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師德師風建議范文
時間:2023-03-24 21:09: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師師德師風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字: 師德師風 高校教師 藝術修養
師德是職業道德的一種,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道德行為和道德意志,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時所應遵循的道德原則和行為規范[1],也是為人師表的行為準則。師風是教師在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長期的、穩定的、具有鮮明指向的思想與行為習慣[2]。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就是要幫助廣大教師在事關國家大局、教育事業、學術活動、為人師表等問題上樹立正確的思想與行為規范,并使之保持穩定性、覆蓋面和影響力,從而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高校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在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教學綜合能力的過程中,加強藝術修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1.加強高校教師的藝術修養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
所謂藝術修養,就是指一個人的藝術知識和技能的狀況和水平。在當代,藝術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藝術性已越來越多地注入現代物質生產流程,藝術自身也逐漸由沙龍藝術、象牙塔藝術轉向大眾藝術,轉向工藝設計和實用工藝。與此同時,藝術也隨著各類高科技電器產品走進了每一個家庭,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此,在現代社會,社會成員的藝術修養一方面影響著社會發展的進程,另一方面也決定著與政治的關系,較高的藝術修養顯然是每個現代人不可缺少的素質之一。因此,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高校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藝術修養才能擔負起社會賦予的重任。
2.加強高校教師的藝術修養是優化教師師德師風的內在需求。
一個人的藝術修養是其人文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能力的缺失會嚴重影響到人的文化品位、人文素養,限制其人生境界的提升,不利于健全和完善人格的塑造及個人價值觀的培養。教師藝術修養的缺乏對教師整體的師德師風建設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對學生的教育。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高尚的道德,更要具備較高的藝術修養。調查發現,最受學生歡迎的高校教師所具備的條件之一是“較高的藝術修養”。黃濟先生在《美育二三事》(載《中國音樂教育》1998年第一期)一文中指出:一般教師也要有一種藝術愛好和專長,要有組織學生文娛活動的能力,做學生文娛活動的帶頭人,而這些工作都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合部分,很顯然,沒有良好藝術修養的人,是無法勝任這些工作的。
馬克思曾說:“如果你想欣賞藝術,你必須成為一個在藝術上有修養的人。”[3]人們在欣賞藝術作品時,首先要對美的現象產生感受,在此基礎上才能上升到對美好事物本質的理解和評判。在這個過程中,鑒賞力高的人,在欣賞時會表現出高雅、純正的趣味,而鑒賞力低的人,則會表現出低級、庸俗的趣味。作為有較高知識水準的高校教師,雖然不能人人成為藝術家,但是具備一定的藝術素養,學會欣賞音樂作品、美術作品及舞蹈、戲劇、電影等,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完全必要的。因為只有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掌握正確的審美標準,深刻、全面地感受美,自覺學會把握現實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美與丑、真與假、善與惡,使自己成為懂得美、能夠欣賞美的人,才能用美的尺度去規范自我以促進師德師風的建設。
3.加強高校教師的藝術修養是優化師德師風的重要途徑。
心理學家認為,“藝術是心靈的體操”。在現代社會中,人們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越來越感到生活的壓抑,生活中很容易因小事而使得矛盾激化,導致身心疲憊,甚至受到傷害。因此,健全的心理品質、健康的心智對教師尤其重要。提高藝術修養可以改變和調節自身的精神狀態。通過欣賞不同作曲家、畫家、作家不同風格的作品,不僅可以在藝術欣賞中陶冶性情、凈化心靈、化解矛盾,而且可以娛樂身心、消除疲勞、煥發精神、增進健康。
一個具有較高藝術修養的人,能夠較好地認識生命的價值和生存的意義,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健康的生活習慣。因此,加強高校教師的藝術修養是師德師風建設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它對教師思想道德素質、智能的提高,有著其他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促進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高的關鍵。
二、現階段高校教師在藝術修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教師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教書育人的主力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藝術修養、人格品質和知識水平,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現階段的大多數高校教師在藝術修養方面存在著以下幾點問題:
1.自身的藝術修養不高。
普通教師的藝術素質存在很大問題。經調查發現,我國的高校教師接受藝術教育的機會和普通民眾一樣主要在中小學,而中小學的藝術教育已經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因而多數教師的藝術素質普遍不高。從而更進一步地影響了學生藝術素質和人格的培養。
2.沒有樹立正確的藝術修養理念。
現階段高校教師對藝術修養的認識存在很大問題,這主要是教育管理者和眾多高校教師藝術能力的缺失和整體審美觀念的相對滯后造成的。教育管理機構和學校管理者對藝術教育的認識存在嚴重問題。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大力提倡的素質教育,不但沒有提高學校教育的水平,反而使應試教育泛濫到嚴重的地步,究其原因,除了各種急功近利的行為和思想、校際間的盲目競爭,還有就是學校管理者和教師沒有樹立正確的藝術修養理念。
3.教育體制改革與社會經濟發展速度比較,還有一定差距。
改革開放使我國社會各方面都快速發展,高等教育規模雖然大幅度擴大,但教育體制和社會發展比較還相對滯后,高校教師的生活待遇和實際付出還不成比例,付出得多,回報得少,導致很多教師產生不平衡心理。再加上管理水平沒有跟上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也導致了教師缺乏提高自身藝術修養的內在動力和客觀條件,導致師德師風建設相對滯后。
三、提高高校教師藝術修養的方法與措施
針對高校教師藝術修養缺失的現狀,為了切實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的藝術修養,我提出幾點建議。
1.加強現有高校教師的藝術培訓,提高高校教師的人文素質。
校長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應以身作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待教育改革,大力弘揚包括藝術教育在內的素質教育和人文教育,切實提高高校教師的審美情趣。提倡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經常開展各種各樣的文藝活動,師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帶動,在學校營造一種很好的藝術氛圍。加強和提高自身人文、科學素質,提高文化品位鼓勵教師,促進人生境界的提升,健全和完善人格的塑造及價值觀的培養。
2.樹立正確的藝術修養理念,提高領導及其教師的思想認識水平。
高校管理干部和教師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提高教師藝術修養是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內容,應放在突出位置,堅持不懈地抓好。各基層單位要結合本單位實際,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黨政負責人要共同承擔起提高教師藝術修養,促進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領導責任。教師應根據自己所授學科,不斷改進工作作風,提高藝術修養,切實履行各自在師德師風建設方面的職責。另外,各級領導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了解新情況,分析新問題,及時發現、總結和推廣教師在提升藝術修養方面的新經驗,探索師德師風建設規律,將提高教師藝術修養和師德師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
3.改善條件是基礎。
要加強校園硬軟件建設,提高教師生活條件,提高教學和實驗、實習、實訓條件,提高教師、干部、職工素質,使三支隊伍共同發揮特長,呈現整體優勢。加快發展是根本。發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務,學校發展了,層次提高了,效益上去了,教師的后顧之憂解決了,他們才能集中更多的精力發展自我和提高自身藝術修養。發展也是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形成良好師德師風的最有效途徑。
總而言之,如果將提高教師藝術修養作為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則不僅有利于良好師德師風的形成及和諧校園的構建,而且將有助于完成素質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唐秋燁.加強高校教師思想道德建設[N].廣西日報,2007,1,4:(8).
篇2
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一)師德師風建設的核心是處理好“三個關系”
師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師德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包括忠于教育,關愛學生,遵守學術規范,不抄襲、剽竊他人知識成果等。廣義的師德則是對教師的道德有全面的要求,要教師承擔“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責任,為人師表,人格高尚。
1.處理好與教師職業的關系,這意味著教師要有敬業精神。
2.要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意味著教師對學生要有愛心。
3.要處理好與自身的心理和行為的關系,這意味著教師要為人師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
(二)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優化教師隊伍
為了適應教育在新形式下的發展需求,跟上時代的步伐,我們要著力培養建設一支思想政治素質強,職業道德水平高的教師隊伍。
1.加強教師隊伍的思想建設,提高群體素質
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還必須要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努力增強師德信念和師德修養。教師對職業道德一旦形成了一種發自內心的認識,具有了強烈的責任心和堅定的信念,他主觀上就會堅定不移地、滿腔熱情地對教育、對學生盡好自己最大的義務,盡好自己應盡的職責。他也能夠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挖掘自己的潛力和才華,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因此,我們認為,抓師德建設,先要抓思想建設。先從思想上建設好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學校的師德建設也就會水到渠成。
2.加強對年青老師,特別是年青班主任的指導和培訓
為了幫助年青教師盡快成長,采取以老帶新“結對子”、“一幫一”的方式,選擇有威望的老教師在實踐“傳、幫、帶”,以他們的高尚師德、敬業精神和豐富經驗來感染和指導年青教師,特別是年青班主任。同時,還要經常性的組織年青教師參加各種培訓學習,上公開課,外出聽課取經等活動,幫助他們迅速成長起來。
3.樹立典范,實現群體創優
師德建設作為學校全員性的職業道德建設,要堅持正面教育,榜樣激勵。樹立先進典型,宣傳優秀教師事跡,在廣大教師中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的風氣,使抽象的價值觀和師德規范條文變得具體化、形象化,產生巨大的感染力和影響力,來不斷推進師德建設工作開展。
4.完善師德考評制度
為完善師德考評制度,加強師德工作的領導,學校要以黨支部為核心,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以《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班主任工作規范條例》等為依據,根據教師的工作態度、工作效率、工作業績,每學年對全體教師進行師德考評,做到有理有據、賞罰分明,使師德建設工作的管理規范化、制度化。
二、增強教師的創新意識
(一)教師的創新教育能力是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
教師的創新教育能力是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振興民族的希望是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師。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將直接決定著教育培養人才的水平的高低。這就如同企業生產,技術水平高、責任心強的工人,其生產的產品的合格率及優秀率就越高,企業的效益就越好,企業競爭力就很強。教育是具有全局性、先導性和基礎性的偉大事業,教育必須適當地超前于時代,立足于培養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社會的發展總會對教育提出不同的人才需求。未來的一個知識經濟信息化時代,它要求我們必須培養創新型人才。今天的學生就是明天的棟梁。教師必須著眼于未來,掌握創新教育的能力,能夠遵循教育學、心理學及人才成長的客觀規律,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一個不具備創新教育能力的教師,肯定會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或多或少地、不自覺地壓抑、扼殺學生的創造性。
(二)觀念保守是對創新最大的束縛
創新是時代的要求,而對創新最大的束縛就是觀念保守。因此,觀念創新是各方面創新的基礎。創新意識和創新觀念是開放在高度事業心和強烈責任感思想沃土上的精神花朵。在課堂教學中這種創新的意識必須盡快地成為教師教學中的動力源泉,形成動力定型。滿足于眼前的平穩,習慣于舊有的軌道,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按舊辦法處理新問題,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終究會被時代淘汰。當前的教育存在以下問題:
1.創新教育研究的前瞻性不夠,短期行為的意識過強,忽視創新精神和創造力是一個周期性較長的培養行為。
2.實效性不夠,口號過多,理論過多,缺少教師進行創新的文化氛圍。
3.理解點不準,創新教育是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而非純學科活動。
4.切入點不足,創新教育貫穿青少年活動的全過程,而非局限在課堂教學之中。
5.模式化過強,忽視模式的創造,而強調教師從一種模式走向另一種模式,扼殺教師的創造力發揮。
三、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既然教師對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學校就應該引導教師樹立良好的職業理想和職業形象,使教師既教書又教人,改變教師作為教材的被動執行者和已有知識傳遞者的角色,努力實現“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活力”;“把創造還給教師,使教育充滿智慧”;“把世界引進教室,使課堂成為現時社會的組成部分”。教師還要樹立專業發展思想,努力做到以品格傳授品格,以理念傳播理念,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終生學習的理念。在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方面要系統思考、強化實踐;建立管理、培訓、科研三位一體同步推進的教師隊伍建設新格局。未來社會是學習化社會,未來的學校空間是網絡空間,未來學校的差別首先是智能差別,所以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學校管理工作中,要引導教師從“他律”走向“自律”。
1.角色反思,重新認識。過去,在教師隊伍建設工作中往往是學校制訂計劃,教師被動地執行計劃。而今,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學校不僅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同時要把學校還給教師,把創造還給教師,給教師提供發展的空間;對教師來說,也要重新認識自己,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確定正確的人才觀、價值觀、教育觀和發展觀。
篇3
一、謎語作禮,寫字為先
猜謎語是小孩子最喜歡的事情,孫老師開課讓學生猜三個字迷:廣大無邊(慶)。十個小朋友,張口要豆豆(喜)。總司令的耳朵(聰)。孩子們左思右想,終于猜對了,那高興勁兒,洋溢在一張可愛的臉上。老師便將“聰”字作為禮物送給學生,要求舉起右手領取禮物――寫“聰”字,開始了本節課的寫字教學之旅。教師工整地范寫,學生認真地仿寫,處處流淌著識字課本色。
二、讀文識字,兩相結合
隨文識字一直是語文界所提倡的。孫老師兩次讓學生讀文,第一次自由讀課文,選擇帶生子的句子讀給同桌聽;第二次默讀課文,用“――”畫出文中三個媽媽說自己兒子的話。當第一次讀完后,教師便出示文中帶生字的詞,用多種方式讀:齊讀、抽讀、開火車讀、去拼音男女生分讀、游戲“摘蘋果”檢測讀。學生多次地讀,生字成了熟字。一個“沉甸甸”的指導,無不讓孩子們的識字課識得沉甸甸的。
三、訓練有層,句句有點
語文課中,落實三維目標之首是知識與能力。孫老師在課中設計的知識訓練是很有針對性的。讀第一個媽媽說自己兒子的話時,出示“ 既 又 ”,練習用關聯詞造句;讀第二個媽媽說自己兒子的話時,認識“嗓”字,并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找到“金嗓子喉寶”這一詞語,讓學生明確“生活處處皆語文”。
四、游戲助推,激情識字
游戲也是低年級孩子最喜歡的事情。孫老師設計的這一環節,讓她的課堂進入了,也是最能讓人看好的一大亮點。
讓學生讀好第三個媽媽說自己兒子的話后,便出示文中一句子“三個媽媽拎著水桶……”,其間有一個生字“拎”。老師引導學生找帶有提手旁的字,便一一出示“摸”“指”“拍”“捶”“揮”,再帶領學生做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快活的游戲,輕盈的動作,巧妙地識字。教師快樂著,學生更快樂著。
五、靜靜習字,時間充裕
篇4
各科室、管理所(稽查中隊)、客戶服務部:
根據省局、××市局和市委、市政府關于開展機關作風建設集中教育活動的總體部署和措施要求,現對“回訪復查,鞏固提高”階段的工作安排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目標
通過回訪復查活動,進一步發現問題,完善整改措施,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和拓展集中教育活動;同時,要以這次集中教育活動為契機,建立機關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不斷鞏固和提高集中教育的成果。
二、具體安排
這一階段從4月25日開始到5月31日結束,重點做好以下兩項工作:
(一)開展回訪復查
1.局機關作風建設集中教育活動領導小組將在4月30日
前派出督查調研組,定期對機關各科室、部門組織回訪,查看整改措施是否到位,機關作風是否有新改觀,主要采取參加會議和開展調研活動、聽取工作匯報、查看臺帳資料、進行實地檢查等形式,重點對業務經營、專賣管理以及辦證中心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對其他部門組織抽查,對活動不規范、成效不明顯的部門,要督促進行重新整改。
2.從4月25日至4月30日,各科室、部門要及時“回
頭看”,局機關將成立督查機構,辦公室要制定回訪復查工作方案。要結合整改情況和部門的日常工作,加強與基層的溝通和聯系,以基層和廣大零售戶是否滿意為標準,局機關督查人員將對科室和個人的整改情況及取得的效果進行督查回訪。
3.從5月8日至5月15日,要針對“對照檢查,查擺問
題”階段排查出來的突出問題,結合整改措施的落實到位情況開展一次自查自省,采用召開小結會、進行回顧反思等形式,進一步查看整改情況,總結經驗教訓。
4.召開一次回訪復查情況通報會。局機關將在5月16日至5月20日之間召開專題會議,通報回訪復查情況,包括已經整改到位、正在整改和尚未整改的問題,繼續完善相應的整改方案。
(二)建立機關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
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局機關將以
這次集中教育為契機,建立起機關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
1.切實加強學習,注重思想建設。思想建設是作風建設的靈魂,加強機關作風建設,關鍵是要以加強學習為手段,把思想建設放在第一位,提高機關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要嚴格學習制度和學習紀律,做到規范化、系統化,把學習理論與改進思想作風結合起來,與提高思想素質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全體干部職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不斷提高執行上級決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2.狠抓制度落實,堅持長效管理。要把建立健全機關作風建設的有效機制貫穿于機關作風建設的全過程,確保機關作風建設的長效性和規范性。要切實落實好各項規章制度,克服把制度停留在口頭上、停留在墻壁上的現象,強化制度管理,把落實制度作為實施長效管理、加強隊伍建設的關鍵舉措,用嚴格的制度來加強自我約束,規范行政行為。
3.推行政務公開,自覺接受監督。在辦理許可證的審核管理上,要簡化審核程序,提高行政效率。要認真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堅持依法行政,規范行政行為,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創造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
三、有關要求
1.要抓好落實。各科室、部門要積極主動配合好局機關督查組的回訪復查的工作,確保取得實效。
2.要突出重點。督查組回訪復查將著重檢查整改措施是否落實到位、有無出現問題“反彈”;工作機制是否健全完善、有無遺漏或矛盾等。
篇5
〔關鍵詞〕認知風格;建構主義;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2)10-0004-03
一、認知風格實質是個體建構的基礎
認知風格(cognitive style)又稱為認知方式,是指個體所偏愛的信息加工方式(彭聃齡,2004),是個體在認知過程中經常采用的感知、記憶、思維和問題解決過程中的組織和表征信息方式。它是個體對事件和經驗的思考習慣,具有時間上的穩定性,很少表現出變化(Riding,1998)。
認知風格與認知能力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首先,能力是指成就水平,風格是指認知方式;其次,能力是人們能夠達到的最高行為,風格是人們一貫表現的典型行為;最后,能力是一種單極變量,有高低好壞之分,而風格是一種雙極或多極變量,無好壞之分。
(一)認知風格維度及其對建構的影響
20世紀90年代,英國伯明翰大學的Riding等人在分析整合了各種認知風格之后,提出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理論模型。該模型將認知風格分為兩個維度,整體型―分析型維度和言語型―表象型維度,該模型被稱為雙維聚合模型。Riding認為,每個人都擁有兩種認知風格,但所在維度的位置是不同的。整體―分析維度是根據人對信息的組織方式來區分的,整體型個體傾向于從事物的綜合方面進行思考,而分析型個體傾向于將事物分成各個部分來加工;言語―表象維度是從人對信息表征的方式來劃分的,言語型個體對文字有更強的加工偏好;而表象型個體更善于加工非文字類信息。兩種維度的組合構成了個體獨特的認知風格(如圖1),每個維度都是另一個維度的有益補充。
圖1 認知風格雙維組合類型
如圖1所示,每個人的認知風格都處于整體―分析維度和言語―表象維度所組成的象限之內,共有9種組合。這些組合如果按照“分析”到“整體”這一軸線來劃分的話,分析―言語型個體屬于極端分析型,整體―表象型個體則屬于極端整體型。
從這個連續體中我們可以看出,認知風格的不同組合意味著個體對某種信息的偏好程度。比如,就分析能力而言,處于兩端的整體―表象型個體與分析―言語型個體對信息的偏好近乎苛刻,前者具有很強的整體能力卻極端缺乏分析能力,后者則相反。
Riding(1993)認為,整體風格與表象風格的功能相似,即對信息加工都偏好從整體入手;而分析風格和言語風格的功能相似,即對信息加工都偏好從部分入手。另外,處于兩個維度中間位置的個體,從功能上來說可以用一個維度的優勢來彌補另一個維度的劣勢,比如,整體―雙重型個體的劣勢是分析,但其可以通過言語優勢來彌補這一劣勢。因此,對個體建構產生實質影響的只是處于象限四角的認知風格,即整體―言語型、分析―言語型、整體―表象型和分析―表象型,也即典型性認知風格。
擁有典型性認知風格的個體在信息組織和信息表征方面存在明顯的不同,他們在個體建構過程中所選擇、注意、編碼、存儲、提取的方式都是有差別的。因此,在同一個教室里的學生,看著同樣的教材、聽著同一位教師的講解,也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和記憶水平。如果說是因為個體的經驗造成了建構的不同,那么認知風格就是這些經驗的建構者。
(二)建構主義思想下對認知風格的理解
1. 知識觀
建構主義對知識的客觀性和確定性提出了質疑。客觀主義認為事物是客觀存在的,知識是對客觀事物的表征。而建構主義強調知識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而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或假設,因而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這一點符合認知風格的特征,即任何客觀事物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組織和表征,而這種組織和表征完全是個性化的,至少在典型性認知風格個體之間是有顯著區別的。比如,言語型個體擅長用概念來表征某一事物,但表象型個體則偏好用形象來表征同一事物,我們不能說誰對誰錯,而只能說他們對這一事物的感知、理解是具有建構性的。
2. 學生觀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和以往的學習中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經驗,他們對任何事物幾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即便有些問題他們還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但是一旦問題呈現在面前時,他們往往也可以基于相關的經驗,依靠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某種解釋,從他們的經驗背景出發而推出合乎邏輯的假設。學生的經驗可以分為廣義的人生經驗和狹義的領域知識經驗。經驗又可稱之為長時記憶,Paivio等人(1971)的研究表明,在長時記憶系統中的確存在著言語和表象兩種不同的編碼形式。這也說明了學生在運用其經驗的同時,會無意識地調用構造其經驗的認知風格來對當前任務進行建構,無論在人生經驗層面還是在領域知識經驗層面都是如此。
3. 學習觀
辯證的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個體在社會互動中構造與重組經驗的過程。這種觀點一方面將個體置身于整個社會環境中去分析,突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個本質,另一方面并沒有把人看成是純粹的社會性動物,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擁有獨一無二的經驗,只有把社會對人的影響放在這些個體經驗的背景下思考,才能獲得建構的意義。不同認知風格的個體在學習材料、學習策略、學習行為及學習環境、學習伙伴等方面的選擇是存在顯著差異的,這種差異不僅造成他們學習效率效果的不同,還會直接影響學習能力的培養。而最佳的學習方案,就是能夠在自覺認識到自己的認知風格的前提下進行的選擇,這也是建構思想所要求的。
4. 教學觀
建構主義提倡將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以合作為中心、以情境為中心的教學觀。教師所承擔的角色由教導者轉變為引導者,起到腳手架的作用。教師并不是絕對的權威,他在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策略、語言等都受制于他的經驗和認知風格的特點。比如,一個言語型的教師在表象方面就不能給予更多的信息。因此,建構主義中的合作學習、情境學習都是有效彌補劣勢認知風格,發揮優勢認知風格的教學策略。
二、認知風格在個體建構中的意義
第一,認知風格的存在說明了人在從嬰兒到成人的發展中,所建立起來的經驗都是在其獨特的認知加工風格基礎上進行的有意識或無意識選擇。反過來,這種風格化的經驗又強化了其認知風格。這是交互螺旋式的影響過程,主體對環境按照自己的風格進行建構,而環境中的各個元素又反過來強化或削弱主體的選擇性。
第二,根據Riding(1991)的認知風格模型,每個人具有的都是組合式的認知風格,這一方面為其獨特性的經驗提供了加工來源,但同時也限制了對非風格偏好信息的加工,從而導致個體對信息進行有意識選擇。如果信息的呈現沒有改變,那么就會出現所謂的“偏科”現象。但是建構主義的合作學習思想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所謂合作學習就是組成學習團體,團體中的成員間就問題進行分析、討論,以達到從多種角度、多種經驗來對信息進行建構的目的。如果一個學習團體的成員都集中在相似的認知風格維度,那他們的學習方式、內容、解析的選擇都會趨于一致,這樣并沒有發揮團體學習的本質優勢。所以,為了發揮社會交流在學習中的最大作用,認清自己的認知風格并組成風格互補型學習團體,才是最有效的合作學習模式。
第三,教師的認知風格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這一方面表現在教學方式、教學材料的選擇上,另一方面表現在講解方式、語言表述的運用上。前者是可以有意識選擇的,后者則是很難改變的。教師在這兩方面的選擇和運用體現著他的認知風格,與其風格匹配的學生會有較好的信息加工和理解,與其風格不匹配的學生則會表現出較差的信息加工和理解,這必然導致學習效果的不平衡。為了改善這種不平衡,就要求教師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并且將身份從權威轉變為指導者,不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風格偏好,努力發掘學生的特征,促進其自身建構學習。
三、認知風格在學習與教學中的應用
(一)認知風格的一般應用
第一,認清自己的認知風格在維度中的位置。這一點至關重要,不但是了解自己的途徑,更是洞察別人的一種重要方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認知風格不一樣,就不要把別人的策略和行為照搬到自己的學習或教學活動之中。對此,可以參考Riding等人(1997)研發的認知風格分析(CSA)測驗。
第二,根據每一種風格對信息特點的偏好,來選擇最合適的呈現方式,以達到最佳學習或教學效果。Riding(2003)提出,四種典型性認知風格都有自己基本性的材料呈現偏好(如圖2),可以推論,如果個體具有相同的能力,即使都處于整體―分析維度的相似位置,那么,言語型的個體在口頭表達方面占有優勢,而表象型個體則會在寫作方面表現優秀。
圖2 可能偏好的信息呈現方式(Riding & Rayner, 2003:142)
*注:括號中的數字表示這種偏好的等級
第三,積極與互補型認知風格個體進行合作學習,來互相彌補自身的不足和劣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時刻關注自己的信息輸出是否適應于不同認知風格類型的學生,通過提供多種風格的呈現方式和理解方式,將認知風格作為教學的基本前提條件,使學習最大化、建構最優化。
(二)認知風格的策略應用
認識自我的認知風格就是將隱性的特征提升為顯性的特征,對自我的優勢和劣勢有清晰的認識。針對優勢我們要發揚光大,對于劣勢則要采取彌補性措施。Riding也提出了相應的應用策略,即匹配策略和適配策略。
匹配策略是指與認知風格優勢或學習傾向長處相一致的策略,這些策略對知識的學習最為直接有效,使個體能夠更快、更好、更省力地學習。匹配策略包括三種主要的方式。
1. 轉譯。轉譯是對信息的重新建構。是將那些與風格不同的信息重新編碼成與風格相匹配的形式,從而有利于個體提高學習效率。比如表象型風格的個體傾向用圖片、圖示、圖表來表征信息,當他們遇到大段文字時,可以把這些文字轉譯成視覺表征形式;而言語型風格的個體傾向用文字、概念來學習,那么他們就可以用語言把圖片、圖表信息轉譯成文字,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2. 適應。適應是指個體運用某一維度的風格來幫助學習不利于另一維度風格的材料的方式。因為每個人的風格都是雙維結構的,而這兩個維度的功能具有互補性,所以這一策略是充分調動不同風格來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需要說明的是,處于“整體-分析”連續體兩端的極端型個體很難使用這個策略,因為他們的雙維風格功能是相似的,而不是互補的。
3. 減輕加工負荷。這個策略意味著個體在信息加工負荷過重時,要刻意地變換學習方式和策略,從而減輕加工負荷,達到學習的目的。比如整體型個體在閱讀長篇文章時,可以先瀏覽將主干找出,形成整體框架,可大幅度減少加工負荷。
如果說匹配策略是發揚優勢認知風格的策略,那么適配策略就是為了彌補劣勢認知風格而采取的策略。這些策略一開始會使個體在學習上表現得緩慢、吃力,但最終會促進其劣勢風格的發展,從而得到全面發展。
法國學者德?加?加朗德里認為,雖然使用何種心理表象是個人的用腦習慣,但是良好的認知習慣可以后天培養,包括兩個步驟:(1)制作新的心理表象,包括喚起關于某操作結構的習慣的心理表象,輔之以與新的心理表象相適應的刺激,由此喚起新的心理表象;(2)在沒有適宜刺激相伴隨的情況下,直接喚起新的心理表象,即喚起原來習慣的心理表象,同時喚起相應的新心理表象。這其實是一種新舊表征的聯結過程,當個體習慣用某一種風格來表征刺激,那么讓其對這個刺激形成新表征風格時,同時喚起舊表征,使新舊表征產生聯結,以后這個刺激再出現,個體就會很自然地運用新表征(劣勢風格)來進行學習。如此一來,個體的劣勢風格得到了鍛煉,促進了個體的全面發展。
最后,教師要對認知風格充分重視起來,畢竟在當代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仍然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習的領路人。教師對認知風格的認識和應用,直接關系到學生對認知風格的理解和發揮,所以,從因材施教來說,將認知風格作為一種個體差異而進行的多樣化教學是勢在必行的。
參考文獻:
[1] 張曉文.認知風格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4(2):0004-0007.
[2] 李力紅.認知風格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3] 閆宏秀.建構主義、知識的空間生產與歷史性[J].江西社會科學,2007:54-57.
[4] 竺小恩,田,黃梅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 2007,19(2):94-96.
[5] 劉長青,杜鳳秋.傳統學習觀與建構主義學習觀之比較[J].教育與職業,2007:107-108.
[6] 曾繼耘.學習的累積性、適切性和交互性――論建構主義學習觀對當代課堂教學改革的啟示[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51(4):150-153.
[7] 辜筠芳.淺談認知風格在教學中的應用[J].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24(5):35-38.
[8] 辜筠芳.拉埃丁的認知風格模型研究及其教學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03,(04):53-55.
[9] R?賴丁,S?雷納著.認知風格與學習策略:理解學習和行為中的風格差異[M].龐維國譯.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篇6
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工作,作為黨的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期黨的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整個反腐倡廉建設中居于基礎性的地位。構建黨風廉政大宣教格局,對于發揮我們黨思想工作的政治優勢,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構建大宣教格局,是新形勢下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內在要求。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強以完善懲防體系為重點的反腐倡廉建設,在懲防體系的宏觀架構中,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居于基礎性、先導性的地位,是反腐倡廉建設的首要環節。根據中央近期出臺的《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不斷完善思想道德教育防范機制,就要求我們必須樹立統籌理念,以大宣教格局為依托,緊緊依靠各部門、各單位的積極參與和密切配合,整合各方資源和力量,才能增強教育的整體性、協調性、系統性、實效性,懲防體系的思想道德預防機制建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構建大宣教格局,是營造科學和諧發展環境的迫切需要。落實市委二屆九次全會提出的《麗水市生態文明建設綱要》,推進科學發展觀的落實,離不開一個干凈干事的從政環境、公平競爭的經濟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大宣教”格局為依托,通過不同的載體、不同的渠道,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理想信念、廉潔從政、黨紀法規和作風教育,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從而以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形成廉榮腐恥的良好風尚,進而把全市黨員干部的思想統一到市委的決策部署上來,才能為實施“兩創”總戰略、全面推進麗水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二、密切協作,凝聚合力,充分發揮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的作用
反腐倡廉宣傳教育是黨的建設的一項長期任務,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社會各個方面,只有堅持和完善“黨委統一領導,紀委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各展所長,廣大干部群眾通過多種形式積極參與”的大宣教工作格局,才能把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才能形成整體合力,推動反腐倡廉宣教工作的深入開展。
第一,要進一步明確職責。我市從2003年建立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以來,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初步建立了協調有力、運轉有序的工作機制。最近市委出臺了《建立健全懲防體系2008-2012年實施細則和責任分工》,包括這次會議修訂的《麗水市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聯席會議制度》,都對大宣教體制機制進行了補充完善,進一步明確了各成員單位的職責分工和具體任務。這兩個制度下發后,各成員單位領導班子要作一次專題研究,把反腐倡廉宣傳教育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定期落實、定期督查,明確工作職責,落實各項任務的責任領導、工作措施、目標要求、完成時限,并健全組織、人員、經費等各方面的保障機制。
第二,要進一步加強配合。各成員單位既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各司其職、各展所長,切實履行好職責范圍內的工作;又要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統籌安排、協調聯動,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營造優勢互補、資源共用、成果共享的局面。牽頭單位要切實擔負起主辦責任,定期分析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協辦單位要主動配合,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完成好職責范圍內的工作。如2006年在市看守建立法紀教育基地后,如何充分發揮基地的作用,公安、檢察、法院、司法等單位要加強溝通協調,探索建立經常性的運作機制,使基地的教育功能最大化。
第三,要進一步豐富載體。近年來,在各成員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們通過反腐倡廉文藝會演、書畫攝影展、演講賽、辯論賽、職務犯罪人員“現身說法”、勤廉兼優先進典型宣講等載體,反腐倡廉宣傳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不斷增強,群眾參與度不斷提高。對這些好的載體和做法,要持之以恒地堅持和完善。同時,要根據新的形勢和任務,進一步豐富和創新宣傳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注意區分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宣傳教育對象,因人施教,分類施教,增強針對性,推動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宣傳教育機制,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第四,要進一步提高效果。各成員單位要高度重視反腐倡廉宣傳教育的社會效果,一方面,充分利用麗水日報、麗水電視臺等主流媒體,組織有份量、有影響的宣傳報道,大力宣傳求真務實、廉潔從政、執政為民的先進典型,形成正面輿論導向,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為反腐倡廉深入開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另一方面,要有組織、有計劃的利用一些已查結的典型案件,開展警示教育,懲惡揚善,鞭笞歪風,實現查辦案件的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紀效果相統一。
三、當前需要推進落實的幾項重點工作
市委近日即將下發的《建立健全懲防體系2008-2012年實施細則和責任分工》,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了今后五年的黨風廉政宣傳教育任務,下一步的關鍵在于狠抓落實。各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作為《實施細則》中“教育預防工作”這一塊的牽頭或協辦單位,必須嚴格按照市委的部署,認真履行職責。當前特別要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要營造學習宣傳熱潮。《實施細則》下發后,各成員單位要結合實際提出具體工作方案,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媒體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各級黨委(黨組)要列入中心組學習內容,帶頭開展學習活動。組織部門要把懲防體系列入干部教育培訓計劃,作為各級黨員干部集中教育培訓的必修課。報社、電視臺等新聞媒體要開設專欄,營造聲勢,擴大影響,使領導干部全面掌握懲防體系建設內容,使黨員干部準確理解懲防體系建設要求,使普通群眾及時了解懲防體系相關知識。
第二,要深入推進廉政文化“六進”活動。市直機關黨工委、市教育局、市經貿委、市農辦、市婦聯、市文明辦等單位,分別是我市廉政文化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農村、進家庭、進社區的牽頭單位。各牽頭單位要根據各自職責,抓好示范點的建設,在前幾年工作的基礎上,力爭有新的突破。要通過鮮活具體、現實有效的形式吸引廣大機關干部、學校師生、企業員工、農村社區群眾參與,倡導以廉為榮、以廉為樂、以廉為美的價值導向,進而在全社會形成廉榮腐恥的氛圍。
第三,要深化黨風廉政宣傳工作。宣傳部門要把反腐倡廉宣傳納入全市宣傳工作的總體部署,把廉政文化建設納入綠谷文化建設的總體規劃。結合“六城聯創”活動,市政府近期將對戶外廣告建設進行總體規劃,相關成員單位要抓住這一契機,把廉政公益廣告建設列入規劃,確保占到一定的比例,不斷拓展黨風廉政宣傳教育的陣地。麗水日報社要繼續辦好“黨風廉政”專欄,麗水電視臺繼續辦好“先鋒視點”專欄,做好反腐倡廉專題片的攝制工作。
篇7
關鍵詞:教學 學風 督查
教風學風建設是評估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是對教師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評價。加強對教風學風督查是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質量管理的重要環節。為進一步加強教學和教學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校院(系、部)兩級教風、學風督導體系,提高督導工作質量和水平,更有效地發揮督教、督學和督管的作用,高校都特制定了相關的教風學風督查工作規定。筆者作為醫學院校學生管理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長期從事學風督查工作,結合所在學校教風學風督查工作的實踐,提出高校在開展教風學風督查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1、教風學風督查工作的總體原則
由于教風學風建設是評估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是對教師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評價。因此,教風學風督查工作必須堅持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為指針,以國家高等教育法、教師法、學生管理規定為依據,以高校的有關制度為準則,明確工作思路,界定督查內容,實施督查工作。
目前,高校的教風學風督查主要是在學校主管教學領導下進行工作,具體執行由教務部門負責,對教風學風情況進行督查,并指導院、系、部教風學風建設工作,為學校建立優良的教風學風發揮督促、檢查、評價、咨詢、參謀、協助作用。同時,為把教風學風督查落實到實處,各教學院、系、部相應有一名領導分工主抓教學督查(督導)工作。
2、教風學風督查工作的職責范圍
根據目前高校教風學風督查的情況來看,其主要職責是:認真學習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提高認識水平和執行政策的水平;按照職責范圍,制定工作細則和年度工作計劃;對院、系、部教風學風建設工作進行檢查指導,實行有組織、有計劃、有成效的督查;按照學校校歷,每單周進行一次督查活動,每學期進行一次工作小結,每年向學校作一次工作匯報;督查組正副組長應邀列席學院有關教學工作會議,并把貫徹學院有關會議精神及文件、決定等列入督查工作的重要內容,使督查工作與學院整體工作協調同步。
3、教風學風督查工作的職責范圍
由于各個學校的專業設置不同,目前,一般高校對教風學風督查主要是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以上級有關部門和學校制定的教學管理文件為依據,督查、評價處、院、系、部貫徹執行情況,規范管理過程,使之經常化、制度化,并及時反饋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對教研室教學管理制度建設,各項教學活動開展狀況和完成教學工作質量進行評價;對教師履行職責,嚴守教學紀律,從嚴執教,為人師表,教書育人,關愛學生和教師工作條件狀況進行調研評價;以學校有關學生管理的各項制度為依據,督查、評價處、院、系、部貫徹執行情況,強化管理過程,使之經常化、制度化,并及時反饋年級和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對學生年級管理狀況,各項學習活動開展情況和學生學習生活條件進行調研分析、評價;對學生遵守社會公德和校規校紀,刻苦學習,努力完成學業,積極參加社團活動等情況進行調研評價。
4、教風學風督查工作的具體要求
教風學風督查必須在廣泛開展宣傳教育的思想基礎上進行,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充分發揮教師、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形成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運行機制。學校督查組通過督查對各處、院、系、部正常工作狀況和完成年度教風學風督查工作情況,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分析。學校督查組對教師的教風評價,作為教師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對學生學風的測評,作為學生學期綜合測評考核的重要內容。
學校督查應按照教學進度,制定督查計劃,在單周進行督查活動時,應深入到院內各教學環節,全方位、全過程進行督查調研,方式方法應靈活多樣,便于教師、學生接受。在工作中,注意抓好典型,以點帶面,推動全局,提高督查效果,每月召開一次小組工作會議,匯總情況,向職能部門反饋。
學校督查組在進行督查時,應認真填寫督查記錄,力求做到內容科學合理,真實準確,并及時向有關處、院、系、部轉達意見和建議,并寫出專題調研報告,為學院教風學風建設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做好宣傳報道工作,在校報上開辟教風學風論壇,定期編寫簡報,做到報道及時,重點突出,指導性強。
5、教風學風督查的組織建設
教風學風督查是一項政策性、學術性較強的工作,督查組成員應加強理論學習,學習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及有關政策、法規,學習高教管理知識和學院的有關文件。堅持自學和每月一次集中學習的制度,不斷總結經驗,更新觀念,提高理論研究水平。督查組應密切同師生聯系,深入教師和學生之中,傾聽師生的意見和建議。督查組成員應自覺接受師生的監督,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責任心和工作自律性。
參考文獻:
[1]周清明.中國高校學分制研究――彈性學分制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
[2]劉昕.學分制與大學生教育管理[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7.
[3]黃宇.廣西高校學分制教學管理研究與實踐[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6
篇8
>> 論新時期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 淺析新時期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 淺談新時期中職青年教師師德建設 淺談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 新時期高校青年教師加強師德修養探析 新時期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問題及改善對策 關于新時期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思考 淺談高校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 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淺論 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研究 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探析 淺談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 新時期青年教師師德的培養初探 試論新時期中學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 新時期醫學院校“80后”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探析 新時期高職院校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對策思考 論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 當代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探微 試論高校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 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思考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瀏覽日期:2007-9-9.
[2]金芳英,石宏偉.新時期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問題及改善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12,11:85-88.
[3]:《教師是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參見http:///ldhd/2007-09/09/content_743759.htm,瀏覽日期:2007-9-9.
[4]王.智慧型教師的誕生[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238.
篇9
2019年教師師德師風承諾書1
教育事業是神圣的,教師的職業道德是崇高的,教師的責任是重大的。為了全面提升師德水準,弘揚高尚師德,抵制不良師風,建設一支職業道德優良、業務精湛、忠于人民教育事業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我校教師對社會、家長、學生鄭重承諾:
1、為人師表。語言文明規范,不說忌語,儀表端莊,舉止文明,穿戴大方得體,體現教師形象。
2、關愛學生。每天面帶微笑,親切和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和家長。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不諷刺、譏諷、歧視幼兒,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3、廉潔從教。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認真履行教師職責,無償地為家長提供滿意的服務,自覺維護教師形象。
4、尊重家長。熱情禮貌地接待家長,善于聽取家長的建議與意見,認真開展家長工作,促進家校合作。
5、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不分份內份外,不計較個人得失,樂意為學生、為他人、為集體奉獻自我。
6、團結協作,互相關心。有大局意識,不做有損學校聲譽和家長利益的事。
7、勤奮好學,精益求精。堅持不斷的學習,刻苦鉆研,更新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素養和水平,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8、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生活、活動需要,及時提供物質上的保證;對校內的各項設施設備定期做好保養和維修工作,保障幼兒在安全、舒適、愉快的環境中身心健康成長。
以上承諾請家長、上級領導及社會各界予以監督!
承諾人:xxx
2019年xx 月xx 日
2019年教師師德師風承諾書2
一、志存高遠。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爭做先進文化的代表,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終身價值追求,作為自己的幸福源泉,愛崗敬業,盡職盡責,去奉獻,去創造,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二、依法執教。模范遵守法律法規,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實施素質教育,勇于推進教育創新。
三、有效教學。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重點,研究、完善教育教學方法,竭力打造有效課堂,不斷提高教學效益。
四、熱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對待學生;走近學生心靈,定期輔導,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五、團結協作。謙虛友善,和睦相處,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打造教書育人的優秀團隊。
六、尊重家長。積極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妥善處理家長與學校的關系,宣傳、交流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七、廉潔從教。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不向家長索要財物,不利用職務之便讓家長辦私事。
八、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先做;舉止文明,儀表整潔,不在教學區域內吸煙,不在課堂接打手機,不做與教師身份不相符的任何活動。
篇10
Anti-type Ⅱ collagen antibodie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nti-type-Ⅱ-collagens antibod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RA).Method Serum IgG antibodies to native and denatured type Ⅱ collagens (anti-nc Ⅱ and anti-dc Ⅱ) were detected in 179 patients with RA by an improved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was analysed with corresponding clinical materials.Results In RA,the positive rates of anti-nc Ⅱ and anti-dc Ⅱ were 22.3% and 36.9%;in early RA were 30.0% and 36.7%,respectively.In other rheumatic diseases the positive rates were 3.5% and 31.6%,respectively and were both 2.5% in healthy controls.Anti-nc Ⅱ positive RA showed higher prevalence rate of RF and higher scores of patient′s global assessment of disease activity (P 0.05).The presence of anti-nc Ⅱ and anti-dc Ⅱ concomitantly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 CRP level in RA patients.Conclusion Anti-nc Ⅱ could serve as a supplemental parameter in diagnosing RA and together with anti-dc Ⅱ may help evaluate the disease activity.
【Key words】 Rheumatoid arthritis; Anti-type Ⅱ collagen antibod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C-reactive protein
抗Ⅱ型膠原抗體(antibodies to type Ⅱ collagen)與類風濕關節炎(RA)病情活動性、嚴重性的關系目前仍有爭論。本研究參照Fujii等[1]提出的實驗條件檢測179例RA患者、171例其他風濕病和118名正常人血清的抗Ⅱ型膠原抗體,探討其在RA中的臨床意義。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1.1 病人組:為1994年9月至1999年3月在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風濕科住院、門診、隨訪的RA患者,共179例,全部符合1987年美國風濕病協會(ARA)的RA分類標準[2]。其中男性53例,女性126例,年齡17~76歲,平均46.3歲。其中病程1年之內,X線未出現明顯骨質破壞者(以下簡稱早期病例)30例。
1.1.2 對照組:共289例,分為兩組:一組為同期在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風濕科門診或住院的非RA的其他風濕性疾病患者171例;另一組為正常對照組,共118名。
1.2 抗Ⅱ型膠原抗體的體測
參照Fujii等[1]的方法。
1.2.1 微量反應板的包被及封閉:正常羊血清于62 ℃加熱20 min,加入固體Tris (0.05 mol/L)、NaCl (0.15 mol/L)和2 mol/L HCl,調pH值至8備用(BNGS)。天然Ⅱ型膠原在46 ℃水浴中加熱20 min,即為變性膠原。
將天然Ⅱ型和變性Ⅱ型膠原分別溶解于0.05 mol/L的醋酸中,濃度為3 mg/ml。0.02 mol/L磷酸緩沖液(PB) pH 7.6稀釋膠原溶液,使濃度為40 μg/ml,加入微量反應板孔,每孔100 μl,保鮮膜覆蓋,4 ℃過夜。
在與待檢血清標本進行溫育之前,包被好的微量反應板用含0.05%吐溫-20的生理鹽水溶液洗滌3次,然后每孔加入100 μl BNGS,室溫(24~28 ℃)下封閉30 min,洗滌液洗滌3次。
1.2.2 檢測:BNGS稀釋待檢及陽性對照、陰性對照血清,轉入微量反應板的微孔中,設二孔平行,每孔100 μl,同時設空白對照。室溫溫育2 h,生理鹽水-吐溫溶液洗滌3次。含25%BNGS的0.1 mol/L TBS pH 8.0溶液稀釋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羊抗人IgG,每反應 孔加入100 μl,室溫溫育2 h,洗滌。將聯苯二胺和過氧化氫溶解于檸檬酸-磷酸緩沖液pH 5.0中,使各自濃度分別為0.05%和0.017%,加入反應孔,每孔100 μl,37 ℃溫育30 min后每孔加入終止液1.25 mol/L硫酸50 μl終止反應,酶標分光光度計492 nm處測吸光度(A)值。
1.2.3 結果判斷:以正常血清的平均A值加3個標準差作為正常值上限,待檢血清A值超過者即被認為是陽性。
1.3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數據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數據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ELISA工作濃度的選擇:為便于比較,選擇工作濃度時以天然Ⅱ型膠原作為包被抗原,測定血清抗天然Ⅱ型膠原抗體水平。
參照文獻[3]的方法進行。結果表明,Ⅱ型膠原包被液濃度以40 μg/ml,第二抗體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羊抗人IgG稀釋度以1∶400,血清以1∶40稀釋為最佳。
2.2 RA患者及對照組血清抗Ⅱ型膠原抗體檢測結果:179例RA患者中,抗天然Ⅱ型膠原抗體陽性者40例,陽性率22.3%,顯著高于健康人和疾病對照組(3.5%和2.5%)(P<0.05);抗變性Ⅱ型膠原抗體陽性者66例,陽性率36.9%,與正常對照組(2.5%)相比差異有極顯著性(P<0.000 1),與其他風濕病(31.6%)差異不大。30例早期RA患者抗天然Ⅱ型膠原抗體陽性9例,陽性率為30.0%。
抗天然Ⅱ型膠原抗體對RA診斷的敏感性為22.3%,特異性為96.9%,抗變性Ⅱ型膠原抗體對RA診斷的敏感性為36.9%,特異性為80.3%。
2.3 抗Ⅱ型膠原抗體與RA病情的關系:抗天然Ⅱ型膠原抗體陽性患者RF陽性率高于陰性組(79.5%對61.8%,P=0.041),病情活動評分較高(8.5±9.5對6.6±1.5,P=0.027)。抗變性Ⅱ型膠原抗體陽性RA患者血清CRP平均水平較陰性組高(24.8%對19.6%,P=0.003)。晨僵時間、壓痛關節數、腫脹關節數、干燥綜合征并發率、類風濕結節的發生率、功能分級二組間無統計學差異。IgG、IgM、IgA、γ-球蛋白,ESR水平、ANA陽性率及滴度、放射學病情進展及使用SAARDs的比例等方面在陽性組與陰性組無差異。抗變性Ⅱ型膠原抗體陽性的早期RA患者ESR、CRP水平較陰性組增高(P<0.05)。
27例抗天然Ⅱ型膠原抗體陽性RA患者抗變性Ⅱ型膠原抗體同時陽性。本組病人RF檢出率高于其他RA患者(P<0.05)。CRP水平也較高(19.6±17.5對16.8±16.0,P=0.007)。
3 討論
抗Ⅱ型膠原抗體檢測方法有多種,目前以ELISA法應用最為廣泛。Fujii等[1]比較了吐溫-20、牛血清白蛋白和一些動物血清(如兔、雞、牛、羊)阻止人血清免疫球蛋白與酶標微量反應板的吸附作用后認為,與其他動物血清及吐溫-20相比,兔和羊血清減少非特異性吸附作用效果最好。他用正常新鮮兔血清封閉酶標反應板,使RA病人與健康對照者血清的抗Ⅱ型膠原抗體滴度差異明朗化,并進一步提出該抗體可作為RA的一早期診斷指標[4]。我們雖未做多種動物血清封閉酶標反應板的比較,但通過采用Fujii等改進的ELISA檢測血清抗Ⅱ型膠原抗體水平后我們發現,對照組抗天然Ⅱ型膠原抗體陽性率甚低,使其對RA的診斷特異性達96.9%,在早期RA中敏感性略高于非早期RA患者,表明該抗體的檢測可以作為對RA診斷的一個補充。
本組RF檢出率在抗天然Ⅱ型膠原抗體陽性RA患者較陰性組高,且有統計學意義。與林冰等[5]所觀察到的結果一致。國外的報道多認為抗天然Ⅱ型膠原抗體陽性與RF檢出率無關[6]。是否存在人種差異,有待進一步證實。
CRP為一急性時相反應產物,其水平可作為判斷RA活動性的一個指標。Morgan等[7]報道僅部分RA患者CRP與抗天然及抗變性Ⅱ型膠原抗體 水平相關。本組179例RA患者抗變性Ⅱ型膠原抗體陽性者血清CRP平均水平明顯高于陰性組,且有高度的統計學意義。抗天然Ⅱ型膠原抗體陽性組患者CRP水平偏高。早期RA抗變性Ⅱ型膠原抗體陽性患者ESR、CRP水平顯著較陰性者為高,提示這組患者炎癥活動似更為顯著。
Charriere等[8]研究認為,抗天然Ⅱ型膠原抗體陽性與患者X線病情進展較慢、較輕有關。但林冰等[5]報道抗天然Ⅱ型膠原抗體陽性RA患者關節X線分期較高,認為該組病人病情更重。我們的研究未發現抗天然Ⅱ型膠原抗體陽性組與陰性組在放射學分期、Sharp評分上有統計意義的差別。
在本研究中,RA患者抗天然Ⅱ型膠原抗體陽性者抗變性Ⅱ型膠原抗體多呈陽性,單純抗天然Ⅱ型膠原抗體陽性者較少(占全部抗天然Ⅱ型膠原抗體陽性RA患者的31.7%)。進一步分析抗天然和抗變性Ⅱ型膠原抗體與臨床的關系發現,抗天然Ⅱ型膠原抗體陽性與否對抗變性Ⅱ型膠原抗體與CRP水平的關系有影響:當抗天然Ⅱ型膠原抗體陰性時,抗變性Ⅱ型膠原抗體與CRP水平即無明顯關系,表明抗天然Ⅱ型膠原抗體狀況對活動性同樣起著關鍵作用,檢測抗Ⅱ型膠原抗體有助于對RA活動性的估計。
參 考 文 獻
1,Fujii K,Tsuji M,Murota K,et al.An improve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of anti-collagen antibodies in human serum.J Immunol Methods,1989,124:63-70.
2,Arnett FC,Edworthy SM,Bloch DA,et al.The 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 1987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Arthritis Rheum,1988,31:315-324.
3,馬東來,張敏,許華林,等.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清Ⅱ型膠原抗體檢測.中國實驗臨床免疫學雜志,1996,8:28-30.
4,Fujii K,Tsuji M,Kitamura A,et al.The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of anti-type Ⅱ collagen antibody assa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Int Orthop,1992,16:272-276.
5,林冰,吳東海,張榮富,等.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抗天然Ⅱ型膠原抗體的測定及臨床意義.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997,12:170-172.
6,Choi EK,Gateaby PA,McGill NW,et al.Autoantibodies to type Ⅱ collagen:occurrenc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other arthritides,autoimmune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and chronic inflammatory syndromes.Ann Rheum Dis,1988,47: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