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中秋節的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19 11:37: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中秋節的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The Mid-Autumn Festival has all interesting history. Long ago in one of the dynasties of China there was a king who was very cruel to the people and did not manage the country well. The people were so angry that some brave ones suggested killing the king. So they wrote notes telling about the meeting place and time and put them into cakes. On the 15th day of the 8th lunar month every person was told to buy the cakes. When they ate them they discovered the notes. So they gathered together to make a sudden attack on the king. From then on the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on the 15th day of the 8th lunar month and eat "moon cakes" in memory of that important event.
When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near, shop windows are beautifully decorated. Many "moon cakes" are displayed for people to buy. People send presents such aswine, fruits and "moon cakes" to their friends and relatives. In the evening of the day, they have a feast. After the feast, they go out to the garden to look at the moon. The children run and laugh on the street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oon is at her brightest on this night. Many poems have been written about it, and poets are never tired of reading and writing such poems. In Chinese literature, the moon of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has been pared to a looking-glass, a jade rabbit, and so on. It seems that Chinese literature takes far more interest in the moon than in the sun.
關于描寫中秋節的英語作文
This year's Mid-Autumn festival, we can be noisy in the home, her aunt with her sister and brother come to my home for Mid-Autumn festival. At noon, grandmother made a table of the abundance of food, everyone happy for a family reunion dinner. In the afternoon, the weather is appropriate, we go fishing to the people's square, feeding the birds, in my efforts, also a small harvest, caught two small goldfish.
Evening, aunt advice to Columbus restaurant to eat buffet, there are a lot of delicious, we eat may be full. Darkness came slowly, even the moon smiled, we decided to go to enjoy the moon to the north street, the street can be lively, everywhere is full of festive atmosphere, everyone is permeated with a happy smile on their faces. Us and enjoy the moon while walking towards the river, not far away, I see there are a lot of kongmin light in the sky, my sister told me that it was through kongmin light of distant relatives of the missing people, out of curiosity, we also bought a lamp kongmin light, took a small point and kongmin light to drum up slowly, under the drive of wind, rose to the sky. Kongmin light more and more in the sky, the moon at this time, in order to let more people see the light of sky lantern, "go home to eat moon cakes". Although the moon tonight "lazy", but kongmin light like the moon light the every one of us. River put lotus lamp, there are some people in a wide variety of light floating in the water, beautiful!
This is the most unforgettable, the most I have a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
今年的中秋節,我們家里可熱鬧了,姑姑帶著姐姐和弟弟都來我們家過中秋.中午,奶奶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大家高興的吃了個團圓飯.下午,天氣適宜,我們到人民廣場去釣魚,喂鴿子,在我的努力下,還小有收獲,釣了兩條小金魚.
篇2
【作文1】我家的中秋節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又是一年中秋佳節,夜晚燈火通明,煙花燦爛的開放在深藍色的天空之中,人們彼此用傳統方式慶祝中秋。
今年的中秋佳節與往年頗有不同,因為值得可慶的是中秋已是我國的法定節假日,人們更有充足的時間趕回家與親戚、朋友共度這黃金時節。
晚上,夜幕悄悄降臨,爸爸、媽媽和我一起來到似乎是廣闊無邊坐滿人群的大草坪上,準備欣賞那八月十五的月亮。
十幾分鐘后,月亮終于害羞的露出了小半邊潔白無暇的臉兒。看,那一圈圈金環徐徐的穿過一綹一綹輕煙似的白云,向上升著,升著。
就在那一剎那間,月兒亮全部露出來,它傲然地。高高地升起來了。它圓的是那樣可愛,那樣有趣,就像一個銀色的玉盤反射出一道道白色的光芒似的。
此時此刻,人們正沉浸在花好月圓的仙境之中。望著皎潔而又飽滿的明月,細細品嘗著傳統食物,一切都顯的那么美好,那么和諧。
小時候聽奶奶說過,后羿有個美麗的妻子,叫嫦娥,因偷吃一位道士給后羿的仙丹,從此住在了寂寞的廣寒宮內;而吳剛被罰永遠砍那看不斷的桂花樹;小玉兔,在廣寒宮內為嫦娥搗藥。
我,多想去和嫦娥姐姐做伴,客月亮又那么遙遠,我想接大雁的翅膀,飛向她的懷抱,可大雁也飛不了那么的高。我只好打消這個念頭,凝望著圓圓月亮,口中嚼著香甜酥脆的月餅,回味著這美好的一個中秋……
時過半會兒,一眨眼就是深夜了,人們也陸續離開了綠坪,剛開始的人海也一眨眼消失在這美好的月光之下……
【作文2】我家的中秋節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所以被稱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中秋前夕,人們都盡可能和家人團聚,取人月雙圓的意義,八月十五又叫“團圓節”。
我和家人一起在陽臺賞月。剛剛升起來的月亮傾泄下了一片清輝,月亮亮燦燦的,慢慢地,慢慢地變成了白色。月光靜靜地灑在了地面上,整個世界都被罩上了一層銀色的光,鎮上像被籠罩著薄薄的銀紗。月亮穿過了云朵,將光輝灑在了馬路上,馬路就好像是用銀子鋪成似的。它還將月光倒映在了水面上,晚上的風一吹,河面上就波光粼粼的。
月亮像個害羞的小女孩,一會兒躲進了云里,一會兒又從云中探出了可愛的小腦袋,將大地浸成了夢幻一樣的銀灰色。看著月亮,又不禁讓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人們是為了紀念嫦娥才將八月十五定為了人們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還令我想起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李白思念家鄉的感情。使我不時想起了駐守邊疆的戰士在中秋節這個日子里不能與家人團聚。
宋代,民間中秋賞月之風更加興盛。據《東京夢華錄》對北宋京都賞月盛況有這樣的描寫“中秋夕,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我連坐至曉”。《新編醉翁談錄》記載:“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飾之,登樓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作文3】我家的中秋節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云,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云的紅娘,牽于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說。云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愿隨月在云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愿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愿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臺灣的地震,它牽動著我也牽動著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
篇3
welcome to the unit是一個單元的第一課,雖然內容不多,卻引領著一個單元的內容,點名一個單元的終極目標,地位不可忽視。本單元的welcome to the unit的主要內容看似只有一個comic, 6個表示節日的短語以及一個討論自己最喜愛的節日的小對話,實際內涵豐富,可挖掘、可補充的背景知識非常多。
本單元main task的任務是描寫節日,而詞匯的掌握程度制約著英語寫作的進行,俗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形象地說明了這個道理。因此,一個單元剛開始,就應該有收集詞匯的意識。考慮到welcome to the unit這塊內容少,學習任務比其它板塊輕,因此這個課時是學習詞匯的最好時段。要想描寫好一個節日,光有書上那些詞匯是遠遠不夠的,于是,筆者通常會在這個課時擴展一些單詞和詞組,再加上學生進入初中,剛剛學習了音標,他們記憶單詞的能力遠遠超過以前,所以,這種擴展應該能夠進行。另外,像多媒體這樣的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讓詞匯教學變得比以前容易得多。我們可以利用因特網,搜尋出我們需要的大量圖片,圖文并茂應該是教學英語單詞,特別是名詞的最好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安排先教6個節日,再教comic。 學生在沒有接觸到節日這個概念時就一下子給他們上comic, 會顯得很突兀。為此,筆者安排了以下五大塊: ① 整體呈現6個節日名稱。 ② 分別講述每個節日,并教單詞和詞組。 ③ 學習對話:書上的對話,討論最喜愛的節日;擴展的對話,討論節日里做什么事情。 ④ 學習comic。 ⑤ 布置作業。下面分別講述每個板塊的教學方法。
先是課的導入。這塊很小但很重要,直接影響著學生整個一節課的學習狀態。筆者用的是三首宋朝詩人寫的古詩來導入的。投影上第一個投出的是蘇軾的《中秋月》: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讓學生說出這首詩描寫的是哪個節日。第二個投出的是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學生很容易說出描寫的是哪個節日。接下來投出的是張耒的《和端午》: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在,只留《離騷》在世間。這三首古詩的題目要等學生說出答案后再投出來,因為題目中包含了答案。筆者之所以用漢語中的古詩來導入新課,一則是為了激起學生對本課的興趣,二則也能陶冶學生的情操,起到美育的作用。黑板上,筆者像往常一樣,把全班學生分成A、B兩組,在黑板上畫兩棵蘋果樹,分別代表著A、B兩組,每組其中的一名成員搶答對老師的問題就得一個蘋果,老師把蘋果畫在得分組的蘋果樹上。這樣學生會為了集體的榮譽而處于競技狀態,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4
要留心觀察。在節日里,你和周圍的人都做了什么?開展了哪些活動?人們怎樣紀念、慶祝?精神狀態如何?怎樣談論節日……你要仔細觀察,留心收集節日活動的素材。有了豐富的材料,就不怕作文沒話可寫。
要精心選材。節日里會發生許許多多的事情,如過年放鞭炮、清明節掃墓、端午節劃龍舟、中秋節賞月……習作中,你要認真琢磨所寫節日有什么特殊意義,有哪些特定的習俗,人們怎樣度過這一節日,這一天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你可以在頭腦里放一遍“電影”,比較一下,覺得哪件事最能反映節日特征,給你的印象最深,那么你就寫這件事吧!
請看一位同學描述的“五·一”勞動節吧:
“五·一”勞動節,我們也應該用勞動來紀念這一節日呀!大家一合計,決定上街擦護欄,美化我們的城市。下午,當我帶著抹布來到街上的時候,哇,同學們早就干得熱火朝天了。看,素有“大力士”之稱的楊昊和王東手抓桶柄,健步如飛地來回換水。“百靈鳥”楊倩一邊仔細地擦著護欄,一邊輕聲哼著歌兒,那樣兒既愜意又好像在享受。最惹人注意的要數“調皮大王”何波了。他今天一反常態,干得比誰都賣力,抹布擦不干凈,他就用指甲把污垢摳下來,再用抹布擦……
小作者廖廖數筆,就把我們帶到了街上的勞動現場。作文選擇的這一事件最能反映勞動節的特征,而選擇的典型有男有女,有力大的,有力小的,也很有代表性。其中濃墨重彩地刻畫何波這個特殊人物,反襯了大家對勞動的重視。
要細致描寫。節日的活動,有多少人參加,活動的范圍有多大,人們情緒怎樣,有哪些行動、口號等,你最好選擇一兩個有代表性的場面重點刻畫,寫出當時的氣氛。而對于具體的人物活動,你要抓住人們的行動、語言、神情等細致描繪,讓讀者能通過人物的外在言行體會到內心的興奮。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感動人。
再欣賞一位同學寫看花燈吧:
五顏六色的花燈,真是太美了。你看,有一只紅鯉魚張著大嘴巴,舞動著身子,搖著尾巴,旁邊還有許多荷花和荷葉,真是一派河塘月色,年年有余(魚)!那花燈在男男女女的手中變化著花樣,一下子就排出‘新春快樂’四個大字,一下子又是‘拜新年’。我也記不清還排了多少個字,反正只記得當時鑼鼓喧天,悠揚的鎖吶笛子聲震耳欲聾。
篇5
古典詩歌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詩圣杜甫的話道出了古典詩歌的巨大魅力。
吟讀古詩,讓我們感受到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沉郁、孟浩然的清新、白居易的平易通俗、王維的詩情畫意;吟讀古詩,如同面對良師益友,讓我們可以聆聽教誨,受到啟發;吟讀古詩,如同徜徉在花海,讓我們感受到藝術奇葩的芳香,得到藝術雨露的滋潤。
過年時,我們吟: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雨時,我們吟:清明時節雨紛紛;中秋時,我們吟:明月幾時有;思念時,我們吟:每逢佳節倍思親;送別時,我們吟:勸君更盡一杯酒;喜悅時,我們吟:漫卷詩書喜欲狂;感嘆時,我們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激越時,我們吟:憑欄處,瀟瀟雨歇……下面,讓我們一起漫步古詩苑,去感受中華詩詞源遠流長的歷史風貌,領略它多姿多彩的創作風格,含英咀華,共同接受一次古典文化洗禮。
【活動內容】
一、分門別類話古詩
(一)自然界的顏色豐富多彩,赤橙黃綠青藍紫。這個世界因為有了色彩,才更加美麗。現在我們就來填一填古詩詞中的顏色名稱。
1.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2.(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4.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5.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6.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二)下面詩句中含有植物的名稱,我們來填一填古詩中的植物名稱。
1.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4.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5.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6.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三)很多同學家里都養過小動物,小動物既可愛又好玩,在古詩中那些動物更是活靈活現。下面我們來看一看這些詩句中寫的是哪些動物。
1.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2.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3.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4.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5.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四)南京、開封、洛陽都是大家熟悉的地名,古詩中也會出現地名。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些含有地名的詩句。
1.(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2.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白帝,今位于重慶市奉節縣)
3.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三秦,今陜西省一帶)
4.(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姑蘇,今江蘇省蘇州)
5.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二、成語出自古詩
1.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2.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撲朔迷離)
3.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青梅竹馬)
4.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心有靈犀)
5.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春風得意)
6.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桃花)
7.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老驥伏櫪)
8.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無可奈何)
三、醉月賞花唱古詩
請你來點歌,男女生各選唱兩首,看誰唱得好。
歌曲1:但愿人長久(王菲)
歌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今夕是何年……
歌曲2:相見時難別亦難(徐小鳳)
歌詞: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矩成灰淚始干……
歌曲3:滿江紅(張明敏)
歌詞: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四、靈活巧妙用古詩
下面是一位同學巧用古詩寫的作文片段,請結合語境補寫詩句。
(1)有幸去杭州,正趕上江南的雨季,陰雨綿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詩提起了我的興致,竟決意去冒雨游西湖。
(參考: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今年的中秋節不比往年,我是“_________________”了,古詩云“_________________”,這真是一點兒也不錯的。
(參考: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跟蹤訓練】
一、全班分組,以小組為單位,由組長抽簽背誦相關主題,每小組背出相關主題的2首詩,就可獲得基本分100分。
1.描寫春、夏、秋、冬的詩詞。
2.抒發愛國情懷的詩詞。
3.含(寫)月的詩詞。
4.描寫離別情愁、相思苦的詩詞。
5.描寫邊塞生活的詩詞。
二、各組每輪派一人參加搶答詩歌,答題者不能重復,答對得一分,答錯不得分。
(一)猜一猜
1.唐朝虞世南有首詠物詩:“的歷流光小,飄弱翅輕。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請問此詩所寫何物?
2.表達不斷進取、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詩句,你記得有幾首?
(二)悟一悟
3.新事物終究要取代舊事物,用劉禹錫的話來說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書讀得越多,寫起文章來就越順手,誠如杜甫所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師節,你和同學去看望小學老師,買了一張賀卡,要在上面寫上贊美的話。你可以用哪些詩句來表達你對老師無私奉獻精神的贊美之情呢?
三、默寫古詩。
1.正是江南好風景,_________________。
2.葡萄美酒夜光杯,_________________。
3.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
4.海日生殘夜,_________________。
5.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
6.蒼蒼竹林寺,_________________。
7.國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
篇6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作文;有效性教學; “任務驅動”法;寫作水平;
一、小學生寫作的問題
對于小學生而言,尤其對于低年級的學生開始學習作文寫作時,由于缺少必要的文化知識儲備,對寫作技巧也比較陌生,沒有作文創造的基礎,往往在作文創作中發生許多問題。對此,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分析小學生寫作存在如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寫法、選材不突出
記述文是小學生作文最常寫的一種文體,但在實際寫作過程中,小學生在寫作環節上,大多集中于人物活動、事件經過的敘述,缺少必要的細節描寫,對于人物的心理描寫更難以顯現出來。分析以上原因,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少、創作時間短,不可能明晰人間冷暖,也不可能將其應用于作文創造中。[1]
在選材上,小學生的作文雷同現象非常多。分析這一因素,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學生缺乏創新能力,沒有比較好的創新;二是學生的生活經歷大多差不多,在教師有意或無意引導下,基本上會想到同一題材上;三是市面上流通的小學生作文輔導教材雷同化,據筆者調查,許多學生在回家創作作文時,利用作文輔導教材,大段抄襲,不加思考,不描寫自己的真實生活。[2]尤其隨著年級的增高,繁重的學習壓力促使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更少,對社會幾乎陌生,無法從中發掘材料。
(二)語言表達能力差
小學生作文創造最欠缺的就是語言組織能力。雖然我國自古以文章立國,但是文字創作絕不是每一個都能夠完全掌握的一門技藝,他需要長期不斷的訓練,并發掘內心、深刻及有意義的事務,才能夠受到外界的稱贊。但是我國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大,尤其理科學生,語文成績差是一個極為普遍的現象。對于這一點,應試教育是最大的影響因素,學校考什么,學生就學什么,這就造成學生無法學到真正有意義的知識,也造成學生容易荒廢多年的學習成果。[3]
二、運用“任務驅動”法提高課堂有效性教學
“任務驅動”是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依照該種方法,由語文教師帶著“任務”構建完美的教學模式,這樣小學生就能夠在學習作文中帶著一個任務去探索學習作文的方法。在這一環節中,小學生不僅是一個學習的主體,還成為作文寫作的實際評判者,極大地激發小學生學習作文的興趣,擴大小學生語文知識面,這對培養他們獨立學習和實踐能力有非常大的幫助。“任務驅動”是一個過程教學,有幾個既定的步驟,具體包括:情景的創設、確定任務、執行任務、任務的完成。
(一)情景的創設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語文課本是最基本的教學材料,對此,語文教師應當開動自己的大腦,語文課本中有許多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課文,例如清明節,這既是文章教材,也是生活中每年必須度過的一個傳統節日。對此,語文教師應當充分依據清明節的文化內涵結合實際情形,為其創設一個與知識點緊密結合的故事,讓每一個小學生都參與進來,班上的每一個小學生在應用自己的文化知識,具體策劃一個有關中秋節的活動,由學生組織這一活動,同時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情景教學。
(二)確定任務
在確定任務這一環,能夠切實有效地分析出小學生學習作文是主動還是被動。對于“任務”要明確這幾點:一是綜合性,在這一階段,小學語文教師要勤于備課,在繁雜的資料中,結合英語教學大綱、目標,提出小學語文中的重點、難點,分析學生學習能力的情況,并將以后要學的知識點綜合起來,新舊知識搭配,來為學生設問;二是針對、實踐性強,“任務驅動法”教學方法,就是要讓學生在明確一個任務后,能夠經過實踐找出答案,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校的教學環境、學生實踐的能力,設計一個有針對性、實踐性強的任務。[4]在此基礎上,透過各種有針對性的任務提出,要充分吻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正確引導小學生發現知識、獲得知識以及利用知識。
(三)執行任務
在完成以上兩個階段后,任務的執行就是實踐過程。任務的執行對于教師來講就是一個監督、引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對于學生來講,這正是學生獨立或協作完成一個作文作品的實踐。[5]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應當明確小學生文化知識儲備,寫作技能的掌握等因素,所以在接受任務之前,教師需要指導小學生系統的學習任務驅動的方法,以此減少這些技術性的因素差距。學習的內容包括兩方面:一是寫作技能的訓練,在培訓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的情形,訓練他們的寫作技能。二是進行相關文化知識、背景上的教學,這是一個自學的過程,應當指導學生自己查閱相關的背景資料,并將其運用于任務成果中。
(四)任務的完成
這是成果收獲階段,這之前的環節中,小學生在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與同學、教師及家長的交流和討論,小學生勢必會在作文創作內容、方法等方面上形成自己的特點。對此,教師應當為其構建一個公平、合理的交流平臺,制定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充分將學生的獨立思考的成果納入評價的機制,積極鼓勵學生將這些觀念進行理性的爭鋒,最好透過辯論形式加深小學生對作文創造的認識。教師在這一環節上,應當充分把握整個課堂的節奏,仔細觀察每一個學生的任務失誤之處,為其提供幫助。通過這些環節的進行,以此加強任務學習的內容、信息輸出的效果,培養小學生運用作文語言、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 湯建英;打開過程 著力指導――小學作文教學過程化指導初探[J]. 作文教學研究. 2009(02)
[2] 陸平,夏惠賢;中小學跨學科寫作教學的新探索――美國“RAFT”寫作教學模式[J]. 上海教育科研. 2009(02)
[3]郭小榮;淺談如何培養小學中年級學生作文能力[A]. 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全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科研成果集(內蒙古卷)[C]. 2013
[4] 管琴燕;在情感之海中投入“石子”――淺談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情感培養與激發[A]. 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 2007
[5] 蘭雪芬;感悟寫作過程 建立寫作自信――漸進式寫作教學的思考與實踐[A]. 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 2007
姓名:李云
篇7
一、 從生活中培養觀察力
葉圣陶先生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現實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學生作文的思想、觀點、感情及一切材料都來自現實生活。因此,在作文教學實踐過程中,我注重將作文與生活結合在一起。如在教“寫人”(《我的老師》)的作文時,先讓學生仔細觀察老師的外貌特征,然后由幾名學生向同學們口頭介紹老師的外貌,接著由學生自由評論,說得好的在哪?不足又在哪?并給予補述。這樣即可以創設說話情境,又為作文提供豐富的材料。
有時課堂上出現的偶發事件也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有一次,我上課上到一半,突然吳佳麗同學嘔吐了,吐了一地的贓物。張玉潔同學看見了,就主動去拿掃把掃干凈了。其他同學都看著他們。這時我就這件事讓學生展開討論:吳佳麗同學嘔吐時,全班同學有什么不同表現?張玉潔同學是怎樣做的?你當時心里是怎樣想的?因為同學們親眼目睹了全過程,所以討論的很熱烈。作文課上,我指導學生把這件事追記下來。學生因為有了親身的體會,自然的感悟,寫出來的作文也就有了真情實感。這樣既引導學生從具體事件中領會到發現作文材料的方法,又讓學生從這件事中得到了教育。如有些同學帶早點來學校吃,把吃不掉的扔在垃圾桶里,許多同學看見了圍著爭論不休,有的指責,有的嘆氣,有的無所謂。我就此事引導學生對當時情形展開討論,再順勢讓學生進行小練筆。類似這樣的經常性訓練,能激勵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進行觀察思考,時間長了,學生也就逐漸養成了觀察事物、積累材料的習慣了。
另外,我國有許多傳統的節日,如除夕、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等,這些節日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家里人是怎樣過這些節日的,發現其中獨特的過節方式和特有的情趣,再結合自己特殊的感受把它們記錄下來。這樣的訓練有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注意觀察日常生活的習慣。
二、從勞動中培養觀察力
把作文教學與勞動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在勞動中,通過親身實踐,即可逐步培養起熱愛勞動,尊重勞動成果的思想感情,養成愛勞動的習慣,通過寫作使學生在勞動中的感受進一步升化和提高。比如,在教“寫事”(《我學會了蒸米飯》)的作文時,我布置學生在家讓爸爸媽媽教他們蒸米飯,有了親身經歷就有事情可寫,然后來到課堂互相交流經驗,把學蒸米飯的經過和感受進行口述,再讓學生自由評論,教師加以指導。
要想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還可以讓學生堅持寫觀察日記。比如讓學生親手種下一種自己喜歡的植物,然后布置學生寫日記,寫種植物的過程。以后就每天讓學生觀察自己種的植物,把每天看到的和自己想到的寫下來。學生很樂意去觀察并寫下來。記得有一天的日記,班上的高嘉慧同學寫的是《沉睡的種子》,這篇日記寫得非常好,完全體現了一個可愛的小女孩盼望種子發芽的心情,而且語句充滿了童真童趣。這樣通過勞動不僅使學生感到作文有話可寫,還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三、從活動中培養觀察力
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是培養學生觀察力的好材料,把自己參加過或看到、聽到、想到的,只要有意義就可以寫下來。為了使學生有組織、有目的的參加活動,并對活動留有深刻的印象,我指導學生有目的、有重點、有順序地觀察活動全過程。例如:《跑步比賽》,比賽前先教給學生有順序地觀察,當運動員未來之前,觀眾是怎樣等待的?心情怎樣?當運動員一上場,觀眾隊伍發生了什么變化?表情怎樣?當聽到同學們的“加油”聲時,運動員是怎樣的表情。并指導學生抓住熟悉的同學進行描寫。一位同學在作文中這樣寫道:“不知誰喊了一聲‘來了,來了!’人群頓時沸騰起來,只見我班同學鄧毅氣喘吁吁地跑來了,似乎每一步都使出全身力氣。他臉上紅紅的,像熟透的紅蘋果,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滴下來,我真為他捏把汗呀!”可以看出學生不但思路清晰,言之有序,而且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另外平時要學生多寫寫《課間十分鐘》《我愛玩的一種游戲》等這樣反映學生活動的作文。教師要加以指導,如針對《課間十分鐘》這一題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下課鈴響后,同學們有哪些不同的表現?自己心里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根據觀察到的實際情況把具體內容寫下來,寫成小短文。
四、從大自然中培養觀察力
篇8
太空中的圓月,是一個帶著面紗的美人兒,凄美,孤傲,神秘,充盈著神奇的傳說。你想了解一個真實的月亮嗎?揭開月亮神秘的面紗,讓我們一識月亮的真面目吧。
其實,“月亮不亮”, 這說的是什么意思呢?指的是月亮本身并不會發光。月亮之所以會有光亮,靠的是反射太陽的光。月亮反射太陽的光,是跟太陽有“君子協定”的,是有條件的;月亮靠 “借光”給太空和地球增添了光彩,并且美化了自己,贏得了欣賞和贊美。我們不能不贊賞月亮生存的機智!
一旦撕破了美妙神話的包裝,月亮的真實面目便顯露了出來:一個裸的死寂的星球。月亮質量很小,表面根本吸引不住空氣,是個真空地帶,所以無法傳播聲音;由于月亮表面沒有大氣層,不能進行熱傳遞,所以表面溫差太大;月亮是個干枯的可憐的世界,表面沒有一絲水,因此根本沒有生命活動的有機體,只能是個死寂的世界……這都是客觀事實,你不會因此對月亮大失所望吧?認清了月亮的真面目之后,平靜以待就行了。晚上那個光燦燦的月亮,不是照樣妙不可言嗎?
但是,俄羅斯物理學家卻沒有平心靜氣地對待月亮,他們認為是月球的引力使地球傾斜且旋轉緩慢了,因而給人類帶來了諸多災難。他們竟主張用6000萬噸級導彈將月亮一舉轟毀。是的,月球委實存在著一些有損人類的缺點,可怎么就因此忽略了月球對于人類的巨大益處呢?何況月球一旦毀滅之后,你知道會給我們人類帶來什么嚴重后果嗎?首先,如果將月球炸毀,是否就一定能使地球的現狀得到良好的改觀,還是個未知數。事實上,月球的喪失會對地球的運行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而極為不利的影響。這一點卻是確定的。例如,如果沒有月球使地球減緩一半的自轉速度,地球將12個小時就自轉一周。想象一下,一天只有12個小時,會是怎樣的情景?人類學習、工作和休息的時間規律將會一團糟。那時,我們再后悔,怕是來不及了。其次,月球被炸毀后,剩余的碎片會嚴重污染地球大氣層,那可真是一舉多失了。再次,月球的礦產資源特別豐富,如果人類在未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里能夠開發利用月球,那會使地球和人類受益無窮。否則,那損失將會不可估量!而且,沒了月球,人類將月球作為外星移民基地的設想,也就黯然破滅了。何苦呢?最后,沒了月球,也就沒有了隆重的中秋節、月亮節,沒有了月亮給人們帶來的光明、詩意、浪漫和向往。這又是多么巨大的精神損失!
月球是屬于太空,屬于全人類的。少數人無權置月球于死地。人類呀,善待月球吧。
人類萬歲!月球萬歲!【問題診斷】
這篇作文讀來文從字順,富有知識性。可稍加品讀,卻平淡無味。作者只是忙于把自己所了解的月球知識和素材比較有條理地說明了一番,總體看來缺乏一種新意和亮色。
篇9
關鍵詞: 高中作文 教學困境 載體 能力 實踐
一、搭建三種載體,有效奠定學生的語言文字基礎
1.設置閱讀課。高中語文教學中沒有專門的閱讀課,我在多年的高中語文教學中發現,學生在閱讀量上遠遠沒有達到標準要求,一方面是因為教學時間能夠為學生自主支配的空間較少,學習壓力大,另一方面也與學生沒有養成較好的閱讀習慣具有直接的聯系。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同時也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在經過學校主教研部門同意的基礎上,利用自習時間,每周設置一節閱讀課,將學生帶進校圖書館進行閱讀,或是將借閱圖書、學生自有書籍進行互閱,讓學生有一段專門時間靜下心來開展閱讀,提高文章閱讀積累量。
2.設置口語課。口頭語言表達訓練也是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積累的重要途徑,如果光靠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之間進行的語言交流活動,則遠遠不能實現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增加積累的需要。我在語文教學中設置了口語“微型課”,即在語文早讀、自習課上,為學生安排10-15分鐘的口頭作文表達時間,每個學生1分鐘左右時間,表述主題每月確定一個,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自行準備,每節自習課安排10名學生左右,一般5次一個輪回,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為每一位學生都創設一些表現、發揮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設置讀寫課。“讀”與“寫”密不可分,在學生大量進行閱讀積累的同時,也要強化對學生的練筆訓練。我在語文自習時間里面,每周空出25分鐘作為讀寫小練筆時間,這種練筆內容較為寬泛,可以是針對某一事件的感悟感言,可以是一小處景觀的描寫,可以是課文讀后感或是仿寫,也可以是人物特寫。我以學期為單位,為學生設置10-15個題目,讓學生在日常訓練中增強積累。
二、培養三種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
1.培養發散思維能力。發散思維培養,主要是引導學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尋找答案,提出自己獨特的觀點,在作文訓練之中主要為求異訓練。例如在布置學生撰寫《南郭處士》讀后感中,我鼓勵學生從傳統的思維模式中解脫出來,除了“濫竽充數要不得”等傳統理念之外,還站在吹竽同行和齊宣王的角度來思考,使學生們頓時思維大開,經過討論交流,分別提出吹竽同行“缺乏向社會不良風氣作斗爭的勇氣”、“存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狹隘思想”,齊宣王“用人制度不夠完善”等一些具有獨特見解的理念,而作文選材的空間及發掘深度,較之以往也有了較大提升。在教學中,像這樣可供發掘的因素還有很多,關鍵在于教師要做有心人,善于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2.培養想象思維能力。想象是作文教學的靈魂,缺乏足夠想象空間的思維是單調的。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強化對學生的想象思維訓練,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充滿生機。一方面,我注重結合語文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通過練習改寫、續寫、擴寫等想象性作文等方式,強化學生再造想象訓練。例如在教學《詩經》中《采薇》內容后,要求學生大膽地想象,將課文改寫成一個小故事,在改變過程中進行想象能力的訓練。另一方面,我注重對學生進行形象思維的指導,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想象,比如布置學生進行一些《假如……》、《未來暢想》等題材與類型的作文訓練,有意識地促使學生假設、想象,提高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提高寫作水平。
3.培養直覺思維能力。直覺就是人腦沒有經過縝密思維活動而直接獲得的感悟,表現在作文教學之中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靈感”。在寫作方面具有較高造詣的作家,在直覺思維能力方面都具有深厚的功力,如名句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就是直覺思維成果的典型例子。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當強化對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培養,指導學生捕捉靈感,激發寫作動力,提高寫作能力。首先,要指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拓寬視野,以產生“妙手偶得”的成效。其次,要善于積累,多讀文章,讀好文章,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如果學生在腦海里集聚了大量的文章辭藻,寫起文章來就會下筆如有神,靈感頓發。
三、強化實踐,有效拓展作文教學空間
1.開展自主評改實踐。在傳統作文教學中,教師批閱很辛苦,占用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最終效果并不明顯,許多學生在拿到作文后,最多看一下文章分數或是等第,對于教師辛辛苦苦撰寫的評價并不一定深入研究。針對這種狀況,我采取了學生自主評改的方式進行改進,按照“字詞標點是否正確、語句是否通順、結構是否科學、選題是否新穎”等,開展自主評改活動,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換批改,在錯誤之處直接面對面交流,提高作文評講的直觀性。在批改結束后,還要以小組為單位,對文章進行綜合討論評定等,盡量提高其公正性,讓學生在批改的過程中借鑒別人的成功之處,同時也警示其他學生作文的不足,提高作文評改工作的實效性。
篇10
關鍵詞:情感;情境;閱讀;指導;體驗;提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8-0139-01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情感教育是教師依據一定的教育教學要求,通過相應的教育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的情感領域發生積極變化,產生新的品質的過程,也是教師在尊重學生情感的基礎上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的過程。沒有情感的語文教學就像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將語文素養與情感培養有機統一。
一、明確情感因素,強化情感作用
人的創造活動不僅需要高度發達的智力,而且需要強烈的興趣和熱情,需要堅強的意志和毅力,遠大的理想以及獨立精神等非智力因素。語文教學中產生的愛憎、褒貶、喜怒,無不是道德情感、理智情感,美的情感的具體體現。因此,在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尤為重要。首先,情感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學生的情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其次,情感教育對培養學生健康純潔的感情,堅貞高尚的情操,愛憎分明的態度有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另外,情感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發現美、認知美、感受美、創造美,提高審美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提高思想境界。
二、創設教學情境,引感共鳴
文學作品是心靈的產物。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根據學生身心和情感發展的特點來編選的。小學生的情感帶有很大的情景性,容易被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所感染,所支配。在導入新課時,精心設計導語,把學生領入作品的情景中,喚醒學生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用圖畫再現課文內容,利用游戲,課本劇等形式,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激發其學習的熱情。通過優美的音樂渲染教學氛圍,幫助學生大膽想象,達到文本與情感的統一,撞擊共鳴,激感。
三、廣泛閱讀積累,激發審美情趣
“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這是《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做出的“質”的規定。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情文并茂,文質兼美的作品。這些作品往往借助許多形象,向兒童揭示世界的奧秘,培養兒童遠大的理想,陶冶高尚的情操和審美情趣。教師要用豐滿的、有血有肉的形象去感染、啟迪,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中華民族有著燦爛輝煌的文化,情景交融的詩歌,優美抒情的散文,引人入勝的小說,催人淚下的戲劇,啟智明德的童話寓言等,都蘊含著濃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感知特點,指導學生廣泛閱讀,激發審美情趣,提高思想修養。
四、強化習作指導,抒發真情實感
作文教學是學生語文素養、情感態度、美育教育和人生觀、價值觀的凝煉和概括。教師要在習作指導上,引導學生抒發內心真實的感受,領悟人生的真諦。寫人作文通過人物形象的描寫,體現其所特有的思想品質,抒發喜怒哀樂;記事作文通過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件記述,表達自己對事件本身的感受及受到的教育;寫景作文關鍵在于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真實地體現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贊美;想象作文則要用合理大膽的想象,放飛希望和理想,抒發對生活的熱愛和未來的憧憬。但情感教學必須真實,在寫作上更不能無病,空洞無物,堆砌拼湊,否則會弄巧成拙。
五、增加情感體驗,塑造健全人格
語文學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要有針對性,多渠道、多形式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如通過郊游,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通過古詩文經典誦讀,使學生受到強烈的文化感染;通過影視資料的欣賞,建黨、國慶、“五一”、“六一”等重大節日的慶祝,激發對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愛戴之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通過母親節,中秋節,重陽節等讓學生感恩親情,孝敬父母,關心他人;通過“送溫暖”、環保宣傳等活動,教育學生關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家鄉,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健康快樂的成長。
六、強化教師魅力,提升情感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