版的中職英語教材內容配入了大量生動形象、富有情趣的圖片,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加科學化、實用化和生活化,但是由于不同地區,不同專業學生個體和教師教學理念、水平、經驗等的差異性,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實現了其共性,而沒有結合自己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使用教材,實現其個性。

3、教師處理教材內容時缺乏創造性。很多老師覺得現在的教材進行了新的革新,不用在對其進行加工處理,按照教學要求執行教學就已經足夠了。于是照本宣科的現象還大有存在。

二、國內有關中職英語教學的現有研究基礎

“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實際的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內容、編排順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舍和調整?!币虼?,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學的需要,合理、有效地選擇和使用教材。(程曉堂,2002)筆者結合現有的研究基礎,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歸納總結以下觀點:

1、合理利用其它資源,拓展教材內容。①合理利用多媒體資源。多媒體技術有效地利用聲音、文字、圖片、視頻圖像等手段,能突破時空限制,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有趣的學習材料,并能通過不斷輸入大量的信息,卓有成效地培養學生英語的綜合能力。②開發利用學校的其它資源。如通過學校的廣播經常播送一些英文歌曲和金華英語常用英語900句等,讓學生進入閱覽室或圖書館尋找英語報刊雜志。

2、聯系生活實際,活化教材內容?,F在的教材內容為生活和職業場景中出現的真實材料,已經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了,但是由于學生語言基礎、認知特點和學習目標等的差異性。因此我們教師要勤于思考,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所包含的生活因素,結合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情境,開發和利用這些實際的生活資源,使得教材內容更加豐富、更加生活化。

3、設計游戲情景,教材內容?!坝螒蚴巧钍軐W生歡迎的活動。把游戲廣泛應用于英語教學能為英語學習創造逼真的、富有交際性的語言環境;能為學生提供引人入勝的練習形式;還能滿足學生旺盛的學習欲望。”因此,在教材的處理中,我們可以適當的設計一些游戲情景,這樣可以調節學生學習的節奏和情趣,在處理教材內容時起一個的作用,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三、重構教學內容的教學嘗試

結合以上的理論研究,筆者結合浙江省職成教教研室編《英語》第二冊第三單元Section B Directions的具體教學設計說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教材為依托,筆者大膽地對教材內容進行異構,模擬實際的生活場景,通過任務驅動,學生共同合作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路和指路的問題,通過實際生活情景練習培養學生有創造性的學習。教學過程如下:

1、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Step I:Warming up

Daily greetings

Good morning ,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What day is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It’s sunny)

(Since it is a sunny day, would you like to play outside? Let’s go.)

Who is she ? 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

(視頻插入)該處插入一段學生問路視頻,為學校校門口實景拍攝,片中角色由高一屆英語專業兩位學生扮演并進行對話。熟悉的校園,熟悉的場景,通過對學生視覺和聽覺的觸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增加了學生更大的參與熱情,使學生的語言學習更加生活化,更加自然。這是傳統教學所不可能實現的。

How can we help her?

Where does she want to go?

Where is her dormitory?

Let's find her dormitory on the map of our school.

Activity 1

Matching: Put the pictures in the right places.

通過最簡單的日常語言對話,來降低學生參與交際的焦慮度,激發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巧妙語言誘導,建議學生到教室外享受陽光,一來投學生所好,二來激起學生的好奇,今天老師怎么會讓我們出去玩?實際目的就是通過三言兩語,使學生進入教師設定語言環節,即遇到一個到校新生,以此來引出給新生描述教室,寢室所在位置的學習目標。并且將學校的平面圖通過多媒體呈現在學生眼前,并在旁邊配上學校主要建筑物的實景圖,這樣通過熟悉和形象的建筑物的描述自然引出dormitory、gym、teaching building、office building、playground等詞匯。從而對Section A部分所學詞匯進行復習鞏固。

活動1中設計讓學生動手參與圖片匹配,當學生觸及圖片時,圖片自動放大,若圖片放置位置正確,圖片定位,如果放置錯誤,圖片將自動回到原位,該處利用多媒體技術,以學生喜歡的Game 方式動手,不僅動手匹配了圖片,熟悉了校園平面圖,更重要的是在活動中鞏固復習了已學過的詞匯和學習了新詞匯,使詞匯學習不像傳統教學那么枯燥。詞匯學習顯得如此自然。

2、進入情景,探究問指

Step II: Position Description

① Presentation(Read the map of the school and help the new comer find the dormitory and teaching buildings.)

Which dormitory does she live in?

Where is it (Dormitory 3)?

Dormitory 3 is (between) Dormitory 2 and Teaching Building 1.

Dormitory 3 is (on the left) of Dormitory 2.

Dormitory 3 is (near) Dormitory 2.

Dormitory 3 is (next to) Teaching Building 1.

② Drills :

Where is the super market?

The super market is opposite Teaching Building 2.

……

③ Pair work(學生練習):You are asked to practice the following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

Student A:Where is …….?

Student B.:… is ………?

利用多媒體的直觀表示,讓學生復習描述位置的介詞:between, on the left of, opposite, near, close to.小組活動達到口語的反復操練,為下一步活動做好語言技能的基礎準備。通過展示校園平面示意圖,幫助學生更加直觀描述校園建筑的位置關系,促進學生語言操練的有效性,減少語言學習的其他干擾項。

Step III:How to ask the way and give directions?

Praise students that they did a good job, so they can get bonus to watch a short flash.

(Show a short of flash)

T: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Student: One is asking the way and the other is giving the directions.

A:Where is …..

B:I want to go to……

A:Walk along……

教師對學生的操練活動給予及時的反饋和表揚,并給予學生觀看Flas片的獎勵。目的是引領學生進入問路和指路環節。用Flash 動畫片進行對話示范教學,讓學生進行模仿和操練,訓練學生的聽和說的能力。

Now I am at the school gate. Who can tell me how I can get to the playground?)

①----- 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playground?

----- Turn right, please

②----- Excuse me ,where is the school clinic?

------ Turn left, please

③-----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office building?

----- Go straight ahead/go down the road please.

借助學校平面示意圖,引出新知識點Turn left, please. Turn right, please. Go straight ahead, please。利用校園平面示意圖,以及箭頭指示,對語言知識點進行逐條直觀教學,圖表框內標出句型知識點Where is the ……?How can I get to ……? 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語言點的動態顯示,使語言學習不再枯燥。仍然是直觀的圖示,突破了語言教學的難點,即對復雜路況的清晰描述:Turn left at the first crossing/turning/traffic lights/street/在第一個十字路口/拐彎處/交通燈/ 街口左轉.有了直觀地圖,語言難點得以清晰凸顯,比傳統的說教更加讓人容易掌握,記憶深刻。

3.聯系生活,實際應用

Step IV Problem Solving.

Game (Treasures seeking)

Situation:

Somebody hid some treasures in someplace in our school. Your classmates know where they are. Please go and ask for the way to the treasures.

Activity3: Student A: Asks the way

Student B: Gives the direction

Student A: Draws the route on the map

Student B: Judges whether the route is right.

If it is right , Student A wins one point. The one who gets the most points wins all the treasures.

Make a dialogue as the following?

A:Excuse me, …….?

B:Turn left ……

此處的校園平面圖換成了校園立體圖,有草有山,更加增強了尋寶的神秘氣氛,使語言背景更加真實化,活動3的尋寶游戲,旨在通過設定任務,以競賽方式讓學生更多地與同伴練習問路指路的對話。由于設定了情景,誰獲得的分數越多,誰就可以獲得所有珍寶,刺激學生尋求最大限度的練習,同時為了保證語言練習的質量,要求學生在完成問路的同時,還要與同伴互動,聽懂指示方向,畫出路線圖。此處語言使用環境虛擬,但是語言真實。

Activity 4 Enjoying the Life in the Downtown

Situation : You have got so many treasures ,so you decide to enjoy your life in the downtown of Jinhua. But you don’t know the way to the hotel, bank, KFC, coffee shop…….

Please ask the way and give the directions according to the given map.

承接上一個話題,學生在校園內找到諸多珍寶,因此學生要到市區享受生活,但是又不認識路,根據鬧市區三維圖,做出對話,語言學習到此真正進入到語言的實際運用。運用課件提供鬧市區的三維地圖,讓學生看到了熟悉的金華八一街,中山路,婺州公園,人民廣場,肯德基,咖啡屋,銀行等,讓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得以提高,語言使用環境更加清晰真實。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下,進行真實的語言交際成為可能。(基礎不太好的班級或就業班級這個環節可以省略掉。)

4、課外拓展,大膽使用

You are asked to fulfill the task of asking the way and giving the direction in English in the campus with someone you don’t know.

通過對該部分內容創造性的加工處理和拓展,并結合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場景,這樣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四、優化課堂教學的對策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重構中職英語教學內容 ,是一項需要不斷認識和實踐的過程。為了不斷優化課堂教學,需要多渠道、全方位努力。

1、需要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教師對教材內容的異構需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合理的加工和整合,教師的專業水平直接影響到構建的效果?!巴n異構”的活動已經在我們身邊實施了,教師應該多參加這樣的學習培訓,從而提高自身的水平。使得課堂教學更加優化。

2、需要擴大教材的彈性空間

在教材的編排上更加科學化、多元化,生活化,讓教材給教師提供更大的教學空間和彈性,教師可以根據自己本校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好能編排自己的校本教材。

3、需要學校的大力支持

學校應該制定一些政策方案,多鼓勵教師結合學校的實際,重構教材內容,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以教研組為單位,大力提倡課改,努力開發和利用校本資源,以形成創新教材內容的這種氛圍。

參考文獻

[1] 胡娟娟.活用初中英語課本[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2第26期

[2] 程曉堂.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5

篇2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內容;初中語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1-0010

語文教學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為目標。眾所周知,人物文蘊的培養對于學生的表達能力、文字功底都可以打下堅定的基礎。所以說使學生加強語文基礎知識的培養,對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這就是我們經常呼吁的,初中語文課堂教育應該需要走出課堂,讓課本內容與現實生活內容緊密聯系,只有如此才能打開學生的視野。目前,在我國的初中語文教學中,一直沿用的還是單向式的教學方法,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的信息傳播,這種教學習慣難以被新型的教學方法所取代。為了推廣這一高效的教學方式,需要教職員工深刻地意識到該理念的重要性,才能做到在課堂中有效地應用。本文主要闡釋了在語文教學中結合現實生活進行分析思考的可操作性與必要性。

一、生活化教學方式的含義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在我國的初中教學課堂中,教師越來越傾向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進行學習思考。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引導學生將文本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分析,在生活體驗中深刻理解文本含義。

二、生活化教學方式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的重要性

一堂語文課,教師切忌不可急功近利,更不能機械地、格式化地講解。要注意學會引導,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想法。要讓他們真正地去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不可否認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在現實中并沒有被廣泛采用,新的教學方式要求我們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中不再是單一的以教師為主體,要讓學生主動地發掘適合自己學習、生活的有效途徑,不斷地提高自學的能力,鍛煉個人的自我思考能力。與此同時,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建立學生主動實用知識的意識,在實際生活中面對困難可以通過自己學到的知識尋求答案,在思維邏輯的末端層層梳理,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核實辦法,思維的肌肉就在一次次的撞擊中變得強健起來。更為重要的是,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更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更愿意在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中吸取知識,所以該教學方式獲得了較多學生的追捧與認可。

三、生活化教學方法的操作建議

1. 樹立生活化教學的思想理念

倘若對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進行廣泛推廣,獲得教學工作者的認可,首先需要改變的就是突破傳統教學方式的思想桎梏,建立生活化教學的思想理念。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不要死學教科書上的知識要點,結合生活中常見的素材來思考文本中所遇到的知識問題,結合生活實際將課本上學到的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并且鍛煉學生自己對生活的觀察,留意尋找有價值的經驗,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實際的能力。語文知識在本質上就是來源于生活,教師在進行講授的時候可以將文本置于學生熟悉的情境之中,聯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突破死讀書的藩籬,在現實生活的應用中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可以在實際檢驗的過程中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需要調動多種教學方式,不再僅僅采用學生被動聽課的呆板教育,需要適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尋找到既能保證教學質量又能吸引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

2. 生活化教學方式的多樣性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應該在措施方面具有更多的創新性與新穎感。這種教學方式主要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素材進行知識學習,再把握這一教學核心的基礎上需要注意實施方式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個人創新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情景再現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還原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讓學生在自己的切實感受中理解文本人物的情感表達,引導學生利用課本知識對問題進行層層解讀,采用合適的方法處理問題。在情景再現教學法中,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課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之間建立良性的互動關系,所以,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3. 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

為了將生活化教學更加具體生動化,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嘗試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比如,當教師講授到節假日方面的課程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引導學生親自感受節日的喜慶氛圍,了解特定節日的名族傳統文化,在觀賞中理解節日背后所承載的精神內涵,這些親身感受絕對是課堂教學難以提供的。

語文作品是生活的提煉總結,是作者在經過生活的洗禮之后所得出的經驗總結,或感嘆世事或教導世人,但都是作者的真情實感。所以,在理解課文內容時,將課堂內容置于特定的環境背景中,能夠幫助學生鮮活地理解課文內容,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層次似懂非懂。所以,教師在課堂上需要營造適當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進入自己設定的情境中,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比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時,教師可以在誦讀課文時放一點輕音樂烘托氛圍,引導學生在溫馨的學習環境中聯想自己父親深沉無私的愛,醞釀情感,以更加投入的狀態進入文本的學習之中。

篇3

摘 要 素質教育已經逐漸進入強化推進階段,在體育教育教學的素質教育中,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得到了不斷的提高,體現了體育素質教育為提升國民身體素質的重要作用。但初中階段體育必須經過中考,而成績是學校的生命線,提高學生體育成績是體育教學的重要任務,本文就相關問題進行探索。

關鍵詞 體育 課堂 教學 內容 選擇

一、背景分析

新課程改革已經取得階段性進展,社會、學校、教師、學生都得到了協調性的發展和提高,并且課程改革開始進入了二次改革時代。新課程改革最大的特點就是教學的教材相對開放,知識面廣。體育教育教學是以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注重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體能方面存在的差異。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體育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確保全民全面身體素質的發展和不斷提高。

二、選擇體育教學內容的意義

《體育課程標準》的教學內容選擇和設計,它實際上就是解決一個,教什么和學什么的問題,它是新的課程標準目標理念是不是能夠全面貫徹實施的一個關鍵性的環節。首先,課程標準和大綱比較,它的內容是開放的,它只是提出來一個比較宏觀的目標體系的內容框架。給老師在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的時候留有充分余地和空間。其次,從教學課程理念來看,我們的教師即是課程的參與者,同時又是課程的選擇者。在這些課程的設計選擇過程當中,在實施的過程當中他還是課程的一個創造者。課程標準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要求老師從課程意義上認識為什么來教這些內容。從這個角度來看,更有利于把握整體的課程目標的標準。把握目標、把握具體的內容。只有從這個層次上來認識課程,在具體指導教學的時候,對于他更好的實施課程,更好的選擇教學內容進行教學也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選擇體育教學內容的基本原則

在初中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結合學校、學生、師資的等實際情況,安排教學內容。無論是學習什么樣的內容,都應該從基本的知識開始,只不過隨著年紀段的增加,教學內容的加深,基礎的知識在不斷的變化。在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發展,以新的觀念,增加對學生有益的內容,增添學生喜歡的、反映時代特征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的”要求。有利于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康發展,有利于學生終身發展,有利于學生今后系統掌握一兩門甚至更多一點技能的。根據學生的需求,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內容是我們必須要做到的、一定要做到的。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該注意基本的原則:1、需要性原則;2、創新性原則;3、連續性原則;4、基礎性原則;5、靈活性原則;6、均衡性原則;7、實際性原則;8、自主性原則。

四、選擇體育教學內容在實踐教學的效果

選擇體育教學內容目的就是要保證體育新課程課堂的有效教學,有效達成教學目標。下面是本人在選擇性內容實施教學與非選擇性內容教學的效果調查和成績對照:

(一)效果調查

選擇性內容實施前(201班為實驗班):

(二)成績對照

選擇性內容實施前:中段測試(201班為實驗班)。

選擇性內容實施后:期末測試。

從以上的調查和成績對照看:1.選擇的教學內容具有實效性。從效果調查來看,201班實驗班在體育愛好、體育特長、體育成績的提高比例遠超過202班非實驗班,選擇性體育內容教學積極地提高體育課堂的有效性教學,真正實現了高效的體育課堂教學。2.選擇的教學內容應適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的體育教學內容。這樣才能有效吸引學生參加體育運動,這學期在選擇性體育教學內容的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到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體育活動有不同的需求。在同一水平階段學生在身體條件、心理個性、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也存在著個性差異。選擇性教學內容,能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體育興趣、愛好、態度、個性心理特征、實踐能力,將教學內容分解、分級,讓學生選擇練習,不一定苛求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嚴密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達到共同提高,增強身體健康。3.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由上兩個表數據中可以看出,針對性體育教學內容選擇實施,對學生的個人體育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有利于學生體育特長,興趣提高,身體綜合素質增強。

由此可見,實施針對性選擇的教學內容體育課堂教學,能更有效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更好的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此項實驗只為各位體育教師課堂教學取得更好效果而作為拋磚引玉……,不足之處敬請提出以便共同研究提高。

參考文獻:

篇4

學前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國家對于學前教育的效率和質量不斷加深,這就要求社會高職高專院校能夠加強對學前教育教學的重視,為國家學前教育培養更多優秀和專業的人才。從當前我國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來看,相對于中小學而言,學前教育人才較為稀少,人才的綜合素質也還有待提高,要求高職高專院校能夠從學前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出發,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以下本文就學前教育音樂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等相關問題進行具體的探討。

一、學前教育的特征分析

相對于其他的學科而言,學前教育尤其獨有的特征,分別是:首先,學前教育的系統性和連續性較強,需要花費的時間也較長;其次,學前教育的學生在年齡上呈現出獨有的特征,大部分學生均為年輕較小的初中生,可塑性較強,能夠實現課堂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和靈活化,同時也較容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再次,學前教育的教學方法多元化特征明顯,并且教學中較為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最后,學前教育更加強調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因此在實際的課堂設置中,實踐技能所占比例遠遠要超過理論知識占用的比例,而學生的學習效果也需要以實踐技能的掌握為基礎。

二、學前教育音樂課堂教學的目標

學前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技能,對于學前教育音樂課堂教學而言,其主要的教學目的也是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教學技能,如唱跳技能、編導技能、導演技能等。除此之外,學前教育音樂課堂教學還要求學生能夠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能夠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幼兒,將幼兒培養成為具有音樂素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學前教育音樂課堂教學必須要求教師能夠加強對學生實際技能的掌握,將學生培養成為實踐型和應用型人才。具體來說,學前教育音樂課堂的主要教學目標包括有:第一,鋼琴教學中要求學生能夠自主彈奏簡單的樂曲,并能夠掌握多種風格的鋼琴樂曲,同時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能夠根據兒歌自行進行配樂伴奏;第二,聲樂教學要求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同時要掌握一些簡單的幼兒歌曲;第三,舞蹈教學要求學生能夠掌握簡單的舞蹈動作和舞步,且具有一定的創新和兒童編舞能力;第四,器樂教學中要求學生能夠掌握鈴鼓、口琴和葫蘆絲等常用樂器的使用;第五,將學生培養成為有愛心、耐心和高度責任心的合格幼兒教師。學前教育音樂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能夠將學生培養成為優秀的學前教育人才,因此除了要求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專業技能之外,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目標也是重要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重視學生這些方面獲得的進步和成果。

三、當前學前教育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仍然較為單一

目前我國學前教育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仍然以灌輸式教學法為主,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提高十分不利,還會造成學生未來的教學發展。幼兒教育需要幼兒教師能夠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如靈活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專業能力等,而我國學前教育音樂教學中,教師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一方面會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則會導致學生在未來的幼兒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方法也較為單一。這對于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提高以及促進未來學前教育的發展十分不利。因此,學前教育音樂教學中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不當將會嚴重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2.授課形式落后

當前的學前教育音樂課堂授課形式大部分為大班授課,這種授課形式對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鋼琴教學中,教師采用大班授課形式進行教學時,教師只能夠對學生進行統一的知識講解,無法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行分類教學,最終會導致教學的質量受到嚴重影響[5]。此外,大班授課或者集體授課制會由于時間和人數的影響而無法讓全體學生進行實踐訓練,這與學前教育音樂教學的教學目標是相違背的,根據無法保證所有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也無法實現學生創新能力、思維能力等的全面進步和提高,嚴重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因此,這種授課形式實際上并不利培養優秀的學前教育人才。

3.實踐能力培養重視程度不足

從當前我國學前教育音樂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是灌輸式教學法,加上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和任務的限制,教師對于教學理論知識的重視程度遠遠要大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這種教學現狀與培養實用型人才的教學宗旨相違背,并不利于促進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更加不利于培養優秀的學前教育人才。要培養出優秀的學前教育人才需要提高學生的教學能力、專業能力、創新能力等,其中,教學能力和專業能力均要求教師能夠鍛煉學生的實踐技能,以實現學生在教學、專業方面的成長,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目前不少學前教育人才在畢業后會發現,自己在學校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的教學應用中需要的能力契合度較低,也就是說,學校教授的專業知識是脫離當前實際發展的,教學的針對性不強,因此會導致出現學前教育人才專業性不足的問題。

四、學前教育音樂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的創新

1.創新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創新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還能夠實現學生在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共同發展,同時,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而言,教學方法的創新也是提高學生未來教學能力和教學方法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學前教育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要盡量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如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采用小組合作法進行教學或者采用探究教學法、活動教學法等其他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以多媒體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發聲的聲部情況,也可以使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情境創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強化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這對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2.采用多元化的授課方式

傳統的學前教育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授課方式為單一的集體授課形式,這種授課形式有一定的優勢,但也存在較多的不足。如,集體授課形式可以節約教學的時間,提高教學的效率,但是對于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十分不利。因此,教師必須要在此基礎上實施多元的授課形式進行教學;首先,集體授課形式。雖然集體授課形式并不利于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的,但是教師可以在進行理論知識教學時采用集體授課的方式。如,教師在鋼琴的理論知識教學中采用集體授課模式,讓所有的學生統一進行理論知識學習,這樣可以節約學生和教師的時間,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其次,小組授課形式。小組授課形式一般是針對實踐技能而言的,教師根據需要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成員的人員控制在10人以內為宜。例如,本班學生如果一共有40人,那么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將學生平均為四組或者五組,每組學生10人或者8人。在進行器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分組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對樂器的掌握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并進行指導。這樣,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個性發展就能夠得到一定的保證;最后,個別授課形式。個別授課形式主要是針對個別學生而言的,包括個別學習成績特別好的學生或者個別學習較差的學生兩種[7]。對于學習成績特別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培優、攻尖的方式進行人才的特別培養,以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而對于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具體情況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男癲狂,實現學生專業素質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3.豐富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設置與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有著密切的聯系,當前不少學前教育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與實際發展需求相脫離,導致學生畢業后無法將所學知識運用其中,限制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各高職高專院校必須要加強對教學內容的重視,擺脫原有教學內容的束縛,跟上時展的步伐,適時更新教學內容的設置,加強課堂教學和現實需求的聯系,切實促進學生學習質量和效率的提高。例如,教師可以多開設興趣課程,給學生更多自我展示和自我創新的機會,幫助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節目導演能力的提高。

篇5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學生“不買賬”的情況:對課堂某些教學環節感到厭煩,對教師講解的教學內容不感興趣,對教師布置的課堂作業有抵觸情緒。面對學生的表現,有些教師會使用高壓政策,來個“強買強賣”,這樣教學的效果自然不會好。也有的教師喜歡和學生“討價還價”,讓學生有條件地接受,這當然也不是好辦法。其實,這些需要“打折”的教學內容已經沒有太多的含金量了,學生不愿接受,教師還有必要堅持嗎?為什么不用別的內容進行替換呢?

一、更換沒有市場的教學環節

教師教學前就已經把課堂教學環節設計好,教學其實就是執行教案預設。每一種課型都有比較固定的教學環節,學生對這些教學環節都比較熟悉,漸漸對這些環節失去敏感性了。教師執行這些教學環節沒有什么激情,學生則處于麻木的狀態,教學當然沒有什么效果。雖然學生不能公開拒絕接受這些教學環節,但內心的不耐煩和狂躁卻是可想而知的。有些學生不愿意主動配合教師,有些學生精力不集中,有些學生簡單地應付教師的檢查。這些現象都說明學生早就“不買賬”了,教師再怎么“打折”也是徒勞的。這樣,不如另辟蹊徑,換換內容口味,也許有意外的收獲。

在學習《埃及金字塔》時,臨近下課,按照慣例,我要對本節課學習內容進行小結。這個時候,學生開始騷動了,都想著下課之后的事情。我知道此時做什么總結都是無用功,根本就沒有幾個學生愿意聽。脆換換方式:“小組討論一下,學習完這節課有什么感想和收獲,然后推薦一個同學代表小組發言。”學生聽我這樣安排,頓時詫異了。兩分鐘后,有些小組完成討論,幾個學生舉手了。我指名一位學生來回答,說得比較全面。我給予肯定:“不錯,很有感觸。為了鼓勵你們,今天的課外作業,你們這個小組就免了?!苯淌依镱D時嘩然。看到這個小組歡呼雀躍,其他學生自然是羨慕不已。

只是一個小小的替換,由教師的課堂小結換成學生發表學習感言,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就集中起來。既然學生對教師課堂小結如此“不感冒”,我們何苦要選擇“打折賤賣”呢?不如干脆換掉,說不定會帶來一股新鮮的空氣。

二、更換滯銷嚴重的教學內容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敏感度,有些內容就難以吊起學生的胃口。像反復機械地誦讀課文,學生是很抵觸的,有的會偷工減料。這時,需要教師進行換位思考:假如讓你連續讀課文,你會是什么感覺呢?我們常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钡芏嘟處煻紩⒆约翰⒉幌矚g做的事讓學生去做。像這樣的機械性學習內容,如果教師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如,學習《最佳路徑》時,在初讀感知之后,進入到文本的分析階段,我剛讓學生讀完課文,就發現有幾個學生開始心不在焉。我猜想他們已經把教師要提問的內容都準備好了。按照往常的做法,我會提問這些學生。如果他們都能夠回答上來,那就沒有理由按照這個思路再教學下去。我知道此時講課文的內容,很多學生都沒有聽下去的欲望。我突然轉換個話題:“根據最佳路徑的設計方式,你也找一項生活中的事例說說其特點。”學生自然沒有想到內容變了,都急忙進行討論。表面上已經置換了學習內容,其實不然。學生的討論和思考,都與原文有諸多聯系。只是換了操作方式,由原來的教師“一言堂”,變成了現在學生的“群言堂”。

三、更換學生反對的課堂作業

語文課堂當然要有一定比重的課堂作業,這是鞏固所學內容的重要手段。在這個問題上,很多教師還存在一些習慣做法——不管學生樂意不樂意,作業任務都是沒有商量的。特別是一些機械性的作業任務,像抄寫課文、生字詞多少遍,寫多少字的筆記,練多少個字等。學生對這些海量的課堂作業,是深惡痛絕的。迫于教師的壓力,他們不得不完成,效果如何只有天知道了。“減負”其實就針對這些不合理的作業來說的。學生不能不做作業,教師也不能把學生作業都免除,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對作業有認同感、興趣感。

在完成《三顧茅廬》課文的學習之后,我打算布置抄寫課文。還沒等我說完,學生就已怨聲載道:“昨天不是寫過嗎?怎么還要再抄???”我這才覺察,這份作業已經成為“毒藥”,學生從心底開始拒絕了。我急忙改變作業布置:“這樣吧,不想抄寫也行,每一個學生編寫一個課本劇,明天咱們篩選一下,找同學來表演表演?!睂W生一聽要寫課本劇,馬上來了精神。如果從難度上來講,這比抄課文要難很多,但是學生卻愿意編寫課本劇,這當然是興趣使然。“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喜歡做效果一定會好。

篇6

關鍵詞:高職;課堂教學;職業教育特點

1 教師在處理教材中存在的問題

將教材神圣化、絕對化、權威化,認為教材就是“規范"教學的手段;產生抹不掉的學科中心“情結",強調學科的系統性,看不到學校培養的總體目標。教學的含義,大部分教師理解為“教書",多年一本書教得爛熟,但如果讓其承擔面向職業崗位(或崗位群)綜合性的教學任務,要么由于知識結構不適應,要么把原來學科結構的幾種教材剪裁、拼湊,搞知識搬家;在課堂教學中,把教材知識本身作為教學的對象,遠離工作實際,而在實踐教學,現場教學中,又很難找到對應的、實用的教材。

2 安排教學內容的原則

安排教學內容的原則是:緊扣職教特點,依據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由于職業學校具有專業復雜性、辦學多樣性和社會密切性等特點,職業學校在教材建設方面,客觀上面臨許多現實的問題:教材內容脫離各地區、行業社會發展和職業發展的實際;脫離學生實際需要,缺乏教學性、可讀性,也缺少彈性,不利于自學和選修;教材體系以學科教材為主,受專業限制,形式比較單調,缺乏趣味性;教材編寫周期較長,且理論與實踐脫節,不能及時反映生產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等;同時編寫教材的重要依據是大綱所規定的教學目的、任務和知識技能的范圍和體系結構。無論是大綱還是教材,都是針對較大范圍群體的,是宏觀的,而教師教學的對象是具體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克服兩種現象:第一是只重知識體系,忽視實踐技能;第二是只重宏觀的目標要求,忽視學生的接受程度。

3 安排教學內容的幾種方法

3.1知識體系完整,闡述深度上作適當取舍

教給學生完整的知識體系是必要的,但在一些知識的深度上應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做適當取舍。特別是在職業教育中,更應如此。比如在免疫學教學中,不可避免地會講到T細胞的活化,在這個過程中,講T細胞受抗原刺激后,在雙信號作用下的活化過程是必要的,但對中等(或高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就沒必要再講T細胞內部的信號傳導過程了。再如講抗原提呈細胞(APC)的作用時,只講APC對抗原內吞方式和提呈方式即可,至于內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在APC內分別經過怎樣的處理過程就可以舍去不講。

3.2 既成結論陳述準確,印證性內容適當取舍

教學中,有時為了說明結論得出的過程,可能會列舉一些實驗過程,這些內容對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都有一定的幫助。但在中職(或高職)教學中,有些內容可以根據情況做適當取舍。比如:在講生物電現象時,通過電極插入法測量得出靜息電位值和峰電位值的方法及K+平衡電位、Na+平衡電位的基本概念就可以了,至于用Nernest公式來計算EK、ENa得出其理論值的方法就可以不講了。

篇7

關鍵詞:引導;游戲性;創新

一、專業的引導作用

教師的一般素質是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興趣中最早期的影響,體育教師受專業的熏陶,形成了體育教師特有的專業氣質,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如何看待體育課。

體育教師健壯的體魄、富于幽默的談吐、洪亮的口令以及精明的組織才能,對專業的高度熱情、良好的運動能力等等,這一切不僅使體育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形成一個富有感染力的形象,而且使學生具體生動地看到了體育鍛煉的效果,產生模仿的愿望,從而引發學生努力上好體育課的熱情和興趣。特別是體育教師要有良好的運動能力,教師良好的運動能力是指教師正確、優美、輕松和熟練的示范動作,以及良好的運動成績。首先以跑步為例,教師即使示范一個簡單的“起跑”動作,只要動作協調、流暢,給人以一種美感,學生都會十分羨慕,并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學習以及練習過程中就會十分認真,且表現出相當的興趣。教師要很好的運用自身的條件,嚴格要求自己,加強鍛煉,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展示出最佳的精神風貌,對學生起到榜樣作用,吸引每一個學生,影響每一個學生。

二、增強體育教學的游戲性

好玩好動是學生的天性,老師的任務就是保護和發展他們的體育興趣。而體育游戲作為一種體育活動形式,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趣味性強,生動而活潑,還能鍛煉身體,培養學生堅毅品質和團結合作精神,孩子們都非常喜歡。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經常運用競賽和游戲的方法,適當地編排一些競賽性游戲去練習,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趣味性,又能創造熱烈的體育氛圍。如在投擲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比賽射紙飛機,比比誰的飛機飛得高、飛的遠,學生都特別感興趣,很快就進入了投擲訓練。通過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練、練中樂、樂中思,使學生的天性在“玩”中得以體現。豐富多彩的課堂游戲避免了動作練習的枯燥感和單調感,從而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使學生增添了其樂無窮的新鮮感,從而達到累而想練,疲而不厭,愛好體育活動學習的興趣。

在具體指導學生進行鍛煉時,我還經常把體育鍛煉和游戲娛樂結合起來。比如一邊練跳繩,一邊教初中學生們唱兒歌:再如在教學“前滾翻”時,我由一個滾動練習的游戲開始,首先讓學生認識正確動作的重要性,然后進入學習部分,大部分學生一開始就被游戲吸引而注意力集中了,興趣也就激發了。

在體育課程中我還經常采用競賽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如在教學100米跑時,我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以接力賽跑的形式進行比賽,得第一的小組獎勵他們一面競賽小紅旗。這樣就把學生就對跑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而且培養了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團結合作精神,很多不擅長跑步的學生也都鼓足了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為小組爭光。這樣的鍛煉會使孩子感到滿身喜悅,可以很快喚起學生熱烈、高昂的歡快情緒,產生愉悅心理,使學生在“玩”中掌握知識技能,體驗到知識之樂,身心都得到鍛煉。

三、教學方法要創新

長期以來,我國初中體育教學一直是“教師:講解――示范,學生:聽看――練習”的傳統教學模式。這種死板、單調、成人化的教學方法,嚴重抑制了初中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突出表現為喜歡上體育課的初中學生正在隨著年齡的增大而逐漸減少。因而,在目前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急需改進陳舊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初中學生生理、心理的需要,努力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有趣味的活動中,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在不知不覺間完成學習任務,這已成為廣大初中體育教育工作者普遍關心的問題。那么,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教學情境呢?

1.初中體育教學中創設情境的基本手段

(1).運用語言描述創設情境:通過教師聲情并茂,妙趣橫生的教學語言,描述活動情節、過程,以及角色對話等,使學生如臨其境,盡情參與。

(2).運用圖畫顯示創設情境:即用圖板(小黑板等)標示活動路線、方向,用掛圖顯現動作形態、過程,利用景物烘托環境氛圍,以及在場地上描畫“河溝”、“魚塘”等。

(3).運用歌謠口訣創設情境: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水平出發,把技術動作要領編寫成通俗易懂的歌謠口訣,使朗誦與意念相結合,學習與鍛煉相結合,盡快領會動作要領。

(4).運用動作模仿創設情景:即把各種派生的角色,通過形象的動作表現出來。如象行、馬奔、兔跳、鳥飛,以及人物的舉止形態和走、跑、跳、投、攀、爬等活動。如學習立定跳遠,采用“袋鼠跳”的形式,突出雙腳起跳,雙腳落地,協調用力的動作特點。

(5).運用聲像工具和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利用電影、電視、錄音和多媒體等工具創設情境,能增強學習的效果。當我們學習比較復雜的技術動作時,有條件時常常觀看技術電影及錄相,分析動作要領,觀后使學生直接感受技術要點。

(6).運用大自然中的景象創設情境:創設一個在大自然中娛樂的情境,能使學生在動中有趣、動中有情、動中有練,通過意境情緒的驅使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如,學習短跑時,創設“穿過小樹林”的情境。

篇8

關鍵詞:全日制碩士;知識結構;課程教學;自信心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4-0035-03

為更好地適應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推動碩士研究生教育從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的模式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模式轉變,2009年教育部決定增加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計劃5萬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學碩士培養可以追索到1953年建立的石油地質與勘探學科,當年在前蘇聯專家指導下就開始招收研究生。我國學位制度建立后,1981年建立石油地質與勘探和應用地球物理碩士學科點,同年招收碩士學位研究生。1998年開始招收地質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主要針對企業在職人員招生。2009年,開始招收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且招生規模在逐年增加。本文以《油氣田開發地質工程》課程教學為例,分析了如何提高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幾點做法。

一、學生的組成及其知識結構分析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質工程領域是綜合利用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和工程學等多學科的理論和方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工程評價和工程設計的學科領域。為了體現培養特色,我校地質工程領域主要側重油氣田地質勘探工程和油氣田開發地質工程中科技攻關、技術開發、工程設計與施工及工程規劃與管理。本領域與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構造地質、地球化學等學科相關。我校地質工程專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從2009年開始獨立教學,僅地質工程專業當年學生數位33名,2010年為68名,2011年將達到98名,涵蓋了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構造地質、地球化學和油藏工程等多個培養方向。從表1可知,學生的知識結構及其學術背景非常復雜,本科非本專業的學生超過30%,如果按照一個標準來要求學生,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而有的學生“消化不了”的局面,必須要求教師針對學生的組成情況,仔細分析學生們的來源、本科所學的基礎知識,因勢利導地開展課程教學。

表1 地質工程專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2009~2010年級學生數和培養方向組成情況表

二、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并編寫試用教材

我校全日制工程碩士采用“三段式”培養,即課程學習+企業實習+學位論文。在校學習是學生們在研究生攻讀學位過程中最為重要的階段,是彌補知識完善自身知識結構的關鍵階段。經過調查分析,與油氣田開發地質工程相關的課程和專著教材種類繁多,不下幾十種,但有的只適合于學術型研究生的教學,有的卻只適合于職業或中等??频慕虒W,介于兩者之間的教材還沒有,為了保證地質工程專業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明確學位必修課與選修課之間的層次關系和知識銜接,確定《油氣田開發地質工程》課程主要內容及教學目標,避免課程間知識的跨越和重復,準確定位課程內容,強調其中知識的工程背景及應用,編寫適合于地質工程專業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的專門教材《油氣田開發地質工程》具有重要的實際價值?!队蜌馓镩_發地質工程》是為地質工程專業專門培養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一門必修課。目的是培養學生在學習先修課的前提下,了解油藏描述技術的發展歷程和國內外研究現狀,掌握油氣藏評價階段油藏描述、不同開發階段油藏描述、油氣藏開發地質的工程問題和研究方法以及現代油藏管理的基本知識。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很快地適應現場理論知識和技術的需求。主要內容包括(1)油氣田開發地質工程概況;(2)研究進展及其研究方法綜述;(3)油氣藏開發地質特征研究;(4)評價階段油藏描述技術研究與應用;(5)不同開發階段油藏描述技術研究與應用;(6)油氣藏開發地質的工程問題研究;(7)現代油氣藏管理的基本知識分析。

三、通過案例分析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

實踐環節教學對于全日制碩士專業研究生尤為重要,否則就會陷入“學術型研究生缺乏足夠的基礎理論,應用型研究生得不到應有的實踐訓練”的尷尬局面。全日制專業學位是相對于學術性學位而言的,是面向特定社會職業的人才需求,為培養社會高端專業人才而設立的學位類型,具有職業性與學術性相統一、特定的職業指向性和教育的實踐依賴性等特征。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掌握某一專業(或職業)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筆者在《油氣田開發地質工程》課程教學過程中,結合自身多年的科研工作,在對科研成果進行重新整理分析的基礎上,編制了五個案例,包括(1)評價階段油藏描述研究;(2)關鍵井及測井解釋模型研究;(3)油藏三維地質建模研究;(4)油藏剩余油形成機理及其分布模式研究;(5)成熟油田現代油藏管理理論與實踐。分別與教學的各個章節對應,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解決實際科學問題的能力,便于學生一到生產企業就可以很快適應現場的工作需要,通過與回校的學生們的反饋來看,效果頗佳。

四、加強自信心教育

從2009年的研究生招生報名到面試階段,不斷地可以聽到學生們關于“學術型研究生”與“專業型研究生”的區別在哪?學制有沒有區別?培養方案是不是一樣?將來就業會不會有很大的影響?等等問題,雖然全日制碩士專業研究生也是我國研究生隊伍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從一定意義上講又是一個相對“弱勢”的群體,或者說,學生們自身有這樣或那樣的“感覺”,因為他們知道,面試的時候老師們要他們承諾,考試的分數不是太高,將來做論文不能跟著導師要去企業工作站等等。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全日制碩士專業研究生較普遍存在著自信心缺失的嚴重問題。筆者在第一堂課上課之前也曾做過類似的調查,有的學生感到困惑,有的學生感到不太適應,也有的學生感到前途不定,因而缺少信心,應該說這些現象基本反映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全日制碩士專業研究生對自己學習和發展,以及未來人生較普遍存在著自信心不足的嚴重問題。高校的重要職責在于育人,教師的責任是培養合格的學生,在老師的心中不應該也不允許歧視他們,那么,從教書育人的角度來講,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自身存在著“先天不足”并不可怕,關鍵是教育者要有一種高度的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以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發展為本,對他們施以人文關懷和智慧啟迪,在積極肯定和不斷激勵中喚起他們人生的希望和發展的自信?!暗锰煜掠⒉哦逃?,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人生豪邁。美國教育家布魯姆說:“任何教師都可幫助所有的學生學得優秀、迅速,并充滿自信?!边@是作為教育家的自信,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職業理想。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雖然自己心里或多或少有種認為他們是一個相對“弱勢群體”的感覺,但并沒有認為他們不可造就。而是要求學生們積極面對現實,承認自己的知識結構的不完善,繼而要求學生努力學習,彌補自身的不足之處。教師要樹立一種科學的人才觀、成才觀,消除對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偏見,堅信天生他才必有用,把教育者的信心轉化為學生的人生自信,以嶄新的人才視角喚起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發展的自信,啟迪他們以實際行動發現自己的潛質,挖掘自己的潛能,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奮發向上,不懈追求。一個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不會是一個層次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無論社會發展到什么程度,也無論高等教育發展到什么程度,即便一個社會的人都是博士畢業,也不可能大家都在一個層次上,都做一樣的工作。而且特別強調,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要強化自己獨特的發展機遇意識,走另一條成才之路,唯有自強不息,充滿自信和毅力,才能真正實現自我價值,而不是一味地與“學術型研究生”去比較,相信他們只要努力,就一定也能夠做出更大的成績。

另外,樹立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自信心,還必須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做好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目前,我校有企業工作站40余家,每年企業都會到學校來,根據企業發展需求,設定研究方向,學生們自愿選擇。學校也制定了有關的管理辦法和激勵措施。因此,在教育培養過程中,著力從每個學生的專業背景和知識結構以及將來的發展方向出發,根據學生個人的素質特點和職業傾向,為他們做好職業規化和就業指導,以鼓勵為主,積極指導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轉變學習、就業觀念,去社會這個大舞臺發揮自己的才能。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Z].[2009]1號.

[2]教育部.關于對2009年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安排征求意見的函[Z].[2009]2號.

[3]常寶英.對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1).

[4]宋丹,王國紅,鄒積巖.專業學位教育若干問題探討[J].航海教育研究,2008,(4).

[5]熊玲,扶雄,李忠,謝明磊.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0,(1).

[6]別教榮,趙映川,閆建璋.專業學位概念釋義及其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6):52-59.

[7]熊玲,李忠.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8).

[8]薛天祥.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9).

[9]朱濤,馬恒,劉強.專業技術課程案例教學方法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0,(1).

[10]周位彬.以人為本視野下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自信心教育與培養[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6,(6).

[11]何振雄.整合不同類型研究生培養模式滿足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10).

[12]劉廷章,鄭祺.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教學的團隊探究方法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1).

[13]胡玲琳.學術性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特性比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4).

篇9

關鍵詞:教學診斷;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124(2014)02-0040-05

體育課堂教學是體育學科教學的主陣地。如何看待體育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教學任務的完成與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以怎樣的方式幫助體育教師發現教學問題、提出并研究教學問題,從而提升其有效教學能力;用怎樣的方法來激勵體育教師關注體育課堂教學,關注自身專業發展,這就需要我們要重視和善于用體育課堂教學診斷。隨著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推行和教學評價理論研究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體育課堂教學診斷關注的重點不是為了了解教學效果的好壞,重要的是能夠通過診斷幫助體育教師改善教學理念和行為,實現對體育教學過程的自覺、有效的反思,促進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進而保證學校體育教學的質量。準確客觀的體育課堂教學診斷不僅能為學生提供有效的體育學習方法和運動技能指導,而且為體育教師建立有效的體育課堂教學反饋調節機制提供教學依據。

一、對體育課堂教學診斷的認識

診斷是一個醫學術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如此解釋:醫生在檢查病人的癥狀之后判斷病人所患疾病及其病情的程度 [1 ]。由于診斷不是教育學領域的原生概念,是一個外引概念,所以在教育領域內有關教學診斷的研究尚未形成專門的理論體系。從筆者在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用“課堂教學診斷”一詞反復檢索1994年至2010年的研究文獻看,目前已有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課堂教學診斷概念有如下幾個:學者王增祥認為課堂教學診斷是診斷者根據預先制定課堂教學診斷指標對實際教學過程進行全面比較與評判的一種研討活動 [2 ]。肖川教授詮釋教學診斷是對教師教學情況和對學生能否達到教學目標所作出的分析與評定,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提出一種改進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教學方案 [3 ]。張偉指出課堂教學診斷意在通過診斷者對課堂教學全過程的記錄、歸納、梳理、總結,探究發現被診斷教師的教學經驗、特色和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解決問題的教學建議 [4 ]。

體育課不同于其他學科教學,主要在室外或體育場館進行 [5 ],結合課堂教學診斷的理念和體育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我們給體育課堂教學診斷下的定義為:體育課堂教學診斷是指診斷者有目的地通過觀察、聆聽、詢問、檢測等方式對體育課堂教學行為進行診斷,發現體育教師的教學特色和在教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而提出改進教與學建議的一種教學研究方法和教學專業技能。體育課堂教學診斷不同于以往傳統意義上的聽課評課,其診斷的意義在于幫助體育教師學會對課堂教學全過程的診斷,在于形成體育教師自我診斷的習慣與能力,推動體育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行為的改進。體育課堂教學診斷不是片面追求所有被診斷體育教師達到整齊劃一的目標,而是要求被診斷體育教師在原有基礎上獲得個性化發展,并鼓勵體育教師形成有特色的課堂教學風格。學校體育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必須立足在及時、準確的課堂教學診斷之上。

二、體育課堂教學診斷的價值

1. 發現課堂教學問題與不足,促進體育教師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

新一輪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提倡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的轉變,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體育教師的課堂教學實踐均不同程度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和不足,這些課堂教學問題和不足往往影響和制約體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進而直接影響到學校體育課教學效果和質量。開展體育課堂教學診斷活動能有效地促進體育教師反思自己在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中的合理部分,發現自身教學行為中存在的問題、審視問題的癥結并且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改進方案,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從而促進體育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另一方面,對體育教師深入理解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推動體育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教學行為積極轉變、提高體育課堂教學高效與質量都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

2. 激發體育教師的教學問題意識,促進體育教師課堂教學診斷能力的養成與發展

體育教師與診斷者在積極的互動交流中,不僅可以獲取最前沿的學校體育教學信息,同時也會引領自己學會捕捉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現實問題,探究問題存在的原因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有研究表明,具備教學問題意識的體育教師能快速覺察到教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而針對課堂教學出現的問題找出原因所在,準確地調整課堂教學實踐行為,使得體育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診斷是為了不診斷”,體育教師課堂診斷能力的養成與發展是實施體育課堂教學診斷的靈魂所在,也是對體育教師綜合能力更深層次的內在訴求。體育課堂教學診斷包括對學生體育學習的診斷以及對體育教師教學的診斷。

3. 教會體育教師善于傾聽與溝通,提升體育教師教學反思意識和能力

課堂教學診斷的過程是診斷者與被診斷者相互傾聽與交流溝通的應答過程。在實際的體育課堂教學診斷和實踐改進過程中,作為被診斷體育教師要虛心傾聽診斷者捕捉到的體育課堂教學問題,要心悅誠服地接受“對癥下藥”的診斷并內化,真正地接受診斷者的診斷意見與教學建議。體育課堂教學診斷要引領體育教師學會對體育課堂教學過程的縱橫向反思,在反思的過程中不斷轉變學校體育教育觀念,改善體育課堂教學行為,提升其自身教學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體育教師教學反思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導控制體育教學實踐,優化體育課堂教學,提高學校體育教育質量,讓教學反思成為體育教師職業生活的一種習慣。

4. 發掘和弘揚體育教師教學特色,促進體育教師專業成長

體育課堂教學診斷的組織與實施有助于體育教師對同行或自己成功教學經驗與特色的發掘、汲取和積累。在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提煉、升華同行或自己的成功教學經驗及特色,是體育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在體育教師之間倡導和開展體育課堂教學診斷,不僅僅限于對同行或自己課堂教學問題的發現、把握和糾正,同時也分外關注同行或自己課堂教學中某些教學特色的總結和提煉。這對提高體育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提高體育學科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進而帶動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必然會起到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三、體育課堂教學診斷的視角與內容

針對體育課堂教學中教與學的真實狀態和復雜師生關系,體育課堂教學診斷的內容主要從三大視角十二個視點加以著手進行。

1. 視角一:診斷體育教師

“診斷體育教師”這一首選視角主要是圍繞體育課堂教學組織過程來展開的,主要包括對體育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結構、技能和效果等六個視點診斷。

對體育教學目標的診斷內容主要考慮以下幾點:教學目標確定是否恰當,是否以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為前提,跟學生的社會生活實際結合是否緊密;體育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是否把育人作為體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強調三維教學目標的有機整合;體育教學目標是否落實,要關注“通過什么途徑達到教學目標”和“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如何”兩個維度等。

對體育教學內容的診斷主要有:選擇的體育教學內容是否有利于體育課程目標的實現,是否適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是否注意體育項目和內容的可置換性,是否考慮到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的條件等;體育教學內容的安排是否圍繞著“問題”和體育教學目標展開,是否考慮學生的基礎性和個體差異,是否恰當處理體育教學內容與教材的關系,體育教師對知識與技能的教授是否具有科學性和教育性等。

對體育課堂教學結構的診斷主要指課堂導入方法和語言、教學活動層次的安排是否合理;課堂教學各環節之間是否銜接緊密、過渡自然;安排體育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體育課的練習密度和運動量是否合適;是否為學生提供自由練習的時間與空間等。

對體育教學方法診斷主要包括體育教師選擇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身心特點是否相符;是否恰當地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調動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是否服從于體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認知心理發展,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方法時是否最大限度地運用和發揮學校體育教學場地設施的功能與作用等。

診斷體育教學技能主要包括體育教師是否具備教學應變能力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是否掌握教學內容所需要的運動技能和運動傷害救護技能;是否注意引導、啟發學生思考探究的能力;體育教師教態是否自然親切,課堂語言是否洪亮、富有感染力和滲透力;課堂講解動作的方法和要點是否正確、運用體育專業術語的規范化程度;動作示范是否漂亮、干脆利索,保護與幫助的時機是否合理等。

體育教學效果的診斷主要看體育教師是否完成課堂教學任務,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體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效果;是否讓學生從體育課堂中真正獲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養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等。

2. 視角二:診斷學生

體育教學是體育教師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體育教學目標的合作過程 [6 ]。對學生的診斷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是否進行了有效學習,在多大程度上進行了有效學習,是衡量體育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之一。對學生的診斷主要是診斷學生在體育課堂教學的參與程度和參與效果兩個視點。

學生體育課堂參與程度是指在體育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時間、深度及廣度。診斷學生體育課堂參與程度的內容大致包括:一是學生參與的態度,如體育教師在課的各個環節是否能充分地發揮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練興趣和積極性等;二是學生參與的廣度,如在課堂上體育教師能否創設多樣化的體育教學形式或教學資源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參與體育學習,是否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時間”自主探索體育學習內容等;三是學生參與的深度,如在課堂上學生是否能按正確要求進行練習或改變方式、方法進行練習,練習中是否相互協作,共同分享并獲得體驗等。

學生的參與效果是指學生參與體育課堂教學的質量成效。學生是否在參與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獲得體育知識與運動技能,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以及在整個體育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作風與行為準則等。比如體育課堂蘊含著多種價值和精神,學生在課堂上受到啟發,就會把體育的價值、精神遷移到日常學習生活中,使學生在身心等方面受益終身,從而使體育教學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體育課堂教學中應該把動作技能的訓練與學生的思維訓練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自我獨立練習的時間和獨立思維的空間,讓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能夠在體育教師指導下學會并善于運用所學的體育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等。

學生課堂參與程度和參與效果這兩個方面能反映體育教師的學生觀。體育教師的學生觀是體育教師對學生的本質屬性及其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所占地位和作用的看法,是直接影響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目標、方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7 ]。要想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體育教師必須樹立有效教學下的學生觀,這也是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只有尊重學生人格與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把體育教學過程看做是學生在體育教師的指導和組織下主動探索、獲得體育知識、運動技能和鍛煉身體的過程,為學生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達到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3. 視角三:診斷師生關系

有調查研究發現,學生對體育課存在“身順心違”和“厭煩”情緒,學生被動地“走著過場”,體育教材“學完丟光”的現象普遍存在,出現這種怪現象固然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師生關系是一種重要的因素?,F代體育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為本,健康第一”,更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體育能力 [8 ]。在體育教育中應有意識,有目的抓住有利時機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 [9 ]。這就要求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必須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和諧師生關系是體育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特征。體育教學過程是體育教師與學生交往、共同參與、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師生關系處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體育課堂教學的效果、體育教師自身價值的實現,關系到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10 ]。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體育教學系統中最具有能動性的因素,把師生關系置于體育課堂教學診斷的重要視角,并使其主導教學任務的完成,這是有效體育課堂教學模式的本質要求,也是發揮其功效的根本所在。

對體育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的診斷主要包括主導與主體、民主與平等、理解與合作和尊重與信任四個特征視角。主導與主體的診斷內容主要有:體育教學是否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是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發揮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否激發學生學與練的主動性等。民主與平等的診斷主要包括體育教師能否以人格平等的態度與學生交往,是否允許或鼓勵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體育教師與學生之間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能否民主平等地相處等。師生之間相互尊重與信任是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礎 [11 ]。診斷主要包括體育教師是否尊重學生身體條件、興趣愛好、體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是否尊重學生的人格和主體性,能否用充滿愛的情感去信任每個學生等。對理解與合作的診斷主要包括體育教師是否理解學生的追求、情感、愛好、需求,學生是否理解體育教師的艱辛和付出的勞動,是否通過師師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邊合作教學形式來轉變學生體育學習方式,營造出自主、合作與探究的體育學習氛圍等。

四、體育課堂教學診斷實施的策略

體育課堂教學診斷意在通過診斷促進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改進與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為了使體育課堂教學診斷的實施效果最優化,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 實施體育課堂教學診斷的診斷者應具備體育學科理論基礎和了解診斷內容

首先,體育課堂教學診斷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實踐活動,診斷者不僅僅是教學專家還包括學校領導、同事及體育教師,自身必然需要有專業的視角,要有體現學校體育課程標準和體育學科自身特點的分析框架,才能保證體育課堂觀察的有效性和教學問題診斷的準確性,從而也才能確保體育課堂教學改進的針對性。其次,體育課堂教學診斷作為一種研究和診斷教學過程的研修活動,診斷者在進入體育課堂前就必須對即將進行的教學內容以及該教學內容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要有自己的了解和設想。這種事先充分的了解使得診斷體育教學活動及其過程有了針對性,同時也有了對體育課前教學設計與體育課中實施過程進行比較的依據。許多體育教師的經驗表明,實施體育課堂教學診斷的診斷者在扎實的體育學科理論和翔實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了解的前提下,其診斷針對性和有效性都會大大提高,基于體育課堂教學診斷所發現的問題以及提出的解決方案就有了更強的指導意義,這對認識和改進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有著直接的推動作用。

2. 實施體育課堂教學診斷要在激勵性言語下提出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體育課堂教學診斷的過程是個互動研究、教學相長的過程,診斷者和被診斷體育教師之間應是合作者,需要相互溝通和相互尊重。診斷者要肯定被診斷體育教師為實現體育教學任務和目標所付出的教學勞動,要歸納總結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寶貴經驗與教學機智,要善于用一種欣賞的眼光來發掘被診斷體育教師的教學特色,捕捉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閃光點與不足。要盡量用科學、規范、賞識、激勵性的言語作出診斷,并以誠懇的態度和商榷的口吻提供自己在這方面成功的教學經驗或指點改進措施。只有診斷者與被診斷體育教師積極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時的體育課堂教學面貌才更真實自然,更能夠反映問題、解決問題,體育課堂教學診斷才更有實效。否則就會導致診斷者與被診斷體育教師的人際關系緊張,使得體育課堂教學診斷質量和效果失真,這樣既不利于體育教師課堂教學問題行為的改進,更不利于體育教師課堂教學診斷能力的養成與發展。

3. 實施體育課堂教學診斷要求教學行為的跟進研究

體育課堂教學內容豐富,方法各異,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有時不能在一節體育課中全部體現。診斷完一節體育課就以為大功告成這是對體育課堂教學診斷的片面理解。體育課堂教學診斷既要考慮教學內容的連續性,也要考慮學生發展的連續性,更要突出課堂教學診斷前后教學效果的對比。注重體育課堂教學診斷連續性效果對于促進有效體育課堂教學著實有著很大的意義和作用。體育課堂教學診斷出的問題往往是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形成的一種習慣性的教學行為,改掉習慣性的教學行為需要長期的堅持,所以實施體育課堂教學診斷需要我們跟進研究,不僅被診斷體育教師要有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行為的跟進提高,診斷者更需要有計劃性的跟進監督和跟進診斷,并以此來提升體育課堂教學活動過程與體育教學效果的有效性。需要說明的是,在實際的體育課堂教學診斷和實踐改進過程中,從發現體育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到診斷產生問題深層次原因,再到體育課堂教學的實踐改進,可能不是一條簡單的流水線,有可能是一個循環往復、螺旋式演進的過程。

4. 實施體育課堂教學診斷要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診斷制度

對體育課堂教學診斷的認識和理解,必須立足于體育教師的教學實踐,并最終指向體育教師的教學實踐。為了使體育課堂教學診斷真正做到適時適度、切實可行并富有成效,有必要建立和完善體育教學自身特有的課堂診斷制度并充分發揮診斷的導向功能,即從體育課堂教學診斷之前的準備工作到體育課堂教學診斷后的教學行為跟進要有系統、完善、配套的程序或規則。這不僅關系到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和專業化發展,更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了科學合理的體育課堂教學診斷制度,實施體育課堂教學診斷才能有“標”可依、有“準”可循,從而為診斷者在診斷體育課堂之前提供初步的診斷準備,擺脫起初的茫然和不知所措之感。在建立和完善體育課堂教學診斷制度的同時,要賦予它一定的靈活性和針對性,要關注體育教師和學生個體差異以及對體育課堂教學發展的不同需求,不能用教條主義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是追求體育課堂教學狀態的改進和體育教學效能優化的內在要求。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K].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王增祥.教學診斷[M].北京:華文出版社,1995.

[3]肖 川.課程發展名詞?術語詮釋(三)[J].教育導刊,2002,(7):32.

[4]張 偉.課堂診斷:貼近教師成長的學校科研[J].基礎教育,2008,(11):41.

[5]范運祥,等.教師教育信息化與體育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1):61.

[6]馬衛平.體育與人[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7]龔正偉.體育教學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8]郝士儒,王 琨.如何在體育教學中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J].教學與管理,2010,(24):159.

[9]劉湘溶,等.體育文化建設論綱[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5):16.

篇10

一、課外拓展內容選取的原則

1.課外拓展內容要能體現勞技課的特性

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學生的操作性學習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中學”和“學中做”。但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旨并不僅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層面,它強調學生通過人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互動來從事操作性學習,強調學生技術操作過程中技術意識的形成、技術思維的培養、技術能力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強調規范操作與技術創新意識的統一。學生的操作學習過程是富有生機、充滿探究的學習過程,是手腦并用的過程。所以我們在選擇拓展內容的時候不能只簡單地選取內容,我們首先要考慮作品制作方法的技術含量有多少,能否從中獲得技能,這是實踐性勞技課最具特性的方面,也是我們選擇拓展內容時必須要考慮的方面;其次我們還要兼顧考慮制作這個作品是否能引發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2.課外拓展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年齡段

勞動與技術的成熟與勞動能力的提高都是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的,因此,什么年齡段學生適宜學習什么,都有一定的規律,絕不能揠苗助長。我們在選取拓展內容時,教師一定要考慮作品制作的技術難度的高低來決定每個年級段的拓展內容.不能所有內容想在哪個年級教學就在哪個年級教學,我們應該羅列出每個年級段的拓展內容。

紙工,是三年級學生開展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要內容,我們要拓展內容也可結合這方面考慮,例如可以增加一些簡單的紙藝制作:折紙花、折千紙鶴、剪窗花、做包裝盒、自制面具等。

紙工、泥工、家政是四年級學生開展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要內容,我們可以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拓展創意小制作:創意布袋、創意手套、創意賀卡、創意相框、創意茶杯等。

烹飪、木工、編織、金工是五年級學生開展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要內容,我們可以拓展引入金屬書簽、自制發夾、珠串動物、繩編制作等。

金工、木工、電子技術、家政、建筑模型制作是六年級學生開展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要內容,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勞技制作內容綜合性比較強,難度也比較大,所以我們選取內容時可提高難度:多肉的種植、花藝制作、盆景制作、鐵藝創作等。

3.課外拓展內容要體現學生的興趣點

眾所周知,興趣是一切學習的開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語)。一個人做他有興趣的事情時,總是心馳神往,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擾,成功的幾率也高。科學家做過這樣的研究。一個人做他感興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發揮80%以上,做不感興趣的工作只能發揮20%。因此課外拓展內容的選取我們應該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

例如我們在學期初就要早作準備,根據勞技教材、學生的年齡特征、學校實際情況合理地羅列一些技術難易度適宜、可操作性強的拓展內容提供學生選取,這樣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就會非常高漲,勞技課的效果也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課外拓展內容選擇的方向

1.拓展與課戎識有關聯的內容

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是可以拓展制作的,例如編織中國結平結的方法我們可以編織蝽蜓,金工內容可以拓展金屬書簽的制作,編船籃的技術可以拓展編蒲扇、編拖鞋等等。我們作為勞技教師要善于拓展教學內容,根據勞技教材中的技能沿用到別的勞技作品的制作中。

2.拓展與學校校本課程相結合的內容

各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校本課程,我們可以結合學校校本課程開發拓展勞技課堂的教學內容。例如我們學校開展的版畫教學,我們可以在勞技課堂教學中輔助開展,通過美術課構圖與勞技課的“橡皮章”雕刻技能完美的結合,為版畫的后期教學打下基礎,讓版畫教學在校園內綻放光彩。

3.拓展與時代步伐相一致的教學內容

由于勞技課的很多內容需要老師進行整合與取舍,所以勞技課給了我們老師很大的空間,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將一些當下流行的手工制作帶人我們的課堂來吸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近段時間市面上非常流行十字繡和鉆石貼畫,但是這些內容一節課是沒有辦法完成的,而且男同學也未必感興趣,所以在準備教這課內容的時候,我事先在班中摸了個底,調查學生是否感興趣,結果學生們一致表態愿意上這樣的課外內容,而且鉆石貼畫與十字繡相比孩子們對鉆石畫更感興趣。在課上孩子們操作的時候是2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的,在初步了解工具使用和如何對應貼畫后,孩子們很快投入到了作品的制作中,而且有的小組非常有創意,在畫上用膠水寫上自己的姓名,然后貼上了自己喜歡的鉆石。合作完成一幅作品后,很多學生都強烈要求再安排一段時間,希望每人都能有一幅作品留作紀念,漸漸地我們勞技課逐步變成了學生期待的科目。

4.拓展與重大節日相結合的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