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婦科疾病的方法范文
時間:2023-09-19 17:41: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療婦科疾病的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婦科門診;就診情況;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600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497-01
婦科是診療女性婦科疾病的專業科室,婦科疾病包括外陰疾病、陰道疾病、子宮疾病、輸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等。婦科疾病常常遷延不愈、反復發作,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而婦科腫瘤則威脅著患者的生命。通過分析本院門診的就診狀況,利用社區服務的便利,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健康教育措施,減科常見疾病的發生,提供婦女的生活質量。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通過檢索在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期間來我院婦科門診就診患者共計4418例,其中孕產婦618例,余為病患3800例。
1.2方法采用醫院管理信息系統記錄的數據,回顧性分析就診患者的年齡及疾病類型的構成比例。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門診就診者年齡及疾病的構成詳細情況,見表1。從表1可看出,就診的年齡段方面育齡期婦女最多,其次是中老年婦女,最后為未成年人,育齡期婦女為就診主要人群。就診者疾病類型上可看出婦科炎癥類疾病比重最大,在就診者中比例為51.95%,其后依次為妊娠反應、月經失調、乳腺增生、尿道炎、宮內節育器、更年期綜合癥、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
3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模式的變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基層衛生機構,在治未病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是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范圍、需求為導向,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等為重點,以解決社區主要衛生問題、滿足基本衛生服務需求為目的,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六位一體”的、有效、經濟、方便、綜合、連續的基層衛生服務。社區衛生服務面對基層的社區居民,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不僅是基本醫療,更重要的是預防控制疾病的發生。
通過檢索在本中心婦科門診的就診狀況分析,首先,婦科炎癥在婦科門診就診中占有一半以上的比例。在任何年齡段的婦女中,陰道炎及盆腔炎等婦科炎癥是最為常見的婦科疾病,反復易發,不僅給廣大婦女帶來生活的不便,嚴重的導致婦女的不孕。其次孕婦的就診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由于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除基本的醫療服務外還承擔著本轄區內孕產婦的保健工作,故門診孕婦的就診率也是相對較高的,而作為婦科腫瘤類的疾病在本院的就診人數幾乎沒有。
綜上所述,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針對婦女進行健康教育可側重于加強對育齡期婦女關于婦科疾病知識的宣傳教育,在中年婦女群體中普及保健知識教育,開展婦科知識講座。增強中年婦女對于婦科疾病的預防和保健意識,讓身體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讓她們明白自己關心自己才是預防婦科疾病最好的措施。研究發現:多數炎癥性婦科疾病都是可以通過保健達到預防的目的。此外,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加強體育鍛煉,增強營養,調整心理狀態,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是減少和避免發生婦科疾病的重要心理因素[1]。另外針對孕婦可集中開展孕期相關知識的小講課,發放孕期注意事項的健康處方,為其答疑解惑。
篇2
【關鍵詞】婦科疾病;腹腔鏡手術;應用價值
1前言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環境污染嚴重,在我國每年患婦科疾病的女性逐年增多,已經成為女性健康的一大殺手,對女性的生活、工作質量產生了嚴重影響,也引起了社會和醫學界的廣泛關注。目前大多數婦科疾病需要通過手術來治療,傳統的開腹手術會給患者帶來較大創傷,也影響其美觀和生活質量[1]。隨著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腹腔鏡手術應用于婦科疾病治療得到了廣大女性患者的一致認可。筆者為深入分析研究腹腔鏡手術在婦科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對某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間收治的50例婦科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進行如下報告。
2 資料與方法
2.1 患者基本臨床資料
50例婦科疾病患者,并對其實施手術,患者年齡在17歲~68歲之間,平均年齡約34.8歲,患者平均產次2.2次,平均孕次2.3次。50例婦科疾病患者中分別患有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異位妊娠等疾病。接受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各25例。
2.2 方法
對兩組患者采用上述不同方法分別實施手術,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天數、并發癥發生情況、術中出血量等,對術后效果進行評價分析。
2.3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使用t來進行檢驗,P
3結果
見表1。
50例患者中實施腹腔鏡手術患者的并發癥遠低于開腹手術組的患者,約為3.7%,另外一組患者并發癥則占到18%以上,表明實施腹腔鏡手術的患者術后恢復效果優于開腹手術患者。此外,腹腔鏡手術患者的滿意度也較高,原因在于該手術方法造成的創傷小、恢復迅速,術后不會對患者身體美觀產生影響。
4 討論
目前腹腔鏡手術在臨床治療婦科疾病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具有診斷治療、微創等優點,得到醫患雙方的一致認可。隨著醫學水平的進步,腹腔鏡手術中使用的醫療器械也在不斷改進,因此該手術的適應范圍也逐漸擴大,醫護人員在手術過程中操作技巧和技術也愈發成熟,日后可能完全代替傳統的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患者的出血量比開腹手術患者的出血量少很多,使得患者在術中安全性大大提高[2]。因此,有必要在各個階段做好相關預防婦科腹腔鏡并發癥的準備,①在對患者實施手術前,仔細檢查手術所需的醫療器械,確保器械完好、無污染;②在實施腹腔鏡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準確掌握腹腔鏡手術禁忌與適應癥;③在開展腹腔鏡手術前,應對實施手術的醫師進行相關技術培訓;④在術前對手術室進行嚴格消毒,做好術前準備工作;⑤手術過程中,要求醫師在盡可能完全切除病灶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患者周圍的臟器,減少使用電凝,避免損害器官;⑥腹腔鏡手術結束后應對患者病情予以嚴格監控,對癥處理并對其進行綜合護理。
腹腔鏡手術目前仍處于初步應用的階段,操作技術還有待完善提高,因此在初期開展腹腔鏡手術時只能從操作簡便、耗時較短的手術開始,待日后進行深入研究并積累豐富的臨床實際操作經驗后再實施大型手術,進一步提高婦科手術質量。目前為止,采用婦科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已經得到國內專家的認可[3]。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術后愈合、美觀等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微創手術將必然成為外科手術發展的主流趨勢。婦科腹腔鏡手術具有恢復迅速、創傷小、出血量少、住院時間短等諸多優點,因而在臨床治療中得以迅速普及;加之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整個腹腔鏡手術過程已經形成一定的規章制度,使得操作更加規范、患者更容易接納。雖然腹腔鏡手術治療費用高于傳統的開腹手術費用,但是實施腹腔鏡手術患者的住院時間短且恢復迅速,綜合比較下來所花的護理費用、治療費用等也少于開腹手術患者。
總而言之,實施腹腔鏡手術的患者在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并發癥發生率等方面均少于開腹手術患者,腹腔鏡手術患者滿意度也較高。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腹腔鏡手術在臨床治療婦科疾病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借鑒。現在在許多國內大型醫院內,治療婦科疾病時已經將腹腔鏡手術作為主要的手術方式,相信通過未來的繼續研究實踐,腹腔鏡手術將很可能成為婦科手術的主要方式[4]。
參考文獻
[1]周翠平.婦科腹腔鏡手術治療86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9,(23):78-79.
[2]何緯.婦科腹腔鏡手術設置及相關并發癥的預防[J].基層醫學論壇,2007,(10):254-256.
篇3
婦女一生要歷經青春期、新婚期、孕產期、育兒期以及更年期,生殖系統始終處于忙碌狀態,由于各種原因,女性隨時都可能患有生殖系統的疾病。如陰道炎癥、子宮病變、不孕癥等。據有關資料統計顯示:我國60%以上的成年婦女有不同程度的婦科炎癥,其中陰道炎、宮頸糜爛是常見的婦科病之一,也是導致慢性宮頸炎病變的病因之一。如何減少和避免“花蕊”疾病,不僅是女性需要注意的問題,也是男性需要關注的問題。下面我們糾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錯誤行為,幫助你減少得病的機會。
1.“花蕊”要勤沖洗
許多婦女認為,只要講衛生勤沖洗,就可以避免婦科疾病的產生。其實,這只說對了一半。衛生固然要注意,但是過勤地沖洗,用堿性過強的皂液或市場上出售的婦女清洗液清洗,反而會破壞陰道自身的免疫系統,給病菌侵入造成機會。許多體外病菌,就是通過洗浴、醫療器械等污染間接進入陰道的。所以,一般的健康婦女,每一至兩天,用溫開水清洗外陰就可以了。
2.“花蕊”得病與男人沒有關系
其實,很多婦女的婦科疾病是由于男性的介入引起的。在實行割禮的國家,婦女得宮頸癌的比例很低,這與男子生下來就做了包皮切除手術有關;而我們國家,漢民族沒有這種習慣,假如男性再沒有衛生習慣,性生活前不清洗包皮,就會將大量細菌帶入女性生殖器內,引發女性婦科疾病。因此,媽媽們若及早給男嬰做個小手術(幾乎沒有痛苦),對將來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3.沒有結婚,不可能得婦科疾病
沒有結婚,不等于沒有性接觸,凡是有過一次以上性接觸史的女性,都應該定期做婦科檢查。另一方面,女性的月經期如果不注意,也會引發婦科感染。如果所用的衛生巾不安全,或者更換衛生巾不及時,都可以使細菌大量繁殖而引發炎癥。女性月經期最好每二至三小時更換一次衛生巾,每次如廁都應更換。衛生護墊也要勤換,并且過了月經期最好不再使用。
4.家人都很講衛生,不可能得婦科疾病
許多白領女性得了婦科疾病常覺得很委屈,我們很干凈、很講究,怎么還是得了婦科疾病呢?其實,引發婦科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常服用抗生素、月經期長、患糖尿病、妊娠期的女性都是婦科疾病的易感人群,而許多白領女性盡管生活條件很好,衛生習慣也正確,但是過度的緊張和焦慮使身體免疫力下降,細菌趁虛而入。所以,學會放松,調整心態,激發自身免疫功能,也是預防婦科疾病的重要方法。
篇4
關鍵詞:婦科疾病;糖尿病;手術;護理要點
近年來,糖尿病的發生率持續走高,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運動量的減少等因素都加劇了臨床糖尿病的多發。糖尿病作為一種累及全身的代謝性疾病,一旦控制不好將會引發多種并發癥,導致腎、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變,且治愈難度較大。婦科手術患者中大約有2%左右的患者在臨床上有合并糖尿病現象,在婦科手術后如果不做好臨床護理,將會出現多種并發癥,造成患者死亡[1]。本次以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間收診的婦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4例為對象,對其實施嚴格的護理控制病情及并發癥,效果良好。現將臨床觀察整理,形成如下報告。
一.臨床材料
選取我院2012年3月—2012年3月間收診的婦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73例,以2型DM為納入標準,共納入64例患者,年齡年齡44—71歲,平均年齡(45.34.77±8.29)歲。其中外陰癌合并糖尿病3例,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19例,子宮內膜癌合并糖尿病17例,卵巢癌合并糖尿病12例,宮外孕合并糖尿病8例,卵巢囊腫合并糖尿病5例。
二.結果
經過有效的護理,所有患者手術后均為出現感染和并發癥情況,并且患者血糖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屬的護理滿意度。
三.術后護理措施
糖尿病是全身性代謝的一種疾病,婦科疾病合并糖尿病不僅病情復雜,而且手術的耐受性低,危險性高,所以在對于婦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手術后實施嚴格的護理措施,不僅能夠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手術治療的效果,而且對促進患者早日康復也具有重要的意義[2]。術后護理主要由血糖監測、飲食指導、預防并發癥、術后止痛以及術后教育五方面組成。
(1)血糖監測。血糖監測是其中的關鍵環節,術后患者血糖如果發生異常變化,極易造成并發癥,影響病患的術后康復。其中在患者的禁食期間,要給予患者500ml的濃度為10%的葡萄糖+16u胰島素+10ml濃度為10%的氯化鉀進行補液,并確保患者每天的葡萄糖用量為15g,以能夠對患者的生理需求進行滿足。在護理過程中,至少要保持每天平均四次及四次以上的血糖監測,隨時掌握病人血糖變化狀況,根據患者的血糖值給予胰島素治療支持,配合飲食,使病人術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確保其血糖值是在8.7mmol/L之內。在此期間,對于手術切口、輸液管、導尿管、引流管的監測觀察也要細心謹慎,避免發生意外導致患者出現并發癥或引發不良反應,影響其術后修養和康復。直到患者的腸胃功能恢復之后,才可以食用一些低糖高蛋白,并且容易消化的食物,那么在這個時候每天的血糖測量為4次,以此為空腹,其他三次在三餐后2h,同時根據其空腹血糖值對其胰島素用量進行調整,以此對患者的血糖進行控制。
(2)飲食指導。病人術后腸胃功能恢復后將會開始進食,此時的食物要嚴格篩選,盡量以半流質、軟質為主,選擇普通飲食中粗纖維、含糖量低的食物,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后,可以進行調整,以高蛋白、維生素含量高的事物為主,減少身體負荷,促使腸蠕動,防止腸內菌群失調,減少術后感染等并發癥[3]。如果患者術后病情出現變化,及時通知醫師進行救治,合理調整護理方案,在用藥和飲食上注意變更,以免影響其腸道功能和身體機能的恢復。由于糖尿病人免疫系統功能較低且術后尿中糖多,所以易發生各種感染并發癥,因此護理過程中,必須強化無菌操作,隨時觀察傷口及、引導傷口的出血及愈合情況,預防各類感染。
(3)并發癥預防。確保患者的皮膚清潔,指導患者經常對內衣、衛生墊進行更換,并勤于翻身,以免對皮膚長期受壓。同時在幫助患者進行翻身的時候,拍拍患者背部,同時指導和鼓勵患者進行咳嗽。對患者的尿袋經常進行更換,以免導致尿液逆流,同時還要對患者的外保持干燥。如果患者為經陰道手術,那么就要對患者的陰道流血流液情況進行注意,同時還需密切觀察切口敷料是否有滲血滲液情況的出現,進行切口換藥的時候,必須進行無菌操作,如果有必要的話還要給予紅外線照射。另外還要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密切監測,同時還需對其皮膚彈性及氣味進行觀察。以能夠及時發現患者出現異常情況,從而采取有效措施對并發癥的發生進行避免。
(4)手術切口處理、鎮痛。術后切口護理必須謹慎自信,觀察切口敷料有無滲液或滲血等,腹部傷口注意調整變化,避免褥瘡的產生,陰道切口者則經常觀察有無出血情況,指導患者進行胸腹式呼吸,雙手向腹中央加壓等,避免傷口崩裂[4]。如果患者在手術后3d,沒有大便,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給予患者緩瀉劑或者肥皂水灌腸。患者切口拆線,最好是分2d進行間斷拆線。如果患者的手術切口愈合良好,那么在其拆線之后即可出院。術后止痛應使用半衰期短的藥物,硬膜外鎮痛能夠降低應激反應,促進身體合成代謝的恢復,對于縮短術后腸梗阻時間具有良好效果,相較于其他鎮痛方法來說更有優勢,有利于促進病患的術后恢復[5]。
(5)術后教育。術后的宣傳教育,則是結合病患病情及康復情況,進行各種禁忌及注意事項的宣傳,以便患者及其家屬能夠積極配合治療,促使病患早日康復。另外還要特別教育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運動習慣以及積極進行藥物治療,最好是定期進行血糖監測以及相關檢查,以能夠把其血糖控制在良好的狀態,對疾病的發生進行有效的控制[6]。
從本次臨床實踐的觀察結果來看,嚴格控制血糖并實施有效的護理,可有效控制婦科患者圍手術期并發癥的發生。加強對臨床護理措施的研究,對于提升醫療服務質量、促使病患早日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郭春媛.婦科手術病人合并糖尿病術后護理[J].中國醫療前沿,2009(10):140-142.
[2]胡紹文,趙德化,郭瑞林.內分泌代謝疾病藥物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545-545.
[3]莫莉萍,劉學軍,施誼萍.68例婦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護理[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2(10).
[4]李金鳳.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改善初產婦產后性問題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2(4A):13-15.
篇5
關鍵詞:中醫;婦科;慢性盆腔疼痛;臨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hronic pelvic pain of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Methods: from April 2014 to April 2014 the gynecologic chronic pelvic pain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90 cases, in order of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of the 45 cases,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of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and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by contrast, foun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fficien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compar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compar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gynecological diseases of chronic pelvic pain
慢性盆腔疼痛為臨床上常見的婦科疾病,特點為治療顯效慢,不易治愈。慢性盆腔疼痛雖然不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在發病時會出現較為嚴重的疼痛,患者難以忍耐,并且不易緩解,使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受到嚴重的影響。目前臨床上治療慢性盆腔疼痛的方法主要是西醫藥物治療,不但見效慢,而且還會引發多種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而本文則探究中醫療法治療慢性盆腔疼痛的效果,總結中醫療法的優點,得出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治療婦科慢性盆腔疼痛的患者9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兩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為女性,病理診斷均為慢性盆腔疼痛。實驗組患者平均年齡(48.22±6.85)歲;平均體重(68.12±9.01)kg;平均體溫(36.51±0.82)℃;未婚1例,已婚44例;平均病程(1.29±0.56)年。參照組患者平均年齡(46.53±7.46)歲;平均體重(61.05±9.58)kg;平均體溫(36.34±0.75)℃;未婚2例,已婚43例;平均病程(1.39±0.42)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沒有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參照組:對參照組患者行西醫藥物治療的方法,針對患者的臨床癥狀使用鹽酸左氧氟沙星藥物行靜脈注射,并根據患者疼痛程度適當增減藥物濃度,每次的注射量控制在400ml以內,一日一次,30日為一療程。
實驗組:對實驗組患者行中醫湯劑治療的方法,中藥湯劑配方如下:取當歸15g、桃仁12g、制大黃10g、蒲公英24g、青皮12g和丹參24g,以水煎服,并配合補中益氣湯服用,湯劑藥量根據患者癥狀酌情增減[2]。
1.3臨床觀察指標
對比實驗組和參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治療有效率的判斷方式如下:①患者的盆腔疼痛感完全消失,且無復發現象為痊愈;②患者的盆腔疼痛感基本消失,偶爾復發為顯效;③患者的盆腔疼痛感得到舒緩,雖未完全消除,但不影響日常生活為有效;④患者的盆腔疼痛感沒有減輕,各項體征也沒有變化為無效。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3]。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21.O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n,%)來表示,采用χ2檢驗,若P
2結果
2.1實驗組和參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對比
表1 實驗組和參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對比(n,%)
(注:實驗組和參照組的數據的對比結果具有明顯的差異,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2.2實驗組和參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表2 實驗組和參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注:實驗組和參照組的數據的對比結果具有明顯的差異,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3結果
慢性盆腔疼痛是臨床上常見的婦科疾病,主要是由患者長期患有的盆腔粘連、子宮膜易位以及盆腔炎等疾病所引起的。另外,女性在分娩后、人流手術之后和經期也極易引發此癥[4]。慢性盆腔疼痛在發病時會使患者的子宮口開放,病菌就會進入患者子宮,導致患者的盆腔疼痛癥狀加重,引發各種嚴重的婦科疾病。而目前臨床上治療慢性盆腔疼痛的主要措施為西醫藥物治療,這種治療方法治療時間較長,容易引發諸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消化不良和四肢麻木等不良反應,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還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5]。而使用中藥湯劑治療方法對慢性盆腔疼痛進行治療,雖然治療的時間與西醫藥物治療相近,但是中藥湯劑的治療方法的有效率較高,且使用藥物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少。
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較佳,顯著高于參照組,兩組之間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
4結語
總而言之,中醫治療慢性盆腔疼痛婦科疾病的效果較佳,能夠有效抑制慢性盆腔疼痛疾病的惡化,降低引發并發癥的概率,提高慢性盆腔疼痛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中醫治療慢性盆腔疾病的方法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并應用。
參考文獻:
[1]信長華.淺析中醫治療婦科慢性盆腔疼痛癥臨床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0:236-237.
[2]許薇.中醫辯證治療慢性盆腔疼痛癥78例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3(18):178-179.
[3]楊春.中醫治療婦科慢性盆腔疼痛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07):265-266.
篇6
[關鍵詞] 婦科疾病; 普查; 生殖健康
[中圖分類號] R7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2)-01-285-01
婦女病普查普治是婦女保健的重要內容,對于保障婦女身心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2011年甘肅省計劃生育系統開展了“生殖健康服務進家庭”行動,我鄉為提高農村婦女的生殖健康意識,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并整合資源,信息共享,計衛聯合,為我鄉育婦普查普治,建檔建卡。現對武川鄉育齡婦女的婦科疾病普查、調查情況進行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2010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接受婦女病普查的女性1110人,年齡最小20歲,最大51歲,平均35.5歲,均為已婚育齡婦女。
1.2 方法 使用甘肅省計劃生育系統統一制作的“生殖健康進家庭”行動健康檢查婦女病普查表,由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按要求填寫,婦科疾病診斷標準參考《婦產科學》第6版(1)。
1.3 檢查項目 檢查(觸診、紅外線乳透儀)、B超檢查、婦科檢查、白帶常規、細胞學檢查(巴氏法)及體格檢查六項檢查。普查后將全部檢查結果進行整理審核統計。
2 結果
2.1 患一種以上婦科疾病 1110例婦女病普查患一種以上婦科疾病42例,占3.78%。
2.2 查出疾病前5位 宮頸炎(宮頸肥大及息肉、宮頸糜爛),盆腔炎和附件炎,乳腺增生,陰道炎,附件包塊。
2.3 婦女常見疾病患病率 1110例育齡婦女中:宮頸肥大及息肉153例,患病率13.78%,宮頸糜爛137例,患病率12.34%,盆腔炎及附件炎126例,患病率11.35%,乳腺增生90例,患病率8.11%,陰道炎85例,患病率7.65%,卵巢囊腫33例,患病率2.97%,子宮肌瘤13例,患病率1.17%,不孕癥25例,患病率2.25%,其它婦女病100例,查出婦科疾病764 例,患病率為68.82%,治療754例。
2.4 細胞學檢查(巴氏法) 1110例育齡婦女中:細胞學檢查巴氏I級501例,占45.13%;Ⅱ級588例,占52.97%;巴氏Ⅲ級21例,占1.08%;巴氏Ⅲ級均建議上級醫療部門進一步診治。
3 討論
3.1 婦女病普查普治意義 婦科疾病普查普治是維護婦女生殖健康的重要措施,是掌握婦女常見病、多發病、順位和發病年齡段的一種科學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要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保障公民享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提高公民的生殖健康水平。”所以,其一,婦女病普查普治是社會需求,也是計劃生育工作方向的定位,以促進計劃生育工作的開展、節育措施的順利落實;其二,對危害性較大的惡性腫瘤做到三早(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其三,有利于婦科常見病的防治;其四,通過婦科病普查,使育齡婦女了解健康的真正含義,健康不僅僅是指身體上的疾病,還包含心理及社會環境等因素。
3.2 農村婦女病高發原因 (1)特殊的生理結構,又經常受到與妊娠有關的人流、引產、分娩及上取宮內節育器等宮腔操作的影響,易致感染。(2)傳統思想觀念影響及生殖健康知識的貧乏,使部分婦女不注意性生活衛生,患婦科病后,需要配合治療的,丈夫不配合治療或配合不佳,致使婦科疾病常治常發,難以治愈,最后造成更大的婦女身心痛苦和家庭經濟損失,也使婦女失去治療的信心。(3)醫療衛生資源相對不足,也使我所在的武川鄉缺醫少藥,婦女有了婦科病,有的用土辦法,有的就是硬扛著,結果小病拖成了大病。如宮頸炎等疾病,長時間得不到有效的診斷和治療就增加了癌變的幾率。
3.3 加強婦女病普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從疾病排順看慢性宮頸炎發病率依然最高,這與有些相關文獻一致。其中,宮頸糜爛與身體激素水平過高,性生活不潔,多個,多次做流產、分娩等因素有關,而且更重要的是從防癌角度來看,慢性宮頸炎與宮頸癌關系密切。有關防癌普查資料顯示,有宮頸糜爛者宮頸癌的發病率較無宮頸癌者高5-10倍。說明積極治療慢性宮頸炎,并針對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對保障女性健康及防治宮頸癌有重大意義。另外,在普查中約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癥狀,多數是在經前期癥狀明顯,因知識的匱乏,有的心理恐慌,無形中加重病情;而有的又不重視,不管不治,貽誤病情。因此,教婦女學會正確的自查的方法,早期發現疼痛不適,包塊,及早就診,對減少乳腺疾病的發生有重大意義。普查中,子宮肌瘤13例,發病率1.2%;卵巢囊腫33例,發病率3.0%,子宮肌瘤多發于35-50歲之間,以40-50歲婦女多見,說明處于生育期、絕經期的婦女隨著年齡的增長,子宮肌瘤的發病率呈高風險狀態。雖然在整個婦科病普查中發病率不是很高,但藥物治療效果已不是很理想,其中有一部分還要手術治療,增加了身心及經濟負擔。所以,關注婦女的生殖健康,加強性衛生知識、健康教育宣傳, 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不斷增強婦女自我保健意識,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以達到婦女病普查普治的真正目的。
3.4 解決農村婦女生殖健康問題的建議 加強宣傳,提高農村婦女對生殖保健知識的了解認識。加強基層計生技術服務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醫療水平。加強鄉計生服務所在開展環情、孕情服務、計劃生育手術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優化服務環境、更新硬件建設、提高服務水平、擴大服務范圍、增加服務項目,使更多的農村已婚育齡夫婦享受到避孕節育、優生生育和生殖保健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 住院患者;婦科疾病;疾病構成;人均費用
[中圖分類號] R197.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9(c)-0147-03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醫療環境的改變,各級醫院住院患者疾病的構成情況不斷變化[1-2],本院婦科(包括普通婦科、生殖健康科、婦科腫瘤科3個病區)收治的患者數逐年遞增,本研究對本院婦科近3年來前11位病種的種類及費用等問題進行初步分析,為今后醫院及科室制訂專科發展規劃和提高對疾病的預防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本院婦科2009~2011 年收治的10197人次出院病案首頁數據進行分年度匯總,取各年度的前11位病種進行對比,根據住院疾病構成報表分析總費用。
1.2 研究方法
根據本院病案首頁的統計數據庫,以出院第一診斷為標準,利用病案統計軟件對病種按ICD-10編碼進行查詢,在Excel中對數據分年度順位、排序并進行對比分析。
2 結果
2.1 2009~2011年婦科住院患者的統計結果
2009~2011年婦科收住患者數和病種數均在遞增,分別增長了37.48%和1.34%;人均住院費用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由3529.98元增至4438.90元, 增長25.75%;平均住院天數下降0.06 d,2009年為10.30 d,2011年為10.24 d(表1)。
2.2 2009~2011年前11位病種構成順位、住院日記人均費用的統計結果
2009~2011年前11位病種構成順位、住院日記人均費用的統計結果見表2。
2.2.1 婦科常見病、多發病
近3年來,子宮平滑肌瘤和輸卵管妊娠穩居前3位;早期人工流產由第7位上升到第2位;先兆流產由第15位上升到第4位;稽留流產、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卵巢畸胎瘤、腫瘤化學治療療程3年中居前11位,說明這些婦科疾病在本院了很大的比例。
2.2.2 子宮平滑肌瘤
子宮平滑肌瘤一直高居前2位,患者數由2009年的246人增加到2011年的264人,平均費用由2009年的5492.93元上升到2011年的7579.45元,患者數和平均費用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子宮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生率為20%~30%, 其中近半數發生于育齡女性[3]。本院住院的子宮平滑肌肌瘤患者以手術治療為主,如子宮切除,子宮肌瘤切除,微創手術占40%(包括腹腔鏡及陰道手術)。
2.2.3 輸卵管妊娠
輸卵管妊娠、輸卵管妊娠流產及異位妊娠在本院居前6位,由2009年的501(3種病分別為185,179,137)人增加到2011年的545(3種病分別為224,117,204)人,增長8.78%;患者數及平均費用逐年上升。異位妊娠是婦產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發病率約為1%, 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90%~95%的異位妊娠是輸卵管妊娠[4]。本院目前治療更多趨向于保守性治療:以甲氨蝶呤(MTX)為主的治療和腹腔鏡微創技術已成為異位妊娠治療的主流,占本院異位妊娠治療的80%。
2.2.4 先兆流產
2009~2011年先兆流產患病數373人,由2009年的53人增加到2011年的213人,構成比由2009年3.5%上升到2011年的10.6%,平均費用由2009年的904.85元上升到2011年的1913.60元,順位由2009年的第15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4位,患者數、構成比及平均費用均呈逐年遞增。
2.2.5 早期人工流產
2009~2011年早期人工流產數為500人次,由2009年的121人增加到2011年的227人,構成比由2009年8.0%上升到2011年的11.3%,平均費用由2009年的918.98元上升到2011年的1641.12元,順位由2009年的第7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2位,患者數、構成比及平均費用也逐年遞增。
2.3 費用分析
前11位的其余病種的患者數量和構成比例均有不同比例的增長和降低,平均費用則呈逐年上升趨勢,與原衛生部公布的改革開放近30年來醫療費用不斷增長相似,并在控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的研究與對策方面下功夫[5]。一方面控制藥品費用的比例,2009~2011年藥品比分別占23.49%,25.66%,22.49%; 另一方面加大管理力度,狠抓醫療質量,實行某疾病單病種收費和臨床路徑,降低住院日,減少醫療費用過快增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藥費的增長幅度小于檢查治療費增長幅度,手術費用有所下降,說明本院的收費結構比較合理(表3)。
3 討論
本文統計的前11位婦科疾病是醫院和科室管理的重點,醫院要加大這些專科的建設,開展疾病的調查、研究和防治工作。2012年本院引進聚焦超聲消融治療子宮肌瘤的技術,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子宮肌瘤的治療從開腹的子宮切除術和保留子宮的肌瘤剔除術[6],發展到經陰道、經腹腔鏡的微創治療方式,現又發展到無任何器械進入人體內的超聲消融治療[7-9],而異位妊娠的保守治療本也作了一些研究,使異位妊娠藥物保守治療的成功率達94%~100%[10-13]。
先兆流產和稽留流產[14]這些宮內異常妊娠發病率在升高,醫院應完善產前診斷科室的建制,開展疾病的調查研究,積極尋找病因,從而提高診斷和防治技術。早期人工流產的發病率在本院逐年升高,危害女性的生殖健康,可造成不孕、盆腔炎等并發癥,這也是不容忽視的一點,醫院應加大健康宣教,普及防病知識,積極開展流產后的計劃生育服務,主動采取避孕措施,減少人工流產的發生。本研究重點對婦科的前11位疾病進行研究,提高醫院的應變能力,堅持以重點專科建設為重點,樹立品牌,發展領先學科,體現“以人為本”的辦院宗旨、人性化服務和關懷,真正做到讓患者滿意。
[參考文獻]
[1] 張璞.我院2008-2010年前十位病種及費用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11,30(8):64-65.
[2] 胡佳佳,遲衛軍,王湘,等.2009年某院住院病人疾病構成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12,29(1):123-124.
[3] 朱蘭.子宮肌瘤的非手術治療[J].國際婦產科雜志,2010,37(3):147-150.
[4] 豐有吉,沈鏗.婦產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70-71.
[5] 趙存現, 陳俊國, 陳燕凌,等.醫療費用增長的研究與對策[J].重慶醫學,2009,38(1):10-11.
[6] 戚麗,劉國美,張軍燕,等.經陰道子宮肌瘤剜除術59例臨床分析[J].醫藥,2013,25(4):40-42.
[7] 陳文直,唐良萏,楊武威,等.超聲消融治療子宮肌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0,45(12):909-912.
[8] 田輝,辛朝陽,程建軍,等.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子宮肌瘤32例[J].醫藥,2011,23(4):61.
[9] 戈仁群.音樂療法消除子宮肌瘤患者聚焦超聲治療中的緊張狀態[J].實用醫藥,2006,23(2):171.
[10] 熊小娟.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及大黃芒硝外敷治療異位妊娠探討[J]. 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0,2(5):23-25.
[11] 戚麗,劉春華,張軍燕.三階段法治療包塊型異位妊娠[J].實用醫藥,2006,23(3):308-309.
[12] 張守娥,李新麗.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及中藥治療異位妊娠效果觀察[J].醫藥,2011,23(5):35-37.
[13] 魯衛紅,田金紅.舒適護理在急診異位妊娠手術中的應用[J].醫藥,2013,25(5):105-107.
篇8
【關鍵詞】 慢性宮頸炎;發病率;致病因素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648-02
慢性宮頸炎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的感染性疾病,相關臨床資料顯示其發病率高達60%,主要繼發于急性宮頸炎疾病未治療或未治愈時期[1],嚴重損害了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與家庭幸福。本組研究選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300例慢性宮頸炎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合本社區實際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社區內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慢性宮頸炎患者300例,所有患者病歷完整、真實,具有臨床研究價值。年齡22-52歲,平均年齡(34.5±2.7)歲;病程0.5個月-3.5年,平均病程8.1個月;疾病分類:宮頸糜爛126例(42%)、宮頸黏膜炎27例(9%)、宮頸息肉15例(5%)、宮頸腺囊腫45例(15%)、宮頸肥大87例(29%)。
1.2 調查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常規婦科檢查,并將調查問卷與訪談結合了解患者狀況,重點調查患者年齡、學歷水平、產次、避孕方式、人流次數、其他陰道炎癥疾病等因素對慢性宮頸炎疾病的直接影響。
2 結 果
結合調查問卷和訪談資料分析:①年齡方面:25-46歲女性發病率明顯偏高;②學歷方面:學歷與慢性宮頸炎發病率呈反相關。學歷越高,其發病率越低;③產次方面:產次與慢性宮頸炎發病率呈正比;④避孕方面:減少人流次數,積極避孕可減少慢性宮頸炎發病率;⑤其他陰道疾病因素:合并其他陰道疾病的慢性宮頸炎發病率偏高,見表1。
3 討 論
3.1 慢性宮頸炎的致病因素及危害 病原體(細菌、病毒、梅毒、衣原體、霉菌等)的侵入感染是引發慢性宮頸炎的直接因素。子宮頸部粘膜眾多皺襞、腺體呈現葡萄狀特性,病原體入侵腺體深層后很難根治[2],患者免疫力正常,病原體處于潛伏狀態時不會表現明顯宮頸炎臨床癥狀;若免疫力下降,病原體則會導致宮頸炎,表現下腹痛疼痛、白帶異常、痛經、月經失調、出血等臨床癥狀。宮頸炎易反復發作,引發臨近多種器官并發癥,甚至增加流產、不孕不育、宮頸癌風險,應引起女性群體的廣泛重視[3]。
3.2 慢性宮頸炎的危險因素及防治 慢性宮頸炎的誘發因素多樣化,以陰道或宮頸粘膜損傷、機體免疫力下降、衛生條件欠佳等因素為主[4]。性生活是病原體入侵的主要途徑。這是年齡、避孕方式、孕次、人工流產、陰道疾病等因素影響慢性宮頸炎的重要依據。
本組研究顯示,25-50歲育齡期女性的慢性宮頸炎發病率最高,可能與該年齡段患者的性生活以及生育活動密集有關。因此,年齡是慢性宮頸炎發病的相關性因素之一,而并非危險性因素;從學歷角度看,學歷水平與慢性宮頸炎發病率呈反比。因為高學歷女性可以借助多元化傳媒接受女性健康保健常識,平時科學防治,生活行為方式衛生合理,發現早期不良反應能及時就診,因此女性學歷水平是影響慢性宮頸炎的社會因素,可以通過社會公共衛生健康教育宣傳積極干預。例如社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對女性進行健康保健教育、重點加強對低水平學歷女性群體的婦科疾病防治教育。
性生活是導致病原體入侵患者機體的重要途徑,不潔是誘發慢性宮頸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對此,已婚女性須做好個人衛生護理。積極使用對外界致病菌進行有效隔離,能降低宮頸粘膜受侵風險,減少陰道及臨近器官的性傳播疾病,降低慢性宮頸炎的發病率。
多次流產、引產、懷孕會增加宮頸和子宮的機械損傷,破壞宮頸內部結構,增加病原體侵襲宮頸粘膜和臨近器官組織的感染風險,影響生殖系統的生理調節功能,降低女性局部或全身的免疫功能[5];合并其他陰道疾病的繼發性感染,生殖免疫屏障破壞,病原體大肆入侵導致陰道感染,會增大患者慢性宮頸炎的致病風險。為此,應加強社區內已婚女性的公共衛生健康教育宣傳,組織不定期的婦科檢查,能降低慢性宮頸炎的發病率。全國部分地區受到傳統觀念、生活習慣以及人文氣息等因素影響,推行廣泛性醫療科普宣傳難道較大,預防效果偏低,這是需要重點克服的問題之一。
綜上所述,慢性宮頸炎的危險因素復雜多樣,與年齡、學歷水平、孕次、產次、避孕方式、人工流產次數及其他陰道疾病等因素緊密相關。女性自身須加強保健常識學習、均衡營養、提高免疫力,堅持科學的性生活方式。基礎醫護人員不定期開展女性衛生保健常識宣傳,能有效降低慢性宮頸炎的發病率。
因此,加強社區內公共衛生保健意識以及婦科疾病常識的教育宣傳,對構建和諧、規范的社區醫療服務體系,保障女性群體的身體健康意義重大,應當予以廣泛推行。
參考文獻
[1] 何淑萍,王小燕.1477例婦科疾病普查結果分析[J].海南醫學院學報,2009,15(1):1232-1234.
[2] 龐雪晨,張格云.4720例慢性宮頸炎患病因素分析[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11,9(6):165-166.
[3] 高同芹,劉榮芹.已婚育齡婦女生殖道感染現狀及干預措施[J].中國藥業,2009,18(17):71-73.
篇9
婦女常見病普查普治是《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1年》中保護婦女權利的內容之一,是婦女保健工作的重要內容。為認真貫徹執行《溫州市甌海區婦女健康促進工程實施方案》,建立健全常見婦科病檢查的管理服務體系,我們對城鄉婦女每2年進行1次常見婦科疾病檢查。通過普查,了解和掌握本地區婦女病患病情況,有利于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防治工作,降低發病率[2-3]。現將我院2011年對新橋街道14 043名已婚婦女普查情況分析如下。
1.1 資料來源
我院于2011年4—10月對新橋街道10個村17 092例應查已婚婦女進行免費婦女病普查,實查14 043例,普查率為82.16%,最大76歲,最小22歲。
1.2 內容與方法
檢查內容包括常規婦科檢查、宮頸涂片脫落細胞檢查、婦科B超檢查[4]、乳腺檢查(包括視診、觸診、常規檢查和X線檢查),每例均做宮頸涂片(月經期吩咐月經凈后2~3 d來院檢查),用巴氏5級分類標準診斷。巴氏Ⅰ級為正常;巴氏Ⅱ級為炎癥;巴氏Ⅲ級為找到底層核異質細胞; 巴氏Ⅳ級為高度可疑癌;
巴氏V級為找到典型多量癌細胞。對Ⅲ級及以上者做陰道鏡檢查,并在陰道鏡上做宮頸多點活檢行病理學檢查。對于乳腺檢查異常者行乳腺鉬靶攝片檢查。檢查結果均由醫務人員填入婦科病普查表。全部資料由專人審核后進行分析,對查出有異常情況者,均及時通知本人,囑其去相關醫院復查。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參與本次普查的婦女總共14 043例,各年齡段受檢人數見表1。
2.2 檢出婦女病情況
危害婦女健康最常見的5種疾病依次為:宮頸炎占23.34%,乳腺疾病占18.00%,陰道炎占15.78%,宮頸息肉占6.39%,子宮肌瘤占6.18%(表2)。
2.3 不同年齡段常見婦科病檢出情況
宮頸炎、乳腺疾病、子宮肌瘤的檢出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陰道炎、宮頸息肉在各年齡段中檢出率較高(表3)。
3 討論
隨著婦女生殖健康知識的宣傳和婦女醫療保健技術的大力開展和實施,婦女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5]。但普查結果顯示,婦女疾病的患病率仍然偏高,其中患病率最高的是宮頸炎,其次是乳腺疾病。說明已婚婦女健康狀況堪憂,婦女保健醫療服務還需進一步貫徹落實。
普查結果顯示:宮頸炎、乳腺疾病,陰道炎是防治工作重點,宮頸炎發病率為23.34%,居婦科疾病首位,以宮頸糜爛為主。宮頸癌高危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宮頸糜爛)、性生活紊亂、早產、多產、性激素分泌失調等。因此早期治療宮頸糜爛對預防宮頸癌有積極作用。乳腺疾病也是婦女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此次普查乳腺患病率居第2位,其中乳腺增生占較大比例,近幾年呈上升趨勢。資料顯示,乳腺疾病的發生,一是與卵巢功能失調有關;二是與生存環境及工作壓力、內分泌紊亂、雌激素水平較高有關;三是與脂肪攝入增多及肥胖有關[6]。要提高婦女整體健康水平,必須加強全面的保健宣傳指導[7],特別是對農村貧困人口和下崗職工等弱勢群體的重點管理,利用多種形式,大力提高婦女保健知識的知曉率,使婦女了解生殖道感染的危害性,掌握正確的預防方法,克服陋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自我保健意識,降低生殖道發病率[8]。
4 參考文獻
[1]莫潘艷,崔艷萍,余文潔.清遠市農村30~59歲已婚婦女宮頸癌防治知識調查分析[J].護理學報,2012,19(3B):15-17.
[2]周偉娟.常見婦科病普查結果分析[J].地方病通報,2007,22(04):149.
[3]何淑萍.1477例婦科疾病普查結果分析[J].海南醫學院學報,2009,15(1):67-68.
[4]熊亞,熊廣,張楚惠.B超檢查對婦科急腹癥診斷的價值[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6,10(3):133-134.
[5]劉苑鈺.廣州市珠光社區育齡婦女生殖保健知信行及需求調查[J].護理學報,2011,18(7B):17-21.文章編號:1004-9231(2013)08-0461-02
[6]楊成玉,陳和珍,付麗莉.6 658例已婚婦女生殖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7):2402.
篇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959(2009)07-0283-01
近來隨著改革開放,一些人的道德及性觀念正在發生著悄悄的變化,加之一些不法商人對某些藥品的夸大和虛假宣傳,誤導了一些育齡婦女,使得陰道炎、宮頸糜爛、宮頸癌等婦科疾病正向低齡化發展。為使來院就診的婦女不再受疾病的困擾,懂得如何正確的進行生殖系統的保健和護理,我們對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婦科病人及計劃生育術前、術后進行了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200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婦科門診共治療婦科疾病21974例,人工流產及藥物流產2953例,其中人工流產術后護理不當引起急性盆腔炎8例,術后出血淋漓不盡23例,因不當陰道灌洗造成念珠球菌感染34例,在院外服用藥物流產造成持續陰道出血16例,因不當使用緊急避孕藥造成月經不調12例。93例全部治愈。
1.2方法:因人而異進行多樣化教育,包括護士直接講授、集中講座、個別答疑,觀看宣傳片、發放健康教育處方及計劃生育術前、術后注意事項。
2健康教育
2.1心理護理:來我院就診的育齡婦女以農村患者居多,而婦科疾病對許多農村患者依然是難以啟齒之事。首先了解患者的思想情況,與患者多交流,針對不同的心理狀況,利用溝通技巧幫助解除思想顧慮,使其能說出生病原因,并能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2.2個別教育:針對宮頸糜爛低齡的嚴重趨勢,告之其性生活過頻、過早及過多的危害。使其能自覺抵制不當行為并打消顧慮講解配合醫生的治療,以期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并防止復發。
2.3特殊教育:個別病員計劃生育術后因過早的性生活及陰道灌洗引起宮腔內感染及急性盆腔炎,告之患者過早性生活及陰道灌洗引起感染的原因,講授正確的術后護理方式,并使其能夠絕對掌握,以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
2.4普遍教育:目前電視和報紙對某些藥物的夸大及虛假廣告宣傳,誤導了廣大育齡婦女使其采用了不當的護理及治療,導致了一些不必要的婦科疾病如念珠球菌陰道炎等,應認真細致地講解陰道的自凈能力及保持陰道弱酸環境的重要性,以避免產生不良后果。
2.5避孕藥的使用:目前各大藥店均有緊急避孕藥物銷售,許多育齡婦女把緊急避孕藥當常規避孕藥使用,甚至每次性生活后均使用緊急避孕藥,從而導致月經不調等并發癥。用通俗易通的方式告訴育齡婦女緊急避孕藥的藥理作用及使用此類藥物可能引起的并發癥,并使其掌握正確的避孕方法。
2.6藥物流產:現在仍然有一些不法商販在藥店銷售藥物流產的藥物,有部分婦女嫌進醫院麻煩而選擇在藥店買藥,導致一些婦女陰道持續流血,造成貧血、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等情況的發生。告之院外藥物流產的危害性及利害關系,使廣大育齡婦女能自覺遠離院外藥物流產。
2.7隨著無痛人工流產的普遍開展和經濟條件的提高,許多育齡婦女不再重視避孕工作,甚至把無痛人工流產當成了避孕的手段之一。半年內二次人流和人工流產大于三次的婦女不斷增加。告知人工流產可能造成的后果如宮外孕、宮腔粘連、子宮內膜炎、繼發不孕、胎盤植入等情況的發生。利用多種方式使廣大育齡婦女明白避孕的重要性,并告知其正確的避孕方法,使其掌握并正確使用。對需要者配合醫生完成宮內節育器的放置。
2.8性病和艾滋病的防治的宣傳和教育也是我們的工作內容之一,通過宣傳片和宣傳資料及發放健康教育處方的形式告知性病和艾滋病的危害及預防。告訴廣大婦女樹立正確的性觀念,性道德的重要性,使之自覺遠離不潔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