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讀書感想范文
時間:2023-06-15 17:39: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數學讀書感想,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真誠關心和愛護學生,不僅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等給予關心,而且要具體體現在實際行動上,我就讓學生寫《老師我想對你說》,把平時不敢當面跟老師說的話通過寫的形式告訴老師,讓老師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生活和想法,使得學生更能感受到教師的親切與平易近人.
小學生盡管年齡小,但他們也是感覺敏銳,有獨立想法的個體.教師的為人,責任心和愛心,學識和教學能力水平,對學生的態度等,都會在平日的言行舉止中傳達給學生.教師付出的愛心和奉獻,會得到學生的真情回報.
1,要熱愛學生.“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對待班上的后進生,更要給他們多一些的愛.要經常找他們談心,多發現他們的優點,及時地給予表揚,督促他們不斷前進.
2,給學生以尊重.尊重比熱愛更為重要.因為給學生以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們認為失去自尊他們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導致消沉.反之,他們就會獲得向上的動力源泉.為此,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意愿,隱私權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學生,賞識學生.
3,做學生的朋友,走進孩子內心
篇2
1.讓學生覺得數學真奇妙,熱愛數學。要想建立民主和諧的氛圍并不難,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多關心他們,從而激起他們對老師的愛,對數學的愛。嘗到了成功的甜頭,使我教好數學的信心倍增,是啊,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愛迪生也曾說過:凡是新的不平常的東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種樂趣,因為這種東西使心靈感到一種愉快的驚奇,滿足他的好奇心,使之得到他原之自然地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變成孩子們學習和探索的內動力。
2.讓學生學會學習數學,成為課堂的主人。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我從書中找到了答案,并積極實踐。——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1)采取活動的形式。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學習時明顯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征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愿意學、主動學。如果教師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景,抓住知識的生長點,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其主動探究。
(2)采取把知識趣味化的形式。教師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鮮艷的教具;新穎的謎語、故事;有趣的教學游戲;關鍵處的設疑、恰當的懸念;變靜為動的電化教學等等,盡可能使學生感到新穎、新奇,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為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提供物質內容和推動力。
(3)采取好的評價方式,讓學生持續發展。教師的評價要根據差異原則因人而異,對學生的要求不要一個標準,要根據不同的起點、不同的情況分類評價,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孩子通過評價,看到自己的進步。教師的評價用語應該有針對性、導向性,比如,有的孩子的解題方法新穎,我就批上:“你的想法很獨特,看來你是個愛動腦子的好孩子”。有的孩子學習進步了,我寫道:“看到你的進步,我非常高興,這說明只要你努力去做,就會有所收獲。”對個別同學我寫上:“最近怎么了,為什么錯題比較多?應該找一找原因,也可以找一找老師。”這樣,我把作業作為媒介,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教學中通過評價鼓勵與眾不同的思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總之,讓學生從老師的評價中得到一種成功的喜悅體驗,以利于增強自信心。
篇3
《挪威的森林》看了些許時日了,總想寫點什么,昨天一以為我對村上的作品理解頗深的朋友就書中幾個精彩片段向我發問,我的回答讓她大失所望,于是答應她重拾禿筆把我的理解寫給她看,于是又有翻開此書的機會。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挪威的森林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參閱。
挪威的森林讀書心得1你會惱恨世界上居然有這樣一個人,用這種方式詮釋青春,殘忍地撥動那根被你忘卻的弦。
《挪威的森林》描寫了一群患自閉癥的現代孩子,他們的心靈被孤獨磨蝕,他們是熙熙攘攘都市中的一群精神流浪兒。木月、直子、渡邊、敢死隊、綠子、永澤,無一不是孤獨的俘虜。惟其四周喧鬧,他們的孤獨才是更顯得致命而無奈。于是,綠子、渡邊在孤獨中苦苦掙扎;敢死隊、永澤在孤獨中自我炫耀;而木月與直子在孤獨中自我完結。
生在此岸,死在彼岸;綠子在此岸,直子在彼岸;現實在此岸,夢想在彼岸;人生在此岸,心靈在彼岸;衰老在此岸,青春在彼岸……一切都不可解釋,一切都在互相控制。
“害羞的時候往往摸一下發卡“的直子像蝴蝶一般優美的出現,像蝴蝶一般輕盈地隱去,最終像無法度過冬天的蝴蝶一般命中注定的消失了。她的心沒有人能真正讀懂,木月沒有,渡邊沒有,玲子沒有,甚至直子自己也沒有。她在喧囂的塵世中寂寞地煽動翅膀,陪伴她的始終只有寂寞。
“死的人就一直死了,可我們以后還要活下去”(作品中直子語),只是對于孤獨者來說,失去了參照的生命無所適從,一切都只能在迷失中掙扎,從而導致了一切都只能任憑漩渦卷席的結局。無論時光如何流逝,每個人都只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使刻骨銘心的愛情也無法將他們從孤獨中救贖。
在池內紀的《注定失去的戀人們》中說:“說注定失去含義固然暖味,但事實如此。同任何人都不發生關系,行云流水般的臺詞和動作的交接,無不來自各自的表演的虛構性。而其演技的天衣無縫又同遠景的效果相得益彰。“既然每個人都只能從屬于不同的空間,那么相互錯過也就成為必然。心靈的呼喚最終無法傳到對方的耳中,所以“我”只能“在那里也不是的處所呼喚綠子”,“目力所及,無不是不知走去哪里的無數男男女女。失去了坐標的“我”不知身在哪里,綠子也不可能知道“我”在哪里。
愛情的蝴蝶最終飛不過孤獨的滄海。
于是“我”與直子,“我”與綠子,永澤與初美,玲子與玲子的丈夫,無一不在無可奈何中錯過,戀人注定只能成為遠方的風景,渴望而永不可及,純凈脆弱得讓人心痛。二十年過去后,只剩下滿懷青春的傷感與回憶。
青春就這樣孤獨地逝去了。
青春又這樣傷感地留了下來,不過留下來的僅是青春的殘片,因為殘缺而更加動人。
人生成了空白,心靈成為空白,夢想成了空白。
戴望舒說:“你教什么智慧給我/小小的白蝴蝶/打開空白之頁/合上空白之頁?”其實,蝴蝶告訴每個人,青春年華只剩下了兩個字:“寂寞。”
也許你不明白青春為什么是這樣的。
然而村上春樹告訴你,青春只能是這樣的。
挪威的森林讀書心得2這本書在日本的地位和評價極高,還被被翻拍成了電影作品,但觸摸著書本的感覺卻是另一種感動。讀村上春樹的書總讓人覺得實在解讀自己,傾聽自己心靈的回聲,這很容易就會讓我們產生共鳴。
成長是永遠咀嚼不盡的話題。這之中對戀愛中的喜悅、甜蜜、憂傷和迷亂,對一切裝模作樣的言行舉止的不滿和嘲笑,對難以和外面世界溝通而感到茫然無措。而這部小說圍繞的就是一種年輕時期的戀愛經歷,這種經歷寂寞孤獨的時候卻不乏一絲平緩舒雅的心有靈犀。主人公渡邊所經歷的與兩個女孩子的感情糾葛,在戀愛時期的男女心里都會產生共鳴,而除去戀愛的苦惱與甜蜜,年輕的離經叛道、年輕的奇異哲理、甚至在成長過程中的反思與聯想,這些都是村上春樹通過男主人公向我訴說的。我甚至能看到渡邊面對直子時的迷惘與痛苦,和綠子在一起時難以抵制的她的直白和直率時的苦悶。
對于我而言,這不只是一部戀愛小說,它所向我表述的青春的一起一舉一動都是引導式的颶風。
除去書中的故事情節,它很多語句段落都讓我動容。《挪威的森林》中有很多對情調、韻味和氣氛的出神入化的描寫,例如“風并不大,卻在從我身旁吹過時留下了鮮明的不可思議的話軌跡。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夏夜已經有些深了。”只是寫風而已,卻把這一絲絲的夏風都寫得帶了軌跡,似乎我就站在渡邊君的身邊,同他一起感受漸深的夏夜里螢火蟲御風飛舞過后的一點小氛圍,這種細膩的描寫就是這本書的大基調,到處都是對美感與對生活細節的享受。
書采用的是倒敘的敘事方式,當渡邊37歲坐在風機上聽到《挪威的森林》這首歌的時候,往事真的像潮水一樣涌回來,它把這個男人的心浸在苦澀的潮水里,那些年輕時候被埋在心底的迷惘與刻意忘記都像冗雜卻易碎的泡沫一樣浮上水面,這就是成長和青春要付出的代價——哪怕過了再久再綿長的歲月,只要一幅畫、一棵樹、哪怕是一粒沙子都會掀起記憶的驚濤駭浪。
總想著,再過一段時間,等我再成長一些的時候,再讀一遍這本書,總會有更多的收獲。
挪威的森林讀書心得3路漸漸的遠去了,心卻還在開始的地方掙扎著,這種痛一如離開母腹的嬰兒,非要那么痛徹心菲的哭上幾聲才能證實自己真的存在。
直子就這樣無聲的啜泣著,雖然她很想哭出聲來,可是女性的虛榮在阻止著她,不想成為眾人取笑的對象,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壓抑。
曾說過以前我是這樣活過來的,往后也只能這樣活下去。一旦放松,就無可挽回了。是的曾經的目標在今天如果一旦放松,那么往后的希望就將不復存在,活著就是為了那一虛渺的幻想,盡管窮盡一生也未必能夠完成。
喜歡直子,喜歡渡邊君,喜歡《挪威的森林》,這種喜歡讓我覺得迷失,因為沒有任何的一個人可以讓我知道只要跟著他就不會落入枯井,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像愛直子的渡邊一樣深愛著我的一切,包括思想,包括文字。于是就在那樣的地方,就在那個陰慘慘濕漉漉的枯井里一個人孤零零一分一秒地掙扎著死去。
而我的記憶,最終也將在記憶堆那個昏暗場所里化為一攤爛泥。
一直喜歡描寫死亡,那種生活終結時的無奈而又放松,那種莫可名狀的心緒,我既不能將其排遣在外,又不能將其深藏于內。于是只能自己壓抑著對死亡的恐懼及向住,把它化解成我的文字,以此來證實我此生的目的。
愛是那樣的一個博大精深的字眼,可是無數的人卻在褻瀆著它,我愛是因為我心崇拜,女人因崇拜而愛此時卻是多么的虛無,可許每個人都很平凡,平凡就是像一頁書上的一張白紙。圖然有著忘卻的失落,卻也只是無力去挽回的空白著,像迷失方向的魂靈,在漆黑厚重的夜幕中彷徨。
永澤說:“人生中無需理想這種東西,需要的不是理想,而是行為規范。”他又說:“紳士就是: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而自己應做的事。”然而我們這個社會,在這樣的冷漠的人群中,圖有網絡的溫暖,卻不需要紳士,我們只需要一個真正的男人,一個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脫離了社會性那樣的一個單一的人,如此而一。
正是因為這樣,死的陰影才一步一步侵入生命的領地,等察覺到的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了。這樣的后悔著,也無事無補。于是直子死了,活著的渡邊親身將摯愛的直子送進了墳墓,送到了木月的身邊。
挪威的森林讀書心得4早在高中時期就已拜讀過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最近又不由自主重拾此書,品讀一番。每讀一次,內心都感到現實世界如此地虛無縹緲,恍然如夢。
主人公總是一副與外人無交集的狀態,少有的朋友也是死亡、失蹤、不滿,兩位摯友皆以死亡告終,主人公卻依舊平靜生活,雖然內心難受,卻以平淡對人生,在孤獨與面對中體驗生活。
“把過去的東西全都處理掉,也好獲得新生。”過去已是過去,未來尚需憧憬。我們坐在現實的長椅上,唯有望向那時光的盡頭,又怎有時間回望以往,正如你所說“不翻頁,生活如何繼續?”只要不被頁面的灰塵迷濕了眼,我們依舊前行。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鄙懦夫作的勾當。”自己無需同情,無能就是無能,失敗就是失敗,沒什么好說的,沒什么好推脫的,自己不夠格那就用努力去彌補,沒啥大不了,拼搏自佳,我們不要做懦夫,人當頂天立地,存于宇宙。
“努力,指得是主動而有目的的活動,我們要明確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如何獲得,主動去營造機會,并且要有針對性,這樣的努力方能不白費,但要做到光而不耀。人,成功要更加虛心,不能耀眼,老子言: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要對等的”不對等的關系都是不健康的,只能是短暫的,只會讓低微的人對處于關系優者產生厭惡。沒有人能永遠守護另一個人因為那是不平等的,可惜直到畢業前我們才領悟,不過至少還不算太遲,對等才能健康。
“朋友也是要記住的,在記憶被沖淡以前,我們需要永銘記。”
挪威的森林讀書心得5世界變大了,心卻變小了,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把生活塑造得越來越完美,卻把心雕刻得越來越粗鄙,把社會變得越來越繁華,而心卻在這種繁華中漸漸落寞。
《挪威的森林》中展現的就是一群人在冷酷的現實社會面前的困惑與苦惱,他們孤獨,寂寞,卻無法排遣,于是便開始把玩孤獨,把玩寂寞,把玩無奈……《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佳作之一,他給我們展現的就是一個孤獨,腐化,墮落的世界。作家借此來表達現代人在機械化、科技化的現實社會中生存的悲哀與生存的困惑。
“我真的太寂寞了,非常非常的寂寞……”阿綠總是像一頭黑夜被遺棄在荒漠中的狼向世界發出最沉痛的哀鳴。他們都很寂寞,所以需要被在乎的感覺,而這種在乎不一定是喜歡和愛,在乎只是寂寞中的人急切需要、時刻需要的鎮痛劑,僅此而已。在他們的世界里,愛情不再是愛情,愛情是被褻瀆被蹂躪的對象,他們只是打著愛情的幌子獲取上的滿足與來融化寂寞,腐蝕孤獨。他們只靠啃食那點可憐的低級的肉體的在世上茍延殘喘。
像永澤與初美,初美從來不管他多么濫情,她只需要他在她身邊,陪伴她,哪怕他是一具行尸走肉的軀殼,而她相信這只是暫時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因為事情到最后只能變好!所以她在腦海中獨自編織美妙的夢想,夢總是美的,而悲哀的是一個人在把夢編織好之后要被現實壓迫得不得不萬念俱灰地親手撕碎自己的夢,然后惡狠狠地告訴自己這永遠只能是夢。明知道在扭曲變形的世界里,愛情只是一個人寂寞時的玩物,而她卻要冒險。很長時間之后,當初美發現她與永澤之間的愛情除了肉體上的占有外,其他的全是一片令人絕望的慘白時,她呆滯的眼神向永澤發出絕望的質問:難道有了我,你還不能滿足?他冷冷地說:“并非不能滿足,在我的心里面有某種東西渴求那樣做。但我只能活在那種饑渴感之中。這就是我,有什么法子?”他無法把愛情當愛情,他只有把玩孤獨把玩無奈,他才能活。
而女人天性的善良與軟弱終究決定了她們沒有勇氣與毅力去陪男人玩這種游戲,所以初美選擇走向死亡,用死來詮釋生的另一種方式。初美選擇了死,永澤選擇了生,人不論是生還是死,都會有一種信仰,一個人之所以死,是因為她(他)相信死比生更好,而一個人之所以選擇生,哪怕是痛不欲絕地生,是因為他(她)相信好死不如賴活著。而對于渡邊君、直子來說,生活的信仰就是那些最低級的肉體性行為所拼湊起來的碎片,他們饑餓的時候啃“寂寞”,獨孤的時候玩“寂寞”。渡邊君一直放不下直子,可在放不下的同時卻又玩弄阿綠,兩個女人便是他的世界。直子在療養院那段時間,他在和阿綠玩“寂寞”的同時又在心里想像直子回來之后生活會有多么多么的美好,而支撐著這些信念的只不過是那些碎片拼湊的庸俗。這,也是愛情嗎?
篇4
方法:將在本院腎內科住院的40例首次血液透析病人,按血液透析護理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認知、情緒和行為等針對性舒適護理干預,觀察病人透析后的舒適度及透析中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結論:護理干預可以提高首次血液透析病人的舒適程度,減少透析中的并發癥,提高了治療效果。
關鍵詞:護理干預 首次血液透析 舒適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68-01
血液透析是各種腎功能衰竭及尿毒癥患者主要治療和賴以生存的方法。首次血液透析治療尤為重要。初期透析病人大部分存在心理障礙,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通過舒適護理干預,使患者對血透充滿信心,在心理上獲得安全感,在生理和社會舒適度上得到改善,可減少血透中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血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血透室有40例進行首次血液透析病人,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19~89歲,平均年齡44.5歲,急性腎衰竭5例,其余為慢性腎衰竭病人,慢性腎炎20例,高血壓腎病5例,梗阻性腎病3例,糖尿病腎病5例,多囊腎2例。
1.2 方法。
1.2.1 護理干預方法。按血液透析護理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認知、情緒和行為的舒適護理干預。
1.2.1.1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確立護理干預的基礎 病人入院后,重點關注病人心理上的舒適,護理人員幫助病人熟悉病房環境,對患者以熱情、誠懇的態度、關心、體貼患者,以取得其信任[1]。
1.2.1.2 患者取決于對血透不了解,害怕疼痛,擔心有生命危險而產生焦慮,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因此,應幫助患者改變認知偏差,以減輕焦慮反應。給患者講解血液透析相關知識;包括治療的目的,過程及可能出現的情況和注意事項,以減輕其緊張情緒,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2]。
1.2.1.3 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實施情緒干預。針對不同的心理狀態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交談,耐心傾聽并解釋患者提出的問題,發揮家屬的重要作用,鼓勵安慰患者,增強治療信心。
1.2.1.4 指導患者掌握減輕焦慮的方法,實施行為干預。①透析室應安靜明亮,寬敞整潔。讓患者在血透中感到生理上的舒適。②做好血透中的監測,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評估患者不適部位的原因及程度,及時報告醫生處理。③透析中鼓勵患者相互交談。④透析結束后,根據具體情況交代注意事項,讓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懷,增強信任感,使之真正感受到身心舒適[3]。
1.2.2 觀察指標。①觀察病人透析后的舒適度:采用Zung 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心理狀態評定,累計評分超過常模29.78±0.46分表示有焦慮存在:評分在4分以上,表示不舒適。睡眠情況通過護士觀察,難入睡或易醒,需藥物幫助入睡為睡眠差。②觀察病人透析過程中的并發癥。
2 結果
我院40例首次透析病人感受舒適有35例,焦慮1例,睡眠差2例,透析過程中出現低血壓1例,高血壓1例。
3 討論
3.1 影響病人舒適度的原因分析。舒適是指人達到生理,心理,靈性上最愉快的健康狀態。首次透析的病人都存在焦慮,緊張,恐懼等負性心理。血液透析又在陌生的治療環境和透析機也可以引起病人的應激反應,這些心理、生理、環境的改變引起病人交感神經興奮,造成心率增快,血壓升高。舒適的程度逐步下降,直到最后舒適被不舒適所替代。
3.2 舒適護理干預對病人舒適度的影響。通過從認知、情緒、行為三方面進行舒適護理干預。護理人員以理解、同情、尊重的態度幫助病人,使病人了解血透相關知識,使病人對疾病有充分的認知,同時給予病人情感上的支持,通過積極的自身學習和調節,能緩解負性不良情緒,降低對首次透析的應激反應。提高病人的舒適度,積極配合治療。
3.3 舒適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過程中并發癥的影響。由于病人接受舒適護理干預后,對血液透析的認知、不良情緒的緩解以及透析過程中的配合都處于一個正性的應激階段,減輕了對首次透析的恐懼感,形成良性循環,減少了負性情緒對體內交感神經的刺激,減少了兒茶酚胺等縮血管物質的釋放,最終減少了由此導致的血壓升高、心律失常、冠脈痙攣引發的胸痛;而透析中的低血壓除與循環血容量的減少有關,焦慮及緊張等不良情緒都會引起血管痙攣,回心血量減少,心律失常,血壓下降等。病人在血液透析過程中,正確認知透析的重要性,并積極配合治療,減少透析過程中并發癥的發生[4]。
4 結論
在首次透析病人進行舒適護理干預之后,都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舒適度改善,使得患者并不是很排斥而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減少透析過程中的并發癥;提高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娜靜.舒適護理的理論與實踐[J].臨床合理用藥,2012.03,131
[2] 李曉紅.舒適護理在血液透析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外醫療,2012.02,144
篇5
一、法律概念的研究內容規則理論
(一)法律的內容、存在方式:規則vs.命令
關于法律的內容和存在方式的討論,奧斯汀認為法律就同一于命令,提出了主權-命令-制裁的模式。而哈特對于此種命令模式則展開了他的批評與論述,其中對法律內容多樣性的討論展現出了哈特的規則理論對奧斯汀命令理論批判的致命一擊。1. 法律內容的多樣性義務性規則授權性規則:在刑法和部分侵權法中,奧斯汀的命令模式是可以得以驗證的。但是其他法律,比如合同法中簽訂契約的規則、遺囑法中訂立遺囑的規則、程序法中規定法院管轄權的規則等,這些法律規則是法律的命令理論所無法涵蓋或者類比的。哈特把這些規則稱為授權性規則,并將之概括為兩種類型: 授予私人權利的規則和授予公共權力的規則。
哈特認為,授予私人權利或者公共權力的規則是給予行為人得以實施某種行為的機會和條件,而非規定行為人必須做或者禁止作為的強制要求;而且,違反此種授權性規則其結果只會使其行為無法發生法律上的效果, 而不會招致制裁。在這一方面,授予私人權利和公共權力的授權性規則與刑法和侵權行為法等義務性規則存在巨大差異。
2. 法律淵源的多樣性以習慣為例:
奧斯汀的法律命令理論預設的是,所有的法律來源于審慎的、經過法定程序的立法活動。換言之,法律必然表征為明文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然而,隱性的權利義務在數量上遠遠超過明文規定的權利義務,因為即使再發達的立法技術,也無法做到把所有的權利義務都列入一個清單。更何況,權利義務背后的利益關系始終處于流動和發展之中,難免有所疏漏。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哈特以習慣為例,指出了奧斯汀法律命令理論的致命缺陷。
3. 適用范圍的普遍性:
在奧斯汀的命令模式中,命令只對除發號命令者以外的其他人發出,對發號命令者本身并不具有拘束力。但是,類比言之,即使是在簽訂合同時,訂約人所簽訂的合同對自己也是有約束力的。哈特對此也有所闡述,他認為我們是在行使由規則賦予我們這樣做的一個權力,在該要約人內部區分出兩個人,即一個以義務創立者的身份行為的人,和以受約束的人的身份行為的另一個人。
法律不是像命令那樣,使立法者從定義上處于其命令范圍之外的人。立法本質上不存在只針對他人的東西,立法存在自我約束性。法律以抽象和概括的規范形式,使立法者本身像所有公民一樣享受法律權利、履行法律義務,受到法律約束。
(二)法律的檢驗標準:承認規則vs. 主權者
針對奧斯汀所論述的不受法律限制的主權者觀念,哈特持否定態度,并在此基礎上認為需要一個新的思路,因此,他提出了一階規則與二階規則的結合。緊接著,哈特又提出了承認規則來認定這兩種規則是否屬于法律規則。
哈特所說的承認規則比較復雜,并且在很多法律體系中并沒有得到清晰的闡述,而主要是由法官法院等權威人士、機構在鑒別特定規則是否為法律規則時所形成和存在的。哈特還提出了終極承認規則的概念,認為在承認規則體系中有一項處于最高位階的、最終的承認規則例如在古代封建時期君王制定的規則才是法律、在現代英國女王議會所制定的規則即是法律。
(三)遵守法律的依據:內在觀點vs. 服從習慣
哈特否定了奧斯汀的服從習慣理論在法律連續性、持續性方面的解釋力。關于法律連續性的討論,哈特以古代封建君王交替期間服從習慣的缺失展開批判;而關于法律持續性的討論, 哈特從古代法律制定者因去世而喪失人們的服從習慣展開批判。因此,哈特認為法律被遵守的依據是內在觀點,而非服從習慣。內在觀點理論認為只有人們真正存在的發自內心地承認、接受、服從法律規則的內在觀念才是人們遵守這些法律規則的根據即應當/有義務作為/不作為而服從習慣只是一種外在表現,而非一種內在觀念,即是被迫作為/不作為。法律因為這些內在觀點而取得了人們對它的長期忠誠,從而得到了人們對法律的遵守和服從。
二、全新的分析框架:語義分析方法
《法律的概念》一書以創新的分析方法日常語言的法律分析手法,展開了全新的分析論證框架。
(一)縱向分析框架:語境考察
《法律的概念》的第三、五、六章中,哈特即以法律一詞及其運用的具體情境,作為其展開論述的縱向分析框架。義務性規則與授權性規則的定義與劃分區隔,三大規則即承認規則、改變規則、裁判規則的提出,以及法律是一階規則和二階規則之結合的理念闡述,是對于法律概念的縱向語境把握。哈特以棒球、板球、(國際)象棋等游戲語言來類比分析法律語詞及其運用的具體情境。最初的游戲情形相當簡單,就是具體規定參加游戲的人數、游戲如何進行、如何積分、如何結束等的一階規則。但隨著人數的增加、情形的變化, 人們已經不能再適用原來的游戲規則,亟待對于一階規則進行協商承認、中途更改和爭端解決的二階規則承認、改變、裁判規則的產生,以救濟一階規則的不確定性、靜態性、無效性。
(二)橫向分析框架:語詞比較
《法律的概念》一書中,哈特以法律與其他易混淆牽連的語詞間的聯系與區別,如命令、道德、正義等, 作為其展開論述的橫向分析框架。通過對相關詞語間日常用法之比較分析和概念語義分析的方法,在相關語詞比較之下,使讀者從橫向上進一步加深了對于法律概念的理解。分析語言的要素和結構,考察語詞、概念的語源和語境,比較易混淆語詞間的聯系與區別,而不是直接采用定義的方法,使語義分析哲學方法得到充分的展現,并且有助于緩解法學問題研討中的定義泛濫的情況。
三、哈特規則理論的時代背景、思想基礎和知識體系
(一)哈特規則理論的時代背景
哈特的規則理論發軔于現代國家和社會已經孕育出現代較為成熟完善的法律體系的時期,并且先進的法治觀念已取代人治思想被大眾公民廣泛接受并得到社會的普遍實踐。
(二)哈特規則理論的思想基礎
正如前述,已經深入人心的法治觀念成為社會治理與社會控制的重要思想武器。哈特強調法律的社會性,法律產生、存在、協調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于終極性承認規則本身即是一種社會事實的存在;哈特還強調法律之社會功能的多樣性,授權性規則和義務性規則之間的主輔關系揭示了法律的主要社會功能在于引導、治理社會活動,而非自上而下的政治強制。
(三)哈特規則理論的知識體系
1. 社會學的興起:
哈特時期,社會學開始興起,《法律的概念》這本書也綜合運用了社會學的許多研究方法,因此哈特把法律看作是一種社會控制與社會治理,強調法律的社會功能性。
2. 語義分析哲學:
現代哲學的重要特征是轉向了對于語言的分析和理解,而語義分析哲學是其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以哈特為代表的牛津學派日常語言分析學派又是其中最重要的流派。所以,哈特在《法律的概念》中精妙地運用了語義分析方法來研究法律的概念和基本問題。
篇6
【摘要】 :目的 通過檢測小鼠外周血γ-干擾素(γ-IFN)水平,探討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方對病毒性擴張型心肌病小鼠的作用機制。方法 Balb/c小鼠210只,隨機分為4組,空白組30只,模型組及中藥高、低劑量組各60只。采用多次腹腔注射柯薩奇B3m病毒的方式,建立重復感染的早期病毒性擴張型心肌病動物模型。中藥高、低劑量組用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方治療,于治療4周后觀測小鼠心肌病理形態學改變、死亡率、體重、心臟質量指數變化,雙抗體夾心ELISA法測定外周血γ-IFN水平。結果 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方能促進病毒性擴張型心肌病小鼠γ-IFN誘生,中藥高、低劑量組與模型組實驗結果經統計學處理有顯著差異。結論 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方具有抗病毒、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
【關鍵詞】 益氣養陰 活血化瘀方 γ-干擾素 病毒性擴張型心肌病 柯薩奇B3m病毒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prescription of Yiqiyangyin Huoxuehuayu on the mice model with viral dilated cardiomyopathy by examining the levels of serum γ-IFN. Methods Replicated the animal models of early viral dilated cardiomyopathy by injecting the CVB3m virus to the peritoneal cavity of the Balb/c mice. Two hundred and ten Balb/c mice were pided into 4 groups at random:blank group, model group, high and low do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The blank group has 30 mice. The other three group has 60 mice each. The mice of high do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and low do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prescription of Yiqiyangyin Huoxuehuayu. The change of pathomorphology in the cardiac muscle tissue, the rate of death, the weight change and the cardiac weight index were observed after 4 weeks of the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ELISA method was used to exam the levels of serum γ-IFN. Results The prescription of Yiqiyangyin Huoxuehuayu can induce the expression of serum γ-IFN in the mice with viral dilated cardiomyopathy. The mean level of serum γ-IFN of the high do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and low do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odel group. Conclusions The prescription of Yiqiyangyin Huoxuehuayu can inhibit the viral replication and regulate the immunologic function.
Key words:the prescription of Yiqiyangyin Huoxuehuayu;γ-IFN;viral dilated cardiomyopathy;CVB3m
擴張型心肌病是一種常見的特發性心肌病,以左心室或雙心室擴大、心肌收縮力明顯降低為特征。其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闡明,且目前尚無有效的防治方法,預后極差。近年研究表明,多數擴張型心肌病與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反應有關[1-2],且已發現病毒性心肌炎可演變為擴張型心肌病。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方治療擴張型心肌病臨床收到較好的療效。本實驗通過對病毒性擴張型心肌病小鼠外周血γ-干擾素(γ-IFN)水平測定,探討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方防治病毒性擴張型心肌病的作用機理。
1 實驗材料
1.1 病毒
柯薩奇B3m病毒(Nancy株,哈爾濱醫科大學克山病研究所提供),在Hela細胞中傳代,凍融3次,離心(2 000 r/min×10),上清液分裝,在Hela細胞中測50%組織感染率(TCID50)為10-7, -70 ℃保存備用。
1.2 藥物
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方由黃芪、紅參、生地黃、麥冬、五味子、川芎、丹參、板藍根、大青葉等藥物組成。中藥經水提取,制成浸膏,含水量為21%。用蒸餾水稀釋,調整濃度為82%,即相當于每1 mL懸液中含原藥材4.3 g,備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制劑室提供。
1.3 動物
雄性Balb/c小鼠210只,3~4周齡,購自北京軍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中心,動物合格證號:SCXK-(軍)。分籠飼養,每籠10只,室溫(26±3)℃,均食用普通飼料。
2 實驗方法
2.1 造模及分組
210只3~4周齡雄性Balb/c小鼠,適應性喂養1周后,隨機分為4組:空白組30只,模型組 、中藥高劑量組、中藥低劑量組各60只。模型組、中藥高劑量組、中藥低劑量組均于實驗的第1、8、15、22、36、50日分別給予腹腔注射RML640液稀釋的0.1 mL×10-4 TCID50 CVB3m、0.1 mL×10-3 TCID50 CVB3m、0.2 mL×10-3 TCID50 CVB3m、0.1 mL×10-3 TCID50 CVB3m、0.1 mL×10-3 TCID50 CVB3m、0.1 mL×10-3 TCID50 CVB3m。空白組于實驗的第1、8、15、22、36、50日均給予同體積的RML640液。
2.2 給藥及取材
各組均于末次病毒注射后10 d,即實驗的第60日開始灌胃給藥。中藥高劑量組、中藥低劑量組分別給予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方混懸液灌胃,中藥低劑量組10.35 g/(kg·d),中藥高劑量組20.7 g/(kg·d),以上給藥劑量均為原藥材量。模型組和空白組灌以同體積蒸餾水,每日1次,連續4周。實驗結束時,用電子天平稱取小鼠體重。無菌摘取小鼠眼球取血,3 000 r/min離心,取血清,-70 ℃保存待用。之后處死小鼠,無菌取心臟,4 ℃預冷生理鹽水沖洗血污,濾紙吸干,電子天平稱取心臟重量。剪取部分心肌組織,置4%多聚甲醛中固定,常規包埋,做病理檢驗。
轉貼于
2.3 指標檢測
根據相應ELISA試劑盒說明書操作(試劑盒購于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測定心臟與體重的比值,即心臟與體重質量比(mg/g),作為心臟肥大指標;光鏡電鏡觀察心肌組織。
2.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 for Window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應用x±s表示,多組均數間的比較應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應用q檢驗,樣本率的比較用χ2檢驗。
3 結果
3.1 各組小鼠死亡率
(見表1)表1 各組小鼠死亡率比較(略)注:與空白組比較,P
3.2 各組小鼠心肌組織病理形態學改變
空白組小鼠心肌組織結構正常。光鏡下,模型組小鼠心肌纖維排列紊亂、斷裂,心肌細胞肥大,空泡變性,血管充血出血,少量炎細胞浸潤,間質纖維化明顯。電鏡下,模型組小鼠心肌超微結構表現為心肌細胞核變大,可見雙核仁,核膜明顯不規則,線粒體明顯增多,增生的線粒體嵴為板層體,同時也可見線粒體嵴融合,肌節結構不清,肌絲溶解、斷裂,M線消失,間質膠原纖維增生明顯,間質纖維母細胞增生活躍。中藥低劑量組及中藥高劑量組小鼠心肌組織結構改變均較模型組輕微。
3.3 各組小鼠體重、心臟質量指數變化
(見表2)表2 各組小鼠體重、心臟質量指數變化(略)注:與空白組比較,P
3.4 各組小鼠外周血γ-干擾素水平變化
(見表3)表3 各組小鼠外周血γ-IFN水平比較(略)注:與空白組比較, P
4 討論
近年來研究發現,擴張型心肌病與病毒持續感染和自身免疫病變有關,后者包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業已發現,擴張型心肌病與T細胞功能變化、T細胞亞群比例異常及細胞因子分泌異常密切相關,Th2水平升高,輔助B細胞產生心肌自身抗體,造成免疫異常[3]。γ-IFN作為重要的細胞因子,在擴張型心肌病病程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調節作用[4]:促進Th0細胞向Th1細胞分化[5],通過抑制白細胞介素-4的產生,阻滯Th2的增殖分化[6],調整Th1/Th2比例,從而抑制體液免疫,調節自身免疫;γ-IFN還可通過誘導抗病毒蛋白直接抑制病毒復制[7];活化NK細胞,形成IFN-NK系統[8],抵御病毒感染;誘導一氧化氮產生,而發揮抗病毒、擴張血管保護心肌作用[9]。有研究發現,擴張型心肌病小鼠外周血中γ-IFN水平較低[10],可能使Th1/Th2比例異常更加難以糾正,體液免疫損傷加重。本實驗檢測模型組γ-IFN水平較空白組明顯降低,與文獻報道一致,中藥高劑量組及中藥低劑量組γ-IFN水平較模型組明顯升高,且其病理改變均較模型組輕微,證實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方對病毒性擴張型心肌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調節機體免疫水平,誘生體內γ-IFN、抗病毒復制、糾正Th1/Th2比例異常進而減輕體液免疫損害有關,其深入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Marriott JB, Goldman JH, Keeling PJ, et al. Abnormal cytokine profiles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 and their asymptomatic relative[J]. Heart,1996,75(3):287.
[2] Limas CJ. Cardiac autoantibodies in dilated cardiomyopathy: A pathogenetic role[J]. Circulation,1997,95:1979.
[3] Eriksson U, Kurrer MO, Schmitz N, et al. Interleukin-6-deficient mice resist development of autoimmune myocarditis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upregulation of complements C3 [J]. Circulation, 2002, 107:320-325.
[4] Seder RA, Paul WE. Acquistion of lymphokine-producing phenotype by CD4+ T cells [J]. Annu Rev Immunol,1994,12:635-673.
[5] Dighe AS, Camp bell D, Hsieh CS, et al. Tissue specific targeting of cytokine unresponsiveness in transgenic mice[J]. Immunity,1995, 3:657-666.
[6] Szabo ST, Jacobson NG, Dighe AS, et al. Developmental commitment to the Th2 lineage by extinction of IL-12 signaling[J]. Immunity, 1995,2:665-675.
[7] Heim A, Kirshner P.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of IFN-βand IFN-γ in Coxsackievirus B3 infected carrier cultures of human myocardial fibroblasts[J]. J Infect Dis,1992,166(5):958-965.
[8] 李 鋒,劉 利,高興玉,等.γ-干擾素與病毒性心肌炎[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4,25(6):477-479.
篇7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新頒布的課程標準也明確規定:小學六年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得少于145萬字。怎樣才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行為習慣、讓閱讀教學成為學生的主觀需求,是擺在我們語文教師眼前的重要課題。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最直接、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動力。也就是說,學生只有對閱讀產生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求。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大多數學生喜歡看電視,教師可以鼓勵他們看動畫、故事、兒童節目,并利用早讀時間相互交流,那曲折的情節、生動的語言吸引著學生,這時教師可以因勢利導,故事書里還有比這些更離奇、更有情趣的故事,只要自己去看書,你便會獲得無窮的樂趣,從而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閱讀活動中去。
一、指導課外閱讀方法 提高課外閱讀效率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離不開科學的閱讀方法。因此,教師可利用課堂,把閱讀方法的指導寓于課堂教學之中,對于小學生而言,讀書方法大致為精讀法、略讀法、瀏覽、做讀書筆記。
精讀即抓住重點詞句,細細揣摩,較深入地理解文章,注重文學和思想內容。
略讀即先看序言,作者編輯大意和目錄,以了解全文的內容,再閱讀全文章節、標題,最后瀏覽全文綜述大意。
瀏覽法是一種快速閱讀方法,運用此方法的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在快速瀏覽之中了解文章大意。
常言到,“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外閱讀應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讀書筆記類型很多:摘要型、提綱型、感想型、想象型等。學生在做讀書筆記過程中積累語言、增長知識,教師通過提示范例、摘錄講評、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學生做筆記的能力。
教師指導學生把學到的閱讀方法在課外閱讀中加以實踐應用,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二、做好讀物推薦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缺少鑒別能力。如今的課外書包羅萬象、良莠不齊,并不都適合學生閱讀。作為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向學生推薦讀物。小學六年,不能一刀切,可采用分年段推薦讀物的方法。
1.一、二年級學生由于識字量低,喜歡童話故事,可向學生推薦《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葉圣陶童話》、《三字經》等。
2.三、四年級已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可向他們推薦《綠野仙蹤》、《昆蟲記》、《千字文》、《伊索寓言》、《格林童話》、《皮皮魯傳》、《寄小讀者》、《名人傳記》、《張天翼童話》等。
3.五、六年級學生推薦《愛的教育》、《魯濱遜漂流記》、《冰心兒童文學全集》、《格列夫游記》、《西游記》、《水滸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
三、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交流、開展讀書評比
小學生表現欲強,課外閱讀后總想把感想、體會表達出來,教師應經常組織學生開展課外讀書交流會,可不限范圍、不拘形式,可相互交換、瀏覽積累資料,可以講故事、演講和即興表演,也可以談體會,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讀書的益處。此外,班級還可以設置作品欄,用來展示學生讀書筆記、讀后感等作品,對于取得成績的學生教師要及時鼓勵,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學生在獲得成功后,會更堅持大量廣泛的閱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
篇8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讀一切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笛卡兒
讀書給人以快樂、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干。——培根
從小就聆聽過這些大師的名言,從一個學生到一名教齡二十一年的教師,一路走來,我有意無意地讀過不少書籍,涉及古今中外、各個領域、中文英文、經典名著、也有一些沒有名氣的書,很多書籍都在我的生命中留下過或深或淺的痕跡,也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我的思想、情感、心胸、視角、情趣和行為準則。書陪伴我這么多年,是我最忠實的朋友,同時也見證了我的成長。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我從心里希望我的學生能夠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多讀書、讀好書。為了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一直以來我堅持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身教重于言教。自己喜歡讀書,才能讓學生體會到讀書的魅力。一個不喜歡足球的人去講解足球,雖然可以理論上破門,但是學生不會成為貝克漢姆。因此,我一直堅持每天讀書的習慣,從未中斷。
第二,在自己閱讀的過程中,留心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文章,把精品推薦給他們。
第三,和學生分享讀書的心得與感悟,淡定愉悅地品味讀書的樂趣。
通常,晨檢是我們全班同學最喜歡、最享受的時段。因為在這個時間,大家不僅可以輪流朗讀自己喜歡的文章,而且還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我設計了多個主題,如理想系列、愛國系列、責任系列、愛心系列、勵志系列、團隊系列、文明禮儀系列、實事求是系列、健康系列、體育系列、名人系列、幽默系列……等,圍繞這些主題,有時候,學生們把自己喜歡的相關文章找來,走上講臺,聲情并茂地朗讀“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學靜心聆聽,然后大家饒有興趣地討論文章的寓意、魅力以及自己的感受,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文章的內涵。有時候,學生結合時下熱門話題,或某種班級現象,或對某篇文章的感悟,寫成文字或做成演示文稿展示給大家,和同學共同分享自己的體會。有時候,我也會把觸動自己心靈的文章、或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我的感想、希望和要求及時傳遞給學生,每一次思想的碰撞,每一次靈魂的震動,都閃動在孩子們的眼睛里,那一刻,是我們師生最幸福的時刻!每日晨檢閱讀,加強了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形成了和諧的人際關系,同時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不知不覺地形成、增強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讀書的方式也悄然發生著變化。除了傳統意義上的紙質書,還有內存可觀的電子書以及互聯網上的諸多文章。學生們站在講臺上朗讀的,有時候是大部頭,有時候是報刊雜志,有時候是口袋書,有時候是電子書,有時候干脆就拿著手機朗讀上面下載的文章。每種形式都有它自身的優勢,因此我不會強求統一。只要在閱讀中發現了樂趣,任何一種方式都可以接受。我們班的《閱讀收藏夾》已經積累了各類題材和體裁的、學生精心挑選過的好文章,它目睹了我們一起渡過的閱讀時光,也見證了學生們讀書習慣的慢慢養成。而這,正是他們成長的足跡!
讀書使我們的教室成為一個快樂的空間,彼此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親切,大家盡可能地從多種角度看待萬物,盡可能習慣“一個世界,多種聲音”。讀書為我們師生創造一個寬厚、寬松、寬容的心理氛圍,這樣的氣場使學生能夠快樂地學習,同時在快樂的學習中情緒穩定。當學生以愉快的心情學習時,他們接受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便得到強化和鞏固,而且記憶的效果也得以增強。日積月累,高中三年下來,我們班大多數學生都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他們說:
讀書使我思想深刻;
讀書使我心靈自由;
讀書使我內心豐富;
讀書使我心胸寬廣;
讀書使我精神富有;
讀書使我心情愉快;
讀書是我最大的快樂;
因為讀書,我知道了自己生活的目的;
因為讀書,我明確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因為讀書,我為自己的心找到了歸屬;
因為讀書,我為自己的未來做好了必要的準備;
讀書凈化了我的心靈;
讀書升華了我的境界;
讀書開闊了我的視野;
讀書提升了我的審美;
讀書增強了我的責任意識;
讀書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
越來越多的學生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他們發現了讀書的樂趣,并內化成自己的行動和習慣。看到學生們的不斷進步,身為班主任老師的我由衷地為他們感到欣慰和驕傲!在讀書及分享讀書感想的過程中,我們師生的心走到了一起,連在了一起!
篇9
三月的一個春雷將酣夢中的我激醒,醒來后,久久不能入眠,想到青浦寫作協會五周年大慶暨青浦作家協會成立活動即將到來,我欣喜,我感慨。
問自己:我曾經當作家的那個夢想還在嗎?
記得小學五年級的某一天,跟好友曉靜、英子三個人逃學,集中到英子家里,說,我們要準備成為大作家,要集中精神寫作品,不能在學校里上不喜歡的課。因為我們都有些偏科,只喜歡語文,害怕數學。那一天,我記得我擬定了一個童話故事,題目叫:小紙屑的旅程。英子要寫詩,曉靜要寫散文。
這個可笑的想法,只堅持了半天,就被語文老師張勇武發現了,把我們找回去批評了一通,繼續上學。成為專職作家的幼稚幻想立即擱淺了。
那時候,是誰想出了這個主意啊?現在回想,蠻好笑的,真的不記得了。
可是,喜歡閱讀,倒是我們三個人的共同點,我們經常一起看書,交換書籍。
后來,曉靜考上師范,成為了一名英語教師;英子做了居委干部;而我,成了一名上班族。各自都有了自己的活動圈子,結婚、育兒、工作、生活,便疏于了聯系。讀書的時間也變少了,我不知道她們有沒有繼續編織著文學夢。
1995年,我參加工作后,便全身投入,無暇再顧及閱讀,寫作的夢想,漸漸遠去。直到20__年在工作受到重度打擊、心靈受到嚴重創傷的時候,才又想起文學,想要以書療傷、養益身心。
我到青浦圖書館辦理了圖書借閱卡,開始了如癡如醉的閱讀,漸漸忘卻功名利祿、消化了曾不能承受的壓力。
20__年初,我跟志同道合的書友一起籌建了讀書會,志愿閱讀推廣,傳承水鄉文明,形成了每月一次固定交流的模式。讀書會的雪球越滾越大,吸引、交往了一批文學愛好者,我們一起浸其中“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讀書、交流、活動,不亦樂乎。后來我們的“野戰軍讀書會”有幸被圖書館編入了“正規部隊—清閱樸讀讀書沙龍”,更有幸的是,圖書館還幫我們請來了青浦報社副總編徐斌、青浦作協會長凌耕、詩人戴仁毅等老師做我們的閱讀顧問,指導沙龍閱讀。作家宋路霞、吉鴻盛、滕肖瀾、揚之水、姜浩峰、《收獲》副總編鐘紅明亦先后參加我們的沙龍活動,跟我們面對面交流,讓我的視野開闊不少。
多讀書,讀好書。讀的書多了,便有了感想,想用文字表達出來,漸漸的,又激起了我童年時代的寫作夢想。
當聽到青浦寫作協會在五周年大慶之際將升格更名為青浦作家協會,并要發展一批新的作協會員,我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向協會提出了入會申請,希望能夠成為其中的一員。
期待著,能被協會宣布成為正式會員的那一刻,這是我夢想開始的第一站。
篇10
一、班上成立小小圖書館,讓學生有書可讀
鑒于農村孩子家庭經濟情況和書少的原因,學校的每個班級都成立了小小圖書館。采取學校圖書館借一點,老師買一點,孩子們借一點書的原則,把班上的書柜塞得滿滿的。書的種類多種多樣,內容也豐富多彩,這樣,學生就有閱讀的小天地了。慢慢地,我發現,有些孩子變得很愛看書了,原來他們是喜歡看書的,以前不看,是因為無書可看。
二、以身示范,與生同讀,誘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教師既要重教書,也要重讀書。要讓學生熱愛讀書,教師首先要愛讀書。書的海洋很寬,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推薦一些好書,有意義的書。這樣,學生能讀到自己喜愛的書,興趣自然也就提高了。課余時間,也可和孩子們一起分享讀書的感受以及書的趣聞,閱讀課上,我和孩子們一起看書,其樂融融。在我的影響下,有一些不愛看書的孩子也變得好看書了。
三、給學生讀書的自由,再相機引導,逐漸轉化他們的興趣點
眾所周知,學生并不是對一切書籍都不感興趣,常聽到一些家長嘮叨:“為什么我的孩子不喜歡看《成語故事》和中國的四大名著等。偏偏喜歡《歡天喜地七仙女》《奧特曼》等電視節目!”事實上這樣的孩子,他們也有著強烈的閱讀的欲望,只是興趣偏離了正確的方向而已。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否定或批評,相信學生,先給他們以閱讀的自由,再抓住時機,巧妙引導,進行遷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這實際上是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自主性與求知欲。
四、創設濃郁的讀書氛圍,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利用學生的從眾心理,可幫助學生盡快駛上讀書的快車道。一是創設讀書的大環境:自從開展“小學生閱讀興趣的研究”這個教研課題以來,學校開展了很多讀書活動。首先,在校園中拉橫幅: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在櫥窗中出 “新書推薦”板報。其次,布置漂亮的新書展覽于圖書室,并組織學生前去參觀,學生被那色彩繽紛的封面和插圖,妙趣橫生的內容所深深吸引。另外,學校組織了故事大賽和閱讀匯報交流活動,讓學生在表演中對書中的文字進行個性的二次創作,在交流中談閱讀的感想,談收獲。很多學生積極發言,熱情高漲,許多孩子深受鼓舞和啟發。后來,他們也加入讀書的行列。陶醉在知識的海洋里。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數學手抄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