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書寫規則范文

時間:2023-06-14 17:35: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書法書寫規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書法書寫規則

篇1

為了加強井下斜巷礦車運輸的安全管理,從根本上消除斜巷運輸的安全隱患,促進我礦加快創建本質安全型企業,達到消除各類斜巷運輸事故的目的。根據《某某煤礦斜巷軌道運輸管理規定》(暫行)通知要求,結合我礦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實施細則和考核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本實施細則和考核辦法的依據為《某某煤礦斜巷軌道運輸管理規定》(暫行)。

第二條 本實施細則適用于井下所有斜巷軌道運輸。

第二章 組織管理

第三條 礦機電副總工程師負責全礦斜巷軌道運輸工作,對全礦的斜巷運輸安全負領導責任。各井機電井長負責本井斜巷軌道運輸工作,并對本井的斜巷運輸安全負領導責任。

第四條 生產部(生產辦)運輸組是礦(井)運輸職能管理科室,由一名副部長(副主任)專門負責礦(井)斜巷運輸管理工作,對礦(井)的斜巷運輸安全負直接領導責任。

第五條 運(搬)輸工區的區長,對本單位管理范圍內的斜巷運輸安全負直接領導責任。采掘及其他輔助單位應明確一名副區長,分管本單位的運輸工作,對本單位管理范圍內的斜巷運輸安全負直接領導責任。

第六條 運輸職能管理科室職責范圍:

一、制定斜巷軌道運輸管理實施細則,明確各級責任,及時發現并處理斜巷運輸系統問題,建立相關的獎懲辦法。

二、負責會同財資部培訓組對電絞司機、掛鉤工、信號工等要害工種的培訓計劃的制定、培訓、考試和年審工作,財資部要建立要害工種管理臺帳,記錄考試成績。

三、負責對當班電絞司機、掛鉤工、信號工班前是否具備上崗資格和班中遵章作業情況檢查、記錄與考核。

四、負責對全礦斜巷運輸線的軌道、道岔質量、設備設施、礦用車輛完好狀況、措施兌現、遵章作業、現場環境和制度建立等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限期整改,不符合運行標準的要摘除其運行許可證。

五、負責斜巷防跑車和跑車防護裝置造型設計審查和安裝驗收工作。

六、負責礦井斜巷運輸年、季、月工作計劃的編制和總結工作。

第八條 安全監察部門運輸專管人員職責范圍:

一、制定運行許可證發放及收回標準并建立運行許可證制度。

二、負責組織對全礦斜巷運輸系統安全設施設計審查、斜巷提升絞車、軌道和安全設施等運行前的驗收工作,符合“運行標準”的發給運行許可證;負責對在用斜巷提升系統進行安全監察工作,不符合標準的摘除運行許可證。

第三章

一般規定

第九條 小電絞運輸必須做到“三好、四有、二落實”。三好:電絞設備完好、巷道支護規格好、軌道質量好;四有:有可靠的防跑車和跑車防護裝置、有地滾和軌道防滑裝置、有信號及躲避峒室、有聲光兼備信號;二落實:崗位責任制落實、檢查維修制度落實。對做不到的責任單位,每一項罰單位100~1000元,罰單位主管50元,罰責任人100元。并停止運行限期整改。

第十條 小電絞司機上崗必須做到“六不開”。即:絞車不完好不開、鋼絲繩不合格不開、安全設施及信號設施不齊全不開、超掛車不開、信號不清不開、“四超”車輛無運輸措施不開。對做不到“六不開” 要求之一的,按嚴重“三違”論處,對有關責任人按某某礦發[2005]17號文件相關規定處罰。并責令現場改正。

第十一條 掛鉤工上崗必須做到“六不掛”。即:安全設施不齊全可靠不掛、信號聯系不通不掛、“四超”車輛無運行措施不掛、物料裝的不穩固不掛、連接裝置不合格不掛、斜巷內有行人不掛。發信號前必須對車輛的連接和保險繩等全面檢查,確認連接正常、電絞無余繩方可發信號開車。對做不到“六不掛” 要求之一的,按嚴重“三違”論處,對有關責任人按某某礦發[2005]17號文件相關規定處罰。并責令現場改正。

第十二條 斜巷運輸嚴禁蹬鉤,行車時嚴禁行人。人員上下時必須經掛鉤工同意并打定鐘后方可上下;斜巷上下車場和各甩道口必須安設與絞車聯動的聲光報警裝置。斜巷走鉤時,繩道內禁止有人。違反者按嚴重“三違”論處。對有關責任人按礦發[2005]17號文件相關規定處罰。

第十三條 絞車運行時禁止在斜巷內休息和工作,如需在斜巷內作業時,必須編制安全措施。違反者,按嚴重“三違”論處,并責令進入安全地點。不得在能自動滑行的坡道上停放車輛,確需停放時,必須用可靠的制動器將車穩住。車輛禁止在斜巷內懸鉤。否則,一次罰責任單位200~500元,罰單位主管50元,罰責任者100元,由此造成事故的,按礦相關規定處理。

第十四條 斜巷運送“四超”車輛時,必須制定專門措施,必須捆綁穩固,分提分運,重心不偏,必須用專用的多鏈環連接器連接。如果采用其它物品代替,必須有措施,并經分管領導批準。

一、運送“四超”車輛,每鉤只準掛一車。

二、專用車輛必須達完好標準。

三、運送“四超”車輛的單位負責人在現場必須明確:由專人負責 “四超”車輛捆綁穩固;由專人負責 “四超”車輛摘掛鉤;由專人負責發信號;由專人負責 “四超”車輛途經斜巷安全設施的操作;由專人負責在“四超”車輛途經斜巷上下滑板及各甩道設置警戒。

達不到上述要求的,停止運送。并對單位一次罰500元;對單位主管罰50元;責任人罰50元。

第十五條 礦井和各單位必須按要求及時建立格式統一的斜巷管理臺賬,登記該斜巷設備與設施的技術參數;選用設備與設施的計算依據和計算過程;設備與設施完好及包機人;管理單位變化情況及檢查存在問題。記錄設備與設施的原始設計和施工情況。斜巷管理臺賬由各單位技術負責人負責建立,臺賬的內容要完整齊全,數據準確,與現場實際相符,并按時報送礦(井)運輸組以便匯總。對敷衍應付、不負責以及不按時報送的,一次罰50元。

第十六條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符合條件的斜巷積極推廣使用連續牽引車、架空乘人裝置和助行器。

第四章 斜巷巷道、車場和峒室

第十七條 斜巷巷道、各車場、甩道 及峒室必須有設計,其巷道斷面、人行道寬度、設備設施及車輛互相之間安全間距雙軌車場安全間距等,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21、22、23條規定。斜巷下車場和各甩道口必須設有躲避室。躲避室內不得存放物料、工具、設備等。對不符合規定的,一處罰責任單位100元,并限期整改。

第十八條 各車場具體要求:

一、采掘運輸小斜巷各車場長度不小于一次提升串車長的1.5倍。

二、主要運輸斜巷各車場的長度為一次提升串車長度的3倍以上。

三、上車場不得有向斜巷的傾斜度,以免車輛自溜下滑。

四、車場寬度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23條規定要求。

對不符合要求的車場,一處罰責任單位100~500元,并限期整改。

第十九條 斜巷軌道運輸中部及下部車場甩道的軌道半徑必須有設計,應能滿足安設標準道岔的需要,軌道半徑符合以下要求:

一、炮采工作面行駛一噸礦車時,應安設2#道岔,曲率半徑不小于4m。

二、機采工作面使用支架和機組時,應安設4#道岔,曲率半徑不小于12m。

施工單位要按設計要求對斜巷軌道運輸中部及下部車場甩道進行施工,并能滿足安設標準道岔的需要?,F場檢查,未按設計要求施工,不能滿足安設標準道岔需要的,一處罰責任單位100元,并限期整改。

篇2

教學計劃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好的教學設計可以為教學活動提供科學的行動綱領,使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書法教學計劃范文,但愿對你有借鑒作用!

書法教學計劃范文1教科書內容安排循序漸進,容量適度,使所有學生了解寫字的基礎知識,掌握一般的寫字規律,逐漸掌握鋼筆字的書寫技能,能夠按筆順規則使用鋼筆寫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

一、教材分析

1、目標要求適度

教科書內容安排循序漸進,容量適度,使所有學生了解寫字的基礎知識,掌握一般的結字規律,逐漸掌握鉛筆字的書寫技能,能夠按筆順規則使用鉛筆寫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并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體現寫字規律

本冊教科書以教基本筆畫、偏旁為重點,從簡到繁,由淺到深。每教一個筆畫和偏旁,配以與之相應的漢字。

3、緊密聯系語文教科書

寫字教學時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內容編排充分注意與語文教科書相聯系。

4、合理設置板塊

新授課一般由“寫寫筆畫”“描描寫寫”和“自己練練”三個板塊組成。板塊之間層次分明,各有側重。

5、引導自主探究

教科書注意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書寫規律。每課設計了兒童化的提示語,提醒學生在練字過程中,注意觀察每個筆畫的形狀、位置以及與其他筆畫的對應關系。

6、重視習字興趣

通過板書設計、漢字描紅、漢字書寫、多種評價方式等,讓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習字。

二、教學目標

1、能按“寫字歌”中“身直,紙正,頭正,肩平”要求做到用規范的姿勢書寫鋼筆字。

2、能用正確的握筆方法書寫鋼筆字。

3、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4、學習掌握基本筆畫橫折、豎折、豎提、橫鉤等的書寫技巧。

5、鋼筆字工整入體。

6、培養學生對書法的濃厚興趣。

7、結合書法傳統文化,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8、培養學生認真寫字和愛惜寫字用具的習慣;

9、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和一些常見的偏旁部首。

三、重難點

1、進一步了解漢字的結構特點,特別是各種不同的偏旁或同一偏旁在字形不同位置所占的空間大小及筆畫的變化。

2、寫字時做到字跡工整、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審美能力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4、培養學生認真寫字和愛惜寫字用具的習慣。

5、激發學生和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提高學生對漢字書法的鑒賞能力。

四、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十五人,大多數學生對寫字不重視,在作業中表現出字跡潦草,結構不勻稱,沒有掌握硬筆字的運筆方法與規律。大部分學生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書法訓練,最基本的寫字常識都不清楚。他們寫字的時候很隨意,不僅不能端正地寫還經常出現錯別字,紙面也不能保持清潔,涂抹的現象也比較嚴重。學生不能規范自己的寫字姿勢,身直,紙正的持久性較差,對于坐正、肩平、身直,三個一(一尺,一拳,一寸)的規范寫字習慣,在近期內將作為寫字的常規重點訓練,從頭做起。養成了良好的寫字習慣,做到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正確,熟練掌握基本筆畫的書寫。本學期,學生寫鋼筆字興趣較高,大部分學生對寫字有了新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能注意到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部分學生自控能力差,做得不夠好,本學期要多加指導,加強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把字寫漂亮。

五、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適當向學生講述一些有關漢字起源與發展的知識,介紹一些古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引導學生欣賞書法作品,培養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采用書法比賽、作品展覽等方式鼓勵學生好好寫字,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寫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起他們的寫字興趣。

2、認真上好每周一節的寫字指導課,優化寫字課堂教學,在教學中要做到訓練有度,在教學內容上注意由簡到繁,由易到難,使學生體驗到書寫的樂趣,樹立信心

3、重視寫字課教學,先講后練,提示注意點,再讓學生去練習,使學生的練習能夠有章可循,從而提高寫字水平。

4、要做到課堂指導和課后練習相結合;

處理好寫字與識字的關系;處理好寫字教學與課外書法活動的關系。

5、培養和發展學生們的書法興趣和特長,帶動全班同學參與到寫字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寫字水平。

書法教學計劃范文2一、指導思想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把字寫的正確、工整、規范、美觀,可以提高運用漢字這一交際工具的準確性和效率。一手漂亮的字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能使人聯想起美好的生活,得到美的享受。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握筆姿勢,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對小學生進行寫字教育,不僅僅是培養他們寫一手好字,更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意志毅力、智能素質、審美情操的培養。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大部分學生經過幾年的寫字學習,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寫字習慣,能熟練掌握基本筆畫的書寫。學生的書寫工整率還算可以,但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還有待糾正,個別學生的書寫比較潦草,書法基礎較差。

三、工作重點

1、進一步了解漢字的結構特點,特別是各種不同的偏旁或同一偏旁在字形不同位置所占的空間大小及筆畫的變化。

2、寫字時做到字跡工整、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培養學生認真寫字和愛惜寫字用具的習慣。

3、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審美能力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提高學生對漢字書法的鑒賞能力。

四、具體措施

1、在教學中以寫字書為載體,適當向學生講述一些有關漢字起源與發展的知識,介紹一些古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引導學生欣賞書法作品,培養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采用書法比賽、作品展覽等方式鼓勵學生好好寫字,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寫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起他們的寫字興趣。

2、抓漢字結構的矯正,充分發揮“寫字歌訣”感染、激勵作用,較大程度地矯正學生寫字結構上的不足,美化寫字形象,同時要加強坐姿的指導。

3、認真上好每周一節的寫字指導課,優化寫字課堂教學,在教學中要做到訓練有度,在教學內容上注意由簡到繁,由易到難,使學生體驗到書寫的樂趣,樹立信心。

4、重視寫字課教學,先講后練,提示注意點,再讓學生去練習,使學生的練習能夠有章可循,從而提高寫字水平。

5、要做到課堂指導和課后練習相結合,處理好寫字教學與課外書法活動的關系。

6、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書法興趣和特長,帶動全班同學參與到寫字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寫字水平。

7、學生互評寫字水平,交流寫字經驗,激發寫字積極性。

8、開展各種書寫競賽活動,結合板報,展出學生優秀作品,鼓勵認真書寫。

提高書寫水平。

9、抓好表率,樹立寫字標兵,表彰寫字能手,定期舉行作業展覽,請“能手”介紹經驗,給予獎勵,形成你追我趕,后浪推前浪的局勢。

10、為孩子們搭建展示的平臺,把好的字及時粘貼在墻上,要鼓勵優秀的學生樹立更高的目標,使他們更優秀,鼓勵他們多練多寫多展示。

11、要及時關注后進生的發展,多進行輔導,多給予自信,多給展示的機會,及時表揚,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五、教學進度

隨課堂進行練習,對寫字書進行一課一練。

書法教學計劃范文3一、指導思想

鞏固學生“雙姿”訓練的成果,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通過不斷完善寫字教學評價,對學生進行道德素質、意志毅力、智能素質、審美情操的培養,實現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寫字技能以及“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目標。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大部分學生經過幾年的寫字學習,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寫字習慣,能熟練掌握基本筆畫的書寫。學生的書寫工整率還算可以,但入體率不高。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不正確,個別學生的書寫比較草,書法基礎較差,有待加強。

三、工作重點

1、進一步了解漢字的結構特點,特別是各種不同的偏旁或同一偏旁在字形不同位置所占的空間大小及筆畫的變化。

2、寫字時做到字跡工整、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審美能力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4、培養學生認真寫字和愛惜寫字用具的習慣。

5、激發學生和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提高學生對漢字書法的鑒賞能力。

四、具體措施

1、在教學中,適當向學生講述一些有關漢字起源與發展的知識,介紹一些古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引導學生欣賞書法作品,培養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采用書法比賽、作品展覽等方式鼓勵學生好好寫字,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寫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起他們的寫字興趣。

2、認真上好每周一節的寫字指導課,優化寫字課堂教學,在教學中要做到訓練有度,在教學內容上注意由簡到繁,由易到難,使學生體驗到書寫的樂趣,樹立信心

3、重視寫字課教學,先講后練,提示注意點,再讓學生去練習,使學生的練習能夠有章可循,從而提高寫字水平。

4、要做到課堂指導和課后練習相結合;

處理好寫字與識字的關系;處理好寫字教學與課外書法活動的關系。

5、培養和發展學生們的法興趣和特長,帶動全班同學參與到寫字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寫字水平。

書法教學計劃范文4一、指導思想: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著鮮明的藝術性和廣泛的實用性,而且自身還蘊藏著豐富的德育因素。注重挖掘這些因素,并恰當地將其融合、滲透在教學當中,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們自身的道德素養和知識水平會大有裨益。因此,本學期的硬筆書法興趣小組根據書法的自身特點,并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特設計以下教學計劃:

二、教學意義:

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字寫不好了,殊不知書寫是人們必不可缺的交流方式,書法又是我們中華民族藝術寶庫里的一朵奇葩。一手好字既可為閱者提供美好的享受,也展現了書者良好的文化素養。我校書法興趣小組的開設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激發學生練習書法的興趣,使少年兒童在進行漢字的書寫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和學習習慣。

三、教學目標:

1.在書法學習中,使他們養成良好規范的書寫姿勢和執筆姿勢。

2.指導學生寫出一筆漂亮的字,對其學習以及將來的工作、社會交際起到深遠的影響。

3.通過書法練習,培養學生認真負責、專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

4.讓學生直接接觸書法,接觸中國文化藝術之美,傳承祖國傳統文化。

四、教學措施:

(一)、精選學習內容:

首先,選好教材教材,闡明學習書法道理、增強學習勇氣。在教學中要使學生明白,書法不是高不可攀的。其次,創造學書氣氛、形成專注心境。要求學生臨帖寫字時要排除雜念做到平心靜氣、專心致志。

(二)、教給正確方法:

在書法教學中首先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執筆運筆姿勢,執筆輕重的調控,書寫坐姿、站姿等要領;其次是教給正確的讀帖方法和臨帖方法,如看筆跡,悟其運筆過程,看結體悟其組合規律,臨帖時“字數宜少、遍數宜多”等;再次是要求學生注意寫字衛生。如桌凳、光線、寫字姿勢等,通過嚴格的學習訓練,使學生不但可以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還可以培養氣質。

(三)、加強書法訓練:

漢字書寫,落筆的輕重,結構的疏密,運行的緩急,氣勢的強弱,均有章法可循,訓練小學生遵守漢字書寫規律,便是“有紀律”。書寫內容為課內外文章、詩詞、對聯或名言、警句之類,一詞一語、一章一節,流瀉筆端,銘刻心版,便是“有文化”。要求學生書寫時學誰像誰,越像越好,這也是培養學生虛心、誠懇、一絲不茍的品德。

五、具體內容:

鋼筆書法及基本筆畫的書寫,獨體字的練習。

六、小組成員:

四一:王美樂劉一諾王藝昕韓如奇劉文秀

五一:王曉杰王鳳娟王偉劉文軍李欣

六一:韓永慶于瑩瑩閆文亮高新鵬韓力

七、具體效果:

第3周鋼筆書法及其基礎知識,橫、豎的寫法

第4周筆畫書寫——撇、捺的寫法

第5周筆畫書寫—--點、提的寫法

第6周筆畫書寫——豎鉤、弧彎鉤

第7周筆畫書寫——戈鉤、臥鉤的寫法

第8周筆畫書寫——豎彎、豎彎鉤的寫法

第9周筆畫書寫——豎提、橫鉤的寫法

第10周筆畫書寫——橫折、橫折鉤的寫法

第11周筆畫書寫——橫撇、撇折的寫法

第12周筆畫書寫——撇點、橫折彎鉤的寫法

第13周筆畫書寫——豎折、豎折折鉤的寫法

第14周筆畫書寫——橫折提、橫折折撇的寫法

第15周筆畫書寫——橫撇彎鉤、橫折折折鉤的寫法

第16周組合筆畫,練習獨體字

篇3

關鍵詞:建水紫陶;紋飾特征;殘帖;書畫裝飾;紋飾組合

云南建水紫陶紋飾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殘貼和文人書畫裝飾藝術?!皻堎N”即簡單上講就是在成型但未燒制的陶胚表面用白、黃、紅、紫、黑等天然色泥,分色區按照裝飾內容按順序嵌入陶器需要裝飾的區域,之后再用書法把詩賦詞句裝飾于色區之上。按順序第一色區及其書寫的內容有部分被第二色區及其書寫內容覆蓋;前面一層書寫的內容有一部分被后一層書寫的內容覆蓋,由此類推。色區和辭賦內容反復交替,多次覆蓋,其視覺上最終形成的表象特征極似現實中看宛若斷簡殘篇的效果,“殘貼”之名由此而來。云南建水紫陶“殘貼”藝術于清代末期出現,民間又稱“爛簡書”。此風格的創制為建水紫陶最終成為我國四大名陶之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在我國陶藝裝飾領域獨樹一幟。

“殘貼”的創始人王永清,字定一,清代貢生,畢生鉆研于陶藝創作,其作品多出于光緒、宣統和民國初期;他是建水紫陶發展進程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從保存下來的陶器進行考證,觀其作品可以看到:1.面與面之間在二維空間上按不同的角度進行有序鑲嵌,并進行多次局部交叉與疊加處理后所呈現出的某種象征意義上所具有的“層次感”和“空間”概念。2.色區與色區之間在彼此覆蓋處理上,附加寫、填、刻、涂、刮等陶上技法的綜合運用,自然產生了面整體之間的色塊對比與部分成不規則形狀的殘缺面之間豐富的色差調和與補余并存的構成形式。3.其不同色區面上附著的各體漢字內容,王定一先生把它作為所表現的主體元素,以點和線的形式布局按中國書法的傳統書寫方式,鑲嵌入面構成中,不僅打破了面的呆板與單一,還極大地豐富了裝飾區域的視覺內涵。4、在“殘貼”的制作過程中,王定一先生通過繁復多次的寫、填、刻、涂、刮等處理手法,有意識地促使表現元素之間或多或少出現和產生自然的“殘缺”。觀其作品可以看到,在有著明暗、色差和斑駁感的不規則的大小“殘片”上,有規律地鑲嵌著用各體書法書寫的我國歷代著名詩人墨客之詩賦詞句?!皻堎N”所展現的美,是如同飽經歲月滄桑的斷章殘句,靜靜的附注在陶身上,又宛若是一種超越了千年中華民族思想所帶來的蘊涵了時間、空間和歷史的文明之美,一種難以用語言來表述的藝術之美,美中夾帶著一絲絲渾厚古樸,含蓄婉約的殘缺至極之美,給人以震撼之感。

此外,后起新秀陶茶居紫陶茗壺工作室田波設計的“殘貼大缸”,器型端正大氣、穩定沉著、有力氣,,選擇的圖案題材凸顯出了時代的風貌,符合現代審美心理。殘帖大缸,圓缺通融,,作品器型的設計傳遞出了舊時生活的影子,但又能符合現代感,陶身繪有書畫殘帖裝飾彌補了器型大、穩、圓中的呆板與稚拙,多了一分秀氣與儒雅,有雅俗共賞的特質。

(一)云南建水紫陶的紋飾類型

紫陶的紋飾的類型主要分為繪畫與書法殘帖兩類,繪畫方面主要題材分為人物、花草、禽獸、山水、吉祥圖案等等;而書法殘帖以隸、篆、真、草在陶身上刻寫古典詩詞或散文名篇;技法上有工筆和寫意之別。書畫須按適形造形的規律在弧形陶坯上來章法布局,同平面的宣紙上創作書畫相比,陶瓷裝飾有很大難度。比如說,平面書畫在創作和品鑒時可一目了然,而在弧狀的陶身上進行書畫時必須旋轉器物來刻畫和鑒賞。

(二)云南建水紫陶的紋飾組合規律

紫陶書畫裝飾多以《芥子園畫譜》中的梅蘭竹菊和山水為范本,也有效仿山人“寥寥數筆,妙趣橫生”的構圖和技法。建水陶藝大師向逢春首創“殘帖五彩裝飾法”,即將楷草隸篆字體臨摹在陶坯上,雕刻后又以紅、白、蘭、黃、v多種色泥分別填入,陶胚上的字跡盡顯端莊穩重,雍容大度,縱逸豪放,瑰奇雄健之氣。紫陶書畫裝飾并沒有上釉彩繪般絢麗,亦缺石雕浮雕般凝重,甚至不像傳統繪畫那樣墨分五色而純以線條描繪的技法,在今天已經被新技法所取代。而陶坯和色泥一般都有很大色差,或白體黑泥,或黑體白泥、關鍵是它能將書畫筆墨線條之感淋漓盡致的呈現。陶體經打磨拋光后出現的光亮感中所體現的那種安靜與祥和,有筆墨紙張不可企及之勢。

在探討建水陶書畫刻填技術具有時代感的筆跡墨痕,給人強烈感受到紫陶與書畫之間那種和諧、互補、映襯而激發出來的“競美詞而溢藻繪”之高雅品位,和“激濁揚清”的審美意識需求。品鑒者個人的品味、學識、涵養、情操不同,對紫陶紋飾內涵的理解和品評也是大相庭徑,主客觀,深度與廣度,現實與理想,真實與虛構相互交織之間,形成人們者各自不同的視覺理念,鑒賞者對紫陶工藝美術品的藝術構思和創作技巧,多半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例如看到窈窕修長的小口梅瓶身上秀逸疏朗的蘭竹,可能會想到“未出土時先有節,到凌云處總虛心”的寓意,有的人會想到“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板橋名句;面對亭亭玉立的美女瓶上龍飛鳳舞的書法,有人會想到“王羲之寫經換鵝”的典故,有的人會想到“張旭觀公孫大娘劍器舞而書法益進的”啟示;面對通潤雅趣的陶壺上雕刻著靈秀精細的紋飾,會有人想到“ “禪茶一味”的意蘊等等,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日常使用功能,在欣賞把玩時,亦能引發人們產生無窮無盡的聯想,體會寧靜安詳超凡脫俗的意趣。

【參考文獻】

[1]聶磊明.建水紫陶形式美探尋[J].前沿,2012(06)

[2]田丕鴻.建水陶瓷[M].昆明:云南美術出版社,2005

篇4

[關鍵詞] 書法;意象;藝術構造;意象構造

Abstract:Calligraphy uses lines as the main expression of visual arts,and image expression is its main characteristic. Calligraphy image,conveyed through the artistic structure,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notation of creating image to convey meaning and of expressing meaning without too much emphasis on image,and by logical direction of naturalness and humanity. Calligraphy image structure,as a complex process,is introduced briefly from two aspects of creation and acceptance.

Key words:calligraphy;image;artistic structure;image creation

一、書法中的意象表達及其藝術構造性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序》說:“書者,如也(或若也、或也)”。如什么呢?茲摘梁武帝蕭衍《古今書人優劣評》數則:“鐘繇書如云鵠游天,群鴻戲?!保弧巴豸酥畷謩菪垡?,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如有神力”;“韋誕書如龍威虎振,劍拔弩張”;“蕭子云書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索靖書如飄風忽舉,鷙鳥乍飛……”[1]81-82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碑評》曰:“《爨龍顏》若軒轅古圣,端冕垂裳?!妒T頌》若瑤島散仙,驂鸞跨鶴?!对圃煜蟆啡玳L戟修矛,盤馬自喜?!恫茏咏ū啡绱蟮堕煾疥嚐o前?!盵2]822-823漢蔡邕在《筆論》中說:“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3]6元鄭杓認為蔡邕的“象”就是“意象”。姜澄清先生也認為這指的是“創作者心中應存其意象”[4]71?!靶握呦笠?,勢者意也?!表n玉濤先生對書之勢做如是說:“勢就是風骨,勢就是境界,勢就是意象”[5]110。由“書——如——象(像)——意象”的邏輯推演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書者,如也,如意象也。

書法之所以具有意象性首先在于其載體——漢字本身的象形性特征。我們知道,漢字是由圖像符號轉化而來的,在早期的書法作品如甲骨文和金文中,還能隱約看到古人造字的圖畫性特點。但若據此認為書法意象性僅由漢字的象形特征決定就不夠全面了。裘錫圭先生在《文字學概要》指出“由象形變為不象形,是字體演變過程中最容易覺察到的變化。在整個古文字階段里,漢字的象形程度不斷降低。古文字所使用的字符,本來大都很像圖形。古人為了書寫的方便,把它們逐漸改變成用比較平直的線條構成的、象形程度較低的符號,這可以稱為‘線條化’?!盵6]28公認的最具表現力的書法形式則是最為簡化的行書、草書,這也說明了書法的意象絕不僅是狀物擬態的模仿,應該有更深層次的內涵。而作為意象性另一端的“意”也并非文字本身的釋義。 舉例來說明,中國的文字書寫具有雙重意象。第一層意象是對事物的寫征意象,屬字的本意。如“劓”,《說文》云:“刑鼻也,從刀?!边@是相當古老的一種鼻刑,刑始于兵,這種酷刑應是古老的征戰中以割鼻報功演變而來?!柏妗弊值谋疽猓o人是一種殘酷的意象。然而作為書法書寫出來的“劓”字,其字形的另一層意象則可以讓人感覺到,左右偏旁的繁簡疏密之間,就像一老一少相持而立,相安和諧。而書法的藝術意象就在于這第二層意象,這是書法藝術的象外之意象。文字書寫之所以上升為書法藝術,是這第二層意象性在起決定作用。

可以看出,書法意象不是由漢字本身的象形性和表意性單獨構成的,而應是一個多角度,多層次的構造結果。即是說書法意象是由創作者的主體投射,書寫過程中的形式表達和欣賞者的聯想和對作品背景的反觀共同構成的。正如楊小清先生所說的“藝術雖不是客觀的,但也不是主觀的。藝術是‘類’的客體主觀性在A B投射中由C的‘虛化’規則定位的,這是藝術存在的極其重要的屬性?!盵7]41書法意象正是這樣通過作者、作品、欣賞者三位一體共同構造,并受時代審美趨向和藝術規則影響而形成的。所以書法意象的形成不是死板的、具體的,而是變化的、虛化的,是在特定的時空范圍內由主客觀相互交匯作用產生的審美體驗。

二、書法意象表達的邏輯指向

既然把書法意象的形成看做主客體雙方共同構成的審美過程,可以將書法意象表達的邏輯指向歸結為以下幾點:

1.立象以盡意,得意而忘象的內蘊

中國書法以“意象”論書的文化淵源可以追溯到《易》學思想和道學精神上?!吨芤住は缔o》說:“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薄兜赖陆洝返牡诙徽律险f:“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弊鳛楸硪狻⒈硐蟮奈淖制湮幕赶蚴亲畛醯囊?,作為表現文字美的書法恰恰通過合理的表達將這種美表現出來了。

古典書論中,最早將“意象”二字并提的是唐開元時期的書法理論家張懷瓘,他在《文字論》中說道:“探文墨之妙有,索萬物之元精。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潤色。雖跡在塵壤,而志出云霄。靈變無常,務動?;蛉羟芑⒈?,有強梁拿攫之形;執蛟螭,見蚴蟉盤旋之勢。探彼意象,如此規模。忽若電飛,或疑星墜,氣勢生乎流便,精魄出于鋒芒,如觀之,欲其駭目驚心,肅然凜然,殊可畏也。”[8]211他認為以翰墨構成的筋骨神情,足以體現萬物之精魄,已將書法的意象表現性表達得相當完整。清代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一文之首指明“象”與“意”的關系:“圣人作《易》,立象以盡意;意,先天,書之本也。象,后天,書之用也?!睉斨赋?,書法中如“萬歲枯藤”、“千里陣云”之類的自然物象,不是再現自然物之形,而是自然物象意態美的寫征。亦是說,書法表現的是自然客體的情趣??梢姡瑫ㄖ邢笥锌梢娭?,如筆墨線條的特征;有不可見之象,即通過可見的筆墨在特定語境和條件下以聯想、通感的方式生成的象外之象。 意,則書法所表現出作者的主觀情緒、神情和意志。書者的心情、情趣不可能直截了當或者一目了然地展示給欣賞者,而是通過藝術作品之象來“暗示”書者之“意”。意象二字一隱一顯,一本一用,概括得完整而精準,成為書法創作和賞評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書法意象的自然取向

晉衛夫人的《筆陣圖》,其中將漢字基本筆畫以自然物態之象表述出來,如橫似“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其他如“陸斷犀象”、“百鈞弩發”、“萬歲枯藤”、“崩浪雷奔”、“勁弩筋節”,均是以自然之象比擬書法,成為后世書法理論的一大特色。唐李嗣真在《書后品》中評價王羲之書法時寫道:王右軍“正體如陰陽四時,寒暑調暢,巖廊宏敞,簪裾肅穆。其聲鳴也,則鏗鏘金石;其芬郁也,則氤氳蘭麝”;其草行雜體“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瑾瑜爛而五色,黼繡摛其七采”;其飛白體“猶夫霧觳卷舒,煙空照灼,長劍耿介而倚天,勁矢超騰而無地”,“又如松巖點黛,蓊郁而起朝云;飛泉漱玉,灑散而成暮雨……”[9]135這其中“有天時意象,有景觀意象,有人物意象,有色彩意象,有聲音意象,有香味意象,有膚覺意象……”[10]115-116書法作為藝術表現形式必然是人類追求自由,渴望窺見自然變化奧秘的手段,因此以自然之象喻書或是由書想到自然之象,都如馬克思所說是“對自我本質力量的確認”的表現。

3.書法意象的人文取向

“若而書也,修短合度,輕重協衡,陰陽得宜,剛柔互濟。猶世之論相者,不肥不瘦,不長不短,為端美也……瘦而露骨,肥而露肉,不以為佳;瘦不露骨,肥不露肉,乃為尚也。”[11]313骨肉、筋骨、肥瘦等是人們最初用人體意象類比論書的范疇,也是常見的方法,如“顏筋柳骨”是也。書法中人的意象美,也在由表象到內在的發展。由此推及楊雄的“書,心畫也?!比龂婔怼豆P法》:“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睍赖馁p鑒本身就體現了古人對自己身體的認可與欣賞,正如黑格爾在《美學》中說:“自然美的頂峰是動物的生命美。而最高級的動物美正是人類形體的優美。”[12]188對由人創造出的文字以美的形式表達出來的書法給以人體美的類比不能不說是古人確認自我的自信顯現。

書法意象的人文取向還表現在人的氣質品味由書法作品中的反觀。姜夔說:“自然長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澤之癯,肥者如貴游之子,勁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攲斜如醉仙,端楷如賢士?!盵13]393梁武帝《古今書人優劣評》覺得:王僧虔書如王謝子弟,奕奕有一種風流氣骨;蕭子云書,心胸猛烈,鋒刃難當;羊欣書如婢作夫人,羞澀不真;袁崧書如深山道士,見人退縮……

三、書法意象的構造過程

1.創造過程中的意象構造

首先是意在筆先的構思過程,王羲之所謂“意在筆先”的“意”,“并不是指某種抽象的道理,而是指具有藝術完整性的構思成果,也就是在形象、理性和感情相統一基礎上所構想的具有完整性的藝術形象”[14]290。作者在創作之前一定會對作品的整體風格、技法選擇、氣勢風韻等作出一個全面的構想,在腦中形成一個整體化的形式,并在紙上臆想出結果。然后是創作過程中的具體操作,不談具體技法,從空間構成上看,主要是對空間塊面的分割。如果把書法創作看作用黑色的顏料在白紙上作畫的話,整個書寫過程就是以長短、粗細、濃淡不同的黑色線條將白紙空間塊面分割開來,造成疏朗、緊密、渾圓、尖峭的不同空間塊面,這種黑白對比的空間構成是形成書法意象的物質形式,對于審美意象的生成有著重要作用。最后是創作過程中的調整、安排,這可以分為創作中和創作后兩個階段。創作中的調整主要指對章法構成的安排,這其中涉及陰陽、剛柔、動靜、疏密、巧拙、濃枯、暢澀等一系列對立風格技法的調和、轉換。其目的是要達到古人所說的中和的審美要求。創作后的調整是指物化形態的變換、調變,如紙質書作的裝裱、石刻、木刻等,這些形態轉換對書法表現效果將會產生新的作用,如裝裱產生的立體化效果,掛于壁上的可視效果,石刻的凹凸效果,經風雨殘蝕的金石(這是非主觀性的,但其拓本可以算作再創作的作品)效果都將對書法意象的生成造成影響。

經由以上幾個步驟,書法作品被創作出來,它的物化形態之中蘊涵著作者及其所處時代、社會的風格特征與審美取向,這些都將沉淀為書法意象的內質,伴隨著欣賞者的發掘而顯現為藝術化的意象。

2.欣賞過程中的意象構成

普通欣賞者面對一件書法作品首先想到的是它的內容,即它用文字表達的那些詞句是什么。這是不為專業鑒賞家和書法家本身所肯定的,因為書法不是寫字。雖然在古代相當長的時期內,書法的實用性與藝術性是不分的,但這并不能說明古人欣賞書法是從實用性角度出發的,否則為何成篇累牘的書論以形象化的詞句贊美書藝,而沒有哪個稱某位書家書寫清楚、工整,便于識別。事實上到了文字成熟以后,書家們所孜孜以求的恰是突破篆隸那種對稱、規范的書寫風格,因而行草書成為最便于表達書法家個性風格的書體,過于規范缺少變化的書寫則動輒被給以“如排印板”、“狀如算子”的詬病。可見欣賞者首先應關注的應該是形式而不是內容。

對于書法作品的形式欣賞是一個由總到分再由分到總的過程。先是整體觀照,可以見到所書作品的大小,是何書體,字數多少,風格特征,這一步驟能使我們得出整體的評價,即書作是剛是柔,是雄強是秀俊,在心中生成或威武將軍或羅綺美人的人格形象;或雷霆閃電或微風拂柳的心理感受。接下來細賞作品,可以見到字的大小對比,長短安排,虛實映襯,方圓變化,濃枯調和,章法上的起承轉合,疏密穿插……這一過程具有歷時性,如同欣賞音樂和舞蹈,當音符傳至鼓膜,動作映入眼簾,觸動心靈,喚起美感,但前一音節與動作將不再復現,僅是作為完整作品的一個環節和作品本身不可分割。這時的欣賞者看到的將是流動的意象顯現,或如壯士扼腕,或如美人含羞,或如獅子搏象、或如鶴游碧霄,總之作品隨欣賞者活了起來。最后還是會進行統觀式的賞析,但這時的觀照不同于最開始的,經過前兩個程序的欣賞者已被作品的藝術魅力所帶動、感染,不自覺地將那一系列美的感受回味,回頭再來看作品,真是滿紙活物,無需通過目光的移轉整幅作品已動了起來。當然受欣賞者文化修養、見識閱歷等因素的影響,每位欣賞者的構造結果不會完全相同。但可以共通的是通過聯想與通感對書作中的自然物象特征與人自身生命力量的把握。

[參考文獻]

[1] 蕭 衍.古今書人優劣評[M]//黃簡.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2]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碑評[M]//黃簡.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3] 蔡 邕.筆論[M]//黃簡.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4] 姜澄清.中國書法思想史[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1994.

[5] 韓玉濤.中國書學[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

[6]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7] 楊小清.藝術構造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8] 張懷瓘.文字論[M]//黃簡.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9] 李嗣真.書后品[M]//黃簡.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10] 金學智.中國書法美學[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4.

[11] 蘇 軾.論書[M]//黃簡.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12] 黑格爾.美學(1)[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篇5

關鍵詞:阿拉伯語 阿拉伯語語法 發音 結構 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阿拉伯人在對各個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征服之后,并逐漸開始擴大自己領土的范圍,從而促使阿拉伯語語言成為一種全世界均可以應用的國際性語言。無論是在政治方面、外交方面以及商業等多個方面,均得到廣泛的應用。同時在其他不同國家語言的影響下,更深一步的理解《可蘭經》所包含的內涵及意義等。從而,更好的發揚和保護阿拉伯語語言的價值性等。除此之外,還有利于阿拉伯語相關工作的整理,同時在學習的過程逐漸形成一種語法體系,一定程度上,為阿拉伯語語法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條件。

一、阿拉伯語語法的基本含義概述

阿拉伯語語法的基本含義大體上主要有兩種:①阿拉伯語語法的結構規律本身,也就是說阿拉伯語語法的事實。另外,由于阿拉伯語語法學研究者對其進行研究時的角度不同、理解不同以及分析不同等多種因素,充分說明阿拉伯語語法是存在一定分歧的,但阿拉伯語語法自身卻沒有什么分歧。②另外,阿拉伯語語法是指阿拉伯語的語法學。主要是在科學性的前提下,對阿拉伯語語法的結構進行分析與研究工作等。此外,其也是一種對阿拉伯語語法進行客觀描寫的一種體系。

除此之外,阿拉伯語的語法基本上有阿拉伯語詞法與句法兩大部分。①阿拉伯語詞法是由詞構成、詞變化以及詞的分類及規律等內容組成的。②阿拉伯語句法是由部分短語與句子等不同的語法單位所構成的,具有一定的變化性。現有的阿拉伯語語法均是在此基礎上所發展起來的。

二、阿拉伯語語法的主要發音

總所周知,阿拉伯國家人是最善于思想感情表達的,其中有很多文學著作都可以顯示出來,例如,《一千零一夜》,想必大家都看過吧。其實這部著作是口頭的一種文學,后來經過多個文學人士進行加工才成為現在的文學著作的。除此之外,學習過阿拉伯語的人們都知道,在拉伯語國家有很多關于此方面的著作,舉個簡單的例子,著名的《阿拉伯人之舌》就是一部被阿拉伯國家稱之為詞典的一部著作。給人們帶去無限的知識和學習領域等。除此之外,阿拉伯語是沒有原音字母的,它的原音字母主要是輔音字母作輔助的,、一定程度上講,也只有這種方法才能夠將原音字母的作用展現出來。

另外。阿拉伯語其實還是一種具有活力性的語言,不僅如此,其還賦予人們一種感動。由此可見,學習阿拉伯語十分必要,而空腔學習是學習阿拉伯語的重要前提,以此類推,進行語法空腔學習是掌握阿拉伯語的必備條件之一。并且阿拉伯語的輔音音位主要包括唇音(舌尖音、齒間音以及小舌音等多種內容),除此之外,還有塞音清 、塞音濁、擦音清以及鼻等等。

除上述的情況之外,阿拉伯文字其實就是由閃族西支音節文字所發展而來的一種音位文字,另外,阿拉伯語一共有28個字母(輔音),且在這28個輔音字母當中有3個字母在起輔音作用的同時還具有元音作用。由此可見,在阿拉伯語當中是沒有特定的元音字母的,因此,在部分字母起元音字母作用的同時,必須采用相應的字符在其上、下方沒有專門作為元音用的字母進行標注。一般情況下,這些標注的符號是可以省略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在這28個阿拉伯語字母當中,它們的發音部位不僅僅有動感,同時還還具有響亮的聲音。大體上,阿拉伯語音的特點主要有:第一,喉音與頂音字音比較多。第二,有長音與短音之區別。第三,具有一定有的疊音現象出現。第四,不相同的冠詞讀法等。在整個過程中,最需要注意是六個喉音字母。除此之外,部分帶有“哨”、“嘶”等音的字母在進行發音時,舌頭會在空腔內進行不停的彈動,從而發出悅耳動聽的發音節奏等。直至目前,很多阿拉伯國家的人通常用此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悅之情等。

三、阿拉伯語語法結構的獨特規則

根據相關調查分析發現,阿拉伯語語法的構詞十分獨特,并具有一定的規則性。例如,阿拉伯語當總的任何一個詞匯均與其內部的詞根具有相當緊密的關系,同時與派生關系的曲折變化也具有內在聯系等。一般情況下,由一個詞根便可以派生出許多不同時態的動詞與名詞,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些名詞所表達的含義均不相同。此外,阿拉伯語語法一般是由若干輔音想結合而成詞根,再向其中進行不同元音字母的填充。從而形成相應的派生詞,并且它們的概念均不相同。

另外,阿拉伯語語法書寫一般是由讀者自己所填寫的,同時其書寫的體系完全不用表示元音。阿拉伯語語法詞法研究的對象主要是的構成、詞的分類、詞的性質以及其變化的規律等等;除此之外,其句法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句子的結構、句子的類型、句子的特點等不同語法內容。阿拉伯語語法當中的實詞是由格的主要形式進行充分表現的,此外,阿拉伯語語法的語序還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但其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其修飾詞語必須放在被修飾語的后面等。

總體上講,阿拉伯語的字母本身具有上浮、下浮以及中線等獨特性的一種結構,其可塑性十分強。若要將這些字母運用到書法藝術之的效果是其他語言無法比擬的。另外,阿拉伯語法的書法藝術其實就是阿拉伯民族的一種特殊的文化遺產,具有十分強的感染力和享受力。這些顯著的特性在阿拉伯國家的著作中是不難見到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阿拉伯語語法與其發音在阿拉伯語學習和發展過程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加強對阿拉伯語的學習,正確書寫,并且在其基礎之上進行書法藝術,以此提高人們的情操等,為阿拉伯語的流傳打下堅固的基礎等。

參考文獻:

[1].阿拉伯語語法學習[J].《阿拉伯世界》.2011,(2):158-160.

[2].《新編阿拉伯語語法》[J].《阿拉伯語語法學習》.2010,(6):187-188.

篇6

繪畫走向綜合,是繪畫藝術在當代藝術情景下的一種現狀和趨勢。隨著觀念的演進,當代繪畫的材媒運用、創作手法乃至作品面貌都已不再是傳統的畫種界限了,繪畫藝術的大概念正在消解傳統畫種的邊界,它拓疆展域,給繪畫這一古老藝術帶來生機,呈現出無限的可能性,也回應著繪畫已經死亡的預言。我們看到,當代繪畫的展示與觀看方式、判斷與收藏標準都在發生改變。在國際性大展上,雖然繪畫早已不是主流,但呈現的面貌仍然豐富多彩,煥發活力,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在國內,繪畫作為一種主流藝術形式,在當代藝術的語境中,受國際藝術走勢的影響,其綜合性特征明顯。具體而言,在制作媒材上,是油質、水性、現代材料以及自然物質的混合與自由使用,在創作手法上,是繪畫與現成品物質的結合,是繪畫與數字藝術的互融;其本質是繪畫觀念的轉變,是繪畫與當代生活語境、文化語境的互動。因此,所謂的綜合材料繪畫,不是一個新畫種的概念,它是界定在傳統繪畫品種之外的更自由、更實驗的繪畫,它不斷地發展和變化,帶有很明顯的實驗性和動態性。

探索是人類的本性。當一種材料的運用臻于完美,當相關的樣式爐火純青,其作品的經典便形成強大的傳統,使之趨于穩定和保守;而追求自由的探索精神,藝術的原始動力在時代和社會語境變化之下,會自發地反彈出來,反彈的表現之一便是繪畫媒材的改變。

20世紀以來,隨著現代主義對藝術本體語言研究的深入,隨著對自我意識、獨立精神的強調以及對藝術形式的進化邏輯的推演,藝術家們對之前的分門別類的專門技藝,對美術門類、繪畫品種大膽地跨界,不斷突破已有的形式和規則,媒材、媒介也因此產生變化和綜合,這是在現代主義美學情境下的自由藝術,這是在觀念指導下的形式語言變革,由此,繪畫走向綜合便成為一種趨勢。所以,所謂的綜合材料繪畫,不是簡單的畫種相加,它是伴隨著藝術觀念而演變的,帶有實驗意義的,有著個人特征的繪畫,因而綜合材料繪畫的樣態和面貌呈現出一種多樣性和自由性。

現代藝術一開始就強調藝術本體,它以一種進步觀來看待藝術的歷史,強調藝術形式的邏輯與進化,強調新、實驗、突破,強調藝術形式的獨立意義。于是,不同品種的美術形式,不同的媒材被藝術家自由地運用在自己的繪畫中,這是現代藝術創作的重要特征。比如我們熟知的畢加索、20世紀初的立體主義畫家以及后來的未來主義畫家,他們在繪畫材料語言上的變革,不僅僅是作為一種方法,更是作為一種思想重新結構了繪畫的含義,自他們始,這種趨勢幾乎影響了自現代藝術以來整整一個世紀的藝術面貌。由于形式主義的開頭,藝術的邊界被徹底打破了。除了繪畫自身傳統的品種之外,現成品、行為、影像、環境裝置以及設計藝術等形式和門類與繪畫互為借用,章法結構、材料媒質混合演變,蔚為大觀。這種生機勃勃的藝術樣態持續到現代主義之后,后現代主義多元化的當代藝術創作當中。順著這個脈絡,我們可以梳理出一大串星光燦爛的名字:畢加索、波拉克、莫迪利阿里、康定斯基、克利、馬列維奇、蒙德里安、達利、封塔拉、杜尚、馬瑟韋爾、布朗庫西、塔皮埃斯、莫蘭迪、亨利摩爾、三C、勃洛克、杜布菲、古圖索、德庫林、基弗爾、勞申伯格、安迪·沃霍爾等。聯想到他們的曠世名作,你可以看到那是一副多么璀璨的圖景。

二、媒材的實驗意義

媒材的意義首先在于促進形式的張力。傳統材料作為媒介,如何很好地傳達藝術家的意圖并有效地把控畫面效果,有其相對可預知的結果;新材料的意義在于如何傳達出藝術家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的意圖,以滿足藝術家對視覺世界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這往往又在不可預期之中,也就是說,新材料、混合材料的實驗給繪畫拓展了新邊界。因此,藝術家與材料的不期而遇,是觀念、材料及其情緒的碰撞與感動,這里,材料已不是材料本身,它不僅是載體,也是作品的主題,它帶有明顯的藝術家個人信息。因此,如何處理材料,在形式和內容上超越材料本身的物理和功能意義,在審美和思想上煥發張力,是體現藝術家功力之所在。

進而言之,在綜合材料繪畫創作中,現成品的使用,使畫面的構成元素與日常周遭的生活發生了聯系,因而與當下語境就有了關聯,而現成品的選擇也透出作者心境的碎片化信息。因此,被選用被處理的媒材體現著特定的生活信息、文化信息、美學信息和時代信息。

再而言之,不同的藝術觀念、不同的時代語境,對媒材的使用及其觀念的闡發亦各有特征。有的強調材質對畫面結構、形式美感的體現,比如現代主義;有的強調材質傳達出來的精神含義,比如觀念藝術;有的強調物質現成品的去功能化后的意義,比如波普藝術等。

三、綜合材料繪畫的形式語言簡析

對形式語言的研究是藝術家,特別是從事藝術教育的藝術家的工作之一。它是梳理、總結,也是質疑,由此促使綜合材料繪畫的實驗性,使之充滿活力。藝術學院的教學與研究對綜合材料繪畫走向當代繪畫藝術主流應該做出貢獻。

就學院教育而言,一是知識和文化的傳承;一是提供新藝術的培育土壤,即把藝術領域發生的藝術現象進行歸納和總結,給年輕人一種認識和研究的路徑,并在藝術學理論領域進行理論教學,在實踐環節進行形式語言的梳理。

在當今西方的藝術學院里,傳統意義上的油畫、版畫等繪畫品種都在繪畫名目下進行教學,作為公共性的繪畫課程而言,它傳達的是一般性的繪畫知識以及對不同繪畫材料的認知,不論是傳統媒材還是新媒材,學院提供出相應的課程菜單以供學生選用;作為專門工作室的教學則帶有實驗意義,更帶有教授的個人特色,也更鼓勵學生的創造性工作。

綜合材料繪畫的形式語言包括創作媒材、創作方式、畫面特征三個部分。

綜合媒材的英文譯為mixed media, 是混合媒介的意思。但它往往以某一種媒介為創作的主要元素,來對應某些表現方法,某種形式特征。我們不妨命題來作幾種形式的分析。

1.刻的形式特征——黑白

刻的形式特征使我們立即想到版畫的工作狀態。想到不同材質的刻板材料,比如金屬板、石版、木板、泥版、紙板、玻璃、塑料以及現成品等;想到各種布料纖維、塑形劑等;想到不同的對印材料,各種紙,吸水的、不吸水的,比如皮紙、宣紙、高麗紙、土紙、 銅板紙等;各種布料纖維,細膩質輕的、粗狂厚重的,比如絹、尼龍布、亞麻布、棉布等;想到不同的表現方法,拓印、拼貼、刻壓、燒烙、堆疊、直接畫法等;想到的是以有力的硬邊、刻的力度,以及可以聯想到工作的動作感的畫面呈現;想到通過這些媒材的混合,個人化的工作方法,來達成明快的、有力的、簡潔的形式邏輯和觀念所指。

2.水和墨的滲化特征——水墨

說到水墨,我們首先想到傳統中國畫的媒材——宣紙、毛筆和墨,想到端硯以及其他硯。比如生宣紙,我們想到它的柔潤與敏感,它的溫與火,它與水的交融和較量,以及紙壽千年的文化含義。比如毛筆,它不是英文中brush(刷子)的含義,不同軟硬度、長短度的筆有著非常講究的使用方式,如羊毫、狼毫、兼毫,如長鋒、短鋒等;例如水墨的書法書寫方式,在運筆中,筆尖、筆肚、筆根與水和墨的結合,用筆的動作書寫感,抑揚頓挫、起承轉合、順鋒逆筆所產生出的儀態萬方的墨形墨象,想到柔軟的毛筆、靈活的水墨在輕綿的宣紙上所呈現出的“力透紙背”的張力,其物理性的極端對立在藝術美學的動作中融合與統一起來,創造出具有精神深度的視覺意義。比如墨,它不僅僅是書寫工具意義上的墨,不僅僅是淡墨、濃墨、重墨、焦墨的深淺層次,所謂“墨分五彩”的墨有極強的色彩視覺的聯想意義;墨象于筆情所呈現出的美學特征極為獨特,具有象征感。比如端硯,它同樣超出了工具的范疇,端硯是一種特殊的石頭,它的名聲來源于它的物理品質所傳達的精神含義,它堅冷而溫潤、硬朗而細膩的品相恰好應和了傳統文化中的中和精神。如此的媒材和精神含義,當我們有這樣一種認識經驗后,和其他媒材的結合,或者用其他媒介創作時,這些經驗所折射出的面貌,便顯示出水墨的形式特征。

3.顏色的比較特征——色彩

在印象主義的外光色彩寫生以前,在根據色彩波長來分析各種顏色成像的科學研究之前,世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時期的色彩譜系,都是各有特點的,其色彩偏好與文化歷史、氣候環境有關,有很強的象征性,色彩材料的質感也有所不同。比如紅色,中國的朱砂紅是礦物質顏料,細膩、冷艷、含蓄,用在宣紙(生熟不同)上、絹帛上、粗布上是不同的顏色偏向和質感。這種中國紅的油漆做在梁柱上,涂在宮墻上,是高貴、沉穩、冷峻的色相美;意大利的那波里紅,色相與朱砂紅有些接近,但那種油性的、飽滿的、野性的感覺是迥異于朱砂紅的。比如藍色,普魯士藍,那種深沉的、冷峻的、哲思的藍體現了日耳曼人的理性和力度,那種有深度的顏色象征,畫在木板上、涂在畫布上、印在紡織品上,傳達出深藍色的邏輯;而波斯藍,你馬上會想到那種在沙漠中寶石般的藍,神秘而浪漫,會聯想到阿里巴巴的故事,這種藍是鑲嵌出來的神秘,帶有一絲巴比倫式的糜爛之美;我們還會聯想到教堂上方五彩斑斕的玻璃鑲嵌畫中的藍色,透著光的神秘,帶來上帝的天堂之色。

在我們的創作中,如此的色彩比較,不同的用色方式,它的選用、混合及與其他媒材的組合,呈現出相對獨特的、個人化的色彩語言。

4.線的動作特征——線

線的形式很獨特,它不僅是描線、勾形的手段,還有其獨特的抽象審美,它與書寫的動作有關,與中國書法有關。在中國線描里,有所謂的十八描的手法:高古游絲描、行云流水描、釘頭鼠尾描、屋漏痕、鐵線描、錐劃沙、鐵股叉等。想到這些比喻,想到在創作中把這些比喻變成實際的操作,那將是一種有意思的實驗。比如,想到西方的現代雕塑用線來勾畫出三維的形象,于是,在繪畫中的單一勾線手法變身為活躍的主要語言;想到比亞茲萊為波特萊爾《惡之花》作的插圖,那種精美的線的分割和描述,把罪惡與死亡之美表現得淋漓至盡;想到線與數字技術,線與繪畫動作的軌跡聯系起來。如此,從線的形式特征而言,有書法意味的中國式線條,在線性雕塑和數字技術的繪畫里面,都隱喻著動作和時間的維度,這些維度和其他造型元素的組合,其形式或彰顯或內斂,加強了作品的形式美感,這是作品中的美學之線。

5.其他新介質——新媒體藝術中的繪畫元素

綜合材料繪畫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新材料、新媒體的積極擁抱,它以一種自由的心態,混合地運用媒材來抒發自我,來反映社會與當下特征。從媒介而言,它是開放的;就主題而言,它是介入當下的。綜合材料繪畫,從架上走向三維、四維,走向裝置、時間,我們想到繪畫和雕塑的結合,想到繪畫和舞臺美術的結合,想到繪畫和現成品的結合等。一方面,綜合材料繪畫在藝術觀念、創作媒體、表現手法上與傳統單一品種差異很大,另一方面,它通過新媒體對傳統藝術形式再發現,數字技術與傳統繪畫的結合,穿越了古今時空,拓展了新的繪畫疆域。比如中國古代長卷的手推步移的觀看方式,通過新媒體數字技術,強化了觀看的時間概念,從空間走向了時間。

四、綜合材料繪畫的實驗教學

1.材料教學

(1)紙媒介

通過不同材質的紙的文化、歷史信息,不同的表現手段,呈現不同的視覺面貌和當下的生活氣息。比如生宣紙、羊皮紙、光面卡紙、粗皮紙、紙板等。

(2)畫布媒介

通過不同材質畫布的文化、歷史信息,不同的表現手段,呈現不同的視覺面貌和當下的生活氣息。比如絹、帛、亞麻布、棉布、綢等。

(3)板材媒介

通過不同板材的文化、歷史信息,不同的表現手段,呈現不同的視覺面貌和當下的生活氣息。比如木板、陶板、泥板、金屬板、纖維板、各種基底混合的材料板等。

(4)自然材質媒介

通過不同自然材質的文化、歷史信息,不同的表現手段,呈現不同的視覺面貌和當下的生活氣息。比如泥土、砂礫、樹葉、動物毛皮、植物皮等。

(5)現成品媒介

通過不同現成品的文化、歷史信息,不同的表現手段,呈現不同的視覺面貌和當下的生活氣息。比如生活物件、工業機械物件等。

2.形式語言教學

(1)刻的形式特征——黑白

從版畫“刻”與“印”的形式語言出發,結合相關藝術形式,拓展版畫的材料運用,綜合相關藝術品種的創作手法,呈現以“黑白&rdqu o;為視覺特征的綜合作品面貌。

(2)水和墨的滲化特征——水墨

從水墨“滲化”和“書寫”的形式語言出發,結合相關藝術形式,拓展傳統水墨畫的材料運用,結合相關藝術品種的創作手法,呈現以“水墨”為視覺特征的綜合作品面貌。

(3)顏色的比較特征——色彩

從印象派繪畫“色”和“光”的形式語言出發,結合相關藝術形式,比較不同地域繪畫品種的色彩觀念,結合相關藝術品種的色彩運用手法,呈現以“個人化色彩觀”為特征的綜合繪畫作品面貌。

(4)線的動作特征——線

從線性繪畫“線造型”的形式語言出發,結合相關藝術形式,拓展線造型的空間意識和材料界限,結合相關藝術品種的創作手法,呈現以“線與動作感”為視覺特征的綜合作品面貌。

(5)其他新介質

從繪畫的“二維特征”出發,結合裝置、影像、數字技術等多媒體藝術形式,拓展繪畫的空間慨念,結合相關藝術品種的創作手法,呈現以繪畫在二維空間與多維空間互置的綜合作品面貌。

3.美學類別教學

分別以“具象”繪畫、“意向與表現”繪畫、“抽象”繪畫和“觀念”繪畫為美學類別,與材料教學、形式語言教學兩個單元的相關訓練段落展開對接,完成相關綜合作品。

結語

綜合材料繪畫不是一個新畫種,它是以觀念為先導,以自由的心境、多樣的手法、混合的媒材來創作,來表達個人的獨立精神和價值判斷,是從形式語言研究出發,表達對當代語境的關注,對當下狀況的批評,因此,綜合材料繪畫的演變是和時展同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