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分析的方法范文

時間:2023-06-08 17:40: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風險分析的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風險分析的方法

篇1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水庫截滲溝;地下水位;泵站故障;土地鹽漬化;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P3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興建水庫蓄水在增加地方的蓄水量的同時,也會產生庫內地下水補給庫外地下水的情況,水庫周邊地區的地下水水位可能會因此抬高。雖然地下水位的抬高對補充區域的地下水有利,但是也增加了水庫周邊地區產生浸沒的可能。地下水位的不穩定變化容易產生土地鹽漬化、拖地等問題。水庫截滲溝的建設有利于避免這種不利影響的發生。本文就王慶坨水庫為例,探討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時,對于水庫截滲溝發揮作用時對地下水位影響分析的方法。

1、水庫概況

王慶坨水庫位于天津市武清區王慶坨鎮西南,擬建水庫調節庫容4000萬m3,屬平原中型水庫。地形為北高南低,水庫截滲溝在布置于距圍壩腳20m外,在退水渠兩側設置節制閘和抽排泵站,當截滲溝水位高于不產生鹽堿化的臨界設計水位時,啟用泵站排水入庫或退水渠。

2、區域水文地質條件

王慶坨區域的淺層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入滲補給及側向徑流補給。由于王慶坨地區為淺層地下咸水區,地下水基本未進行開采利用,以蒸發為其主要排泄方式,多年來水位變化不大。區域地下水流場受地形和區界條件控制和影響。總體趨勢表現為由北向南受地形控制。水庫區域地下水還受人為干擾影響,河渠和坑塘周圍地下水位變化與其有一致性。地下水位的天然動態類型為滲入—蒸發型,其水位動態一般為8~9月份水位較高,4~6月份較低,與大氣降水的季節性規律一致,水位年變幅一般為1m左右。其淺層地下水動態變化見圖1。

圖1王慶坨區域的淺層地下水動態變化曲線

3、水庫截滲溝對地下水環境影響預測的方法

根據地質條件和地下水位,采用潛水含水層中地下水穩定運動的裘布依方程,計算和分析截滲溝控制水位對周邊地下水的影響程度和范圍:

hx=

根據預測模式,截滲溝周圍地下水位變化與地質條件(滲透系數)、地下水位、截滲溝水位,以及位置有關。為了計算距截滲溝不同位置地下水變化,以豐、平、枯水位不同地下水位作為預測工況。

4、預測結果

根據預測,在不同降雨年份地下水位情況下,水庫蓄水對周圍地下水位的影響最大范圍為截滲溝外4.40m,截滲溝外側10m外是環庫公路(包括津同公路),影響區為環庫公路以里,對環庫公路以外的區域沒有影響。

5、風險分析

當王慶坨水庫截滲溝排水泵站出現故障時,將使排水泵不能正常工作,截滲溝內滲水不能按設計要求及時排出,造成溝內水位不斷上升,從而引起截滲溝外的水位上升,由此導致區域環境受到危害。因此,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對于水庫截滲溝的風險評價主要針對于泵站發生故障停機后,截滲溝水位上升造成的風險。

由于截滲溝設計條件下的單寬滲流入溝量為1.11×10-6 m3/s/m,按此計算,在截滲溝正常運行水位條件下,如泵站發生故障,則截滲溝水位每天上升0.13m左右。具體參見圖2。

圖2 泵站故障時截滲溝水位變化

泵站系統平均修復時間是風險分析的基礎指標,利用馬爾可夫過程求解系統平均修復時間為17天。因泵站事故而產生的地下水位變化可采用地下水動力學中非穩定流隨時間、空間而變算的系列公式進行計算:

式中:S-地面任意點的地下水被抬升值,(m);

Sd-水庫截滲溝水位變化幅度,(m);

x-從水庫截滲溝到地面任意點的距離,(m);

t-水庫截滲溝水位變化的歷時,(d);

T-導水系數,(m2/d);

S-貯水系數;

k-滲透系數,(m/d);

h-相對于隔水底版的地下水水位高度,(m)。

經計算,在泵站發生故障維修期間(17天內),由于水庫截滲溝內的水位上升,附近地下水位也將隨之上升。這種影響大致發生在截滲溝周圍100m左右以內,并且其影響程度隨著與截滲溝的距離增加而減小。其中,水庫東部地下水位在距截滲溝外110m處僅變化0.01m,水庫其他部位變化同樣程度的位置,在距截滲溝外90m處。詳細情況見圖3。

圖3 水庫截滲溝周圍的地下水位變化預測結果

水庫截滲溝水位控制在常年平均地下水位附近,根據前節地下水影響分析,王慶坨水庫區域年內受降雨影響的地下水位變幅一般在1.0m左右,而水庫截滲溝泵站事故導致的地下水位變化幅度在0.2m以下,小于地下水位自然變化范圍。因此,如果泵站發生事故,在泵站維修期間導致截滲溝水位失控上升而由此使周圍地下水位發生的變化,完全在可承受范圍內。

6、結論

王慶坨水庫庫區以砂壤土、粉土、粉砂為主,水庫存在一定滲漏,其中年側向滲漏量70萬m3左右,會造成水庫周圍地下水位的抬升。為避免水庫滲水和由此產生的生鹽堿化,主體工程在做好庫區防滲的同時,在壩下游設置截滲溝,降低了升高的地下水位。分析水庫建設和蓄水時對于地下水位的影響,預測因受截滲溝排水泵站故障的影響,造成截滲溝外地下水位變化的情況,并且對地下水位變化對植物和農作物影響進行風險分析,避免地下水位的過大波動對區域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李華耀《大浪淀水庫截滲排水的效果分析》河北水利水電技術

[2] 華東水利學院.《水工設計手冊》.水利北京

[3] 河北省環境地質勘察院《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天津干線水文地質條件及地下水位預測與供水條件分析報告》

篇2

論文關鍵詞:陜西,蘋果產區,連陰雨,氣象指數,風險分析

 

0引言

在國內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方面,一般有干旱風險評估、澇洪風險評估、凍害風險評估等。李世奎等【1】探討了農業自然災害分析的理論、概念、方法和模型。鄧國等[2]提出用解析概率密度曲線法估計糧食產量序列的風險概率,對中國糧食產量不同風險類型進行了分區研究。薛昌穎等[3]利用河北及京津地區冬小麥實際產量資料,選取歷年減產率的變異系數、歷年平均減產率和減產率風險概率作為評價指標,估算了干旱氣候條件下歷年冬小麥產量災損的風險水平。黃崇福等[4]針對湖南省各縣市的災情資料時間序列短、數量少的情況,引入模糊數學方法,對干旱進行了風險估算。朱自璽等[5]、王素艷[6]研究了冬小麥干旱風險評估技術和方法。

國外學者在風險分析研究方面多側重于經濟領域,對具體的某一種農業災害風險分析的研究還不多見論文服務。【7,8,9,10】

目前,在風險評估方面陜西,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價標準還缺乏統一的認識和實踐檢驗,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強的風險評價模型甚少。總體而言,風險評估的內容大多集中在較大的方面,如對中國的糧食產量風險進行評估和區劃,對總的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進行估算等。這些風險評估的對象都是針對整體農作物,單一的對某一種農業氣象災害,或某一種農作物的農業氣象災害,或某一種果樹的氣象災害進行系統化風險評估和區劃的成果較少【11】。劉璐【12】、李美榮【13】等人分別應用基于模糊數學和信息擴散理論、風險災損模式分析了蘋果開花期凍害在陜西省蘋果產區發生的時間、空間風險分布。在風險評估方法中,主要用風險評估指標進行分析,但由于氣象要素(或其相對值,如降水負距平)受前期天氣氣候影響明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009年,全省蘋果面積和產量為847.4萬畝和805.2萬噸,占全國蘋果總產的1/3和世界總產量的1/8。8月下旬-10月中旬的連陰雨對蘋果著色及采收帶來嚴重影響,本文在定義陜西蘋果產區連陰雨氣象災害指數的基礎上,探索了一種新的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方法——氣象災害指數方法來進行連陰雨風險分析,計算了陜西果區各地蘋果著色期連陰雨氣象災害指數,據此將蘋果產區連陰雨發生情況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級,結果表明,有13個縣連陰雨氣象災害指數為輕度陜西,有27個縣連陰雨氣象災害指數為中度,有8個縣連陰雨氣象災害指數為重。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氣象資料來自陜西省氣象局檔案館。所用資料為位于陜西省關中地區、陜北地區48個蘋果生產縣(區)建站-2006年的8月下旬-10月中旬逐日降水量。資料起始時間:合陽自1962年,耀縣自1963年,靖邊自1965年,佳縣自1969年,安塞、甘泉、米脂、吳堡、延川5縣自1970年,子洲自1971年,陳倉自1973年,其余縣區自1961年開始。

1.2 數據處理和研究方法

連陰雨氣象災害指數()定義為:

(1)

公式(1)中為8月中旬~10月中旬雨日(R≥0.1)連續3天以上的日數,該日數越多,連陰雨危害越重;

公式(1)中為8月中旬~10月中旬無降水日數,該日數越多,連陰雨危害越輕。

2結果與分析

2.1 連陰雨氣象災害指數

用進行分析僅用到連續3天以上的降雨日數和無降水日數,未使用降雨的具體數量,可減少各地由于觀測儀器不同帶來的差異。且該指數物理意義明晰,是運用多年氣象資料進行計算的,具有穩定性。本文以連陰雨氣象災害指數數值做為連陰雨風險分析數值來進行風險分析。計算結果見表1論文服務。

2.2分級結果:

以≤0.3為輕度, 0.3<≤0.5為中度,>0.5為重度對各地連陰雨氣象災害指數進行分級。有13個縣為輕度陜西,有27個縣為中度,有8個縣為重度,此分級結果即為風險分布(表1,圖1)

表1 陜西蘋果產區連陰雨氣象災害指數及風險分布

 

地點

分級

地點

分級

地點

分級

子長

0.29

志丹

0.41

澄城

0.33

靖邊

0.22

延長

0.36

合陽

0.31

定邊

0.20

延安

0.34

韓城

0.31

神木

0.21

富縣

0.44

蒲城

0.34

米脂

0.25

宜川

0.37

富平

0.36

綏德

0.24

洛川

0.40

扶風

0.47

吳堡

0.20

黃龍

0.47

乾縣

0.42

府谷

0.19

宜君

0.49

禮泉

0.40

子洲

0.24

銅川

0.45

澄城

0.33

佳縣

0.20

耀縣

0.40

合陽

0.31

橫山

0.19

旬邑

0.48

韓城

0.31

榆林

0.19

長武

0.47

千陽

0.59

延川

0.28

彬縣

0.44

鳳翔

0.57

子長

0.29

志丹

0.41

岐山

0.54

靖邊

0.22

延長

0.36

寶雞縣

0.54

定邊

0.20

延安

0.34

寶雞市

0.52

吳旗

0.49

永壽

0.47

甘泉

0.60

清澗

0.34

淳化

0.43

隴縣

0.55

安塞

0.40

白水

0.36

麟游

篇3

關鍵詞:網絡安全 風險評估 方法

1網絡安全風險概述

1.1網絡安全風險

網絡最大的特點便是自身的靈活性高、便利性強,其能夠為廣大網絡用戶提供傳輸以及網絡服務等功能,網絡安全主要包括無線網絡安全和有線網絡安全。從無線網絡安全方面來看,無線網絡安全主要是保證使用者進行網絡通話以及信息傳遞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其能否保證使用者的通話不被竊聽以及文件傳輸的安全問題都是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由于無線網絡在數據存儲和傳輸的過程之中有著相當嚴重的局限性,其在安全方面面臨著較大的風險,如何對這些風險進行預防直接關乎著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想要對無線網絡安全進行全面正確的評估,單純的定量分析法已經不能夠滿足當前的需求,因此,本文更推薦將層次分析法和逼近思想法進行雙重結合,進一步對一些不確定因素進行全面的評估,確保分析到每一個定量和變量,進一步計算出當前無線網絡的安全風險值。而對于有線網絡,影響其安全風險的因素相對較少,但是依然要對其進行全面分析,盡最大可能得到最準確的數值。

1.2網絡安全的目標

網絡安全系統最重要的核心目標便是安全。在網絡漏洞日益增多的今天,如何對網絡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漏洞安全排查便顯得尤為重要。在網絡安全檢測的各個方面均有著不同的要求,而借助這些各方面各個層次的安全目標最終匯集成為一個總的目標方案,而采取這種大目標和小目標的分層形式主要是為了確保網絡安全評估的工作效率,盡最大可能減少每個環節所帶來的網絡安全風險,從而保證網絡的合理安全運行。

1.3風險評估指標

在本論文的分析過程之中,主要對風險評估劃分了三個系統化的指標,即網絡層指標體系、網絡傳輸風險指標體系以及物理安全風險指標體系,在各個指標體系之中,又分別包含了若干個指標要素,最終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風險評估指標體系,進而避免了資源的不必要浪費,最終達到網絡安全的評估標準。

2網絡安全風險評估的方法

如何對網絡風險進行評估是當前備受關注的研究課題之一。筆者結合了近幾年一些學者在學術期刊和論文上的意見進行了全面的分析,結合網絡動態風險的特點以及難點問題,最終在確定風險指標系統的基礎上總結出了以下幾種方法,最終能夠保證網絡信息安全。

2.1網絡風險分析

作為網絡安全第一個環節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網絡風險分析的成敗直接決定了網絡安全風險評估的成敗。對于網絡風險進行分析,不單單要涉及指標性因素,還有將許多不穩定的因素考慮在內,全面的徹底的分析網絡安全問題發生的可能性。在進行分析的過程之中,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進行入手分手,最大程度的保證將內外部因素全部考慮在內,對網絡資產有一個大致的判斷,并借此展開深層次的分析和研究。

2.2風險評估

在網絡安全風險評估之中,可以說整個活動的核心便是風險評估了。網絡風險的突發性以及并發性相對其他風險較高,這便進一步的體現了風險評估工作的重要性。在進行風險評估的過程之中,我們主要通過對風險誘導因素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礎上再加以運用逼近思想法進行全面的驗證,從而不斷的促進風險評估工作的效率以及安全性。在進行風險評估的過程之中,要充分結合當前網絡所處的環境進行分析,將工作思想放開,不能拘泥于理論知識,將實踐和理論相結合,最終完成整個風險評估工作。

2.3安全風險決策與監測

在進行安全風險決策的過程之中,對信息安全依法進行管理和監測是保證網絡風險安全的前提。安全決策主要是根據系統實時所面對的具體狀況所進行的風險方案決策,其具有臨時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借助安全決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確保當前的網絡安全系統的穩定,從而最終保證風險評估得以平穩進行。而對于安全監測,網絡風險評估的任何一個過程都離不開安全檢測的運行。網絡的不確定性直接決定了網絡安全監測的必要性,在系統更新換代中,倘若由于一些新的風險要素導致整個網絡的安全評估出現問題,那么之前的風險分析和決策對于后面的管理便已經毫無作用,這時候網絡監測所起到的一個作用就是實時判斷網絡安全是否產生突發狀況,倘若產生了突發狀況,相關決策部門能夠第一時間的進行策略調整。因此,網絡監測在整個工作之中起到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

3結語

網絡安全風險評估是一個復雜且完整的系統工程,其本質性質決定了風險評估的難度。在進行網絡安全風險評估的過程之中,要有層次的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進行評估,確保風險分析和評估工作的有序進行,同時又要保證安全決策和安全檢測的完整運行,與此同時,要保證所有的突發狀況都能夠及時的反映和對付,最終確保整個網絡安全的平穩運行。

參考文獻

[1]程建華.信息安全風險管理、評估與控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8.

[2]李志偉.信息系統風險評估及風險管理對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

[3]孫文磊.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輔助管理軟件開發研究[D].天津大學,2012.

篇4

關鍵字:隧道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分析

隧道工程項目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工程。由于工程項目建設自身存在周期長、內部結構復雜的特點,加之所涉及的相關因素較多,使其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開放性。從而導致影響系統工程的風險因素也較多。加之各種風險因素間的關系也復雜多樣,致使所造成的后果的嚴重程度也不盡相同。

伴隨著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隧道工程項目日益增加。不當的管理往往使相關工程項目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甚至會造成嚴重的工程事故,后果非常嚴重。因此,為降低隧道工程項目中的事故發生率和損失,對其設計科學的風險管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隧道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方法的定義

風險管理方法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從美、德等國發展起來的管理方法。作為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風險管理方法于20世紀70年代開始被人們應用于隧道工程項目中,從而形成了專門的隧道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方法。

隧道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方法,是一種動態的科學管理方法,通過對工程項目中可能存在或出現的風險采取積極主動的戰略,從識別、分析、評估和有效的處理四方面分步進行,為工程項目的順利完成可實現以低成本獲取其最大安全保障的效果。

由于隧道工程項目建設是人與技術、物與自然的共同組合,因此,其相應的風險管理應該涉及到工程科目建設的每個方面和所有環節,而且缺一不可。

2基于隧道工程項目設計的風險管理方法的管理流程

由于風險管理的過程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即風險分析、風險評價、風險應對和風險監控。因此,基于隧道工程項目設計的風險管理方法的管理可實行分階段進行。

2.1風險的分析階段

在風險分析階段,需要對整個隧道工程項目建設中所有潛在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整理,必要時還需對其進行篩選。特別是對那些影響較大的風險因素予以重視。還需要對其各種潛在風險在未來發生的時間、頻率和后果進行預測。

在此階段可采用的方法有事故樹分析法、現場調查法等方法。

2.2風險的評價階段

風險評價階段是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相關的數學公式,可計算出各種風險的重視程度,并根據其風險標準對隧道工程項目中存在的風險的接受度進行判斷,從而進一步決定對其是否需要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

目前,對風險進行評價的方法主要分為定量和定性兩類,應該根據工程項目建設的不同階段選擇性采取不同的風險評價方法。

其中,定量的風險分析方法是通過數學公式計算的方式來獲取風險發生的概率及相關影響程度的表達,可應用于工程項目建設中的施工、運營和其結構的詳細設計階段;定性的風險分析法則是通過語言的表達來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進行區別,對風險發生的概率及相關影響程度只能做出相對性的評價,可應用于工程項目建設中對其相關合同、可行性進行研究的階段。

2.3風險的應對和追蹤階段

在此階段中的風險應對,是根據風險分析和評價階段得出的結果,并與其實際情況相結合。一般采用風險回避、風險轉移等手段對風險予以經濟、合理的處理。其中,風險回避是一種非常普遍的風險管理方法,其應用效果非常明顯。例如,在隧道工程項目建設開工前預知到一些威脅較大且無法解決的風險時,通過對相關的施工方案進行修改的方式來實現回避風險的目的。

而此階段中的風險追蹤,則是在采取風險應對措施之后進行的,通過跟蹤和觀察風險的發展變化情況,以實現對風險應對措施的實施進行實時監督的作用。

2.險的控制階段

風險監控階段是在風險追蹤的基礎上進行的,是隧道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方法的落腳點。隧道工程項目由于其環境的特殊性,風險在工程項目的實施工程中發生變化的可能性非常高,因此,在此階段,可根據風險的發展變化情況,對有關風險的應對措施進行及時的調整,最終達到控制風險發生的目的。

對于隧道工程項目建設來說,風險控制主要可通過風險避免、風險化解和風險轉移三種方式來得以實現。

其中,風險避免是對隧道工程項目中的風險因素采取回避策略,從而避免其潛在損失的發生;風險化解就是通過適當、有效的措施來對較大的風險進行縮減,在隧道工程項目建設中損失的發生率得到降低的同時,使其風險損失的嚴重程度也得以減輕;而風險轉移可通過工程保險和合同轉移兩種形式來降低風險所造成的相關損失。

3分析隧道工程項目風險管理中存在問題

風險管理方法雖然在隧道工程項目的發展過程中得到了重視,目前成為工程建設相關單位研究的熱點。但就風險管理方法目前的應用而言,在其認識和實施方面人存在不少問題,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認識上存在誤區。首先,不能明確風險概念的定義,容易將其與概率、可靠度等定義混淆。其次,對風險進行評估時,錯誤地認為風險越小越好,而減少風險是以資金的增加為前提的,相對合理的方法是先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然后再對其風險因素進行研究,從而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

2)我國的風險管理方法仍然處于較分散的狀態,而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需要較系統的設計框架及主導理念。

3)對風險管理、風險的接受準則與等級沒有進行規范化。目前在整個隧道工程項目風險管理體系中,并沒有統一的風險接受準則和分先可接受的等級,而且其相關的內容和流程也不夠完善和規范,因此,需要對其進行規范化的管理設計。

4)我國風險管理方法的應用形式仍為被動式。被動式的風險管理方法是以某類安全事故中所總結出的經驗教訓為基礎的,與科學、合理的主動式風險管理方法相悖;科學的、主動式的風險管理方法是通過科學的方法對于工程項目相關的各種因素的發展規律進行相應的研究,以適應風險因素的發展變化情況。

另外,雖然我國當前的風險管理方法側重于以直接、見效快的技術為主線來實現相關管理的目的,但是不符合社會當前的環境建設,目前的社會環境倡導和諧化發展。科學、合理的風險管理方法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為達到整體風險管理的目的而制定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管理路線。

針對隧道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實際用中存在的現實問題,根據隧道工程項目的特點,并結合當前國內外風險管理的發展現狀,對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必須從理論上加強對風險管理的認識。在統一其定義的前提下,設計動態、科學的風險管理方法,并加強其軟件系統的開發與模擬應用。

其次,就相關技術而言,需要對隧道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重大事故的預測和防范技術實施強化研究,如隧道工程項目的安全問題的安全檢測、風險分析等技術進行系統的、深入的研究。

就其相關法規建設而言,我國可以參考國外成熟的法規制度,并對其先進、成熟的經驗進行合理的吸收,對符合我國國情及工程建設管理要求的法規體系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最后,需要改變當前的風險管理理念,變被動為主動,堅持以人為本,用科學的方法對其風險因素的發展變化規律進行研究探索,從而實現隧道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方法的可持續發展。

4小結

基于隧道工程項目設計的風險管理方法是當代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中的重要部分,不僅決定著整個工程項目運作能否順利完成,還關系到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因此,在對風險管理方法投入實踐時,需要考慮與隧道工程項目有關的所有因素,結合隧道工程項目的特點,使其方法在設計時盡可能的規劃周全、科學合理,從而實現基于隧道工程項目設計的風險管理方法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艷.淺談風險管理在地鐵隧道工程中的應用[A].山西建筑.2010(2):36(5).

篇5

通過對物業服務企業經常發生的各類法律案件的綜合分析,法律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勞務用工風險。這類風險是指企業在用工過程中對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保護、保險福利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而引發的法律糾紛。企業用工不規范、員工違規操作導致傷亡都是這類風險產生的原因。

收費風險。收費風險是指物業服務企業在收費過程中因業主拒交物業費、采暖費而引發的法律糾紛。據有關資料統計,物業服務收費爭議在全國都是一個普遍現象,各地住宅小區大約有15%的物業費收不上來。

治安風險治安風險是指由于外界第三人的過錯和違法行為,給物業服務范圍內的業主或非業主使用人造成人身損害、喪失生命和財產損失等產生的風險。如小區發生入室盜竊等各類治安事件時,就會給物業管理服務工作帶來一定風險。

公共環境管理風險。這類風險是指物業服務企業依據合同,在對小區內公共區域的管理和養護過程中未履行應盡的義務或管理、養護不善帶來的風險。如檢查井因沼氣過多,因明火引發爆炸、春秋兩季兒童焚燒未及時清理的柳絮或落葉引發燒傷、保潔員違反規定在小區內焚燒落葉而引發火災等。

其它風險。這類風險是指由各類突發或不可預見的事件給企業帶來的風險。如業主家因裝修、改造不當發生管線斷裂而導致樓下浸水,小區道路因動物糞便、下雪結冰致使行人跌傷等等,而一旦出現此類事件,法院會從保護弱勢群體的角度出發,往往將相關責任推向物業服務企業。

二、物業服務企業如何有效進行法律風險防范

以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防控機制為核心,通過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加強重要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法律風險防控,培育良好的風險意識和合規文化,形成有效防控法律風險的組織體系、責任體系、制度體系和工作流程,為推動企業實現跨越發展提供保障。

(一)建立企業法律顧問制度

法律顧問作為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參與企業的各項重大決策,使企業決策層直接獲得法律風險防范建議,有效規避企業重大經營決策及經營行為中的法律風險。形成由決策層主導、法律顧問及法律事務機構牽頭、業務部門和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的法律風險防控體系。

(二)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法律風險防控機制

一是結合企業實際需要,建立健全法律事務工作各項管[!]理辦法。具體包括:法律事務工作管理辦法、訴訟和非訴訟案件管理辦法、合同管理辦法等系列管理辦法。二是建立科學的法律風險防控工作流程。在信息收集、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估、風險處理、溝通與協調、監督與改進等基本內容上建立一套有效、迅捷的工作流程,確保能夠及時發現風險、迅速預警、有效應對。三是實現對法律風險防控的動態管理。針對法律風險暴露出來的問題,企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整改措施,及時堵塞管理漏洞。對企業內發生的各類案件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案件要及時進行通報,防止同類風險再次發生。

(三)加強重要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法律風險防控

一是經營決策中的法律風險防控。將風險防控引入決策機制,做到決策先問法,違法不決策,杜絕因違法決策導致的法律糾紛案件。二是經營活動中的法律風險防控。對企業各業務單元、各業務流程及各項經營管理活動中的風險點、風險源要進行集中清理,定期排查,并建立風險信息庫。對發現的法律風險要及時進行分析、確認,形成預警并逐級上報。三是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風險防控。嚴格履行合同管理的各項程序,要明確合同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并對可能涉及到的索賠問題進行明示,適時掌握合同的履行狀況,對履行周期長、標的金額大的合同,實行定期跟蹤報告制度。四是涉及行政管理的法律風險防控。企業相關部門要深入研究環保、土地、勞動、稅務、工商管理、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堅持依法辦事、按程序辦事,防范行政法律風險。

(四)積極運用訴訟、仲裁等手段建立多元化法律救濟途徑

物業服務作為一項特殊的產品,由于生產服務環節龐雜,加之外界環境條件多變、不可預見因素多等原因, 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法律訴訟及糾紛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建立多元化法律救濟途徑,運用法律武器保障企業合法權益。當發生法律訴訟時,涉及到的各級人員必須要有保護企業利益的意識和維權意識,要有嚴謹、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注重對相關證據的收集與資料保管,綜合運用協商、調解、仲裁、訴訟、訴訟保全、申請執行等法律手段,力求以最合理的成本,通過最適當的法律途徑和方法,采取規避、減輕、轉移、化解、退出等處理手段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及現實利益。絕不能消極等待或聽之任之,將風險擴大。

(五)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防控責任體系

一是在管理層面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制定企業法律風險責任認定制度。對事關企業生產、經營等重大事項的決定,每一環節要建立相應的論證責任制、評估責任制、領導責任制。二是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防控工作的監督、考評和獎懲制度。要完善責任追究的程序、健全處罰體系,形成黨紀、政紀、法律處罰的不同責任等級,根據決策或工作失誤而產生的法律風險的大小、造成經濟損失的程度、主體責任的大小,追究當事人相應的責任。

篇6

摘要:文章通過對建設工程結算糾紛這一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進行分析,從法律的角度出發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 :工程結算 法律風險 防范

建筑工程竣工結算是一項政策性、專業性強,且又復雜、細致的建筑技術經濟工作,它涉及到發包方和承包方的經濟利益。在工程竣工結算中,竣工結算環節,即計算方法、程序、期限、效力等方面尤為重要。現結合多年在建筑工程合同的實踐經驗,就建筑工程中經常出現的法律風險及相應的防范措施進行如下探討:

一、工程結算風險分析

建設工程結算糾紛歸集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工程量方面。工程量爭議主要是合同生效后增加的工程量及對隱蔽工程的工程量清單未做三方確認,僅憑承包方施工日記進行結算,發包方提出異議。

2.違約的爭議。無論承包方的逾期竣工,還是發包方未能提供進場的條件、中期擅改設計、未按時支付進度款、停工待料等情形,最終都以違約金的形式反饋到工程款的結算中。

3.總包與分包的爭議。總承包單位承攬建設項目后經建設單位同意,一般都會將其中的專業工程和勞務作業分包相應的分包單位。如果發包方就全額工程款結算完畢,則發生結算爭議的可能性較小,如果發包方只進行部分結算,則很容易釀成總承包單位與分包單位的爭議。如果建設單位參與指定或者暗示分包單位,則引起的工程款結算糾紛會更復雜。

4.尾款的爭議。建設工程竣工移交后,承包人按照合同要求應在一年內進行保修。為了保證承包方履行保修義務,發包方一般在合同中約定工程款支付95%工程款后,余下5%工程款留待一年保修期滿后再行支付。有的合同采取工程款先付,由承包方另行出具5%工程款的銀行保函加以保證。5%尾款爭議的原因在于承包人是否能在保修期內適當履行保修義務。

5.合同的爭議。發包方利用其在簽約中所處的優勢地位,除與承包人公開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外,又強迫承包人簽訂另一份包括工程價款、工期等方面內容與合同不一致且有利于發包方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即所謂“陰合同”。進入結算階段時,兩份相矛盾的合同究竟誰是結算標準成為爭議焦點。

二、工程結算風險防范

1.建筑工程竣工結算的風險防范。在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雙方應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進行竣工結算。結算的順序是先由承包方提交竣工結算報告,再由發包人審核。但在實踐中,往往出現有些發包人在收到工程竣工結算文件后,遲遲不予答復或者根本不予答復。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司法解釋》)第20條作了很好的規定,我們叫做逾期不結算后果。這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發包人收到竣工結算文件后,在約定期限內不予答復,視為認可竣工結算文件的,按照約定處理。承包人請求按照竣工結算文件結算工程價款的,應予支持。這條規定前面的前提有三個要件缺一不可:一是要有證據證明發包人收到了結算文件;二是工程施工合同中要有一個約定的期限;三是合同中要有“在約定的期限不提異議認可結算”的條款約定。這就需要承包人在簽訂合同時,有防范風險的意識和做好防范風險的準備。《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通用條款》第33.2條規定,發包人收到承包人遞交的竣工結算報告及結算資料后28天內進行核實,給予確認或者提出修改意見;第33.3條規定,發包人收到竣工結算報告及結算資料后 28 天內無正當理由不支付工程竣工結算價款,從第29天起按承包人同期向銀行貸款利率支付拖欠工程價款的利息,并承擔違約責任。這個合同范本實際約定了發包人對承包人結算報告提出異議的時間為28天,逾期不答復的視為認可。建設部和財政部聯合的 369 號文《建設工程價款結算暫行辦法》第16條規定,發包人收到竣工結算報告及完整的結算資料后,在本辦法規定或合同約定期限內,對結算報告及資料沒有提出意見,則視同認可。以上司法解釋和法規對承包人的竣工結算報告都作出了保護性的規定,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需要承包人做好風險防范措施,具體如下:第一,加強合同管理。在結算方面的法律法規不盡完善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合同,將合同雙方所涉及的重要經濟利益在合同中加以約定,使之成為具有約束力的法律文書就顯得尤為重要。第二,及時做好工程竣工驗收工作。當承包方完成合同約定的工程后,應在約定期限內向發包人提交完整的竣工資料與竣工驗收報告,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利益。第三,及時做好工程竣工結算文件的送審和簽收工作。第四,當發包人審核結算文件逾期未答復的,承包人應及時發函要求以送審價作為結算造價。一旦發包人超過約定審價期限,又提出要求承包人提交補充資料或進行工作量核對要求時,承包人可不同意,要求按照送審價為準進行結算。以上以承包人送審結算價為準的適用,有嚴格的條件限制,在每個步驟都不能失誤。只有承包人完全依約履行了自己的義務,才能在最后的工程結算階段牽制發包人,避免其以拖延審價來達到拖欠工程款的目的。

2.工程變更對結算的法律風險防范。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經常會因為工程變更、合同以外的零星工程等增減工程量,從而導致工程價款的調整。對此,建設部和財政部聯合的369號文第9、10、14 條對依合同發生或因變更導致工程價款作出了明確規定。對于依合同發生的或因設計變更發生的工程價款的變更,承包人應當在調整情況發生14天內,將調整原因、金額以書面形式通知發包人,發包人收到承包人通知后 14 天內不予確認也不提出修改意見,視為已經同意該項調整。為避免由此導致的結算風險,承包方除嚴格依照上述條款規定的期限外,還應注意以下事項:一是完善簽證工作,及時固定工作成果。每一項工作完成之后,都要及時對工作成果予以固定,固定的方式是讓發包人或其代表以書面形式予以確認,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工程簽證。二是保存好書面資料。承包人不僅要保存好所有的簽證,還要保存好施工技術資料、工程驗收資料、往來函件、會議紀要、月形象進度、施工組織設計等。糾紛發生時,它們是合同履行的最有力的證明和結算的依據。三是合同發生變更應及時備案。

三、結語

法律風險是企業生存、發展時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舞伴。法律風險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它存在何處,只要我們熟悉掌握了其中的基本規則,就能有效的預防、控制風險產生的損失,使法律風險可以被評估、被預防、被控制。而提倡認識企業法律風險,并不是要束縛企業的手腳,而是促進企業在可控的風險范圍內經營、運作,從而增強企業的贏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法釋(2004)14號

[2]龔定勇.價值工程在監理評估工程變更方案中的應用[J].建筑管理現代化,2004(1)

[3]李維芳.工程變更確認與控制[J].建筑經濟,2007(3)

[4]吳安書.工程變更的分類控制[J].建筑經濟,2007(7)

篇7

Abstract: In China,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hydraulic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ety.While in construction period, there are so many problems of reservoir resettlement. If that cannot be settled well, more social unrest will arise. This paper presented the method of WBS-RBS integrated with AHP, introduced the WBS-RBS to identify the risk and the method of AHP to calculate the risk. Then these methods were applied in a project of reservoir resettlement, and came to the conclusions of the risk analysis.So the plann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 risk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risk evaluation. This paper aimed to provide a viable solution for reservoir resettlement in the process of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more study.

關鍵詞:水庫移民;風險辨識;WBS-RBS方法;AHP法

Key words: reservoir resettlement;risk identification;method of WBS-RBS;AHP

中圖分類號:D6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4-0006-05

1 風險概念

1.1 風險

風險是指在某一特定環境下、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內,某種損失發生的可能性[1]。也就是說,風險就是在未來發生不幸事件的概率,是可能性和后果的組合。

風險有以下三個構成要素:

①風險因素,是指導致某一特定風險事故發生或增加其發生的可能性或擴大其損失程度的原因或條件。它是風險事故發生的潛在原因。可分為有形風險因素與無形風險因素兩種類型。

②風險事故,是指造成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的偶發事件,是造成損失的直接或外在表現的原因,只有發生風險事故才能導致損失。

③損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預期的、非計劃的經濟價值的減少。

1.2 風險辨識

風險辨識,即在風險發生之前對工程項目中所面臨的各項風險因素進行分類,并分析風險事故發生的潛在原因。只有充分、準確地進行風險辨識,才能判斷可能發生的風險及其程度,才能進行風險估測、風險評價和選擇風險應對措施等風險管理的后續工作。

在辨識風險時,現有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德爾菲法、頭腦風暴法、SWOT分析法等。它們主要存在以下2個方面的局限性:①辨識風險時通常局限于局部,而忽略了各因素間的綜合作用對整個項目風險的作用;②往往缺少歷史數據的支撐材料,無法保證數據全面[2]。

本文采用WBS-RBS方法,著眼于項目全壽命周期,考慮到每個項目各自有不同的工作流程,從而具體分析單個項目所有階段存在的風險,因此較其他方法更全面、更易操作。

2 基于WBS-RBS法與AHP法的水庫移民風險辨識

2.1 WBS-RBS方法的原理

WBS-RBS法中的WBS是指項目工作分解結構,即作業分解樹。它的主要任務是將項目所有工作內容逐層分解,最終得到最合適的單元,即最直接的可交付成果。WBS要力求全面,涵蓋項目的整個工作范圍,并且每一層都能詳細解釋該層的工作內容。RBS是指風險分解結構,即風險分解樹,目的是將全部風險進行細化分類。

本文運用WBS和RBS二者結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兩種方法各自以及結合的優勢,將水庫移民風險分解到各個階段,有針對性的進行風險計算和規避。

在應用WBS-RBS法進行風險辨識時,要進行以下3個步驟[3]:

①建立工作分解樹。WBS的核心目標是依據各層次工作包的關系,將總體工作范圍細分到最合適單元。分解原則需要遵循該項目的特點和規律性,并充分考慮建設單位管理工作的需要。具體WBS分解結構如圖1所示。

②建立風險分解樹。由于移民工作持續時間較長,可能會貫穿整個水利工程建設時期,因此需要辨識每個階段水庫移民風險狀況,預測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而將風險逐層分解。具體RBS分解結構如圖2所示。

③構建風險辨識矩陣。以WBS分解結構最底層作業活動為矩陣縱向,RBS風險結構最底層風險作為矩陣橫向,兩者交叉構建出WBS-RBS矩陣,對每項活動進行風險辨識,結果用1(是)、0(否)表示,其形式如圖3所示。

從圖3我們能夠了解和掌握項目中風險存在的可能性和數量情況,但是由于項目風險出現的項目階段和處于工作包的不同,風險的影響力和控制重要性也是不同的。因此,以下引入層次分析法(AHP)對項目不同階段和風險總體情況進行討論。

2.2 層次分析法計算項目風險度

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來計算項目各階段的風險度和項目總的風險度。其主要計算步驟[4]如下。

2.2.1 構建層次結構模型

層次分析結構模型分為目標層、準則層和方案層三個層次。處于最高層的是目標層,指出決策的目的;中間層是準則層,是決策過程需要分析的約束條件和準則;方案層則在最低層,是供選擇的各項方案。

2.2.2 構造判斷矩陣

①確定評比標度。評比標度是各個元素之間的重要程度兩兩比較的定量測度,是AHP模型中定性與定量研究的結合點。本文采用Tomas L. Satty的1-9標度方法[5],具體如表1所示。

準則層子系統風險評估的目的是借助AHP方法將社會、政策、環境、經濟4個子系統的風險進行量化,使決策者了解該安置區的風險程度。方案層風險因子評估目的是將上述4個子系統內部各關鍵因子的風險程度進行量化,更清晰、更直觀地掌握具體因子的風險程度。將準則層與方案層綜合起來加以評估,是為了得到該水庫移民項目過程中的綜合風險程度和風險排序。例如,基礎設施建設綜合風險系數=0.133(社會系統風險系數)×0.351(基礎設施建設風險系數)=0.047。(表9)

通過結合層次分析法得到的結果可以看出,雖然在WBS-RBS方法結論中環境系統風險中的自然容量風險出現或存在幾率并不大,但是其對項目總體風險的影響力很大,應當對這方面的風險制訂較為全面的應對預案。而對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風險,其出現的幾率最大,并且影響力也較大,對于決策者而言應該更加重視,并且結合安置區的當地情況做好規劃,使水庫移民群體能適應該地經濟發展規律,更好地發展自身。

結合表3WBS-RBS分解結果和表9綜合風險評估結果,我們可以看出環境系統風險及其子風險是對該水庫移民項目綜合影響最大的風險。大量事實也證明,在各移民項目中分析移民的環境容量是至關重要的[8][9],它是影響移民是否會“返遷”或能否脫貧致富的重要因素。安置區的人口、資源和社會發展以及產業結構是構成環境容量的主要內容,在進行水庫移民工作時,要重點研究這些環境容量的情況,保證所有移民能夠“搬出去,并富起來”。

4 結語

本文采用的WBS-RBS方法,可以對項目全壽命周期內所有風險因素進行有效辨識,從而可以綜合考慮各種措施對風險進行控制,同時運用了WBS-RBS與AHP相結合的水庫移民風險評估方法,能有效地對移民風險和總風險度進行計算評估,該方法適用于政府對水庫移民項目的風險管理工作,也適用于企業對移民項目進行風險評估并制訂合理應對方案。

與此同時,風險的存在性和影響程度也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隨著工程進度的深入和外部環境的變化也可能衍生出新的風險,因此還應及時對WBS-RBS矩陣進行檢驗和修正,改進風險應對策略,從而持續有效地辨識項目面臨的各種風險事件,使項目能夠順利的實施,也為同類項目應用該方法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呂雪楓.非自愿移民貧困風險與規避研究綜述[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4(5):92-96.

[2]沈桂蘭,陳冬梅,牛英華.基于承包商視角的IT服務外包項目風險因素的辨識[J].科技管理研究,2013(8):190-193.

[3]孫嘉天,吳景泰.WBS-RBS方法在海外工程項目風險辨識中的應用[J].沈陽航空工業學院學報,2009,26(2):65-69.

[4]郭琦,楊勝武.基于AHP-模糊綜合評價法的水庫移民風險評價[J].人民長江,2014,45(6):44-47.

[5]周澤云,鄢烈虎,孫劍橋等.層次分析法軟件設計與實現[J].軟件導刊,2015,15(5):82-84.

[6]許桂蘋,趙袁軍,沈蕾.基于AHP的新生代農民工城市適應障礙評價分析[J].農業經濟,2016(04):84-86.

[7]張琳,卞炳乾.信息技術在移民安置規劃設計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水力發電,2015,41(8):11-14.

[8]周絨,彭振禮.新時期水庫移民安置環境容量分析[J].商業分析,2011(3):6-8.

篇8

【關鍵詞】 橋梁施工 風險管理 方法

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且可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而涉及面廣、影響深遠的橋梁施工也不例外,與一般建筑項目相比,其面臨的風險因素更復雜,尤其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這就要求我們基于橋梁施工特點,深入研究其風險因素,在此基礎上尋求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方法,以期降低風險,提高效益。

1 工程項目風險管理

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是指對項目工程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分析與處理,以期以最小成本實現最大利益。而在橋梁施工過程中所遇到的風險不僅具有客觀性、突發性、多變性、無形性等特征,而且影響因素復雜,一旦出現風險,其損失往往難以計量。為便于管理橋梁施工風險,通常將其風險概括為成本風險、質量風險和進度風險,而具體的風險管理方法又因管理步驟和對象的不同有所差異,如借助流程圖法分析、識別橋梁施工的潛在風險,通過構建模型、統計數據用于評估橋梁施工的風險可能性和影響范圍,借助轉移、規避、緩解等方法用于應對橋梁施工風險等,下面就其常見風險管理方法進行重點分析。

2 橋梁施工風險管理方法分析

2.1 橋梁施工風險識別方法

在風險識別中,我們可以借助檢查表法對其風險進行初步識別,如與施工材料價格、用工標準、施工合同、工程變更等相關的成本風險,與材料質量、機械性能、技術水平、監管力度等相關的質量風險,以及與施工條件、項目設計、資金劃撥、現場管理等有關的進度風險,然后可以利用流程圖法羅列施工具體情況細化風險;或利用幕景分析法詳細分析風險因素,以此篩選、監測、判定施工風險;或利用表上作業法將橋梁施工中的局部和整體、內部與外部、可控和不可控等風險匯成表格,以此較為準確、全面的識別風險。

為保證橋梁施工風險結果的全面性與準確性,建議先后采用故障樹分析、頭腦風暴和德爾菲法,即首先對橋梁施工組織計劃進行層層分解,列出其風險因素,便于直觀、清晰展現潛在風險,然后以小組會議的形式集思廣益,完善風險識別,最后結合德爾菲法中的專家意見,整合風險因素,確定風險事件,編寫風險報告。

2.2 橋梁施工風險估計方法

風險估計是指對識別的橋梁施工風險的可能性、嚴重程度、影響范圍等進行估計,此時估計的風險對象為單個風險,而非整個橋梁工程風險,具體包括匯總數據、構建模型、預測概率、估計后果幾個環節。

通常在估計橋梁施工風險事件概率時,可利用歷史資料分析法,如考慮到當地降雨量對橋梁施工影響較大,便可收集近年來施工時間段內的氣象資料用于計算概率;可基于一定的規律,進行理論概率分析,如常見的數學期望值、方差等參數;也可利用等可能、主觀測驗、統計估算、專家估計等主觀概率法進行估計,但在這之后,盡量輔以貝葉斯法,即,以此提高概率估計的準確性。同時針對橋梁風險事件損失,可利用盈虧平衡、敏感性等方法估計確定風險損失,利用折中準則、最大數學期望、等概率法等估計不確定風險損失。其中經濟損失可以貨幣形式加以估計,如融合直接經濟損失、第三者責任損失以及工程修復、加固、返工費用用于估計橋梁施工質量損失等。

2.3 橋梁施工風險評價方法

合理的風險評價是制定風險應對措施的重要依據,這就要求我們基于風險事件的識別和確定,概率大小和風險后果的估計,對橋梁施工風險事件的重要等級等加以客觀評價。

該環節常見的方法有主觀評分法,即羅列風險事件,經專家加以科學評價,最后得出總體風險程度,其雖然便于操作和使用,但結果的準確性取決于評價標準和打分的可信度;模糊評價法,若在橋梁實際施工中很少有資料值得參考,則可采用模糊評價法,主要是基于對所有風險因素影響程度的分析,合理劃分其權重,然后構建模型用于推算風險等級;層次分析法是應用十分廣泛的風險評價方法,具體應立足于評價目標和準則的確定建立模型,隨后兩兩比較構造矩陣式判斷圖表,最后計算對象的相對權重,并就其一致性進行檢驗。此外,MC法、PERT法、等風險圖也在風險等級評價中有所應用。

2.4 橋梁施工風險應對方法

風險應對是橋梁施工風險管理的最后環節,此時需要做的是如何將風險損失降到最低,或者將其轉化為機會,而涉及的風險應對方法有很多,如風險轉移、規避、利用、緩解、自留等,具體選擇何種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橋梁施工的實際情況。

如在風險轉移中,可以協議或合同的形式將部分風險損失轉移至第三方身上,可以是項目分包、出具履約保函或進行擔保,也可以合理利用合同條件和計價方式,或進行投保,一般適用于風險概率不高但損失巨大,或資源有限、風險難以預防等情況;若采取風險規避方法可以消除潛在風險,或免受風險影響,具體可以借助強化技術管理、進行風險管理教育、認真執行方針計劃、放棄實施項目等方法改變風險概率或后果;若在橋梁施工過程中遇到投機性質風險,可基于對價值和代價的合理分析采取風險利用策略;有時風險事件的影響并不會影響大局,甚至縱觀全局而言,被動接受風險最為省錢省事,故可采取風險自留方法;此外針對已知風險,可優化項目資源配置加以控制,而對于難以預測和控制的風險,則需深入研究制定方案,此時只能緩解風險用于降低其概率和損失。

3 結語

在橋梁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風險,至于風險的具體成因、表現形式、發生概率、影響范圍等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為防患于未然,我們有必要結合橋梁施工特點,就其風險管理方法進行探討,以此提高施工質量,保障工程功能,增加企業效益,推動橋梁建設事業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 范錫奎.橋梁施工的風險管理方法研究[J].科技風,2013(12).

[2] 張柳煜.橋梁施工風險管理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10(06).

篇9

一、淮安中小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成績值得肯定

(一)精心準備,成功避免企業設立過程中的法律風險

在筆者有效調查的61家中小企業中,有39家中小企業在企業設立過程中沒有遭遇到法律風險,這主要得益于它們事先準備工作做得好。據筆者了解,這39家中小企業在設立過程中都指派專人負責企業設立事宜,相關經辦人多次到工商等行政部門咨詢企業設立事宜,有的還咨詢法律專業人士了解企業設立方面的法律知識。正因為事先防范工作做得好,這39家中小企業在設立過程中才能做得一帆剛頃,成功避免法律風險的發生。

(二)重視合同管理,保障交易安全

合同時是企業交易的最主要形式,合同安全事關企業經營發展的整體安全。淮安中小企業主合同安全意識較強,普遍注重對合同的管理,保障交易安全。在筆者有效調查的61家中下企業中,有34家中小企業專門建立健全了合同審查和管理制度,占55.7%。在合同形式方面,有44家采用書面形式,11家采用傳真形式,只有6家采用過口頭形式,僅占9.8%。由于大多數中小企業建立了合同審查和管理制度,堅持采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交易安全,降低了合同法律風險的發生。

(三)印章管理規范化

印章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中行使職權的重要憑證、工具、法律依據和企業權威,印章的管理,關系到企業經營管理正常活動的開展,甚至關系到公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因此絕大多數企業都很重視印章的管理,并且制定專門的印章管理制度,安排專門人員保管。在筆者有效調查的61家中下企業中,針對行政章、財務章和合同專用章的使用和管理制定相關規定的企業達到47家,占77%。在61家被調查企業中,有54家企業配備專門人員負責對行政章、財務章和合同章的保管,占88.5%。總體而言,淮安中小企業在企業印章的管理和使用方面還是做得不錯的,大多數企業能夠做到規范化管理和使用,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企業避免法律風險。

二、淮安中小企業法律風險防范的不足

(一)企業經營者法律意識不足

企業經營者擔負著維持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任,對于廣大中小企業來說,企業經營者往往就是廣大中小企業主。廣大中小企業經營者往往只注重于企業的生產和管理,只注重產品的銷售與利潤,只注重人際關系的拓展和市場的開拓,他們很少有人學習法律,很少有人關注企業法律風險,他們的法律意識普遍不足。在筆者的問卷調查中,有25家中小企業的經營者從沒有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占有效問卷企業的41.%;有15家中小企業的經營者偶爾學習一些法律知識,占有效問卷企業的24.5%;有14家中小企業的經營者遇到法律問題時才學習法律知識,占有效問卷企業的23%;只有12家中小企業的經營者經常關注和學習法律知識,占有效問卷企業的19.7%。

(二)企業法律培訓存在空白與缺失

為了有效地減少和預防企業法律風險的發生,企業必須重視對廣大員工的法律培訓,對于企業中關鍵崗位的員工如財務人員、采購人員等,必要時要進行專門法律培訓。就筆者調研情況來看,淮安中小企業在員工法律培訓方面做得很不到位。只有5家中小企業有固定的法律培訓制度和經常舉辦法律培訓,占有效問卷企業的8.2%;偶爾舉辦過法律培訓的中小企業也只有18家,占有效問卷企業的29.5%;從沒有舉辦過法律培訓的中小企業達到38家之多,占有效問卷企業的62.3%。

(三)法律風險防范投入不足

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面面,企業不但要設立內部的法律事務機構,還有必要聘請專業律師作為常年法律顧問,這些都需要企業對法律風險防范進行足夠的投入。然而,就筆者調研來看,淮安中小企業在法律風險防范投入方面存在明顯不足。有15家中小企業在法律事務上沒有任何投入,占有效問卷企業的24.6%;在法律事務上有投入的46家中小企業中,有36家投入在1萬元以下,占78.3%,沒有1家投入在10萬元以上。在企業內部設立專門事務部門的中小企業只有7家,占有效問卷企業的11.5%;聘請常年法律顧問的中小企業只有9家,占有效問卷企業的14.8%。

三、淮安中小企業法律風險的成因

中小企業法律風險的成因無外乎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淮安中小企業法律風險的成因也不例外。

(一)淮安中小企業法律風險的內部原因

通過 調研,筆者發現淮安中小企業法律風險的內部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企業經營者缺乏法律風險意識。在調研過程中,筆者注意到,廣大中小企業主十分注重市場風險,甚至很關注人際關系風險,但極少注意法律風險。在很多中小企業主看來,發展企業關鍵是瞄準市場,搞好和客戶的關系,協調好和有關政府部門的關系。誠然,市場是資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企業經營必須十分重視市場的作用,必須善于維持和客戶的良好關系,但市場經濟同時也是法制經濟,企業發展不但要遵循市場規則,還要遵循法律規則,依法經營。然而,現實中不少中小企業主缺乏法律風險意識,對企業所面臨的法律環境缺乏清醒的認識,經營決策時不考慮相關的法律后果,甚至有時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以身試法等。他們根本不把法律規則放在心上,他們往往信奉權力和人際關系,經營中出現問題就依賴關系擺平,他們根本不相信法律的作用,除非在法律上吃了大虧,否則根本意識不到法律風險的存在。

第二,企業管理重人治忽視“法治”。現代企業管理,即使是中小企業,也離不開健全的

規章制度,有條件的企業必須建立健全完善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確保企業的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相對獨立且相互制約,最大限度地避免管理者權力的濫用,從制度上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令人遺憾的是,淮安很多中小企業主在企業管理方面忽視“法治”而重視人治。作為企業主,他們相信自己的管理能力,他們相信自己能夠管理好企業的中層干部,同時也希望企業的中層干部能夠管理好他們的下屬。但客觀現實是,管理者(包括企業主自己)作為人,都是有人性的弱點的,他們有自己的好惡,有自己的私利,他們管理企業往往主要是從自身利益出發的而不是從企業整體利益出發的,因此在缺乏制度約束的前提下,單純依靠管理者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良知來管理企業是靠不住的,是無法有效減少或避免法律風險的,是無法保證企業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 第三,企業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現代社會,企業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專門性工作,管理者應該是既懂企業管理知識,又懂經濟、法律等專業知識的專門管理人才,只有這樣的管理人才才能有效避免或減少企業的經營風險和法律風險。然而,現實中淮安很多中小企業主在企業管理方面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家人、親友等。不少中小企業主認為家人和親友不會害自己,讓他們管理自己放心。但是,這些企業主的家人和親友,他們往往知識水平不高,更是缺乏企業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培訓,讓他們管理企業只能增加企業的法律風險。

第四,中小企業勞動者素質有待提高。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涌入城鎮,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進入中小企業就業。廣大中小企業招用大批廉價的農民工,雖然節約了用工成本,但同時也帶來企業管理和風險控制方面的難題。一般而言,農民工普遍缺乏專業素養和職業精神,他們具有很強的現實性,他們更多地看重企業能夠提供的物質待遇,對企業缺乏強烈的歸屬感。廣大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小,底子薄,無力投入較多資金對農民工進行素質提高和拓展培訓,致使農民工素質難以有效提高。另外,由于中小企業對于勞動者工資支出較低,勞動者的流動性也很頻繁,調查表明中小企業的勞動力一年更換率高達2/3,這也嚴重影響到勞動者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以農民工為主體的中小企業勞動者由于自身素質不高,加之缺乏及時有效的培訓,這必然給企業管理和風險控制帶來困難,加大中小企業法律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二)淮安中小企業法律風險的外部原因

通過調研,筆者發現淮安中小企業法律風險的外部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法學教育與實際需要的脫節。我國目前各高校的法學教育體制過于偏重理論,學生的實踐和綜合運用的能力偏弱,培養的絕大多數法律專業畢業生只具備一定的法學理論,熟悉部分法律條文,但普遍缺乏法律實踐技能。但是,法律風險治理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廣大中小企業對法律專業畢業生的要求是既要具備綜合性法律素養,又要具備較強的法律實踐能力。由此可見,我國目前的法學教育與中小企業的實際需求之間存在脫節現象。

篇10

目前,人們生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必須的工具的就是電子計算機,其具有多種多樣的功能,這為企業的辦公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使企業辦公變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技術時代,最新的檔案方式就是電子信息檔案,它對企業在高科技方面的創新發展意義重大。但是根據具體情況來看,電子信息檔案并不全是優化,它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與傳統的紙張檔案相比,具有更大的風險性,如果沒有積極制定防范風險的措施,那么很容易導致企業的數據被盜,所以,企業在使用信息檔案時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積極主動的制定一些避免風險的措施,以使信息資源更加安全。

一、避免風險的措施

提前預防,在風險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就進行遏制是規避風險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經濟的方式,對于電子檔案來說,應該以其自身的潛在缺陷為根據來實施控制管理,來保證內部信息的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

1.積極引進最新技術。計算機在工作過程中要同時結合多種措施,而規避風險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引進新的技術,新技術對可以使電子信息檔案更加安全可靠。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設置密碼,這是現代操作系統最常運用的方式,在對電子信息檔案實施密碼設置后,要積極的訓練一些計算機技術人員來實施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資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擾。

2.制定一些制度。為了保證信息資源的安全性,那么必要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企業要主動制定一些有針對性的制度來進行預防,也可以根據需要授權檔案管理人員自己制定制度,例如:可以規定只有管理人員才能進行相關的系統操控,而無關的人員沒有權利操作系統等。

3.及時消除風險。為了確保信息檔案數據的安全性,及時消除潛在的風險是非常重要的,在計算機維修期內,企業尤其要注意隨時可能存在的風險,主動采取應對措施。因為計算機網絡的的復雜性,使得控制風險工作也極其的不容易,不過,只要及時且做到全面看待問題,那么就可以把問題解決掉。比如,對于那種對計算機激進主義異常敏感的機構來說,為了應對潛在的危險,那么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4.及時進行預防和保護。為了消除危險電子信息檔案的因素,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安全防護,其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數據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壞,保證信息的安全可靠。

二、緩解風險的措施

電子信息檔案在遭到外界的干擾后,為了把危險降到最小,就需要管理人員盡最大的努力把危險掌控在一定的范圍內,那么管理人員應該怎么做才能使風險得到緩解?目前,許多企業開始利用風險轉移的策略進行緩解,電子信息檔案管理的風險緩解就是通過制定實施應變計劃、災難恢復計劃、電子信息檔案相關資產重新布置等手段來減小電子信息檔案及相關資產價值本身或風險的后果或影響。常見的風險緩解方法包括:事前措施、事后措施。前者是指在損失發生前為減少損失程度執行的方案;后者是在損失發生后為減少損失執行的方法。需要強調的是,在進行電子信息檔案的管理時如果發生危險,那么不管是什么情況,企業都要積極主動的進行及時的處理,這才是最為關鍵的。

三、分散風險的措施

在電子信息檔案管理中,還有一種經常使用的規避風險的措施就是轉移策略,所謂轉移策略實質上是一種風險的分散,即把風險轉到其他的地方,以此來把已經存在的風險降到最低,一般而言,能夠從多個角度對風險轉移的方法實施修正,如:修改配置模式、購買保險、外包給其他機構、或者與提供商簽署服務合同等等。經過這樣的處理之后,我們可以把復雜的風險問題進行簡化,再對原先實施的電子信息檔案管理策略優化改進,創造更加先進的電子信息檔案管理系統。此外,還可以與網絡供應商互相協調,讓供應商的安全服務符合電子信息檔案的使用需要。另外,還要強調的是,外包同樣隱含著風險,如果外包人員不符合合同的標準,那么后果會很嚴重。所以為了預防人為因素給企業造成損失,那么那些使用電子信息檔案的人員要做的就是一定要嚴格遵守操作標準。

四、評估風險的措施

當風險來臨后,企業最需要做的就是積極采取措施進行處理,為了把風險造成的影響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還要積極與其他措施相結合使用。風險評估的目的是為了能夠使預防計劃更加科學合理,在對電子信息檔案實施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探究引起風險的因素以及其帶來的后果。需要實施分析評估的基本內容是:發生危險的概率,危險帶來的后果有多大,危險的成本探析,有哪些合適的控制防范辦法等等。此外,企業管理者要樹立風險觀念,積極主動的制定一套體系完善的針對多種風險的預防計劃。需要強調一點,如果機構中每個已被識別的弱點通過承認得以控制,這說明企業在安全防范工作中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企業防范風險的最大弊端在于,許多經營管理者錯誤地認為電子信息檔案無危險性,在使用檔案資料時未采取針對性的安全管理方案,這對于電子信息檔案帶來了諸多不便。而對于檔案管理人員來說,其在管理期間要控制好各個環節的工作,這對于檔案管理是極為重點的。在進行評估中,為了確保檔案信息的安全性,檔案管理人員就必須要非常警覺,對于潛在的風險能夠及時發現,并把其扼殺在萌芽狀態,對于已經發生的風險要積極采取措施,力求使風險造成的損失最小。

簡而言之,管理者或管理部門在對電子信息檔案管理時,一定要有這樣的意識,即電子文件的風險不是主觀的,而是客觀存在的,這種風險不是確定的,而是不確定的,而且還可能帶來很大的危險,所以一定要有對風險的警覺度,把預防風險看做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制定風險防范辦法,使電子信息檔案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這對于有效規避風險和降低損失有重要的意義。

參 考 文 獻

[1]馮惠玲.論電子文件的風險管理[J].檔案學通訊.2005(3):8~11

[2]王兆新,裘潔.淺議電子文件信息的安全與保密[J].浙江檔案.2004(1):36~37

[3]鄒生.開放網絡環境下的信息安全問題[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04(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