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管理學效應范文

時間:2023-09-27 16:48: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常見的管理學效應,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常見的管理學效應

篇1

《促銷管理》一課既是市場營銷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極具實用性的專業課程。學生須認真學習該課程的原因有三。其一,學習促銷知識是進行促銷管理、促銷策劃的基礎;其二,掌握并能熟練運用各種促銷工具是提升營銷水平的必要武器;其三,現實中的促銷活動與我們自身經濟利益密切相關,有利于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

二、教學內容分析

《促銷管理》一課主要由促銷工具、促銷渠道、組合促銷、促銷策劃和促銷人員培訓等教學內容組成。該課程共介紹了直接折價、附送贈品、獎勵、會展、競技活動等十余種現實中常用的促銷工具。對于這些促銷工具的學習,主要從促銷形式和促銷內容兩方面入手。其中,各種促銷工具的應用是本門課程的重點,如何進行促銷策劃是本門課程的難點。對于這些促銷工具本身而言,理解起來比較容易,但真正能夠促進產品銷售,達到預期銷售目標的不多。因此,對于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而言,如果只是單純學習促銷工具而缺乏實踐應用,很難真正懂得如何合理的、恰當的應用這些促銷工具,課程的學習僅限于表面,缺乏實質。對于課程的檢驗,是要求學生完成一份完整的促銷策略方案,而促銷方案制作好壞與前期的專業學習密切相關。因此,本課程的學習任務,首先就是掌握好這十余種促銷策略。

三、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嚴重滯后。現實中的促銷管理類書籍能夠作為教科書、學習參考書的非常少,且內容嚴重滯后;側重促銷工具文字介紹,實訓內容設計甚少,學生僅靠書本,難以滿足學習需要。

(二)教師課程組織意識不足。許多老師在教學中,喜歡按部就班,喜歡使用教材中現成的案例,課堂大部分時間是老師在講,學生在聽,結果是學生積極性差,參與度低,教學效果甚差。

(三)缺乏針對性實操。一個促銷策劃方案的好壞不能從書面文字進行判斷,只有在企業的實踐應用才能加以檢驗。如果學生們單憑想象而脫離現實情況,或根據任課教師的指定的某一類企業進行促銷策劃,而學生對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并不熟悉,做出來的促銷方案可能會看上去很美,而不具備可操作性,那就失去了促銷策劃工作的意義。

四、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路

(一)轉變教師職能,將教師從課堂教學者轉變為課堂組織者。高職院校教師務必要轉變觀念,將從過去的主講人轉變為課堂主持人,將過去的聽眾轉變為現場演員,從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可轉移出更多的時間進行課堂組織、教學指導等工作。

(二)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采用“項目”法和五步教學法。1.項目教學法。即教師在備課時,可對課程內容進行設計,將各種促銷策略劃分為若干個項目,并完成預先設計好的實訓項目,實現促銷管理知識 “點”、“線”、“面”的有機結合。2.五步教學法。即將教學過程分為“學”、“測”、“議”、“解”、“悟”五步來完成。

(三)加強校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國家高職教育規劃中,明確指出要全面推進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校企互利共贏。對于市場營銷專業而言,實踐教學非常必要,尤其是在《促銷管理》這樣的課程應多與企業聯系,了解企業實際營銷狀況,積極參與企業促銷方案制定工作,從而近距離接觸企業,了解企業。例如:我院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參加的2010年的東風“風神杯”大學生營銷策劃大賽等,既讓高校學生認識了風神,也讓風神有機會近距離接觸、觀察未來車主,幫助打開未來市場之門。

五、教學改革的具體實施辦法

基于以上分析,該課程教學改革方向,應從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辦法等方面入手!

(一)教學形式方面的改革。1.單位小組合作制。即將各班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每組一般不超過5人,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實訓任務,實訓得分即為小組人員得分。并要求每個小組有隊名,口號和隊歌等,一方面讓學生領會團隊合作精神,在快樂中學習;另一方面提高實訓項目完成質量;2.先案例點評,后實務操作。教學過程中,老師先引導學生點評促銷案例,然后尋找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再由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教師應及時指出問題。

篇2

>> 龍泉山莊鄉村溫泉旅游產品差異化開發的策略 選擇醫療旅游的理由 重慶醫療保健旅游SWOT分析 畢節市居民醫療保健支出的差異化研究 湖南鄉村旅游產品差異化初探 入境旅游產品差異化營銷戰略分析 世界各地的“特色醫療旅游” 韓國醫療旅游的時代 加拿大醫療旅游火熱的背后 醫療旅游的賣點不是享受 醫療旅游的興起及發展 規模經濟、產品差異化與中國入境旅游空間結構的變動 以差異化策略探索武漢市江夏區休閑旅游的發展 重慶市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研究 泰州市發展國際醫療旅游的SWOT分析 蕪湖市發展醫療旅游的戰略思考 依托型的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 杭州市醫療旅游營銷策略分析 青島市醫療旅游開發對策探討 旅游差異化研究述評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③夏帆.“中國溫泉之都”稱號花落重慶[N].重慶日報.2011-1-7(1).

④劉焱.重慶溫泉旅游資源開發研究[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2).

參考文獻:

[1]萍,甘巧林.國際醫療旅游的興起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130-136

[2]田廣增.我國醫療保健旅游的發展研[J]究. 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5):93-96

[3]劉炳獻.醫療旅游相關問題研究[J]. 現代商貿工業. 2008(6) : 103-104

[4]伍愛、黃瑞榮編著.現代企業管理學(第二版)[M].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

[5]梁江川,陳南江.廣東省高檔溫泉度假區游客利益細分研究[J].旅游學刊.2006(5):68-74.

[6]楊英.重慶溫泉資源開發與溫泉旅游綜合效應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09(7).

篇3

>> 蘭州市虛擬養老院呼叫中心構建 基于蘭州市域物流發展前景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 蘭州市城關區“虛擬養老院”的運作模式 蘭州市健身俱樂部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蘭州市飯店業創建綠色飯店對策研究 蘭州市飯店業推廣綠色飯店對策研究 關于蘭州市初中畢業體育升學考試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論蘭州市綠化現狀與發展對策 蘭州市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新模式 蘭州市普通高校羽毛球運動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 多元文化視角下蘭州市高等院校音樂教育發展現狀與前景問題研究 蘭州市居民享有體育信息服務調查研究 蘭州市與相鄰地州市之間邊界效應研究 蘭州市城關區農村經濟發展的問題及對策 關于蘭州市城關區城管執法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蘭州市中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 蘭州市高校體育社團活動現狀及對策研究 蘭州市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促進蘭州市旅游業發展的對策研究 蘭州市城區中學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現狀調查與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cn=C01

[3] 劉同昌.社會化:養老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青島市老年人入住社會養老機構需求的調查[J].人口與經濟,2001(2)

[4] 何香蓮.“虛擬養老”的困境與社會工作介入――以蘇州市虛擬養老院為例[D].2013

[5] 馬斯洛.激勵與個人[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6] 約翰?羅爾斯.正義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7] 童星.正面應對人口老齡化,積極探索養老新模式[J].中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2015(12)

[8] 張曉亞.北京市養老服務供需問題研究[D].2016

篇4

關鍵詞:安全學科;教育方案;中西對比;安全管理

勞動安全作為我國慣用的勞動保護一詞的代名詞已經使用多年。近年來,職業安全健康(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OHS,我國有時叫職業安全衛生)又耳熟能詳。但是職業安全健康的學科內涵,目前有許多不同理解,也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尤其是我國高等學校1990年以來,新興的專業安全工程與職業安全健康專業的聯系日益增多,很有必要將其混淆之處加以澄清。這也是一個關系到國家職業安全水平、國家經濟發展的大問題。

安全工程專業在我國正經歷一個從無到有、逐步發展的過程。但應該看到,這個專業的本科、研究生教育方案還不是那么成熟,學校招生、學生就業、社會人才需求等諸方面還存在許多不協調因素。筆者通過中外案例對比研究,闡述了一些個人觀點,供業界人士討論。

2 學科對應關系比較研究

2.1 學科分類概述

英聯邦國家(這里主要指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等,下同)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高等教育學科分類與我國有所不同。我國教育部在1998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將本科招生學科分為11個學科門類,每個學科門類下設類,類下設學科,學科數量多達數百個;在1997年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招生目錄》中將研究生招生專業分為12個一級學科,其下的二級學科數量也多達數百個,學科分類十分詳盡具體。

而西方國家的高等教育學科分類一般只設大類(類似于我國本科招生目錄中的學科門類和研究生招生目錄中的一級學科),大學中一般按學科大類設學院(Faculty),有文學藝術及社會科學、理學、工程學、經濟管理學、醫學、農業與園藝學、法學等10個左右學院。如果某個學科具有較大優勢和規模則可能設有專門學院。學院根據師資、社會人才需求、課程需求狀況設置不同的教學方案(Program)或開展科學研究。教學方案設置靈活,且比較準確地反映業界人才需求趨勢。

2.2 公共健康與安全科學技術

在西方國家有一個研究領域名為公共健康(Public Health),它依關系密切程度分別是管理學(勞動關系、生產經營過程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工學(人機工程學、行業安全工程)、醫學(職業病)、社會科學(心理學、行為科學)的交叉學科。因此,公共健康學科在不同大學中可能分布在管理學院、工學院、醫學院、社會科學學院(學科大類)等,也可能獨立于上述相關學院直接設置在大學首腦管理之下的研究中心或教學單位。

公共健康研究領域的內涵為職業安全健康、環境安全健康、老齡人口健康、兒童安全健康、體育娛樂活動與設施中的安全健康問題及交通安全、災害等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的課題,研究對象大體可概括為人類活動(廣義生存活動,包括娛樂、休閑)中的安全、健康相關因素與損失控制。

我國國家標準《學科分類與代碼》,(GB/T13745—1992)中的“安全科學技術學科”的研究對象是人類活動(廣義)的負效應(依重要程度分別為人身傷害、財產損失、效率降低等)問題。研究各種負效應的發生發展規律、預防與損失控制策略。當然預防與損失控制策略包括管理、工程、醫學、心理學等多種手段。

以上比較可以看出,安全科學技術和公共健康學科領域的內涵大部分是相同的(見下圖)。

2.3 職業安全健康與安全工程

在英聯邦國家和美國,職業安全健康是公共健康學科領域的一部分,相當于其中的一個研究方向。它研究組織及其成員在職業活動中的安全、健康、財產損失、效率影響等問題,也可以通俗地說主要解決企事業單位職業活動中的人身安全健康與財產損失問題。我國教育部的安全工程或安全科學技術學科的研究內容是安全科學技術的一部分,盡管在各種學科分類中并未指明這一點。從名稱來看,安全工程學科以人類活動中各種負效應的預防與損失控制策略的工程解決為研究對象,但就目前發展實際來說,研究范圍基本限于職業活動,而解決方案卻不限于工程解決(因此,可以說“安全工程”這個專業名稱不能恰當反應目前這個專業領域的研究內

容;如果稱為“安全科學技術”則更為貼切,內涵范圍也更廣泛一些;盡管如此,筆者仍沿用“安全工程”一詞)。所以,我國的“安全工程”和西方國家的職業安全健康學科(以下為敘述方便統稱二者為“安全學科”)的內涵基本一致,都是以組織為研究邊界,以職業活動為研究對象,他們是基本對應的。因此,專業學歷教育方案(主要是課程設置方案)具有可比性,是可以相互借鑒的。這正是筆者的研究基礎。

3 程設置方案研究

據前闡述,安全學科是一個管理學、理學與工程學、心理學及醫學的交叉學科,所以4個方面的教學內容均是必須的,但課程類別比例在中外專業教育方案中差別巨大。筆者對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及我國的安全學科專業學歷教育方案作了對比研究。

3.1 研究案例選取

研究英聯幫國家的安全學科學歷教育方案可以發現,由于歷史淵源,它們具有基本一致的特點,因此,選取案例時只取1所英國大學(Greenwich University)、3所澳大利亞大學(Edith Cowan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Central Queensland,Curtin University)的案例。美國與英聯邦國家的情形稍有差別,選取2所大學(1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West Virginia University)的方案作為案例。中國的方案較易獲取,且各校方案差別很大,尤其是核心課程設置各校有明顯差別,故選取5所大學的方案進行比較研究。

3.2 核心課程類別

觀察所有選取案例發現,安全學科學歷教育方案中的核心課程可以分為4類,即通用于各行業的安全科學方法論類、工程技術類、醫學類和心理學類。各類課程比例如表1所示。

3.3 比較分析

分析選取案例的具體方案,可以得到如下認識

(1)課程設置基本思想不同

我國安全學科專業課程設置基本思想是設置廣泛的(或有側重的)工程背景課、工程安全課程,設置少量安全科學方法論課程,設置極少量(或不設置)醫學、心理學類課程,旨在使學生掌握或有側重地掌握各種工程技術及相應的安全技術,加上少量安全科學通用知識,以便主要用工程技術、次要用管理手段解決安全問題。學生的就業崗位主要是工程技術人員。

而西方國家在方案中課程設置的基本思想是設置大量的通用安全科學課程,以便解決各個行業中具有共性的安全健康問題,設置少量行業(不只是工業,還有農業、教育、運輸業等)背景課及行業安全課程,輔之以一定比例的醫學、心理學類課程,使學生重點掌握通用安全科學技術方法知識,學生的就業崗位主要是各個職業領域的安全管理人才。

(2)專業基礎課程設置不同

英、美國家的方案中以管理學、統計學、流行病學、心理學等為職業安全學科的主要專業基礎課,有時輔以少量工程基礎課程。我國的方案以力學、電學、各類工程學為專業基礎課。

(3)生源和獲取作為專業課基礎的必要知識的途徑不同

我國安全專業的學生基本上是剛剛完成12年基礎教育的應屆畢業生,知識連貫性好,但缺乏社會與工作經驗,獲取專業知識之前,他們在大學一、二年級通過學習設置穩定的工學基礎課程獲取基礎知識。這些基礎課除數學以外基本上是按安全健康事故發生的能量誘因設置的,如力學(機械能)、熱學(熱能)、輻射(輻射能)、電學(電能)、化學(化學能)等。能量的釋放是安全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管理是根本原因。

西方國家安全專業的學生很大一部分是有工作經驗或受過其他專業高等教育的成年人,他們獲取基礎知識有多種途徑,有著不同的知識背景,對人文、社會、心理、經濟活動有較好的理解,對解決安全健康問題有較多的經驗,這對學習專業課十分有利。

(4)課程穩定性、通用性不同

英聯邦國家的方案在各大學之間變化不大,比較穩定,通用程度高,但工程技術性較弱。安全工程專業在我國開始的時間較短,教學方案在各校之間變化較大,還很不穩定。如研究的我國5個教學方案中只有一個方案中設置了急救技術課,只有一個方案中設置了組織行為學課程,只有一個方案側重化工行業安全等。類似這種“一”的問題還有很多,說明我國具有相同專業的大學間還需要加強交流。由于我國的方案目標是培養工學學位,而工學有多個領域,教學方案必然有所側重,所以通用性較差是明顯的。美國教學方案的課程穩定性居于英聯邦國家和中國之間。

(5)課程重點不同

方案對比還可以知道,在安全專業的教學中,英聯邦國家重視安全管理,美國重視技術方面的工業衛生問題,中國重視安全問題的工程解決手段。

(6)課程范圍不同

我國方案中的課程普遍沒有涉及西方國家中常見的勞動關系(1ndustrial Relations)問題。勞動關系實際上是雇主(或行業協會)、雇員(或工會)、政府三方間的關系,正確處理這個關系對改善雇員的職業安全健康水平有著重要作用,這也是職業安全健康學科與管理學科交叉的一個重要方面。事實上有些國家的職業安全健康立法是三方協商的結果,也規定了三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我國方案中還對一些公共安全課程有所涉及,如道路安全、車輛安全、大氣環境等,而英、美國家方案中的課程內容基本限于職業活動。

(7)研究生培養方案方面的差別

所研究的方案中,英、美國家安全學科研究生學習的課程同大學課程內容深度差別不大,廣度大不相同,研究工作內容當然更是不同。我國方案中研究生和本科的課程是嚴格分開的,課程深度循序漸進。

(8)課程方案的影響因素不同

課程設置方案與所在學院、大學的師資力量有關,我國許多安全工程專業設置在資源工程、環境工程及其他工程學院內,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教學方案中通用課程的比例。此外,英美國家在制定課程方案時常常聽取工業界的意見,對學生就業極為有利。事實上,澳大利亞的六級安全中,高等教育層次準確地對應著工業界相應的安全職位。我國安全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機制尚在建立和形成之中,但目前很不樂觀。主要原因是國家政策雖重視安全,但工業界的認識還跟不上,所以安全專業崗位在招聘市場上十分少見。

3.4 案例研究評述

筆者在研究中選取的案例,尤其是英、美國家的案例還十分有限,得到的研究結論是比較粗略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才能得到教學方案間的定量可比關系。盡管如此,案例比較研究仍然顯示了中外安全學科學歷教育方案的明顯差別。希望這個研究能對我國的專業教育方案建設有參考價值。此外,對教學方案差別的分析都是客觀認識,筆者也并沒有給出評論,目的在于提供真實資料。

4 結束語

篇5

[關鍵詞]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公共管理

[中圖分類號]F0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2-0022-02

公共物品管理的研究是公共管理學中的一個重要研究方面。這不僅因為公共物品是市場機制發生失靈的一個重要領域,公共部門的自愿配置職能主要體現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之上,而且,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部門經濟活動所涉及的許多問題都與公共物品有關,如政府進行的資源配置,政府所從事的收入再分配,政府在穩定經濟方面所制定的經濟政策及其效應等。

1 公共物品的含義

人們對公共物品研究最早源于對公共性問題的討論。在國外,最早較為深入關注這一問題的是英國哲學家、經濟學家大衛•休謨(David Hume)。他在著作《人性論》中提出:“兩個鄰人可能達成協議,共同在一片平地上排水,但在1000人之間卻難以達成同樣的協議,因為每個人都企圖坐享其成。”因此他認為,某些對每個人都有益的事情,只能通過集體行動或者由政府參與來完成。休謨的分析包含了公共物品的幾個基本內容:①在自利的個人間存在某些共同消費的產品。②這類新產品提供坐享其成心理及其可能性。③這種心理只能由政府參與才能有效克服。這是休謨最初對于公共物品一些基本觀點。

比較系統地對公共物品進行的研究開始于19世紀80年代的奧意財政學派。1954年,美國經濟學家保羅•A.薩繆爾森(Paul A.Samuelson)發表的《公共支出的純理論》一文首次明確使用了“公共物品”這個概念。薩繆爾森指出,在理論上,市場機制可以有效地解決私人物品的供給和配置,但有一類物品的供給和配置市場機制辦不到,而必須從稅收中通過預算支出來解決。公共選擇學派的奠基者布坎南把公共物品界定為“任何由集體或社會集團決定,為了任何原因,通過集體組織提供的物品或服務”。

薩繆爾森與威廉•D.諾德豪斯(Will D.Nordhouse)在他們合著的《經濟學》中指出:“與來自純粹的私有物品的效益不同,來自公共物品的效益牽涉到對一個以上的不可分割的外部消費效果。相比之下,如果一種物品能夠加以分割,因而每一部分能夠分別按競爭價格賣給不同的個人,而且對其他人沒有產生外部效果的話,那么,這種物品就是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常常要求集體行動,而私有物品則可以通過市場被有效地提供出來。”

斯蒂格利茨在其著作《經濟學》中指出:“公共物品是這樣一種物品,在增加一個人對它的分享時,并不導致成本的增長(它們的消費是非競爭性的),而排除任何個人對它的分享都要花費巨大成本(它們是非排他性的)。”

世界銀行在《1997年世界發展報告》中給公共物品下了更明確的定義:“公共物品是指非競爭性的和非排他性的貨物。非競爭性是指一個使用者對該物品的消費并不減少它對其他使用者的供應,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對該物品的消費之外。這些特征使得對公共物品的消費進行收費是不可能的,因而私人提供者就沒有提供這種物品的積極性。”

國外學者提出的有關公共物品的觀點各有側重。休謨和亞當•斯密等人在早期提出的觀點屬于政治學和論理學的范疇,沒有涉及經濟學領域的研究。因為公共物品和政府、政治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早期的學者對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務的研究更多傾向于政治領域。后期薩繆爾森與諾德豪斯對公共物品的研究則是從經濟學角度進行探討的,他們在概念中重新對比了公共物品的不同之處。同樣斯蒂格利茨也是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公共物品的,他提出的公共物品的定義與后來世界銀行在《1997年世界發展報告》中提出的定義是相通的,都提及了公共物品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

國內對公共物品的研究起步較晚,大多數理論都是基于國外學者對公共管理學以及公共經濟學的研究基礎上提出的。國內學者陳振明在其著作《公共管理學》中對公共物品的定義是:“具有消費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壟斷性以及收費困難等特征的物品。”上海行政學院曾峻教授對公共物品所下的定義為:“由公共資金或資源投入用于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物品。”這是從公共物品的投入角度來定義的。

根據上述國內外學者的理論基礎,可得出一個公共物品的定義:公共物品就是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且分割或分開消費不可能或成本太高的用于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物品。

2 公共物品的特性

根據以上所提及的國內外學者對公共物品的研究,可以總結出公共物品具有三個基本特性:非競爭性、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所謂非競爭性,是指某人對公共物品的消費并不會影響別人同時消費該產品及其從眾獲得的效用,即在給定的生產水平下,為另一個消費者提供這一物品所帶來的邊際成本為零。每個消費者可以完全消費一個物品的全部。如一盞路燈,一個消費者的使用并不會影響其他消費者同時使用的效用。

所謂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費一種公共物品時,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費這一物品(不論他們是否付費),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所有的消費者都可消費同一個物品。

所謂不可分割性,是指對于一種物品的消費,分割或分開消費并收費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太高。因而私人供給者就不會有提供這種物品的積極性,也無人愿意去競爭供給。

3 公共物品的分類

公共物品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以劃分。根據國內學者陳振明的劃分,可以把公共物品按照三種方法來劃分。

第一種劃分方法是將之分為純公共物品和準公共物品。凡是能嚴格滿足消費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就是純公共物品。國防就是一種典型的純公共物品,其消費沒有排他性。國防服務被供給,其消費便是全社會性的。公共安全、外交、法規政策等也是純公共物品。準公共物品則是具有某種程度上的消費非排他性的特征的物品。如道路就是一種準公共物品,在一定限度內,一人上路不會影響別人上路,但一旦超過必要限度,出現擁擠或堵塞現象時,多一個人上路就會妨礙別人上路。能源、交通等都屬于準公共物品。

第二種劃分方法是將公共物品劃分為有形的公共物品和無形的公共物品。有形的公共物品是指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公共物品,如公共設施;無形的公共物品主要是指政府所提供的一些看不見的服務,如法律、政策和制度等。

第三種劃分方法是將公共物品劃分為全國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全國性的公共物品是指由國家和中央政府提供的物品和服務,如國防、外交、全國性法規等;地方性的公共物品是指由地方政府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務,如城市基礎設施、地方性法規等。

另外,國內學者曹現強和王佃利在其主編的《公共管理學概論》一書中,把公共物品劃分為四類:純公共物品、俱樂部物品、擁擠性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

純公共物品是指兼具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公共物品,如國防;俱樂部物品是指具有非競爭性,但卻具有對外排他性或排除追加的消費者的費用很低的公共物品,如付費用戶觀看的有線電視;擁擠性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但達到一定使用水平后就具有了競爭性的公共物品,如游泳池、橋梁等;混合物品則是指那些既具有私人物品的性質又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質,這樣的物品稱為混合物品,如西方發達國家的教育、衛生服務。

此外,也有學者認為準公共物品還可以對其加以分類,按照公益性可將其分為公益物品和公共事業物品。綜合以上學者觀點,筆者總結出一種公共物品的分類方法,即將公共物品分為純公共物品和準公共物品。純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明顯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這類公共物品不常見,如國防、燈塔。準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競爭性和局部的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即超過一定的臨界點,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就會消失,擁擠就會出現。然后準公共物品又可以分為公益物品和公共事業物品。如義務教育、公共圖書館等屬于公益物品;如電力、自來水等則屬于公共事業物品,也稱自然壟斷產品。

其實,公共物品的分類雖然方法不一,但基本的分類原理是相通的,也各有其科學之處,并沒有所謂最佳的分類方法,只是在分析問題時根據不同需要而有了不同的角度。我們不需要把視線局限在某一種分類上,應根據實際問題進行研究分析。

參考文獻:

[1]大衛•休謨.人性論[M].關文運,譯.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2007.

[2]鄭榕.公共產品論的發展歷程[J].財務研究資料,1998,38(9):1-4.

[3]曾峻.公共管理新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詹姆斯•布坎南.憲法秩序的經濟學與倫理學[M].朱泱,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5]保羅•A.薩繆爾森,威廉•D.諾德豪斯.經濟學[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2.

[6]斯蒂格利茨.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7]世界銀行.1997年世界發展報告[M].蔡秋生,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8]陳振明.公共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9]曾峻.公共管理新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陳振明.公共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篇6

關鍵詞 “優惠券” 培育市場 競爭戰略 差別價格

一、立足長遠,培育市場

國家統計局2015年教育類數據顯示,高等院校在校學生人數約為2804萬人。他們是未來強大的消費群體。他們的前衛意識、創新精神、強大的購買力、消費示范效應,決定了他們必然是中國現在及未來十分重要的消費群體。與此同時,國家每年都會有一些政策傾向大學校園,校園也越來越顯現注意力經濟效益,開拓這塊市場有巨大的潛在的經濟效益。學生群體比較注重追求時尚,這種專門針對學生的青春高檔餐飲消費群體更能夠引起他們的消費欲望。對大學生的消費比例調查發現,飲食消費占大學生消費的大部分。

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進行調查分析可以發現,大學生具有“低價值產品高層化、高價值產品低層化”的消費特點。為了能夠達到消費的目的,他們可以在高價值產品上降低某些附加需求以達到核心需求的滿足,但是在低價值產品上,他們則會追求完全的需求滿足,享受痛快淋漓的消費體驗。可見,這樣的一群消費者,一旦他們的社會地位和經濟能力提升,他們所蘊含的市場價值與商機是無可估量的。對于餐飲業這樣的低端消費品,他們往往卻要追求高層次化。因此,這種價格高、環境好的餐廳對大學生來講更有吸引力。當他們工作以后還會帶動自己的親朋好友來這里消費,能夠起到很好的儲存消費者的作用。從營銷策略角度分析,它實際上采取的是一種“遞進營銷,連環占領”的策略。通過給予大學生優惠,先吸引他們前來消費,當他們在這里留下一定的記憶或者是習慣之后就會對這里形成一定的依賴,當他們走向社會沒有優惠之后仍然會來這里消費,同時會帶來其他的朋友。這樣就達到了很好的“連環占領”目的。

二、細分定位,樹立品牌

在市場競爭中不具備制勝條件的情況下,一般不能扮演挑戰者的角色。所以對“必勝客?歡樂餐廳”來講,肯定會受到如廣為人知的麥當勞與肯德基的沖擊,因此它采取了抓住細分市場的策略。對學生的專享優惠,實際上就可以突出它的特色,這樣的價差實際上就將一些付不起價格的人排除在外了。所以其實際上就抓住了學生的細分市場。

有了這樣的市場定位,一方面避免了其他企業的沖擊,又可以抓住日漸具有強大消費能力的學生群體。從內部屬性上看,其主要產品比薩餅又迎合了大學生群體的需要。因此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市場定位,雖然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因為只對學生優惠專享而失去那些可能也愿意來消費的工作人士,但它更有品牌感。

從營銷學的角度來分析,它實際上采取的是避強定位,就是一種避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的市場定位。其優點是能夠迅速地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并能在消費者或用戶心目中迅速樹立起一種形象。由于這種定位方式市場風險較小,常常為多數企業所采用。同時,通過優惠券的吸引做專一個市場,帶來這個特定市場的品牌效應,對學生進行專享優惠更使得學生認為這是為他們服務的。

三、差別價格,最大利潤

按照經濟學上的分析,這實際上是第三級價格歧視。所謂價格歧視(Price Discrimination),實質上是一種價格差異。價格歧視是一種重要的壟斷定價行為,是壟斷企業通過差別價格來獲取超額利潤的一種定價策略。根據價格差別的程度,可把價格歧視區分為三個等級:一級價格歧視,又稱完全價格歧視,就是每一單位產品都有不同的價格,所確定的價格正好等于對產品的需求價格,因而獲得每個消費者的全部消費剩余;二級價格歧視,即壟斷廠商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曲線,把這種需求曲線分為不同段,根據不同購買量,確定不同價格,壟斷者獲得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買主的消費剩余,常見于公用事業;三級價格歧視是指壟斷廠商對不同消費者實行不同的價格,對不同的消費者均可獲得最大收益。

必勝客的做法也是如此。這個優惠券是專門對學生專享,在消費時還要帶上學生證等有效證件,將他們與社會上的消費者區分開。較高價格的市場一定具有較低的需求價格彈性。對于真正高收入的群體來講,較高的價格并不會讓他們降低需求,但是對于低收入的群體就會降低他們的需求,盡管這部分的價格較低,但仍然有利潤可賺,如果不對他們實行價格上的優惠,就會失去這個無形當中的另一個市場。因此走高價路線,一方面可以對那些高收入者收取較高的價格,但是對于學生這樣的弱勢群體,他們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因此可以用優惠券的形式將它們分開,從而在兩個市場經營,賺取最大的利潤。這就是它背后的經濟實質。微觀經濟上的分析如圖1所示:

如果只設定一種價格,那么它就會開價P1,并且市場上只有較高收入的群體購買,廠商就只能賺取這一部分受益。但是如果實行差別價格,其就會按照P2向較低收入的群體進行銷售,從而在這一市場上賺取利潤。也就是說,實行差別價格能夠在它可以銷售的市場上銷售,賺取最大的利潤。

圖1

這種第三級的差別價格是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差別價格的形式。在現實生活中也會經常看到這樣的例子。包括在報紙上會有某些商家的優惠券,但是要收集它們會花費一些時間、精力等,所以往往是那些低收入者會進行這樣的收集,高收入者較少收集這樣信息。所以這樣也可以將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進行人為的劃分,從而對低收入者進行優惠,相當于是在兩個市場上銷售,從而獲取最大的利潤。

注釋:①本源式優惠券作為優惠憑證;會員卡式優惠計策;優惠券式計策;俱樂部式優惠計策。

②Varian主編的《微觀經濟學》教材中將這種理論被譯作“價格歧視”,本文建議使用“差別價格”。

(作者單位為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程強云,男,管理學學士,同時取得法學雙學士學位,畢業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會計系,中級會計師。]

參考文獻

[1] 普賴德(美),費雷爾.營銷觀念與戰略

[M].梅清豪,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 郭國慶.服務營銷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3] 保羅?薩繆爾森(美),威廉?諾德豪斯

(美).微觀經濟學(第十六版)[M].蕭琛,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篇7

>> 基于信息偶遇理論的檔案微信公眾平臺用戶關注度調查及優化 基于微信的校園信息云平臺建設研究 基于微信的學生資助信息平臺研究 基于微信平臺的公共圖書館用戶市場培育研究 基于微信平臺構建健康管理課程開發的研究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微學習設計研究 基于微信平臺的微課程開發模式研究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掌上高校網絡信息服務系統研究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檔案信息服務研究進展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圖書館信息服務研究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師生信息服務系統開發應用研究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勤工助學移動信息服務研究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大學生就業信息分析研究 基于微信平臺的醫療信息服務系統應用與研究 微信平臺下的教務信息獲取和隱私保護方法研究 基于用戶體驗的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構建 基于用戶使用需求的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建設與運營探索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PLE環境研究 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平臺研究與開發 基于微信平臺的新片推介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6-05-20.

[3]WHO.Constitu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M].Geneva:WHO,1948.

[4]WHO.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M].Geneva:WHO,1986.

[5]馬曉璇,魯虹.數字效應對消費者信息感知的影響――以消費者情境因素為調節變量[J].物流科技,2016,(4):19-21.

[6]戴昌鈞,劉廣.信息效用及其在決策行為中的應用[A].中國信息經濟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2007:3.

醫學教育網.健康相關行為改變的理論模式――知信行模式[EB/OL].,2016-05-20.

[8]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J].健康向導,2010,(1):4-5.

[9]王小紅.控煙健康教育核心信息[J].預防醫學論壇,2015,(12):120.

[0]葉琳琳.2016微信用戶數量統計[EB/OL].,2016-05-20.

篇8

Abstract: With the intense competition in economy globalization, competi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gradually transformed into that between supply chains. The Bullwhip Effect made low operation in supply chain system, which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ory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and the damage of the Bullwhip Effect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its cause and method to decrease the Bullwhip Effect were analyzed, and the Bullwhip Effect in future supply chain was forecasted and predicted.

關鍵詞: 牛鞭效應;供應鏈管理;需求信息;庫存

Key words: the Bullwhip Effect;supply chain management;demand information;inventory

0 引言

寶潔公司發現零售店的嬰兒紙尿褲較小的銷量變動,導致分銷商接到訂貨量的波動幅度變化很大,而寶潔公司向其上游供應商發出的原材料訂貨則進一步增大。這一需求預測沿著供應鏈逐漸放大的現象被稱為“牛鞭效應(Bullwhip Effect)”(圖1)。

牛鞭效應會嚴重影響著供應鏈各企業的經營業績:為了能夠在過度的需求波動中站穩腳跟,企業不得不采用超量的庫存,而巨大的庫存成本和運輸成本會占據大量的企業資金,嚴重影響企業的運營效率。同時,企業的生產計劃難以適應頻繁需求變動,產品過剩和產品短缺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企業信譽,會使企業的競爭力降低。而且,牛鞭效應會引發企業的投資出現偏失,尤其是主干企業,一旦對國家經濟命脈造成巨大沖擊,將會引發嚴重的經濟危機。總之,“牛鞭效應”的存在,會給供應鏈的運營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1 牛鞭效應的研究進展

在20世紀60年代,工業動態學之父 Forrester[1]在Industrial Dynamics中提出了牛鞭效應現象,通過系統動力學仿真證實了牛鞭效應的存在,并從工業動力學的角度指出是組織所采用的基本形式和政策導致供應鏈中的牛鞭效應。章魏(2010)[2]和丁胡送(2010)[3]分別從多產品市場的需求相關性和AR(1)自回歸模型方面證實了對牛鞭效應的存在。

20 世紀 80 年代,Sterman[4]通過“啤酒分銷實驗”的方法總結出實驗者系統性、非理導致決策者對反饋信息產生誤解,同時在向上游企業下達訂單時大多是根據感覺甚至是拍腦門,缺乏嚴謹邏輯的科學分析,因此隨著供應鏈層數的增加,銷售預估的差距就越大。但有學者認為是參與人為了避免缺貨、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

20世紀90年代,Towill和Disney等人[5]用控制工程測量方法對牛鞭效應進行了動態測量,并通過模擬證實了VMI系統供應鏈庫存補充的四種策略對供應鏈信息扭曲的影響程度。

學術界一般認為,斯坦福大學的H.L.Lee教授[6]對牛鞭效應進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區別于前人的研究,Lee假設供應鏈參與者是理性的并最優化決策,而牛鞭效應是供應鏈內部理性參與人為達到各自效益最大化而進行決策博弈的結果。Lee等人利用數學模型的方法總結出牛鞭效應的四種成因:需求預測的多級疊加、批量訂貨不確定性、上游企業的低價促銷、限量供應時的短期博弈。

Lee之后的學者大多圍繞以上四種成因展開的研究,對牛鞭效應的成因進行了補充。Cachon(1999)[7]從博弈論的角度指出,牛鞭效應是供應鏈中各理性參與人為達到各自利益最大化而博弈的結果;萬杰(2002)[8]研究表明在限量供應的情況下,分配機制也會對牛鞭效應產生嚴重影響;何紅渠(2005)[9]從最優委托權安排方面指出供應鏈各環節由于不完善信息和不合理契約引發的博弈結果的次優選擇導致牛鞭效應;Kim(2006)[10]研究了訂貨過程中的隨機提前期和確定提前期對牛鞭效應的影響,發現提前期會降低信息的時效性,增大企業安全庫存,會使牛鞭效應惡化。

近年來,研究者在運作管理中發現傳統的理論尚存不足,不能完全解釋牛鞭效應。在此基礎上,研究者提出了決策者非理對決策的影響。Croson、Croson和Ren(2008)[11]提出決策者的過度自信,導致其實際的行為與理性預測差距較大,并通過數學模型證明決策者低估需求分布的方差會導致訂貨量偏向均值;Gavirneni、Xia(2009)[12]進一步驗證了錨定的影響強度,發現參考值距離最大化期望利潤訂貨量越近,其被錨定的頻率越高。Su(2008)[13]對有限理性的探索表明決策者試圖修正其他決策者的錯誤行為對牛鞭效應的形成產生影響。

2 牛鞭效應解決措施的研究進展

牛鞭效應的產生與供應鏈結構、信息的透明度和各經濟體的自身利益最大化決策密切相關。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牛鞭效應,必須實現供應鏈成員利益目標的完全一致。

信息一體化。供應鏈中,信息流是從下游企業向上游企業傳遞。供應鏈成員間通過建立信息系統實現信息共享,上游企業獲得更多的信息,就能對市場更準確地預測,把握最終用戶需求。Chen F(1997)[14]、Cachon(1999)[15]提出在信息一體化的基礎上,上游企業通過調節下游企業的訂貨,以響應其過高或過低的庫存。供應鏈成員通過Internet/EDI來進行實時交流,采用供應商庫存管理策略實現信息共享,良好協調,減少信息的扭曲放大,從而弱化牛鞭效應。

減少價格波動。促銷的方式激發了客戶的提前購買的欲望,并不能真正反映實際的市場需求,反而增大了牛鞭效應。企業可以采用天天低價的策略穩定價格,減少促銷對提前購買的激勵,從而形成穩定的、變化幅度小的市場需求狀態,正確地了解和把握市場信息,弱化牛鞭效應。

縮短提前期。Stalk和Hout(1990)[16]研究發現如果提前期縮短50%,那么預測誤差也將減少50%。Xu K等人(1998)[17]、Cachon(1999)[18]提出通過縮短交貨期可以實現對需求不確定的快速響應。企業可以采用EDI等現代信息技術來縮短訂貨提前期,使用MRPII、ERP、DRP等決策支持系統來加快決策速度,通過加強生產管理、利用先進的制造技術來優化生產流程,縮短制造周期,利用集成化物流管理技術或第三方物流來加快運輸時間。各項先進技術的采用有利于企業縮短訂貨提前期,大大削弱牛鞭效應的影響。Riddalls等人(2002)[19]分析了生產庫存系統延遲問題,針對出現的延遲交貨、質量問題、工人缺勤、機器故障等方面提出了頻域系統的設計方法來解決牛鞭效應。

打破批量訂貨。由于批量訂貨的不確定性會加大牛鞭效應的影響。企業可以實行小批量多批次的訂購模式。現在很多供應商通過各種方法鼓勵其下游企業同時訂購多種產品,而不單單是一種商品。通過這種方法,每一種產品訂購頻率增大,而運輸頻率不變,既實現了運輸的規模經濟,又減緩了牛鞭效應。

消除缺貨情況下的短期博弈。當供不應求時,供應商應該根據以往的銷售情況來進行限額供應,而不是下游企業的訂購數量。這樣就可以弱化下游企業夸大訂購量而引發的牛鞭效應。

設計科學的庫存控制策略。Baganhan和Cohen(1998)[20]為了解決供應鏈需求波動大的問題,針對多層供應鏈系統設計了供應鏈庫存控制策略。Disney等人(2002)[21]通過對牛鞭效應進行動態測量,針對供應商管理庫存(VMI)系統需求放大的問題,建立了牛鞭效應解析表達式,得出減弱牛鞭效應的策略。

3 結論與展望

“牛鞭效應”是供應鏈管理中常見的現象。通過對供應鏈的多層次研究和對牛鞭效應多角度分析,得出了牛鞭效應出現的原因及危害性,總結出牛鞭效應減弱的措施。牛鞭效應是供應鏈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理論和實際應用問題,雖然研究者們已經獲得了很多有價值的突破,但對“牛鞭效應”的研究仍需要結合現代產業鏈條的變化進行深度拓展。這里指出進一步研究方向:

①在供應鏈各成員進行決策時,心理因素的干擾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結合心理學理論建立認知模型,對牛鞭效應進行進一步探討。如將后悔規避理論引入牛鞭效應,通過研究其后悔規避程度來實現在產品訂購中的最優決策;利用心理賬戶理論可減少非理性的行為,從而減緩牛鞭效應;除此之外還有雙過程理論、損失規避等心理學理論,建立新的效用函數,從心理學角度進一步豐富對牛鞭效應的認知。

②信息共享是緩解牛鞭效應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信息共享的需要從不同角度進行論證。如供應鏈上下游信息共享的范圍、信息共享的時間性、信息的內容及價值、信息共享雙方間的信任依存和利潤分配等問題都需要建立理論模型,并設計相應的實驗進行分析驗證。

③社會背景和文化背景會對人們的行為產生影響,可能會間接地影響到牛鞭效應的產生和緩解。現有的研究對此方面的探討比較匱乏。社會背景和文化背景是否會影響牛鞭效應還需深入分析論證。

參考文獻:

[1]Forrester J.Industrial Dynamics[M].New York:MIT Press, 1961.

[2]章魏,華中生.多產品供應鏈的牛鞭效應及其減弱方法[J]. 系統工程學報,2010,25(4):478-483.

[3]丁胡送,徐曉燕.生產能力變異性對供應鏈牛鞭效應的影響[J].系統管理學報,2010,19(2):157-163.

[4]Sterman JD.The beer distribution game[M].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95.

[5]Towill,D.R. Industrial Dynamics Modeling of Supply Chai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Logistics Management,1996,26(2):23-42.

[6]Lee H L,Padmanabhan V,Whang S.The bullwhip effect in supply chain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7(38):93-102.

[7]Cachon G P, Martin LA. An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linear, proportional and uniform allocation of scarce capacity[J]. IIE Transactions, 1999, 31: 835-849.

[8]萬杰,李敏強,寇紀淞.供應鏈中分配機制對牛鞭效應的影響研究[J].系統工程學報,2002,17(4):340-348.

[9]何紅渠,譚麗.供應鏈管理中的“牛鞭效應”及最優委托權安排[J].中南大學學報,2005,11(5):632-635.

[10]Kim J G,Chatfield D,Harrison T P,Hayya J C,Quantifying the bullwhip effect in a supply chain with stochastic lead time[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6,173:617-636.

[11]Croson D C,Croson R,Ren Y.How to manage an Overconfident News vendor [R]. Working Paper,Texas: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2008.

[12]Gavimeni S, Xia Y.Anchor selection and group dynamics in newsvendor decisions -a note[J] Decisions Analysis,2009,6(2): 87-97.

[13]Su X.Bounded rationality in newsvendor models[J].Manufacturing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8,10(4):566-589.

[14]Chen F,Drezner Z,Ryuan J K,et al.Quantifying the bullwhip effect in a simple supply chain:the impact of forecasting,lead times,and information[J].Management Science, 2000,46(3):436-443.

[15]Cachon G P, Martin L A. Capacity choice and allocation: Strategic behavior and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J].Management Science, 1999, 45(8): 1091-1108.

[16]Stalk G,Hout peting against time:how time-based competition is reshaping global markets[M]. New York:Free Press,1990,43.

[17]Xu K,Dong Y.Vendor Managed Inventory:Towards a Better Coordination of Information in a Supply Chain[R].ICM98_Shanghai,1998.

[18]Cachon G P.Managing supply chain demand variability with scheduled ordering policies[J].Management Science,1999,45:843-856.

[19]Riddalls C E,Beneft S.Production inventory system controller design and supply chain dynamic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2002,33(3):181-195.

[20]Baganha M,Cohen M.The stabilizing effect on inventory in supply chains[J].Operational Research,1998,46(s3):572-583.

[21]Disney S M,Towill D R.A procedur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system[J].Computer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02, 43(1):27-58.

[22]達慶利,張欽,沈厚才.供應鏈中牛鞭效應問題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03,6(3):86-93.

[23]黃小原,王靜.供應鏈中的牛鞭效應問題研究進展:存在、量化、控制[J].信息與控制,2004,33(5):579-583.

[24]劉紅,王平.基于不同預測技術的供應鏈牛鞭效應分析[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7,1(7):26-33.

篇9

關鍵詞:云服務;互聯網教育;CloudLab項目

影響學生職業發展的因素很多,幫助提升學生執業能力的途徑也很多,但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要求,針對如今企業反映學生重理論,輕實踐,執業能力不強等普遍現象,很有必要推出一種更能與大數據時代接軌的教育模式,以優化教學質量,3600提升學生執業能力。為了探究“云服務”平臺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及如何在學生職業發展中更好地起到推動作用,本文主要從互聯網時代教育模式改革、我院“云服務平臺”現狀、CloudLab項目實踐成果三方面進行,并得出啟示和思考。

一、教育模式改革

(一)傳統教育

傳統的教育,一般以學校為載體,以課堂講授為主,管理比較嚴格,也相對規范,一直被視為正統教育。但傳統的學校教育以知識的傳授為中心,忽略了學生的能動性和獨立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潛能和創新素質。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完全照顧到每個學生,教學內容也難以滿足有不同基礎和不同興趣的學生需求,導致學生學習過程比較被動,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學生養成“等、靠、要”的習慣,不愿主動思考,缺乏學習主動性。

(二)互聯網教育

互聯網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模式的嘗試和改變,對于傳統的學校課堂教育來說,有著其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例如:(1)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和要求去學習和使用大量優秀的教育共享資源;(2)互聯網教育更容易適應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更利于實現因材施教;(3)互聯網教育賦予了學生更大的自力,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學習基礎和學習方法去學習,優化了學習的過程。(4)互聯網教育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5)互聯網教育形式多樣、方法靈活,更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等。

(三)教育現代化

十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顯而易見,如果沒有教育信息化,就不可能有教育現代化。今天,無論是在互聯網界還是在教育界,都無法繞開一個熱詞:在線教育或互聯網教育。它被業內人士看成是繼互聯網金融后的又一個熱點。教育由線下走向線上,不僅打破了教育時間地域限制,而且使教學內容向多媒體化、互動化發展,并推動了教育教學資源更加高效的配置。

二、“云服務”平臺簡介

職場云服務平臺是成都學院(成都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生服務與管理工作的重點工作之一,由skill+工作室管理和維護。職場云服務平臺的建設旨在為在校學生、已就業學生提供職場業務環境、文稿處理、禮儀溝通、遠程協助等服務信息與咨詢,是促進學生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和從業技巧水平的有效途徑。其中,基于職場云服務平臺的CloudLab項目是主要途徑。CloudLab項目借鑒了電商“OTO”的運營思想和模式,無論師生都可以根據自身特點線上選課,線下在30分鐘微課堂中去掌握相應的知識技能,還可以參加職場全景云體驗比賽,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靈活性更強,選擇性更大。

(一)平臺特色

1.合理利用碎片時間

CloudLab充分利用師生在教學、生活中的碎片時間,突破了傳統課程在時間、空間方面的限制。每個項目參與人數從5-30人不等,指導師根據指導內容,選擇最合適的單次指導人數最大容量,人數的有效控制大大提高了指導效果。在空間的選擇上,也不僅限于教室,包括戶外場所、活動中心、網絡遠程等。

2.精細的項目指導

CloudLab需要指導師在30分鐘內完成相應指導,指導師根據指導內容的設計與效果期望,確定最適宜的人數和指導地點。每位指導師都會盡可能地將問題解決方案明確、清晰且盡可能生動形象地展示,避免參與對象覺得無趣、冗長和沉悶,提高了指導目標達成率。

3.充分發揮個體能力

課堂教學按照既定的教學大綱和課堂任務完成,從授課教師的角度來看,教師的專業優勢、研究領域以及技術特長不僅限于開設的特定課程,從業技能在課堂中也不宜講授,且效果欠佳;而某些學生在某些領域的某些技能或創新能力遠超過教師,但苦于缺少一個展示自我,交流和學習的共進平臺,因此CloudLab的作用之一就是為學生提供充分發揮個體優勢的平臺,實現知識與技能的互補與共享。

4.及時共享解決方案

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創建以Web端為中心,移動設備客戶端為延伸的協助方案共享平臺,在CloudLab中,所有用戶可以通過終端設備,完成項目指導預約操作,并且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翻閱、存儲信息,讓移動設備成為隨身攜帶的數字化協助工具,即使是“低頭一族”也輕松接受此類學習方法。

5.建立生涯設計依據的數據庫

CloudLab平臺中,參與者根據自身興趣愛好、知識與技能所需進行選擇,我們根據用戶在該平臺中選擇的項目記錄,通過職場全景體驗的個體效果分析,結合職業發展規劃問卷調查,多角度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具有現實意義的個體差異性發展的職業起步分析方案。

6.突破參與角色的瓶頸

在CloudLab中,沒有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區分,具有某一職場經驗或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任何人,都可以是CloudLab的特派講師,為參與項目的對象提供指導服務。

(二)功能板塊

1.30分鐘專題講座

CloudLab講座緊緊圍繞“學生―職業人”的轉變為開設宗旨,為每一位參與者提供自由選擇的科目,如:商務辦公軟件操作、商務硬件環境配置及優化、商務禮儀、商務談判、常見商業文書及撰寫等,其中每一科目下又細分為眾多子項目,講座舉辦形式以子項目方式進行,每個子項目的講解與指導時間控制在30分鐘,面向對象數量為5―30人不等,參與對象根據自身需要,通過云服務平臺預約系統自由選擇感興趣的子項目。

2.多元化特色課程

CloudLab講座項目基于科目與子項目的開放性設計,體現學生執業技能需求的差異性特點,突破常規教學與普通專題講座的模式,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根據自身需要,選擇感興趣的課題,針對需求各異的學生真正實現個性化自主學習,幫助參與對象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中獲得能力的提升。

3.職場全景云體驗

職場全景云體驗是建立在職場云服務平臺上的學生實戰演練競賽平臺,所謂職場全景,是指包括學生對辦公軟件應用和操作、硬件環境優化、商務禮儀、職場演講、求職面試等多位一體的職業技巧和綜合能力體驗環境。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在校學生了解職場環境,提升工作業務處理水平與辦公環境適應能力。

4.職業起步設計方案

職業起步設計方案是根據參與者在CloudLab講座中預約的項目記錄,通過職場全景云體驗的實際成效,結合職業發展規劃問卷調查,全方位地為在校大學生提供一對一的職業起步分析方案。

5.校園微廣告

校園微廣告旨在探尋挖掘新穎的宣傳效應,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學生學習與生活有關的事物,制作成生動的視頻畫面,在校園中進行宣傳推廣,發現人才,挖掘人才,培養人才。

三、CloudLab項目實踐成果

(一)項目概況

CloudLab項目將辦公軟件高效運用和“云”辦公的理念滲透并普及到師生中,搭建屬于學生和老師的“云”辦公共享系統,極大程度上優化了辦公環境。其次,CloudLab項目作為學生職業發展的推動力,借助Skill+工作室開展大量種類齊全,涉及面廣的CloudLab講座和輕松愉快的“職場全景云體驗”活動。通過CloudLab講座,幫助學生比照自身需要,自主選擇相應課程,達到真正意義上的“onetoone”教學,另外,為體現個體發展的差異性,基于因材施教的原則,CloudLab還會視情況為參與項目的對象量身定制培訓計劃;通過一屆又一屆面向全校的“職場全景云體驗”活動,幫助學生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技能的同時從中選出的優秀作品,共享到職場“云”服務平臺上,讓更多的需求者學習,幫助師生解決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與office相關的難題。

(二)項目范圍

1.校園板塊:商務模擬、案例解決、職場禮儀指導等

2.職場板塊:文檔技術在線協助、辦公環境優化協助等

3.CloudLab講座

4.職場全景云體驗比賽

(三)項目實施基本程序

1.在云服務平臺CloudLab講座信息

通過經管學院網站和經管新聞網手機客戶端CloudLab講座預約信息,包括:如何創建協助文檔,Word文檔、Excel表格和PPT的高效應用,怎樣擁有良好的OS環境和遠程協助知識,商務禮儀,面試技巧等。

2.預約講座及講座的開展

每場微課堂都盡可能保證由“專業”人士進行培訓指導,并根據預約人數及學生的具體需要,合理安排CloudLab講座場次,盡量保證預約對象都可以聽到自己感興趣的講座,學到相關知識。

3.收集反饋信息

講座結束后,及時收集相關意見和收獲感想等,幫助不斷改進和完善講座安排。除此外,平臺上也擁有云服務及office的討論區,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意愿,不斷更新講座的內容,全力打造一個高效、服務性強、參與面廣的高校實踐平臺。

4.開展職場全景“云”體驗比賽

在一定階段的公開講授結束后,定期開展以“云”為主導,結合office技巧的實戰比賽,讓同學們將CloudLab課堂的理論用于實踐,學以致用,在具體操作中真正做到提高自身技能。

(四)實踐成效

1.2014年3月11日,“職場云服務平臺”詞條百度百科被收錄;

2.2014年3月28日,成都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首屆職場全景云體驗大賽順利開展;

3.2015年5月26日,成都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第二屆職場全景云體驗大賽取得圓滿成功;

4.CloudLab講座預約系統已經開設遠程協助,投資咨詢,創業指導,OS環境,office辦公,Photoshop速成、協助文檔預約,門戶網站建站,辦公環境優化,職場禮儀,職業技能證書等20余個子項目。

5.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除多次增設子項目外,開設專題講座共計100余場,回收反饋意見不計其數,先后改進講座安排數十余次。

通過長達一年半的實踐發現,基于“云服務”的執業指導,以CloudLab講座的融入為師生提供了更有針對性的專題指導,從基礎到高階運用,從技術操作到模擬訓練,更能使每一位參與者得到顯著的能力提升。目前,全體經管學子已經擁有個人賬號,更有許多慕名而來的其他學院的師生前來申請賬號,主動提升自我知識理論和實踐技能。

篇10

關鍵詞:心理效應;教育效果

心理效應是大多數人在相同的情況下或對某種相同的刺激,產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應的現象。心理效應有暗示作用,有些是積極的,需要強化和加以利用;也有一些是消極的,需要防止它的負面效用。作為教師應從學生的心理需要出發,根據教育發展規律去教育學生。

一、恰用“鯰魚效應”

沙丁魚不愛動,被捕上來不久就會死。于是漁民將一條鯰魚裝進了裝沙丁魚的魚艙,沙丁魚要想躲過被吃的惡運,就必須在魚槽內拼命不停地游動。這就是管理學界有名的“鯰魚效應”。鯰魚效應給我們的啟示是:教學中要給學生創造一個適度緊張和有趣的學習氣氛,增加競爭程度,其實質是一種負激勵。

有些時候,班級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班級工作成為一潭死水。這個時候,班主任就可以引入幾個“鯰魚”,攪渾這潭“死水”。這些“鯰魚”思維活躍,頭腦靈活,充滿活力,不甘落后。他們會爭先恐后在班上搶著發言,搶著討論,自然后帶動多數學生共同參與,這樣課堂便被激活了。這些“鯰魚”爭著為班級做好事,以表現自己,多數學生會因此參與進來,變得積極起來,班風由此會發生大的變化。

二、多用“南風效應”

“南風效應”源于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吹起來,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最終南風獲得了勝利。

“南風效應”給我們教育以有益的啟示:教育工作要講究教育策略,注意教育方式。對待學生態度要熱情和藹,舉手投足之間要親切,彬彬有禮,不能冷淡學生,更不能諷刺挖苦學生。

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真誠交流,讓學生切實感到老師是愛他們的,這樣學生才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育。當學生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要耐心啟發,認真解答,彎下身子,做他們的引路人和學習的伙伴。當他們思想遇到困惑、行為出現偏差的時候,要滿腔熱情地幫助他們,這猶如南風,給他們送去的是春天般的溫暖。對他們多肯定,多表揚,多鼓勵,學生才能鼓起自信的風帆,才能不負老師的期望。教師如果對學生動輒動態度,帶給學生的是刺骨的北風,其教育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三、妙用“羅森塔爾效應”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了個實驗:他們隨意選取了幾個小學生,說他們是“新近開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將來產生“學業沖刺”的潛力,并再三囑咐教師對此“保密”。一個階段后,出現了這樣的奇跡:凡被列入此名單的學生,不但成績提高很快,而且性格開朗,求知欲望強烈,與老師的感情也特別深厚。這個實驗被人們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這個效用啟示我們:教師厚愛學生,學生自然會產生一種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心理,在這種心理的推動下,他們會越變越好的,和你期望的一樣。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努力踐行“羅森塔爾效應”。如果我們在思想觀念上認為自己的每個學生都是可塑之才,就會無形中對他們寄予厚望,表現在語言、行動乃至神態上,并通過各種方式向他們傳達出“你很優秀”的信息,學生能感受到教師的期望與厚愛,會備受鼓舞,學習會更加努力,因而取得好的成績。

四、避免“馬太效應”

《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國王遠行前,交給3個仆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道:“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獎勵給了第一個仆人10座城邑,獎勵給了第二個仆人5座城邑,要回了第一個仆人的1錠銀子賞給了第一個仆人,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這就是“馬太效應”。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避免“馬太效應”,因為“馬太效應”的作用是消極的。對待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領導重視,老師賞識,家長喜歡,備受大家關注和厚愛。這樣的學生學習自然會越來越好,一路高歌猛進,班里的評優樹先的活兒全承包了。其他學生變成了綠葉,成了配角,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這些優秀生在一片掌聲中成長,自然意氣風發、得意洋洋,有的甚至趾高氣揚,根本不把老師和其他同學放在眼里。如此下去,學生之間自然心存隔閡甚至對立,這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也不利于班級的和諧穩定。因此,班主任要慎用“馬太效應”,對學生要公平合理,一視同仁。

五、不要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準備捐款。演講超過了10分鐘,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于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于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于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里偷了2元錢。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