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資音樂學科知識范文

時間:2023-10-10 17:42: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資音樂學科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教資音樂學科知識

篇1

關鍵詞:教師資格國考;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

中圖分類號:G 610-4;G 7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27-0214-01

一、目前中職學前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幼兒園工作規程》將美育表述為“萌發幼兒初步地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而在實踐中,教師重視幼兒歌唱的音調是否準確、舞蹈動作是否標準、節奏敲擊得是否整齊,要唱一起唱,要跳一起跳,沒有選擇的余地和機會。這種教學方式,忽略了幼兒間的個體差異,不能滿足所有幼兒在音樂能力發展上的需要。我們應根據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范圍,結合學生將來的崗位工作需求來優化課程設置,使其與學生崗位實際需求有機對接。

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的設置現狀

(一)課程設置脫離學生實際

中職學前教育音樂方向課程設置的重點在以學前教育藝術目標為指導、社會對幼兒教師需求為導向,立足于教師資格證的考試要求,進行課程的創新設置。而目前在中職學前教育音樂課程設置中,各學年的課程設置以及課程設置的順序、各課程之間的銜接都與學生的實際情況脫節。以湖南**幼兒師范學校為例,學校90%的孩子來源于農村,在9年義務教育階段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藝術教育。在學前教育一年級的音樂專業的課程中,采取了基礎課和專業課并行的方式,而且基礎課課時少于專業課課時,因而很多學生表示聽不懂,進而在學習上找不到自信,從而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課程設置缺乏融會貫通

鍵盤、舞蹈以及歌唱等是當前中職學前教育音樂方向的主體課程,還需要盡早開設視唱練耳、樂理等基礎方面的課程。以湖南**幼兒師范學校為例,在三年制學前教育音樂基礎課程設置中,一年級開設樂理課程二年級開設視唱課程,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相比較,在教學中重視專業技能方面的講授,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效性難以提高。

( 三)“學前教育”特色缺失

以湖南的幼兒園"奧爾夫音樂"教學為例,在一些教學設施、設備較好的幼兒園,為了建立自己的品牌和特色教學,很多幼兒園花巨資購買了配套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書籍、教參、音像資料、樂器等等。而在湖南**幼兒師范學校,只有大專才開設為期一年的奧爾夫音樂教學課程安排,教材和教學設備遠遠跟不上幼兒園實際的教學需要。

三、教師資格國考的新形勢下中職學前教育音樂課程設置的優化對策

(一)中職學前教育音樂課程設置應從重技能知識傳授轉變為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

主要目標培養為幼兒服務的音樂教師,發展幼兒的審美意識,培養思想情感、表現力、想象力以及記憶力等。在音樂課程設置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通過音樂欣賞方面的課程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

(二)中職學前教育音樂方向課程設置應注重學生音樂素質方面的培養

1.歌唱活動課程。在當前幼兒園多元化的音樂活動之中,歌唱活動占據著主體地位。歌曲演唱應主要以兒童歌曲、幼兒合唱歌曲為主,同時還應學習視唱練耳,加強學生的指揮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音樂素質。

2.鍵盤彈唱課程。在兒歌彈唱課程設置中,優選不同風格類型與題材的兒歌作為歌曲彈唱練習的藍本,并有機結合視唱、器樂與音樂鑒賞課程,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表達音樂作品與情感,培養學生邊彈邊唱的能力。

3.舞蹈、律動課程。在掌握幼兒音樂律動活動的教學的基本要點的基礎上,結合歌唱與舞蹈課程,培養學生舞蹈作品設計能力,或者根據相應的音樂故事,開展集體舞蹈表演、歌曲表演等,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幼兒音樂活動組織技巧。

(三)合理設置教學實踐環節,完善教學實踐方式,實現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建構

1.學生先通過理論的教學,并結合實際案例,引導學生對音樂活動內容材料的選擇與分析,撰寫出準確的音樂活動目標。

2.教學設計-學生在設計音樂活動方案的過程中,既堅持相關理論的理性指導,同時又使所學的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以驗證,共同促進學生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全面發展。

3.實踐教學-學生對幼兒園優秀音樂課例的觀摩,可以以集體實踐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師事先提出觀摩要求,引導學生就案例呈現出的某一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從而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聰明才智,提升其實踐能力。

四、結語

中職學前教育音樂課程教學體系的建構要體現學前教育專業的師范性、實踐性、綜合性、實用性,要結合教師資格國考的范圍和要求以及中職學前教育音樂專業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與特點,才能培養出具備較強實踐能力的幼兒教育師資。只有以學生的崗位需求為導向,結合幼兒音樂活動實際,在教師資格國考的背景下,才能確保中職學前教育音樂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篇2

關鍵詞:高師音樂;文化;評價;民族音樂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30-0106-01

一、高師音樂教學的現狀剖析

我國高師音樂教學是我國音樂教育中的主要支撐力量,經過長期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目前我國一些地區的高師民族音樂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師的教育觀念及素質結構、教學方式方法上存在單一、對傳統文化融入不足、多元音樂文化意識淺顯等弊端。大多數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時采用的都是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方法,學生們在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下進行學習,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缺乏交流、協作和共同解決問題的互動性,民族音樂課變得較為單調、枯燥、乏味。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音樂課程的師資隊伍建設極不平衡,以鋼琴、聲樂、中西器樂和綜合音樂理論教師為主,專職民族音樂教師很少,學科隊伍師資匱乏,重技輕藝,重西輕中。作為教學主體的實踐教學環節開展很少,或者手段簡單,欠科學性,這與當下教育部門所呼吁倡導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科學教育理念相違背。種種現象,無疑會制約著高師民族音樂教學的發展和民族傳統文化的進步發揚,作為基礎音樂課程的民族音樂課程教學能效如果滯后,其它的音樂技能和理論知識掌握再深亦是缺憾。因此在現階段,我國高師音樂教學中需要傳統文化的滲透和融入,通過對民族音樂文化、傳統文化的深入研究,促進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的轉變,調整高師音樂教學的結構,構建科學的、完善的、合理的高師音樂教學體系。

二、高師音樂教學與文化的結合

教育部最新的《指導綱要》中明確強調:提倡學科知識的綜合,注意音樂與文化相結合。應該貫穿“文化中的音樂”和“音樂中的文化”的理念和方法,以利于理解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和音樂在文化整體中的位置和特點。使高師音樂教育在突出師范性的同時還能傳播和創新民族音樂文化,為培養合格的音樂教育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所有的音樂課程尤其是民族音樂課的內容需要向橫向拓展,尋找與其它知識領域的切合點。可以考慮在教學中增加不同地域風格的現代創作音樂的介紹,內容涉及藝術歌曲、群眾歌曲、流行歌曲和器樂作品。特別是運用民族音樂元素創作的流行歌曲、或具有流行音樂外觀形式的民族音樂的介入,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感受到民族音樂其實無所不在,離我們并不遙遠。這種由導入,漸進趨近的方式,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事半功倍之效,逐漸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和感情,并在此過程中樹立起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高師音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融入的建議和對策

在觀念上要樹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觀念。把民族音樂放在第一位,扭轉重視西洋音樂輕視民族音樂的觀念。在聲樂、器樂、音樂理論等課程中加強民族音樂文化的內容,盡可能多的向學生灌輸我國的傳統的音樂文化,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去比較中西音樂文化的差異,盡可能多的了解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成為一個合格的音樂工作者。其次要大力培養和引進傳統民族音樂文化人才,培養一批傳承民族音樂教育的師資隊伍,增強和提高承擔民族音樂教學的教師素質和業務水平,切實提高民族音樂教育效果和質量。再次,調整民族音樂教學的結構。特別是在聲樂教學中要充分吸收民族音樂中合理的發聲技巧,加大聲樂演唱中的民歌曲目;在樂理教學中要加大民族調式理論和民族音階理論教學;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增添優秀民族曲目;在器樂教學中設置民族器樂的教學。

對民族音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要遵循四個原則:第一,促進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理解,加強民族音樂的唱奏能力與民族音樂文化視野的統一。要求學生既能掌握所唱奏曲目,又能對所掌握的民族音樂文化資源作理論性系統性的表述,按照民族音樂學的觀點,“既知道是什么,又知道為什么”。第二,提高學生的審美內涵,堅持嚴密的技術結構和深層審美內涵的統一。要求學生以嫻熟的技巧準確掌握曲目所固有的形態結構,并能對該形態所表達的深層審美意蘊有深刻獨到的感悟。第三,知識技能的素質和數量的統一。一方面要求學生準確、到位,并有較高文化品位地掌握唱奏風格,又要對所要掌握曲目的量有硬性要求。第四,傳統的系統性和個人的創造性。既要求學生對傳統的音樂藝術成果有系統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以保證個性創造力的發展。

河北省科技廳2009年指令計劃項目,項目編號:094572128D