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具體措施范文

時間:2023-08-03 17:30: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語文教學具體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打造原生態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比如,教學第六單元的《詩五首》。最初我按照傳統的模式,本著介紹文學常識的目的,引領學生朗讀、勾畫、記憶了課下注釋。結果學生沒有興趣。思來想去,我恍然大悟,文言文由于時空的障礙,總是與學生的生活及學習是隔著一層的。教學時我們要消除學生在古詩面前的渺小感、陌生感。我想到了古詩詞就是當時的流行歌曲的詞吧了。而現在學生們所喜歡的周杰倫的歌其實也是如此。再過200年,初中生也該念念周杰倫的《青花瓷》了。這樣給學生一講,學生哄堂大笑的同時,也就消除了對古詩詞的陌生感。

接下來,我考慮到有些作者的情感其實是沒必要通過字詞的單個解釋來完成體會的。那樣的話,只能割裂詩作中的美感。既然,詩是與音樂相通的,那么,可以通過音樂的形式來體會。所以,我找到了王菲演唱的《明月幾時有》。當我放給學生們聽時,學生們先是新奇、興奮,然后是靜下心來,隨著優雅的音樂和王菲獨特的嗓音,體會、玩味著詞中蘇軾的復雜情感。被排斥的孤寂、分別的思念、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學生很快的體會了出來。更可喜的是,學生不但了解了本詞的主旨,當堂學生還能夠把這首詞唱了下來。興趣也是高漲。

從最后結果看,本次的還原詞的唱的本質,是獲得了成功的。原生態教學在詩詞教學中是有著自己的獨特優勢的。靜下心來,想想。這種教學模式也不能所有詩文都拿來用,更主要的還是在古詩詞中好用。當然,也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有的古詩詞并沒有改編成現代歌曲,那又該如何處理呢?我想,應該還原詩詞的意境美。詩詞往往里邊是蘊含著美麗的畫面的。我們在教學中,在抓住意象的時候,如果讓學生活展示出一些搜羅到的精美圖片也是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詩詞的。誠然,使用時要慎重,不要讓先入為主的情況局限住學生的想象了和聯想力。

二、大膽放手學生,激活學生思維

最初我在講《石縫間的生命》時,把教學流程設計的非常細致和嚴密。但事實上是我設計的越細致,方法越細膩,學生們的表現就越沉悶,特別是優秀生表現的更為索然無趣,成績差的學生反而更顧此失彼,不知所云。這種情況可怎么辦呢?我吸取了英語組的教學模式,運用小組間的誦讀比賽;男女生相互檢查字詞讀音;分組抽簽學生到黑板默寫對抗等學生活動。結果,學生非常喜歡這種測驗形式。在快樂和輕松中完成了《石縫間的生命》的語句賞析。這種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活動的課堂學生感興趣了起來,學生和老師都在快樂氛圍中度過了這堂課。

再如我再講《論語十則》的時候,將教學內容按十個組分配了下去,然后由組長在進行更為細致的組內分工,這樣,晚上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一點任務,并且方向明確,要求具體。第二天回來,先在組內將所查的內容進行匯總,將自己所遇到的疑問進行初步交流和釋疑。第三步,由各組派代表來進行發言展示。這種研讀方式,改變了以往老師講解學生記筆記完成背誦的無聊上課模式,學生在這個環節中,真正的走進了文本,開動了腦筋。因而,他們在此篇課文的學習中,思維極其的活躍。有的學生聯想到了初一時學的《論語六則》,自己所看到的《三字經》,甚至于詩詞歌賦東引入了對本篇的學習之中。學生這種采用旁征博引式的解析文言文方法,因為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讀性,所以是深受學生喜愛的。這種做法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和支持。

三、先學后教,提高試卷講評效率

回想自己的試卷講評雖然用了先學后教的教學思路,但是走過一段彎路的。要想在課上效率提高,很多環節需要提到課前來完成。首先,老師的重點任務不是判卷而是指導。總復習中牽扯老師很大精力的一件事情,就是判卷。我的經驗告訴我這個時候老師的重點應告訴學生每個試題的考點是什么,然后老師把答案發給學生,指導學生怎樣對照答案對自己的試卷進行圈點給分。在這樣的指導下,試卷的評判是由學生來完成的。其次,要求學生針對自己的試卷的評判情況,給自己號好脈。把自己的試題分成三類,一類為自己完全掌握并拿滿分的部分,二類為自己對照答案思索后還不能理解的部分,三類為自己沒做對但一對照答案就能想明白的部分。分別用綠、紅、黃三種色彩的筆把對應的題號勾好。再次,要求學生試卷講評課時要帶上總結的現代文閱讀技巧匯總篇子。

先學后教,功夫課內,有序進行。有了前邊三個準備環節,課上試卷的講評相對就好操作了。但要注意科學順序的排列,有時這個小細節是很能影響課堂效率的。

篇2

關鍵詞:小學語文;兒童詩歌;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5-0167-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在教學模式、內容方面也隨之發生變化。兒童詩歌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培養兒童人文素養的具體措施,而且對于傳承我國傳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提高兒童教學質量是落實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1.小學語文兒童詩歌教學的重要性

1.1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表現。通過對小學語文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們不難發現,教材中兒童詩歌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占比逐漸升高,數量不斷增加,并逐漸受到教師的重視,這與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相吻合,也是小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另外,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詩歌內容涉及范圍較廣,例如:大自然、生活風貌等,通過詩歌學習,不僅能夠豐富兒童的見識,還能夠培養小學生高尚的情操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

1.2培養小學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徑。在社會迅速發展的影響下,小學生的人文素養逐漸被忽視,不利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小學作為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對小學生進行人文素養培養是極為重要的。而兒童詩歌以其獨特的優勢,能夠影響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其健全的人格。相比較發達國家兒童詩歌教學,我國缺少對小學生進行詩歌教學。因此,加強對小學生進行詩歌教學勢在必行。

1.3滿足小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小學生處于身體、心理發育階段,對文學的接受能力一般是以生理器官的感覺等為基礎的,兒童詩歌的韻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小學生的聽覺等器官的和諧發育,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并為小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在提高小學生閱讀等各項能力方面具有積極地促進作用。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小學生進行兒童詩歌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提高小學語文兒童詩歌教學質量的有效對策

2.1范讀詩歌,用優美的語音感染學生。我用優美的語音把詩意表達出來,盡量在語言上給學生以美感。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把詩中"孤"、"獨"二字讀的深遠幽邃,既給人一種清冷的感覺,又跟"絕"、"滅"的情景形成強烈對比,把學生帶入了雪野空曠、寒冷和凄清的環境中,使他們能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

2.2創設情景,感受詩美。欣賞是詩歌理解的進一步深化。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教師要精心指導學生注意節奏、聲調、停頓、強弱、長短的錯綜變化與節拍音樂的美感;要讀出字詞句與詩人的情懷。如朗讀《初春》,要滿懷喜悅,讀出詩人對萬物復蘇,生機盎然的春天的熱愛之情。這首詩通過植物生長、動物活動、人的活動來展現春天的美麗,讀時要把握這些情景變化和欣喜情懷的不變。朗讀要形式多樣,如范讀、齊讀、分角色讀、開火車讀等;要靈活運用錄音、幻燈片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加深學生印象,讓學生樂于讀,善于讀。讀,不應該是簡單的重復,每一次讀都應該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要通過教師的點撥、啟發達到由讀通順到讀懂、讀出感情的目的。)多媒體的感性刺激以及情景的創設,使學生感受、并體驗詩歌的內涵。

2.3用"美"的畫面,幫助學生想象。教學古詩,還應該圖文結合,馳騁想象,加深對詩意的理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古詩本身就是書畫結合的藝術品。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短短兩句詩中,"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色彩,織成了一幅瑰麗的圖景。教學時,我經常運用畫簡筆畫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中有畫的形象美,想象詩的畫面。小學生是憑借形象而引發想象的,讓學生通過視覺去感受圖畫中的美,與詩相互印證,以此獲得美感的愉悅,進而欣賞畫面美。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課外,我讓學生根據詩的意境,通過想象繪成彩色圖畫,只有對審美客體進行聯想和想象,才能產生強烈的美感。這樣不僅使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增濃,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他們對色彩的喜愛。

有時也會根據詩歌的需要做成動畫、或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感受詩歌的圖畫美,加深對詩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