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工程和化學工藝范文
時間:2023-08-16 17:40: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化學工程和化學工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化學工程與工藝是運用“三傳一反”的原理來加工化學原材料,通過這一原理以最有效的、簡便的方法完成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原料加工工業的生產過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作為一門“即時性”的學科。“即時性”即隨著社會對化工的要求,企業和高校的培養方案也要與時俱進符合時代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對過時的培養體系進行一系列的改進和完善。高校和企業也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構建本專業的特點,發展創新的人才培養體系。
1 化學工程與工藝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在深化改革開放的時期,化學工程與工藝已經向“環境友好型化工”方向發展。我國環境問題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改善環境是當前迫在眉睫的事情。通過對化學工程與工藝的發展,不僅能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降低對資源的損耗和對環境的污染,而且為相關的化工企業提供一些有效的環保方案。因此,化學工程與工藝對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2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實習現狀及分析
以往的化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普遍存在教學模式陳舊、人才培養模式單調、考核制度單一等問題,開設了大量的理論性的課程,對于工程實踐方面十分缺乏,從而導致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差,缺少充分的實踐經驗,使學生走進工廠純屬紙上談兵。在整個工科生培養的過程中,實踐能力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實踐的時候需要我們從中鍛煉并掌握必要的實踐技能、實踐工具及從事科研和工程實踐的能力[1]。從當前我國學生的生產實習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 實習只是局限于參觀,學生重視程度不夠
在實習的時候,出于安全考慮工廠只允許學生以參觀為主,講解為輔的方式,學生只能從總體上了解大概的生產設備和工藝路段。學生在很短的實習時間內了解工廠中的工藝流程,然后粗略的整理資料,以應付課時學分,學生難有深入學習的機會。很多學生甚至借自己找實習單位的名義,僅僅靠借關系找相關企業簽字蓋章,有的化工專業的學生甚至沒有去相應的專業實習,胡亂的找一個企業簽字蓋章。因此,學生的不重視,導致其很難理性的認識到這個行業的特點。
2.2 學校沒有完善的見習體系,培養方案不合理
目前,許多普通高校對于自身的發展方向沒有一個正確的定位,進而導致對見習體系和培養方案安排的不合理。大多數高校把實習安排在大四上學期,這個時間段許多學生正在積極的準備考研,完全沒有把實習放在心上,有的學校為了考研甚至允許學生不參加實習,還有的學生正在跟著老師做畢業論文,實習效果顯而易見。此外,大多數學校都是集中時間實習,這也導致企業和學校難以合作和聯系。我們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理論知識,值得注意的是要掌握工程技術基本理論和方法,就要接受工程研究的思維方式和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訓練[3]。
2.3 學校和企業之間缺乏合作和聯系。
當前,許多企業認為學生來工廠實習并沒有給企業帶來什么好處,[!]相反,企業還要提供技術支持以及人員的安排,影響了企業的正常運行。企業為了自身長遠的發展,保護企業關鍵技術的安全,以商業機密為由,有所保留的培養學生,甚至還有的企業,當學生進入企業實習時就要簽訂應聘合同。其實,學生走進企業實習,既可以為企業帶去優秀的人才,保障科研技術的研發,學生又可以培養綜合實踐能力。
3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實習和培養方案的改進
在實習和培養方案的改進上,天津大學余國琮院士等提出,實行靈活的學分制、導師制、自由選課制,逐步實行淘汰制[4]。這樣就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以師帶學,以學帶學”的循環發展模式。有些地方高校也提出了,利用產學研合作基地以及實習實訓中心采用現場教學和教學做一體化的新型教學模式[5]。通過這些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
3.1 加強實習管理,落實責任制度
首先,學校要為學生提供穩定的實習基地,加強校企的合作。學校應該成立一個專門的對外機構,專管全校學生實習工作。其次,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企業應該實行“學徒制”,讓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帶領學生。在工程師的指導下,親自動手實踐,論證理論知識和總結實際經驗。在實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運用理論知識,還可以改進工藝,幫助企業攻克技術難題。
3.2
做好課程與實習的協調工作 在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實施了“3+1”應用型人才教學模式的嘗試探索[5]。還有的學校引進國外其他大學培養人才的成功經驗,構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學體系[6]。對于課程的設計,高校可以通過多種手段實施這種培養人才方案。還有的學校提出了最近幾年國際上工程教學的一種新模式,CDIO即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7]。
3.3 注重教師的培養,打造實踐能力強的教師隊伍
化工需要培養出應用型人才,師資的培養十分重要。許多應用型大學開始培養“雙師型”教師。做好在職教師的培養以及提高科研水平的工作,鼓勵教師參加校企合作項目,提高理論知識的同時也積累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與此同時,高校也要盡可能的給教師提供出國留學的機會。
篇2
【關鍵詞】失敗的實驗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7-0143-01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驗證性實驗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但是,盡管嚴格按照規程進行操作,也難免出現失敗的例子,而如果對失敗實驗處理恰當不僅不會影響實驗教學效果,反而會印證結論的正確性。一個失敗的實驗有時比一個成功的實驗更具有教學價值。因此,教師要重視“失敗實驗”的功能開發,還可以有目的的設計“失敗的”和“成功的”兩種實驗來引導學生從“失敗”中探究“成功”。利用失敗的實驗強化或糾正學生模糊或錯誤的知識點,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科學作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樣,才能夠把實驗教學的功能最大化,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在實際操作中,實驗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失敗原因培養學生各種相應的能力。以下結合本人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情況,談談如何從失敗的實驗轉為成功的教學。
一 直面失敗,培養敢于承認過失的道德品質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無數次的演示實驗,有時難免會出現因為教師自身對實驗的準備不充分或操作失誤造成實驗的失敗。如在演示鐵與水蒸氣反應的實驗過程中,首先會因為軟質試管因高溫被熔化而變形。其次,生成氫氣的檢驗往往因肥皂液的濃度等原因,造成實驗失敗。面對這樣的實驗失誤,教師應向學生承認自己在實驗中存在的過失,承擔實驗失敗的責任。并引導學生在自己失誤時,要勇于承認過錯,只有勇于承認,才能去認真分析,避免再犯同類型錯誤。
二 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化學實驗中,常常會因為外界環境的變化或實驗條件的不當或藥品的變質等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實驗的失敗。例如:進行氨氣或氯化氫氣體的噴泉實驗,這個原理和操作都相對簡單的實驗,卻經常會出現失敗。實驗中一旦出現了這種情況,作為教師應正視失敗的事實,積極引導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如裝置氣密性是否良好,還有往往會因為空氣中濕度太大而導致實驗的失敗或現象不明顯。在分析失敗的原因后,積極引導學生探索改進的方案。
三 從失敗中培養堅強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
實驗是動手操作的,特別是探究性的實驗,由學生本人動手操作,不同的學生肯定有不同的操作水平,形成不同的結果,結果可能是成功的,也可能是失敗的,如在分組實驗:利用中和滴定測定未知濃度NaOH濃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因為該實驗操作要求較高,所以很多學生最終得到的實驗結果跟正確值相差較遠。成功的原因很相似,但失敗的原因有許多。這時教師應幫助每一組學生具體分析其失敗的原因:從儀器的檢漏、洗滌、取樣、滴定、終點的確定乃至數據采集及處理等各個步驟進行分析,找出失敗的原因,然后有針對性地去改進,特別是對于操作不規范而導致的失誤,教師應先示范,然后鼓勵學生通過反復練習,掌握實驗操作技能、技巧。
四 開發“失敗試驗”的探究功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一直用成功的實驗來驗證理論知識,在教學上難于突出實驗教學中的重難點,使學生難以掌握實驗的基本要求。所以,在上課的過程中,可以針對一些比較有探究價值的實驗,故意用一個制造出的“失敗的實驗”,引導學生的探討。
例如:在講授乙醛的性質時,本節重難點是如何讓學生掌握乙醛還原性檢驗的兩個相關實驗(銀鏡反應與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的反應)。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我在演示該實驗時,首先在一支試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2%的CuSO4溶液4~5滴,得到新制的氫氧化銅,振蕩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熱。這個實驗不能觀察到磚紅色的沉淀。通過引導學生對比這兩種操作的不同,再仔細閱讀教材,展開討論,鼓勵他們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讓學生按照自己提出來的想法進行實驗。實驗完畢后,教師對實驗成功和失敗的同學分別提問,讓他們說出自己的具體操作步驟,其他同學通過比較成功和失敗同學方案的區別。得出該實驗的注意事項:該實驗 一定要在堿性的環境中進行。再通過類比,向學生強調該實驗的注意事項:氫氧化銅必須是新制的,反應條件為堿性,需要加熱。通過這樣一個實驗過程,學生可以完全掌握該實驗的重難點,并獲得巨大的成就感。
篇3
關鍵詞:探討 電力工程 管理科學化 經濟效益最大化
中圖分類號:F2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3)005-071-02
1 實現電力工程管理科學化的措施
1.1 建立健全完善的組織機構
電力工程的建設關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所以我們必須抓好電力工程建設的每一關。要在內部建立健全完善的組織機構,保證這些組織機構的人員的職責分明。一旦企業的制度規范就能確保電力工程項目管理科學化的正常進行,制度規范是企業管理科學化的前提。一項工程的實施,或者一項工作的進行的前提條件就是,有一個完善的組織機構。有一個好的組織機構,事情進行的進度也會順利一些。特別像這種關系著人民的切身利益的工程的建設,更加必須要有好的組織機構來分配所有的事情。在電力工程建設有限的范圍之內,建立健全完善的組織機構,這對電力工程的建設項目的順利進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電力工程項目中組織機構中存在的一些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找出解決的措施,一旦養成這種習慣,就能使電力工程中組織機構在對人員的管理上進一步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一個企業建設的根本就是完善的組織機構,一個完善的組織機構可以讓很多事情的進展變的非常的順利,這些機構會對當前的人員配置和材料配置以及怎樣的優化結合都會進行分析和研究,最后得出結論,讓所有的人員和材料都會以最優的組合的形式出現。一旦人員配備良好,材料也配備的完善,工程的進度就會加快,而且這是才保證質量和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下的施工進度的加快,所以不會影響工程的任何方面的質量,這樣的結果是所有的人都希望得到的。
1.2 建立完善的質量、進度、成本、安全管理體系
隨著當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筑企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電力工程的建設關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所以我們必須抓好工程建設的每一關,做到對所有的人都負責,避免的發生。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建設民生設施,我們不能貪污。電力工程的建設的好壞,其實是有很多的因素影響的。最主要的就是一些制度的不完善,這些制度的不完善就導致的產生,所以我們要建立健全質量成本安全等制度去規范人們的行為,盡可能的不讓的事情發生。在有限的范圍內,建立健全質量、進度、成本、安全管理體系,這對電力工程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電力工程中存在的一些質量、進度、成本、安全管理上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找出解決的措施,一旦養成這種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研究和分析,然后找出解決的措施的習慣,就會形成一種制度,就能使電力工程中的質量、進度、成本、安全管理上進一步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
1.3 提高監管力度
當前我國電力工程的建設的發展很快,這都是由于我國的經濟發展的腳步加快,經濟的發展就需要配套的建設來促進經濟的發展,這就促使電力工程這種民生工程的快速的發展。一些電力施工單位只注重施工的進度而不去注意施工的質量和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由于這種情況的發生,這就會導致一些事故的發生。電力工程企業要想不發生任何事故,或者是把事故的發生率降到最低,就必須建立健全施工的監管制度。在一些管理部門內,增加一個監管部門,這個部門就是對所有的在建工程和人員進行有效的監督,避免他們對工程的質量和自己熱人身安全放松警惕。施工單位人員的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我們必須保護好所有人員的人身安全,這就要求所有電力工程項目的施工現場的管理需要加大監控的力度。在有限的范圍內,建立健全施工的監管制度,監管制度的建立對施工過程提高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監管制度要求所有在施工單位的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否則一律不準出現在施工的現場。
1.4 加強崗位技能培訓,提高班組人員的安全技術
想要實現企業的安全生產,就必須把安全生產的思想灌輸到所有參與工程項目建設的人員的心中。要使一個企業的生產完全是安全的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將一些影響安全隱患的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其實要做到這點是非常的難的,首先要加強對在建工程中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讓他們從思想上去重視生產的安全性,然后在根據形勢和任務的需要及時調整計劃,及時總結事故經驗、教訓。對沒有任務沒有去工地的人員也同樣的進行安全教育,保證他們在以后的工作的過程中,避免事故的發生。其實加強一些崗位的人員的安全性的培訓不僅能降低事故的發生,還能保證他們自身的安全,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1.5 做好危險點分析和預控,將事故控制在萌芽狀態
電力工程建設項目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保證安全生產,要保證所有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需要做到這點是非常的難的,實現這項任務的最基本的就是實現對工程的實時的監視,分析,及時的做出操作上的調整。有時候在電力工程的建設的過程中,往往只追求工程的進度,而不去注意工程的質量。由于只抓住了電力工程建設的進度,這就導致一些部門不去注意在建工程時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不去關心電力工程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危險的地方,由于不重視這些危險因素,往往會導致一些事故的發生。從以往的一些電力工程的事故中,我們要吸取教訓,找出本部門在建工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可能導致一些事故發生的危險的地方,多注意那些危險點,找出解決的措施,盡量避免事故的發生。將電力工程中存在的一些危險點進行分析和預控,一旦養成一種習慣,形成一種制度,就能使電力工程中的安全管理進一步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
2 實現工程經濟效益最大化
需要實現電力工程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須從電力工程企業的經濟利益出發,論述了電力工程管理科學化的措施,讓這些措施很好的實施來保證電力工程項目的良好運行,實現工程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電力工程科學化的管理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只有在這條路上進行不斷的探索,然后在持之以恒的堅持,務實的慢慢推進科學化管理的措施,才能獲得最有效的作用,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因此,電力工程管理層的工作必須進行細致的分配,盡可能的在短時間內實現管理層的科學化管理,對管理層的人員灌輸科學化管理的意識,做好管理層內部的監查機制,對管理層內部存在的一些問題及時的發現,然后找出解決的措施,讓企業內部先實現有效的科學化的管理,這樣才能保證電力工程項目后續的良好運轉。在節約成本管理方面,主要是要解決節能降耗方面的工作,在保證工程項目實施安全的前提條件下,優化對成本的管理措施,,降低各項損失、把一些成本的參數必須控制在月度計劃指標范圍內,做好成本方面的科學化管理,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想要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全面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在安全管理控制上必須精細,做到細之又細、嚴之又嚴,經濟指標沒有完成,就要責任到人,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所有人員的經濟節能意識,才能群策群力,共同把節能降耗工作做到前列。只有做到這些,才能保證電力工程企業的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3 結語
本文從電力工程企業的經濟利益出發,論述了電力工程管理科學化的措施,讓這些措施很好的實施來保證電力工程項目的良好運行,實現工程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想要實現工程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只有通過健全企業內部的管理體系,這就要求電力工程企業抓好企業的管理,做好內部監查機制,對企業存在的一些風險進行預警,要求企業對發展行情要有一定的先瞻性,讓企業實現有效的科學化的管理,這樣才能實現電力工程項目的良好運轉,使工程項目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為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篇4
1?郾關注新課改,科學分析初、高中課程標準的不同要求。
1.1新課改在初中實施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
新課改帶來的可喜變化是:學生的知識面拓寬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方式改進了,化學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增強了,將化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的能力提升了。但是也存在著不足:教師講得少,講得不精,學生在課堂中的收獲減少,學習能力兩極分化嚴重,基礎知識的教學任務難以完成,給高中階段的教學造成不小的障礙,從初中轉入高中學習的臺階增高了。
1.2初、高中課程標準及教材的對比分析。
將初中使用的化學教材及新課程標準和現在使用的高中化學教材(人教版)、新大綱及新課程標準進行認真對比分析,發現初、高中化學知識內容要求不同,運用教學知識處理化學問題的能力要求不同,理解推理的能力要求不同,運用數學知識處理化學問題的能力要求不同,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要求不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要求不同。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研究,盡快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
2?郾創設生動活潑的化學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學習高中化學的興趣。
創設生動活潑的化學教學情境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有學習知識的動機和持續的動力,常規的外部激勵只能是曇花一現,稍縱即逝,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才是學生成績提高的關鍵。同時,生動的化學教學情境還有利于學生感知化學的美,感知化學在人類進步和發展中的重要性,從而產生學習化學的原動力,運用化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而在運用過程中,學生又會發現化學知識的價值和作用,從而激發他們學習化學的潛力。
3?郾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比分析初、高中化學教學要求,發現高一化學無論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還是在各種能力要求上都比初中高得多。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方法也應進行相應的指導,否則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在初中階段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是:“上課隨便聽聽,考前背背,考試就會得到比較高的分數。”這種方法在中考中還能取得比較好的成績,到了高中仍習慣于這種淺層次的學習方法就會“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做就錯,一考就傻”。針對高一學生,應鼓勵、督促學生做好新課的預習工作,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獲取新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應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勤思善問”,主動發現問題,在積極的探究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靈感,養成積極的、有效的思維習慣;應指導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培養規范解題的良好習慣;既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又鼓勵學生之間爭論、討論,通過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和良好習慣。
4?郾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促進全體學生共同發展。
不同學生在學習上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遵循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的特殊性規律,認真做好“兩極”學生的輔導工作;對于學習能力優秀的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在學生自愿的前提下,開設化學提高班,對學生進行集中輔導,使他們更加優秀;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要隨時進行輔導,多給他們尊重、關懷和幫助,善于捕捉他們的每一個閃光點,鼓勵他們克服每一個困難,最終完成預定任務。
篇5
課程改革卓越計劃陶瓷工藝學一、課程改革意義
教育部于2010年6月正式啟動“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對促進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導作用。遼寧科技大學于2011年9月獲批教育部“卓越計劃”試點高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為試點專業。國家、省、校對本專業發展的重視,給全體專業教師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進行深入培養注入了強大的源動力。
在專業骨干課程《陶瓷工藝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整天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無論教師在課堂上如何傾盡全力地講授,都不能完全地調動學生的全部興趣,無論是在講臺上講,抑或是走到學生當中去講,無論是繪聲繪色的講,還是音調忽高忽低的講,無論是精美圖片的展示,還是工藝視頻的播放,總是有學生木然地呆坐,或是看似學習著總也學不夠的English。在課堂教學中,有十幾名學生與教師進行著眼神的交流,或是能夠簡單回答教師的提問,我們就感覺到很幸福,覺得被人尊重,覺得起早貪黑的備課都是值得的,覺得沒有辜負學校對我們的信任。
教育部公布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高等學校已達2484個,在適齡生源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對學校和本專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培養的學生必須是優秀的、卓越的。通過對課程的綜合改革,學生能夠對《陶瓷工藝學》這門課程更加感興趣,通過喜聞樂見的形式,多學一些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對得起畢業證上的專業名稱。
二、綜合改革內容
1.教學方法改革
改革教師照本宣科、填鴨式教學,為學生借助多種工具、資源自主學習方式,最大限度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采取教師講授與學生分小組學習、討論相結合,課后作業與課內演講相結合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其綜合能力的提高。
將全部學生分成8個學習小組,首先由任課教師講授課程的核心教學內容,然后每組學生分別重點自學1個章節的內容,它們是:陶瓷原料、陶瓷顯微結構及性能、坯料計算、坯料制備工藝、成型與模具、釉料性質及制備工藝、燒成與窯具、日用陶瓷缺陷分析。學生查閱相關文獻,制作幻燈片,并在課堂上對全體學生進行講解,自學和演講的心得體會形成自學報告,教師對全過程進行點評,課程結束后對核心知識進行書面閉卷考試。
通過小組輔導了解學生自學的進展和小組活動的有效性。通過小組演講,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激發出來,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勤于思考,鍛煉了學生的演講、組織、創造、自主學習、制作幻燈片、實踐動手、科學研究和解決問題等能力。參與小組活動,學生可以提升陶瓷工程師應有的能力,以及形成對未來成為陶瓷工程師的一些想法和規劃。
2.與實驗相結合
與課外的“陶瓷工藝綜合性實驗”相結合,在此過程中,學生掌握陶瓷三大基本原料,熟悉配料的計算過程,掌握石膏模具的制作過程,實際進行陶瓷制品(杯、壺、碗、人物、動物等)的制作,并對其進行強度、白度、光澤度等相關性能檢測。理解制品缺陷產生的原因,修補方法,外觀質量檢驗等工程實踐知識。任課教師全程跟蹤參與,與學生良好互動,共同解決遇到的問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消化理解。
3.增加實踐環節
“卓越計劃”具有三個特點:一是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二是學校按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三是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我們帶領本專業2011級全體學生深入到實際生產現場,學生能夠將實際觀察與動手相結合,在制作過程中學習,學習真正的日用陶瓷生產工藝過程,先進的陶瓷生產、檢測設備。到生產廠家去學習、講課,這是最貨真價實的實踐,完善對學生的卓越工程師基本技能的培養。
通過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學生掌握陶瓷的生產工藝過程和基本原理,普通陶瓷和高溫結構陶瓷的主要品種及應用,培養陶瓷行業的卓越工程師。
三、結束語
在《陶瓷工藝學》課程的綜合改革過程中,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分組學習,受到科學研究、產品設計等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訓練,培養卓越陶瓷工程師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為人生合理規劃和生產實踐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師生及時交流,互通有無,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滿乾,尹敏.“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實踐與成效[J].中國電力教育,2011,(25):14-15.
篇6
關鍵詞:工學結合;學習領域;工作過程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企業對于具有豐富的實踐操作能力的人才需要增大,職業教育在新的知識經濟的背景下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傳統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等綜合職業能力方面具有不足之處,所以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等問題已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我校教學改革以2006年聘請我國著名的行動引導教學法研究專家張治忠教授到校培訓講學為起點,2007年聘請著名職教專家趙志群博士進行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的理論與實踐培訓講學,并于該年同北京千秋業教育顧問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合同,由該公司為我校課程改革進行三年的理論與實踐指導。經過幾年的課程改革開發與實踐探索,逐漸形成以學習領域課程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本文談談實踐過程中的一些體會與思考。
一、從“咬文嚼字”到“偷梁換柱”
教學要改革,理念要先行。理念是行動的向導。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概括成一句話就是“在工學結合的課程中,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即工作與學習是一體化的。廣大教師多年來受傳統教學模式的熏陶,又沿襲傳統的教學方法從事教學工作,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和經驗,運用起來感到既省心又省力。對于工學結合這一現代職業教育的理念、思想和方法不可能一時半會就能吃得透的,也不是通過一兩次的專家講座和學習就能夠準確的理解,更不可能是完全準確理解領會后再進行課程改革與開發。其實課程改革也是不能從概念出發,也要打破“先學后做”的習慣,要采取高效的“邊做邊學”或“先做后學”的方式,即教師在改革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反思與修正,這本身也恰恰是一次結構完整的工作過程。以我校為例,在千秋業教育顧問有限責任公司的專家學者指導課程改革與開發的過程中,表面上感覺更多地是對我校教師開發成果的“咬文嚼字”,如何設計問卷調查、如何對實踐專家進行訪談、各崗位工作的描述、典型工作任務的描述、學習領域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編寫、學材的編寫等等,比如學習領域的命名方式:工作對象+動作+補充或擴展(必要時),其表明了一個綜合性的工作任務及其所包含的完整工作過程。再比如對于體現職業教育能力目標的學習目標的表述一般有三個部分組成,即“行為”、“條件”和“標準”。其中的“行為”部分是必需的,即學習目標表述中至少要有一個能夠測量的行為動詞,過去教學模式下常用“掌握”、“學會”、“了解”等模糊的方式均是不準確的。看似“咬文嚼字”,實際是蘊涵著豐富的現代職業教育的理論、思想與方法,課程改革與開發的教師通過如此反復地斟酌推敲,潛移默化中即實現了從傳統的教學理念到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教學模式的“偷梁換柱”般的轉變。
二、從學科課程到學習領域課程
在我國傳統職業教育中,大多仍沿用傳統的學科性教育體系,這種體系的特點是: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學科性體系大多將課程分為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段式的課程體系。按照以往的教學模式,理論和實踐是分開的,專業課是老師先在課堂上進行理論課講授,再讓學生進行實踐性學習,技能訓練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實踐性教學比例明顯偏低;強調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學習領域課程把學習理解為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職業能力發展過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能對理論和實踐進行整體化鏈接的綜合性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在學習領域課程中,學生不再像學科課程那樣按照知識系統來認識社會、技術與個人的關系,而是通過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學習內容載體”,從工作世界的整體性出發,認識知識與工作的聯系,從而獲得對綜合職業能力形成過程極為重要的“工作過程知識”和“背景意識”,實現學習的遷移性。以我校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為例,傳統的學科專業課程大多以軟件名稱命名,如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PageMaker、Flash、Premiere、AutoCAD、3ds maxs等等,教材內容重復陳舊,不能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大多是軟件內容的羅列,大而全的知識點的覆蓋和內容的羅列。過去上課從來都是按課本講,頂多對實例、內容有所增刪,讓學生學習后感到無所適從。我校經過幾年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建立起了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工學結合學習領域課程模式。主要的學習領域有:《辦公文檔處理》、《數碼照片的拍攝與處理》、《影視制作》、《平面廣告設計與制作》、《標志與VI設計》、《包裝設計》、《網頁美工與網絡廣告設計》等。在工作過程導向設計原則的指導下,以工作過程導向為平臺,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集成化,使課堂學習融“教、學、做”為一體,把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過程置于工作過程、工作崗位的環境中,突出對學生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具體通過實際項目實現情境導入,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帶著真實的項目任務進入學習。在情境的作用下,生動直觀地、形象有效地激發學生聯想,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從而適應新知識技能的學習。
三、從課堂講授到行動導向
要想保證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的成功實施,應當采用相應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職業學習的有效性。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通過講授、板書以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者叫灌輸給學生,學生處于接受老師灌輸的被動地位。傳統的實習教學采用四階段教學法(準備、示范、模仿、練習)的學習過程與人類認識學習的規律極為相近,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里掌握學習內容。但是,由于學生沒有機會嘗試自己的想法,而必須模仿教師的“正確做法”,因而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創造性的發揮。
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的綜合職業能力目標,要求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單科知識和單項技能,而且更加注重解決綜合問題能力的培養,單純的知識傳授和技能練習的教學方法顯得力不從心,行動導向的教學成為必然的選擇。以我校的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為例,在行動導向的教學中,通過由師生共同確定來源于生活實際的真實廣告項目來引導教學過程,綜合運用行動導向的“頭腦風暴”法、項目教學法、思維導圖教學法、引導課文教學法等多種方法,通過主動和全面的學習,使學生親歷完整的工作過程(獲取信息、制定計劃、決策、實施計劃、質量控制和評價反饋),獲得工作過程知識并掌握操作技能,從而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以應付職業工作的變化。
四、應把握的重點問題
學習領域課程教學模式中,最重要的是學習情境的創設和任務的設計。普通教育傳授的是學科知識,職業教育培養的是綜合職業能力(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其中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是工作過程知識,是隱性的工作經驗和理論知識的集成,是與具體的工作情境直接相關、能夠直接指導實際工作的知識。因此在課程開發與教學過程中,任務的設計非常關鍵,它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在設計任務時,應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認真分析教學目標,設計與工作過程相關的典型的工作任務,將教學目標巧妙地蘊涵到任務中,將工具的使用、材料的選用等方法巧妙地滲透到任務中。學習情境的創設和任務的設計要充分鍛煉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包括單項技能、綜合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要盡量降低各任務之間知識點的重復度,并且任務與任務之間還要有關聯性,所有任務所包含的知識總量要等于該課程的知識總量,任務的復雜程度應該從簡單過度到復雜,學生的能力也由此得到慢慢提升。
以上是對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模式實踐過程中的一點體會和思考,還有待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模式的推廣與應用,必將有力地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改革,促進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超聲波輔助提取;塔羅科血橙(Citrus sinensis cv. Tarocco)皮;黃酮類化合物
中圖分類號:R284.2;S66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17-4182-04
Optimization of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Flavonoids from Tarocco Blood Orange Peel
LIU Rong1,ZHOU Zheng-yong1,LUO Nan-fang1,ZHUO Li1,2
(1.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eijiang 641100, Sichuan,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Fruit Waste Treatment and Resource Recycling of Sichuan Provincial College,Neijiang 641100,Sichuan,China)
Abstract: Using Tarcocco blood orange(Citrus sinensis cv. Tarocco) peel as raw material, flavonoids were extracted by ultrasonic-assisted technology. Based on single factor tests, orthogonal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ethanol volume fraction, material to solvent ratio, extraction time and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n yield of flavonoi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nk of factors affecting extraction yield from high to low was material to solvent, extraction temperature, ethanol volume fraction, extraction time. The optimized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material to solvent ratio, morangepeel powder∶Vethanol=1∶35 g/mL; extraction temperature, 50 ℃; volume fraction of ethanol, 50%; extraction time, 40 min; and ultrasound power, 400 W. The extraction yield of flavonoids was 1.021 3% under these conditions.
Key words: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Tarocco blood orange(Citrus sinensis cv. Tarocco) peel; flavonoids
收稿日期:2012-11-13
基金項目:內江師范學院大學生科研項目(11NSD-179);四川省教育廳青年基金項目(11ZB022)
作者簡介:劉 蓉(1990-),女,四川廣元人,在讀本科生,(電子信箱);通訊作者,卓 莉(1979-),女,講師,碩士,
主要從事天然產物的研究與開發工作,(電話)13438653379(電子信箱)。
塔羅科血橙(Citrus sinensis cv. Tarocco)原產于意大利,富含多種維生素、β-胡蘿卜素、花青素苷以及黃酮類化合物等[1,2]。黃酮類化合物是一類重要的植物次級代謝產物,廣泛分布于植物界尤其是被子植物中[3,4],具有深淺不等的黃色[5],主要包括黃酮(Flavone)、黃酮醇(Flavonol)、異黃酮(Isoflavone)、黃烷酮(Flavanone)、雙苯吡酮(Xanthone)、喳耳酮(Chalcone)、花色素(Anthocynidin)、色原酮(Chromarne)等[6,7],具有抗氧化、預防心血管疾病、抗衰老、降血糖、增強機體免疫力等作用[8,9]。柑橘類果皮質量占果實的30%左右,是重要的生物質資源,目前大部分果皮被丟棄,既污染環境又造成極大的浪費。從柑橘類果皮中提取黃酮類化合物,既有利于資源的再生又可保護環境。
目前提取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有很多,如水浸提取法、索氏提取法、有機溶劑法等[10]。本研究采用超聲波輔助法從塔羅科血橙皮中提取黃酮類化合物,研究乙醇溶液體積分數、超聲波處理時間、提取溫度、料液比及超聲波功率對黃酮類化合物提取率的影響。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采用正交試驗優化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條件,為柑橘類果皮的有效利用及黃酮類化合物的開發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儀器
1.1.1 材料 塔羅科血橙購自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洗凈后人工取皮,在50 ℃下烘干至恒重,研成粉末后置于干燥器中備用。
1.1.2 試劑 無水乙醇、亞硝酸鈉、硝酸鋁、氫氧化鈉均為分析純,蘆丁標準品購自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1.1.3 儀器 AE240型電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722N型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菁華科技儀器有限公司),DFT-100型中藥粉碎機(溫嶺市大德中藥機械有限公司),TD-5型離心機(四川蜀科儀器有限公司),KQ-400KDB型高功率數控超聲波清洗器(昆山舒美超聲儀器有限公司)。
1.2 試驗方法
1.2.1 蘆丁標準曲線的繪制 準確稱取干燥至恒重的蘆丁標準品30 mg,用30%(體積分數,下同)的乙醇溶液溶解并定容至100 mL,搖勻得濃度為0.300 mg/mL的蘆丁標準溶液。分別移取上述蘆丁標準溶液0.00、1.00、2.00、3.00、4.00、5.00、6.00 mL于7支50 mL比色管中。各加入50 mg/mL的亞硝酸鈉溶液1.00 mL,搖勻,靜置6 min,加100 mg/mL的硝酸鋁溶液1.00 mL,搖勻,靜置6 min,加40 mg/mL的氫氧化鈉溶液6.00 mL,用30%的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搖勻,靜置15 min后在510 nm波長[11]處測定吸光度。以吸光度A為縱坐標、蘆丁標準溶液濃度C(μg/mL)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圖1),得蘆丁濃度對吸光度的回歸方程為A=0.020 7C-0.012 5,相關系數r=0.999 7,在試驗測定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1.2.2 單因素試驗優化血橙皮中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工藝 以乙醇溶液為提取劑,采用超聲波法提取血橙皮粉末中的黃酮類化合物,設計單因素試驗分別考察乙醇溶液體積分數、料液比、超聲波處理時間、提取溫度和超聲波功率對黃酮類化合物提取率的影響。①乙醇溶液體積分數。準確稱取1.000 g血橙皮粉末5份,分別加入體積分數30%、40%、50%、60%、70%的乙醇溶液30 mL,在超聲波功率400 W、提取溫度60 ℃的條件下提取40 min。②料液比。準確稱取1.000 g血橙皮粉末5份,分別按1∶15、1∶20、1∶25、1∶30、1∶35(m橙皮粉∶V乙醇,g/mL,下同)的料液比加入體積分數60%的乙醇溶液,在提取溫度60 ℃、超聲波功率400 W的條件下提取40 min。③超聲波處理時間。準確稱取1.000 g血橙皮粉末5份,加入體積分數60%的乙醇溶液30 mL,在提取溫度60 ℃、超聲波功率400 W的條件下分別提取10、20、30、40、50 min。④提取溫度。準確稱取1.000 g血橙皮粉末5份,加入體積分數60%的乙醇溶液30 mL,在超聲波功率400 W,提取溫度分別為20、30、40、50、60 ℃的條件下提取40 min。⑤超聲波功率。準確稱取1.000 g血橙皮粉末5份,加入體積分數60%的乙醇溶液30 mL,在提取溫度60 ℃,超聲波功率分別為240、280、320、360、400 W的條件下提取40 min。
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率=提取得到的黃酮類化合物的質量/樣品質量×100%
1.2.3 正交試驗 根據單因素試驗結果,設計L9(34)正交試驗考察乙醇溶液體積分數、提取溫度、料液比和超聲波處理時間4個因素對血橙皮中黃酮類化合物提取率的影響,優化提取工藝。正交試驗因素與水平見表1。
2 結果與分析
2.1 單因素提取試驗結果
2.1.1 乙醇溶液體積分數對血橙皮黃酮類化合物提取率的影響 以不同體積分數的乙醇溶液作提取劑,所得血橙皮黃酮類化合物提取率見圖2。由圖2可知,乙醇溶液體積分數較低時黃酮類化合物提取率變化不大,總體偏低,乙醇溶液體積分數由50%升高到60%,提取率有較大幅度的升高,之后又隨著乙醇溶液體積分數的升高而下降。血橙皮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屬于極性化合物,體積分數60%的乙醇溶液極性與之相當,有利于黃酮類化合物的溶出,當乙醇溶液體積分數超過60%時,提取出的雜質偏多,從而影響了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率。
2.1.2 料液比對血橙皮黃酮類化合物提取率的影響 分別按1∶15、1∶20、1∶25、1∶30、1∶35的料液比加入體積分數60%的乙醇溶液作提取劑,所得血橙皮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率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率隨著料液比的減小先升高,料液比為1∶30時提取率最高,之后隨著料液比的減小而降低。提取劑用量的增加有利于黃酮類化合物的溶出,但提取劑用量過高可能會導致提取出的雜質增加,從而使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率下降。
2.1.3 超聲波處理時間對血橙皮黃酮類化合物提取率的影響 不同超聲波處理時間對血橙皮黃酮類化合物提取率的影響如圖4所示。由圖4可知,超聲波處理時間由10 min延長到30 min,黃酮類化合物提取率迅速升高,而后隨超聲波處理時間的延長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率逐漸下降。這是因為處理時間較短時細胞內外溶質的濃度差比較大,黃酮類化合物在超聲波的作用下迅速從細胞中溶出,但隨著超聲波時間的延長,由于超聲波產生的大量熱和空化效應,可能對黃酮類化合物的結構有所破壞,從而導致其提取率下降。
2.1.4 提取溫度對血橙皮黃酮類化合物提取率的影響 不同提取溫度對血橙皮黃酮類化合物提取率的影響如圖5所示。從圖5可以看出,提取溫度對血橙皮黃酮類化合物提取率的影響較大,提取溫度由20 ℃升高到30 ℃,提取率迅速升高;由30 ℃升高到50 ℃,提取率隨提取溫度升高的趨勢變緩;提取溫度高于50 ℃時,提取率隨提取溫度的升高略有下降。提取溫度升高能加快體系中分子的運動速度,有利于黃酮類化合物向溶劑中擴散,但溫度過高時提取出的黃酮類化合物可能由于熱不穩定性而被破壞,從而使提取率降低。
2.1.5 超聲波功率的影響 超聲波功率不同,所得血橙皮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率如圖6所示。由圖6可知,在試驗范圍內黃酮類化合物提取率隨著超聲波功率的增大而升高,其中超聲波功率由240 W升高到320 W,黃酮類化合物提取率升高幅度較大,由320 W升高到400 W,黃酮類化合物提取率升高幅度較小。為提高提取效率,并結合儀器條件,后續試驗采用400 W的超聲波功率提取血橙皮中的黃酮類化合物。
2.2 正交試驗結果
正交試驗結果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各因素對血橙皮黃酮類化合物提取率的影響從大到小依次為料液比、提取溫度、乙醇溶液體積分數、超聲波處理時間。最佳提取條件組合為A1B2C2D2,即乙醇溶液體積分數50%、超聲波提取溫度50 ℃、超聲波處理時間40 min、料液比1∶35,此條件下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率可達1.021 3%,高于正交試驗其他組合的結果。
3 小結與討論
以塔羅科血橙皮為原料,采用超聲波法提取其中的黃酮類化合物,設計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考察了乙醇溶液體積分數、超聲波處理時間、提取溫度、料液比及超聲波功率等因素對黃酮類化合物提取率的影響,優化提取工藝。結果表明,優化的提取條件為體積分數50%的乙醇溶液作提取劑、提取溫度50 ℃、超聲波處理時間40 min、料液比1∶35、超聲波功率400 W,此時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率可達1.021 3%。
參考文獻:
[1] 杜榮茂,應鐵進,楊虎清,等.血橙保健飲料的研制[J]. 食品工業科技, 2002,23(11):55-56.
[2] 沈兆敏.血橙良種——塔羅科血橙新系[J].農村百事通,2008(11):30.
[3] 裴凌鵬,惠伯棣,金宗濂,等. 黃酮類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及其制備技術研究進展[J]. 食品科學,2004,25(2):203-207.
[4] 姚新生.天然藥物化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191-201.
[5] 楊 紅,馮維希.中藥化學實用技術[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46-51.
[6] 李 苑,張 敏.中草藥中黃酮類化合物提取工藝的研究概況[J].廣東藥學,1999,9(2):4-6.
[7] 唐浩國.黃酮類化合物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3-16.
[8] 高 岐,劉宏文.洋蔥中總黃酮的微波提取法[J].食品工業科技,2008(1):218-219.
[9] MARIN F, MARTINEZ M, URIBESALGO T, et al. Changes in nutraceutical composition of lemon juic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industrial extraction systems[J]. Food Chemistry,2002,78(3):319-324.
篇8
【關鍵詞】中職 藥品營銷專業 工學結合一體化 課程開發 教學實施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4C-0085-03
為了提高中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以適應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素質要求,我國大力開展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模式改革。其中,開展職業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開發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和實施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和重要途徑。本文以南寧市衛生學校為例,對藥品營銷專業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進行探討。
一、中職藥品營銷專業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的必要性
為了推進中職藥品營銷專業的教學改革,提高專業辦學質量,南寧市衛生學校于2011年底,對黎塘校區和南寧校區藥品營銷專業在校生、畢業生和畢業生用人單位開展問卷調查和訪談,以了解南寧市衛生學校藥品營銷專業的教學情況、畢業生對藥品營銷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等,盡管在校生和畢業生對藥品營銷專業教師的工作態度、教學水平等給予總體肯定評價,但近70%畢業生認為,在學校的課程學習與藥品營銷服務崗位能力要求存在較大差距。超過70%的在校生認為,對現有的藥品營銷專業的學習課程不感興趣,教學中理論教學內容大多聽不懂,難以理解,而動手操作學習機會少,難以學到有用的技能。用人單位則反映,中職藥品營銷專業畢業生如果不經過崗前培訓,無論是在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還是人文素質,都難以適應藥品營銷服務崗位能力要求。這一調查結果表明,傳統的藥品營銷專業課程、教學方式方法不僅脫離了社會藥品營銷工作崗位對專業人才的能力要求,也與中職藥品營銷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力不相適應,在很大程度影響了中職藥品營銷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當前,“能力本位”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界的共識,無論是以較低層次的“崗位能力”還是以較高層次的“綜合職業能力”為培養目標,借助其他中職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成功經驗,對藥品營銷專業進行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實施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應該說勢在必行。
二、藥品營銷專業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成果
在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專家的指導下,經過藥品營銷專業相關教師的共同努力,南寧市衛生學校藥品營銷專業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取得階段性成果。
(一)教師對中職藥品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理念發生了根本轉變,取得了共識。近年來,雖然南寧市衛生學校教師多次參加了各種形式教學改革培訓,但傳統學科課程體系及其教學觀念在教師思想意識中還是根深蒂固。2012年初,第一次召集藥品營銷專業相關教師參加專業課程改革培訓時,據筆者的個別交談和了解,有一半以上的教師持懷疑、觀望的態度,甚至對課程開發本身提出反對意見,被動地參加藥品營銷專業課程改革的調查實踐等各項活動。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狀況,主要是因為教師們存在三大疑慮:一是在現有的學校師資條件下,學校是否具備開發藥品營銷專業新的課程體系的能力;二是在現有的教學設施條件下,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體系在教學中實施是否可行;三是認為當今形勢下,中職生生源素質明顯下降,學生文化基礎較低,學習欲望不強,自我管理能力、學習能力較差,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是否適用于如今的中職教育等。然而,無論是當初被動還是主動參與了課程體系改革活動,經過半年多來多次的培訓和實踐,在課改專家指導和藥品營銷企業實踐專家、行業骨干的幫助下,至今大多數的教師都認同了“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發展技能為核心”的現代職業教育理念。在調查的客觀事實結果面前,大家都意識到:傳統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式不符合現在的中職藥品營銷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只有通過專業課程體系改革,開發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實施工學結合理實一體化教學,才能培養中職藥品營銷專業學生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讓學生獲得藥品營銷服務崗位的工作能力并具備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共識的取得、觀念的轉變,不僅增強了教師們課程體系改革意識和參與課程體系改革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它必將對新課程開發和新課程實施效果產生重要影響。
(二)課程體系開發取得階段性成果并初步實施。在課程體系改革專家的指導下,參與課改活動的藥品營銷專業相關教師,分工協作,在藥品營銷行業實踐專家的幫助下,根據藥營崗位典型工作任務,于2012年的4月,為藥品營銷專業設置了藥品配送、藥品銷售等8個學習領域,確定了各領域的教學情境,由相關教師深入藥品營銷工作崗位開展實踐,以此為依據,于5月完成了部分學習領域相關學習情境和學習材料編寫,于7月中旬修訂了藥品營銷專業的實施性教學計劃,并已在2012級藥品營銷專業部分班級中實施教學。盡管還有很多后續工作尚待完成,很多內容需要完善,但對藥品營銷專業的課程體系改革已邁出堅實的一步,參與課程開發的老師感覺到工作有了成績,看到了課程開發的希望,增強了做好課程開發和完成課程開發工作任務的信心。
(三)新的課程體系的實施,激發了學生對藥品營銷專業的學習興趣,改善了課堂教學效果。在完成藥品營銷專業課程開發部分工作的基礎上,南寧市衛生學校于2012年秋學期在2012級藥品營銷專業學生中,兩校區各抽取一個班級作為課程改革實驗班,對實驗班的教學,選取“盤點”和“收銀”兩個課程領域開展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即教師根據藥品營銷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編寫領域課程的教學情境和教學材料,以藥品營銷實際工作任務引領學習,學生主要在學校的模擬藥房或社會藥房等校內外實訓場所,利用模擬或實際的藥品營銷工作環境,在學校老師或社會藥房員工的指導下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通過完成工作任務來實現學習,而其余部分學科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學期中,筆者針對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對黎塘校區的課改實驗班的學生開展簡單的問卷調查,收回調查表38份,結果見表1。
表1說明,如果以“較有興趣”和“收獲較大”分別視為對兩種教學方法的肯定,對實施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的方法的肯定率分別為68.4%和63.2%,而對傳統教學法的肯定率,兩項均為21.1%,明顯低于對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的肯定率。可見,新課程體系實施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提高了學生對學科領域的學習興趣,學生認為學習有收獲,說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對教學效果的改善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
三、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和新課程體系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的對課程體系改革認識存在誤區。盡管學校在藥品營銷專業的課程體系開發中對教師進行了多次的培訓,但個別教師過分強調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通過設計學習情境和編寫學習材料,布置工作任務,將學生分組,學生以組為單位制訂計劃,將學生帶到模擬藥房或社會藥房后,完全依靠學生通過實施制訂的計劃而實現學習,作為老師忽略了對學生學習的檢查、現場指導和對學習過程的評價,這說明教師在對課程開發和新課程體系的實施認識上存在誤區,以為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的教學可以脫離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和檢查,這種錯誤的認識,對新課程體系的教學實施效果可能會產生不利影響,也不利于老師對課程體系開發和實施的總結和反思。
(二)學校專職教師對實際工作崗位缺乏深入實踐。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是整個教學工作實施的靈魂,而課程體系的開發質量、課程標準的制定是否與工作崗位能力要求、行業標準相符合,很大程度反映在教師對課程領域的確定、教學情境的設計和教學材料的編寫上。而且,教學效果的取得離不開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在課程開發工作過程中,雖然學校邀請了部分藥品營銷企業的實踐專家或行業骨干對相關工作進行指導和幫助,教師也利用暑假時間到藥品營銷企業門店等開展調查和實踐,但畢竟時間很短,實踐專家和行業骨干對課程開發的指導作用和教師實踐經驗相對有限。因此,在課程開發中,學校對學習領域的確定、課程標準的制定和學習情境的設計、學習材料的編寫等,與藥品營銷崗位的要求工作實際過程、行業標準等還是存在較大的偏差,這在學生根據我們設計的教學情境和編寫的教學材料開展自主學習過程中,以及我們開展的補充調查中體現相當明顯;在對學生學習的指導上,有些時候由于教師實踐經驗不足,指導水平不高,難以達到我們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學生對新的課程體系實施和教學方式的適應較慢。為了讓藥品營銷專業學生能較快地適應職業教育的教學,在學生入學之初,學校就對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專業認知教育,但從2012級藥品營銷專業課改實驗班對新課程體系和教學適應情況來看,學生的適應還是較慢。例如,2012級藥品營銷專業課改實驗班的部分學生,在學習已近2012年秋學期期中,還向老師反映職業學校的課程、教學方法跟初中(或高中)相比,差別太大,認為老師指導太少,不知道從何入手,從何學起,難以進入學習角色等。存在這一問題的原因,可能是與中職教育生源質量有關,學生在初中或高中階段本來就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文化基礎不好,適應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對學習缺乏信心,以及學習自覺性不高,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這些問題,必然會影響到課程體系的實施效果。
(四)教學場所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在模擬或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通過完成工作任務而實現學習,就目前而言,南寧市衛生學校兩校區僅各有一間模擬藥房,黎塘校區雖然通過教師的多方聯系,將8家社會藥房作為藥品營銷專業的實訓教學基地。但總體來說,模擬藥房的面積較小,設備不全,藥品種類少,而社會藥房要求我們的教學不能影響門店的銷售工作,為此限制學生的學習活動范圍,這樣的教學條件難以滿足實際教學需要,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實施的深入,教學效果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五)教師對新課程體系實施心存疑慮。在對新課程體系實施期間,筆者與參與教學的專兼職指導老師進行交流,總體而言,老師們對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實施效果沒有足夠的把握。應該說,南寧市衛生學校藥品營銷專業課程體系改革還處在起步階段,因教師缺乏經驗,學生能力有限等客觀實際,使得教師在課程體系實施過程中對教學效果缺乏信心、沒有底氣等是很正常的,但這一問題的存在勢必會影響教師對課程體系改革的決心和教學實施的深入。
四、解決問題的措施
(一)繼續深入開展課程體系和教學改革培訓,堅定改革信念。藥品營銷專業的相關教師應正視各種客觀現實,如中職教育生源素質較低、教師缺乏實踐經驗等,在此基礎上,通過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和實踐活動,借鑒國內外職業教育課程開發和教學改革的成功經驗,堅信課程體系改革和教學改革是我國職業教育包括藥品營銷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從而堅定改革信念,鼓勵教師積極開展課程體系改革教,增強對改革取得成功的信心。
(二)重視教師藥品營銷服務實踐,提高教師對學習情境設計、學習材料編寫水平和質量。教師作為職業教育的主要實施者,開發出適合學生未來崗位能力要求的課程是首要任務,如上所述,藥品營銷專業的課程體系開發與其他專業一樣,課程體系的質量除了體現在專業學習課程領域及其典型工作任務的確定,更體現在學習情境的設計和學習材料的編寫中。因此,作為藥品營銷專業教師,必須重視在藥品營銷企業的服務實踐,通過實踐,使學生熟悉藥品營銷服務的工作過程、行業標準,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與藥品營銷崗位能力要求相適應、與藥品營銷服務行業標準相符合的學習情境,編寫出適合藥品營銷專業學生開展工學結合一體化、自主學習所要求的學習材料,以此促進教學效果的逐步提高。
(三)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藥品營銷專業校企合作辦學機制。盡管南寧市衛生學校為藥品營銷專業建立了一定形式的校企合作機制,成立了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但客觀地說,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學生的頂崗實習和畢業生就業安排層面,藥品營銷企業并未深入地參與到我們的教學當中,我們還不能充分地利用藥品營銷企業的實際工作場所(社會藥店等)和它們的設備設施開展教學活動,而藥品營銷服務企業的行業骨干,由于未經相應的教學培訓,缺乏應有的教學經驗,尚未能發揮兼職教師對課程開發和對學生學習過程應有的指導作用;藥品營銷專業教師未被允許深入到藥品營銷企業參與實際的營銷實踐,缺乏藥品營銷工作經驗。以上這些都會影響我們對藥品專業課程開發和教學實施的方方面面。因此,建議學校與藥品營銷企業建立更為緊密的合作關系,完善校企合作機制,對學校的專職教師和企業的兼職教師開展雙向交流培訓,提高專兼職教師的教學和實踐工作水平,充分利用藥品營銷企業的營業場所,改善教學實訓條件,為藥品營銷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和教學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四)重視專業認知教育,開展對藥品營銷專業新生學習方法培訓。剛剛脫離初中或普通高中教育的學生,對藥品營銷專業認識比較膚淺甚至缺失,根據對南寧市衛生學校2010級、2011級、2012級藥品營銷專業入學新生的部分學生調查,每一年級新生,在開展專業認知教育前,有近70%的新生不知道自己所學專業將來從事何種具體職業,更不了解相關職業的發展前景;在開展專業認知教育前,近60%的新生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選擇藥品營銷專業,即便在開展了近一周的專業認知教育后,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對藥品營銷專業的課程學習不感興趣,在后來的學習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加之對職業學校課程教學方式方法的不適應,使他們陷入不知道從何學起、從何入手的被動局面。筆者認為,要使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改革取得成功,必須從根本上重視新生入學的專業認知教育。專業認知教育讓學生了解并具備本專業所學知識和技能,在明確專業學習目的和內容的基礎上,感受職業特點、工作內容,讓學生對自己將來所從事職業的現狀與未來發展有較清晰的整體認識。以往的藥品營銷專業認知教育可能因為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和內容過于單一,未能收到預期效果。在以后的藥品營銷專業新生專業認知教育中,我們有必要豐富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并將以往的短期教育改變為長期教育。除了專業教師,要更多地邀請藥品營銷企業的行業骨干參與,將學生帶到實際的服務場所開展教育,此外,適時地安排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教育和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學習方法、學習途徑的介紹。通過以上專業認知教育,激發學生對藥品營銷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樹立通過專業學習實現就業和職業發展的信心,掌握學習方法,縮短進入有效學習狀態的時間。
(五)尊重中職生的基本素質,在改革中適當保留傳統,循序漸進。包括藥品營銷專業在內的中職學生,大部分都來自初中畢業生,而且基本上是中考未能升入高中的學生,他們文化基礎較差,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有限。因此,中職職業學校在課程體系開發中,不應一味地強調課程的整合,對于公共基礎課程,不管是在教學內容還是在教學方式上,僅作適當調整和保留,這樣可以避免新生對課程學習產生陌生感以致對學習缺乏興趣和信心。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曾東風,等.通過“教學評價”促進臨床教學工作的體會[J].重慶醫學,2011(18)
篇9
化工是化學工程的簡稱,主要研究以化學為代表的相關工業,化學工程與工藝是一門具有非常顯著的工業特色的學科,化學工程與工藝的研究范圍較廣,應用的范圍也十分寬泛。許多行業都建立在化學工程與工藝基礎上,例如食品加工業、材料化工、印刷業、醫藥生產、冶煉業等。化工技術人員通過對化學工程與化學工藝方面理論知識的學習,為我國各個行業奉獻出一份力量,所以組織構建一個能夠發展化學工程與工藝學科的研究基地是必要的。構建研究基地時要注意化學工程與工藝的特點,才有利于適合國家發展的培養人才的創新型體系。
2自動化技術的應用
在現代計算機、網絡、通信和現代控制技術為基礎,以化工工業生產為服務對象,形成的一種新型工業自動化網絡系統技術,強化了信息技術的加工處理,促進了網絡傳輸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自動化儀表具有開放的網絡通信接口,成為網絡化控制系統的一個支點。未來控制系統的主導技術是分布式工業控制網絡。工業控制系統軟件及各種應用軟件開發、系統集成技術成為核心技術,取代了系統硬件,成為了高附加值的載體。實現了預測控制、模糊控制、神經團網絡控制,優化管理數據叫增、診斷故障、安全管理等過程。
3化學工程與工藝的新興技術
3.1綠色化學工程
綠色化學這個詞匯已被人們所熟知。綠色化學是通過化學工程與工藝實現的。研究化學工程與工藝不僅能夠使人們獲得最大的利益,而且減少消耗資源和環境的污染。許多國內外的公司運用化學工程與工藝,研發符合公司要求的綠色產品。化學工程與工藝促進了化學的發展。運用化學工程與化學工藝能夠減少催化劑等有害的原料的使用。綠色化學的技術就是在源頭上阻止環境污染的產生,從根本上杜絕產生環境污染,并且回收再利用一些廢棄物品。
3.2分離工程物質
在一些重力、壓力還有溫度和電的影響下,通過外力的作用,將物質自發的從無序轉變成有序的過程被稱為分離工程。化學工程與化學工藝的分離工程是一個消耗能量的過程,分離工程是化學工程與化學工藝研究的重點之一。目前使用最多的分離工程方法就是蒸餾法,雖然我國在蒸餾分離法方面的研究已經有深厚的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但是蒸餾分離方法在蒸餾速度方面需要進一步改善。除了改進蒸餾速度外,還要采用最先進的蒸餾設備,采用新型的材料才會獲取更好的經濟效益。采用新型的吸收劑不僅能夠影響蒸餾時間的長短,而且能夠提高蒸餾吸收的效率。膜分離技術因其具有節能、高效、易于清理等特點,成為現如今比較流行的分離技術,備受各個國家的科學家關注。膜分離的吸附分離法在氣體干燥、廢水等污染物的處理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膜分離重點開發新型吸附劑和實現膜的高效的使用壽命,但是膜分離存在著膜的污染和防治。
3.3SupereriticalFluid,SCF(超臨界流體)
超臨界流體是一種具有液體和氣體的性質的一種流體,在溫度和壓力臨界點之上的無氣體液體的相界面。這項技術廣泛應用在化工、食品加工、生物醫藥工程中。對質量和工藝的要求較高。開發超臨界流體有著廣泛的發展前景,并且會為企業帶來豐富的發展利潤。近幾年來,超臨界水氧化法在環境治療保護方面的研究較多,但是在化學工程與工藝方面的研究較少,現如今處于研究試驗期。
4結語
篇10
關鍵詞:工學結合 一體化課程開發 探索 實踐
教育部部長周濟說: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我國目前的人才培養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人在技能方面的發展,不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導致部分學生綜合素質低,不能滿足現代企業的生產要求。所以我們除了需要解決校企合作機制和實習基地建設等宏觀管理層面的問題外,還需要探索符合中國國情,行業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體系是符合職業能力發展規律,遵循技術、社會規范相結合的培養模式。但不同的專業在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體系開發中均存在一定的共性與特性,筆者通過三年對焊接技術專業“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的探索與實踐認為:制定學習領域課程方案、開發符合焊接培養特點的學材、有效的教學模式、一體化資源的建設是焊接技術專業“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的關鍵。
一、制定學習領域課程方案
1.行業、企業調研
工作任務來源于企業,則企業調研過程非常重要。調研前我們應先進行行業分析,然后挑選焊接專業學生就業較多的企業進行訪談。選擇企業必須全面和具有代表性,應有國企、私企、大型、小型等,囊括對焊接技術需求的各個行業。通過調研,了解焊接行業企業發展狀況與技術發展趨勢,進一步明確全國經濟與社會發展對焊接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狀況,根據企業對焊接人才的要求,確定專業定位、專業建設與發展方向和專業內涵建設內容,最后按照分析研究寫出調研報告。
2.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共同提煉典型工作任務
根據調研報告結果,進行廣泛調查和求證,組織行業和實踐專家對行業分析報告初稿進行論證;此外,召開實踐專家訪談會,提煉典型工作任務,并組織行業、企業、課程開發專家及骨干教師共同審定。
3.確立一體化課程框架
一體化課程框架是制定一體化課程方案的依據,首先,應組織課改專家和骨干教師根據典型工作任務進行課程轉化和職業等級劃分;其次,確定各等級的人才培養目標及學習內容形成課程框架;最后,組織行業企業專家,教學管理人員、課改專家和骨干教師對框架進行審定。
4.制定一體化課程方案
一體化課程方案是課程資源建設和一體化課程實施的依據,是指導開發一體化學材的基礎,所以必須組織課改專家、骨干教師、行業企業專家、教學管理人員通過制定課程標準、設計學習任務、制定實施建議、考核和評價方案匯編完成。
二、開發符合焊接培養特點的學材
“學材”是廣義教學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稱為“學習工作頁”。與傳統的教科書相比,它是用于直接幫助學生的教學材料。合理的學習材料可以使老師授課得心應手,學生學有依據,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獲得有用的專業信息;幫助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實現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的統一。但不同的行業有一定的特殊性。經過探索與實踐,筆者認為以下學習材料在焊接專業教學中實施是行之有效的。
1.課題訓練的學材
課題訓練就是職業資格要求的每個技能項目的訓練,可以單獨編寫成學材,配合焊接工藝指導書共同完成教學,當然也可融入綜合型學材中一起授課。學生可以通過學材中的引導課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達到自主創新的學習,對比傳統純粹技能訓練的教科書,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2.綜合型學材
綜合型學材是引導學生學習和開展教學的可操作方案,是工學結合課程和行動導向教學的直接材料,應構建在課程方案的基礎上,以學習任務為載體,對教學內容采用行動體系序化方式組織。只有綜合型的學材才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學材涉及的主要學習內容包括基本常識,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不追求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所選內容必須有用、實用、夠用。如低碳鋼構件的焊接,基本知識只需要學習低碳鋼的性能和常用牌號、型材的展開放樣及簡單物體三視圖、簡單焊接構件圖識讀等;專業知識應以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過程為邏輯主線,圍繞綜合性專業問題組織內容。如箱體的焊接這個學習任務,可以設計明確任務、工作準備、裝配、焊接、評價反饋、成果展示等六個學習活動,把每個學習活動中所必需的知識點、技能點一一剖析,融入其中。
此外,學材的版面應生動活潑,呈現方式應豐富多彩,可以用文字、圖形、漫畫、表格等形式,化抽象內容為直觀,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習的有效性。知識層次按職業等級由淺入深,符合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在組織學習內容的過程中應融入關鍵能力的培養,比如說,安全知識的學習,可以利用圖文并茂的引導問題,如讓學生抄寫安全規程、繪制場地安全通道、設計安全標識等等達到學習目標;成果展示可以讓學生以實物和PPT文稿的形式展示,培養學生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三、選用適合的教學模式
焊接是熟練工種,技能水平需要時間的積累,技能水平、安全意識、綜合素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要求,而且還是一個耗材耗能的專業,按照傳統的理實一體教學方法純粹把理論和技能訓練結合在一起,形成簡單封閉的學習鏈,把真正的崗位工作任務剝離出來,有可能把學生培養成工具或殘缺不全的人。要想完成職業資格所必須的課題訓練,實現學習與工作一體化,做到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更多的知識,采取有效的教學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我們要按照確定的典型工作任務,在每個工作任務中把所必須的技能穿插到學習中,再加上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其中技能訓練按職業資格所必備的技能要求訓練,可以采用四階段和引導課文法配合教學,使學生盡快掌握應有的技能,并同時培養學生安全規范工作的意識;學習領域課程的每個學習任務采用項目教學法,通過真實的產品任務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完成專業知識的學習。
任務在工作和學習中與企業實際生產過程有直接的關系,學生有獨立進行計劃工作的機會,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可以自行組織、安排自己的學習行為;能自己克服、處理在項目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學習結束有明確而具體的成果展示。而且輔以場景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如體現生產現場、學生按照崗位需求以安全員、質檢員、班組長的角色出現,體驗職業崗位的情感,通過行動學習和體會處理實際問題。
四、建設一體化資源
一體化課程資源需依據一體化課程方案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師資隊伍建設、學材建設、學習環境建設等,是一體化課程實施的條件和支撐。
學材指用于直接幫助學生學習的學習材料,包括工作頁、作業指導書、工具書及企業技術資料等。師資隊伍建設需培養教師的專業能力、企業工作能力和一體化課程開發與教學組織實施能力;學習環境建設需體現企業真實工作環境特征,融工作與學習于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