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的嚴重性范文

時間:2023-07-19 17:38: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空氣污染的嚴重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燒烤;空氣污染;治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Q938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近年來,由于燒烤行業(yè)的不斷壯大,燒烤對空氣污染嚴重性及治理方法問題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雖然我國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并且加強燒烤對空氣污染嚴重性及治理方法的研究,對我國治療空氣污染工程的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二、燒烤產生的油煙對環(huán)境污染的現狀

環(huán)境污染已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重點,我國已將保護環(huán)境列為基本國策,并且在眾多的污染因素中,食用油煙已成為不容忽視的一大因素,食用油煙中的分解產物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潛在因素。已有報道,食用油煙可引起實驗動物肺水腫并有一定的致突變性。食用油煙特別是燒烤油煙對環(huán)境空氣的污染是非常嚴重的,對其致癌性,致突變性和細胞毒性的研究也愈發(fā)引起人們的關注。

三、燒烤對空氣污染嚴重性

1、設備落后治理效果打折扣

目前,國內大多數抽油煙機為直排式,這也導致了油煙不受限制地排到空氣中,對大氣直接造成了污染,加上石化燃料的普遍應用,排放的氣溶膠形成霧霾籠罩在城市上空。

2、燒烤業(yè)與環(huán)評脫節(jié)

由于法律法規(guī)方面的漏洞,環(huán)保、工商、城管等部門間存在職責交叉和管理盲區(qū),有的燒烤業(yè)沒有辦理環(huán)境影響評價審批等手續(xù)就開張營業(yè)。長期以來,燒烤業(yè)建設項目與環(huán)境影響評價審批脫節(jié)的現象在一些城市普遍存在,這也增加了后續(xù)環(huán)境污染管理的難度。

3、燒烤炸攤冒出的白煙是什么

燒烤炸攤上冒出的白煙由兩大類組成,第一種是煤炭燃燒排出的煙氣。我主要說的第二種,是無論用火烤還是用小油鍋炸都要產生的油煙氣。煙氣中含有許多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

四、露天燒烤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

1、大氣污染:研究表明,烤肉串攤點集中地方的煙氣中苯并芘濃度很高,最高時可比國家《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二級標準高60-110倍,可吸入顆粒物濃度高出國家標準十幾倍,不僅污染了環(huán)境空氣質量,而且容易對周邊居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構成嚴重影響,最形象的說法莫過于“氣難喘、味難聞、窗難開、覺難睡”了,其危害可見一斑。

2、噪聲和振動污染:露天燒烤往往擺設在居民較集中的街道旁或小區(qū)內,隨著夜幕的降臨,露天燒烤攤的談話聲、劃拳聲、大笑聲、打架聲、吆喝聲、車輛鳴笛聲隨著濃煙在空中飄蕩,而鼓風機、排氣扇產生的振動也令人煩躁不安,難以休息,嚴重時可以通宵達旦,產生嚴重的噪聲擾民現象。

3、固廢污染:露天燒烤使用的一次性筷子、食品袋、餐巾紙、食物殘渣、食品外殼等隨意丟棄,人行道上臟亂不堪,不僅增加清潔工人的工作量,如果未來得及清掃就遇大風天氣,這些固體廢物會隨風飛舞,停留在街道綠化帶的灌木叢中或懸掛在大樹上。同時燒烤攤所在的地面一般被污染得“臟兮兮、黏糊糊”,慘不忍睹。

4、水污染:露天燒烤往往挨著路邊,沒有上下水設施,廢水隨意亂潑,造成嚴重的水污染現象,不僅如此,每逢下雨天,嚴重結垢的地面被雨水沖刷,可造成嚴重的面源污染,雨水中懸浮物(SS)和油類含量大大增高。

5、生態(tài)破壞:君不見,小區(qū)內的露天燒烤攤旁,綠茵茵的草坪已被踩出幾條路來;燒烤攤所依附的大樹也被煙熏得面黃肌瘦或面目全非,綠色的生命在無言地忍受著來自露天燒烤的踐踏和,不知何時才能還它們一個快樂生長的環(huán)境。

五、街頭燒烤的縮影

廣西南寧市,在虎邱村口看到,人行道大片空地被幾個大燒烤攤占據。啤酒瓶、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竹簽、吃剩下的烤肉等撒落一地。最令住在路邊二樓的張女士苦惱的是油煙,“看我家這紗窗,熏得黑乎乎的了”。燒烤攤外面擺著3排待客的車輛:三輪摩托車、出租車和摩托車。明秀路的半幅路面被擠得只剩下一條車道,幾輛公交車只能緩慢通過,現場劃拳聲和喇叭聲不斷。從虎邱村口往明秀市場方向走,人行道、慢車道上同樣擺滿各種小攤。在明秀市場門前的天橋下,飲食攤點的桌椅將橋底塞得滿滿當當,衛(wèi)生紙、剩飯剩菜丟得滿地都是。負責該路段的一名黃姓環(huán)衛(wèi)工人稱,附近的攤販特別多,一些人喜歡隨意亂扔垃圾,從明秀鐵道口到明秀市場這一段路,一般早班會有11車垃圾,晚班也有8車,白天則有14車至16車。黃女士稱,晚班是零時30分下班,有時垃圾實在太多,拉不完只能等到凌晨4時30分早班值班人員清理。

在北湖路一家燒烤攤前,攤主在烤爐上安裝了抽風機,一啟動,排出的煙就像一個大煙囟。附近居民韋女士說,一到晚上,燒烤攤都擺滿了路邊,攤主生起炭火時,嗆人的煙霧到處飄散。深夜,附近居民只好把家里的窗戶關起來,可是窗戶能擋一擋煙霧,卻擋不住嘈雜聲。

在長湖路東菜市旁,又是一個燒烤攤重災區(qū)人行道上幾個燒烤攤綿延上百米,喝酒劃拳聲最為吵鬧,食客眾多,空氣中彌漫著熏人的氣味。據了解,東菜市里面和周圍有不少燒烤攤,城中村和周圍的食客都到這里吃夜宵,生意甚為紅火。東六組一村民介紹,“城鄉(xiāng)清潔工程”實施以來,路邊的燒烤攤曾經被趕走,這幾個月又出現了,而且越來越多,非常吵人。

六、對于污染的治理方法

1、加強油煙處理設施監(jiān)管

當務之急是加強對燒烤企業(yè)油煙處理設施的監(jiān)管。標準即使再嚴格,油煙凈化設施即使再得力,餐館如果不按規(guī)定打開設備,不定期維護設備,油煙治理只是一句空話。

2、強化部門協(xié)調配合

強化飲食服務業(yè)大氣污染治理,安裝高效的油煙凈化器,嚴格控制飲食業(yè)油煙無組織排放。嚴格規(guī)范餐飲業(yè)露天燒烤經營。餐飲業(yè)從事露天燒烤應在規(guī)定的地點或者區(qū)域內,并使用清潔能源。逐步取締在城區(qū)進行露天燒烤活動,將露天燒烤引導至室內進行,并采取防治油煙污染的措施。

3、出臺油煙處理設施技術準則

有業(yè)內人士指出,主管部門由于人力有限,難以對中小型餐飲企業(yè)污染治理設備的運行情況進行全天候監(jiān)督管理。因此,要加強對燒烤業(yè)主有關油煙污染危害和油煙污染治理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增強燒烤業(yè)主防治油煙污染的意識。

4、現行的飲食業(yè)油煙排放標準與油煙采樣器并不適用于燒烤業(yè)油煙中可吸入顆粒,相關部門可考慮提高排放標準并改用適用的油煙采樣器和油煙檢測設備。

七、結束語

通過對燒烤對空氣污染嚴重性及治理方法的問題分析,進一步明確了燒烤對空氣污染的嚴重性。因此在燒烤行業(yè)的后續(xù)發(fā)展中,要加強對空氣污染治理方法的研究,確保空氣的質量。

參考文獻

[1]何興舟 室內空氣污染的健康效應 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 2012年

篇2

關鍵詞:室內、空氣污染、觀賞植物、應用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choice of indoor air pollution and ornamental plants, first understand the seriousness of the indoor pollution, the ornamental plants in the indoor environment beautification and purification role play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indoor air, summarizes the selection of indoor plants to more reasonable, in order to create a comfortable, beautiful, healthy indoor environment.

Keywords: indoor, air pollution, ornamental plants,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TU9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據調查統(tǒng)計,現代人平均有90%的時間在室內,全世界每年有280萬人直接或間接死于裝修污染,全球約4%的疾病與室內環(huán)境相關。近年來,由于室內空氣污染而引發(fā)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利用室內觀賞植物來凈化室內空氣也成為一種主流趨勢,因為綠色的植物不但能夠美化和裝飾室內環(huán)境,還可以提高室內空氣質量,兩者相得益彰,完美的結合定營造出一個既美麗又適合人們生活的室內環(huán)境。

1 室內空氣污染物的種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內環(huán)境功能的不斷細化,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對室內環(huán)境有著不同的需要,各種裝修材料和室內電器的使用,以及它們排放出的污染物,使得室內環(huán)境的空氣的成分十分復雜,在空氣污染物中有毒有害的物質種類繁多,但主要分為四種:化學污染,如甲醛、氨等;物理污染,如室外產生的噪音等;生物污染,如真菌、病菌、花粉等;放射性污染(電磁輻射和氡),如計算機、手機等。

2 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以及危害

2.1 廚房油煙污染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用的家用電器,例如煤氣灶、空調、電視機等,這些電器也會造成化學污染,其中家用燃料的燃燒造成的化學污染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它所釋放的CO是有毒的氣體,低濃度的CO的攝入,可以使正常人感到疲憊,還可以起心臟病人胸痛,如果長時間的吸入含CO的空氣可導致視力敏感、心肌損害以及其他若干意識運動能力,高濃度的長期吸入可導致死亡。所以需要我們經常通風,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并種植一些可以凈化室內空氣的植物,來減少空氣中CO的含量。

2.2 建筑、裝修材料污染

在室內空氣污染中,還有一些有害氣體是從房屋的地基土壤和建筑材料、裝修材料中釋放出來的,比如甲醛、氡。氡是一種惰性放射性氣體,可能會引起白血病、呼吸道疾病,嚴重的會導致肺癌。甲醛對人體的危害是長期的,當人體攝入濃度過高時,會產生支氣管哮喘、引起慢性中毒、乏力、過敏性皮炎等。

2.3 生物污染

生物污染主要指在室內空氣中逐漸累積的塵螨和細菌、真菌等。由于居住條件的逐漸改善,空調的使用減少了室內外的空氣流通,很容易滋生一些細菌、真菌等。除此之外,一些貓、狗等寵物的身上也會攜帶一些病菌,這些過敏原會附著在塵埃上,并隨著氣流傳播疾病,一些具有過敏性體質的人對這些過敏源會產生過敏反應,例如鼻炎、過敏性哮喘等。目前,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確認室內塵螨性過敏為一世界性的健康問題。

3 室內觀賞植物的作用

由于室內空氣污染的情況的日益嚴峻,人們?yōu)榱司徑膺@一狀況,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其常見的方法有:物理吸附法、植物凈化法等四種方法。因為觀賞性植物具備美化和控制室內空氣污染的雙重功效,加之其操作容易,成本低,順應了人們追求健康、生態(tài)的潮流,最終使得植物凈化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認同。

第一作者簡介:趙金鵬,男,新疆農業(yè)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在職教師。

E-mail: TEL:15299466965

3.1 美化居室,裝點時尚

由于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的不斷提高,使得人們對日常生活工作的室內環(huán)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華麗又現代的家私,再加上點恰當的綠化裝飾,會使得室內環(huán)境舒適且高雅,可以起到任何物品都無法替代的裝飾效果。

3.2 清新空氣,消除污染

室內觀賞植物對于凈化室內空氣起著重要的作用。一些花卉的抗毒性能力很強,可以吸收空氣中一定濃度的有害氣體,如茶花、仙客來、紫羅蘭、石竹等通過葉片可以吸收毒性很強的二氧化硫,經過氧化作用將其轉化為無毒或低毒性的硫酸鹽等物質。而且,室內植物還可以起到加濕器的作用,植物通過吸收水分后再通過蒸騰作用將其向空中發(fā)散,濕潤空氣。不但如此,綠色植物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過濾噪音、吸收輻射、阻擋陽光、殺滅細菌等,使得室內的空氣更加清潔。

3.3 調節(jié)心理,保持良好精神狀態(tài)

據研究,綠色在人類的視野中占據25%就能消除眼睛的生理疲勞,對于人們放松精神和調節(jié)心理最為適宜。綠色裝飾已經成為軟裝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柔化建筑的硬線條,讓人們得到心理上的調節(jié)、精神上的放松,緩解焦躁、穩(wěn)定情緒,使人心情舒暢。

4 室內觀賞植物的選擇應用

4.1 根據室內環(huán)境的不同選擇

常用的適合室內擺放的花卉種類有很多,要根據居室的具體條件選擇適合的花卉和植物,例如向南的居室一般光照條件比較好,可以在這里擺放一些喜陽的花卉和植物,如米蘭和月季等。向北的居室光照條件比較差,就可以選擇耐陰性的花卉和植物,如龜背竹和吊蘭等。

4.2 合理利用居室特點選擇正確的花卉種類

我們還可以從房間的功能來選擇適合的花卉和植物,不同功能的居室,其適合擺放的植物也會不同。依據客廳的裝飾風格,總體呈現出大方美觀的效果,需選擇觀賞性較強的植物,與客廳風格相適應,如:風信子、綠蘿等,臥室是供人在其內睡覺、休息的主要場所,寧靜和安逸是多數臥室的主基調,臥室的花卉可以選擇米蘭和仙客來,他們不僅可營造出一個恬靜舒適的環(huán)境,它們還可以在夜間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殺菌,為我們提供健康的生活環(huán)境等。

4.3 注重植物本身的功能性

室內觀賞植物對于凈化室內空氣起著重要的作用。一些花卉的抗毒性能力很強,可以吸收空氣中一定濃度的有害氣體,如甲醛、二氧化碳等。如茶花、仙客來、紫羅蘭、石竹等通過葉片可以吸收毒性很強的二氧化硫,經過氧化作用將其轉化為無毒或低毒性的硫酸鹽等物質。有些花卉植物可以散發(fā)特殊的氣味,驅逐蚊蟲,如天竺葵、茉莉等。有些花卉植物可以防輻射,使人們少受輻射的侵害,如金邊虎尾蘭、仙人掌等。

5 結語

從認識室內污染的來源及其種類,到如何預防和消除室內污染危害,從認識家居環(huán)境到合理調節(jié)室內功能,從如何認識花卉到合理選擇修飾家居空間,雖然都處于發(fā)展和認識的初級階段,但因為人們對于自然的熱愛,健康的追求,美好家居環(huán)境的向往,在以后的生活環(huán)境的選擇,家居環(huán)境的裝飾,以及對植物的家居應用中會越走越好。用觀賞植物來營造一個清新的室內環(huán)境已成為現代化室內家居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總體趨勢。

參考文獻:

[1] 周中平,趙壽堂,朱立等.室內污染檢測與控制[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

[2] 王志強等.室內低深度甲醛對人體健康影響的調查.環(huán)境與健康, 1990;7(4):167-169.

篇3

盡管在部分城市,政府已采取私家車限行限購舉措,中國公路車輛的總數卻仍在持續(xù)攀升。另一方面,機動車排放標準的不斷提高,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帶來的污染。然而這一政策的有效性,卻因為國有石油公司的煉油廠遲遲不能生產合標油品而大打折扣。此外,已持續(xù)十多年,且仍在升溫的全國性建筑熱潮,也是引發(fā)污染的另一重要因素。

污染源種類和強度的不斷增加,最終使得中國的大氣污染演進至危機程度。去年冬天,北方大部分地區(qū)被霧霾天氣籠罩長達數周之久,給民眾身體健康造成嚴重損害。這不僅招致本國公民怨聲載道,很多外國人士也因此逃離中國,而在經濟上更為不利的影響,則是很多外國游客對國內景點的望而卻步。

因此,對今年3月上臺的新一屆政府而言,大氣污染治理可謂當務之急。在經歷長達數月的內部討論后,9月10日,國務院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該文件明確規(guī)定了2017年前需達到的治污量化標準,以及為實現這些目標而采取的舉措。

備受關注的指標當屬細顆粒物。該計劃要求在2012至2017年間,全國省會及市級城市PM10濃度需至少降低10%。而對部分地區(qū)的PM2.5濃度,還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比如京津冀地區(qū)到2017年應比2012年降低25%,長三角及周邊地區(qū)下降20%,珠三角地區(qū)則應降低15%。

就具體行業(yè)而言,該計劃確定整改的主要為能源、工業(yè)及交通部門。針對這些行業(yè),計劃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目標,其中包括重申降低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即通過進一步加強電力、天然氣、核電及可再生能源對煤炭的替代,實現到2017年將煤炭占比由目前的67%至68%降至65%。此外,上述三個行業(yè)的煤炭消費總量也要同步下降,具體措施包括禁止新建小火電廠,新建火電廠則必須實現熱電聯(lián)產等。

行動計劃還對工業(yè)部門提出了一系列富有野心的目標,尤其是能源行業(yè),以及一些高污染、高能耗行業(yè),比如冶金、水泥及化工等。計劃要求到2017年,上述行業(yè)的能耗與污染強度需分別下降20%和30%,冶金行業(yè)的資源回收比例則必須達到40%。

為了控制汽車造成的污染,文件還敦促北京、上海及廣州三地嚴格限制上路車輛數量,并制定階段性行動計劃,以確保在2017年前主要城市供應的汽油和柴油品質達到國五標準。高污染的舊車型須在2015年前退出上述城市,并于2017年在全國范圍內淘汰。公用交通部門,包括公交系統(tǒng)要逐步使用“新能源”車輛,同時向社會大眾推廣。

除了上述具體及量化目標外,文件還敦促全國各地改善產業(yè)結構,不斷提高能源和環(huán)境標準,加強區(qū)域協(xié)作,發(fā)揮市場機制作用,完善環(huán)境經濟政策。另外文件還提出,要把這些目標的實施情況,納入地方官員的考核體系。

篇4

【關鍵詞】 手術室環(huán)境;職業(yè)危害;防護措施

隨著現代醫(yī)學的發(fā)展和醫(y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新的化學物質及高科技技術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各種手術的普遍開展,艾滋病(AIDS)病例的增多,給我們的臨床帶來了挑戰(zhàn),工作量的明顯加重,工作節(jié)奏加快,致使手術室工作人員長期工作在空氣污染、生物感染、電離輻射、心理危害的環(huán)境里,他們的健康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已引起人

們的關注。

1 職業(yè)危害

1.1 空氣污染 包括化學消毒劑的揮發(fā),高頻電刀使用時散發(fā)出的氣味及吸入性物在空氣中的彌散。手術室內空氣污染有特殊的一面,與麻醉方法、麻醉機的防漏質量、麻醉持續(xù)時間及室內有無通風設備,手術器械、儀器使用、消毒劑濃度有效時間和使用方法有關。用于吸入麻醉的安氟醚、異氟醚含乙烯基,是一種潛在的致突致癌物質,其化學性質穩(wěn)定,對呼吸道無刺激作用[1]。由于面罩接觸不嚴密或麻醉機管道銜接不緊可發(fā)生外漏,污染手術室的空氣。吸入麻醉廢氣可對聽力和記憶力產生影響,孕婦可引起自發(fā)性流產[2]。

1.2 化學制劑 過氧乙酸、甲醛、84消毒液、戊二醛、臭氧等都是手術室常用的揮發(fā)性化學滅菌劑[3],均為刺激性物質,對皮膚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達到0.1%時,空氣狀況開始惡化,出現不良氣味。

1.3 感染因素 由于手術室特殊的工作環(huán)境,工作人員經常直接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嘔吐物等,受感染的機會很多。針刺損傷是最常見的職業(yè)事故,其危害不僅限于針刺損傷的本身,還可傳播疾病,易感染甲、乙、丙肝病毒,尤其是目前尚無特效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TV),腫瘤的種植生長和敗血癥發(fā)生的危害。

1.4 電離輻射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手術中攝片及電透直視下手術的不斷開展,手術室工作人員接觸射線的機會越來越多。射線對人體損害很大,可致造血功能低下。據有關文獻報道,少量多次接觸放射線,可因蓄積作用致癌或使胎兒畸形。

1.5 身體疲勞與心理危害 手術室工作的醫(yī)護人員的心理危害主要是精神緊張,壓力感所致。他們長期處于思想高度集中、精神過度緊張、工作不定時,加班加點的環(huán)境中,工作性質是細致的腦力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工作。工作人員易患潰瘍病、心臟病、偏頭痛病、慢性腰腿痛、慢性肝膽病等。

2 防護措施

2.1 加強室內空氣流通,定時通風換氣 手術房間空氣消毒不宜使用甲醛熏蒸和臭氧消毒器進行消毒,紫外線照射消毒應嚴格掌握消毒時間,消毒過程中嚴禁入內。目前手術室最好設置空氣凈化層流裝置。對接觸麻醉劑的醫(yī)護人員,在使用吸入性物時,現配現用。在對病員進行麻醉時,應首先檢查麻醉機是否密閉,以減少空氣中的揮發(fā)性麻醉氣體的濃度,減輕污染。

2.2 選擇高效、廣譜、低毒的化學消毒劑 消毒劑的配制濃度要準確,現配現用,改變用量越多消毒效果越好的錯誤概念,防止過量,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和對人體的危害,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操作前后正確洗手,嚴格無菌操作。

2.3 為了避免生物感染,術前必須了解患者的病史,肝功、兩對半的檢查結果是很重要的預防措施。對陽性患者要提前做好預防準備,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傷。注意保護皮膚黏膜,術中手術臺上正確放置刀、剪、針、鉤等銳器,熟練掌握手術步驟及手術所用特殊器械,同時并加強心理素質培養(yǎng)。

2.4 對電離輻射要盡量避免X線照射,對于術中需要X線透視的手術,手術人員應在術前穿好防護鉛衣,戴鉛帽,手術間可配置鉛屏。排班時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避免短時間內大量接觸X線。妊娠期禁止與X線接觸。

2.5 防止身體疲勞 工作人員除了有過硬的業(yè)務素質要求外,還要學會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矯正一般職業(yè)性緊張預防過久站立及走動產生的危害,設法改善站立和走動的強制,注意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勢和習慣。因此,必須加強鍛煉加強自身修養(yǎng),使自己重視加強心理素質的鍛煉,使自己保持精力旺盛,精神集中,心情愉快,處于最佳心理狀態(tài),對發(fā)揮最佳運轉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手術室工作人員只有加強防護教育與培訓,加強科學管理,建立完善的防護措施,不斷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才能以健康的身體高質量的完成各項工作。

參考文獻

[1] 劉俊杰.現代麻醉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4,164:4.

篇5

科學和人文的結合是當今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潮流。我們在教學改革的實踐中應以化學教學內容為載體,以人為本,自覺推進化學的科學思想與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機融合。在多年的化學教學實踐中我深深的體會到:化學教學中融合科學思想與人文教育,是新課標推廣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做法。

一、在預設中重視人文教育

化學新課標確立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以知識為本位的教法,轉向“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教師應確立與新課標素質教育相適應的先進理念,把人文教育融入化學教學中。在備課中,教師要把各知識點的人文教育目標提煉出來,想好這節(jié)課可以給學生滲透什么樣的人文精神。例如,《空氣》這一課,涉及了當代社會難題之一――空氣污染和環(huán)境保護問題。我通過網絡搜索到空氣污染的多個觸目驚心的畫面:煙霧中的城市、煙塵粉塵污染、農田大氣污染、小煉油廠、土法煉焦、市區(qū)垃圾焚燒、光化學煙霧等,同時把世界近年發(fā)生的典型空氣污染公害事件向學生介紹,使學生對全球空氣污染狀況和危害的嚴重性有了深刻認識。

二、在體驗中感悟人文教育

體驗是教學過程的顯著特征,化學課程中的體驗可以是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探究或社會實踐,可以是觀看教師演說、演示實驗或錄像資料,也可以是過去儲存積淀的經歷的喚醒和激活。許多化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同時伴隨著情感體驗、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體驗,引導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并且培養(yǎng)情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達到人文教育的目的。例如,結合“水的凈化”對學生進行水資源保護的教育;結合“化石燃料的燃燒”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污染的教育;結合“二氧化碳”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有關“溫室效應”的利與弊的教育等。通過這些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環(huán)境事件,使學生觸“境”生感,形成綠色化學的觀念,提高環(huán)境道德價值觀。

三、在實驗中滲透人文教育

化學實驗本身存在著物質與物質、物質與現象、現象與現象、物質變化與變化等諸多關系、充分挖掘化學實驗中的人文教育因素,有利于學生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特別是在演示實驗中,教師要起到表率作用,注意每一個細節(jié)。如;每次使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結束后,我都及時對尾氣進行處理(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不直接排放,以免污染空氣。總之,通過化學實驗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使學生人文教育的內化過程得以進一步繼續(xù)和發(fā)展,這種教育的效果甚至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是其他形式的教育無法代替的。

四、講述化學史,熏陶人文精神

在化學教學中,可以通過穿插講述科學發(fā)展觀、發(fā)明的歷史及科學家的奮斗故事,讓學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例如有英國學者認為,現代世界賴以建立的基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國,與化學相關的有四大發(fā)明中的造紙、火藥,南北朝陶弘景發(fā)現的焰色反應,河南安陽出土的商代司母戊鼎,近代的侯德榜制堿法,世界上首次合成的結晶牛胰島素、核糖核酸等,通過介紹上述成就,對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及愛國熱情起著重要的作用。

五、制定策略,凸顯教學過程的人文情感

篇6

身為21世紀的我們,最危險的是什么?我可以告訴大家是污染!但很多人的目光集中在全球變暖上,只不過全球變暖是因為污染而造成的。

還有人竟然說再怎么污染也與自己沒關系,這種想法大錯特錯,雖然現在與自己沒關系,但以后就不一定了,人們對地球的污染與日俱增,這樣下去人類非滅亡不可!為了地球,為了人類,為了自己。人類應該減少污染!

污染分為16種,分別是: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空氣污染、汽車尾氣污染、大氣污染、放射性污染、噪聲污染、重金屬污染、排氣污染、射頻污染、土壤污染、白色污染、水污染、環(huán)境污染、裝修污染、光污染。其中,我們身邊就有的是“白色污染、水污染、汽車尾氣污染和噪聲污染”這四項是最常見的污染,而“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環(huán)境污染和重金屬污染”是嚴重性污染。

也不說什么全球變暖,單單身邊的小污染也不能忽視,我想在校生應該有此體會。“因為晚上要上晚自習,所以要在學校吃飯的人很多。吃完飯,哇,那操場上一片狼藉,還好有值日的及時清理,要不然那才叫‘花花世界’”其實這屬于‘白色污染’;有的人向土地里扔電池,是土地質量下降,這屬于土壤污染;沙塵暴是土地荒漠化而造成的,這屬于環(huán)境污染……如果要說污染,那真是數不勝數呀。

如果污染不停止,那么地球媽媽將失去那原來美麗的面孔,人類只得換個星球住了,但現在還沒找到適合人類住的星球,為了慎重起見,還是減少污染,讓我們?yōu)榈厍驄寢寽p少點痛苦吧!

篇7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北京 100871

【摘要】本文基于歷史和環(huán)境視角分析了全球環(huán)境與衛(wèi)生之間關聯(lián)性的科學認知的變化。環(huán)境問題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和重視,現有科學研究已充分證明,環(huán)境問題與人類健康風險之間存在明顯的因果關系,環(huán)境問題是導致人類各種疾病的重大因素之一;從全球層面對環(huán)境問題的健康影響進行量化研究是當前相關研究的重點、亮點和難點,目前國際上在研究方法和具體結論上都存在許多分歧,但定量研究方興未艾;如何將現有的科學認知與全球層面的政策制定與實施有機結合起來是擺在全球環(huán)境與衛(wèi)生治理面前的一大課題。

關鍵詞 全球衛(wèi)生; 環(huán)境; 關聯(lián)性; 科學認知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4-2982.2015.07.001

基金項目:中英全球衛(wèi)生支持項目三——“中國全球衛(wèi)生戰(zhàn)略研究”子課題“全球環(huán)境與衛(wèi)生的關聯(lián)性研究”

作者簡介:王志芳,女(1975年—),北京大學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為全球及區(qū)域環(huán)境治理

E-mail:francewang2008@126.com

通訊作者:張海濱。E-mail: zhanghb@pku.edu.cn陳婧嫣張海濱

環(huán)境問題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自近代工業(yè)革命以來,環(huán)境問題全球化的趨勢愈演愈烈,對公共衛(wèi)生和人類健康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如果在全球衛(wèi)生治理中不能很好地理解環(huán)境與衛(wèi)生之間的關聯(lián)性,只是就衛(wèi)生談衛(wèi)生,將難以有效應對日益復雜的全球衛(wèi)生治理挑戰(zhàn)。本文基于世界衛(wèi)生組織、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署和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相關報告,從歷史角度分析環(huán)境問題如何在全球層面影響人類健康,旨在促進全球環(huán)境與衛(wèi)生領域的互動決策。

1 環(huán)境問題對衛(wèi)生的影響:科學認知的歷史變遷

從歷史層面看,環(huán)境問題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呈現逐漸增大的趨勢,而人類的相關科學認知也在不斷發(fā)展與深化。

環(huán)境與衛(wèi)生的關聯(lián)集中體現在人類的多種疾病上,特別是在歷史上對人類社會生活造成深遠影響的傳染病、地方病,往往是人與環(huán)境互動的結果。這些疾病的出現和傳播大多源于人類對自然環(huán)境的開發(fā)、一些地方特定的自然條件、氣候的異常變化以及人類對環(huán)境的破壞和污染等。面對這些衛(wèi)生災難,探求疾病與環(huán)境的關系,應該具有歷史的視野。[1]

工業(yè)革命之前,環(huán)境污染規(guī)模小、程度較低,對健康的威脅有限。工業(yè)革命之后,環(huán)境問題日益突出并不斷加劇,早期主要以煤煙塵、二氧化碳等大氣污染和采礦冶煉、無機化學工業(yè)的廢水污染等工業(yè)污染物為主。

環(huán)境歷史學家約翰·麥克尼爾(John R. McNeil)對20世紀的世界環(huán)境變化及其社會影響進行了分析,認為其環(huán)境污染的程度和類型與之前的任何一個時期都有所區(qū)別,這一時期人類在未曾做出任何打算的情況下,在地球上進行了龐大而無抑制的試驗,產生了嚴重的衛(wèi)生后果。[2]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一時期環(huán)境對衛(wèi)生的影響大體可以分成區(qū)域性環(huán)境健康公害與全球性環(huán)境健康危害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20世紀30—60年代,即區(qū)域性環(huán)境健康公害階段。這一時期的環(huán)境問題為公害型的環(huán)境問題。具體包括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振動、地盤沉降以及臭氧層空洞等,從而危害人類健康。其特點是外在的突發(fā)性和內在的累積性疊加,后果通常無法彌補和挽回。1930—1968年發(fā)生的重要環(huán)境事件包括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美國洛杉磯光酵煙霧事件、美國多諾拉煙霧事件、英國倫敦煙霧事件、日本水俁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日本愛知縣米糠油事件、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表1)。[3]這一時期,人們對環(huán)境公害的認識也不斷加深,很多國家建立了環(huán)境保護部門以應對此類事件的發(fā)生。

第二階段為20世紀60年代開始至今,即全球性環(huán)境健康危害階段。這一時期,伴隨環(huán)境污染和大范圍生態(tài)破壞,出現了全球性的健康危害。1962年美國環(huán)境科普作家蕾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一書出版。書中關于大量使用農藥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及其引起的人類健康損害的描述,激發(fā)了全球范圍內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隨著環(huán)境問題愈加嚴重,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逐漸顯現。這一時期的環(huán)境問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全球性的大氣問題,如氣候變化、臭氧層破壞等。二是大面積生態(tài)破壞,如大面積森林被毀、草場退化、土壤侵蝕和沙漠化。三是突發(fā)性的嚴重污染事件,如農藥泄漏事件、核電站泄漏事故、油船泄漏事故等。這些全球性、大范圍的環(huán)境問題從根本上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1972—1992年發(fā)生的重要環(huán)境事件包括:北美死湖事件、卡迪茲號油輪事件、墨西哥灣石油井噴事件、庫巴唐“死亡谷”事件、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印度博帕爾公害事件、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件、萊茵河污染事件、雅典“緊急狀態(tài)事件”、海灣戰(zhàn)爭油污染事件等。

這兩個階段的區(qū)別十分明顯,表現為環(huán)境問題從區(qū)域向全球的一種認知擴散。對環(huán)境問題健康危害的擔憂開始深入人心,導致全球范圍內的環(huán)境運動。第二階段較第一階段具有更大的復雜性,時空上不斷延伸。[4]人類自身的活動打破了人與自然的平衡,因而也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統(tǒng)”。[5]

2 全球重大環(huán)境問題對衛(wèi)生的影響:主要科學結論

目前,國際社會在環(huán)境問題對健康的影響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獲得了豐富的科學認知,這成為開展全球環(huán)境與衛(wèi)生治理的重要科學支撐。

2.1 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嚴峻的環(huán)境挑戰(zhàn)。關于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已有長期的跟蹤研究。1990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m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第一次評估報告認為,全球變暖使得地球表面的UV-B輻射強度增加,導致眼睛和皮膚損傷的風險增加,甚至可能破壞海洋食物鏈。[6]1995年IPCC第二次評估報告從直接和間接影響兩個層面分析了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并認為間接影響是較為主要的形式。[7]2001年IPCC第三次評估報告證實了一些經細菌、食物、水傳播的傳染性瘧疾受氣候變化的影響,此外,氣候變化還會引起糧食產量下降。[8]2007年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擴大了關于健康問題的研究范圍,將食品安全和水感染納入其中,具體分析了人類面臨氣候變化的脆弱性。[9]2014年IPCC第五次報告更加系統(tǒng)和詳實,指出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體現在直接和間接影響兩個方面。直接影響方面,由于溫度和降水的變化,導致來自熱浪、洪水、干旱和火災的威脅不斷增加。2003年法國有15 000人死于當年的極端高溫天氣。[10]1980—2009年約28億人受到洪水影響。[10]間接影響是指由氣候變化帶來的生態(tài)破壞(農作物歉收,疾病轉移擴散)、環(huán)境污染(環(huán)境疾病)或在長期干旱氣候下的社會反應(如人口的遷移)等對人類健康產生的危害。[10] 1979年至今的氣象及疾病數據表明,氣候變暖助推了瘧疾的擴散傳播 ,僅2010年全球123.8萬人死于瘧疾。[10]而2010年被《2010年全球氣候變化》報告稱為“人類自1850年以來‘最熱的三年之一’”。[11] 此外,IPCC第五次報告繪制了更加清晰的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影響的路徑圖(圖1)。該報告預計,由于氣候變化的影響,21世紀中期人類現有的健康問題將更加嚴重。特別是目前已經存在糧食安全問題的地區(qū),氣候變化導致的營養(yǎng)不良現象將更加嚴重。

溫度上升正在強化與高溫相關的疾病和死亡的危險性。當然,不同的地區(qū)其呈現方式不同。如有的地區(qū)通過泛濫的洪水傳播疾病,有的地區(qū)表現為糧食減產引起營養(yǎng)不良等。按照“具有代表性的濃度排放途徑”(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RCP)模型評估,人類健康面臨的主要威脅有:密集的熱浪和火災導致更大的受傷、疾病和死亡;貧窮地區(qū)糧食減產而導致的營養(yǎng)不良;敏感人群因為高溫而失去工作能力并降低勞動效率;食物和水傳播的疾病和蟲媒傳染病。

當然,在氣候變化背景下,還有一些地區(qū)存在健康情況好轉的現象。一些地區(qū)由于嚴寒引起的疾病和死亡率因極寒天氣的減少而降低;一些地區(qū)因氣溫上升、農作物生長期變長而收獲更多的糧食,降低了營養(yǎng)不良的發(fā)生率。因此關于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有利影響對不良影響的抵消程度,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近年來,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也加大了對氣候變化對健康影響問題的研究。2009年WHO的評估報告認為,1970年—2004年氣候變暖導致每年14萬人的額外死亡。[12]2014年的相關報告中,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氣候變化造成的健康影響進行了遠期預測。認為即使在樂觀的社會經濟發(fā)展和氣候應對的前提下,氣候變化對未來死亡率的影響依然顯著。同時,報告也強調,目前難以確定人類健康對氣候變化響應的敏感性。[13]

2.2 臭氧層損耗

臭氧層被大量損耗后,吸收紫外輻射的能力大大減弱,導致到達地球表面的紫外線UV-B明顯增加,從而對人類健康產生直接和間接影響。直接影響包括:(1)破壞免疫系統(tǒng),包括降低免疫細胞反應、減少免疫細胞數量功能、改變免疫性白細胞外形;(2)眼睛損傷,包括光照性結膜炎(雪盲和焊工)、角膜和晶狀體損傷,視網膜退化,視力下降、白內障眼疾;(3)皮膚損傷,使得皮膚變厚、失去彈性進而導致皮膚癌。大氣臭氧每減少1%,紫外輻射增加1.2%~1.4%,皮膚癌發(fā)病率增加4%。間接影響包括:(1)低空大氣層中UV-B輻射增加,會催化氮氧化合物和碳氫化合物產生高濃度的大氣污染物,對人類的呼吸系統(tǒng)產生不良影響;(2)UV輻射對糧食作物和海洋浮游植物產生不利影響,破壞食物鏈進而影響人類健康。[14]

因此,臭氧層的保護逐漸受到全球重視,1985年簽署的《保護臭氧層的維也納公約》以及1987年簽署的《關于臭氧層保護的蒙特利爾議定書》明確指出,大氣臭氧層損耗對人類健康和環(huán)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呼吁各國政府采取合作行動,保護臭氧層。其后在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共同努力下,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全球至少有幾百萬人免于致命皮膚癌和上千萬人免于非致命皮膚癌。[15]

2.3 重金屬及化學品污染

重金屬以及包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在內的危險化學品,在使用中直接與人體接觸,或廢棄后進入大氣、水和土壤中,通過食物鏈和水體等進入人體,從而威脅人類健康。

汞、鎘、鉛等是比較典型的重金屬污染。汞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膚進入人體,血液吸收后擴散全身與蛋白質巰基結合,抑制巰基酶活性,從而引發(fā)震顫、易興奮、運動失調、發(fā)音困難等問題。此外,由于汞也能以氣態(tài)形式存在,從而對人體產生多種形式的損害,治理也更加困難。[16]2013年《關于汞的水俁公約》的簽署,標志著全球開始加強汞的治理。

化學品污染中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由于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特性,加之使用廣泛,短期內難以降解,對環(huán)境和人群健康產生長期的不良影響。如DDT等有機氯農藥,在全球的使用長達半個世紀,對人群和環(huán)境的影響可想而知。20世紀60—70年代,多氯聯(lián)苯使得日本發(fā)生“米糠油事件”,二惡英等化學物質使得我國臺灣地區(qū)發(fā)生“臺灣油癥事件”。近年來國內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對人體損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2011年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暴露與胎兒神經管畸形關系的研究發(fā)現:胎盤中部分有機氯農藥水平與神經管畸形的發(fā)生風險存在相關性,并呈現顯著的劑量—反應關系。[17]

由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在環(huán)境中廣泛存在,其控制和消除需要全球共同行動。2001年全球范圍內簽署了《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呼吁各國采取減少或消除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釋放的措施以保護人類健康和環(huán)境。此外,其他有關化學品管理的公約還包括《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關于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約》等。

2.4 生物多樣性退化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基礎,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生物多樣性能夠保障食物安全,并提供藥物資源。生物多樣性為人類提供了多樣的食物選擇,保障人體所需各類微量元素的供應。在防治疾病方面,即使目前醫(yī)藥業(yè)比較發(fā)達,但當傳統(tǒng)糧食品種遭受無法防治的病蟲害威脅時,相應的野生植物可以提供抵御該蟲害的遺傳物質。1970年美國玉米患葉菌病使作物枯萎,造成巨大損失。墨西哥中南部山林中一個原始玉米品種為其提供了抗菌遺傳物。此外,研究發(fā)現,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地區(qū)疾病發(fā)生率和嚴重性較生物多樣性缺乏的地方低很多。[18]生物多樣性良好,可減少4.3%的全球疾病。[19]

生物多樣性退化會引發(fā)多種健康問題。如森林退化會影響多種流行病(蟲媒疾病、瘧疾、黑熱病、絲蟲病、血吸蟲病等)的傳播和分布規(guī)律,威脅人類健康。從長遠來看,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使得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受到威脅,生態(tài)系統(tǒng)退化,失去大量對人類健康有益的生物藥源性化學物質和基因,導致大量未被利用的物種失去潛在利用價值。目前為止,發(fā)展中國家近1/3的人口依賴自然系統(tǒng)提供的醫(yī)藥資源來保障自身的健康。[19]因此,2015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與WHO合作開展的評估報告強調,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可持續(xù)利用對人類健康有促進作用。[20]

2.5 空氣污染

近年來,空氣污染給人類健康造成的威脅日益嚴重,城市空氣問題引發(fā)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城市空氣質量數據庫”顯示,全球只有12%的人口生活在空氣質量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健康標準的城市。相比之下,生活在空氣污染指標至少超過該標準2.5倍的人口數量約占全球總人口的一半。[21]全世界大多數城市的室外空氣質量不僅沒有達到該組織制定的安全標準,其污染的狀況還在不斷加劇,城市空氣污染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主要的公共衛(wèi)生挑戰(zhàn)之一。

空氣污染導致全球每年約700萬人口死亡,是國際社會必須立即采取行動應對的首要環(huán)境問題。減少空氣污染不僅拯救數百萬人的生命,同時還會有益于氣候、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生物多樣性和糧食安全。[22]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也指出,所有影響到氣候變化的空氣污染物(CO2除外)已對人類健康產生影響:2010年超過7%的全球性疾病與這些污染物的吸入有關。[10]快速的經濟增長,尤其是一些發(fā)展中國家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使得空氣質量日益惡化。過去二十年,很多大城市的環(huán)境空氣質量已降至危險水平。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估計,每年約有430萬人因吸入室內和室外空氣污染中的細小微粒而死亡。PM2.5微粒能夠滲入到肺部并可能進入血液循環(huán),引起心臟病、肺癌、哮喘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3 對環(huán)境問題引發(fā)的健康結果進行綜合定量評估

近年來,學術界對環(huán)境問題引發(fā)的健康結果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了定量分析。《2004年世界衛(wèi)生報告》指出,全球102類主要疾病、疾病組別和殘疾中,環(huán)境風險因素會導致85類產生疾病負擔。[23]2006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環(huán)境引發(fā)的健康問題進行了全球范圍的評估,認為全球范圍內24%的疾病負擔(健康壽命年損失)和23%的所有死亡(早逝)可歸因于環(huán)境因素,0~14歲的兒童中,可歸因于環(huán)境的死亡比例高達36%,而且環(huán)境所引發(fā)的健康問題在發(fā)展中國家更為嚴重。 [24]此外,還有學者繪制了全球環(huán)境變化引發(fā)的疾病負擔關系圖(圖2)。

當前對環(huán)境引發(fā)的健康問題的研究不斷深入。200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針對全球疾病風險的評估報告認為,影響人類健康的5個環(huán)境因素(氣候變化、室外空氣污染、固體燃料引發(fā)的室內空氣污染、鉛爆露、不衛(wèi)生的水和生活環(huán)境等)導致了全球10%的疾病。其中,約有1/4的疾病與五歲以下兒童有關。 [25]2015年全球健康統(tǒng)計報告中,對不衛(wèi)生的水和生活環(huán)境引起的健康問題也做了較為詳細的數據分析。[26]

2014年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年鑒《日益緊迫的全球環(huán)境問題》認為,環(huán)境惡化與多種健康問題有關,包括部分癌癥、病媒傳播的疾病、營養(yǎng)不良、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該研究認為全球近1/4的疾病與死亡是由不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造成的,全球每年有370萬死亡病例與戶外空氣污染有關。因此,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署表示將通過能力建設、數據平臺建設和定期跟蹤評估報告,加大對各國政府的支持,以應對全球環(huán)境與衛(wèi)生挑戰(zhàn)。

應該說明的是,迄今有關環(huán)境問題與各種疾病之間因果關系的量化研究還非常有限,現有的成果在全球層面還存在爭論,尚未達成共識。《2013年世界衛(wèi)生報告》明確指出,當前對環(huán)境和健康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怎樣減少對健康的風險認識還遠遠不夠,需要進一步開展更廣范圍的研究。 [27]

4 結論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1)環(huán)境問題對健康的影響已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和重視。(2)現有科學研究證明,環(huán)境問題與人類健康風險之間存在明顯的因果關系。環(huán)境問題是導致人類各種疾病的重大因素之一。(3)從全球層面對環(huán)境的健康影響進行量化研究是當前相關研究的重點、亮點和難點。目前國際上在研究方法和具體結論方面還存在諸多分歧,未來研究方興未艾。(4)如何將現有的科學認知與全球層面的政策制定與實施有機結合是擺在全球環(huán)境與衛(wèi)生治理面前的一大課題。

參考文獻

[1] 余新忠.衛(wèi)生史與環(huán)境史——以中國近世歷史為中心的思考[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2): 16-20.

[2] J.唐納德·休斯.什么是環(huán)境史[M].梅雪芹, 譯.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

[3] 生態(tài)學網[EB/OL].[2015-01-21].http:// shengtaixue.com/eco/exp/1010.html

[4] 張宏武, 時臨云.從日本環(huán)境問題對策的變遷看我國的環(huán)境政策[J].改革與戰(zhàn)略, 2008, 24(10): 203-207.

[5] McNeill J R.Something New Under the Sun: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Twentieth-Century World (The Global Century Series)[M].WW Norton & Company, 2000.

[6] IPCC Group II.Climate Change The IPCC Impacts Assessment[R].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 Canberra, 1990.

[7] IPCC Group II.Climate Change 1995: Impacts, Adaptations and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 scientific-technical analyses[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8]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工作組.氣候變化2001:影響、適應性和脆弱性(決策者摘要)[R]. 2001.

[9] IPCC Group II.Climate Change 2007 -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10] IPCC Group II.Climate Change 2014 -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11] 中國科學院網.世界氣象組織《2010年全球氣候變化》報告[EB/OL].[2015-01-21].http://ceode. cas.cn/qysm/qydt/201103/t20110325_3093706.html

[12 ] Global health risks: mortality and burden of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selected major risks [R].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9.

[1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selected causes of death,2030s and 2050s[R].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4.

[14] How the Montreal Protocol Protects Health [EB/OL].[2015-01-21].http://unep.org/ozonaction/Portals/105/documents/events/MOP26/Fact%20Sheet%20How%20the%20MP%20protects%20Health%20Nov%2020.pdf

[15] Montreal protocol-achievements to date and challenges ahead[EB/OL].[2015-01-21].http://ozone.unep.org/en/MP achievements challenges.php

[16] 中國限汞行動網.汞的毒性[EB/OL].[2015-01-21].

http://mercury.org.cn/gzs/201102/t20110225_17523.html

[17] 中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履約行動網.胎兒神經管畸形與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暴露相[EB/OL].[2015-01-21].http://china-pops.org/guide/popsyj/201110/ t20111031_15121.htm

[18] 曾宗永.生物多樣性、人類健康與疾病[J].綠葉, 2011(9): 95-100.

[19] Connecting Global Priorities: Biodiversity and Human Health Summary of the State of Knowledge Review[R].Secretariat of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5.

[20] Report on health and biodiversity demonstrates human health benefits from protecting biodiversity[EB/OL].[2015-01-21].http://cbd.int/doc/press/2015/pr-2014-02-13-biod-health-en.pdf

[21] 聯(lián)合國網.空氣污染[EB/OL].[2015-01-21].http://un.org/zh/sustainability/airpollution/maps.shtml

[22] UNEP.歷史性的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大會共通過16項決議應對空氣污染等環(huán)境問題[EB/OL].[2015-01-21]. http://unep.org/newscentre/Default.aspx?DocumentID=2791&ArticleID=10931&l=zh

[2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4: change history[R].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4.

[24] 世界衛(wèi)生組織.通過健康環(huán)境預防疾病-對疾病的環(huán)境負擔的估計執(zhí)行摘要[R]. 2006.

[2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health risks, mortality and burden of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selected major risks[R].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9.

[2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statistics 2015[R].2015.

[27] 世界衛(wèi)生組織. 2013年世界衛(wèi)生報告:全民健康覆蓋研究[R]. 2013.

篇8

【關鍵詞】室內空氣質量;甲醛;甲苯;二甲苯

1.前言

隨著新校區(qū)的建設和投入使用,室內空氣質量問題的嚴重性日漸顯現,室內空氣污染已對廣大學生和教師的身體健康構成了威脅,特別是圖書館,由于配備了大量家具和存放了大量的書刊,其對室內空氣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而圖書館是廣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其室內空氣質量直接影響到下一代的健康和發(fā)育,因此,本課題檢測了煙臺新校區(qū)圖書館各個書庫、閱覽室的室內空氣中甲醛、甲苯、二甲苯的濃度含量,結果表明各室室內空氣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污染[1]。我們分析了造成此影響的因素,提出了改進的措施和建議。

2.室內空氣監(jiān)測方法及結果

本研究選擇圖書館各書庫、閱覽室、圖書館辦公室為檢測點。根據我國室內空氣質量標準“附錄A(規(guī)范性附錄)室內空氣監(jiān)測技術”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采樣[2]。甲醛和苯系物的采樣器為KC.6D型大氣采樣器和CPH一1恒溫恒流采樣器,采樣流量為0.5 L/min,對各個書庫、閱覽室分別選4個抽氣點,進行了采樣測量.一般每天上、下午各采樣測量1次,時間為上午9:00~10:00及下午4:00~5;00之間;用空氣采樣器抽氣后,用AHMT分光光度法檢測其中的甲醛,用氣象色譜法檢測甲苯及二甲苯的濃度含量[3],然后算一均值,結果見表1:

表1 圖書館各室內空氣中污染物的含量(mg/ m3)

甲醛 甲苯 二甲苯

書 庫 0.04 0.05 0.07

閱覽室 0.05 0.06 0.08

辦公室 0.03 0.04 0.05

國家標準 0.08 0.20 0.20

3.污染物的來源及分析

甲苯、二甲苯是油漆中不可缺少的溶劑,我們檢測到閱覽室空氣中含有較高的濃度,就是因為存放了大量的新雜志和醫(yī)學期刊,印刷油墨沒有干透,仍在不斷地向空氣中釋放甲苯、二甲苯。還有在裝修中俗稱天那水和稀料,主要成分都是苯、甲苯、二甲苯。特別是溶劑型膠粘劑在裝飾行業(yè)仍大量使用,甲醛在各種建筑裝飾材料的有機溶劑中大量存在,比如膠合板家具,其中多數含甲醛和甲苯,我們檢測到家具多的書庫含有較高濃度的甲醛和甲苯,就是因為膠合板釋放出大量的甲醛和甲苯。

4.污染物對健康的影響及防治對策

當室內空氣中含有少量甲醛時,人體就會有不適感,如引起流淚、咽喉疼痛;濃度增加時可引起惡心、咳嗽、胸悶氣喘。長期接觸可出現頭疼、頭暈、乏力和視力障礙。動物實驗已證明甲醛能引起動物細胞核的基因突變、損傷染色體,可導致大鼠鼻癌,因此甲醛污染增加了人群胃癌、鼻咽癌及肺癌的危險性。

吸入苯系物對中樞神經有抑制作用,同時會伴有頭痛、欲嘔、步態(tài)不穩(wěn)、昏睡、抽痙及心律不整。長期接觸可導致造血系統(tǒng)抑制,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嚴重時可發(fā)生再生障礙性貧血;同時苯也是致癌物,可引起血白病[4]。因此,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來降低圖書館環(huán)境中的污染物濃度:

4.1裝飾材料及家具的選擇

室內環(huán)境污染的來源很多,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于裝修過程中所使用的材料不當造成的,包括甲醛、苯、二甲苯等揮發(fā)性有機物氣體。因此在裝修過程中應盡量選擇有機污染物含量比較少的材料。比如選用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油漆、膠、膠合板和涂料,選用無污染或者少污染的水性材料,同時提醒大家注意對膠粘劑的選擇,因為目前建筑裝飾行業(yè)各種規(guī)定中,沒有對使用膠粘劑的規(guī)定,普通百姓又沒有經驗,裝飾公司想用什么就用什么,容易被忽視。家具和書架我們盡量采用鐵制材料,減少膠合板的使用。

4.2加強通風設施配置

由于閱覽室和各書庫經常增加新書刊,有的刊物油墨還沒有干透,所以上架后在讀者的閱讀過程中就會不斷地向空氣中散發(fā)甲醛及甲苯等,所以學校給每個書庫和閱覽室都配備了多點式抽風機,做到上班前及每隔一小時開抽風機一次,每次抽風10分鐘。同時夏天盡量開窗上班,冬天也不要密閉門窗,使室內空氣保持在一個流動狀態(tài),這樣就會降低空氣中各污染物的濃度,減少師生員工的吸入量,減少對人體的損害。

4.3由于工作人員在室內工作時間長,因此,要養(yǎng)成每隔一小時去室外活動一下、呼吸新鮮空氣的好習慣[5]。最好在設計時,就把工作臺和書庫、閱覽室分開,減少工作人員在有污染的空氣中的工作時間,同時在工作臺附近,多養(yǎng)花草,對室內空氣的改良也有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嘉慧,吳科穎,宋會榮.某高校圖書館甲醛質量濃度的測定[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6,27(5):583—585.

[2]衛(wèi)生部衛(wèi)生法制與監(jiān)督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huán)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輻射防護與核醫(yī)學安全所.GB 18883—2002,室內空氣質量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3.

[3]衛(wèi)生部衛(wèi)生法制與監(jiān)督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huán)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輻射防護與核醫(yī)學安全所.GB 11737—1989,居住區(qū)大氣中苯、甲苯和二甲苯衛(wèi)生檢驗標準方法——氣相色譜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3.

篇9

但就在人類享受著先進的技術帶來的便利的時候,你是否知道我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正被人類所說的便利壓得喘過氣來。

也許你并沒有注意這些問題,但這些問題又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不如先讓我們一同看一下下面這一組資料:

目前,有110個國家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過度開發(fā)和牧場的過度放牧,土壤剝蝕情況十分嚴重,人類的母親——土壤造到破壞。

以前,酸雨問題涉及到歐洲和北美洲的老工業(yè)化國家,但現在,亞洲和拉丁美洲的經濟高速發(fā)展的部分地區(qū)也受到了酸雨的侵害,空氣污染還打亂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正常運轉,加速房屋的損壞,導致氣候異常,生命的要素——空氣被污染了。

溫室效應嚴懲威脅著整個人類,據有關專家預計,海平面將會升高,氣溫的升高也將對農業(yè)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帶來嚴重的影響。

在過去數百年里,溫帶地區(qū)國家失去了大部分森林,最近幾年來,熱帶地區(qū)國家森林面積養(yǎng)活的情況也十分嚴重,按照目前這種森林面積減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東南亞國家很難見到森林,森林面積正在減少。

由于城市化、農業(yè)發(fā)展、森林減少和環(huán)境污染,生物生存的自然區(qū)域越來越小了,這就導致數以千計的物體滅絕,生物物種在減少。

每年春天,在地球兩級上空會形成臭氧層空洞,北極臭氧損失20%~30%,南極臭氧層損失50%以上。

聽到這里,不知你是否會感到觸目驚心,但環(huán)境又豈止是上述這些問題,還有食品污染、垃圾污染、土地沙漠化、農藥污染、噪聲污染、放射性污染,但這些問題無不是人類為了自己的欲望而帶來的,而且這些問題的最終受害者也將是人類。世界環(huán)境日演講稿:關注環(huán)保拯救地球

人類,總是為自己的欲望需求而不惜一切代價去謀求利益,但這短暫的利益,換來的卻是永遠不可磨滅的傷疤。

篇10

關鍵詞: 識別、評價 環(huán)保管理 預防污染

Abstract: by establishing production device in the shutdown and overhaul period starts and environment factors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nd steps to overhaul device in various stages of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identification and formulate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ntrol measures, implement responsible, and grading control, standard production device in the shutdown and overhaul process starts and the behavior, to prev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urpose.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nagement to prevent pollution

中圖分類號:X32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建立裝置停工、開工及檢修期間環(huán)境因素識別、評價的方法及步驟

由檢修裝置所屬單位的專業(yè)職能部門對裝置停車、檢修、開車各階段作業(yè)過程進行環(huán)境因素識別,根據環(huán)境因素評價準則從法律、污染、能源消耗和企業(yè)形象四個方面對環(huán)境影響進行打分,若一項被評價為 “3”等級的,或者四項相加得分大于等于7的,則該環(huán)境因素被判定為重要環(huán)境因素,被判定為重要環(huán)境因素要制定控制措施,判定環(huán)境影響依據《環(huán)境影響嚴重性評價準則》進行,見表一。

表一環(huán)境影響嚴重性評估準則

嚴重等級 法律法規(guī)及其他要求 污染程度 資源 企業(yè)形象

空氣污染 水體污染 土壤污染 噪音污染

重大環(huán)境影響3 不符合法律、法規(guī)。造成嚴重后果且廣泛。 持續(xù)地大量排放空氣污染物(黑煙、粉塵、惡臭、油蒸氣、SO2、CO2其他化學品)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影響破壞 持續(xù)地大量排放污水(含油污水;含K、P、N等富營養(yǎng)化污水;含酸、堿及其他化學品廢液等。 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影響破壞 持續(xù)地大量排放固、液廢棄物(廢油、廢棄化學品、石棉墊、油漆桶、廢含油棉紗、廢手套、塑料制品、生活垃圾、廢電池、電纜電線,等)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影響破壞 持續(xù)地高噪音(泵、柴油發(fā)電機、加油機、車輛(包括廠內機動車)報警器等等)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影響破壞 大量使用水、電、氣、等 嚴重影響企業(yè)形象收到外部投訴很大程度影響作業(yè)

一般環(huán)境影響2 符合法律法規(guī)但不符合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 臨時偶爾地排放少量或中等空氣污染物 臨時偶爾地排放少量或中等污水 臨時偶爾地排放 持續(xù)排放中度噪音 中等使用 收到內部投訴一般影響作業(yè)

輕微環(huán)境影響1 正常情況下受到影響無或很小,異常情況下受到影響很小 少量排放或無排放 少量排放污水或無排放 少量或無排放 低噪音 少量使用 沒有收到投訴

檢修裝置所在單位根據表一評估結果,制定重要環(huán)境因素控制措施、落實責任人并填寫燕山石化公司重要環(huán)境因素控制匯總表上報燕化公司環(huán)境保護部.

2 建立裝置停工、開工及檢修期間的環(huán)保管理流程

2.1 確定裝置停工、開工及檢修期間環(huán)保監(jiān)控重點

由燕山石化公司環(huán)境保護部根據大檢修計劃安排,結合檢修裝置、生產設備設施、“三廢”排放情況及各二級單位申報情況,將對環(huán)境產生較大影響的生產裝置、設備設施列為環(huán)保監(jiān)控重點,,采用環(huán)保控制技術,達到最大程度地減少對環(huán)境的影響。

2.2裝置停工階段環(huán)保技術要求

2.2.1 裝置停工前的準備工作

環(huán)保裝置、設備設施的開、停工應納入生產裝置停工、開車方案中,做到環(huán)保裝置、設施設備先于生產裝置開車、后于生產裝置停車。

生產裝置停工前制定詳細的停工方案,在方案中細化、確定吹掃流程、污染物排放時間、排放去向及明確相應的環(huán)保措施。其停工方案需由二級單位環(huán)保管理部門審查簽署意見,電子版報公司環(huán)境保護部備案。

停工、開車方案(操作法或操作規(guī)程)分階段(退料、吹掃、置換、開車等階段)進行環(huán)境因素識別、評價,確定重要環(huán)境因素,制定措施、落實責任人,實行分級控制。

2.2.2裝置停工環(huán)保要求

裝置停工退料時,必須將塔、容器、換熱器、機泵等物料全部退凈,能返回貯罐的一律送回原貯罐,不能返回的要放入地下罐、事故罐或其它密閉容器,做到不留死角。管線、閥門中殘存少量物料應全部用小容器承接回收,不得直接排至地面。

停工時設備沖洗水的排放要按計劃進行,做到有序排污、有效處理。低濃度的沖洗水經監(jiān)測分析合格,由二級單位環(huán)保管理部門確認后,送污水處理場處理。 高濃度的溶劑沖洗水(含氨、含硫、堿渣及其它溶劑水)或物料沖洗水應全部引入相應的污水處理設施處理,或送往污水處理場高濃度污水儲罐(污水池)儲存,禁止將高濃度污水稀釋后排往污水處理場。換熱介質為酸性的換熱器及其它設備產生的各種廢液要妥善處理,不得排入天然河道。廢酸水、廢堿水經中和處理,監(jiān)測合格后,并經二級單位環(huán)保管理部門確認后才能排放。

檢修裝置集中排放高濃度污水前與下游污水輸送、處理單位聯(lián)系,避免造成對污水場的沖擊。裝置停工吹掃,吹掃汽(氣)相應進入火炬或冷凝系統(tǒng),禁止含有有機廢氣、惡臭氣體的氣體直排大氣。對脫硫裝置塔、容器等設備在吹掃前均需使用除臭的高效工業(yè)污水處理劑進行處理;氨系統(tǒng)原則上應采用水吸收的方法,防止氨氣直接排入大氣,避免惡臭氣及氨氣污染擾民。

硫磺裝置停工吹掃前,應先做好酸性氣平衡,嚴格控制酸性氣放火炬。含氨、含硫氣體(以下簡稱酸性氣)放火炬時,應與其它停工裝置火炬分開,避免使用同1個火炬導致酸性氣體燃燒不完全,造成大氣污染,同時火炬必須配燒足夠的瓦斯。

2.3裝置開工階段環(huán)保要求

生產裝置在進料前應認真檢查有關設備的出料閥、倒淋閥、取樣口等是否關閉,防止發(fā)生跑料事故。系統(tǒng)進料時,應將置換出來的廢氣排入火炬燒掉,并配燒足夠可燃氣或瓦斯,或用冷凍、吸附、洗滌等辦法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污染大氣。

燕山威立雅水務有限公司根據生產裝置開工安排,及早馴化污泥,做好接納開工期間高、低濃度污水的準備,確保不造成對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沖擊。

2.4 裝置檢修階段環(huán)保技術管理

檢修作業(yè)應進行環(huán)境因素識別、評價,確定重要環(huán)境因素,制定控制措施、落實責任人,實行分級控制。

修期間生產裝置所在單位需加強巡回檢查工作,特別是對存有物料的貯罐要作為巡檢重點,按時記錄各物料貯罐的液位,防止發(fā)生跑、冒、串料現象。

檢修裝置的設備及管線清理出的工業(yè)廢渣(如聚合物、油泥、罐底泥等),應及時運出檢修現場,屬于危險廢物的,執(zhí)行燕山石化公司危險廢物管理要求,禁止違法轉移。檢修裝置儲罐、隔油池及循環(huán)水場清理出來的含水油泥、污泥應進行無害化、干化處理。可能造成清凈下水系統(tǒng)污染的設備應送到指定地點清洗,防止污染雨排系統(tǒng)。退役的含有污染物的設備或物資,在外委處置前應進行無害化處理,禁止違法轉移。

裝置檢修期間,應同時對裝置的雨排系統(tǒng)、廢水池和排污管網進行檢維修。預處理設施和污水處理場要提前按質完成檢修,以便為生產裝置檢修后開車創(chuàng)造條件。消音、減震、除塵、脫硫等設施要在開車前完成檢修,恢復正常工作狀態(tài)。裝置和管線檢修完成后,要試壓消漏,確保開車進料時不發(fā)生跑料事故。

2.5建立裝置停工、檢修、開車階段環(huán)保管理臨時要求

2.5.1裝置停工、檢修、開車階段環(huán)保監(jiān)察

燕山石化公司環(huán)境保護部每周組織1次檢修及相關單位環(huán)保負責人例會,協(xié)調、解決二級單位存在的環(huán)保問題。檢修裝置所在單位及相關單位環(huán)保負責人應按時參加周例會,總結本周環(huán)保工作,提出下周工作重點和存在的問題。

燕山石化公司級環(huán)保監(jiān)察,應制定環(huán)保監(jiān)察計劃,環(huán)保監(jiān)察人員按照環(huán)保監(jiān)察計劃進行監(jiān)察,監(jiān)察結果根據監(jiān)察內容的不同分別記錄在《燕山石化公司檢修裝置環(huán)保監(jiān)察表》和《燕山石化公司檢修環(huán)保管理控制監(jiān)察表》。監(jiān)察人員監(jiān)察中發(fā)現問題應及時與相關單位溝通,對整改情況進行復查,并上報公司環(huán)境保護部。

檢修裝置所在單位環(huán)保管理人員每日不少于2次對檢修裝置進行環(huán)保監(jiān)察,將監(jiān)察結果記錄在環(huán)保監(jiān)察記錄上。

2.5.2裝置大檢修廢物回收利用的要求

生產裝置停工前,應保證地下罐、事故罐、貯罐有足夠的空間,或聯(lián)系槽車、桶等必備物資,做好承接死角物料準備。裝置停工退料時,必須將塔、容器、換熱器、機泵等物料全部退凈,能返回貯罐的一律送回原貯罐,不能返回的要放入地下罐、事故罐或其他密閉容器,做到不留死角。管線、閥門中殘存少量物料必須全部用小容器承接回收,不得直接排至地面。用槽車、桶等臨時方法回收的物料原則上返回到具有相應回收、處理能力的裝置或設施處置。設備檢修前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設備拆解過程的殘余物料落地。

檢修期間產生的廢物,廠家能夠回收利用的,應在物資采購合同中明確由廠家進行回收利用。

2.5.3裝置停工、檢修、開車階段環(huán)境監(jiān)測

裝置檢修單位根據檢修計劃,結合“三廢”排放特點,提出檢修環(huán)保臨時監(jiān)測計劃,裝置停車檢修7日前,上報公司環(huán)境保護部。監(jiān)測計劃包括監(jiān)測項目、頻次、監(jiān)測部位,計劃排放時間等內容。

結論

通過建立了生產裝置停工、開工及檢修期間環(huán)境因素的識別、評價的方法及步驟,規(guī)范了裝置大檢修各階段的環(huán)保行為,實現了預防環(huán)境污染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燕山石化公司環(huán)境保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