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增值稅法范文

時間:2023-09-04 17:14: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最新版增值稅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最新版增值稅法

篇1

一、民辦高等院校稅法教學的現狀

1.偏重理論,脫離實際

稅法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交叉學科,實際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稅法課程的開設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的需要,滿足市場的需求,為社會培養能夠正確運用現行的法律法規為企業辦理各種涉稅事項,辦理相關納稅申報業務的應用技術型復合人才。而稅法目前教學更多是依靠于理論知識的講解,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例如學生只會計算企業所得稅繳納金額,但是不會進行電子網上納稅申報,缺乏實踐環節。學生不具備獨立從事納稅處理的能力,不能夠做到學以致用。

2.稅法更新速度快,教材內容更新滯后

我國稅收受地域、經濟發展速度、宏觀政策等因素影響,導致稅賦輕重不一,納稅人實際納稅負擔各具特色,稅收制度一直處于調整和改革中,稅法政策更新速度快,但是稅法教材內容不能做到與時俱進,更新速度滯后。雖然每學期開學伊始,教研室選取最新版本的教材,但是由于教材編寫與出版時間的誤差導致教材上關于稅法最新的政策不能及時更新,即便是最具權威的注冊會計師和注冊稅務師等考試指定教材也無法做到與時俱進。

3.稅法考核方式過于傳統

稅法課程考試方式缺乏創新,不能針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采取“一鍋端”的方式統一進行考核,但是考試內容一旦進行改版,學生傳統的思維模式,靠背題——背寫——寫就能及格,很難區分出學生的實際掌握能力,學生只知其一,不懂其二,不會舉一反三,例如學生會處理增值稅的業務、營業稅的業務,但是學生不能正確處理混合銷售行為、視同銷售行為、特殊銷售方式的納稅計算,難以區分增值稅和消費稅的區別、增值稅和營業稅的異同,難以用間接法進行應納稅所得額的調整,稍微進行變動,學生就不能隨機應變。

4.教學方法單一

隨著教育成本投入力度的加大,教學條件的改善,課堂上普遍使用多媒體教學,以播放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教學缺乏互動,只是機械式的講授稅收法律條文,教師只是純粹地講授課件的內容,學生也是簡單地跟隨老師的進度,抄寫老師授課講義,授課老師很容易忽視與學生之間的課堂互動,老師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沒有考慮到學生對課件內容的理解程度,這種傳統的以教師為課堂主題的教學模式,沒有把學生真正地引入到課堂中,學生仍然是機械地被動接受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很難激發學生對于知識和未來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課堂氣氛異常壓抑,學生學習過程中,逐漸厭煩對稅法的學習。

二、高等院校稅法教學改革的對策

1.結合理論,聯系實際,增加實踐教學環節

稅法課程的學習更加注重操作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將稅收法律條文和企業會計準則關于業務的核算、納稅業務申報等聯系起來。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鼓勵學生到稅務師事務所或記賬公司進行短期實習,支持教師去稅務局進行短期培訓,這樣可以更好地實現理論聯系實際。學生放寒假之時,正是稅務所繁忙之際,學生去實習,幫忙處理納稅人稅務登記、代領發票、申報納稅等日常業務,縮短了理論與實際的差距,完成從理論認識到感性認識的飛躍。這樣既可以解決學生實習的問題,又可以為事務所節約人力成本。

2.關注稅改動態,及時更新教材

我國經濟形式不斷變化,稅制改革也隨之進行,稅收法律法規的新頒布和制定,時刻提醒著我們,在給財務專業學生選定教材時,要注意教材的更新速度,并且憑借網絡各大媒體的幫助,例如報紙、雜志、新聞、電視等手段密切關注稅收法律政策的最新規定,及時收取稅收改革的時事信息,不斷地填充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另外注重稅法課程案例講解的培養,本著基本理論與具體案例相結合的原則,學生可以分組講解,制作PPT課件,老師負責指導評論,借助案例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保證教學具有時效性和操作性。

3.以案例教學為依托,積極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目前我國稅收法律規定征收19種稅,可見稅法教學內容信息量十分強大,借助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參與其中,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升學生的專業表達能力,有學生來控制課堂,玩轉課堂,吸引學生學習專業的熱情,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分析案例的興趣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曹巍魏.轉型應用技術大學背景下的課程教學改革[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

[2]解青芳.稅制改革背景下會計學專業稅法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